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精析咏雪一\课文译评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重点字词(1)寒雪:这里指在下着寒雪的季节,即寒冬。

(2)与:跟,和。

(3)讲论:讨论讲解。

(4)文义:这里泛指诗歌文章等的创作与欣赏的理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

(7)欣然:愉快的样子。

(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

(9)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

(10)差:差不多。

(11)拟:相比。

(12)未:不。

(13)若:像。

(14)因:乘,通过。

(15)起:飘起。

(16)乐:高兴。

(17)即:就是。

(18)大兄:大哥。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白雪纷飞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像)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谢安大笑,非常高兴。

(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评析: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表明了他赞赏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与:和,跟。

(2)期:约定。

(3)日中:正午时分。

(4)中:即前句的日中时分。

(5)至:到。

(6)舍:放弃。

(7)去:离去。

(8)乃:才。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一)《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曲肱而..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免费专享]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免费专享]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 ,句末语气词,表咨询。

).2.古今异义与子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商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嬉戏;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指引)..元方入门不管(古义:回头看;今义:照料).3.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觉愧疚).4.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何所似?(倒装句,前置)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以致。

(省略句,省略主)5.字音字形太傅(f ù).6.重道(yùn)寔(shí)尊君在不(fǒu)...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快乐的子)......差可(差,大概;,对比),未若柳絮因起(趁、乘),太丘与友期行(定)....太丘舍去(走开),去后以致(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下,舍弃)....下引之(拉),元方入不(回看)..8.文章要旨《咏雪》写了晋朝有名文学世家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了道的文学才,勾勒了先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太丘与友期》述了七小孩元方的故事,表出元方小小年即理解事理、举止高雅的品,同也面告人做事要信。

9.咏雪累白雪却嫌春光晚,故穿庭作花。

——【唐】愈《春雪》忽如一夜春来,千万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台。

——【唐】李白《北行》《》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乎(“ ”通“悦” ,快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2.一多人不知而不愠(,认识)温故而知新(,获得)..学而之(代,学到的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它。

里指学和事)..3.活用学而之(名作状,按),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日)..不乎(用作名,老授的知),温故而知新(形容用作名,旧的知,新的理解与感悟),好之者不如....之者(形容用作,喜,好),好之者不如之者(形容的意用法,以⋯⋯趣),疏食水(名用作,..吃)4.古今异能够矣(古:能够依靠;今:表示可或能)5.文言句式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 ”)6.字音字形( l ún)不亦乎(yuè)..不乎( chuán)罔(wǎng)..愠(yùn).殆( dài ).三省(x ǐng).箪( dān).好之者( hào)曲肱(gōng)笃(dǔ)...7.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按必定的时间复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无以致远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 ⎩⎪⎪⎪⎪⎨⎪⎪⎪⎪⎧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代词,它 )夫君子之.行( 助词,的 )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久之.(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复投之.( 代词,代骨头 )2.而 ⎩⎪⎨⎪⎧相委而.去( 表承接,不译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 3.盖: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 4.其⎩⎪⎪⎪⎨⎪⎪⎪⎧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仁在其.中矣( 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5.以⎩⎪⎪⎨⎪⎪⎧静以.修身( 介词,用 )非志无以.成学( 介词,来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来 )盖以.诱敌( 介词,用来 ) 6.乃⎩⎪⎨⎪⎧去后乃.至( 才 )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才 ) 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 ,相当于“吗” )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五、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 太阳 )寒雪日.内集( 天 )2.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4.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成就 )5.止⎩⎪⎨⎪⎧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6.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 )7.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 8.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上前 ) 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转视积薪..后( 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 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 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 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 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 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 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 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字词、文言文、古诗词) 期末总复习40页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字词、文言文、古诗词) 期末总复习4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期末总复习(人教版)(文言文专项、古诗词专项、字词专项)内容一:文言文专项知识点归纳一、《世说新语》两则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

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委:舍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答、“不”通“否”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4.《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二、《论语》十二则:《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3.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4.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5.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6.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曰(愉快的样子)..(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一)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 柳絮.(xù) 差.可拟.(chā)(nǐ) 无奕.(yì) 雪骤.(zhòu) 道韫.(yùn) 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一文。

3.解释字词: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 ⑶俄而(不久,一会儿) ⑷欣然(高兴地)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⑹未若(不如,比不上) ⑺因风起(凭借) ⑻即(是)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8.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童趣》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余忆童稚时余:我童稚:童年能张目对日张目:睁开眼睛对日:直视太阳明察秋毫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见藐小之物之:的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其:它的故时有物外之情故;所以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于:在则或千或百则:就或:有时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为:因为之:代词这(指观蚊)强:通“僵”,僵硬。

有留蚊于素帐中于:在素帐:未染色的帐子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使之冲烟而飞鸣之:它们作青云白鹤观作:当做观:景象,景观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

唳:鸟鸣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之:这(指戏蚊)怡然:愉快的样子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的以从草为林以:把为:当着凹者为壑壑:山沟,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观之,兴正浓兴:兴趣盖一癞蛤蟆盖:原来(是)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余年幼,方出神方:正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二、一词多义归纳①之:见藐小之物/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它们;代夏蚊项为之强这,代词,代“昂首观之”这件事为之怡然称快代词,代“果如鹤唳云端”观之,兴正浓代词,代“二虫斗草间”驱之别院它,代词,代癞虾蟆心之所向舒缓语气,不译②为:为之怡然称快/项为之强(因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当作)③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把)④观: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昂首观之(看)⑤而:使之冲烟而飞鸣/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承接)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童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

本文依次写了①观蚊戏蚊②神游“山林”③鞭逐虾蟆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其中“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复习要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言复习要点一、给下列字注音唳()砾()愠()罔()殆()诲()凋()冥()甍()垣()亘()睥()睨()黯()倏()骤()拟()遽()堕()髀()跛()二、学常识:1、《童趣》选自《》,作者,代家。

2、《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孔子,名,字,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家。

3、《山市》作者,字,别号,世称,代家。

其代表作品是《》,此书题目的意思是,这是一部集。

郭沫若对此书的评价是(用对联表述)。

山市现象相当于人们常说的。

4、《世说新语》是朝的组织人编写的,这是六朝小说的代表作。

5、《智子疑邻》选自《》,作者是末期的著名家。

6、《塞翁失马》选自《》,作者是(朝)的。

三、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1、果大亡其财()驱之别院()而内自省也()徐喷以烟()差可拟()松柏之后调也()项为之强()相顾惊疑()怡然称快()果如鹤唳()元方入门不顾()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恒不一见()始悟为山市()士不可以不弘毅()盖一癞蛤蟆()或凭或立()人烟市肆()()下车引之()差可拟()不筑()方出神( ) 诲女知之乎()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居然城郭矣()胡人大入塞()往屑屑()未若柳絮()因风起()太丘舍去()人皆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无何、未几、既而、俄而( )逾时、()倏忽( ) 余忆童稚时()吾日三省()诲女知之乎()君与家君期日中()()尊君在不()四、特殊字词1、通假字诲女知之乎( )通( )义为( )项为之强( )通( )义为( )不亦说乎( )通( )义为( )是知也( )通( )义为( )一切无有( )通( )义为( ) 裁如星点( )通( ) 尊君在不( )通( )2、古今异义唯危楼一座古义:今义:;必将有盗古义:今义:与友期行古义:今义:;居十日古义:今义:相委而去古义:今义;;去后乃至古义:今义:死者十九古义:今义:;讲论义古义:今义:与儿女讲论:古义:今义:;是知也:古义:今义:直接霄汉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类品析】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童趣》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余忆童稚时余:我童稚:童年能张目对日张目:睁开眼睛对日:直视太阳明察秋毫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见藐小之物之:的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其:它的故时有物外之情故;所以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于:在则或千或百则:就或:有时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为:因为之:代词这(指观蚊)强:通“僵”,僵硬。

有留蚊于素帐中于:在素帐:未染色的帐子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使之冲烟而飞鸣之:它们作青云白鹤观作:当做观:景象,景观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

唳:鸟鸣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之:这(指戏蚊)怡然:愉快的样子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的以从草为林以:把为:当着凹者为壑壑:山沟,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观之,兴正浓兴:兴趣盖一癞蛤蟆盖:原来(是)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余年幼,方出神方:正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二、一词多义归纳①之:见藐小之物/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它们;代夏蚊项为之强这,代词,代“昂首观之”这件事为之怡然称快代词,代“果如鹤唳云端”观之,兴正浓代词,代“二虫斗草间”驱之别院它,代词,代癞虾蟆心之所向舒缓语气,不译②为:为之怡然称快/项为之强(因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当作)③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把)④观: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昂首观之(看)⑤而:使之冲烟而飞鸣/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承接)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童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

本文依次写了①观蚊戏蚊②神游“山林”③鞭逐虾蟆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其中“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有想象之趣,比如:“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有细察之趣,比如:“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等句;有童稚之趣,比如:“神定,捉虾蟆……别院”。

2、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②点明文章的主旨3、“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4、作者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物外之趣”指的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5、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你认为怎样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情趣的人。

①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②要善于观察事物③要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运用了什么修辞?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比喻、夸张;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在结构上与上文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7、找出本文中出现的常见的成语并解释:⑴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⑵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⑶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⑷夏蚊成雷:形容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然到来,自然就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了。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时常习:复习“说”同“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朋友自:从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乎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实,真诚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诲汝知之乎诲:教导女:同“汝”,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是是知也是:这知:同“智”,智慧,聪明见贤思齐焉思:想,想要齐: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反省士不可以不弘毅士:读书人弘毅:刚强,勇毅仁以为己任仁:实现仁以:把为:作为死而后已已:停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凋:凋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以:能够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的勿:不要施:施加二、一词多义归纳1、而: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顺承②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但是,却③任重而道远表并列:④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2、焉:①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3、其:①其恕乎大概,也许表猜测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蹲其身代词,他们的、其中的、自己的4、之:①知之为知之代词: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它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它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的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5、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可以为师矣做,当③仁以为己任当作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考验。

9、《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

10、《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

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13、写出本课出现的至今还用的成语。

①温故知新②任重道远③死而后已④见贤思齐、⑤不亦乐乎⑥三人行,必有我师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邑八景之一也邑:县然数年恒不一见。

然:但数:几恒:常常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同人:朋友饮:喝酒高插青冥青冥:青天,天空相顾惊疑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念近中无此禅院。

念:想到近中:近处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无何:不久碧瓦飞甍甍:屋檐飞甍:翘起的屋檐始悟为山市。

始:才悟:明白为:是未几,高垣睥睨未几:不久高垣:高墙睥睨:矮墙连亘六七里连亘:连绵不断居然城郭矣。

居然:竟然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莽莽:广大城市依稀而已依稀:隐隐约约而已:罢了既而风定天清既而:不久一切乌有乌:同“无”,没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惟:只危:高霄汉:云霄与天河楼五架,窗扉皆洞开;窗扉:窗户洞开:大开楼愈高,则明渐少。

愈:越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同“才”,仅又其上,则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或凭或立或:有的(人)凭:靠着立:站立着不一状:形状各不相同逾时,楼渐低逾时:过了一会儿又渐如常楼常:平常,寻常又渐如高舍舍:平房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遂不可见遂:于是,就又闻有早行者者:……的人见山上人烟市肆肆:店铺市肆:集市与世无别别:区别故又名“鬼市”云。

故:所以名:叫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山市》选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文学家。

郭沫若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形成阶段:孤塔、宫殿的出现;②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消失。

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何作用?答: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山市的繁荣景象。

5、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7、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们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雪骤俄而:不久骤:急速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

乃:才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待君久不至君:您相委而去委:舍弃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引:拉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