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生厌学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高中生厌学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标签:高中生;厌学心理;调查结果;原因分析;策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日益突出,然而国内一些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初中学生的30%~40%,有些地区的现象甚至更加严重。
在这些心理问题中厌学心理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值得关注,并应着力解决。
本文以厌学心理的研究为切入点,从总体上对厌学心理进行了阐述。
一、高中生厌学现状调查结果1. 男生普遍比女生存在更多的厌学情绪。
男生有厌学想法的占66.5%,女生占58%,但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学习科目、厌学场合、扩招影响、升学、教法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厌学行为。
2. 厌学表现的年级差异显著,高二年级学生的厌学表现最为严重。
部分学生对高中生活、学习不习惯,初高中反差过大,由于自身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等诸多原因使得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很大。
所以,进入高二以后各种自身学习问题集中表现出来,成为导致厌学的重大诱因。
3. 扩招、就业、家教、升学、教法等因素都对学生厌学行为产生影响。
二、高中生厌学原因分析1. 缺乏目标、理想及学习动力,这是产生厌学的最主要原因。
进入高中的中学生,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因而也就没有学习动力。
人生目标的迷茫,理想的缺失,懒散、无恒心、无毅力等因素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学习的效率。
2. 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
因方法不当,影响成绩,因成绩不佳而失望,因失望而倦怠,因倦怠而厌学。
3. 消极的情绪体验。
不少学生对考试成绩的高低缺乏正常心态,常因一次失误而一蹶不振,失去信心、失去动力,缺乏屡败屡战的抗挫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而产生的自卑、无能和失去信心等,加剧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4. 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根据我对高中生的一系列访谈和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的厌倦和厌学情绪。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表现,并寻找解决方法,我展开了对学生厌学情况的进一步调查。
二、调查目的1.揭示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2.分析学生厌学的表现和影响。
3.探索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匿名问卷,对不同年级、性别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访谈:选择了几位对学习感到厌烦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四、调查结果1.厌学的主要原因(1)学习压力过大: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是导致他们厌学的主要因素。
他们感到学科内容繁杂,竞争激烈,同时还要迎接升学考试压力,导致学习变成负担。
(2)教育体制限制:许多学生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持负面情绪,认为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注重考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让他们感到厌烦和无趣。
(3)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表示很多课程并没有与他们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相符合,使得他们对学习缺乏动力。
(4)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承认自己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困惑,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2.厌学的表现和影响(1)上课走神: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打瞌睡,无法专注于老师的讲解内容。
(2)学习自律性下降:学生的学习自律性明显降低,无法坚持学习时间,容易拖延或敷衍。
(3)学习成绩下滑:由于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下降的趋势。
(4)心理问题增加:学生在面对厌学情绪时,容易感到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3.解决学生厌学的方法和建议(1)教育体制:推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乐趣和动力。
(2)合理安排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3)引导学习方法:在学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普通高中中学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汇报
普通高中中学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汇报另外,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对孩子影响很大。
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往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创伤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导致孩子无心学习。
同时,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承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F同学说“一回到家,爸妈常常吵架,家里气氛很沉闷,根本没心思学习。
”许多同学也提到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对自己学习的影响。
3.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不良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安康影响较大。
从开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此阶段(12–18岁)的实验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却是半成人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
人们常把此阶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或“急风暴雨”期。
在此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的对待、分析和判断。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营业性娱乐场合普遍,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产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
由于实验中学生的身心开展特点,假如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许多学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这些有趣的事情上来,从而耽搁了学习。
问卷和访谈结果也证明有许多厌学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他们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渐渐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4.学生本身因素的影响厌学学生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吃苦精神,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其实,学生的许多本身因素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视了对他们这些方面的培养。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习报告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习报告引言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他们个人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探讨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来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厌学的原因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学习内容与兴趣的不匹配学习内容的无趣是学生丧失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学生发现学习内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无关,他们很容易产生倦怠感。
2. 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机械化部分教师使用的单一和机械化的教学方法也会导致学生厌学。
当老师只是简单地讲解知识,而缺乏互动和创意,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和无聊。
3. 高压的学习氛围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果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学生很可能出现厌学情绪。
4. 缺乏学业目标缺乏明确的学业目标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当学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学习以及将来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对策: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将学习内容与其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2.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3.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
通过减少无意义的考试和作业压力,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真正的学习,并找回学习的乐趣。
4. 设立合理的学业目标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设立合理的学业目标,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当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以及学习的具体目标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并愿意付出努力。
结论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教师和家长应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 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提高 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高中生厌学心理的主要表现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高中生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逃课、沉迷 网络等行为。
个案访谈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中生进行深度访 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为 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践研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和分析高中 生的厌学心理表现及成因,并尝试实 施相应的对策进行干预。
02
高中生厌学心理现状分析
厌学心理的定义
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 抵触或逃避的情绪和态度。
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缺乏学 习动力,甚至产生逃学、弃学等行为 。
心理辅导对策
个体心理辅导
针对高中生的个体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 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 扰。
家庭心理辅导
为家长提供家庭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孩 子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所在,促进家庭和谐和孩子 健康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
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高中生在团体中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团 队协作能力。
高中生厌学心理的表现
01
缺乏学习动力
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内在驱动力 ,无法持续投入学习。
逃学、旷课
经常找借口逃避上学,或无故旷课 、缺勤。
03
02
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分心、走神,无法专注于学习 任务。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汇报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汇报第一篇: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汇报《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汇报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徐武友《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强调要有好心境,要爱好,要快乐。
近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试教育被人声讨批判。
可是,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
学生厌学是当今中小学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
厌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所以,在进行个人课题研究时,结合班级的情况,我选择了学生厌学的研究。
一、对厌学的理解与表现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学生的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厌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因此,我对我班的学生厌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一般不愿做作业。
2、经常迟到,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二、厌学原因针对厌学的具体表现,我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总体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这两类。
(一)学生厌学内在的因素有四个方面;(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2)学生学习目标不足或不明确(3)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4)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二)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家长不是十分了解教育规律,却常常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插手教育教学的工作,种种负面影响造成厌学的产生。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二、心理成因分析1.缺乏目标意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他们对未来的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导致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学习困难:一部分中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心理。
对于一些学科的知识点掌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从而形成学习厌恶心理。
3.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和家长在中学生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分重视分数,给予学生太多的压力,过度的强调学习成绩。
这些负面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4.兴趣缺失:中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对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感。
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对策建议1.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校和教师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2.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学校和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例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专门的辅导或选修课程。
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倡导科学的教育方式:学校和家长在教育中应当倡导科学的教育方式。
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潜力的开发。
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和负面的教育影响。
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增加课堂互动和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兴趣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论。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分析调查报告及对策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分析调查报告及对策高中学生厌学行为分析调查报告及对策调查调研高中学生厌学行为分析调查报告及对策调查报告对策分析行为中学厌学高中如今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厌学心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X 年9月 201X年2月我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有效渠道,对众多在校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
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是非观念、爱憎观念是好的,造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观方面的原因为主导因素。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一、社会因素。
主要有:1、受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
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
2、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使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会现象影响,如知识分子就业难的现状等。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有:1、家长溺爱。
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
2、家长要求过于苛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
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
主要有:1、教师素质低下。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厌学心理在这一群体中却时有出现,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并探寻有效的对策,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一)学习压力过大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考试。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到疲惫和压抑,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1、父母过高的期望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关注,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关系紧张,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学习环境。
(四)学生自身因素1、缺乏学习目标一些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2、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社会因素1、网络诱惑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丰富的娱乐内容,如游戏、短视频等,容易让学生沉迷其中,分散学习注意力。
2、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上存在的“读书无用论”等错误观念,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一)学校方面1、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实践活动和兴趣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家庭方面1、调整期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学习目标,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成长环境。
高中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高中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中生厌学现象日益突出,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探究高中生厌学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生厌学的背景主要包括社会压力增大、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和家庭因素等方面。
社会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选择和运用上存在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深远。
深入分析高中生厌学的成因,制定有效的对策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社会压力的减轻、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效学习方法的提供以及家校合作的促进,有助于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高中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了解高中生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通过分析社会压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高中生克服厌学情绪,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
通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减轻社会压力、激发学习兴趣、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可以为解决高中生厌学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共同为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中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令人担忧的现象,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深入研究高中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通过分析高中生厌学的成因,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积极面对学习。
厌学心理对策的研究报告
厌学心理对策的研究报告厌学心理对策的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厌学心理的特点,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总结出以下关于厌学心理的特点和原因:1. 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是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有80%的学生表示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学习压力过大也会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约有60%的学生反映学习压力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3. 班级环境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有30%的学生认为班级环境不友好,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4. 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是厌学心理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有50%的学生缺乏自我激励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5.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期望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约有40%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方式单一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四、研究对策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1. 创造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
2. 减轻学习压力。
学校和教师应合理安排课业负担,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有舒适的学习环境。
3. 改善班级环境和师生关系。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自律训练、时间管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5. 家庭教育方式多样化。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五、结论厌学心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通过创造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习环境、减轻学习压力、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多样化等对策,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
《高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学校教育因素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临沂市“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学校教育因素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莒南县高考补习学校课题组2012年12月《高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学校教育因素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考补习学校课题组关键词:厌学学校教育;社会;高效课堂;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高中阶段的教育任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许多同学学习兴趣普遍缺失,自主学习、自强自立无从谈起。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班会,家长会等方式,从多方面找出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通过集体努力,学校支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做出对策,进行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尝试,通过三年的跟踪调查,检验我们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我们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正文高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这一问题是广大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思考。
我们这一课题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农村生源占绝大多数,学校成立时间不长,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对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了很多思考及总结。
09年申报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组自成立以来就受到学校年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课题组5位成员也在课余时间努力积累教育教学理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调查研究,克服困难,不断充实完善课题成果,并逐步将我们的成果使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厌学的研究报告总结
对厌学的研究报告总结
厌学是指对学习产生厌烦、无兴趣、抗拒的心理状态。
根据对厌学的研究报告总结,以下是一些重点观点:
1. 厌学原因多种多样:厌学不仅仅是学生懒散或无动力的体现,还可能与学校环境、教育方式、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例如,学校过于强调分数和升学压力,缺少足够的兴趣引导、师生互动,以及家庭教育支持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厌学对学习成绩和学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厌学状态下的学生可能无法专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此外,厌学还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尊心下降,缺乏自我激励和发展,对个人全面成长产生阻碍。
3. 应采取综合性策略应对厌学:对于厌学现象,单一的解决措施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研究表明,采取综合性策略可以提高应对厌学的效果。
这包括改善教育环境,设计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决策等等。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也是重要的部分,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
4. 心理 intervention是应对厌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干预是
对厌学问题进行治疗或辅导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与学生沟通、聆听、理解和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识别问题根源,重建学习动力和兴趣。
此外,心理干预还可以提供应对学习困难、建立适应性学习策略的技能。
总之,厌学是一种常见的学习问题,其影响范围广泛,但采取综合性策略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应对厌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心得1
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心得反思这六个月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学科厌学此类厌学学生在思想上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等方面的关系,有的甚至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学科性厌学只对某特定学科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往往是由于某些偶然刺激导致消极情绪反射形成的。
如:师生感情冲突、课堂情绪挫折、考试严重失利等刺激都可能导致其对该学科的课堂学习、作业练习等厌烦反应,严重者连听到这个学科的名称都心情烦躁。
(2)过敏性厌学过敏性情绪反应,从表面看,似乎这些学生的厌学情绪障碍形成得有些过于敏感,事实上,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类学生身上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某些特征,并把这种消极情绪投身到某些不易为别人注意的小事上,因而就对这些小事产生焦虑情绪反射。
过敏性,即一种在学习情境刺激下产生的下意识的较强烈痛苦的情绪反应行为。
有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对上学接触老师、提问、父母唠叨等,常常是过敏的。
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在其所厌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一般都能体验到极大的过敏性痛苦情绪。
多发生于上进心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身上,其中又以女生居多。
她们一般是那种积极努力学习、急于取得成效的学生,当其产生厌学行为后,一方面感到很深的恐惧、担忧,另一方面总是逃避对自己厌学的学科的学习。
而恐惧担忧与逃避行为又加深了这种厌学行为的痛苦体验。
3)潜意识条件性厌学我们从任何一个常规刺激下一形成厌学或恐惧行为的学生,或在整体心理健康方面,或在早期经验方面,有某种潜在的其他因素的互相配合,才导致了严重厌学或恐惧学习行为。
那些早期情绪挫折经验的人,他们的早期情绪挫折经验更容易作为原有情绪经验的固定点,来同化新的情绪挫折,形成新的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4)非过敏性厌学非过敏性厌学不只是对某个学科表现出轻度的不适反应,多以心烦为主要体验,但体验不到极端的痛苦。
这类学生中有一部分是长期学习落后并比较认同现状的学生;另一类是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进步不明显或有所退步,信心不足而情绪低落者。
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副本
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我校多为农村学生,教学设施相对齐全,人力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专业心理教师相对匮乏,我校只有两位专职心理教师,只有在高二年级开设心理课,由于班级众多,一个班级两周才能上一节课,也很少订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刊。
师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十分淡薄。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也是非常迫切的。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可以扩大师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围,提高心理学知识意识和能力。
有人说,人的一生决定于高中,高中决定于高二,然而高二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
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时期容易出现放松心态和厌学心理。
近期我们对我校高二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二学生厌学率57.42%,无论是成绩优秀者还是成绩不良者,厌学心理普遍存在。
可见,厌学已成为现阶段高中教育中现实而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理论依据厌学[yàn xué]词典be weary of studying网络Weariness; Fluorescent Adolescent; weariness of learning,厌学(暂界定)——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
学业(学习)倦怠——由于学业本身的艰苦性和学生主观上的认知策略低效、意志力不足与情绪消极所产生的一种不利于学业成功和身心良性发展的学校生活状况。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学习是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然而,许多中学生却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和不感兴趣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和学习动力的降低。
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探讨如何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1.学习内容的单一性:中学生每天面对大量的单调、枯燥的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
2.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需要面对艰难的考试和竞争,这给他们带来了过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划,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4.家庭环境不良:家庭关系紧张、家长过于重视成绩、对孩子的管控过多等都会给中学生带来厌学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1.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学校和教师应创造积极有趣的学习氛围,例如融入游戏、实例、视频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到乐趣,增加学习的吸引力。
2.分担学生学习压力:学校和教师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允许学生有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划,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4.改善家庭环境:家长应关心和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创造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对孩子的过度要求和压力。
四、结论中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成因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单一性、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和家庭环境不良。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分担学生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善家庭环境等方式,帮助中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成绩,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厌学调研报告
厌学调研报告厌学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无法集中注意力、提不起学习兴趣的一种状态。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厌学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对于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指导。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四、调研结果1.厌学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内容的无聊乏味。
有47%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无趣,学的东西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实用性。
(2)学业压力过大。
有35%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太大,考试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和厌倦情绪。
(3)教学方法单一。
有2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只注重传授知识,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
(4)学习动力不足。
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没有动力,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所在。
2.解决方法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方法:(1)设计有趣的学习内容。
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吸引力。
(2)减轻学业压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合理安排学业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激发学习动力。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给予鼓励和奖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等。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包括学习内容的无聊乏味、学业压力过大、教学方法单一和学习动力不足等。
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教师共同努力,设计有趣的学习内容、减轻学业压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发学习动力等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六、建议针对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有趣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吸引力。
厌学调研报告结语
厌学调研报告结语在进行本次厌学调研之前,我们对厌学现象的存在和影响已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调研的方式,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厌学现象的种种表现和原因,以及其对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调研发现,厌学现象在我国的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并且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消极态度和不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校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感到厌烦,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另一部分学生则在学业上出现压力过大、焦虑等情绪,导致他们对学习持有厌恶情绪。
调研发现,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原因较为复杂。
首先,学校教育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育内容的单一和缺乏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单一和缺乏灵活性等,这使得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其次,家庭教育环境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对学习的重视和引导,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学业压力过大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学生们普遍面临严重的学业负担,这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不被尊重和发展等。
调研还发现,厌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生们出现厌学情况后,学习效果会大大降低,学业成绩下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此外,厌学还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厌学现象的存在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学校应合理安排学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家庭也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引导,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强家校合作,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加强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此外,学校和社会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同时,教育部门需要从教育制度层面出发,改革教育模式和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中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
厌学的学生除了影响自身发展外,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厌学往往是一种不自觉的心理行为。
厌学的学生即使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与前途和命运的关系,也能够认识到学习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但他们总是不自觉地对学习感到厌倦。
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缺乏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还对老师和家长有厌烦情绪,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消沉、不安,甚至有的学生经常逃学,厌烦学校等等。
如果要求厌学的学生学习,往往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紧张、急躁,甚至引起语言行为上的对抗和无所谓的态度。
如何帮助已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是涉及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这一点出发,试图研究厌学的一些原因,并积极的探求对策,以有利于新课改条件下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核心概念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习持有回避甚至厌恶的内在反应倾向。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看不到学习知识对其本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对学习产生厌倦、反感,表现为心烦意乱,情绪起伏大,时而冷漠对一切无动于衷;时而激怒,一触即发,易与老师家长顶牛。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当前高中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高中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如何使高中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1. 探寻高中生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效果。
2.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更加细致、合理、有效的工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
3.促进家长使用更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本课题以研究本校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生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育人之道为辅2.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法:确定开展本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以图书馆、互联网为主要搜集、查阅范围,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及适用范围,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之。
2.调查法:确定调整目的和调查对象的范围,制订调查提纲和计划,通过口头访问、开调查会、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测验评定等手段展开实际调查,搜集并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3.统计归纳法:在上述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即通过查阅、调查、原因分析、观察、反思等手段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归纳。
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学生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料,通过理论分析,以点及面,及时总结经验。
在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前,先深入到广大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厌学的普遍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学校原因及社会原因等。
再选取部分“厌学”学生典型,比较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在确定好他们“厌学”的共性原因之后,再调查他们针对此种现象,应该或者希望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调整,再逐一进行整理。
六、课题的理论依据心理学观点心理学认为:在“需要、诱因和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需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的周围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这说明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是可行的。
掌握学习理论芝加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没有大的差别,只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加上教材合适,教法设计得当,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时间上为学困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教师就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最新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的差异称为“最新发展区”,根据最新发展区理论,教育和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
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扮演“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教师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时,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应该找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理念。
义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的终生发展。
“有教无类”,学校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过程安排: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为课题论证,资料查询,研究并制定计划,课题申报, 立项阶段。
二、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9月)1.读《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09.2—2009-5 《有效教学方法》(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版2009.6—2009.10《突破困难·成功学习高中生学习心理辅导》杨佐廷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按已订计划进行研究,实时作好材料收集,加工,分析,整理工作;3.调整阶段实施细则,及时总结修改;4.研究的中期评估。
三、成果形成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1.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整理,完成各类资料的汇总及相关性论文的撰写;2.撰写结题总结报告,最后修改研究结果。
八、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计划2008.9—2009.2完成《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读书笔记;2009.3—2009.6完成《有效教学方法》(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课例分析;2009.7—2009.10完成《突破困难·成功学习高中生学习心理辅导》杨佐廷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读书笔记. 并完成一篇课例分析。
九、课题研究成果一年多的研究,扩展了我的知识面,提升了我的研究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让我对高中生厌学问题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愈是研究愈发觉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东西太多,而哪怕是解决了一小部分问题,都会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有益的帮助,一年来我通过翻阅各种相关资料,走访部分厌学学生家长,反思班级中一些厌学同学的实例,亲自做厌学学生工作的体会,以及与学校高德育工作的专家、政教处主任黄海滨老师合作获得的许多的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和意见等方面去探究高中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如果能算上成果的话,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在总结:(一)、造成高中生厌学现象的主要因素与原因高中是初中的继续,除了具有一般高中生厌学的普遍共通因素外,还有其自身特有的原因,就我看来,厌学本身也是一种心理问题或者说厌学与心理问题息息相关。
所以我认为厌学的成因不妨从心理方面入手,课题的基点也应从这里入手,那么究竟与厌学相关的高中生心理问题又有哪些?造成高中生厌学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主次如何?1、与高中生厌学有关的心理问题学习自身带来的心理问题(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进而产生厌学感;(2).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
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
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
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
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
(3).教育管理或教学方面因素不当的教育管理方法如惩罚性管理,过严格管理,极易造成现代心理承受能力本就比较弱的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发展到厌学,又比如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可能是高中生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间接因素(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
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高中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高中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不和父母对高中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