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
怀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 1938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
怀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 人,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音乐 家。少年时,就喜爱音乐,在广 州岭南大学时,参加业余乐队。 1926年入北平艺术专门。1928年 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30年 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 挥,并且,在学习期间创作“风” 一曲,受到巴黎音乐界的赞誉。 1935年回到上海 1938年赴延安, 任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写 出《黄河大合唱在苏联期间,因 积劳成疾,于1945年逝世
稿黄 为水 齐谣 唱》 ,(
女 声 二 部 合 唱 ,
诵黄 ,河 三之 弦水 伴天 奏上 )来
》 ( 配 乐 诗
唱黄 ,河
颂 》 ( 男 高 音 或 男 中 音
稿黄 为河 男船 声夫 合曲 唱》 ,(
混 声 合 唱 ,
马祥林
——国防大学图书馆主任
• 怀念冼星海 • 南国箫手早闻名, • 文化名都苦追寻。 • 救国军歌感肺腑, • 黄河合唱荡激情。 • 高亢抗战发怒吼, • 大众救亡谱呼声。 • 崭新音乐拓历史, • 领袖题辞慰生平。
冼星海生平
• 十几岁已有“南国箫手”之称;在巴黎学习音乐, 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打杂等维持生活,于街头 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来, 他放弃了有优厚待遇的职业,奔赴延安担任鲁迅 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正是在延安的一年半,他 进入创作的巅峰期
音乐家洗星海
基本信息
冼星海小传 冼星海(1905―1945), 我国 现代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原籍广 东番 禺人。他是澳门一个贫苦船 工的遗腹子。 1911年随母亲到新 加坡投靠亲戚,1918 年回到广 东,上岭南大学附中,课余学习 小提琴,后又升入大学,前后学习6年。
黄河大合唱
musician
人生风波
“南国箫手早闻名,文化名都苦追寻。 救国军歌感肺腑,黄河合唱荡激情。高亢战 歌发怒吼,大众救亡谱呼声。崭新音乐拓历 史,领袖题词慰生平。”
人物评价
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 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 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 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 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 还写了许多音乐方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特别是国人最 为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在烽火 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传唱大江南北,极 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是 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乐章。
人格品质
志存高远。做人要胸怀大志,这是中 国传统文化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育其弟子做“修身以 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之人。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理想的道德 人格应该能“传道济民”。这些古训,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贫寒出身的子弟去执著地 追求理想,并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姓名:冼星海籍贯:澳门生卒年:1905—1945年地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主要作品:《游击军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了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蓄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代表作品.《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颗最灿烂的星。
在这里,我要为他写两篇文章,一篇是:《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及其他》,主要谈他上海时期和武汉时期的创作;另一篇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集中评介他延安时期写的这部不朽的杰作。
冼星海是广东番禺县人,1905年生于澳门。
在旧社会,他家是属于水上生活的“蛋民”,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冼星海是个遗腹子,还在娘胎里父亲便去世了。
6 岁时随母亲到南洋,靠母亲做佣工维生。
星海在南洋、私塾里读了四年四书五经,在英国人办的学校里学了一年英语,在华侨办的岭南分校念了两年高小。
1919 —1925年,又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大预科念书,半工半读,靠当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维持生计。
此时他已学习小提琴,吹单簧管,并且在一个美国人办的管乐队中担任指挥。
1926年,进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理论和小提琴,同时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
1927年下半年,进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
1929 年,漂洋过海,去法国巴黎求学。
冼星海
1939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 1939年5月11日,在延 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 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萧友梅特地安 排他抄谱、做图书管理员,以弥补生活费。
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翌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 提琴和钢琴,攻读理论作曲,并在院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同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 工,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实现了到巴黎学习音乐的愿望。在巴黎的最初几年,冼星海主要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 维持生活。经马思聪介绍,他曾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这位小提琴家得知冼星海靠做小 工维持生活,便不收他的学费。接着,冼星海又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加隆教授了解到 他生活贫困时,也不收他的学费。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却成功地创作了《风》。这首乐曲得到了他 的老师们的赞誉。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1928年进入国立音乐院学 习 音 乐 。 1 9 2 9 年 去 巴 黎 勤 工 俭 学 , 师 从 著 名 提 琴 家 帕 尼 ·奥 别 多 菲 尔 和 著 名 作 曲 家 保 罗 ·杜 卡 斯 。 1 9 3 5 年 回 国 后 ,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
冼星海
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原籍番禺,1905年5月出生于澳门。
其父是船工,在冼氏未诞生时已经过世;见光即无父,自幼就与母相依为命,靠外祖父生活。
1911年,时年六岁,其外祖父逝世,生活无靠,母子俩遂流落到马来西亚,母亲当上了佣人,糊口过日子。
冼氏读过三四年私塾,曾在圣安得烈英校上过课。
14岁那年,随母到新加坡申请入寄宿在校,半工半读,工作是负责管理摇铃,直到1921年六月,高级小学三年级毕业为止。
当时冼氏为区健夫所赏识,选他加入其在1917年创设的铜乐鼓喇叭队。
因具音乐天赋,不久升任乐队队长及指挥。
区氏不在时,代行其职权。
这段时期,乐队所吹奏的曲谱,全是雄浑壮烈的军歌和进行曲,对冼氏往后之音乐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16岁时随林耀翔校长到广州之岭南大学附属学校升学。
1925年入岭南大学文科。
1926年,21岁他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主修理论与小提琴,同时任该图书馆助理员,以维持生计。
1928年入上海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
这时期他参加了田汉等人搞的“南国社”活动。
1929年他到法国深造,半工半读。
1930年2月他到巴黎先后跟奥别多菲尔·加隆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作曲班,随印象派作曲家杜卡学习。
1935年回到中国。
1936年他为影片《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和《壮志凌云》配乐。
1937年为话剧《日出》,《雷雨》,《太平天国》作曲配乐。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爆发,他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苏州等地宣传抗日。
冼氏加入了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后离开到延安去。
1939年他的力作〈黄河大合唱〉出炉了!冼氏受聂耳(1912-1935)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他在悼念聂耳辞世三周年一文中,写道:“聂耳先生虽然没有像许多音乐家一样的环境与修养,然而他具有的是青年活泼的创造力和斗争性的特点,因此,他的作品得到了广大群众之爱好与传诵。
尤其在目前,不论在前线或后方,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歌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甚至国际上都公认《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最雄伟的一首歌曲。
冼星海简介_修正版
经延安音乐工作者的多次试演并在鲁 艺领导的指导下和经中央领导同志审 查后定为《黄河大合唱》正式出版后 的版本
同时冼星海还应邀到延安鲁迅文学院 作报告,并为该院和陕甘宁边区的新 华广播电台举行了"延安新编合唱音乐 晚会"
NEXT
早年经历
1935年回国后积极投入 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 乐活动
创作歌曲有《黄河大合 唱》《九一八大合唱》 《江南三月》等名作
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歌曲 主要有《青年进行曲》 《救国军歌》《保卫祖 国歌》《到敌人后方去 》《游击队歌》等
2 创作经历
PART 2
创作经历
抗战前期
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精神相结合的特点。他所创作的音乐既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他以抗日救亡为主题,运用西方的创作手法 ,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现代 感的音乐作品,如《保卫黄河》、《游击队 歌》、《在太行山上》等。这些作品不仅表 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同时也 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 的向往
他自己也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各乐章草稿和大三弦伴奏谱草稿及钢琴谱等, 寄给各地由他指导的学生和青年音乐工作者作为参考或指导之用
创作经历
并反复进行修订补充及完成其他工作后 由地下党组织转送到延安鲁艺
这一大型声乐套曲由三部曲式写成共分 八个乐章,每章均由词作家配合当时的 政治形势写作歌词
创作经历
抗战后期
1940年以后,由于国民党当局更加反动,民族危机加深 这时他除了发表政论、散文和为一些戏剧电影作插曲外,又为演出活动创作《上海船家》、《 你从那里回来》和《断章》等歌曲 同时积极组织演出活动和指导青年音乐工作者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生平冼星海生长在一个贫苦渔民与海员之家。
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寄居于外祖父家。
7岁时外祖父逝世,随母亲到新加坡,靠母亲做佣工度日。
先后在英国人办的学校学英语,在华侨办的小学和中学读书。
1920年前后,作为优秀华侨学生被岭南大学招收到广州,先入附中,后升入大学预科,前后半工半读6年,做过打字员、教员等。
他酷爱音乐,参加学校乐队,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并担任过指挥。
1926年到北京,在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选习小提琴,同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管理员以维持生活。
1928年夏到上海,入国立音乐院学小提琴。
1929年7月,在院刊第3号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提出“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音乐”,并认为“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表现出鲜明的爱国民主思想。
在上海学习期间,他结识了田汉等人,曾参加“南国社”的戏剧活动。
1929年冬,冼星海克服经济上的种种困难,从上海到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在巴黎的最初几年,靠做各种杂役维持生活。
他先后师从P.奥别多菲尔学小提琴,师从P.迪卡斯等学理论作曲,并于1935年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迪卡斯的高级作曲班学作曲。
在法国期间,冼星海创作了《风》(女高音独唱和单簧管与钢琴)和《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前者据其《我学习音乐的经过》(1940)一文自述,表现了“一切人生的、祖国的苦、辣、辛、酸、不幸”,曾在巴黎演出和播音,获得好评。
1935年秋,冼星海回到上海。
面对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他抛弃了寻求个人艺术发展前途的幻想,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于1936年参加歌曲作者协会等进步音乐组织,并先后在百代唱片公司和新华影业公司担任配音和作曲,开始创作救亡歌曲和进步的电影音乐。
这时所作歌曲有《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热血》、《拉犁歌》、《青年进行曲》等,得到了进步文化界的赞扬,并在群众中广泛传唱。
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冼星海生平简介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澳门,祖籍为广东番禹,是中国近现代非常有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因为所作的音乐作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被称作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这个名字逐渐在被遗忘,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会问冼星海是什么人,但大家绝对不会忘记的就是他的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的出生并不好,他是生在澳门一个非常穷苦的家庭。
6岁的时候冼星海就跟随母亲去到了新加坡,就在养正学校读书,当时养正学校有一个叫做区健夫的老师就看到了冼星海在音乐上的天赋,就将他选进学校的军乐团,这使得冼星海正式的接触乐器与音乐的系统训练。
后来冼星海的母亲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将他送回了广州,13岁的冼星海就开始在岭南大学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开始学习小提琴。
为了补贴家用在学习之余冼星海还售卖一些学习用品以及加入岭南音乐银行。
1926年冼星海考入背景大学音乐传习所,1929年去巴黎留学,1934年考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当时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中国人。
后来冼星海就开始了救亡创作,大家所熟悉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运动大合唱都是出自于冼星海之手。
后来由于长期的创作劳累以及营养不良,冼星海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于1945年10月31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冼星海一生为了国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给了当时中国人民很多的激励与前进的动力。
像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民族解放等等都符合当时国家的现状,冼星海总是能从现实出发创作出贴合人民的作品。
但说到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就不得不说黄河大合唱,这应该算是冼星海影响最深的一首作品,在现在很多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上还是可以看见这首作品。
冼星海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
无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姓名:冼星海性别:男祖父:冼容添,番禺人祖母:卢氏冼星海和妻子钱韵玲外祖父:黄锦村,住澳门,操打渔及航海业(冼星海出生后至7岁一直寄居外祖父家)父亲:冼喜泰,番禺人,操打渔及航海业,36岁时被大海吞没了生命母亲:黄苏英,广东人,住澳门,33岁生冼星海(遗腹子)岳父:钱亦石(1889—1938)岳母:王德训(1891—1985)夫人:钱韵玲(1914—1994)女儿:冼妮娜外孙女:郭敏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7岁时外祖父去世,母亲带着冼星海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
[1]1918年入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人物简介——冼星海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澳门海边一个疍民 的船上降生了,一直到6岁,他基本上都是在澳门长 大的。幼年的冼星海也随着母亲在海上漂荡,在 祖父忧伤绵长的萧声中,在渔民喜忧参半的民谣 中长大。 冼星海6岁就辗转随母亲到了新加坡,进入了 新加坡的养正学校,也就是在学校的音乐课开始 了音乐之旅。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 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 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当时的养正校长林 耀翔,接受岭南大学专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 的华侨学校校长一职,冼星海正是他亲自带往广 州升学的20名养正学生之一。
•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 母亲黄苏英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 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 学学习小提琴,正式开始专业学习音 乐。在这里,母子两人整整度过了6年。 冼星海在学校努力学习,功课一直很 好,而最令他着迷的是音乐课,这让 他从小在祖父的萧声和教堂唱诗班里 获得的音乐感受有了发展的天地,他 参加了义校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 • 进入岭南大学附中本校后,为了 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 钟头的书籍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 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 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 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被广 州人称作“洋箫”的单簧管,他也吹 得很有韵味,由此,他得到了一个雅 号“南国箫手”,连有名的培正中学 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 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 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 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 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 形式的《救国军歌》;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 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有表现 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 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 《祖国的孩子们》等等。 •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 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 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 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 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黄河大合唱》最为出名,也是最重要 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冼星海名词解释
冼星海名词解释
冼星海(1901年-1968年),原名冼恩洪,字星海,号北溟,湖南娄底人,中国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和指挥家。
他被誉为中国音乐界的巨星,对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冼星海在音乐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
他曾经任教于多所音乐学院和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人才。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倡导艺术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并且提倡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作为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合唱等多个音乐形式。
他的作品富有深情和激情,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战斗精神。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交响诗《黄河》、管弦乐曲《红旗颂》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音乐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也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赞誉。
冼星海还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以精湛的指挥技巧和严谨的音乐素养著称。
他带领着中国各大乐团演奏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为中国音乐的演奏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冼星海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对民族音乐事业的无私奉献而广
为人知,他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音
乐教育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赏析
《黄河大合唱》
总结词
这部作品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 志。
详细描述
创作于1939年,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合唱、交响乐、独唱和朗诵等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苦难与 顽强抗争。作品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九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音 乐风格和表现力,使整部作品成为一部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史诗性音乐作品。
家庭影响
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都十 分重视对他的教育。他们鼓励他 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他对音乐的 兴趣。
教育经历与音乐启蒙
教育经历
创作起步
冼星海在岭南大学附中和上海国立音 乐专科学校接受过教育。
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期间,他创 作了《风》《悲怆》等作品,展示出 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和潜力。
音乐启蒙
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融合了东西方音乐元素,为世界音乐的发展注入 了新的活力。
提高中国音乐的国际地位
通过冼星海等音乐家的努力,中国音乐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
后人对冼星海的评价与纪念
高度评价
后人对冼星海的评价普遍很高,认为他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 了卓越的贡献。
纪念活动
为了纪念冼星海,后人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音乐 会、展览等,以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作Hale Waihona Puke 影响《黄河大合唱》一经演出,立即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 热情,还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传唱至今。
与其他音乐家的趣事和合作经历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课件
音乐教育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对后世的 影响
音乐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机遇 与挑战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冼星海的音乐作 品及其影响
冼星海作品在当 代的传承情况
冼星海作品在国 内外的影响力
当代音乐家对冼 星海作品的传承 与发展
未来展望与建议
挖掘冼星海音乐作品的艺术 价值与教育意义
推动冼星海音乐作品在当代 的传播与传承
探索冼星海音乐作品在未来 的创新与发展
促进冼星海音乐作品在全球 范围内的推广与交流
07
• * 在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 * 在新中国成立后,冼星海的音乐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新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冼星海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 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 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 旋律激昂,展现了冼星海的 音乐才华和爱国情怀
《义勇军进行曲》:节奏明 快,旋律激昂,展现了冼星
海的音乐风格和革命精神
《保卫黄河》:旋律激昂, 节奏鲜明,展现了冼星海的
音乐才华和民族自豪感
音乐创作特点与影响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特点: (1)以民族音乐为根基,吸 收西方音乐元素 (2)创作手法多样,包括交响乐、合 唱、独唱等 (3)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1)以民族音乐为根基,吸收西方音乐元素 (2)创作手法多样,包括交响乐、合唱、独唱等 (3)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音乐家冼星海》课件
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歌曲 ,表达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只怕不抵抗》
创作于1937年,是一首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抗日 歌曲,歌词简洁明了,旋律轻快有力。
05
冼星海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杰出的音乐家之一,被誉为中 国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传承与弘扬冼星海精神,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推动中国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音乐家冼星海》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冼星海简介 • 冼星海的音乐成就 • 冼星海的生活与人格魅力 •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介绍 • 冼星海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01
冼星海简介
出生背景与家庭
出生地与家庭背景
冼星海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他的父 亲是船工,母亲则是一位贤良的家庭 妇女。家庭贫困,生活艰难。
冼星海的作品在国际上广受赞誉 ,他的音乐才华得到了世界认可
。
他曾获得苏联最高荣誉“斯大林 文艺奖”,这是中国艺术家首次
获得此殊荣。
冼星海的国际影响力和荣誉不仅 代表了他的艺术成就,也彰显了
中国文化的魅力。
04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介绍
《黄河大合唱》
创作背景
1938年,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的黄 河之畔创作了《黄河吟》,冼星 海听后深受感染,便在延安窑洞 的油灯下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
内容概述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 描绘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 悲壮画卷,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
强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
艺术特点
作品采用了丰富的音乐形式,如 合唱、独唱、对唱等,以磅礴的 气势、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感为特色。 《在太行山上》创作背景
冼星海简介国歌【冼星海与他的母亲】
冼星海简介国歌【冼星海与他的母亲】幼年随母海外谋生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广东番禺人,出身于贫苦的渔民家庭。
他的母亲名叫黄苏英(1870―1941),广东番禺榄核村人。
冼星海在澳门出生时,父亲不幸病故,家庭生活陷于贫困之中。
父亲死后,冼星海母子二人无依无靠,在番禺难以谋生。
后得到乡邻介绍,黄苏英带着七岁的儿子冼星海乘轮船到新加坡去当女佣人。
他俩挤进那空气混浊、拥挤不堪的四等统舱苦苦熬了一个来月才抵达新加坡。
那时新加坡对穷人十分歧视,坐头等、二等舱的富人乘客,不但有餐厅、舒适床位、活动场所,到码头后凭票就可立即上岸。
而乘坐四等统舱的贫穷乘客却都被送到一个孤岛上作“卫生检查和注射防疫针”,合格后才能进入新加坡。
“卫生检查”时男女乘客都要脱光衣服、赤条条地“检查”,一个年轻姑娘因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侮辱而跳海自杀。
在贫穷乘客的强烈抗议下,后来,新加坡有关方面在“卫生检查”时才允许四等统舱的女乘客穿上一条筒裙。
冼星海与母亲到达新加坡之后,在新加坡华侨总会的帮助下,到了一家华侨富商家庭当佣人。
冼星海除跟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杂活外,就陪着小主人一起玩耍。
稍长大后他就给小主人当伴读,有时可以拿少爷的课本看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少爷。
少爷喜爱打网球,冼星海就自然而然成为陪少爷练网球的好对手。
回国进入岭南大学事有凑巧,1918年春天,广州岭南大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钟荣光赴新加坡筹募办学经费,偶然间发现冼星海热爱音乐,擅长箫笛,颇有音乐天赋。
于是,在征得黄苏英同意后,钟荣光带着冼星海回国到广州岭南大学华侨班免费读书。
当时冼星海只有14岁,头一次离开母亲独自回国,实在令人不放心,但为了儿子的前途,黄苏英默默地忍痛含泪把星海送上回国的轮船去广州求学。
由于冼星海在华侨班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获得一些奖学金后,他又升入岭南大学文科进行半工半读。
他积极参与组建了该大学的乐队,并担任乐队指挥而初露头角。
冼星海简介-模板
冼星海简介
1928年(民国十七年),夏秋之间在广州得萧友梅先生介绍
加入当时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任助理指挥并为该团创作及
1 改编乐曲;同时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和作
曲理论。年底与陈洪、张曙、任光等发起组织"南国音乐
社",并担任副社长兼月刊编辑部主任
2
1929年(民国十八年),参加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演奏员学 习班学习乐队指挥法兼演奏小提琴副首席及助理指挥
同年又参加上海各届慈善赈灾 义演活动并担任音乐总指导及 总指挥等职
1930年(民国十九年),赴日本 东京参加由田汉主持的东京中 华青年会主办的中国留日学生 筹赈总会义演活动任指挥及钢 琴伴奏;同年又参加东京举行 的国际反帝同盟远东大会义演 会任音乐部主任兼指挥。在政 治思想上倾向进步并同情日本 无产阶级"五一"示威斗争,回 国后受田汉
20 xx
冼星海简介
演讲者:
时间:
冼星海简介
目录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名黄训原, 学名黄赞隆,又名曾泽生,入狱后改名星海。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南沙区榄 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冼星海简介
01
02
03
04
05
1918年(民国七年), 冼星海跟随姑丈和 表兄到新加坡生活, 曾在甘美冰厂当铲
冰工人
1918年(民国七年), 冼星海跟随姑丈和 表兄到新加坡生活, 曾在甘美冰厂当铲
冰工人
1920年(民国九年), 冼星海到新加坡的 英国籍校长史密斯 开办的英文夜校学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冼(xiǎn)星(xīng)海(hǎi)。
冼(xiǎn)星(xīng)海(hǎi)。
男。
曾用名黄训。
冼星海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出生于澳门。
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
钢琴家。
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
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回国后。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赴延安。
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39年6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
他的肺病日益严重。
最后冼(xiǎn)星(xīng)海(hǎi)病逝于莫斯科。
中文名,冼(xiǎn)星(xīng)海(hǎi)。
别名,黄训。
孔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澳门。
出生日期,1905年6月13日。
逝世日期,1945年10月30日。
职业,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
钢琴家。
毕业院校,巴黎国立音乐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1939年。
创作《黄河大合唱》。
代表作品,《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
配偶,钱韵玲。
同名电视剧,《冼(xiǎn)星(xīng)海(hǎi)》。
星座,双子座。
人物生平。
1905年6月13日。
冼(xiǎn)星(xīng)海(hǎi)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庭。
冼(xiǎn)星(xīng)海(hǎi)6岁时随母亲黄苏英去新加坡。
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
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
最先赏识冼(xiǎn)星(xīng)海(hǎi)的音乐秉赋。
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
冼星海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1918年。
母亲想方设法来到广州。
把13岁的冼(xiǎn)星(xīng)海(hǎi)送进了岭南大学学习小提琴。
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
进入岭南大学后。
为了贴补家用。
冼(xiǎn)星(xīng)海(hǎi)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1918年 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 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 立艺专音乐系学习。少年时即
以“南国萧手”而扬名。1929
远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师从
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
(1905——0945)
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 众歌曲。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 演剧二队,后去武汉开展救亡歌咏 运动。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在延安期间,是冼星海创作的高峰 期,他一生的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 作都是在这个时期。1940年去苏联 学习、工作,1945年因肺病在苏联 去世。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人民音 乐家”。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
黄 水 谣 ( 齐 唱 )
保卫黄河(合唱、轮唱)
怒吼吧,黄河(合唱)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大家的观赏!
代表作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 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 《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 《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之后创作了不朽名 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4部合唱作品以及管 弦乐组曲等不同类型的作品。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一、黄河船夫曲(齐唱、 合唱) 二、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配 乐诗朗诵) 四、黄水谣(齐唱) 五、河边对口曲(男声独 唱) 六、黄河怨(女生独唱) 七、保卫黄河(合唱、轮 唱) 八、怒吼吧,黄河(合唱)
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黄河大合唱》
•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 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 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 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 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 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 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 人般的英雄形象。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 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 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