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

合集下载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1、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3、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4、自然地理学的定义: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1、日地距离:1.5×108km地球总质量:6.588×1027g地球总体积:10833×108km3平均半径:6371km2、地球自转产生量昼夜更替、产生了地方时、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介于内外圈层之间。

2、自然界通常分为无机界和有机界;为表示人类在地表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则地球表层分为无机界、有机界和人文界。

3、岩石圈包括地幔上部和地壳。

地壳上部为硅铝层,称为花岗岩层;地壳下部为硅镁层,称为玄武岩层。

4、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1)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变与人类的诞生。

(2)地球表层环境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

(3)地球表层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地球表层元素组成与人体健康。

(5)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6)地球表层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

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时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土地覆盖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2、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应用的土地。

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按特确定方向作有规律发生水平或垂直分异现象,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包括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这种规律性趣划分各自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

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表层(A或A+AB和诊断表下层(B或E。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他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和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绪论简答题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

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名词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现代自然地理学讲义

现代自然地理学讲义

第一讲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状与趋势1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1.1 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即地理学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伍光和)对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达,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等。

这些术语的内涵基本相同,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关于地球表层的厚度,却有很多的争议。

前苏联学者认为这个圈层很厚,上至对流层下至沉积岩圈,或者比此厚度更大,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圈层只是近地面的活动层,也有人称之为自然地理面(陈传康)。

有两种折中的观点:一是对地球表层厚度有两种理解:广义的地球表面厚度上限为对流层顶部,下限为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约30~35千米;狭义的地球表面厚度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米,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又称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能所能达到的深度(在陆地不超过地下30米,在海洋则不超过水下200米),厚度一般不超过200~300米。

它在陆地则和土地综合体相当,是生物和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地球表层的厚度无需做硬性规定,厚度可随研究范围的不同而有差别,研究的空间范围小,所涉及的厚度就应该薄;研究的范围大,厚度就大。

对于地球表层这一特殊物质体系的界线与范围认识的不一致,首先在于研究的对象与重点不同,另外是对其实质认识的差异。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自然界的边界总是具有过渡性的。

因此重要的并不是边界,而是对其本质的认识。

(赵松桥)(对于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1.2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对于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历来存在两分法和三分法的争议。

两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或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前苏联);三分法则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

陈传康等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现代地理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划分学科:1)三分法: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3、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

4、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5、地带性:因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而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的分布。

呈现出自赤道向两极的规律变化。

6、非地带性:地球的内能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

主要包括(1)海陆分异(2)陆地干湿度分带性(3)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4)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5)垂直带性分异7、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

8、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确定自然区域之间的界限,明确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即自然区划。

9、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

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是土地覆盖变化主要的外在驱动力。

土地覆被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10、土壤诊断层与诊断特性: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简答题2自然地理学(一般认为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名词解释第二章1为什么地球能成为人类的摇篮、人类的家园?(由适宜的日地距离、适中的地球质量、近球形的地球形状、特定的运动速度与方式决定)问答题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不仅导致了昼夜的更替、四季的变化、地方时的产生,以及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而且对于地表温度的调节、生命的孕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近似于圆形,从而保证从太阳得到的辐射相对比较稳定,使地面温度的变化不过于激烈。

地球自转一周为24 h,自转的速度比较适中,因而使昼夜温差变化较小,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2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引力的影响、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问答题3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物质的交换、地内活动的其他环境效应)问答题第三章1想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地表系统基本的组成与特征作一个简要的叙述(四大圈层、三大界、固、液、气三态物质)2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有哪些(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3地表系统的功能(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4地表系统与人类的相互影响第四章岩石圈1莫霍面:一个位于大陆地区平均33km 的地下,纵波速度由7.6 km/s 向下突然增加到8.0 km/s,这个界面叫做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三)褶皱
•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规模可大可小)。 • 褶皱的成因: 由构造运动形成,多数水平运动产生,少数垂直运动,也有受外力作用 (冰川、滑坡、流水) • 褶曲的形态基本形式: 背斜、向斜 背斜是岩层上凸的弯曲;向斜是岩层下凹的弯曲
(四)断裂
• 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受力情况 下容易发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
(一)地层厚度、产状与接触关系
• 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地面下沉,地层厚度薄或者缺失则代表 地面相对稳定或者上升。
• 地层产状(通过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确定) • 地层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岩石圈的运动。
(二)岩相变化
• 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叫做岩相(海相、 陆相和海陆过渡相)
各部分功能之和。 • 层次性:系统可以划分为许多个不同的层次 • 动态性:系统大都处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过程中 • 结构功能性: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与系统的结构相匹
配的
21世纪的地理学
• 科学的地理学 • 技术的地理学(信息的地理学) • 哲学的地理学 • 系统的地理学 • 统一的地理学(自然、人文、地理信息技术的统一。) • 全球的地理学 • 发展的地理学 • 生活的地理学
物质的交换,改变了其原来的化学平衡状态,从而形成并保持着既 有还原组分又有氧化组分的混合大气。 • 支撑生命演化和人类生存的功能(只有四个圈层相互作用形成的 地球表层系统才具有支撑人类诞生和演化的功能。)
地表过程的分类
• 物理过程 (物理性质或状态发生变化的地表过程。不仅在地球表层形 态的塑造、物质的输移和循环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在能量 的输移和交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 考试重点

现代自然地理学   考试重点

第一篇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1,自然地理学的性质:1. 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 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是指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如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

3. 环境性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是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4. 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2,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3.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改变了地表形态,造成陨石坑与环型山。

陨石撞击导致地震。

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地表环境的灾变。

大的撞击还会导致岩石圈的破裂,引起板块分裂与运动。

4,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人)图表示了三重含义:(1)人类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生物;(2)人类生存在四大圈层的交界面上,四大圈层是人类诞生与发展的环境;(3)人类对四大圈层均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四大圈层之间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5、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1·垂直分层垂直分层现象非常明显:从地核、地幔、地壳,到水圈、大气圈等;大气圈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水平分异所谓水平分异,就是指在水平分布方面的差异与变化。

3.立体交叉组成地表环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空间上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结构 4.多级嵌套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系统在空间上相互交叉、叠置,并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是多级嵌套.6、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1.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对于系统来说,一般都具有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1、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的。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③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④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⑤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3、自然地理学的性质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

4、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1、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四点)①能量的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②引力的影响使地球有特定的运行周期和速度。

③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可改变地表形态、导致地震、发生灾变,等等④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如太阳风。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1、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的组成:四大圈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大界(无机界、有机界、人文界)固液气三态物质。

2、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①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人类在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中产生;地表环境的区域分异形成三大人种;地表环境影响人口分布;地表元素组成人体健康;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地表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②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

③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1、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火成岩由两类岩石组成:一是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另一种是非岩浆作用形成的。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复习资料.doc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复习资料.doc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复习资料.d o c-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火成岩: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搬运堆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类型: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岩: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总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

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大气环流: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面性质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气圈内的空气产生了不同规模的三维运动。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流域: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河漫滩: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

河流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

极向热传输:区域间的能量不平衡,导致由低纬区域向极低高纬区域方向的能量传输过程。

地域分异规律:指地球自然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物质发生淋溶、沉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揭示了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在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并掌握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运动的原因、大气运动的状况、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在天气和气候形成和变化中的作用、气候分异的规律性,正确理解和掌握大气、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流、水汽和二氧化碳的输送和转移、能量交换过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岩石风化与气候、岩石圈变动与气候、地貌与气候、沙尘暴与黄土沉积等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在地质、地貌方面的表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通过实例论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包括气候-海面-冰川-均衡,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分循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
(二)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地理意义、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地球有关的天文现象的地理意义,从地内和地外两个方面掌握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状况,对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和构造地貌有全面的认识,并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人类与岩石圈的关系。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征。

区域性是指地理学的本质特征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性质。

环境性是指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系统性是指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科学。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特征:垂直分层(地核、地幔、地壳、)水平分异(南北方冷暖不同。

海陆温湿差异)立体交叉(各圈层之间)多层嵌套岩石圈1.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层次。

2.造岩矿物的种类: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3.火成岩概念:由两类岩石组成1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2非岩浆作用形成的.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岩浆作用两种方式:1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到地壳上部,称岩浆侵入活动,由此冷凝结晶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2岩浆喷出地面,称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凝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火山岩)。

4.沉积岩种类:碎屑岩类(由细碎物质胶结而成) 粘土岩类(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 生物化学岩类(由生物化学过程形成,具化学.生物结构,常为单矿石,矿石)5.变质作用类型5个:动力(破碎) 接触(热力) 交代(热液) 区域(动力) 超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作用,使原岩石发生碎裂.变形.重结晶.作用。

发生于断裂带。

超变质作用:在深度区域变质基础上,地壳下沉↓或深部热流继续上升↑,使原岩发生局部重熔、交代、注入等混合岩化作用、从而形成岩介于变质岩与岩浆岩之间的各种混合岩。

6.岩石圈的运动方向: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岩石水平方向的挤压和拉张,产生水平位移和褶皱断裂,在构造上形成褶皱山系、地堑、裂谷等,也称造山运动。

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

也叫升降运动。

表现为大规模缓慢上升或下降,形成隆起和拗陷,引起海侵海退,导致海陆变化。

也叫造陆运动。

7.岩石圈的运动特征:(p78细节)1反对称性:在空间位置.几何形态上对称,在运动方式.构造特征上相反;2非平稳性:岩石圈运动强度在时间轴上非平稳,空间格局随时改变,表现为地震活动的分幕性;3岩石圈漂移定向性:总体岩石圈向西漂移。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自学指导Modern Physical Geography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自学/授课:72学时/20学时课程层次: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气象专业必修修读类型:考试考核方式:考试+平时开课时间:春季适用专业:气象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地理学学科各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课程侧重自然地理学前沿介绍。

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为主线,以陆地表层格局和过程的系统分析,和环境变化关键区域的综合分析为框架,介绍自然地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使学生了解当前国际自然地理学和陆地表层系统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了解我国有关全球环境变化重大问题研究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掌握自然地理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今后在地理学、生态学、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第一章概论(自6、授1)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自然地理学的体系、发展与分化,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若干前沿领域。

第二章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自6、授1)全球环境变化的模式、预测和影响;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化模式,全球环境变化的国际性研究计划,自然地理学与地球系统科学;中国全球变化研究。

第三章陆地表层过程的能量基础(自6、授1)太阳辐射和地球的热平衡,能量在地球表面的转换和传输,自然地理过程的动力因素,人类活动对地球能量平衡的影响。

第四章陆地表层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自6、授2)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科学问题,温室气体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温室气体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验研究;环境生命元素与地方病医学地理。

第五章陆地表层的水量转化与水资源(自6、授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水量转化与调控,水文界面过程分析;全球尺度的研究—国际前沿;中国水资源状况的基本评估,中国干旱水文、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需水估算、水资源承载力。

第六章河流系统与环境演变(自6、授2)河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河流侵蚀产沙、泥沙输移和泥沙沉积系统,流域系统中的环境变化敏感带,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地理学与数理统计 —曙光与局限共存
数理统计是处理具有由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有力工具,在地理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却有限制。
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时序性,大多数过程是不可逆的,而且自然界中同类的地理事物(现象、过程等)发生的次数是有限的,被观察记录下来的就更少。加之因素的多元性,能够用作数理统计的样本数量一般都远不能满足大数定律的要求。
3
地理区划法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思路。是地理学区域性观念的具体实施。
4
二、地理区划法
就是分类研究,这是群类归并分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有已有一整套的理论和分类等级单位系统。把类型归并的方法应用到地理学,尤其是资源研究中去,加强资源的类型研究,有助于各类资源的特征与评价的分析研究,是研究深化。
4.地理学与模糊数学 —又开了一扇窗
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的相依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这种结构应该是借助数学概念和符号刻画出来的某种系统的纯关系结构。
01
纯关系结构:是指已经扬弃了一切与关系无本质联系的属性后的系统而言的。
01
数学模型是对人的思维本身或反映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思维的模拟。但数学模型只能与现实原型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任何数量都有一个精度,而任何精度都有其相对性,不是绝对的。事实上,任何学科的任何规律都有其相应的精度,不及或超过这个相应的精度其结果也就不再正确。这个精度与研究深度和详细程度密切相关。不管对问题的研究深度和研究目的,单从数学方法上提高数值上的精度是没有意义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从另一角度来说,以往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分等(分级)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定量,而且是分明的(确定性的)定量。虽然这种方法存在着较明显的缺点,但它毕竟是属于某一等级的事物就仅属于该等级而完全不属于其它任何别的等级,所以排中律在这里是完全的。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 (15个方面,黄秉维)
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的演化与排序 自然地域的划分与界线
自然生产力研究
自然生产潜力原理与方法 中国农业生产潜力
3、水量转化 (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水量转化 (3)水文界面过程分析 (4)水量控制 4、河流系统与环境变化 (1)河流系统的平衡倾向性、阈值理论与河型的发展 (2)环境变化对河流演变的影响 (3)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反馈 5、地表元素的迁移散集与环境保护 (1)地表元素的迁移及控制因素 (2)地表元素迁移的主要过程与地域分异规律 (3)地表元素迁移与环境保护
例一、生产力布局(建厂选址)中的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
上海市金山石油化工总厂是选址比较合理的典型。其主要优点有: ①利用沿海滩地和低产盐场,占用农田较少,岸线涨塌基本平衡。采取工程措施后略有涨出; ②厂址地面下22米处有粘土层,地基强度每平方米8到12吨,可作为桩基的持力层; ③引取黄浦江支流张泾河,紫石泾河的淡水比较方便,还可以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用; ④厂区西24公里的乍浦可建2.5万吨级深水码头,修建44公里铁路支线可与沪杭铁路接轨; ⑤厂区附近是产量较低的鲳鱼渔场边缘,排放污水对水产业的影响较小; ⑥厂址在市区正南偏西,直线距离40公里,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对市区没有大气污染影响; ⑦与市区交通方便,协作密切,生产所需1 56种化工原料绝大部分可以从市区供应,产品大部分就近销往市区。
6、生命元素平衡与健康和医学地理 (1)生命元素区域分异、平衡与健康 (2)生命元素与医学地理 7、实验地理学与工程地理学 8、全球变化研究 9、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10、极地与全球变化 11、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分异 12、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13、黄土高原与黄河泥沙 14、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15、坡地过程与坡地改良利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学科,它关注地球上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地球表面的地貌和生态系统。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地球表面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土壤形成与侵蚀、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等。

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实地观测、实验室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评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对策等。

1。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1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正确答案: D2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

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正确答案: C3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D、教育发展的趋势正确答案: B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正确答案:×5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正确答案:√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1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正确答案: D2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B、生物圈C、气候圈D、岩石圈正确答案: C3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B、从分析到描述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正确答案: C4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正确答案:√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1()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1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正确答案:D2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

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正确答案:C3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D、教育发展的趋势正确答案:B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正确答案:×5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正确答案:√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1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正确答案:D2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B、生物圈C、气候圈D、岩石圈正确答案:C3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B、从分析到描述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正确答案:C4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正确答案:√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1()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B、拓展性C、系统性D、关联性正确答案:C2地理学的发展未来不太会成为()。

A、系统的地理学B、人文的地理学C、统一的地理学D、哲学的地理学正确答案:B3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地球系统B、地球内部系统C、地球表层系统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正确答案:D4人文地理学家对于自然因素对人文过程作用考虑得比较全面,而自然地理学家对人文因素考虑较为欠缺。

()正确答案:×5要研究区域分异,必须从整个地表环境着眼,才可能得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正确答案:√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1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圈层系统科学专业基础B、地表系统科学专业基础C、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D、人地关系系统专业基础正确答案:C2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D、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正确答案:A3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D、研究对象的扩大化正确答案:D4地理学的宏观性往往导致其容易因为缺乏操作性而被忽略。

()正确答案:√5地理学家应有的能力不包括多环境兼顾和多要素观察的能力。

()正确答案:√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自然的()。

A、空间的组成及分布B、成因和变化规律C、运行的机制D、利用的价值正确答案:D2地理学的特征不包括()。

A、综合性B、区域性C、阶段性D、环境性正确答案:C3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为研究对象的。

A、区域特征和时间分布、稳定特质B、区域特征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C、整体特征和时间分布、变化规律D、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布、稳定特质正确答案:B4自然地理学研究强调针对于不受人类影响或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区域,不涉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系统性是强调地理学在科学系统中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作用。

()正确答案:×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长江口在不断地向()方向迁移。

A、东北B、正北C、正南D、东南正确答案:D2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A、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C、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D、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正确答案:A3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

A、地外系统B、地球表层系统C、地球内部系统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B4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包括陨石对地球的撞击。

墨西哥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正确答案:√52009年,联合国天文学科大会通过决议,将冥王星排除在了太阳系行星之外。

()正确答案:×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能量的来源B、物质的交换C、气候变化D、环境效应正确答案:C2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三个界类不包括()。

A、无机界B、有机界C、人文界D、生物界正确答案:D3王建老师认为,台东地区出现的水向上流的情况是受到()的影响。

A、视觉差异B、重力C、地形D、气候正确答案:B4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海平面是绝对平整的,所以才会被用来作为高度的基准。

()正确答案:×5地表上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能量转化和传输的过程,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及特征、功能1地表过程包括()。

A、机械过程B、物化过程C、生化过程D、人文过程正确答案:D2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征不包括()。

A、垂直分层B、水平分异C、立体交叉D、多级并行正确答案:D3关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与地球环境表层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层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层环境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D、地球表层环境包括包含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正确答案:B4人类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地表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5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人类与地表环境1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人类的诞生B、人种的形成C、人群的文化D、人口的分布正确答案:C2人类对于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B、改变了地表环境能量平衡C、改变了地表资源的分布D、改变了地表物质的循环正确答案:C3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A、资源的合理利用B、自然灾害的防治C、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D、自然景观的设计正确答案:D4胡焕庸线是从大兴安岭到横断山脉的一条分界线,区分自然资源的分布密集程度。

()正确答案:×5受环境影响,为了保证自身的温度,白种人鼻子比较长,嘴唇比较厚。

()正确答案:×岩石圈的组成1关于岩石圈,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C、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D、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和过渡层正确答案:A2岩石圈中,()的数量最多。

A、火成岩B、石英岩C、变质岩D、沉积岩正确答案:D3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成分是()。

A、氢B、硅C、铝D、氧正确答案:D4沉积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正确答案:×5一般来说,自然界的沙子中最多的是石英和长石。

()正确答案:√岩石圈的结构和运动类型1大陆型的地壳平均厚度为()公里。

A、7.3B、23.7C、43.6D、20正确答案:C2相对来说,比较少有化石的是()。

A、变质岩B、沉积岩C、火成岩D、石英岩正确答案:C3沉积岩的层面构造一般没有()。

A、水平层理B、波状层理C、压扁层理D、膨胀层理正确答案:D4岩石圈的水平运动通常称为造陆运动,垂直运动一般成为造山运动。

()正确答案:×5灰岩变质后一般会形成大理岩。

()正确答案:√板块构造与岩石圈的运动机制1青藏高原在形成之前是()。

A、平原B、盆地C、海洋D、山脉正确答案:C2板块运动过程中,新俯冲边界出现于第()个阶段。

A、二B、三C、四D、五正确答案:C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A、南森B、奥特柳斯C、霍姆斯D、魏格纳正确答案:D4火山喷发包括中心式喷发和裂隙式喷发。

()正确答案:√5节理,又称断层,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地层的断裂。

()正确答案:×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1现阶段公认的板块运动的动力是()。

A、海洋洋流B、地幔对流C、火山运动D、能量释放正确答案:B2下列半球中,是压缩型半球的是()。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正确答案:A3北半球的岩石圈总体上是向()漂移的。

A、东B、南C、西D、北正确答案:C4大型岛群大多分布于大陆的东岸。

()正确答案:√5受到板块运动影响,大陆的面积越大,其平均的海拔越低。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组成、结构1在下列季节中,臭氧含量较高的是()。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正确答案:D2在平流层中,大气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保持不变D、先降后升正确答案:A3下列气体中,在大气中滞留时间最长的是()。

A、氮B、氧C、氪D、氩正确答案:D4大气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氧、氪。

正确答案:×5平均来说,在对流层里,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0.65度。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运动1中间层的高度一般为平流层顶至()千米处。

A、60-65B、70-75C、80-85D、90-95正确答案:C2地球气流的循环是()。

A、单圈环流B、二圈环流C、三圈环流D、四圈环流正确答案:C3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A、海陆日历差异C、海洋洋流D、自转偏向力正确答案:A4海陆风是指夏季的风由大海吹向陆地,冬季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正确答案:×5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旋呈顺时针形状。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物质输移、能量传输1一般来说,蒸发大于降水的是()。

A、赤道地区B、中纬度地区C、副热带地区正确答案:C2关于山谷风,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山顶受热较多,风由山坡吹向山谷B、白天,山谷受热较多,风由山谷吹向山坡C、晚上,山顶散降温较慢,风由山谷吹向山坡D、晚上,山谷降温较慢,风由山坡吹向山谷正确答案:D3焚风多发于()。

A、迎风坡B、背风坡C、山顶D、山谷正确答案:B4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是从低纬度地区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向高纬度地区输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