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答案:可先用小绳测出楼的高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小绳的长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答案: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曲线的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本文档是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 机械是指利用物体的力和运动进行能量转化和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

- 力有大小和方向,用矢量表示,单位是牛顿。

-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 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机械运动的描述- 位移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与路径无关。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直线。

- 物体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抛物线。

第三章:重力与压强-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重力的作用方向是向下的,符号为负。

-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压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力和受力面积成正比。

-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scal)。

第四章:浮力与飞行-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上向力,大小等于排除所占的液体或气体体积。

- 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时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飞行是物体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支持而保持在空中的运动状态。

- 机翼形状和空气动力特性是飞行器飞行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电的基本概念- 电是物质带电后产生的现象。

- 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电力相互作用。

- 电荷是电的基本物理量,单位是库仑(Coulomb)。

-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mpere)。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是打牢基础的好工具,整理者有十年经验,倾心整理。

以下是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机械运动三、速度四、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一章介绍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在第二节中,我们讨论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在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第四节中,我们介绍了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

我们还研究了声音的特性,例如音调和音量。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波长越短,声音越高。

此外,声音还具有传播速度、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特性。

改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高频率的声音更尖锐,大振幅的声音更响亮,短波长的声音更高。

此外,声音还有传播速度、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特性。

三、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通讯、音乐、语言、报警等。

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如扩音器、录音机、电话、雷达等。

改写: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通讯、音乐、语言、报警等。

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发明了各种设备,如扩音器、录音机、电话、雷达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一种有害的声音,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听力损失、心理压力增加等。

为了控制噪声,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如隔音、降噪等。

改写:噪声是一种有害的声音,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听力损失、心理压力增加等。

为了控制噪声,人们采取了隔音、降噪等措施。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当物体受到热量作用时,温度会升高;反之,当物体失去热量时,温度会降低。

改写: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1. 运动与力
- 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周期性运动等。

- 受力与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受力情况、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力的平衡、静力平衡与动力平衡。

- 力的表示与计算:力的大小与方向的表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计算与单位。

2. 动力与机械能
- 动力:动力的大小与方向、功与动力、功率的概念。

- 机械能: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与机械能的转化。

3. 声音的传播与听力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空气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 声的特点与利用:声音的音调与音量、噪声与污染、声学工程。

4. 光的传播与视觉
-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与 diff 母色、光的折射及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与光的传播速度。

- 光的色散与光的三基色:白光的组成、光的色散、原色光与三基色、可见光谱与光的颜色。

- 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应用:平面镜的成像、球面镜的成像。

5. 能源与能量
- 能量与功、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种类与转化、功与能量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效率与能量转化。

这些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 lcm=10mm;1m=106um;1m=109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可总结为五个字:选、放、看、读、记。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带单位。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机械停表)、时钟等。

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高精度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错误:是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可以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一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是本身),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2章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绘参照物:描绘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绘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拟快慢方法:时间一样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一样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绘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顿,该现象说明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

振动的物体叫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间隔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原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拟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缺乏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考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考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考点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考点八年级有什么物理知识点的呢?初中物理是很有趣的,我们要打好物理基础,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一、电路的组成: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1.导体(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六、电流的形成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元电荷:e=1.6×10—19C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

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分度值(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九、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I1=I2);(2)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方法提示】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分度值)。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m)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 um〕纳米〔 nm〕1km=1000m=10 3 m1dm=0.1m=10 -1 m1cm=0.01m=10 -2 m 1mm=0.001m=10 -3 m1μm=0.000001m=10 -6 m1nm=0.000000001m=10-9 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定放正重合,不能够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野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没心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够防范,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防范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根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别的,采纳精美仪器,改良测量方法也能够减小误差6、特别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 3〕取代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地址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所有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有关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其实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可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设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采纳,但采纳的参照物不同样,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样。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本知识总结旨在回顾和梳理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
1. 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 位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2. 速度和加速度
-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大小和运动方向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3.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会增大
-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会减小
二、力和压力
1. 力的概念和特点
- 力: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物体状态改变的原因
- 特点:具有大小和方向,用箭头表示
2. 力的作用效果
- 使物体改变速度或形状
- 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 使物体停止运动或保持静止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 = 力 / 面积
三、能量和功率
1.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的守恒: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2. 功和功率的概念
- 功:力在运动中所作的贡献
-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
3. 功和功率的计算
- 功 = 力 ×距离× cosθ
- 功率 = 功 / 时间
以上为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本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特点
- 力的单位和测量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二单元:机械效应和杠杆
- 机械效应的概念和分类
- 杠杆的定义和结构
- 杠杆的运动特点和计算方法
- 杠杆的应用和例题分析
第三单元:浮力和密度
-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 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判别方法
- 密度的计算和性质
- 密度的应用和测量方法
第四单元: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速度与时间图像的分析
- 位移与时间图像的分析
第五单元: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和计算方法-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各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六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
- 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平衡力和力的平衡条件
-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场景
第七单元:简单机械原理
- 斜面的概念和分类
-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 机械优势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 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第八单元:热传递和温度计
- 热传递的方式和规律
-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 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误差计算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第一单元运动
- 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 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
第三单元密度和压强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脉搏计算和心脏的作用- 气压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第四单元热学
-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 导热和导电的区别
- 直热和不直热的传递方式-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相变现象和相变过程
第五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音调- 声音是如何扩散的
- 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预防
第六单元光学
-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和透镜的原理
- 镜子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光的色散和波长的概念
第八单元电学
-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第十单元科学与技术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
- 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应用
-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 运用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2012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2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2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物体位置的变化叫_____运动。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______。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的。

4、如果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相对位置变化,则说物体是___的,反之就是____的。

5、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的物理量。

6、长度的测量工具是___,国际主单位是__。

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时间的测量工具是__,国际主单位是__。

时间单位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 7、1m/s=_____km/h;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运动状态不变。

8、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__________ (2)采用更合理的_______(3)_________ 求平均值。

9、速度公式:v=_____;s代表___,单位是___;t代表___,单位是___;v代表___,单位是____;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

(变形:s=_____;t=_____)10、声音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1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真空不能传播________。

1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______m/s。

声音在____体中传播最快,在___体中传播最慢。

13、声音的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

______决定音调。

_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高。

15、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

_________决定响度。

________越大,响度就越大。

16、________用来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7、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18、控制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计算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4. 杠杆原理
5. 水压和大气压
第二章:运动和力
1. 运动的分类
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合成
4.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弹力和重力
第三章:速度和加速度
1.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
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3. 自由落体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章:能与功
1. 功的概念和计算
2.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机械能的转化
4. 做功和功率的计算
5. 机械效率和机械功率
第五章:简单机械设备
1. 杠杆
2. 机械臂和齿轮
3. 摩擦和滑动摩擦力
4. 斜面和斜面的应用
第六章:光的传播
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2. 阴影的形成
3. 物体的看见和被看见
4.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5.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声和听觉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2. 声的干涉和共鸣
3. 声的吸收和反射
4.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5. 听觉和声的保护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物理学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加速度、功、能量、功率等。

2. 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原理)。

4.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5. 重力:地球的引力、物体的重力。

6.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7. 力的作用点和力矩:力的作用点、力矩的定义和计算、力矩的平衡条件。

8. 机械工作与功率:机械功、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9. 机械能守恒理论:机械能的转化。

10. 压力与浮力: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11. 静止液体的压强和压强的传递。

12. 流体的运动:液体中的流速、流量、连续性方程。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提问具体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式(新人教版)知识点复习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式(新人教版)知识点复习总结

八年级(上)物理公式(新人教版)一:力学1、(重点)速度公式: vts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t =vs2、(重点)密度公式:ρ=Vm 公式变形: 求质量:m =ρV 求体积:v =ρm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称为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或者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3、力F 的单位:(牛顿)N 。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指:力的 大小 、力的方向和 力的作用点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的末端标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vt s =3.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5.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6: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蒸发、沸腾②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固液 熔化 吸汽化 吸凝华 放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混合之后为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之后为黑色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二、透镜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填表:、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