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86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C [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党的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C.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D.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D [“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体现了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而非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

]3.(2018·泉州质检)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 )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40.359.71957年10023.676.4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B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岳麓版85.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岳麓版85.doc

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岳麓版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轻巧识记]“一五”计划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方式(1)对农业的改造: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对手工业的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4.结果(1)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一五”计划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①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选集》史料二②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2019年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19年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19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山西五校高三联考)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导学号:75740128】B.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C.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D.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D[材料中重工业和轻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错误;材料未凸显发展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范围较广,并非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故D项正确。

] 2.(2017·山东邹城高三期中)下图是中共中央作出的某项重要决议的内容,当时作出该决议主要是为了()A.保证“一五”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B.尽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解决急躁冒进带来的经济困难D.缓解“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压力A[根据材料中中共中央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严格限制政策可知,该决议作出的时段应在1953至1956年。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至1957年年底,该项决议出台的目的正是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关系到生产关系的变革,故B项错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肇始于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段是1966至1976年,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 3.下面是1949-1956年国民收入构成表(单位:%)A.中国的工业化拉开序幕B.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C.人们物质生活逐步改善D.各经济部门比重渐趋平衡B[中国的工业化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时即开始,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的比例渐趋合理,故B项正确;表格数据呈现的是国民收入的构成,并未提到物质生活的改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表格数据可知,各经济部门比重渐趋平衡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第九单元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考历史第九单元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清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的实行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史论共识背景 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易混易错“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主要手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整体把握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和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错误!史论共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知识图解“一化三改”之间的关系关键点拨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新中国对个体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

其好处在于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并充分照顾了农民的困难和要求,顺利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制问题。

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主要内容错误!(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特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岳麓版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轻巧识记]“一五”计划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方式(1)对农业的改造: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对手工业的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4.结果(1)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一五”计划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①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选集》史料二②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ppt精选
17
[深化拓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危害 (1)“大跃进”运动 ①特点:核心是大炼钢铁,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 高速度。 ②危害:造成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了大量资源,严重破坏了 环境。
ppt精选
18
(2)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特点:一大二公,公社规模巨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切 财产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②危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严重挫伤了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
ppt精选
22
1. 判断正误 ①1949~1956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说明: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才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ppt精选
23
②“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 说明:“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 础,工业化并未实现。 ③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 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 系的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④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自 然灾害。(×) 说明:当时出现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左”的错误。
8
2. 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新政权巩固 (1)背景②经济恢复
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
②①有优步先骤发地展对重农工业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ppt精选
9
(4)重工业发展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长春 第 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岳麓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是考查重点。

考点· 梳理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①1952年底, 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②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意义: ①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 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 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

的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 (1)概况: 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的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要建立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 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上来的方针,揭开了 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内容: ①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 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②影响: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d.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深度思维] 1.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三者之间有何共 同特点? 答案:(1)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并没有改变 农业落后的局面,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2)共同特点:①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需要而进行的。②都采取了逐步推进的原则。 ③实质上都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2020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 第9单元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20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 第9单元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个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两个认识角度: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正确看待探索中的挫折,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挫折。

三大历史时期: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点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方式(1)对农业的改造: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对手工业的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4.结果(1)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工业化的奠基——“一五”计划的开展史料①“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强

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强化练岳麓版(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1953年,在一次会议上谈道:“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

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意在强调(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根据“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国有制扩大……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可知是在强调要将国有制扩大,要将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应该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而不单独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错误;材料中除了国有制的扩大以外还包括对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济的扩大,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是在1953年,总路线是为了建立而不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2.下面为“一五”计划期间150项实际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布情况表(部分),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工业布局( )B.有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C.重点在周边省份D.片面发展重工业【解析】材料显示除东北重工业外,其他地区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片面发展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东北三省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占有了大部分项目,不过其他各省也分别据有了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重点在东北地区,而不是周边省份,故C项错误;仅仅根据材料本身无法判断“片面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答案】 B3.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86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86

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B[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相适应”说明合作化运动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其他工业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

]2.(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从“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实现了土地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平均地权是民国时期的土地政策,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才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造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建立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故D项错误。

]3.(2017·吉林五校联考)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A[图中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显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是因为国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属于生产关系变革,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没有直接反映图表信息,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品学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品学案

第20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2.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三年困难局面与60年代工作调整。

对应学生用书P10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2.“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内容⎩⎪⎨⎪⎧①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②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③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实质:是所有制的改变,即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3)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一、二、三”史观史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因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实录“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曲折发展的十年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1)召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

考点分层突破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 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答案】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方案经济在中国根本确立; 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开辟了道 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确立起来,中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分层突破
■ 史论归纳 1.“一五〞方案优先开展重工业的原因 (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根底差,底子薄。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开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受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历——优先开展重工业的策略。 (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开展的根底,重工业的开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的开展。
考点分层突破
■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 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根本设想。分析 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答案】 设想:借鉴苏联经历,优先开展 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 不同:不能片面强调开展重工业,要处理 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 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考点分层突破
3.三大改造 (1)措施 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 的高潮。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3)结果:社会主义 经济体系 在中国根本建立起来。
考点分层突破
【构图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过渡时期)
考点分层突破
3.多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建立失误的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阔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立热情很高,迫切希 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 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锋利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立社会主义的心理。

2021新高考岳麓版一轮历史总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解析

2021新高考岳麓版一轮历史总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 (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进货量(縫)公营私营合作社公营私营合作社7818472,7&卫■斗 2.1棉花70.5254,579,218,72,1油类5443362353铁货LOO0010000煤巖100009345A.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B.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C •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D .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B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这与材料反映的石家庄1949年购、销商品中公营占主体,私营占有少量的份额的信息相符,故选B项。

]2. 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信称:“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7%。

……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主义的包围之中。

”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A •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B .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C .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 .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A [材料中的数字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因而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框架,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借鉴的是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而非具体的路径,故排除D项。

]3. 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 .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 .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D [根据材料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不能得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故A项错误;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并举,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并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精选】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

【精选】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

1356 Nhomakorabea2
4
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with the sentence: She is going to…
After big dinner with family, people in Hong Kong like to visit flower market and buy flowers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Why?
Unit 3 Lesson 7
Chinese New Year
Brainstorm
Let’s talk
What day/date is it today?
What holiday is coming soon? Do you like…?Wh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arm-up
Let’s compare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ople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大陆 to celebrate Chinese New Year?
Before Chinese New Year, they’re going to…we’re going to…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they’re going to…we’re going to… On Chinese New Year’s Day, they’re going to…we’re going to… On 2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 they’re going to… we’re going to…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9.23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提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9.23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提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皖南八校模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对其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

这两个阶段( )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C.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解析】选A。

工商业的性质,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而转变为公有制,故A正确;前一阶段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的利用,后一阶段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故B错误;前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后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改造,故C错误;两个阶段同处于过渡时期,故D错误。

【加固训练】“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题干中强调“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获得“工业原料”因而让农民“组织起来”,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由个体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B体现这一历程。

2.(2015·河南模拟)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

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解析】选A。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第9单元第20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第9单元第20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模块2 经济成长历程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

5.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列宁《论粮食税》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功劳”?“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是指什么?提示:理解:该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它对捍卫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限度:不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

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1)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过渡到社会主义。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实质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探索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配套K12]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

[配套K12]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

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B[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相适应”说明合作化运动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其他工业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

]2.(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从“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实现了土地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平均地权是民国时期的土地政策,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才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造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建立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故D项错误。

]3.(2017·吉林五校联考)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A[图中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显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是因为国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属于生产关系变革,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没有直接反映图表信息,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汇编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B[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相适应”说明合作化运动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其他工业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

]2.(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从“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实现了土地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平均地权是民国时期的土地政策,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才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造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建立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故D项错误。

]3.(2017·吉林五校联考)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A[图中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显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是因为国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属于生产关系变革,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没有直接反映图表信息,故D项错误。

]4.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

这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B.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C.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是1958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左”倾错误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说明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改造进行中,不是完成,故D项错误。

]5.下面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A.1949 1952 B.1952 1956C.1966 1976 D.1978 1982B[1949—1952年新中国主要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并没有针对所有制关系实施大规模的改动,故A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之后,国家针对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旨在把它们改造成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截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表格信息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变化,故B项正确;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有制关系没有出现明显变动,故C项错误;1978—1982年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开始,但主要是在农村,城市的企业改制还没有全面展开,不可能出现表格中的大幅度变化,故D项错误。

] 6.1957年,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

赫鲁晓夫在庆祝大会上宣称: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中国共产党人很受触动。

第二天,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这表明( )A.我国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B.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C.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D.我国通过“大跃进”实现了工业化C[1953年中国开始社会主义改造,1956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体现了盲目乐观的预估经济发展前景,忽视中国实际国情,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故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发生于1958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7.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

这一决议( )A.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A[注意材料说明的是“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而不是集体所有,这对于当时的“共产风”起到了制约作用,A项正确。

B项指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完成于1956年,D项错在“克服了”。

]8.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大搞农具改革的运动,“河南省许昌市几个月就提出了改进工具的意见104万多条,商水县高庄乡两天两夜就创制农具390多件”。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中国原有农业技术落后B.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C.“大跃进”战略影响技术革新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材料信息体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农业技术方面的“大跃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原有农业技术落后,但这不符合题干的“主要”限定词,故A项错误;此时是“大跃进”时期,故B项不符合史实;“人民公社化”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9.1959年秋,我国农村周期性的集市已在一些地方重新开放,增加了农民赚钱的机会;1961年年中正式承认农村自留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B.有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C.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结构D.意味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根本调整A[材料中“农村周期性的集市已在一些地方重新开放”“农村自留地”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稍有突破,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是农村,不是城市,故B项错误;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结构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国家经济政策并没有根本调整,故D项错误。

]10.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这一做法在当时( )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B[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减少支出,不是带动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压缩支出可以缓解市场供求矛盾,故B项正确;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做法显然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故D项错误。

]11.下面的《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反映了当时(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C.以阶级斗争为纲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多快好省超英赶美”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口号,题干展示的是1957—1965年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1957—1962年之间体现出急躁冒进下国民生产总值由上升变为下降,1962—1965年之间则体现了克难纠“左”后国民生产总值回升,故B项正确;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C项错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故D项错误。

] 12.1962年3月,湖南省委总结浏阳一些社队自发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经验,并派出工作组到黔阳秀建大队搞产量责任制试点,探索农业发展道路。

进行如此探索是因为( )A.人民公社制度遭到否定B.责任制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C.“共产风”、浮夸风盛行D.生产合作化运动遭遇阻力B[当时并未否定人民公社制度,故A项错误;1960年底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而“联产计酬责任制”就是解放生产力的尝试,故B项正确;“共产风”、浮夸风盛行于“大跃进”时期,此时已认识到“大跃进”的失误,不再盛行,故C项错误;生产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

——陆铭《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材料二社会—经济模式与欲望形态的转型对比表材料三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

如果在国内消费方面,不能节省出农产品去出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进口机器装备来进行工业建设。

因此,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

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全国人民自然应该选择前者,不应该选择后者。

——《陈云文选》材料四“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8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