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篇
关于小学语文《雾凇》的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雾凇》的说课稿
关于小学语文《雾凇》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雾凇》的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雾凇》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
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教案
《雾凇》通过介绍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从而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节: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交流
(3)个别读
(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习。)
(5)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雾凇的形成和特点。
2.理解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雾凇的方法,加深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其对自然的敏感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雾凇的特点和作者对其的描写手法。
2.掌握夸张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深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课件,熟悉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2.学生:准备好《语文》教科书和笔记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雾凇这个自然景观,并引入本文主题。
(二)讲授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具体介绍雾凇的形成和特点。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
己思考,加深对雾凇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分析文中语言、情感、结构、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帮
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并注重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在遇到生词时,教师及时进行解释。
(四)讨论
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讨论,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就雾凇的特点和作者的描写手法进行讨论,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对学生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时候有遇到生词,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生词学习,使学生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另外,我还会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学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月9日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诗读一下好吗?
2、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
3、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最想看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景观:
①精读第一自然段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课件出示)讲解:
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景观壮丽迷人;
它像银条,把柳枝装点得婀娜多姿;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韵味浓郁,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菊,美丽皎洁,晶莹闪烁;
它像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美艺术品,寓意深远;
它像排排雪浪,与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2、多美的雾凇啊!大家想不想再看一遍(想)
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雾凇?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格式:雾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格式:雾凇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雾凇。
2.学会运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特征和美。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了解雾凇的特征和美。
2.运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美景。
教学难点
1.运用生动的词语,描述雾凇的美景。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板书“雾凇”两个字,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雾凇吗?知道它是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意识雾凇,了解它的特点和美。
了解雾凇
1.老师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介绍雾凇是指雾气凝结在物体表面,形成的一层冰花。然后,给学生分发相应资料进行查阅,并引导学生发现雾凇的特点。
2.学生交流发现,老师总结发现,雾凇有以下特点:①细小如针尖;②有规则的图案;③闪烁微光;④美丽奇妙。
描述雾凇的美景
1.老师给学生播放有关雾凇的音乐,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形容雾凇美景,如“晶莹剔透如水晶般闪闪发光”、“转过身去,只见树若人高的枝条,草若手指粗细的茎叶,都彩衣缤纷,宛如走进神话故事”。
2.学生边听边写,并用自己的语言读出自己所写的描述,让大家共同欣赏。
总结归纳
1.老师提醒学生人类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和破坏效力,告诉学生我们务必要珍惜和保护这种美景,保留这份自然美丽。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课后作业
1.请将你录制或写下对雾凇的描述,并与同学分享。要求自己的语言精彩生动,规范的表达形式。
2.到户外为所在班级拍摄雾凇的图片,召开“雾凇美景欣赏会”,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和保护雾凇。
教学资源
1.相关图片资料。
2.相关音乐资料。
3.相关图书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
1. 教学目标
1.了解“雾凇”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描述性词语和动词,描绘“雾凇”景象;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留心观察和对自然美的赏析能力。
2. 教学重点
1.了解“雾凇”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能够正确运用描述性词语和动词,描绘“雾凇”景象。
3.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留心观察和对自然美的赏析能力;
2.让学生正确运用描绘“雾凇”景象的词语和动词。
4. 教学准备
1.课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晨读》;
2.教具:投影仪、白板、笔、纸张。
5. 教学过程
5.1 导入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晨读》第十课‘雾凇’,请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是‘雾凇’吗?”
学生:“雾凇是一种冰晶,会在树枝和叶子上生成,像是一条条晶莹透明的细线。”
老师:“很好,我们来看看题目,你们为什么认为这篇课文叫做‘雾凇’呢?”
学生:“因为课文中主要介绍了‘雾凇’的景象。”
老师:“说得对,那么我们就开始进入今天的课程吧。”
5.2 学习过程
1.阅读篇章
请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关注重点内容,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2.朗读篇章
请学生们重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感,积极参与教学,帮助理解课文。
3.学习“雾凇”的形成原因
通过投影仪展示图片和视频并解释“雾凇”的形成原因,带领学生们了解雾凇的
环境和原因。
4.学习“雾凇”的特点
老师向学生简述“雾凇”的特点,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了解雾凇的美景。
5.描述“雾凇”景象
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描绘“雾凇”的景象,并让学生们现场表述,让学生们掌握
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3.雾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本课10个生字,并能结合图片来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学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口头造句。
2.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3.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以及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以及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自由读、默读、圈画、合作交流、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等方式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预习单。(见后附件1)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23《雾凇》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 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 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请你用上“渐渐地”“慢慢 地”或“轻轻地”说上一句话。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 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银松雪柳了。
银 线
银 条
银松雪柳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 雪柳了。
银条) 逐渐变成(
你能用“首先……接着…… 然后……最后……”描述 雾凇的形成过程吗?
要求:请你从下面的词语中 选用几个说上一段话,描绘这雾 景或雪景:
Biblioteka Baidu
凝结 笼罩 模糊 淹没 蒸腾 缀满 缭绕 弥漫 琼枝玉树 洁白晶莹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 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 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 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 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蒸腾的雾气,——地,— —地,————地给松针、柳枝 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逐渐 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 是————了。
银线) 最初像(
最后全是( 银松雪柳 )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 下 30 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 风飘荡,涌向两岸, 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 树影模糊了。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 下 30 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 风飘荡,涌向两岸, 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 树影模糊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雾凇的定义和特点,知道雾凇形成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雾凇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原理。
2. 教学难点:
(1)雾凇形成原理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雾凇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熟悉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雾凇的景象。(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雾凇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分段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雾凇美景。
3. 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雾凇》教学设计15篇
《雾凇》教学设计15篇
《雾凇》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雾凇》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讲了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出现了雾凇奇观,描绘了雾凇的美丽。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从说明中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以及它是怎样逐步形成的。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课文首尾呼应,__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中图片形象地反映了吉林雾凇的景象,两相对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自能读书,着眼于自主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读中入境,读中悟境。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__。因此重点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
2、巧设情境,激发灵感。由于学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教师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丰富真实的情感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第七单元《雾凇》1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
雾凇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凝结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俗称最初摄氏度
3.读好句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名读,齐读。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
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
“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雾凇》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雾凇》
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
23雾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让学生感悟雾凇的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冬天已经悄悄降临在我们身边。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XXX四九冰上走。特别是我国的北方到了三九严寒,那可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一座城市每到冬季,
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多达六七十天,但令人叫绝的是,穿城而过的江水因带有丰富的热能而奔流不息,临寒不冻,江面不结冰。这个城市就是吉林,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吉林是“北国江城”。在这:北国江城“中还有更奇妙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播放雾凇图片)
2.你们知道这些晶莹夺目的是什么吗?
(1)生:雾凇
(2)出示课题:指名读
(3)生字:雾开火车读,(形声字,上形下声)齐读。
二、第一小节
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美丽的雾凇,请同砚们打开书,轻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向我们引见雾凇的?
3.你们知道吉林雾凇是在的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才出现呢,它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在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呈现;
(2)呈现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生字:畔意义:边,旁边在这里用“江边”能够吗?(不成以,畔比边的范围大)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
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
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生:雾凇有什么特点?
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
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
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雾凇》教案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雾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
•了解雾凇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理解雾凇诗中的美丽描写,并能够朗读诗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感性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重点
1.雾凇的形成原理;
2.雾凇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雾凇诗中的美丽描写。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感性美和感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
1.图片呈现法:通过图片的呈现,让学生了解雾凇的特点;
2.观察发现法:在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帮助学生观察发现雾凇的形成和特点;
3.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雾凇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诗歌朗诵法:通过学生诵读诗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美丽描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呈现,导入今天的话题——雾凇,让学生初步了解雾凇
的外貌特征。 ### 2. 学习(30分钟) 1. 学生分组,到户外实地观察雾凇的形成过程,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2. 回到教室,老师利用课件等教具,讲解雾凇的形成
原理,并向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进行补充阅读。 3. 课堂讨论,让学生
了解雾凇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了解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4. 学生朗读雾凇诗,体
会诗歌的美丽描写,并对诗歌内容进行讨论。 ### 3. 练习(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向组员介绍雾凇诗中的某一个描写,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诗歌。 2. 合作练习:让学生分组,设计展示海报,展示雾凇的意义、美丽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
教学设
22 雾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5个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美丽的雾凇,学生欣赏。欣赏后谈自己的感受。试着用自己积累的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
二、认读本课词语。
1、描写雾凇美丽的词语。
2、本课的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同位互读。)
(此时此刻,你最想了解有关雾凇的什么知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课文,引领本课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了解一下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借此,初步理清课文的内容脉络。
四、精读课文
、欣赏第一自然段。出示画面,学生欣赏,听老师朗读介绍。听完谈1.
感受。请学生自读,读完再谈。(更深一层)体会出吉林雾凇的美丽神奇,及作者的自豪之情,感情朗读。
补充介绍: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最为特别。
2、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别的地方形不成如此奇特的奇观,原来雾凇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出示第一句话: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引导学生读懂这句话,找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总结出雾凇的形成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饱和的水汽哪里来的?默读这一段,标记出有关的内容。体会江水的奇特之处。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当地平均气温是二、三十摄氏度,(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水温4摄氏度,雾气弥漫。这雾气就够美了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雾凇》、《春联》、《古诗两首》三篇课文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丽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春联》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古诗两首》这两首诗,一首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通过学习,要让学生粗略体会诗人通过这首诗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另一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本单元习作是要求根据文中照片写一篇短文;或写其他的内容,可能的话,也附上图片,使文章更加生动。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单元有三大教学目标
(一)思想目标
1、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诗句的主要意
(三)、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篇
The teaching plan of song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fourth grad e of Su Jiao edi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
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2、篇章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篇章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
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
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
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
的停顿。
②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③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之情。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②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闪)
③从哪些词语看出吉林雾凇名气大?(闻名全国、奇观)
3、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为什么雾凇奇观出现在严寒的松花江畔呢?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
少呢?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口述雾凇怎样形成的?相机板书:最初……逐渐……最后……
②书示句子: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③看教学课件,欣赏美丽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从哪些词看出雾凇景色是“奇观”。(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②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会赞叹些什么?(再看课件,激发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师引述,学生练习背诵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2、说说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深悟情感、创意性的表达练习,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争当“小导游”向“中外游客”介绍吉林雾凇的景色,适当加上自己的
想象,要求包括景色描绘、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三个方面,并注意与“游客”的
交流。
2、学本课时已值冬季,有意识地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及融化的过程,
仿照本课作一次小练笔。
篇章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节: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交流
(3)个别读
(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习。)
(5)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配乐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