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发乎情,止乎礼”
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止乎礼义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11期杜丽娘既追求自由,强调自我个性,渴望生生死死随人愿的爱情,也希望自己的婚姻合乎传统伦理道德,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想情感,具有双重性。
对《牡丹亭》的评价,最常见的说法,即这是一部“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浪漫主义杰作”。
应该说,这种评价有一定道理。
反对礼教《牡丹亭》最重要的出目《惊梦》《幽媾》《硬拷》,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杜丽娘从小接受传统伦理教育,从来没有接触过一位年轻异性,她在梦中敢于和陌生的男性私订终身,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在柳梦梅主动追求下,她半推半就成就个人心愿。
这里的“半推半就”,有两层内涵。
一层是杜丽娘个人情欲的自然表现,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方式。
她内心就想这么做,柳梦梅的主动追求切合了她的内心情感需求。
另一层是杜丽娘听从自我内心的声音,勇敢挣脱传统伦理道德、传统女教对她的束缚,实现个人情感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蜕变。
在《幽媾》一出里,杜丽娘的鬼魂主动私会柳梦梅,自荐枕席。
如果说做梦时杜丽娘还顾虑到传统伦理观念,第一次面对异性表现出羞涩、含蓄,那么,成为鬼魂后,杜丽娘完全不顾人间礼教、女教对她的限制,甚至编假话说自己是邻家女子以获取柳梦梅的信任,如此大胆、无畏,有策略,有计谋,如同换了一个人。
她要实现后花园寻梦,梦中人不见的遗憾和失落。
所以,她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和主动,而她的态度令柳梦梅感觉不真实,以为自己在做梦。
这突显出个人婚姻自主对于传统女性的重要性。
在《硬拷》一出里,柳梦梅、杜丽娘与杜宝发生激烈冲突,杜宝用拷打的方式让柳梦梅对王权臣服、认罪,用让杜丽娘离了柳梦梅才认她是自己女儿的方式,让杜丽娘对父权低头。
但柳梦梅与杜丽娘面对王权、父权的压制,不仅没有臣服,反而极力反抗,维护了他们追求情感自由的尊严,维护了婚姻自由的尊严。
所以说,《牡丹亭》是一部反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浪漫主义杰作。
发乎情与止乎礼同在
发乎情与止乎礼同在作者:吴荷荣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4期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朝代怎么更迭,在爱情婚姻观上,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理想始终贯穿在整个历史长廊中。
到了封建社会的成熟时期,这一理想就更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爱情理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上。
“情”与“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而封建礼教下的爱情和婚姻也往往是尖锐对立的,儒家的爱情理想就是要在尖锐对立中把“情”和“理”这一对矛盾统一起来。
有着“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之称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作品,在小说塑造的众多人物中,薛宝钗是举足轻重的一个。
宝钗一出场,第五回众人就这样评价她“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第八回又写道“寡言少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仅就这两回来看,寥寥数语,高度慨括出了宝钗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需要的性格特点。
金陵十二钗中,宝钗的品性是最为圆通豁达的,在贾府这样复杂的大坏境中,作为客居也能应付周全实在不易。
即便是在宝玉、黛玉、宝钗三者的关系中,她所表现出来的超人冷静也令人惊叹。
宝玉和黛玉的情意在贾府几乎人尽皆知,而处于同样对宝玉有意位置的宝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到了“冷”的程度。
外表看起来“冷”,但实质内里还是充满温情的,在青春和爱的悸动下,宝钗冷漠中也透露着温情,道是无情实有情!在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后,黛玉的表现是“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心疼之情路人皆知,而宝钗则表现得低调且温情。
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将药递给袭人,见他不像先前,能睁开眼说话,心里宽慰不少,便又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这段描写中,连身在其中的宝玉都听出这话“大有深意”,更何况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呢?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在那个深受“礼”的熏陶的贵族少女心里,彼时彼地心中的温情决堤,奔涌而出。
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一、本文概述《西厢记》作为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一直以来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该剧以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为蓝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发生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
本文旨在探讨《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即“发乎情,止乎礼义”,并分析这一主题如何在剧中得到深刻体现。
《西厢记》所展现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主题,不仅是对人性中情感与道德冲突的深入探讨,也是对当时社会礼教束缚下青年男女命运的真实写照。
在剧中,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既体现了人性中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又展示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这种追求所受到的种种限制和压抑。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厢记》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西厢记》中的情感表达《西厢记》作为王实甫的代表作,深入探讨了情感与礼义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这部作品中,情感表达是核心主题之一,通过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中最为真挚、深沉的情感。
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起始于寺庙中的一次偶然相遇。
他们的初次相见,仿佛天造地设,两颗孤独的心在刹那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产生,既发乎自然,也发乎人性,它超越了社会等级、家庭背景的束缚,纯粹而真挚。
随着剧情的深入,两人之间的情感逐渐升温,从初次的羞涩、试探,到后来的深情厚意、难舍难分,这种情感的递进和变化,被王实甫细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西厢记》并不仅仅是一部描写纯真爱情的作品,它更是一部探讨情感与礼义之间关系的杰作。
在这部作品中,王实甫借用了儒家传统的礼义观念,对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们的爱情虽然纯真、深沉,但在面对社会礼义的束缚时,却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这种压力和考验,既来自于外部的社会环境,也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尽管如此,张生与崔莺莺并没有屈服于礼义的束缚,他们选择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恋爱座谈─发乎情,止乎礼 - 侨光科技大学
戀愛座談─發乎情,止乎禮戀愛是什麼?有人認為看到一個帥哥或美女愛上他﹝她﹞,叫作暗戀,兩情相悅才叫做戀愛,也有人認為兩情相悅不夠,還要有親密行為才是戀愛,記得有一首歌歌名叫做“談戀愛”,內容大概是說談戀愛是很浪漫、不必負責任、很輕鬆的事,然而我認為這首歌應該要禁唱,因為戀愛背後常應該帶有婚姻,婚姻背後常應該帶有責任,究竟我們應該要怎樣正確的去談戀愛呢?我們必須先有一個認識,那就是什麼是愛情呢?為什麼在婚後跟婚前會不一樣呢?她跟友情(誼)基本上是不同的,愛情跟友情的不同在愛情有生理上的亢奮與心理上默契,很多人談戀愛都是從外表看的,現在時下年輕人都標榜帥哥美女,較注重外在條件,殊不知很多人在外表上雖然長的很好看,但是內在美卻一點都沒有,這一點在談戀愛的時候,可能要注意一下。
老師的大學同學,現在大部分都已結婚生子,有幾次同學會,竟然發現他們的太太也都不怎麼樣,是放心牌女孩子,可是我的同學都是律師法官,條件都不錯,我就在想,一定有他們吸引男孩子的地方,這些太太們甚至比先生們有大一二歲的。
但是到過來,像趙寧的婚姻就比較特殊了,一般婚姻都是有年齡考慮的,男大女的七八歲就比較適合,在同年齡而言,男的會比女的幼稚一些,女的比男的成熟,有的人談戀愛就是每天想著他,這不叫戀愛叫暗戀,例如:學校夜間部就有一位女同學,在上班的公司裡,看上一個男生,因在同一辦公室,有一次出去玩一起照相,就把照片貼在上下舖的中間,每天睡覺都會看,而且看到睡著,像這種情形不是戀愛叫暗戀。
現在聽到大部分都是女生比男生主動,女生對男的好一點,男生通常都會感覺到。
通常男生都會來者不拒,通常適婚年齡的男生一有女孩子喜歡他,他就會用一種比較“青菜”的心理結婚,所以現在的離婚率為什麼會這麼高,通常學生你們在畢業前後的幾年,在結婚市場上的行情都是漲停板,到二十八歲以後就開始往下跌,這是世俗的宿命。
談談我有一個律師朋友,幾年前選上民意代表,他在大學時追一個中興大學的女孩子,每星期都會從台北跑到台中來找她,對她很殷勤,而且雙方很喜歡,也結婚了,後來選上民代後,每天跟秘書朝夕相處產生感情,結果就跟原來的那位離婚了,那位女孩因個性比較獨立,有可能是婚後忽略了對丈夫的關懷吧!還好那位女孩有一技之長,不然後果就不好了,認識結婚十年不到就鬧婚變,夫妻雖然親密但還是要保持一定距離,雖丈夫是民代,也要在旁照顧他,不要因婚後就比較不在意,如果分開久了自然而然感情就會疏遠,任何事情都要經營,感情、婚姻、學業功課也都要經營,還好剛才那一段故事男女主角都沒有後代,不然又造成另一個孤兒。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
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②《关睢》:《诗经·国风·周南》第一首诗的篇名。
③后妃之德也:后妃,天子之妻,旧说指周文王妃太姒。
此处说《关雎》是称颂后妃美德的。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
”④风之始也:本指《关雎》为《诗经》的国风之首之意。
发乎情止乎礼藏于心回复
发乎情止乎礼藏于心回复
一、情与礼的关系
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和思维的重要因素。
情和礼作为中华文化中关键的概念,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而情和礼并不是孤立的概念,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情的含义
情是指人在内心深处所产生的感情、情感状态和情绪,是人类的基本本能之一,具有通常人们认识中的爱、恶、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状态,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礼的含义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
礼的本质是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它包括了各种行为、言语和思想的规范,是行为准则和廉洁原则。
四、情和礼的关系
情和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情重在真、美、善、良,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投射;而礼重在尊、重、敬、让,强调的是行为的规范和规矩。
情和礼在实际应用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寸步不离。
情应以礼为规范,礼应由情来推动。
五、情和礼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情和礼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在人际关系
中发挥作用,在企业管理、政治治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应该学会在情感和行为准则上做出正确的抉择,使情和礼成为自己的灵魂和信仰。
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的意思
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1、仁者什么是“仁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者指的是有仁爱之心、善良宽厚、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在社会上,仁者通常被认为是能够关心他人、善待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仁者都能以其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影响和感染他人。
2、发乎礼“发乎礼”强调的是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它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基础。
发乎礼者,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的规范和风俗,注重言行举止,注重与人的交往方式,以此来维系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3、义者义者是指有道德操守,愿意为了正义和良知而行动的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义者被推崇为能够放弃私利、成全他人、维护公平正义的人。
义者不仅在个人行为上要求自律,也会在社会责任和义务上积极承担,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发乎情“发乎情”指的是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情是人类内心最真挚的表达,发乎情者会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展现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他人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
在工作和生活中,发乎情者会更容易建立信任和友谊,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
5、止乎心“止乎心”强调的是内心的自我约束和修养。
它是指在情感、欲望和行为上能够自我克制,约束自己的内心和行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止乎心者能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不轻易受外界影响而失控。
6、正乎身“正乎身”指的是身体行为的正确和规范。
它要求人们遵守道德准则,符合社会规范,正乎身者会在言行举止上守规矩、守底线,不做违背伦理和道德的事情。
正乎身者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楷模和榜样,影响和感染他人。
总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规范。
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和践行这一理念,成为真正有仁爱之心、尊重礼仪、有道德操守、真情实意、内心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的人。
发乎情止乎礼 恋爱行为要恰当 陈鲁民魏俊歧
发乎情止乎礼恋爱行为要恰当陈鲁民魏俊歧汉朝时期,京兆尹张敞和夫人感情很好。
因为他的夫人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陷,所以他每天要替夫人画眉后才去上班,于是有人把这事告诉汉宣帝,说张敞不检点。
一次,汉宣帝当着很多大臣的面向张敞问起这件事。
张敞回答:“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意思是说夫妇在闺房之中,还有比画眉更过头的玩乐事情。
如果引申开来,那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区分时间和场合。
同样道理,恋爱行为是两个人的私密事情,不宜在大庭广众下进行,否则,就是有伤风化,有碍观瞻。
譬如,我们看到有些恋人在公交车上亲密接吻,旁若无人,总觉得不大舒服,是因为他们把闺房里做的事拿到外边来做了。
《诗经》首篇《关雎》,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觉的情状,传说孔子在此处批了一句话:“发乎情,止乎礼。
”意思是说,人的情感虽然经常在男女之间产生,但一定要受礼法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要“乐而不淫”。
马克思也主张男女之间恋爱行为要恰当。
保尔·拉法格是马克思的学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之一。
当马克思发现拉法格同他的女儿劳拉在恋爱中有过分亲密的事情后,就写信给拉法格进行规劝。
马克思说:“如果您想继续维持您同我女儿的关系,您就应当放弃您那一套…求爱‟方式。
过分的亲昵很不合适,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从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明白人,只要半句话就会懂的。
”拉法格当然是个明白人,知错就改,最后顺利地成了马克思的女婿。
平心而论,既然是谈恋爱,我们除了用语言来表达爱意,也不可避免需要用肢体语言来示爱。
但这种示爱,一是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超越阶段,譬如说,一开始接触,双方还是要彬彬有礼,保持距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发展感情。
二是要隐蔽内敛,不要在光天化日下来做,不要在人来人往之处做,这既是对自己爱情的珍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无论如何,不要失去控制,突破道德禁区,这是对双方感情的负责,毕竟,恋爱到结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有很多变数,如果提前做了结婚后才能做的事,一旦中途生变,劳燕分飞,那对双方都会造成伤害。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摘要: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恋往往被看作是违背封建礼教的叛逆之恋,故而两名男女主角也被冠以“封建的叛逆者”。
整篇红楼里,围绕着林黛玉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几乎都是对贾宝玉的爱。
这种视爱情为生命全部意义的爱情观,不仅局限了林黛玉的生活,更加局限了她的思想。
这使得林黛玉在渴望获得真爱的路途上不得不依附于旧道德,传统婚嫁中的“父母之命”时时刻刻萦绕在她的心头。
再者,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母系一族是名门望族,少时又从师贾雨村这样的封建儒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林黛玉想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不论是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都是不允许的。
关键词: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爱情观《红楼梦》中宝黛情爱生出的悲剧的浓雾“遍及华林”,在人类的声音和心灵中回环振荡。
我们喜欢林黛玉,因为她的爱情是清纯的,没有如薛宝钗般在爱情上附加自己的人生要求。
马斯洛认为,爱情是对他人个性的接受,对他人的尊重。
①林黛玉的爱情观颇具有这种现代意识。
在大观园中,独有林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之类的“混帐话”,因为以爱情为生命的性格使得黛玉接受了具有叛逆精神的宝玉的个性。
林妹妹的“爱一个人就接受他的全部”的爱情主张,让她获得了宝玉全部的爱情。
清朝的二知道人就特别认可林黛玉的爱情:“惟黛玉不阻其清兴,不望其成名,此宝玉所以引为知己也。
”②作为女人,绝不给爱人以人生压力的林黛玉无疑是男人们理想的人生伴侣。
但是她的清纯爱情最终却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一反中国传统文学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格局,因而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巨大波澜。
长期以来,后人在追寻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时,逐渐形成了共识:作为一对叛逆的恋爱者,他们理所当然地遭到封建家庭的反对和阻挠。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认知还未及事情的实质层面。
朱光潜认为,“悲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己的受难负有责任”③。
看遍红楼,我们不难发现,林黛玉对贾宝玉爱情的执着是充溢着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论“发乎情,止乎礼”
材料学院2012级3班 2012205515 张兵论“发乎情,止乎礼”“发乎情,止乎礼”是孔子的学说。
传说出自孔子删定的《诗经》首篇“关雎”,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觉的情状,孔子的学生子复作传曰“发乎情止乎礼义”,也就是孔子主张的“乐而不淫”。
“发乎情,止乎礼”就是“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意思是说谈谈情说说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到了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就要停下来,不能因为情爱就做出逾越礼法的事情。
我认为,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人即是感情动物,又是理性动物。
人在性情方面分两种,一种是理性,一种就是感性,理性是很理智的那种,就是做事都依据道理,不会冲动。
而感性的就是凭着感觉来的那一种,凡是只要感觉对了就行,不管有没有事实根据,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这样就算一种感情动物了。
但不管是军人,文人,城里人、乡里人,还是工人,农民,都说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走动,都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在支配。
如果人只是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做事,而不用理性心理加以干预,那么世界将变成黑暗的地狱。
药家鑫就是一个例子。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至此,两个家庭都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试想,如果当时药家鑫用理性控制住了自己,这两个家庭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同样是由于理性没有战胜感情,在八年前的云南大学宿舍中发生了一起更大的悲剧,就是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马加爵在宿舍中连杀四名同学,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有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正因如此,他失去了理性,造成了五个家庭的悲剧。
这两起事件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但从古至今也不乏理性战胜感情的事例。
恋爱美好别忘发乎情止乎礼
龙源期刊网 恋爱美好别忘发乎情止乎礼作者:王辉庆来源:《科教新报》2018年第12期山东滨州职业学院成立学生纠察队纠正校园不文明行为,3月12日晚在公共场合搂抱的一对情侣学生因此被记入院区考核,此事引来意见不一。
(3月16日《澎湃新闻》)大学生能否谈恋爱?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达到婚育年龄的在校大学生已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先成家后立业,作为前奏的恋爱自然也就在允许范围之内。
因此,此次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恋爱双方交往方式的处理。
作为过来人,笔者深知恋爱结婚是事关个体自由选择的事情。
既为恋爱,总少不了以亲昵举动表示相互之间的爱慕,否则与友情何异?至于从牵手到搂抱,亦可见恋情进展之程度。
只是校园恋爱,当事人将背景设置在公共场合,便注定要接受社会道德与校纪校规等来自外在力量的约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当一个人置身于绿色军营当中,金戈铁马,英雄豪迈之情便油然而生,视血洒疆场为至高荣誉;而一旦经常出入歌舞升平的娱乐场所,难免生发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慨。
同理,当漫步校园,放眼皆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对血气方刚的高校学子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还有何心思勇攀学术高峰。
虽说法无禁止即可为,但理想的校园恋爱应该表现为情侣之间相互砥砺,从片面追逐肉欲物欲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上的相互激励。
在这里,孔子“发乎情止乎礼”的观点可作为公共场合下情侣之间的恋爱指南。
笔者认为,因为发乎情,所以在大学谈恋爱是件美好的事,学校不必把学生谈恋爱当成洪水猛兽一样。
同时,也要止于礼。
学生应知晓,不管什么年代,在公共场合都要顾及他人感受,对公共场合搂抱等行为予以纠正其实是学校对更多学生负责的举动。
最后,之所以查处校园不文明行为会让学生反应不一,笔者觉得也与学校对不文明行为认定的标准模糊有一定关系。
何为文明行为,何为不文明行为,正好以此为契机来个大辩论。
当广大学生认同了“发乎情止乎礼”这一原则之后,情侣学生将过于私密的举动置于公共场合的行为将大大减少,审美观也将趋于一致。
“发乎情
“ 发乎情 , 止乎礼义 ”
— —
先 秦 儒 家 “ 色 ” 述 略 以及 陶 渊 明 的形 象表 达 食 观 丁 永 忠
( 庆 教育 学 院 文学 与 传 媒 系 , 庆 4 06 ) 重 重 0 0 7
摘 要 :饮食 男女 ” 当今 社会 普遍 喜谈 的话 题 , “ 是 也是 我 国古 代 儒 家 十分 重 视 的 问 题 。 秦 儒 学 从 来 没 有 否定 过 先 男 女之 间性 爱 需 求 的合 理 存 在 性 . 不 过他 们 把 人 的这 一 需 求 定位 干 生 物学 层 次 而 已 。 只 与此 同 时 , 秦儒 学 还 提 倡 先
用德 行 礼教 来规 范、 节制 “ 色” 使 其 不 至 于放 任 自流 。 毛 诗 序》 谓 “ 乎 情 , 乎 礼义 ” 是 传 统 儒 家 “ 色 ” 的 食 . 《 所 发 止 就 食 观 精 炼表 述 。 陶渊 明《 闲情赋 》 是传 统儒 家 “ 色 ” 的形 象体 现。 则 食 观 关 键 词 : 色观 ; 渊 明 ; 闲情 赋 》 食 陶 《 中 图分 类 号 : 8 — 5 B 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0 8 6 9 ( 0 10 — 0 4 0 10 — 3 02 1 )5 0 5 — 4
去欲者, 无以道( ) 导 欲而困于有欲者也。(苟子・ ”《 正名》 )
主 这就是“ 教化” 之意。
因此. 在早期儒家学说中.德” 色” “ 与“ 并不对立, 不仅
《 论语》中曾两次出现孔子的感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
“ 则关乎人类的种族繁衍需要 以. 色” 所 在对待婚姻
中的爱情和爱情中的性爱问题上. 传统儒学从来没有否定
过男女之问性爱需求的合理存在性 . 只不过他们把这一需
发乎情止于礼发言稿
发乎情止于礼发言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个隆重的场合发表发言,今天我想谈论的主题是“发乎情止于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感和礼仪是紧密相连的。
作为人类,我们有情感的交流和表达的需求,而礼仪则是这种情感交流的载体和规范。
情感和礼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发乎情”。
情感是我们人类最纯真、最真实的一面。
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的来源。
情感使我们能够与他人产生共鸣,使我们能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在人与人之间,情感是架起友谊的桥梁,是沟通的纽带。
正是因为有了真实的情感,我们才能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才能在他人的困难和痛苦中伸出援手。
情感的交流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理解,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和谐、幸福。
然而,情感并不是无限制的表达。
情感的表达需要依照一定的规范和方式,这就是礼仪。
礼仪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对人际交往中的示教。
通过礼仪,我们能够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情感,避免了情感的冲突和误解。
礼仪赋予了我们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使我们在交往中更加礼貌、尊重他人的感受。
礼仪使我们在行为中显现出对他人的关心、体谅和尊重,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安稳。
“发乎情止于礼”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把情感与礼仪结合起来,用关心、尊重、体谅来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
在学校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礼仪意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中,我们要遵守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彼此尊重和合作。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在行动中传递友善、互助和进取的精神,共同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发乎情止于礼”是一种生活智慧,是一种修养。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牢记情感和礼仪的重要性,做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关心他人、懂得感恩的人。
只有在这种情感和礼仪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情有义、有礼有节的人。
梁启超与何蕙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
梁启超与何蕙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梁启超原配李惠仙,1924年因病去世。
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还带来了两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1903年成为梁启超的侧室,1968年与世长辞。
梁启超与原配李惠仙及孩子梁启超第二位夫人王桂荃与孩子自古以来,才子佳人就是爱情的主角,民国时期,大家辈出,这种故事自然也是层出不穷多如牛毛,且往往缠绵而传奇,其中不乏流氓才子滥情而为人所诟病,梁启超先生也有一段婚外情缘,不过,梁启超先生虽说倾心但五次婉拒何蕙珍的事情,说明他无愧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
1899年底,梁启超应康有为之请,赴美国檀香山开展宣传工作,当地一位加入保皇派的侨商设家宴招待梁启超,引来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并由此开始了一段'发乎情,止于理'的爱情故事。
天涯知己何蕙珍何蕙珍便是侨商的女儿,芳龄二十,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6岁便任学校教师,英文极好,因有洋人参加宴会,便由她做梁启超的翻译。
席间,钦慕梁启超已久何小姐颇为活跃,她广博的学识,不凡的谈吐,尤其是她对梁启超著述的熟稔,而使他们两人如相知多年的朋友一般,时梁启超在檀香山到处奔走演说,清廷也利用当地的英文报纸,不断攻击梁启超。
梁启超苦于不懂英文,不能回击,而何蕙珍却在另一家英文报纸上连载为梁启超辩护的文章。
席罢何蕙珍对梁启超说:'我十分敬爱梁先生,今生或不能相遇,愿期诸来生,但得先生赐一小像,即遂心愿,梁启超随即将照片赠与何小姐,何小姐亦回赠亲手织绣的两把精美小扇。
不久,一位好友前来拜访梁启超,婉劝梁娶一懂英文的女子做夫人,说这样会给他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帮助,梁启超言道:'我知道你说的是谁,我敬她爱她,也特别思念她,但是梁某已有妻子,昔时我曾与谭嗣同君创办'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不能自食其言;再说我一颗头颅早已被清廷悬以十万之赏,连妻子都聚少散多,怎么能再去连累人家一个好女子呢﹖'后何小姐的英文教师宴请梁启超,席间见到何蕙珍,分手之时,何小姐说:'先生他日维新成功后,不要忘了小妹。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作。
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释义:●《毛诗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发乎情止乎礼经典散文
发乎情止乎礼经典散文发乎情止乎礼经典散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
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发乎情止乎礼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偶然的机会,读了《三联生活周刊》上袁迪宝和李丹妮的故事,为他们的凄美浪漫爱情故事所感动,在经历了长达55年,半个世纪的跨国爱恋之后,他们终于修成正果,光明磊落,大大方方,幸幸福福地走在了一起,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深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叹。
为生活,本应抛弃了多愁善感的心,没想到原来只是暗暗藏起,心里再痛,不想细细思量,只是深深埋藏,纠结困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如此多磨难,83岁、84岁最终结发相守,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丹妮曾说,她不会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另外一个女人的不幸上,去抢别人的幸福,这个结果她不能接受。
源于此,我对丹妮生生佩服,为之折腰。
这才是他们垂暮之年牵手的真正原因。
她的崇高境界用什么来表达呢?我想,“发乎情,止于礼”是最合适的阐释。
“发乎情,止于礼”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语出《诗经》毛诗序的“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细品这句话,即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
简单而言,人的情感虽然经常在男女之间产生,但要做到男人自重,女人自爱。
“发乎情,止乎礼”道出的是一种神圣、一种责任与担当。
道理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难上加难。
发乎情,止于礼,是理论上的东西,而真实情感世界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相当难的。
如果人在情感世界里都能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话,就不会有“情不自禁”,“难以自拔”这些哀怨的成语了。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人生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这是诗人徐志摩在追求美女才女林徽因无果时的一翻感叹。
从林林总总的`历史记录中感知,徐是一个多情而又感性的大才子,曾不以为然。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作。
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释义:●《毛诗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
拓展:“六义”与“六艺”的区别
1、六艺:礼、乐、书、射、御、数
2、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毛诗序》的影响
1.【毛诗大序】所提出的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成为两千多 年来封建正统的文学批评纲领,影响极大。 2.肯定了诗歌创作要“发乎情”,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这种 情必须受“礼义”的规范和约束,就是势必要影响诗歌创作的健 康发展,而使之流为经学之附庸,封建说教的工具。 3.【毛诗大序】是更重在志的,而且对志的内涵的理解也与先 秦“诗言志”的志是接近的,但是他正确地阐明了抒情言志的特 点,说明对文学的本质的认识已近一步深化了。 4.过去人们总是把【毛诗大序】看成为中国古代儒家诗论的总 论,这种说法并不很确切,因为它虽然总结了先秦儒家诗论的一 些主要内容,但更主要是按照汉代的需要对他进行了改造,而成 为汉代儒家新文艺观的代表性著作。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
渊源:
秦火之后,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 毛四家。但是后来齐、鲁、韩三家都失传了,只 有毛诗一直流传至今。《毛诗序》的作者是谁学 界有争议,郑玄《诗谱序》说:“《大序》是子 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范晔的 《后汉书》则认为是东汉时人卫宏所作,等等。 从《毛诗序》的内容来看,恐非成于一人之手, 可能是毛公传诗时已有,后人又作过修订补充。
《毛诗序》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 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国史明乎得失 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 风其上。” 这种思想是对荀子《乐论》的继承和发展,荀 子已说“乐者,乐也,人情之比不能免也” “以道制欲”等。 2,讽谏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郑玄《诗谱序》云:“论功颂 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发乎情止乎礼伦理倾向
发乎情止乎礼伦理倾向
礼的发展演变可知,礼在殷商时期是带有原始宗教主义色彩的对“天”、“神”崇拜和敬畏之情的表达,至西周系统化、完善化后,其对“天”、“神”的崇拜、
敬畏转变为对统治者即周天子至高无上权力崇敬的表达,因而成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重要工具。
贯穿礼发展过程的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政治色彩,使其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被“信而好古”的孔子予以强烈重视,并发展为人所以安身立命的道德规范,成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综上所述,在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情”一方面指发自人本性的情感和欲望,
另一方面指人用于触发真情实感表达的自觉意识。
而“礼”经孔子的发展、阐述,一方面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
两者哲学内涵的形成均基于社会现实中人们的实践活动,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们时间活动的能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 显然 ,张 黔牟放 着 自己家里的 老婆不 管 ,却
带 着家 里的小 、 r 鬟 四处招摇 ,无 非是 看上了 她年轻
美貌 。宋朝 的赵 也 有过类似 的经历 。
了 出来 ,缓缓 地说 : “ 老 爷 ,我就 知道 您对 那女 演
员 是一时 的念 头 ,过不 了一个 时辰 就 自动 消退 了。
他还准 备送我 到广播 学院 学播 音主持 … …”审判 官 严 加 申斥 : “ 呸 !且 不 说 朝廷 法 律 不 许 官 员包 二
奶 就说 你们还 要脸 不要脸 ?张 黔牟 ,你这 么大年
纪 ,人 家 小 丫头 才 1 8 岁 ,她 看 上你 什 么 了 ? 看上 你 帅吗 ?看上你 身体 强壮 吗?你 这种 没有廉 耻的 人 没 资格在 朝廷 当官 !”就 这样 ,张黔 牟的官 帽被 摘
士一 下子 都晕 倒了 ,姜太 公也 差点 坐不 稳 ,但 他 最 后还 是坚持 了原则 , “ 掩 面而斩 之” 。
既 然喜欢 我 ,就像一 棵梅树 ,枝 头能 没有梅 子吗 ?
你 赶紧让 人给我 们创 造条件 ,我愿 意跟 着大 人 ,一
起 到三亚度假 去 !
老 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女 ,心 生 欢 喜 ,也 是 人 之 常情 ,然
个正 人君子 ,能发乎情 ,止乎礼 。” 无 独 有偶 ,传 说 姜 太 公 带 领 周 兵 杀 到 商都 朝
歌 ,美貌 的妲 己朝 姜太公 抛 了个媚 I  ̄J L ,周围的将
花 该多好 啊 !那女演 员读过 书 ,有诗 才 ,随 口对 了
赵 大人一 句 : “ 枝头 梅子 岂无媒 ?” 意思是 ,大 人
什 么 是 真 正 的 ‘ ‘ 发乎情 ,
◎ 许石林 尽 管唐 朝对官 员包二奶 、养情 妇管得 很严 ,打
击很 重 。但 类似事情 还是层 出不穷 。 唐 朝 大 理 司直 张 黔 牟 ,经 常带 着 自 己家 的 小 、 r 鬟一 起上班 ,后被 其他 官员告 发 。他在堂 上辩 解 说: “ 我跟这 个 丫头是朋 友 ,正 谈恋 爱呢 !你们 无 权干 涉 。… r 鬟也 哭着说 : “ 我 对他 是有 感情的 ,
员过 来 。老 部下 领命 而去 ,却半 天没 回来 ,急得赵
而 ,若任 凭发 乎此 情 ,则 有权 、有 钱 的人就 不知 道 要霸 占多少女 子了 。有 “ 修 养”并 非不 能萌 发对 异 性 的爱慕 之意 ,能 在萌发 之初 将它 遏制住 ,这才 是 真正 的 “ 止乎礼 ” 。
被美 女这 么一 回应 ,赵 大人心头 暖烘烘 的 ,到
了晚 上 ,怎么也 睡不 着 ,就 派老部 下 去请那 个女 演
下 ,流 放 一 年 。
大 人在屋 里转 圈 圈。几次 派人 去催 ,也 是没 消息 。
后 来 ,赵 大 人 也 困 了 ,精神 稍 微 平 复 了一 下 ,突
然 大声对 自己说 : “ 赵于 卞!你 这个 王八 蛋 ,不得 无 礼 !” 赵 林这 么 大声 ~ 吼 ,能量 释放 出来 了 ,心 里 也平静 了 。这时 候 ,那 个老 部下 慢慢地 从 后堂走
我 虽 领 命 ,但 是 根 本 没 去 。 因 为 我 了 解 大 人 ,您 是
赵挤 在 四川 当官时 ,有 一次在联 欢会上 见一 个
女 演员 长得 非 常漂亮 ,不禁 随 口吟 了一句诗 : “ 髻 上杏花真 有幸 。”意 思是 ,这个 女子真 美貌 啊 ,她 头上的杏 花能和 如 此她亲近 ,我 要是能 变成 那朵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