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情,止乎礼
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一、本文概述《西厢记》作为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一直以来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该剧以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为蓝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发生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
本文旨在探讨《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即“发乎情,止乎礼义”,并分析这一主题如何在剧中得到深刻体现。
《西厢记》所展现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主题,不仅是对人性中情感与道德冲突的深入探讨,也是对当时社会礼教束缚下青年男女命运的真实写照。
在剧中,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既体现了人性中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又展示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这种追求所受到的种种限制和压抑。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厢记》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西厢记》中的情感表达《西厢记》作为王实甫的代表作,深入探讨了情感与礼义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这部作品中,情感表达是核心主题之一,通过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中最为真挚、深沉的情感。
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起始于寺庙中的一次偶然相遇。
他们的初次相见,仿佛天造地设,两颗孤独的心在刹那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产生,既发乎自然,也发乎人性,它超越了社会等级、家庭背景的束缚,纯粹而真挚。
随着剧情的深入,两人之间的情感逐渐升温,从初次的羞涩、试探,到后来的深情厚意、难舍难分,这种情感的递进和变化,被王实甫细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西厢记》并不仅仅是一部描写纯真爱情的作品,它更是一部探讨情感与礼义之间关系的杰作。
在这部作品中,王实甫借用了儒家传统的礼义观念,对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们的爱情虽然纯真、深沉,但在面对社会礼义的束缚时,却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这种压力和考验,既来自于外部的社会环境,也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尽管如此,张生与崔莺莺并没有屈服于礼义的束缚,他们选择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文学史对“发乎情,止乎礼义”诗教的依违——《(管锥编)艺理引
则跨 越 到诗 教上 。
也。 ” 《 礼记 ・ 孔子闲居》 云: “ 志之所至 , 诗亦至焉。 ” 是 任心 而扬 , 唯 意所适 , 即‘ 发 乎情 ’ 之‘ 发’ 。《 诗 纬
含 神雾》 云: “ 诗者 , 持( 掌控 ) 也。 ” 即“ 止乎礼义” 之
“ 止” [ ] ‘ 。
中图分类号 : 1 2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1 8 6 9 ( 2 0 1 4 ) 0 4— 0 0 3 3—0 7
一
、
“ 发 乎情 , 止 乎礼 义” 在 文 论上 的依 违
义 以分 之 , 以养 人 之 欲 , 给人之求。 ” 苟 子 主 张 以 礼 义 制情 欲 。 “ 礼义” , 礼 是 规 定 社 会 行 为 的法 则 、 规 范、 仪式 及 道德标 准 等 ; 义者 , 事之 宜也 , 怎样 才 叫适 宜 ?那 还得 符合 礼法 规范 。汉 儒就 是用 这样 的礼 义
2 0 1 4年 8月
阴 山 学 刊
YI NS HAN AC AD EMI C J OURN AL
Au g . 2 01 4 V0 1 . 2 7 No. 4
第2 7卷 第 4期
文学史对 “ 发乎情 , 止乎礼义 " 诗 教 的依 违
— —
《 ( 管锥 编 ) 艺 理 引义 》 之 一
把 情框 限规 范起 来 。苟 子 主要 是 站 在 政 教上 , 汉 儒
《 管锥 编》 《 毛诗》 卷论一 , 钱 锺 书 先 生 提 出 问
题:
《 关 雎 序》 云: “ 诗者 , 志 之所 之 ; 在心为志 , 发 言 为诗。 ” 《 释名 》 本之 云 : “ 诗, 之( 至) 也, 志 之 所 之
发乎情与止乎礼同在——最具东方古典美的女性形象
草 一木 皆 关情 . 景语 即情 语 . 诗 词 中 的 景 物 诗
人情感 的载体 。诗人要抒发 一定 的感情 , 就 要 借 助 一
定 的景物 作 为意象 . 通 过 写景 与抒情 的 融合 . 来 创 造
出 诗 歌 的意 境 。从 《 沁 园春 . 长沙 》 这 首 词来 看 , 整 首 词
建 礼教 、 顺 应 环 境 需 要 的 性格 特 点 。 金 陵十二钗中 . 宝 钗 的 品性 是 最 为 圆 通 豁 达 的 . 在
中 流 击 水 的 革 命 豪 情 和 我 主 沉 浮 的 凌 云 壮 志 。故 此 ,
诗 人 也选 取 了 与 所 抒 发 情 感 一 致 的 内 容 : 譬 如 独 立 寒 秋的画面 . 表面 是 说 在 深 秋 世 界 诗 人 独 自一 人 站 在 湘
的宝钗 , 从 某 种程 度 上 来 说 , 已经 到 了 “ 冷” 的 程 度 。外
表看起 来“ 冷” . 但实 质 内里还 是充 满 温情 的 . 在青 春 和 爱 的悸动下 , 宝钗 冷漠 中也透露 着温 情 . 道 是 无情
实 有情 ! 在 第三十四 回中 . 宝玉挨 打后 . 黛 玉的表现 是“ 两 个 眼 睛 肿 的桃 儿 一般 , 满 面 泪光 ” , 心 疼之情路人皆知 , 而 宝钗 则 表现 得 低 调 且 温 情 宝 钗 手 里 托 着 一 丸 药 走 进来 , 将药递给袭人 , 见他不像先前 , 能 睁 开 眼 说话 , 心 里宽慰不少 , 便 又叹 道 “ 早 听 人 一 句话 , 也 不 至今 日。别
通 过 赏 析 该 词 寄 情 于景 、 托 物 言 志 的 写法 , 可 以 让 学 生
正确地理 解和把 握诗词 中“ 景” 与“ 情” 的关系 . 对 于 提 高 高 中 生 的 诗 词 鉴 赏 素 养 有 着十 分 重 要 的意 心里也疼 。” 刚说
发乎情止于礼完整句
发乎情止于礼完整句文章一:《发乎情止于礼完整句:青少年的情感指南》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发乎情止于礼”这句话。
你们是不是有时候会对某个同学有特别的好感?会因为看到他/她的笑容而心跳加速?这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有感情的人呀。
就像咱们班的小明和小花,他们俩是同桌,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小明觉得小花聪明又可爱,小花觉得小明善良又热心。
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感情,这就是“发乎情”。
可是呢,他们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不能因为这份感情而耽误了功课,所以他们互相鼓励,一起进步,没有做出过分的举动,这就是“止于礼”。
比如说,他们不会在上课的时候偷偷传纸条,不会在放学后单独去约会,而是把这份感情化作学习的动力。
所以啊,咱们青少年在面对感情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让感情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记住“发乎情止于礼”,才能让我们的青春更加美好!文章二:《发乎情止于礼完整句:职场人的情感分寸》各位职场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谈谈“发乎情止于礼”。
就像我的朋友小李,他在一家公司做销售。
有一次,他和一位女同事一起去谈一个重要的项目,在合作的过程中,他发现女同事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性格也特别好。
他心里对她产生了好感,这就是“发乎情”。
但是小李很清楚,职场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不能因为个人感情影响工作。
所以他把这份感情放在心里,继续专注于工作,和女同事保持着正常的工作关系,一起努力把项目完成得非常出色。
这就是“止于礼”。
咱们在职场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分寸。
不要因为感情用事,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也不要给同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记住“发乎情止于礼”,让我们的职场之路更加顺畅!文章三:《发乎情止于礼完整句:老年人的情感智慧》老年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发乎情止于礼”这句话。
咱们这一辈子,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有过各种各样的感情。
到了咱们这个年纪,可能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对老伴儿、对子女、对朋友,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比如说,张大爷和王大妈结婚几十年了,感情一直很好。
【7A版】《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译文】《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G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
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毛诗序:汉代传(《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萇(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得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瞧来很像就是一篇《毛诗》讲《诗经》得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与;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0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遹速,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姝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就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就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貓虞》之徳,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就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的意思
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1、仁者什么是“仁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者指的是有仁爱之心、善良宽厚、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在社会上,仁者通常被认为是能够关心他人、善待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仁者都能以其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影响和感染他人。
2、发乎礼“发乎礼”强调的是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它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基础。
发乎礼者,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的规范和风俗,注重言行举止,注重与人的交往方式,以此来维系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3、义者义者是指有道德操守,愿意为了正义和良知而行动的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义者被推崇为能够放弃私利、成全他人、维护公平正义的人。
义者不仅在个人行为上要求自律,也会在社会责任和义务上积极承担,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发乎情“发乎情”指的是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情是人类内心最真挚的表达,发乎情者会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展现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他人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
在工作和生活中,发乎情者会更容易建立信任和友谊,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
5、止乎心“止乎心”强调的是内心的自我约束和修养。
它是指在情感、欲望和行为上能够自我克制,约束自己的内心和行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止乎心者能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不轻易受外界影响而失控。
6、正乎身“正乎身”指的是身体行为的正确和规范。
它要求人们遵守道德准则,符合社会规范,正乎身者会在言行举止上守规矩、守底线,不做违背伦理和道德的事情。
正乎身者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楷模和榜样,影响和感染他人。
总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规范。
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和践行这一理念,成为真正有仁爱之心、尊重礼仪、有道德操守、真情实意、内心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的人。
发乎情止乎礼 恋爱行为要恰当 陈鲁民魏俊歧
发乎情止乎礼恋爱行为要恰当陈鲁民魏俊歧汉朝时期,京兆尹张敞和夫人感情很好。
因为他的夫人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陷,所以他每天要替夫人画眉后才去上班,于是有人把这事告诉汉宣帝,说张敞不检点。
一次,汉宣帝当着很多大臣的面向张敞问起这件事。
张敞回答:“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意思是说夫妇在闺房之中,还有比画眉更过头的玩乐事情。
如果引申开来,那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区分时间和场合。
同样道理,恋爱行为是两个人的私密事情,不宜在大庭广众下进行,否则,就是有伤风化,有碍观瞻。
譬如,我们看到有些恋人在公交车上亲密接吻,旁若无人,总觉得不大舒服,是因为他们把闺房里做的事拿到外边来做了。
《诗经》首篇《关雎》,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觉的情状,传说孔子在此处批了一句话:“发乎情,止乎礼。
”意思是说,人的情感虽然经常在男女之间产生,但一定要受礼法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要“乐而不淫”。
马克思也主张男女之间恋爱行为要恰当。
保尔·拉法格是马克思的学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之一。
当马克思发现拉法格同他的女儿劳拉在恋爱中有过分亲密的事情后,就写信给拉法格进行规劝。
马克思说:“如果您想继续维持您同我女儿的关系,您就应当放弃您那一套…求爱‟方式。
过分的亲昵很不合适,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从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明白人,只要半句话就会懂的。
”拉法格当然是个明白人,知错就改,最后顺利地成了马克思的女婿。
平心而论,既然是谈恋爱,我们除了用语言来表达爱意,也不可避免需要用肢体语言来示爱。
但这种示爱,一是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超越阶段,譬如说,一开始接触,双方还是要彬彬有礼,保持距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发展感情。
二是要隐蔽内敛,不要在光天化日下来做,不要在人来人往之处做,这既是对自己爱情的珍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无论如何,不要失去控制,突破道德禁区,这是对双方感情的负责,毕竟,恋爱到结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有很多变数,如果提前做了结婚后才能做的事,一旦中途生变,劳燕分飞,那对双方都会造成伤害。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摘要: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恋往往被看作是违背封建礼教的叛逆之恋,故而两名男女主角也被冠以“封建的叛逆者”。
整篇红楼里,围绕着林黛玉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几乎都是对贾宝玉的爱。
这种视爱情为生命全部意义的爱情观,不仅局限了林黛玉的生活,更加局限了她的思想。
这使得林黛玉在渴望获得真爱的路途上不得不依附于旧道德,传统婚嫁中的“父母之命”时时刻刻萦绕在她的心头。
再者,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母系一族是名门望族,少时又从师贾雨村这样的封建儒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林黛玉想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不论是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都是不允许的。
关键词: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爱情观《红楼梦》中宝黛情爱生出的悲剧的浓雾“遍及华林”,在人类的声音和心灵中回环振荡。
我们喜欢林黛玉,因为她的爱情是清纯的,没有如薛宝钗般在爱情上附加自己的人生要求。
马斯洛认为,爱情是对他人个性的接受,对他人的尊重。
①林黛玉的爱情观颇具有这种现代意识。
在大观园中,独有林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之类的“混帐话”,因为以爱情为生命的性格使得黛玉接受了具有叛逆精神的宝玉的个性。
林妹妹的“爱一个人就接受他的全部”的爱情主张,让她获得了宝玉全部的爱情。
清朝的二知道人就特别认可林黛玉的爱情:“惟黛玉不阻其清兴,不望其成名,此宝玉所以引为知己也。
”②作为女人,绝不给爱人以人生压力的林黛玉无疑是男人们理想的人生伴侣。
但是她的清纯爱情最终却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一反中国传统文学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格局,因而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巨大波澜。
长期以来,后人在追寻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时,逐渐形成了共识:作为一对叛逆的恋爱者,他们理所当然地遭到封建家庭的反对和阻挠。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认知还未及事情的实质层面。
朱光潜认为,“悲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己的受难负有责任”③。
看遍红楼,我们不难发现,林黛玉对贾宝玉爱情的执着是充溢着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作。
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释义:●《毛诗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
拓展:“六义”与“六艺”的区别
1、六艺:礼、乐、书、射、御、数
2、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毛诗序》的影响
1.【毛诗大序】所提出的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成为两千多 年来封建正统的文学批评纲领,影响极大。 2.肯定了诗歌创作要“发乎情”,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这种 情必须受“礼义”的规范和约束,就是势必要影响诗歌创作的健 康发展,而使之流为经学之附庸,封建说教的工具。 3.【毛诗大序】是更重在志的,而且对志的内涵的理解也与先 秦“诗言志”的志是接近的,但是他正确地阐明了抒情言志的特 点,说明对文学的本质的认识已近一步深化了。 4.过去人们总是把【毛诗大序】看成为中国古代儒家诗论的总 论,这种说法并不很确切,因为它虽然总结了先秦儒家诗论的一 些主要内容,但更主要是按照汉代的需要对他进行了改造,而成 为汉代儒家新文艺观的代表性著作。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
渊源:
秦火之后,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 毛四家。但是后来齐、鲁、韩三家都失传了,只 有毛诗一直流传至今。《毛诗序》的作者是谁学 界有争议,郑玄《诗谱序》说:“《大序》是子 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范晔的 《后汉书》则认为是东汉时人卫宏所作,等等。 从《毛诗序》的内容来看,恐非成于一人之手, 可能是毛公传诗时已有,后人又作过修订补充。
《毛诗序》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 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国史明乎得失 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 风其上。” 这种思想是对荀子《乐论》的继承和发展,荀 子已说“乐者,乐也,人情之比不能免也” “以道制欲”等。 2,讽谏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郑玄《诗谱序》云:“论功颂 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之欧侯瑞魂创作【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永歌之,永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日雅,六日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谪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日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
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②《关睢》:《诗经・国风・周南》第一首诗的篇名。
③后妃之德也:后妃,天子之妻,旧说指周文王妃太姒。
此处说《关雎》是称颂后妃美德的。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
”④风之始也:本指《关雎》为《诗经》的国风之首之意。
发乎情,止乎礼
发乎情,止乎礼 篇一:一些事一些情经典金句 一些事一些情经典金句 1.漂亮女生多,地方就浮躁。
2.男人吾会 24 小时挂住家人,但系开始恋爱既时候会 24 小时挂住女友。
3.依家既中国人系最无安全感既中国人。
4.爱情就好似着鞋一样,舒吾舒服只有自己先知。
5.你吾好认为出来做野既朋友好圆滑,因为系呢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既生存之 道。
6.女仔拣都会拣一个比自己叻 D,强 D,可以保护到自己既男仔。
7.好女仔多数都有男朋友。
8.爱情真系有排他性噶。
9.如果一个女仔吾怕其他人既闲言闲语,毅然甘同你约会,甘即系话呢个女仔系想同你系 埋一齐。
10.玩色盅叻个女仔就系靓女,好准噶。
11.传统既男人都会觉得男追女会好玩 D 噶。
12.任何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既影子,呢个系自己抗拒吾到噶,无痕迹噶。
特别系初恋或 者印象比较深刻噶。
13.大学噶恋爱可以一直到以后,有将来,结婚生子,长相思守噶机会吾系太高。
14.人呢,往往会做 D 行为来感动自己。
15.要不断甘沟通以保持价值观上既共同进步。
16.爱情中既沉浮都系女仔主宰噶。
17.一个人饮醉酒后, 静系霖起果个人或者同距倾计倾诉, 其实系距心入面你系好重要噶。
18.男女拍拖应该有 D 激情噶,比 D 激情距,太就距既话,男仔好易变心噶。
19.同聪明既女仔拍拖系开心 D 噶。
20.如果你真系对一个女仔好,你千祈唔好将你自己为距做左几多牺牲讲比距听,如果讲 左,无形中,未分手就会有压力,分左手就会内疚。
21.一个人一世拍一次拖吾难,难既系一世都系度拍拖。
22.分手总在 ML 后。
23.如果经常变换约会地点,可以比对方新鲜感同神秘感,特别系女仔对呢种希冀呢种期 望,果种想象空间会好多咯,所以甘样约到女仔既机会会更加高。
3.双低的三不政策----不主动,不抗拒,不负债. 4.环市东少女的祈祷(HUGO 噶朵)----话说 HUGO 住系环市东果头,环市东 D 女仔个个都祈祷 得到佢,环市东少女的~祈祷.后来由于泛珠噶原因改良为泛珠三角少女的祈禱....5.界女----形容沟女噶招数好似界纸刀界纸咁划过无痕,出手快,成功率高.招数非常锋利有 用. 6.二硫碘化甲----硫=S~2 硫=SS~碘=I~钾=K~二硫化点钾米=KISS 罗(由低迷欲哭无泪提供) ----当碘化钾与硫系浪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一种带有极甜蜜味道的物质----二硫碘化钾 8.ML----动词加名词 MAKELOVE 9.招凸----其实应该写成招 ED,中文字加上英文噶过去式,意思即系中咗招咁解,中咩招?个心 俾异性俘虏咗(其实同性都得噶-_-) 10.HUGO 成日淋果 D----知唔唔知系咩啊?米就系 ML 咯~~HUGO 个坏人以前做节目成日淋 噶. 11.自然----广州话读快 D 个音同"贱"一样.好"自然"=好贱 12.马丁路德金----英文 简写~ML King 再译成中文 ML 王 13.麻 LOVE 佬----麻麻烦烦但又爱住你果条佬 1.珍惜眼前人! 2.人与人之间最容易产生既系乜野??~~~~~~~~~~~~~~~~~~~~~~~~~~~~~~系感情!(金啊) 3.世界上系没垃圾的只系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4.朋友问你借钱,你曰:FRIEND 来咯嘛~~你知我没噶~~系米? 5.学习是为了这一代,而戒女是为了下一代~~~ 6.以前的男女朋友几好都好,他她都不属于你的.他她再也都不进入你的生活.正如我们看电 视觉得李嘉欣很靓,或者梁詠祺很靓.但是李嘉欣就是李嘉欣,梁詠琪就是梁詠琪.她们是进不入 你的生活,对于李加欣有几好,梁詠祺有几好.与你无关,因为你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7.中国有句古话:上等男人怕老婆,中等男人爱老婆,下等男人打老婆. 8.每个人的一生中总回将自己的秘密封锁系心入面,倘若有一个人手握住一把钥匙,去开 启你的心锁,甘他(她)就应该系你的真命天子-----点解会系应该,因为一把锁过左若干时间 后就会生锈,亦即是感情变淡,E 个时候他(她)就会离开你----亲手将你的心锁重新关上。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发乎情,止乎礼——《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文化自信:了解《诗经》,熟读成诵,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重点)2.语言运用:感悟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3.思维能力: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重点)4.审美创造: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难点)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步入青春期的你们,一定会面对或者已经悄悄面对的一个话题,就是爱情。
老师也曾经有过这个阶段,懵懵懂懂,手足无措,身边却没有人能告诉我该如何是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感受“发乎情,止乎礼"的美妙爱情吧。
【了解诗经】过渡语:同学们先翻到65页,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划重要文学知识考点。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称《诗》或《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成“六义”,是古人对《诗经》的艺术总结。
我们本学期的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的第四章也有重点介绍《诗经》,大家可以关联起来看,增加自己对国学经典的了解。
【活动一:浅吟低唱品诗韵】(一)纠正字音,自行朗读3遍,全班齐读1遍(二)交流感受,这首诗读起来有什么特点思考:观察诗歌的语言形式,本诗是如何做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呢?明确:1.用词特点:双声词:雎鸠:描写景物。
参差辗转:修饰动作叠韵词:窈窕:摹拟形象。
辗转叠词:关关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在结构上:"参差荇菜"——反复重叠的章节,"求之""友之""乐之"递进——循序渐进的情境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3.再次诵读:在朗读上读出节奏和韵律【活动二:咬文嚼字,赏形象】(一)对照注释,疏通句意,这首诗写一个怎样的故事?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完这首诗,你大概知道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明确:写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的故事。
发乎情止乎礼
发乎情止乎礼义——创作之必然读者之需要周默(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2010300000013 )[摘要] 发乎情要不要止乎礼从古至今就是文学批评家们争论的话题。
至今,或许永远都不会有一个恒定的结论,从中国文学长河来看,畅情性似乎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历来,畅情之作传为佳作,但畅情唯有在礼义的规范之下才能合理的抒发而不成为痛快一时的宣泄之作。
本文从阐述畅情之必然和必然作者止乎礼之必然出发,具体从对于读者的影响和读者的自身的接受感受入手,以唐诗和明清小说为例阐释发乎情止乎礼在文学创作中的合理内涵。
[关键字] 毛诗序礼读者作者诗教小说一.情要发而礼要止文学作品需要一个礼的尺度来使其得以合理的抒发情感,形成读者所能接受的有价值的作品,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但是止乎礼义,并不代表情感专制,更不是禁思禁欲,发乎情是创作之源泉,有其必然的合理性。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踏之也。
这里是说,诗是意志的表达,这种意志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①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是来自于人类内心文化思想积淀.饱含情感的文学作品才会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才会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发乎情,民之性也。
”创作者心中的无限情感乃是创作的最初最新鲜的动力。
文艺总是要抒情的,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非常鲜明的抒情特征,不仅是因为作者个人才情性情的共同民族特性所表现,更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洗刷证明,畅情文学更为读者所接受,更具有反复阅读性。
所以作者的真实情感必须得以表达。
但是,作者创作的畅情之表达必须在“礼”的规范下自由抒发。
《释名》曰:“礼,体也。
言得事之体也。
”②《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③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
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
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的中心是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从礼这里出发衍生出来的。
小组合作:当“发乎情 止乎礼”
小组合作:当“发乎情止乎礼”-班主任论文小组合作:当“发乎情止乎礼”小组合作是基于教育互助的一种人际交往,而人的交往必然是融人情感的。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动情是教育的关键”。
案例《我不需要》中的教师想借助集体的力量帮助个体发展显然是出于真心真情,为何却有一种“好心办坏事”的挫折感?这其中的缘由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尊重”所能涵盖的。
那么,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该如何交往呢?我猛然间想起《论语》中的“发乎情,止乎礼”。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男女交往出于情感需要,谈情说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换言之,任何情感交往都要有一定的底线。
其实,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小组合作,特别是小组内的成员交往与小组建设,“发乎情,止乎礼”也确实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发乎情”:明晰小组合作的动机在班级管理中,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这涉及集体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
就案例而言,教师实施小组合作的目的只是试图借助集体的力量对弱势个体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以所谓集体智慧来摆脱自身教育智慧“黔驴技穷”的窘境。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汇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对个体进行“车轮战”,使弱势个体始终处于一种被监管、被督促、被帮助的状态,使其无法懈怠,从而帮助他克服作业不交的陋习。
然而,案例中的结果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一小组合作的动机是存在问题的。
一般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基于集体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来实施的,即使个体置身于一定的集体环境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而互动交往,最终实现个体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共赢发展与良性循环。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其一,小组合作所倡导的集体教育是“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来进行的,因此,不能将个体置于集体的对立面,不是一个集体对一个人的教育,而是在集体中,借助所有成员之间的交往所形成的教育合力对每一个成员的教育。
其二,小组合作的集体教育是“为了集体”的教育,因此寻求集体与个体的共赢发展、寻求小组与班级的共赢发展才是目的所在。
登徒子好色赋原文及赏析
登徒子好色赋原文及赏析登徒子好色赋原文及赏析原文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
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
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
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试为寡人说之。
”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
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
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
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
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翻译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其人长得娴静英俊,说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
”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言词辨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
”楚王说:“你不贪爱女色确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乎情,止乎礼
摘要:本文以杨绛先生《洗澡》中的两个主人公姚宓和许彦成的婚外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为基础,分析了这段婚外恋情在人欲与人伦中的选择,肯定了“发乎情,止乎礼”的中国文化传统思想。
关键词:洗澡婚外恋情发乎情止乎礼中国文化传统
《洗澡》是杨绛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本小说。
小说以新中国解放初的一场“三反五反”政治风暴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完整的让人辛酸的却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爱情故事。
杨绛并强调故事的发生、发展及结果的过程,而是耐心地引导读者关注婚姻和恋爱中最能充分释放人性的那部分元素,细细去品味平凡人的命运与心灵世界,去解读这段婚外恋情及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传统思想。
姚宓和许彦成是小说《洗澡》中两个主人公,也是那场婚外恋情的主角。
姚宓是原国学专修社己故社长的女儿,因家庭突遭变故不得不放弃大学学业到研究社做图书管理员。
她的母亲是女洋学生的前辈,丈夫突然离世,因受刺激而中风瘫痪。
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姚宓放弃了一门好人家的亲事及出国留学的锦锈前程,寡母弱女相依为命。
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受到的传统教育,使姚宓成长成一位极具东方美的当代知识女性形象,钟灵毓秀,散发着书香清气,秉冰雪之质,品格独立,内涵深沉。
许彦成是个遗腹子,他还没出生父亲就已经去逝,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但是他跟母亲不亲,爱往伯父家跑。
上大学时因为杜丽琳的追求加上为了逃避母亲给自己
安排的相亲,他跟杜丽琳结了婚。
婚后两人生育有一女,但生活上却是聚少离多。
他和杜丽琳在别人眼里是一对模范夫妻,但他却没有爱过杜丽琳,在生活中相敬如宾却少了一份亲密,杜丽琳从未走进他的心里。
可以说在许彦成遇到姚密之前他没有真正恋爱过。
许姚的相遇犹如上天的安排,两人彼此都很钦佩对方的为人,加上兴趣相投、默契渐深,终于倾心相爱。
从文学研究会上丁宝桂发现姚宓“忽然她眼睛一亮,好像和谁打了一个无线电”开始,姚宓和许彦成的情感纠葛就有了伏笔。
许彦成评论三个女性的笑容时说姚宓的笑是“快活了笑,或者有可笑的就笑”,而杜丽琳觉得“彦成是着迷了”。
这时姚许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得越来越近,心已经慢慢的靠拢。
交换钢琴和电唱机使他们的感情更进一步发展。
许彦成到姚家听音乐是“一举两得”,他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对姚宓有了更深的了解。
特别是在姚家的藏书室里,许姚开始相互了解,彼此钟情。
姚宓宛若一池秋水,表面的沉稳与老旧只是她的一层保护色,灰衣底下那件锦缎绣袄便是她的象征,只有有心人才能捕捉到偶露于布衣之外的一道锦绣的边。
而恰恰是许彦成捕捉到了,他看清姚宓“凭借朴素沉静,装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儿,其实是小女孩子谨谨慎慎地学做大人,怕人注意,怕人触犯,怕人识破她只是个娇嫩的女孩子。
……料想她是稚年猝遭家庭的变故,一下子失去依傍,挑起养家奉母的担子,少不得学做大人。
”于是“觉得满怀怜惜和同情”。
姚密则将自己与未婚夫失败的婚约也告诉了许彦成,并且“得到许
先生的赞许,觉得心上踏实了。
”同时心头时常浮现一个影子,“驱之不散,拂之不去,像水面上的影子,打碎了又抖呀抖的传成原形。
”
香山之游是姚许两人感情发展的高潮。
如果说之前许彦成对姚宓的感情只是暧昧只是含蓄,那他约好姚宓香山之游的前一晚,是他对姚宓感情明确和明朗。
他意识到“不好!他是爱上姚宓了;不仅仅是喜欢她,怜惜她,佩服她,他已经沉浸在迷恋之中。
”也正因为这种觉醒,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爱姚宓因为他已经为人夫为人父,他怕“假如他和姚宓同上‘鬼见愁’,他拿不定自己会干出什么傻事来。
姚宓还是个稚嫩的女孩子,他该负责,及时抽身。
”以是他借故有事不和姚宓同游,但放心不下又偷偷跟在后面。
许姚之间的感情的发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因为是这种惺惺相惜、水到渠成的爱恋让他们欲罢不能。
许彦成想及时抽身,姚宓也对杜丽琳说不会生活在他们两夫妇中间,但在理智还不能超越情感的时候,许姚还是情不自禁的互相倾心。
香山之游后,他们之间的情感互诉转为纸条传情。
在纸条里他们都更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许彦成表明自己要和杜丽琳离婚,姚宓当了许彦顾的顾问,而且越当越理智,越当越冷静,最后是劝许彦成不要离婚,“我作为你的顾问,不得不为你的各方面都想到,我觉得除非杜先生坚持离婚,你不能提出离婚”。
许彦成对姚宓冷静感到非常生气,于是就有了“假如我像你的未婚夫那样命令你,你也心甘服从吗”的气话。
虽然姚宓也说过要做许彦成的“芳芳”,但只是为了表明她如果许彦成愿意,她可以为他做任何的事情,甚至是偷情。
但是
他们并没有那么做,他们最亲密的举动就是杜丽琳看到的那一幕:这时许彦成坐在小书桌上,姚宓坐在对面的小圆凳上,正亲密地说着话儿。
她的脸靠在他的膝上,他的手搭在她的臂上。
从此之后,许姚的感情就像姚宓对罗厚说的“我早说了不做芳芳,决不做。
你知道吗,‘月盈则亏’,我们已经到了顶,满了,再下去就是下坡了,就亏了”。
许姚对感情的追求已经回复平静,或者说原来他们还有肉体占有欲望的追求,但现在就只有精神的相知。
虽然他们知道每走一步都很难,但毕竟他们是走出来了。
文章的结尾写道:
他们俩并肩走向门口,彦成觉得他们中间隔着一道铁墙。
姚宓开了走廊的灯,开了大门。
彦成凄然说:“你的话,我句句都记着。
”
姚宓没有回答。
她低垂的睫毛里,流下两道细泪,背着昏暗的灯光隐约可见。
她紧抿着嘴点了点头,想说什么,没说出来,等彦成出门,就缓缓把门关上。
这门一关也就关上了许姚的恋情,关上了一段在错误的时间里发生的情愫。
在杨绛的笔下,一边是人的伦理道德,一边是人的情感欲望。
伦理道德没有被一味地批判或拔高,情感欲望也没有被描绘得轰轰烈烈,一发不可收拾。
许姚终于没有逾越规矩,而是回到了两相其安的旧秩序,尽管这对于欲望宣泄来说是不完满的,但对于人伦秩序来说,是符合中国传统文思想的。
也许婚姻生活真的像许彦成劝
慰姚宓的话那样“美满的婚姻是很少的,也许竟是没有的”。
但是我们生存的社会它更需要责任而不是欲望。
许姚这段婚外恋情的最终结束,也正是符合了“发乎情,止乎礼”的中国传统思想。
参考文献:
[1]杨绛.《洗澡》[j]1988年12月第1版1997年5月北京第10次印刷
作者简介:农淑琴(1973.11-),女,广西人,中专语文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