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0.1浮力》教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10.1 浮力》教案【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地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地大小等于什么;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地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地广泛存在;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地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地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地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地关系。

三、教学方法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地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教学过程】一、设情导入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地物体?生:(举例)二、探究新知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地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地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地土豆受不受浮力呢?生:(思考回答)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地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地示数。

生:(实验、讨论、发现)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地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地方向:竖直向上;浮力地大小:弹簧秤两次地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地方法)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地物体,浮力地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

(投影)想想做做: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地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地变化;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地浮力地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大小与浸没地体积有关、与液体地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地发现,浮力地大小与排开液体地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地密度有关)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地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地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地体积越大,受到地浮力越大,液体地密度越大,受到地浮力越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 浮力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  浮力  教学设计

10.1 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能力目标(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悉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的科学方法三、学情分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分析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

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演示手里的乒乓球放手后会怎样,如果换做是在水里会怎么样?引入浮力课题活动二:浮力的相关概念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方向。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液体比重计、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浮力,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理解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浮力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重、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再得到浮力。

2. 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答案:根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0.1浮力教案 (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0.1浮力教案 (1)

浮力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一、新课引入二、进行新课教师通过讲授浮力的故事导入新课1、演示实验:(1)将木块拿起来,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2)木块掉到桌面上为什么不继续下落?(3)木块放在水中不下沉又是因为什么?2、合作探究:(1)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它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力。

(2)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__力。

(3)在生活中,我们思考士兵为什么浮在海面上观察并总结实验结论合作学习用浮力的故事引入,即生动有趣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理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三、课堂小结用手提着一个物体,慢慢把它浸入水中,是觉得轻了还是重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浮力的定义合作探究:测量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自主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概括归纳探讨并总结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加深学生对验探究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更好的理解影响浮力的因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四、课堂训练五、布置作业石块的重为16N,把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N。

教材52页第3题和第4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本题简单典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材的习题具有代表性六、板书设计第一节浮力一、浮力的定义二、浮力的计算方法三、浮力的产生原因四、浮力的影响因素七、教学反思对于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应该黑板上进行画图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对于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实验应让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展示,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1节浮力是学生继初中阶段初步认识重力、压力、二力平衡等基本概念后,首次系统接触浮力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学习浮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受力情况,为后续学习密度、流体压强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浮力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如对重力、压力等概念的理解。

但浮力作为一种抽象的物理现象,对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浮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2.讲授法: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实验装置、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阐述阿基米德原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浮力大小。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浮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10.1 浮力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10.1 浮力 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材,第10章第1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4.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的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能浮起来?浮力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浮力的定义,通过PPT课件展示浮力的产生原因。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3)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浮力的概念。

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 判断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沉状态,并说明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 F',其中F浮为浮力,G为物体的重力,F'为物体在流体中的实际受力。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产生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流体(如水、空气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流体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工作原理,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流体中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6.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7. 作业设计:布置浮力计算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的重力和浮力。

(2)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放入水中后,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7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和浮力。

2. 答案:(1)物体的重力为10N,浮力为8N。

(2)物体在水中的重力为5N,浮力为7N。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

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以及如何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能够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培养学生对浮力应用实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3. 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讲解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浮力的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1. 概念:浮力是什么2. 计算公式:F浮 = G排 G物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1) 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2) 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悬浮(3)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下沉4.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液V排g5.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下列物体的浮力(1) 一块质量为2kg的石头放入水中,石头的体积为0.5立方分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现象,如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浮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浮 = G排 = ρ液gV排。

5. 浮力的应用: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章第一节浮力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ρ液gV排。

4.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

七、作业设计(1)物体A,体积为10cm³,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1 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1 浮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本节课主要讲解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浮力的计算: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计算浮力。

3.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实验台。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浮力的计算: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计算浮力。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等。

6.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7.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8. 作业设计:物体1:石头,重量为2N,浸入水中深度为1m。

物体2:木块,重量为3N,浸入水中深度为0.5m。

(2)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浮力在其他液体中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是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要点:1、知道浮力的概念;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即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三力合成等知识来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而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能为下一单元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体现了它的实用性,所以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是中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二、学情分析:(一)、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本人任教班级属普通中学的普通班,虽多数学生具有上进心,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又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归纳获得新知识,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难的。

故在培养探索问题能力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示范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

2、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3、会熟练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表达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一节,主要讲述了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的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概念的理解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液体容器、物体(如石头、木块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浮力计、液体容器、物体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讲解浮力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液体对物体上升的力。

3.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4.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浮力计的示数,记录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6.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答案:根据浮力公式 F浮= ρ液gV排,计算得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题目: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是否等于在液体中的浮力?为什么?答案:不一定等于。

因为浮力与物体排开的介质有关,空气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浮力也会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学案

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1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ρ液V排g。

5. 浮力的条件: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例题,使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和浮力的条件。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石头、金属块、浮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浮力。

3. 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验证原理。

5.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公式计算浮力。

6. 浮力的条件:讲解浮力的条件,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7. 例题讲解: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液V排g浮力的条件:1. 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学案

10.1浮力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准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学习重点: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学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二、教学设计1、浮力的方向:首先通过平衡力知识分析得出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为竖直向上,然后通过实验演示观察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最后总结归纳得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原因: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当物体底部没有液体时,物体不会受到浮力,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即为浮力。

3、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通过生活现象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剔除不合理猜想;然后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设计实验,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实验:分别将乒乓球放置在水平桌面和水中。

2、画出乒乓球静止时所受力的示意图,并说出各力的施力物体。

1、画出静止在桌面的乒乓球所受力的示意图,并说出各力的施力物体。

2、画出漂浮在水面静止的乒乓球所受力的示意图,并说出各力的施力物体。

(二)认识浮力1、浮力的概念(1)浮在水面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会浮上来———说明乒乓球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拉起在水中的物体比空气中省力———将铁块挂在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然后将铁块浸入水中,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分析】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下沉的铁块受到浮力;F=G-F/2、浮力的方向:3、浮力产生原因(1)演示实验(2)理论推导(三)、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1)为学生猜想提供生活实例○一般情况下人在水中会下沉,但在含盐量较高的死海中却能浮于水面;○木头在水中漂浮而铁块却下沉;○将皮球逐渐压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大小;○将浸没水中的皮球,继续向下压,感受浮力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10.1 浮力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⑵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⑷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2.教材分析本节探讨浮力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浮力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学生根据生活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有些是片面的,本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至关重要,同时用“称重法”认识浮力并定性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后面顺利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提供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本节教学重点:浮力概念贯穿全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是本章各个探究实验的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研究浮力的产生原因,需要借助抽象的物理模型——液柱,还要综合应用压力、液体压强等知识,因而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涉及的因素较多,从猜想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开放性都比较强,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过程一:引入观看视频鲨鱼和卡卡的乒乓球争霸赛,一个擦边球,鲨鱼没接住,球滚落到了小洞里,怎么办?倒水进去,球就“浮”出来了,引出浮力。

2.将石块浸没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的示数F拉。

则浮力的大小:F浮=G-F拉(称重法)注意: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重物不能碰到容器底和侧壁。

例题一:1、一物体重29.4N,浸没在水中称时,读数为24.5N,求物体受到的浮力?探究四:【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把一小矿泉水瓶和一大饮料瓶分别压入水中,感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分析,可能与浸入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物体体积,物体密度、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有关,分组探究,每组选一至两个可能因素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 教案
评价反馈练习二,
查缺补漏
Pad习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汇总学生掌握情况,扎实掌握本环节所学内容。

对本节的知识进行梳理
罗列知识框架
让学会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具体的知识框架

当检测题
利用两道综合的题目检测本节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利用pad做题
教师通过查看PAD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本部分内容的课堂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分一
1.认识浮力三要素
1.回顾力的三要素,从大小、方向、作用点入手,对图片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现象中提取浮力的概念,以及三要素
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现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浮力的特点。
2.浮力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回顾弹力产生的原因,猜测学生分析,并结合视频进行讲解,了解物体不同表面所受压强不同
《浮力》教学设计
一、学生课前准备
1.自主复习第七第八章知识。
2.预习浮力,例如利用学校游泳课去感受浮力的存在,也可在家中研究鱼缸里的鱼的情况。可以将重的东西放在水里来感受浮力的存在等。
二、课堂教、学设计及效果测评
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移花接木”小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将一个瓶子里的樱花快速转移到另外一个小瓶子里?让学生尝试。
直观体会,学生易接受,再进行讲解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融入其中
评价反馈练习一,
查缺补漏
Pad习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汇总学生掌握情况,扎实掌握本环节所学内容。
分二
浮力产生的原因
1.提出问题
2.猜想浮力的产生因素
3.实验验证猜想
4.分析实验数据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教案(201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教案(2012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章浮力一、浮力(一)认识浮力1.现象探究:探究归纳: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的作用。

2.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3.称重法测浮力:先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力G,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浮=G-F示。

【例题一】一个重1N钩码,挂在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时钩码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二)浮力产生的原因位置深度压强压力图示前、后两个面相等相等F前、F后是一对平衡力左、右两个面相等相等F左、F右是一对平衡力上、下两个面上表面深度小于小表面上表面所受压强小于下表面F上<F下F差= F下- F上1.归纳总结: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

注意: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除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外),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

2.两种特殊情况:(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F浮=F上。

(2)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

【例题二】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水中A.F1 B.F2 C.F3 D.F4【例题三】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部分,现在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 B.b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C.c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 D.d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探究:实验序号实验目的控制变量图示现象分析1 探究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同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密度相同两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根据F浮=G-F拉,所受浮力相同,与深度无关2 探究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液体的密度相同,同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两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F浮=G-F拉,两种情况所受浮力不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 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同一物体两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F浮=G-F拉,物体在水喝酒精中所受福利不同,说明物体受到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4 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的体积相同,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两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相同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2.归纳总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液体密度不变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反之亦然。

(完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0.1《浮力》教学设计

(完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0.1《浮力》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上的托力组织学生实验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板书一、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F浮进行实验并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规范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有效启发知识衔接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二G-F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演示实验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情境分析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观察液体压力显示装置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压力而引起的形变比较物体各表面受到液体压力及压力和合力的情况。

利用压强压力的知识推导得出浮力与运用已有知识,推导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分析实验分析结论:在状态1中乒乓球只受到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在状态2中乒乓球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向上的浮力。

物体所受液体压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及体验分析并由此提出问题的能力。

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你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学生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实验研究规律巡视指导1.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2.如何设计表格3.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4.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1.探究浮力与浸没后深度的关系深度h/格重力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浮力F浮/N实验结论:浮力大小与浸没水后深度无关做实验体验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受到的压力越大。

根据实验体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

由此提出新问题: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分组实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表格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依据事实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0.1浮力》教学案(2013年春使用AQZZH)
(一)认识浮力
1.现象探究:
探究归纳: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的作用。

2.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3.称重法测浮力:先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力G,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浮=G-F示。

【例题一】一个重1N钩码,挂在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时钩码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位置深度压强压力图示前、后两个面相等相等
F前、F后是一
对平衡力
左、右两个面相等相等
F左、F右是一
对平衡力
上、下两个面
上表面深度
小于小表面上表面所受压
强小于下表面
F上<F下
F差= F下- F上
1.归纳总结: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

注意: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除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外),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
水中
的浮力。

2.两种特殊情况:
(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F浮=F上。

(2)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

【例题二】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
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B.F2C.F3D.F4
【例题三】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部分,现在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B.b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
C.c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D.d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
(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探究:
实验
序号
实验目的控制变量图示现象分析
1 探究浮力
大小与浸
没深度的
关系
同一物体浸在液
体中的体积和密
度相同
两种情况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相同
根据F浮=G-F拉,
所受浮力相同,与
深度无关
2 探究浮力
大小与浸
没在液体
的体积的
关系
液体的密度相同,
同一物体,浸在液
体中的体积(排开
液体的体积)不同
两种情况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不同
根据F浮=G-F拉,
两种情况所受浮
力不同,说明物体
受到的浮力与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
积有关
3 探究浮力
大小与液
体的密度
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体积(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相
两种情况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根据F浮=G-F拉,
物体在水喝酒精
中所受福利不同,
的关系同,同一物体不同说明物体受到浮
力与液体密度有

4 探究浮力
大小与物
体的密度
的关系
物体的体积相同,
浸在液体中的体
积(排开液体的体
积)相同,液体的
密度相同
两种情况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差相同
物体所受的浮力
与物体的密度无

2.归纳总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液体密度不变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反之亦然。

【例题四】小敏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据小敏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和,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
(2)比较图(b)和图(c)可得到的结论是;
(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应选用图来研究;
(4)在图(d)与图(e)中,保持了不变,研究与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这种方法叫做。

在已学过的物理中还有很多实验用到这种方法,请你举一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