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有何变化

合集下载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对于语文教学方法和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维和感知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文和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分享和讨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解说文学作品的背景、风格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例如写作课文、诗歌和小说,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最新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最新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最新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本文旨在研究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最新教学方法,在探讨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并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评估新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总结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势,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探讨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学习效果评估、优势、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潮流下,如何更有效地教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介绍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和意义。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领域,新课改倡导综合素质教育,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运用,提倡多元化、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全面了解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和意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成绩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课改的理念和原则,为小学生提供更高效、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语文教育。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并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作者:赵国华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04期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也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体验性学习。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一、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1、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现在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它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完成自己教案中设定的内容,更是课程的创造和开发。

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的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习得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既重结论,又重过程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学科的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教学方法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4、教学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调整。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学生能否准确、地道地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文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和识字,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学教学更强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思维和品味的提升。

三、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素材收集,让学生在实际中感悟文字表达的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趣味性的语文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进行了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对2024年的小学语文新课改进行小结,以展示新课程的特点和带来的变化。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首先,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和操作。

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小品、小讲解、听写等,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各种类型的写作训练,如读后感、记叙文、议论文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听写、口头表达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强调文学阅读与理解能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堂教学将更加注重文学阅读,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如文学经典、诗歌、童话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通过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此外,新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如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列为重要目标之一。

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学习古诗词、成语、谚语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新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学习世界各国的文化,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国际视野。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新课程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首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转变发表时间:2012-11-28T17:07:14.530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胡光利[导读] 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我国教育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四川省合江县先市镇中心小学校胡光利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我国教育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新课程标准代表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全新的内涵显示出勃勃生机。

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中。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1 从“封闭”走向开放,强化语文同生活的联系以前语文教学更趋向于生活的传统化,过分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系统的严谨,过于追求知识的的传承,统一集中,把学科孤立、封闭起来。

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第一,要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

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如在学习《在家里》一文时,把课堂布置为家庭式,学生就像在自己家里,要学的生字和词语就是日常生活用品,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朋友们尽情交流,主动合作,怎么会不思潮涌动呢?而此时的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的伙伴。

第二,将课堂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受局限,生活的积累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如学习“秋天”一单元的课文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秋天,我就让学生在课余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并让学生用日记、画画、收集标本等方式记录下来,还在班会课上举行“秋天展示会”。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最新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最新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最新教学方法研究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研究最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最新的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课改的背景新课改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中国教育部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研究,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趣味和启发性,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和动力;由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亟须更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学习水平。

三、最新的教学方法研究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播放精彩的语文动画片、呈现名人演讲、播放诗歌朗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通过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一、注重情感体验和文本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课堂讨论、情境再现等方式,使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注重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关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跨学科的整合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跨学科的整合教学成为了新的教学趋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比如可以将语文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多学科的整合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加深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在新课程改革下,评价的多样化成为了教学的重要方面。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给广大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中教师在新课改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目标和重点。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依据。

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是新课改的重点,而且还是新课改最大的难点、热点和亮点之一。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固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老师的引导也是必需的。

每一位学生家长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什么以及学得怎么样,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也莫过于自己的学生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学习结果。

其实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很多,但最终的、核心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什么”,另一个是“怎样学”。

“学什么”即学生学习的内容,而“怎样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式。

显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新课程下学生应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呢?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转变传统的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

实现课堂学习自主,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高品质的学习方式。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动机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有内在的学习动力的支持,有丰富的情感的投入,能够积极参与制定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

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

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小学语文新课改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对小学语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一些小结。

一、强调语文能力培养。

新课改突出了学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以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生活化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境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新课改取消了过多的作业和考试,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

四、强化课程的整体性。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强调评价的多样性。

新课改取消了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观察记录、学科成果展示、学习档案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倡学生主体地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加强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

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样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教学成绩的提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迫在眉睫。

下面就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转变这种忽视人的灵性和创造性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语文学习观的根本改变。

新课程改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学习方式”呢?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的取向。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学习方式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

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促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地要去履行这些职责,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任务。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作为教师应从这三方面具体落实:(1)、自主学习应有明确的任务,不能放任自流只要走进课堂,就会发现:我们的老师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理解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自己去评价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我认为对具体课文的预习应是三读、三思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过程。

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解疑。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不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而是以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为特色。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使用语言,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他们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注重实践性教学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还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和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让他们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三个转变

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三个转变

XIB IZ I I O西北职教期师资建设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课程改革正在大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应尽快跟随课改步伐,在教育教学中加快行为的改变,以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一、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过去,我们习惯以知识教育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

现在新课改一反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和综合实践。

于是,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似乎心里不踏实,不放心,甚至忧心忡忡,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将来的考试怎么办。

其实这正是在新课改中教育观念跟不上的原因,是教师的陈旧思想所致。

就拿考试来说吧,考试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而学习效果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落实与掌握的层面上,更多地则要表现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所学知识不能真正变化为学生的能力,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的话,学生的知识再多又有何意义呢?这也不正像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下死读书本所造就的那些书呆子一样了吗?另一方面,现行考试题型的变化,也反映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发展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学习成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倾向,考试作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原则下,从过程和方法、情感价值方面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

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或抄背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知识的发生过程,急于得出自己的教学结论,这样,学生感到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从而增加了学习的负担。

很明显,这急于求成的方法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完全听从教师摆布,接受教师灌输,师生之间的关系明显是不平等的。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陈 芳【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脚步加快,小学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中,语文作文小学教育的关键课程,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已经与时代脱轨,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加快语文教学的创新节奏,改变教育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不是一板一眼地背课文,它是我国所有文化教育的基础,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只有充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训练好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创新;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是离不开创新的,创新是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使整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中,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新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但是在如今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很多学校仍旧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不够创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向更深层的知识发起冲击,掌握更加深奥的知识和技术。

所以,语文教育创新就应该从小学教学开始入手,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语文教材出现与实际不符的课文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动之后,如今的小学课本内容丰富,但是与此同时,很多与学生现实生活脱离的课文仍旧出现其中,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虽然对学生了解过去的社会制度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却与现实脱节。

这些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不真实感,更没有办法感同身受的体会,最后可能会演变成单纯的背框架、背“主题”的现象。

但是,如果将“玉树地震”或者“抗洪救灾”这种切实发生的感人事迹放入课本中,一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也更具有教育意义。

2.教育模式固守陈规,毫无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仍旧采用老旧的教育模式,轻视了对于学生本身的课堂创造力。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将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需要采用各种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情景化和体验式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情景模拟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在讲解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

新课改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以默写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要求教师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如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欲望。

新课改倡导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

教师应该通过文学作品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审美能力。

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强调跨学科的融合。

与传统的学科划分教学不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在学习古代文化时,可以联动历史课程进行讨论和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理解。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情境为基础、阅读为核心、情感为重点、融合为特色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情景化和体验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并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与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与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与探究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

其中,新课改是当前教育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新课改中,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育人的作用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传授而非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新课改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并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新课改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教材内容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小学语文学科育人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学科育人;变革引言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变化,人们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值。

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已经被逐渐淘汰,而新的互动式学习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教材资源等等。

这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让他们具备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强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一)教师选用教材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分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而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强调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朗读、讨论、剧本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能力,使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而是活动的语言实践。

新课改强调要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进行相关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改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同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改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强调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了解文学知识,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让学生领略文学之美,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操。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好的学习体验。

希望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能够不断创新和进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小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近几年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

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情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有何变化
实验小学段志敏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做相应的调整。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语文。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集体交流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语文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觉得语文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生字、词语、句子,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
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语文课本是你们的,字典、成语字典、课外读物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

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老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1、对新课标的教学能力整体把握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语文知识以及基本的语文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语文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体会语文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语文的价值,增进对语文的理解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小学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小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

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

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
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

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小学阶段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

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

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

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反思能力
反思,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

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

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

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

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

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语文、理解语文,双方共同努力完美实践新课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