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考地理复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与3S技术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与3S技术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2013·北京)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甲地位于我国最东部,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日出时间最早;漠河位于北极圈以外,因此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阴山山脉为内外流区分水岭;松花江有结冰期,且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

答案 D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平原的区域特征。

东北平原地势,可以从图中地势判断出中间高,南北偏低;伏旱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东北平原农业是国营大型农场经营,而不是小农场;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答案 A
(2013·山东潍坊市模拟)读世界某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回答3~4题。

3.该大陆可能是( )
A.非洲B.南美洲
C.北美洲D.澳大利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大陆西岸降水分布规律和区域定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图示降水变化规律符合非洲大陆位于南半球部分大陆西岸的情况。

答案 A
4.该大陆F处沿海多大雾天气,其原因可能是( )
A.寒暖流交汇
B.副高控制,水汽不易扩散
C.处于板块交界处,多温泉
D.沿岸有寒流经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雾的形成与洋流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F处沿海有寒流经过,水汽遇较冷海面冷却凝结,形成大雾。

答案 D
(2013·山东潍坊市模拟)读某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图,回答5~6题。

5.下列国家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高,但人口增长最慢的是( )
A.美国B.法国
C.日本D.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家经济、人口增长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读图可知,日本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高,但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答案 C
6.由图示内容可知( )
①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②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达③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缓慢④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口增长较快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印度、巴西、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法国、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都高于世界人均国民收入,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答案 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河所处地区全年降水分配差异大
B.入海水流速度减缓,甲河河口形成较大的三角洲
C.图示季节,乙河上、中、下游水量都在减小
D.甲、乙两河从上游至下游,植被类型完全一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空间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受西南季风和暖流的影响,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季,而甲地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全年降水丰富。

答案 A
8.据专家预测,丙湖几十年后可能从地球上消失,该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②植被破坏③沿湖地区用水量增大④气候趋于干旱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气温升高,气候趋于干旱,蒸发量增大;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湖泊周围地区尤其是入湖河流沿线用水量增大都会造成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答案 B
(2013·湖南省十二校第一次联考)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地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下表为世界及部分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

据表回答9~10题。

9.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原因可能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C.农垦历史悠久,人口数量大
D.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较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亚洲的垦殖指数比较高,一是由于亚洲农耕历史悠久,开垦耕地较多;二是由于亚洲人口多,需要更多的耕地去种植作物,解决人口生存问题。

故选C选项。

答案 C
10.2000年与1950年相比( )
A.欧洲因人口增长较快,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B.北美洲垦殖指数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非洲机械化水平高,导致垦殖指数上升
D.大洋洲因人口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

欧洲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率较低;大洋洲人口迁入较多,人口并没有负增长;非洲因为其人口增长快,需要开垦更多的耕地,故其垦殖指数上升;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北美洲垦殖指数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故选B选项。

答案 B
(2013·广东汕头市质量测评)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读南沙群岛部分珊瑚岛礁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地区淡水资源短缺。

要解决此问题,目前最不可取的措施是( )
A.冰川融水B.收集雨水
C.轮船运送D.海水淡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终年炎热,且该地区的岛屿主要是珊瑚岛礁,海拔较低,故该地不可能存在冰川,不可能用冰川融水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答案 A
12.风向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

上风向有丰富的饵料和氧气,所以珊瑚生长较快且密集。

若仅从风向角度考虑,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西北B.东北—西南
C.东西D.南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盛行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珊瑚礁主要呈东北—西南向延伸,说明这两个方向对珊瑚的生长非常有利,故该地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东北—西南。

答案 B
(2013·广东汕头市质量测评)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

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该地民居所用材料可知其位于我国南方山区;该民居下面存在30~40厘米的中空,这显然是为了防潮,说明该地气候较为湿热,故该地最可能位于海南岛山区。

答案 C
1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环境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该地位于南方山区,水热条件较好,因此该地区环境具有潮湿、多虫鼠的特点。

答案 B
(2013·山东潍坊模拟)2012年12月17日,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读万达高
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第15题。

15.该高速公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原因主要有( )
①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避免过多经过聚落,减小拆迁量③缩短公路里程,节省
建设投资④减轻生态破坏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速公路与一般的公路不同,其特点为速度快、封闭、以直达为主。

在山区修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其主要原因是减轻破坏生态环境和节省运营时间。

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会缩短公路里程,但也会加大建设投资。

答案 A
二、综合题(40分)
16.(2013·石家庄质检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

材料二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口增长速度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

截至2012年6月30日,澳大利亚常住人口为2 268.36万人,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35.96万人。

(1)分析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均较长的原因。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丁地7月和1月的每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别较大的原因。

(6分)
(3)指出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国大城市主要的分布地区及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人口增长的原因、城市分布及其区位因素等,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1)问,甲地位于大陆内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晴天较多;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又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及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

第(2)问,从该地的气候类型及1月、7月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析。

第(3)问,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迁入。

该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其形成的区位因素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

答案(1)甲地位于大陆内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晴天较多;(2分)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2分)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又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及西澳大利亚寒流
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

(2分)
(2)丁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且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较长,因而该地1月每日平均日照时数较长;(3分)7月时受西风影响,降水多,且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较短,因而7月每日平均日照时数较短。

(3分)
(3)外来人口的迁入。

(2分)东南沿海。

(2分)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人口稠密;海、陆、空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等。

(任意3点,6分)
17.(2013·朝阳区统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18分)
(1)从烟台到洛川、阿克苏地理环境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由________因素的差异导致的。

(4分)
(2)试分析从烟台到洛川、阿克苏三地的气温、降水变化规律。

(4分)
(3)烟台、洛川、阿克苏都是我国著名的苹果产区,试分析烟台和阿克苏发展苹果产业最突出的区位优势。

(4分)
(4)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6分)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差异、地域分异规律、苹果生产的区位条件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三地因距海远近不同,水分条件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问,根据三地的海陆位置即可做出判断。

第(3)问,烟台的优势在产业基础和知名度、交通方面,而阿克苏的优势在气候方面。

第(4)问,要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分析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2分) 水分(2分)
(2)从烟台到洛川、阿克苏,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降水量越来越小。

(4分)
(3)烟台:产业基础好;有较高的知名度;交通便利。

(3分)阿克苏: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光照充足,苹果质量好。

(1分)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巩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地位;提高品质,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护湿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