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背诵

合集下载

611马哲背诵笔记

611马哲背诵笔记

611马哲背诵笔记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一、马哲的总体特征
1.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 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 马哲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马哲的物质观
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三、马哲的意识观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3. 意识是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4. 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四、马哲的实践观
1.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生活的本质。

3.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马哲的社会观
1. 社会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体。

2.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

3.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4.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 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3.1949年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

5.经济建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

6.《论十大关系》是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7.《论人民民主主义专政》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全形成。

8.新民主主义社会合作社经济的基础是集体所有制。

9.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是实事求是。

1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1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3.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别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7.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

18.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唯物主义思想。

19.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

2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其它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

2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4.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25.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6.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马原著作记忆口诀

马原著作记忆口诀

马原著作记忆口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著是我们必须要牢记在心的。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重要内容,我为你们编写了以下记忆口诀:概述篇万物原因共一气,唯独斗争变革来。

从实际出发寻根,揭示社会发展历程。

劳动者是推动力,才产生财富的源泉。

剥削压迫引起矛盾,归根到底是阶级的纷争。

资本篇商品的二重性,价值是劳动的凝结。

价值规律支配交换,社会关系隐形表现。

剩余价值是剥削的体现,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结果。

剥削压迫导致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终将觉醒。

哲学篇物质决定意识先行,人们的认识是受社会环境影响。

阶级斗争决定人类思想,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世界是连续不断地变化。

政治篇国家是阶级的工具,统治阶级实现自身意志。

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实现社会的彻底变革。

暴力和革命是政治手段,对立面斗争才能实现权力的转变。

向共产主义迈进,无产阶级才能真正解放。

经济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阶级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公有制,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

共同富裕为目标,实现新闻社会公正发展。

文学艺术篇文学须为人民服务,以工农兵为创作的中心。

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反映社会现实是它的追求。

艺术不能超越阶级,为无产阶级价值观服务。

艺术形式多样化,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

这些口诀简明扼要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重要内容。

通过背诵这些口诀,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为自己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些口诀只是帮助记忆的工具,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精髓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来实现。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利用这个口诀,积极地进行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去分析和改变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考研政治马哲必背40理论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必背40理论知识点
2、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及意义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和意义
4、实践的含义及意义
5、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6、实践的结构
7、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原理
8、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8、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19、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0、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2、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7、社会形态的含义及社会形态的更替
38、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40、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2 下一页
25、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7、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28、认识的发展规律原理
29、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3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2、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33、社会发展的原理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5、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16、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
17、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
考研政治马哲必背 40 理论知识点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对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总结和发展。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它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质量互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原理等。

3.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4. 唯心论的批判与否定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面,它将意识置于物质之上,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5. 实践的决定性地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它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源于实践活动。

6. 人的本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并且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规律等。

7.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8.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并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9. 资本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等基本特征,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10.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和手段,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1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宗教的幻觉性和剥削性质,并提出了宗教是受压迫阶级的幻觉的批判。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性是可变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来实现自身的人性。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要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要点

2017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要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马哲必背

马哲必背

马哲必背(括号内为选择题)(建议期末期间随身携带…又不是很沉….)/(ㄒoㄒ)/~~绪论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单选)哲学基本问题的作用:(单选)分营垒、划界限。

(简述):A.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物质决定意识)(唯心:意识决定物质)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哲学基本问题的地位:A.是一切哲学派别必须回答的问题B.是哲学领域中最高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1.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2.是揭露唯心主义伪装的思想武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选填)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从哲学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无系统化、不理论化。

)所以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辨析)(答题时加上判断)3(简述题)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答: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他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的主要贡献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批判地继承)4马哲产生必然性1马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合乎规律的,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2从社会矛盾与阶级基础看,19世纪欧洲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出现几次著名的罢工,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3从科学前提看,19世纪40年代,出现最具代表性新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进化论。

马哲口诀

马哲口诀

马哲口诀
1、“主观唯心强调内心,客观唯心有神论”
2、朴素唯物金木水火土,形而上者孤静片(孤立静止片面)
3、三大规律“互否对,揭示事物“过道泉”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实践是基础/来源/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反作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错误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
实践。

5、唯物辩证:联系和发展
6、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马哲背诵

马哲背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掌握)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的必然。

根据时代的需要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去解决自己国家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邓小平及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卓越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最辉煌的成果。

二、主、客观相统一是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树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地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

2、把意识的能动性变成现实,必须通过实践这一正确的途径。

人的意识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3、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普遍联系的含义(理解)普遍联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周围其它事物、现象、过程的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从人身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了);二是指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过程都是这一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方面(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经济大衰退)(系统论发展了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多样性(理解)联系是客观普遍的,又是具体多样的。

就不同的意义或角度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必然联系(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所谓必然,都是人生之路上偶然选择的点的连线;所谓偶然,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当初选择产生的后果而然)和非本质、偶然(守株待兔)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非主要联系等等。

马哲背诵知识点

马哲背诵知识点

马哲背诵知识点第一节前言1.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即19世纪的三大自然科学发现]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5.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

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 - 。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9.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1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绪论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

2.具体科学与哲学的联系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4.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党性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背诵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背诵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考研马哲必背

考研马哲必背

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回答世界就是怎样存在得问题:划分辩证法、形而上学1、世界得普遍联系与发展关键点:从“八个统筹”切入谈树立整体性与开放性观念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原理:(1)联系得普遍性:就是指联系就是普遍存在得,每一个事物内部得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得各个阶段、过程都就是相互联系得,世界上得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就是与周围得其她事物相联系得,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得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就是统一联系之网上得一个部分或环节。

(2)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得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得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得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得普遍联系。

2.万能原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关键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一国两制;文化多样性;与实生物,同则不继原理:(1)含义:矛盾得斗争性:指矛盾得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矛盾得同一性:指矛盾得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区别:同一性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暂时得斗争性就是相对得,无条件得,永恒得,不间断得联系: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

(3)方法论意义:坚持矛盾得观点,坚持相对与绝对相统一得观点,就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关键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区别、有针对地处理问题原理:(1)含义:矛盾得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得特殊性:矛盾之间或矛盾诸方面之间相互区别得特点(2)矛盾特殊性得主要表现:矛盾性质特殊矛盾地位与作用特殊矛盾解决形式特殊第一:矛盾得一方克服另一方第二: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得对立双方所取代第三:矛盾双方经过一系列得发展而“融合”成一个新事物(3)矛盾得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关系: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就就是矛盾得共性与个性得关系,二者对立统一相互区别:普遍性:即共性,无条件得,绝对得特殊性:即个性,有条件得,相对得,暂时得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相互联系: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方法论意义:坚持矛盾普遍性,正视矛盾,不回避,分析,解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得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得特殊性,这就是科学地认识事物得基础,也就是正确得解决矛盾得关键坚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得认识秩序,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4.矛盾发展得不平衡原理关键点:统筹兼顾,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两手抓”;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原理:(1)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得含义与辩证关系:含义:主要矛盾:处于领导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领导、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得矛盾辩证关系:两者对立统一,相互区别,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得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得观点与方法,善于抓关键瞧主流5.原因与结果关键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羊吃草”与“割羊草”;摩擦生热;同样得结果但原因不同原理:(1)含义:原因:引起一定现象得现象结果:由原因起作用而引起得现象事物与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得关系,就就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特点:前因后果性因果制约性。

马哲需要背诵的原理汇总

马哲需要背诵的原理汇总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7.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9.否定之否定规律;
10.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11.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12.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13.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
14.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
1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
1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8.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
19.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辩证关系原理
2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
2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5.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马哲必背

马哲必背

一、意识的本质(唯物论)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②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③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⑤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二、永恒发展的含义(辩证法)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⑵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对立的:①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②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③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是已实现了的可能性。

⑵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①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思想武器。

唯心不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②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

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④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①科学主义否定哲学世界观功能,推崇科学知识,放弃世界观的研究。

②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定义的意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

(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②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使事物呈现多样性,是区分事物基础,衡量事物运动尺度。

⑤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形式:生产、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

⑥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目的、手段、结果的反馈调节。

⑦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实践活动就是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系统,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①主观世界: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心理活动的总和;(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和超越的关系)②客观世界: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被动者)③自在世界(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是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④人类世界(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7,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二)(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不能说意识创造物质,可以说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计划性,主观创造性,生理机能调控。

(4)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东西,只能说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

)(5)意识发挥的条件:①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③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对实践效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

)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①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反对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

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9,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三)★★(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是客观的普遍的。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片面的观点(2)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最主要特征:整体性。

(4)科学的任务:揭示事物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

(5)①整体由部分构成,但不等于部分之和;②部分离不开整体,否则将失去原有的性质和功能;③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④整体和部分字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三)(1)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陈代谢(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本质:新生旧灭):①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③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4)过程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是前进。

存在即过程,产生出来的东西都要灭亡11,规律(三)①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

12,本质和现象(三)(1)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2)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假象也表现本质,它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3)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①现象为感官直接感知,本质为抽象思维把握;②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③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④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⑤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13,必然性和偶然性(正确分析可能性)(三)★★★①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包含、表现必然,是必然的补充②偶然性: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制约偶然③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14,原因和结果(三)①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②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③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1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三)(1)概念:(质是起点前提)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②其联系是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背熟)1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

②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

③辩证的否定: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包含肯定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背熟)1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三)★★★①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②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其形式多种多样。

斗争性绝对。

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相对的④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1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07年新改)(背熟)(三)★★(1)同一性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