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国杰、姜宝琦主编《古代汉语》“六书”问题商榷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散论
《 古代汉语》 课程教学散论
杨 和 为
摘 要 《 古代汉语》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古代汉语》 对《 课程的教学方 法作 了探 索, 出互文性 串讲在教 学中的运用问题 , 提 以及从字词切入以贯通通论与文选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 古代 汉语》 工具 课 互文 性 串讲 字词切入 文化遗 产 笔者从事《 古代汉语》 教学 已有十余年 , 在教学实 教 师 自己是 一个 学 识 相对 渊 博并 且 善 于 引导 的人 , 对 践中 , 逐渐产生了一些关于《 古代汉语》 这门课程的零 于学生 来说 则需 要将 字词 的理解 落 到实 处 ,而不 是似 星想法 , 稍作 归纳 总结 , 今 以就教 于方家 。 是 而非 , 或者 只满 足 于印 象式 的把握 。至于 “ 工具 ”原 , 指工作 时所需 用 的器具 , 后来 引 申为达 到 、 成或 促进 完 某一事物的手段。 f代汉语》 <- i 既是一门工具课 , 那就要 《 古代汉语》 课的性质及 其 目的问题 < 代汉语》 i f 的时候 , 要有意识地将其置 关 于《 古代汉语》 课程 的性质 , 一般都认 为是一门 求我们 在学习< - 于“ 工具” 的地位 , 真正让它为我们的古籍 阅读服务 , 因 “ 工具 课 ”而它 的 目的则 是 培养学 生 阅读古 籍 的能力 。 , 王力先 生 主编 的《 古代 汉语 ・ 》 :汉语 史 是理论 课 , 此 就必 须有 意识有 计划 地要 求学 生 进行 大量 的课外 阅 序 说 “ 可 限时抽查 。 同时 , 也 古 代汉 语是 工具课 , 目的要求 是不 同 的。 嘉璐 先生 读 , 由教师指 定课 外 阅读 的内容 , ”许 古代汉语》 教材 中的文选 ( 包括详注部分 、 略注 主编 的《 古代 汉语 ・ 论》 绪 作为 高等 师范 学校 教学 用 书 , 可结合《 及《 课程进行学习。 也 也 说 “ 代 汉语 ” 一 门 “ 古 是 工具 课 ” 。他 指 出 : ‘ 代汉 部分和 白文古注部分) 古代文学》 “古 绝不能将《 古代汉语》 的教学限制和束缚在《 古 语 ’ 之 所 以为工 具 课 , 由它 的教学 目的而决 定 的 , 就是说 , 课 是 课程本身 , 那样的话无异于 自我设限 , 画地为 它不是仅仅传授关 于古代汉 民族语 言的基础知识 , 代汉语 》 也
《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的归属问题
《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的归属问题作者:覃春茂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8期[摘要]《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因其形态相同,对其归属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所以称呼比较混乱。
笔者通过对“叠字”、“叠音词”、“叠词”等概念及内涵的分析,把叠字归属于单纯词的范畴,把叠词归属于合成词中重叠式的范畴。
《古诗十九首》中二十一个AA式词语归属于叠字的有7个,归属于叠词(合成词重叠式)的有14个。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叠字叠词归属作者简介:覃春茂,中文讲师,现在陕西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从事《古代汉语》教学。
《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共出现三十一处,把重复使用的除外还有二十一个,如“行行”、“青青”、“纤纤”、“区区”等。
因为这些词在形态上都表现为AA式,对其归属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对这些词的称呼非常混乱。
在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等文学史书中称“叠字”。
受这些文学史家的影响,很多语文工作者在从事论文写作中,也把这些词统称为“叠字”,而且这种称谓似乎成了主流。
除此而外,还有统称“叠音字”、“叠音词”、“叠词”、“重叠词”等等。
笔者认为,在以上五种称呼中,把《古诗十九首》中三十一处AA式词语笼统地称为哪一种都不合适。
怎样称呼才合适?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叠字”等的概念内涵,然后再从构词类型上进行合理归类,最终可以完成三十一个AA式词语的归属。
笔者看了很多关于写《古诗十九首》有关AA式词语的文章,诸如《浅谈中叠字的妙用》、《浅谈的叠词艺术》等等。
如果弄清了这些AA式词语分属于不同的构词类型,搞清了它们的归属问题,就不会这样统称它们为“叠字”或“叠词”了。
叠字:又名重言,它是由两个书写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它强调的是“字”的重叠。
叠音字:两个音节相同或读音相同的字的重叠,它强调的是两个音节相同,最终归为字的重叠。
叠音词: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解释为“由两个相同音节相叠构成”。
六书理论大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六书说”
(GO)
二、“四体二用”说
(GO)
三、唐兰的“三书”说
(GO)
四、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
(GO)
五、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
(GO)
六、“结构——功能”分析法
(GO)
一、“六书说”
(一)“六书”的来
源
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
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
号,用以指示字义。
本:金文木下用点或横
指出树根之所在,本义
指树根
末:金文木上用一横画
指出树梢之所在,本义
指树梢
朱:甲骨文木中用横指出树的主干之所在,本义指树
干。后加木旁作“株”,表其本义。
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
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腋”是从肉
腋
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
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
会意字的特点
(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
是形符,即都表义。
(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会意字分以形会意(包括异文会意和同文会意)和以义会
意
“以形会意”例字 :
秉:甲骨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手持禾束。
男:从田从力,力像耒形。表示用耒在田间耕作的人
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标志就
是许慎巨著“说文解字”的诞
生及其“六书说”理论的提出。
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
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
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
“六书说”。
一、“六书说”
现在一般采用班
《古代汉语》(第二版)教材商榷
这里所 说的 《 古代汉语》教材是指 由易国杰、黎千
驹 主 编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出版 的,2 0 1 1 年 6月第 2 版 发 行 ,2 0 1 4 年 1 月 第 四次 印刷 的上 册 通 论 部 分。 该 书 除吸 收 十年 来 有 关 古代 汉 语 基础 理 论 的 研 究新 成 果 和编 写 教 材 的新 经 验 外 ,还 就 本 教材 的使 用情 况 进 行 了 认 真 的 回 顾 和 总结 , 并将 改进 意 见 纳入 修 改 稿 之 中 ,整 部教 材 基
一
符合 高级 日语课 程 目标 的 日语专 业人 才 。
2 、实施 时 的注 意事 项 。一 是不 能 把两 种语 法 教学 法 和 交 际法 教 学 生硬 地 分 开 ,而 是 要把 它 们 有 机 地结 合 起 来 ,根 据授 课 具 体 的 内容 与环 节 , 时而 有 所 侧 重 ,时 而 两 者并 重 。 二是 高 级 日语 的任 课 教师 要 做 好课 堂 的设 计 者 ,组 织 者 , 引导 者 以及参 与 者 。他 们 不 能 笼 统 地 、单
是 汉 字 的 初 创 时 代 ,约 在 距 今 4 5 0 0至 8 0 0 0 年 之 间, 一
是汉 字 体系 的形成 时 期 ,约 在距 今 4 5 0 0 至8 0 0 0年 之 间 。 ( 第 5页 )
按 :“ 时 代 ”和 “ 时期 ”是 意 义 相 近 的 一 组 同 义词 ,
本保 持 了原 来 的知 识 体 系 ,基 础 知 识和 基 本 理 论 的 阐述
但 我在 教 学 过程 中, 发现 一 些 地 方可 供 商 榷 , 以求 教 于 方家 。 1 、据 考 古 资料 与 古代 传 说 ,汉 字 的产 生历 程大 致 可 分为 两个 阶 段 :即汉 字 的初 创 时期 与体 系 形成 时 期 。( 第 3 页 )而在 本 章 的小结 中却 说 :汉字 可分 为两 个阶段 :一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古代汉语060687过程性考核作业一答案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古代汉语过程性考核作业(一)注意:学习平台题目可能是随机,题目顺序与本答案未必一致,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如果答案有疑问或遗漏,请在下载网站联系上传者进行售后。
单选题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1《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排列法,全书共分部首()A:250个B:540个C:200个D:214个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陆德明B:阮元C:王引之D:王念孙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3《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排列法,全书共分部首()A:200个B:540个C:250个D:214个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4《切韵》的作者是()A:王仁昫B:陆法言C:孙愐D:陈彭年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5近人张相所著的重要工具书是()A:《诗词曲语辞汇释》B:《词诠》C:《经传释词》D:《经籍篡诂》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填空题题型:填空题客观题答案不允许乱序分值10分难度:中等得分:101请将加下划线的异体字改写为现代规范字。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韩厥俛定其右。
(《左传·齐晋鞌之战》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適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庄子·北冥有鱼》蟥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魏其侯大媿,为资使宾客请,莫能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第1空分值:2分第2空分值:2分第3空分值:2分第4空分值:2分第5空分值:2分学生答案:俯;暖;餐;蚓;愧题型:填空题客观题答案不允许乱序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2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体窃昼穀第1空分值:2分第2空分值:2分第3空分值:2分学生答案:窃;昼;谷题型:填空题客观题答案不允许乱序分值4分难度:中等得分:43写出下列甲金文的楷书字形,并指出其本义。
浅谈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浅谈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摘要: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异义互补,合而见义”。
互文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种类型。
运用互文可以整齐句式,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感;可以丰富诗文的表达内容,深化句意;还可以增加作品的气势。
阅读使用了互文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做完整理解,否则会割裂文义。
关键词: 互文对举诗文修辞互文,又叫“互文对举”,“互文见义”,就是在一篇作品连贯的语句中,上下文各省略一些字词,使它们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共同表达完整的意思,阅读时必须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的表达方式。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互文被广泛运用到古代诗词文赋的创作中。
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和杜牧《泊秦淮》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两句,可谓运用互文的经典之作,备受世人推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与“汉”对举,“秦时明月”省略了“汉”字,“汉时关”省略了“秦”字;“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烟”与“月”对举,“烟笼寒水”省略了“月”字,“月笼沙”省略了“烟”字。
“秦”与“汉”、“烟”与“月”互文见义。
互文可以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种类型。
一、当句互文,即出现在同一句话里的互文例如:(1)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曹丕《燕歌行》)(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杜牧《阿房宫赋》)(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登岳阳楼记》以上所举都是当句互文的例子。
前面提到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和“烟笼寒水月笼沙”两句也属于当句互文。
它们都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在一句话里的上下文中。
例(1)中“群燕”与“鹄”互文,即“群燕与鹄辞归南翔”;例(2)中“主人”与“客”互文,即“主人客人下马在船”;例(3)中“老鱼”与“瘦蛟“互文,即”老鱼瘦蛟跳波与舞”;例(4)中“朝”与“夜”互文,即“朝夜歌,朝夜弦”;例(5)中“岸”与“汀”互文,即“岸汀芷,岸汀兰”。
《左传》“寤生”释义考论
其怪也 ,恶其惊也 。或 曰庄公忤 生 , 之讹也耳 。冯说也得 传
到清人 朱鹤龄 的认可 , 武姜寐时生庄公 , “ 至寤始觉其 生也。 此 非生子之 常 , 故惊 姜氏”l。 同时对此也有一定 的疑 虑。 6 但 J
顾炎 武的观 点则更加明确 , 寤寐 而生庄公 已生 , “ 恐无此事” 。 但对 “ 寤生”最终之义 ,并未 深究 。清代 阎若璩说 :庄公寤
恶之 。至史公谓段 生易 ,乃 以意 言之耳 。 7 16 ”[P 3 从语 意来 ]0 看 ,梁 氏虽赞 同 “ 生”之说 ,但似有 不确 之意。学者 田耕 梦 渔从先秦 三代 占梦获得启发 ,将 “ 寤生”与古代迷信民俗相
联系 ,认 为 “ 寤 生 ’一语 ,与古代 占梦 中 ‘ ‘ 六梦 ’之 ‘ 寤 生’有 关,‘ 寤生 ’即 ‘ 寤梦而生 ’之省 言 。 8 ”L以赞 同 “ 顺
《 传 》“ 生 "释 义 考 论 左 寤
方 胜
(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社会学系 ,安徽 合肥 2 0 5 ) 3 0 9
摘
要 : 左传 “ 《 寤生”一词 ,历代 学者考证 颇 多, 多从义理和音韵 着手探 究 “ 但 寤”字本源 ,所得 皆难 自圆其说 。考
论 “ 寤生”词义应结合 当时社会状 况和人们认识社会 的水平。姜氏何故厌恶庄公 ,并非庄公 出生给姜 氏带来痛苦 ,而古时封 建迷信所致 。“ 寤生”乃 古时婴 儿忌养民俗 ,应与 “ 月五 日生”关联甚 密。 五
而开 目能视 日寤 生,则读 为悟 ,亦误 。其他异说 尚多 ,皆不
足信”[ 1 ̄杨 氏立足 旧说 ,另辟蹊径 ,可是没有深 究。至 3 0 ] P
之” ,竞为何意?古今学者 或探义 理、或究音韵 ,各陈 其说 , 莫 衷一是 。观乎众说 ,其概有 四:逆 生、顺生、窒息、开 目。 “ 逆生”说是 古今 学者所持颇多 的观点 , 首先提出此说 的是司马迁 , 史记 ・ 世家 :“ 武姜)生太子寤 生 ,生之 郑 (
关于易国杰《古代汉语》几处问题之商兑
21 0 0年 9月
焦 作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学 报
J OURNAL OF J AOZ I U0 EACHE T RS COL EGE L
Vo . 6. , 1 2 No 3
S p2 1 e. 0 0
关 于易 国杰《 古代 汉 语 》 几处 问题 之 商 兑
用工具 书简 介 、 常见 古 今 字 表 、 常用 通 假 字 表 、 说 《
在 民 间俗 语 中 , 蚧 蛤 ” “ 又指 “ 蚧 ” 是 陆栖 的 蛤 , 爬 行动 物 , 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壁虎 , 类 只是 体形 较大 , 多红 色斑点 , 又 称仙 蟾 、 宫 , 中 国主 要 见 于 南方 地 区 , 药用 守 在 有
邢 怒 海
( 焦作 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汉语 言 文学 系 , 南 焦作 4 4 0 ) 河 500
摘 要 : 国 杰 等 主 编 的 《 代 汉 语 》 面 对新 世 纪 师 范 院校 的优 秀教 材 , 是 也 存 在 着 部 分 瑕 疵 , 主 要 表 现 在 文 选 易 古 是 但 这 的注释、 注音 有 缺 陷 , 些 标 点 符 号 使 用不 符 合 规 范 、 讹 遗 漏 , 别 说 法有 失妥 当 。提 出这 些 小 f题 , 便 改 进 教 材 . 一 错 个 , - , I 以 促
“ 蚧蛤 之类 。一 说 奸 蟹 即 孑 孓 。 这 一 注 解 有 失 妥 ”
当 , 谓“ 蛤” ? 何 蚧 呢
主要 致力 于古 代汉 语 、 诂 学 、 代汉 语规 范化 等学 训 现 术研 究 。2 0 0 0年 , 他们 二人合 作 主编 了 《 古代 汉语 》 教材 , 这是 在全 国师 范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文科 教 材 编 委 会领 导下 编写 的师 专汉语 言 文学 教育 专业 系列 教材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材改革刍议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材改革刍议作者:沈红宇来源:《教育观察·上旬》2013年第08期[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环境中,古代汉语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实现教学目的的合理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目的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编写合适的教材。
当前的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体系和教材主要有王本的“三结合”体系,洪本以通论为纲的通论、文选(常用词)二维体系和蒋本通论和文选并重的二维体系。
这几种教材和各种教材的内容体系,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都有各自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应重视教材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构建与目的高度一致、弹性和针对性辩证统一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古代汉语;课程体系;教材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2-0008-05[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课题“地方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沈红宇(197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汉语史、方言与音韵。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语言类必修主干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门课程,它自成结构体系,是大学教育中的微观体系,与“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的而设计的课程整体”这一宏观“课程体系”[1]不同,但宏观课程体系需要微观课程体系的支撑和实现。
所以,探讨一门课程的内容体系有着宏观体系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教学目的、内容体系与教材的关系一门课程的开设,须先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然后有为之服务、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而教材则是实现教学目的、构建内容体系,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
“学习古代汉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方法”[2],这是由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和与之适应的内容体系所决定的。
解放初期,我国师范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相关专业相继开设了古代汉语课程,但其教学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3]。
“三书说”难以撼动“六书说”的地位
“三书说”难以撼动“六书说”的地位作者:苏培成来源:《辞书研究》2022年第05期摘要西汉末年提出的“六书说”是汉字学中的精华,两千年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唐兰、陈梦家、裘锡圭三位学者分别提出了“三书说”,他们的研究对于探讨汉字构字法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三书说”并不能取代“六书说”。
今天,我们要重视“六书说”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同时要积极探讨新的学说,促进汉字构字法研究取得新成果。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唐兰六书说三书说一、西汉学者创立的“六书说”,为汉字研究奠定了基础“六书说”产生于西汉末期,有深刻的学术背景。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经学一时中断。
进入汉代逐渐恢复,经学家开始用经学教授贵族子弟。
通行的经籍写本用的是隶书,如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公羊、穀梁传的《春秋》等,称为今文经。
今文经学家根据隶书来解释典籍的文字,有许多谬误。
如“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士力于乙者为地”之类。
他们认为孔子的六经都有微言大义,他们的任务就在于阐发这些微言大义。
在整个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派居于统治地位。
汉武帝时,鲁恭王拆孔子旧宅,在壁中得到《礼记》《尚书》《论语》《孝经》,这些典籍是用战国时的古文写的,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刚开始发现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校中秘书,才发现它们的可贵,刘歆因而创立了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家认为要想读古书,必须先认识古字,他们的学术以文字、声韵、训诂为基础。
古文经学派有一批专家,如:张敞、贾逵、马融、服虔、郑玄等。
在东汉时期,经学的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展开激烈的争论。
许慎写作《说文解字》就是要用古文经学的观点来驳斥今文经学的谬误。
《说文解字》的理论基础是“六书说”。
战国时期的《周礼·地官·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项目,其中有“六书”,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它的内容。
到了西汉晚期,产生了“六书说”。
《古代汉语》教学与字理教学之开展
汉字在形体结构发生简省 、 讹变 、 分化 、 混同等现象 ,
可 以联 系小学 生 应 当掌 握 的汉 字 , 当增 加例 子 、 适 增
学生更好地把握如何在识字教学 中恰切的说明字理 字义。 由于《 古代汉语》 教材阐述比较透彻 , 在教学中
可 以 多增加 一 些例 子 ,以加 深学 生对 这 些知识 的理
量, 加入其他古代文化常识 ,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 真正做到专业化 。同时 , 把古代汉语常识及古代文
化常识与小学语 文相关 知识链 接在一起 ,有的放 矢, 使这 些内容与小学教育 紧密联 系起来 , 既可 以 作为教辅资料使用 , 也可 以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
服务。
国文学》 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中赏析古代文学经典 《
洁, 由此我们就会明白“ 的本义是晒 , 曝” 这样不仅能 够从意义上把“ 与“ 区分开来 , 暴” 曝” 也会在此基础 上把它们 的读音 “白 ” “ D 区分开来 , bo与 p ” 无论形义
均不会混淆了。 3 “ . 繁简字” 在 一小节 中 , 对于古今 字 、 繁简字 、 异体字 的区别 与联 系 ,一定要让学生分清楚 。如
从其声。“人 在《 方 ” 说文解字》 中解释为 :旌旗之游方 “ 人
蹇之貌。” 就是旌旗上的飘带随风飘舞的样子 , 人 故方
部 与 旗 帜有 关 , “ ”旋 ”旅 ”族 ”旃 ” “ ” 如 旌 “ “ “ “ ,旗 是旗
帜 的总称 。
上, 再去 了解与学习字理教学 , 循序渐进 , 加深学生
的“ 卑鄙 ” 与现代汉语中“ 卑鄙 ” 的意思区别开来 。也
可以与左“ ” 旁加 以比较 : ” 左“ 旁是 “ ( 的 阜” 蜃) 变 写 ,阜” 思是“ “ 意 小土 山” 与山或 台阶等建 筑有 ,
关于易国杰《古代汉语》几处问题之商兑
关于易国杰《古代汉语》几处问题之商兑
邢怒海
【期刊名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0(026)003
【摘要】易国杰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是面对新世纪师范院校的优秀教材,但是也存在着部分瑕疵,这主要表现在文选的注释、注音有缺陷,一些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错讹遗漏,个别说法有失妥当.提出这些小问题,以便改进教材,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邢怒海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河南,焦作,4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
【相关文献】
1.我国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罗国杰先生访谈录 [J], 吴俊
2.罗国杰伦理思想若干问题研究--罗国杰伦理思想研讨暨《罗国杰文集》发布会综述 [J], 贾雪丽
3.易国杰、姜宝琦主编《古代汉语》"六书"问题商榷 [J], 朱力伟
4.《小石潭记》中几处注释商兑 [J], 吕内巧
5.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几处问题商兑 [J], 陈松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文字”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古文字”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古文字学的知识和理论对古代汉语教学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对古代字词本义的探求和理解,有效辨识近义词或同义词,还有助于把握文言句意,正确认识古代文化。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运用古文字知识要以造字结构为基础分析字形,字词的分析要与具体文章相结合,同时还要注重提升任课教师的古文字素养,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文字说文解字古代汉语一、引言古代汉语历来被学生视为晦涩难懂、难学难考的课程之一。
从内容上看,古代汉语讲授的是古代字词语法和文化知识,距离现代化的今天有很大的距离;从教学方法上看,大部分老师采的都是传统的泛读法、练习法等填鸭式教育,无法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现阶段古代汉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事倍功半的现状,笔者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及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探索着将“古文字”知识引入到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古文字学的创立和主要理论汉语文字学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历史悠久、著作宏富,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汉语文字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字,包括文字的性质、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发展、以及文字的形音义等。
和古代汉语课程紧密相关的主要是汉语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古文字学,古文字学最早孕育于宋代的金石学中(金石学是以青铜器及其铭文与石刻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它的内容实际上包括有铭刻学和考古学两门学科[1]),直到晚清时期,随着音韵学、训诂学的繁荣发展以及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使得古文字学终于从金石学中分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古文字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古代文字,包括汉语文字的起源、汉字的构型、汉字的形体演变以及考释方法等。
在历代古文字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优秀著作,如吴大徵《字说》、孙诒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名原》等;学者们在研究中也归纳出许多重要理论,其中,尤以”六书“理论最为显著。
古代汉语学习打算
古代汉语学习打算篇一:古代汉语教学打算古代汉语教学打算王逸群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一、结合必然数量的典范文言文的阅读学习,积存古代汉语文言作品主若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背景常识。
二、通过古汉语各项大体知识的学习,积存古代汉语在文字、辞汇、语法、音韵、古汉语工具书等层面的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知识。
3、积存与文选相关的古典文学、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二)素养目标一、学史明理,养成擅长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
并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二、培育客观熟悉文选所反映的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能力目标一、把握古代汉语经常使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选中的文字、辞汇、语法层面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
二、能够对照注释阅读其他一样难度的文言文材料。
培育和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和教学中学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独立解决在教学中新显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课程性质与任务古代汉语是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为系统地把握古汉语中有关文字、辞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古代汉语的大体面貌和汉语进展的一样规律;使学生能借助古注和工具书,自行阅读古文。
课程内容、大体要求与学时分派本课程教学时刻为一学年,分前后两个学期。
每周3学时,共108学时。
两册内容穿插进行。
教学内容:第一学期上册的通论部份,涉及古汉语文字、辞汇和语法等;下册文选部份,涉及《左传》、《战国策》、《论语》、《礼记》及《孟子》等。
这是学生接触古汉语知识的初始时期,教学进度宜慢,讲解宜细,对典范的名篇更要精讲详讲、细嚼慢咽,做到字文句“三落实”,形音义“三落实”。
使学生在中学取得的古汉语知识取得深化强化,同时也为第二学期更为深切系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学期学期教学内容:通论部份涉及古汉语语法、音韵、训诂、修辞;文选部份涉及《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诗经》、《楚辞》、《史记》等。
田士超参赛课例课堂教学设计20101121
(4)由引导归纳的内容 过渡到就是许慎对“指 事”的说解。强调“指 事”字要在看得基础上 思考一下方能知其意 义。
掌握许慎对“指事” 让学生掌握 文字展示
的说解。
教学重点。
巩固“指
(5)分析“曰”“甘”“亦” 运用所学的“指事” 事”造字法
“血”四个指事字。
分析汉字构造。
的特点。
图片
6
(6)展示象形字“目” 和指事字“本”,引导学 生思考并分析象形和指 事的不同: 象形,象人目中之形; 指事:象人意中之形。
思考并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 从理论角度 进一步区别 象形和指 事。
汉字图片
3.会意(7 由象形、指事过渡到会 跟 随 教 师 的 解 说 过
分钟) 意。
渡到会意。
3.会意
(1)讲解许慎对“会意” 听 讲 解 并 一 起 分 析
的说解,分析“武”的构 “武”字的构造及其
造及其本义。
本义。
让学生掌握 许慎对“会 文字展示 意”的说解。
思考并自由回答。
让学生从视 觉感官上观 察指事字, 同时思考指 事字与象形 字的不同之 处。
视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 导归纳,然后请个别学 生总结出“指事”造字 法的特点:有的是在象 形的基础上添加指事符 号,有的是运用纯粹的 符号表示。
根据教师的引导继 续归纳并掌握“指 事”的特点。
引导学生由 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 识,进而解 决教学重 点。
四、小结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
(1 分钟) 了汉字的构造方法,感受
到了汉字的美丽和有趣。
只因为有了汉字,我们中
华民族五千年Leabharlann 文明才得以延续,世界文明才显
得更为灿烂。尽管本次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 第 2期
No. 2. 20o6
辽 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LIAODONG UNIVERSITY
第 8卷 总 第 47期
Vo1. 8,Sum No. 47
易国杰、姜宝琦主编 《古代汉语》“六书"问题商榷
朱 力伟
关键 词 :古代 汉语 ;“六书”;造 字之 本 ;识 字之 本 中图分类号 :H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572 (2006)02—o021__o3
易国杰 、姜宝琦二位先生主编 的 (-h-代汉语》 面世 已经有 5个年头 了,并且 已经是第 6次 印刷 ,可 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在经过 了一年多 的教学实践之后 ,笔者注意到该教材在编排体例和内容上确实比以前 的教材先进了许多,明显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 ,然而白璧微瑕 ,笔者也注意到书中的表述有 些不当之处 ,今拟就该书上册 “六书”部分展开讨论 ,以求教于方家。
朱 力伟 :易国杰 、姜 宝琦主编 《古代 汉语 》 “六 书” 问题 商榷
师是先教他造字呢 ,还是先教他识字?答案肯定是先教他识字。但是小孩子的理性思维不足以短时间记住
很 多 字 ,“传道 、授业 、解 惑 ” 的老 师 自然 就要用 感 性的小 孩子 可 以理 解 的方 式来 教人专 门研 究探讨 这 种方法 ,久 而久 之才 会 出现这种所 谓 的 “六 书 ” 理论 来 。在 “六 书 ” 理 论成 形 后 ,
当学生在老师采用 “六书”的方法教会他认识 了很多字之后 ,其 由于新生事物或思维的刺激而会产生造
字的冲动 ,但 由于常年在老师的教育方法教育下或者说是在思维惯性的引导下 ,他几乎不可能跳 出 “六 书”的圈子而另寻造字方法造字。今人也一样 ,近代刘半农造 出的表示女性 的 “她” 字就是一个极佳的
例子 ,还有化学、医学方面都是这样 。如此看来,“六书”作为 “造字之本 ”是错误的,套用古人表述习
算准确的比喻就是古人用 “象形” 的方法向他 的学生讲授一些字的时候 ,就好 比现今小学一年级课 本中
采 用许 多跟汉 语 拼音相 类似 的事 物 的图片 来教其 掌握 汉语 拼音一样 。而对 于老 师来说 ,他教 学 目的的根本
点在 于让他 的学生认 识 很多 字 ,在教学 过程 中教 师对 字 的解 释 当然就 是 见 仁见 智 的事 情 ,只是 到 了后 来 ,
该书在谈到 “六书” 的局 限性与价值时有这样一段话 : “(六书)所归纳的是古文字的造字方法 ……它对于古文字的分析是适用的 ,对隶变 以后汉字的分析 , 也能起相当大的作用。”…(p 按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 《周礼 ·地官 ·保 氏 :“……六艺 :一 日五礼 , 二日六乐 ,-El五射 ,四日五驭 ,五日六书 ,六日九数。”但是 《周礼》并 没有具体说 明六书的 内容 ,其 内容汉代始见 ,分为班 (固)、郑 (众)、许 (慎)三说 ,后代学者都采用许 (慎 )的细 目,班 (固) 的 次第 ,即 “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此乃常识 ,不足道。然而书 中这段话倒也引起我们 这 样 的一个 思考— — “六 书 ” 所归 纳 的是 古文 字 的造 字方 法吗 ? 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首先 ,《周礼》 当中的 “六书” 和汉代 的 “六书” 内容是否一致 ,这在没 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想不会有人贸然肯定 的。让我们先假设两者内容一致 ,也就是说 《周礼》或者更 进一步说古人就有 “六书”这种 “造字之本 ”,即古代人们一开始就用这 “六书”理论造字。这种说法 显然有悖 于常理,我们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刚刚出现的时候 ,不可能马上就产生出与之相对应的理 论 ,毕竟先有物质 ,然后才会有意识 。文字也是如此 ,以现在的研究来看 ,汉字产生在夏商之前 ,最早的 文字应该是受原始图画的影响 ,依类象形 ,然后才出现会意 、形声等等,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那些 认为先有 “六书”理论,然后人们才用来造字的说法前贤多有批驳,在此恕不赘言。到 了清代 的 “四体 二用”说算是前进 了一步,可还是有问题①。现如今我们绝大多数学者都将 “六书” 当作跟造字有关的理 论来研究 ,其实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 ,《周礼》 中列举 的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 “六艺”别 的不论 ,但 就 《周礼》把 “六书”和 “九数” 并提就可看 出问题。 “九数 ”就是 “九 九表 ”,内容很简单 ,同理 , “六书” 的内容也一样会是很浅显的,恐怕只是一些常用的文字 ,二者都应该是儿童学习的科 目,关于这 一 点 ,裘锡圭【2 J( 、张政娘先生已经注意到 J。更何况班固 《汉书 ·艺文志》 云:“古者 ,八岁入小学 ,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 ,教之以六书……”我们不谈古人 ,就拿我们 现在来说 ,一个八岁的小孩入学 ,老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 :“六书”理论是 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相 当重要的理论 ,从汉代 以来就有许 多人著书立说 ,从不 同 角度 对 “六 书” 理论进行 研 究 ,但 往往 仅 拘 泥 于 “造字之 本 ” 展 开 ,莫 衷 一是 。 易 国杰 、姜 宝琦 二位 先生主编 《古代汉语》 中有关 “六书” 问题也沿用旧说 ,认 为 “六 书” 古文字的 “造字之本”,笔者认 为这是错 误 的说 法 ,不妨将其 解释 为 “识 字之 本 ”。
收稿 日期 :20o6-_0l— l2 作者简 介:朱力伟 (19r78一),男 ,山东蓬莱 人 ,助教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 ① 为行文方便 ,本文 “六书 ”仅包含前四种即象形、指 事、会意 、形声 ,后两种用字方法即转注 、假借暂不提及 。
一
2l 一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