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版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课古诗二首

最新版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课古诗二首

小学语文冀教版第六册第21课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联系生活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获得启示。

5、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攀登。

感受“不识庐山真面止,只缘身在此山。

”的意境及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结合学生学过的诗歌,使学生理解诗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生:(朗诵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

(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师:刚才读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了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

(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

(课件出示生字)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师:通过朗读,小组互议: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生:前两句写景色很有气势。

师:恩,黄河壮阔,气魄雄浑。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古诗二首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古诗二首

春日教学目标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咏春:享受春天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

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示《春日》)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

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

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

楼共三层,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

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

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电脑课件(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四、指导学习生字1.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

2.学生书空练习。

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楼:lóu,读边音。

“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入:rù,独体字,两笔。

注意和“人”区别开。

穷:qió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

目:m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

更:gèng,读后鼻音。

独体结构。

有7笔。

层:céng,读平舌音,后鼻音。

五、导读课文,适时演示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大意1.指名学生朗读后,逐行导读。

2.指名试读试讲后,教师精讲点拨:第一句:白日:此处指傍晚的太阳。

依:挨着,靠着。

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

尽:完。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目标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

瞧,(课件:鹳雀楼)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

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2.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二、自读课文。

1.有些同学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看到的美景了。

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2.我看到大家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3.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

(学生齐读课文)三、学生生字。

1.大家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

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2.(出示生字卡片)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同学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四、写字教学。

1.同学们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2.入:与“人”、“八”比较。

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楼:左窄右宽。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1.1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5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1.1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5

第21课故事二首
第一课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及蕴含的哲理。

2、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反思: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

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在文章的结尾处,通过采访、知识的延伸,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

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从朗读入手去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意思,那也许学习古诗就不是那么乏味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

在《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请大家观赏庐山的图片,请学生谈谈感受。

再出示课题,初步了解作者观赏庐山之后的感受,并释题。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单元:生活哲理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被人们看做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题西林壁》从整体上概括地抒写自己浏览庐山时的总体印象,从中生发出一定的生活哲理,正如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

知识与技能:
1.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3.能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理解古诗的意境是本课的重难点,主要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活多变
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鹳雀楼、庐山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推荐精品语文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推荐精品语文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都知道,春天是四季之一,那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春天,是五彩斑斓、万物苏醒,百花齐放,到处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春天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词佳句。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出示诗句)二、介绍作者《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叶绍翁,他是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

他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

有的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因此非常了解农村生活,也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他擅长写七言绝句,其中尤其擅长写景。

三、整体感知阅读全诗之后,结合注释理解。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两句交代了作者去拜访友人,但友人却不在,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这原本是一件十分扫兴的事,可诗人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木屐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才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怜惜青苔而有意拒客,为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看见的是一枝红杏伸出墙头,而诗人也由此想到园中的美景。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是不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正是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1.1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0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1.1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0

4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雄浑昂扬的大唐气象。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2.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雄浑昂扬的大唐气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音乐导入(播放这首诗的音乐)1、导入师:跟随着课本的节拍,我们学习第21课《古诗二首》,跟着诗歌去旅行,有诗又有歌,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我的感受和大家一样,我也觉得这首歌很好听。

这节课我们就踏着这优美的节拍,来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板书题目《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诗作,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王之涣。

2、认识作者。

3、认读生字“鹳”4、学诗五部曲5、入诗题出示课件理解题目的意思。

今天我们要按照这五个步骤来解读这首诗,我们先来看看诗的题目,一起“入诗题”。

登:(师:这是一个什么词?)(动词)。

鹳雀楼:介绍(师:鹳雀楼为我们交代了什么?)(地点)。

诗在人正是在这登楼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才写下了这千古名篇。

二、读诗句(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唐才子王之涣的这首诗。

先听老师给同学们读一下。

1、师范读。

并讲解节奏。

2、出示课件。

学生自己认读古诗,“鹳”字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通过小组读、男女生读,反复朗读强化,并奖励优胜者。

(这首古诗同学们已经读得非常好了,下面我们来继续诗歌之旅的第三步——明诗意。

)三、明诗意(一)课件出示第一句(过渡:我们先看看这首诗的第一句)。

1、读:白日依山尽。

师:读完了请说一下诗句写了哪些景物?(太阳、山)太阳和山之间保持的是怎样的动作和状态,诗人用了哪个字?(依)依,是什么意思?(依靠、依着、沿着、顺着)师:明白了依的意思,我们再读这句诗,你脑海里有没有形成一幅画面,谁能和我们分享分享。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目标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

瞧,(课件:鹳雀楼)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

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2.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二、自读课文。

1.有些同学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看到的美景了。

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2.我看到大家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3.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

(学生齐读课文)三、学生生字。

1.大家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

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2.(出示生字卡片)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同学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四、写字教学。

1.同学们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2.入:与“人”、“八”比较。

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楼:左窄右宽。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1年整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1年整理)

2017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楼、入、雀、依”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

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2.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二、自渎课文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渎课文)2.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3.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学生齐读课文)三、学生生字1.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2.(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

(默读生字)3.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4.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四、写字教学1.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修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的攀登。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想象读、合作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设计意图借用已有经验导入新课,亲切自然。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深刻的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味。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对于背诵好的要给与表扬。

2、师:今天我们就再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教师指名读古诗。

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弄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写 一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 句诗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返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
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 体呈椭圆形,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绵延的90余 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 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 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 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 览胜地。
明确学习任务: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读出 诗的韵律。小组内互评。 (2)理解古诗的大意,了解作者 的思想感情。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勾画出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 班交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苏轼
(1)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依、尽、入、流、目、上
)。
(2)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
白、黄 (3)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
)。
)。
千里
一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 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暗示 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 哲理。
学习古诗的方法:
1.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根据诗的字面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古诗所蕴涵的哲理。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欲登高望远,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 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三年级21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21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21古诗两首教案【篇一: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冀教版】 21 古诗二首用心爱心专心 1用心爱心专心 2用心爱心专心3用心爱心专心 4用心爱心专心 5【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导学案练习】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组别:姓名:总第张领导批示:【篇三: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两首导学案】 21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望天门山》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学习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背诗导入。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2.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题目中也有一个“望”字,你们还记得是哪首诗吗?(《望庐山瀑布》)3、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望”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从远处看)二、学习古诗。

1、那么这两首诗都是谁写的?(李白)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教师点拨: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3、第二步:1)先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地方不明白?在借助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

2)互相交流,把你看懂的和同学说一说,哪句不明白提出来,大家议一议。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从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3)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

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第一句: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第二句: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第三句: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

第四句: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2021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冀教版

2021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冀教版

2021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认识“楼、入、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伙儿到山西游玩一次。

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阁楼以及周围的景色。

你们明白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2.你们真聪慧!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二、自渎课文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

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渎课文)2.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专门认真,谁情愿读给大伙儿听听?(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3.大伙儿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得!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伙儿的声音应该专门和谐。

(学生齐读课文)三、学生生字1.小朋友读书读得专门认真,专门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专门好。

但是不明白大伙儿生字预习得如何样?2.(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专门想认识大伙儿,我们先在内心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

(默读生字)3.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耀着聪慧的光芒,现在就请差不多预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4.你们真了不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四、写字教学1.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明白是不是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2.入:与“人”、“八”比较。

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楼:左窄右宽。

右边“米、女”上下各半。

“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3.指导写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明白得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3.学会“欲、穷、目、更”4个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在读熟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读诗、背诗。

四、交流研讨。 师
教学目 2.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标 3.了解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 1.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点 2.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 理解古诗蕴含的哲理。

课前准 与古诗有关的图片或课件

写有练习题的课件
教学时 一课时

教学环 节
师生活动
中,你有过类似的感觉吗?
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
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 交
比较这首诗与原来学过的写景古诗的不同?(写景寓理)
流 质
先找学生提问题,老师准备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诗句“欲穷千 疑 答 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读 指导
五、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边读古诗边结合古诗中的图画以及生活经验,利用工具书或小组合 作解决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和诗意。
六、交流研讨。
1.学生汇报诗意。 师
2.边读边想像,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西坠的白日,滚滚的黄河,连绵的高山,鹳雀楼,人
3.诗人站在鹳雀楼之上,想到了什么?能用古诗来表达吗?在生活 生
个性化修 改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省永济县游玩。瞧,我 情
们的目的地在这。出示图片(鹳雀楼)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师板书
课题)(简介鹳雀楼,强调“鹳”字的音形。) 境
今天我们我们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看。 齐读课题。(根据情况指导课题读法) 引

二.展示目标。 初
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
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
而古诗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
永放光芒,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
服,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

宋 苏轼)
a) 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
个性化修改
一、激情引入。(由介绍诗人入手)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疑 专
1.填空。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 )代诗人(
)。
写作者看到的景色的诗句( 项
写作者想到的诗句是(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1.指名读诗。注意正音。
2.分男女生读古诗,小组比赛读,看谁读的有感情。(老师适时指导朗 生
读,有会背的进行表扬鼓励)

3.全班读。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21 古诗二首
课题
《登鹳雀楼》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目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பைடு நூலகம்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标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理解古诗蕴含的哲理。
b)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
c) 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
)。 )。
2.解释诗中下列词语的意思。
训 依:
尽:
欲: 穷:
更:
练 课堂 小结 综合 训

板书 设计
学习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朗读背诵王之涣的古诗《凉州词》。
登鹳雀楼 看到:白日 山 黄河 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西林壁》
用心 爱心 专心
3

1.掌握文中要求会写的 7 个生字。
课前 准备
教学 时间
教学 环节
1.生字卡片 2.课文图片 3.学生课前朗读古诗,预习生字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