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1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引言本文档汇集了12篇计量经济学的精品论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重要发现。
这些论文涵盖了多个计量经济学的子领域,包括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模型、计量经济模型等。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每篇论文的主题和重要内容。
论文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该论文比较了传统的ARIMA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取得更好的预测结果。
论文二:面板数据模型下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比较该论文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了面板数据模型中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优劣。
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固定效应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面板数据的变异性。
论文三:计量经济模型下的因果推断方法该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因果推断方法,包括工具变量法和差分法等。
通过实证研究,论文验证了这些方法在因果关系分析中的有效性。
论文四: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该论文探讨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见的异方差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异方差校正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异方差问题。
论文五: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选择方法比较该论文比较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变量选择方法,包括逐步回归和LASSO回归等。
研究发现,LASSO回归在变量选择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论文六: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该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包括ADF检验和KPSS检验等。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序列的相关性。
论文七: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误差修正模型该论文研究了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其在长期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误差修正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
论文八:计量经济模型下的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差估计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差的估计方法,用于解决计量经济模型中异方差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参数估计。
计量经济学不带数据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不带数据的论文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学科。
通过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计量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它们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经济模型,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
方差分析则用于比较不同组别的均值差异,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在实际应用中,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帮助经济学家研究诸如经济增长、价格变动、市场需求等各种经济现象。
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客观的经济预测和政策建议。
总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经济环境。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在许多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金融、医疗、环境和人口统计学等。
在金融领域,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被用来分析股票价格变动、利率波动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在医疗领域,计量经济学可用于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医疗资源的分配以及医疗成本效益等问题。
在环境领域,计量经济学被用来研究环境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
而在人口统计学领域,计量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人口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评估人口政策的效果。
然而,计量经济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至关重要,而有时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可能会受到限制。
此外,模型的选择和假设的合理性也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经济现象的有力工具,它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简介本文档收集了12篇计量经济学的精品论文,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了解计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机会。
这些论文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经济增长、劳动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
每篇论文都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内容独立、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
论文列表1. *论文1: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
研究结果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2. *论文2: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包括工资差距和就业机会不平等等。
研究结果对促进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3. *论文3: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分析*该论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包括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研究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参考。
4. *论文4: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壁垒等因素。
研究结果对制定贸易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 *论文5:教育投资的回报率研究*该论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包括教育程度与薪资水平的关系等。
研究结果对个人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6. *论文6: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环境税收和环境监管等因素。
研究结果对环保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7. *论文7: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该论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包括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等。
研究结果对央行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8. *论文8:经济周期的预测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了经济周期的预测问题,包括宏观经济指标和市场数据的应用等。
研究结果对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9. *论文9: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企业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等因素。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被关注,其方法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论文》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知识传递,然后通过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倒安排,它将知识传授过程由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自主、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讨论探究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地方。
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或协作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的产物,被誉为预见未来的教育。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不同。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去完成,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来支持,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各种系统工具的操作和应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计量经济学:12篇精品论文选集
计量经济学:12篇精品论文选集1. 论文1:《计量经济学中的线性回归分析》-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即线性回归分析。
阐述了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估方法。
- 重要观点:线性回归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于解决多种经济问题,如影响因素分析、预测和政策评估等。
2. 论文2:《面板数据分析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面板数据分析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
阐述了面板数据的特点、模型设定、估计方法以及面板数据分析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
- 重要观点:面板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提高估计效率和准确性,对于研究经济现象的时序和个体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3. 论文3:《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
阐述了时间序列的特征、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和预测方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
- 重要观点: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揭示经济现象的动态特征和趋势,对于经济预测、政策制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论文4:《计量经济学中的工具变量法》-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学中的工具变量法。
阐述了工具变量法的基本原理、模型设定、估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 重要观点:工具变量法可以解决内生性问题,提高因果关系的估计效果,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5. 论文5:《计量经济学中的时间变动回归模型》-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学中的时间变动回归模型。
阐述了时间变动回归模型的设定、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估方法。
- 重要观点:时间变动回归模型可以捕捉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对于分析经济趋势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6. 论文6:《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参数回归分析》-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参数回归分析。
阐述了非参数回归的基本原理、估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 重要观点:非参数回归分析可以灵活地处理数据,适用于数据分布未知或非线性关系的情况,对于经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地位都有目共睹,但计量经济学也饱受诟病。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一: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与改革分析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工具。
正因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本科生阶段,除了经济、管理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外,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全校性选修课程。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日益显现的重要性,对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老师教学,特别是对商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文献评述作为一门以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综合数学、统计学分析工具,以现代电子计算技术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其知识面涉及之广、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之强,是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所罕见的,这也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的根本原因。
李均立、许海平归纳了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建议。
马成文、金露、魏文华强调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柠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已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通过对有关文献仔细地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存在一个特点:将焦点聚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上。
上述文献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见。
三、商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一)学生本身的问题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计量经济学需要大量计算与演算,学科本身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显得枯燥乏味一点。
在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3 240):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一研究中完全不喜欢,不太喜欢以及持中立态度的同学占比59%,超过半数的同学是不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高。
2.数学基础薄弱商科学生有大多数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
而计量经济学需要良好的统计学,运筹学和数学基础,这就导致了商科学生难以学好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学科,以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本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几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之第一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四步法"摘要:"四步法"可以将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的核心呈现出来,让晦涩难懂的厚厚的一本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变得"越来越薄", 从而收获良好的理论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对"四步法"在模型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所有的假设检验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四步法;课程教学;计量经济学;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面向经济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计量经济学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之一。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指出:"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中最权威的一部分",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各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的双重困境,因而引发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学者们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如,王乃静和李国锋(2001)、黄雪燕(2006)、李锐(2009)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views、R软件等应用软件探究了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难点问题;胡新艳和陈文艺(2006)提出了"探究(Exploration)-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教学模式;万冰魂等(2018)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引入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设计了OBE改革的具体内容;叶霖莉(2017)和王文静(2017)则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与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双轨教学模式以及刘冬萍(2018)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Task-driving Teaching)及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的"三线一体"教学模式试图改进传统计量经济学讲授式教学的弊端。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来分析经济学中的问题,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其次,计量经济学在企业经济决策和市场预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产品销售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同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降低风险。
另外,计量经济学在社会政策评估和效果分析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评估各种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例如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客观评价政策的效果,为政府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经济决策、市场预测、社会政策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进一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对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计量经济学也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准确地理解市场行为与市场效率。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供需关系、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为市场营销、产业咨询和市场调研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战略计划,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关贸协定、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诸因素分析系别:贸易经济系班级:11营升本一班组员: 郑丽华 20113907155李晓霞 20113907154杨文艳 20113907157张璐 20113907120指导:吴春叶老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 (1)二、计量分析 (2)(一)模型设定的经济学原理 (2)(二)模型设定 (3)1、参数估计.......................................................... (3)2、检验及修正 (4)1)经济意义检验 (4)2)统计检验 (4)3)计量经济学检验 (5)3、确定模型 (12)(三)对模型的经济解释及存在的问题 (12)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13)四、参考文献 (13)影响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摘要:餐饮业是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我国改革开放后餐饮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质量不断提高,经营业态日趋丰富,投资主体和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餐饮业现代化不断推进。
餐饮业营业收入是衡量餐饮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着重研究影响餐饮业营业收入的因素来考察制约餐饮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餐饮业营业收入影响因素政策建议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处于重要转型期的一年,所以,促使我国经济成功转型将是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
餐饮业作为服务行业的强大动力源泉,应该加快自我完善,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转型。
因此,积极寻求和探索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基本现状1.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
2007年,我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总数共10973个,而2010年已超过14000家,带动就业人数接近70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及它们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且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其中,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预测和检验。
另外,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研究经济变量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从而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
面板数据分析则是研究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不同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个体特征对经济现象的影响,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经济研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
其中,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消费者选择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在金融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等问题。
通过金融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规律,以及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将通过一个实证分析来展示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计量经济学课程结课论文范文3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形成性评价计量经济学》1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我国医学类院校最早成立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随后中山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统计学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i皆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卫生行政机关、卫生防疫及医药相关部门从事统计调査、统计分析工作,或在医药卫生、教育机构从事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院统计学专业本科(卫生统计方向)自2006年开始招生,其培养友案涉及的主干课程可分为医学类(含基础医学_、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统计类、数学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外语及人文社会科学7类课程。
其中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基础理论,通过模型研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对经济问题的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评价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组成。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终结性评价存在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等诸多缺陷,而“一考定乾坤“的不公平评价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一定的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现象ra,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迄今为止,尚没有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文献,但形成性评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表明,它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M。
因此,有必要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
2调查结果分析自制“计量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态度等,以便改进。
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
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浅谈摘要: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开放性一、引言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
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
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
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思维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实际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也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
一、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为我国企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化活动内容,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统计信息网络的功能,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充分的完善。
企业发展诈略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经济统计人员设置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统计出更加精准、完整的数据内容,同时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经济统计的创新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经济统计现状。
一是很多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经济统计工作制度,使得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精准、完整的统一报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也比较凌乱,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时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统计数据。
同时,一些新兴的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在这些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建立起标准的企业统计制度,相应的统计部门与人员也没有进行标准的划分和合理的配置,统计报表也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进行报送,职员也没有按照相应的统计制度去开展统计工作,进行报表的计算和统计。
二是企业经统计人员缺乏法制理念。
在开展统计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都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统计中常常会为了自身利益,制造一些虚假数据,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而瞒报一些重要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数据不仅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也会给统计工作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计量经济学论文(一):计量经济学含义与性质研究摘要: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现有的经济领域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
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
计量经济学也具有不精确性。
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
计量经济学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在研究中发此刻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好处上的科学。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
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齐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
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齐分析,透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一:经济运行中采购经理指数的功能研究摘要:由此可见,很好地利用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的指示功能,建立完善的 PMI 指数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对经济形式进行更好的宏观调控,也有利于在微观层次,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最适合本的采购战略。
关键词:经济;采购;功能研究;制度一、采购经理指数的概念和意义。
历经了多年的基础准备工作,我国国家数据统计管理局于 20XX 年 7 月6 日正是对外声明了我国的制造业采购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PMI)。
同时该指数的调查已经被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制度,今后将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发布。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 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 PMI.截止目前,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已有将近二十个中小国家拥有了采购经理指数体统。
这将近二十多个中小国家的采购经理指数系统通过国际采购体系等联盟组织共同建立起一个全球控制并管理的整体服务行业。
负责该组织管理的相关部门并为此做好了商业计划书和相应商务报告手册。
针对我国的自身具体的情况,并借鉴美国的良好经验,我国成功制定好了十多个指标作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的参数指标。
此项采购经理指数的基本是统计数据一类,此方法仍旧延续了旧法,却又做了些许改变。
和以往不同的是该种方法的重点改为数理统计与经济人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制造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获得的真实可靠的结果并随之对外公布。
该类指标体系具有准确、真实、可靠的优势,十分确切地针对我国的国情做出了有力的调整。
该项指标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掌控作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变得可以预测和调控。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的论⽂计量经济学的论⽂ 计量经济学是⼀门⽅法性和⼯具性很强的学科,即为学⽣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法指引和⼯具⽀持。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分享的计量经济学论⽂,欢迎阅读参考。
计量经济学的论⽂篇1 1、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存在对计量经济学的不合理认识 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经济学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法,导致学⽣对这门课的理解产⽣偏差。
很多⾼校本科⽣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理论⽅法,除了⼀些课后习题和⽂中例题外,⼏乎没有关于结合理论进⾏应⽤的专门章节,即使有也特别⽼旧。
有很多经典著名的国外教材也是如此设计。
然⽽国内的很多⾼校教师仍然是不加修改的照搬国外的经典教材。
此外,这些教材中很多例⼦适⽤于欧美的经济情况,很多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补充。
⽽且计量经济学作为⼀门孤⽴的课程,看不到它与经济学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就更加难以理解它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甚⾄会觉得它是⼀门应⽤数学类课程,这种想法⽆形中会影响到学⽣,致使部分学⽣反感这门课程。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数学推理,使得学⽣将计量经济学当作⼀门数学课进⾏学习,因此达不到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和⽬的,⽆法使学⽣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作⽤和地位。
过多的强调理论公式的推导,使得计量经济学很难被经济学类的学⽣接受,陷⼊理论推导的怪圈,降低了经济现象⽅⾯想象能⼒和求知欲望。
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部分的理解⼜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
⽽⽬前我国⼤部分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属于经济学类专业,此专业中的绝⼤多数的学⽣是⽂科⽣。
⽽对于⽂科⽣⽽⾔,数学基础会稍微差⼀些,对数学敏感性较差,逻辑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也较低。
因此,当接触到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时,若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不难很难理解到理论计量的精髓⽽且也很难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于实证研究。
有关计量经济学小论文
有关计量经济学小论文1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问题分析(一)经典教材未必是最适合的(二)多媒体的缺陷多媒体的出现,把老师从繁重的板书任务中解脱了出来,大大地提高了老师的授课效率。
多媒体除了能加大授课的信息量,还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但是,多媒体并非是万能的,在加大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多媒体流畅的播放,缩短了老师思考和整理思路的时间,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足准备,保证课堂上思维清晰连贯;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板书,在老师书写板书的间隙,学生可以对刚学习的内容作短暂的回顾和整理,或者思考一下没弄清的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空档",在相同的时间内,多媒体教学加大了授课的信息量,这要求学生上课精力高度集中,课前认真预习。
而三本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高,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课前预习。
如果教师完全借助多媒体手段,容易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挫败感,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三)一减再减的实验课按照48学时的教学安排,计量经济学课程涉及到7个实验:一元与多元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异方差检验与修正、序列相关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处理、虚拟变量的设置、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如果安排7次实践课让学生上机操作,剩下的34个学时根本无法完成理论教学内容。
基于这个原因,很多学校把实验缩减到2到3个学时,有的学校甚至完全取消了实验。
考虑到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削弱学生动手能力。
笔者精选了5个最为重要的实验,并把这5个实验安排到了3次实践课里。
为了督促学生上机实践,笔者还将实验课与学生的课程作业关联起来,即学生通过实验,得到计量分析结果,然后分析实验结果,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有关计量经济学小论文)。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学生提高了操作技巧,掌握了把计量经济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制约着我国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工业品市场;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阵地。
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
目前,我国70%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
农产品在城乡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又直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
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它已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快速发展。
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
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使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但我国又是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只有研究农业产值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才能有对策的投入,将基础产业发展上去。
发展现代农业总的要求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只有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深
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推进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才能突破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
近些年来,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农业产值也不断上升,农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比方说,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投入产出比不高等等。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了影响农业总产值的三个因素,选此模型的目的就在于分析决定农业产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在该模型下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对生产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模型设定
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选取了三个,即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和粮食产量。
由一般经济理论得知,在一定程度上,农作物播种面积越大,农业机械总动力越高,则农业总产值越大;粮食产量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粮食产量越大,农业总产值越大。
因此,可设方程为:
Y=β1+β2X1+β3X2+β4X3
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单位为亿元;
X1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单位为千公顷;
X2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为万千瓦;
X3为粮食产量,单位为万吨。
从《中国统计年鉴》可以收集到以下数据
表1.1
年份农业总产值
(Y)/亿元
农作物总播种面
积(X1)/千公顷
农业机械总动力
(X2)/万千瓦
粮食产(X3)
/万吨
1991 5146.400 149585.8 29388.60 43529.30
1992 5588.000 149007.1 30308.40 44265.80
1993 6605.100 147740.7 31816.60 45648.80
1994 9169.200 148240.6 33802.50 44510.10
1995 11884.60 149879.3 36118.10 46661.80
1996 13539.80 152380.6 38546.90 50453.50
1997 13852.50 153969.2 42015.60 49417.10
1998 14241.90 155705.7 45207.70 51229.53
1999 14106.20 156372.8 48996.10 50838.58
2000 13873.60 156299.8 52573.60 46217.52
2001 14462.80 155707.9 55172.10 45263.67
2002 14931.50 154635.5 57929.90 45705.75
2003 14870.10 152415.0 60386.50 43069.53
2004 18138.40 153552.5 64027.90 46946.95
2005 19613.40 155487.7 68397.80 48402.19
2006 21522.30 152149.0 72522.10 49804.23
2007 24658.10 153463.9 76589.60 50160.28
2008 28044.20 156265.7 82190.40 52870.92
2009 30777.50 158639.3 87496.10 53082.08
2010 36941.10 109466.7 92780.50 54641.00 根据各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将方程形式设定为:
Y=β1+β2X1+β3X2+β4X3
根据表1.1中的数据作出序列Y、X1、X2、X3的线性图(图1.2)
图1.2 农业总产值及相关数据图形
三、估计参数
对被解释变量和各解释变量进行归纳分析如下:
表1.3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0/07/12 Time: 15:12
Sample: 1991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8021.08 6356.587 -2.835024 0.0119
X1 -0.101627 0.026186 -3.880917 0.0013
X2 0.314120 0.017308 18.14911 0.0000
X3 0.677145 0.100872 6.712916 0.0000 R-squared 0.984662 Mean dependent var 16598.34
Adjusted R-squared 0.981787 S.D. dependent var 8343.325
S.E. of regression 1125.98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7.06756
Sum squared resid 20285550 Schwarz criterion 17.26671
Log likelihood -166.6756 Hannan-Quinn criter. 17.10644
F-statistic 342.3980 Durbin-Watson stat 1.31426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用OLS法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模型:
Y=(-18021.08)+(-0.101627)X1+0.314120X2+0.677145X3 (6356.587) (0.026186) (0.017308) (0.100872) t=(-2.835024) (-3.880917) (18.14911) (6.712916) R2=0.984662 R2=0.981787 F=342.3980 d f=16
从图形的角度来查看一下模型的拟合情况,作出图形如下
图1.4
图形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
四、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每增加1千公顷,平均说来农业总产值会减少0.101627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用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万千瓦,平均说来农业总产值会增长0.314120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每增长1万吨,农业总产值会增长0.677145亿元。
检验结果表明前一个解释变量的理论分析与经验判断不一致,后两个解释变量的理论分析与经验判断不一致。
2、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由回归结果中的数据可以得到R2=0.984662,修正的
可决系数为R2=0.981787,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针对H0:β2=β3=β4=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3和n-k=16的临界值Fɑ(3,16)=3.24。
由回归结果中得到F=342.3980,由于F=342.3980>Fɑ(3,16)=3.24,应拒绝原假设H0:β2=β3=β4=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粮食产量”这三个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农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分别针对H0:βj=0(j=1,2,3,4),给定显著性水平ɑ=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16的临界值tɑ/2(n-k)=2.120。
由回归结果表中数据可得,与β1、β2、β3、β4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2.835024、-3.880917、18.14911、6.712916,其绝对值均大于tɑ/2(n-k)=2.120,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ɑ=0.05下,分别都应当拒绝H0:βj=0(j=1,2,3,4),也就是说,当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X1)、“农用机械总动力”(X2)、“粮食产量”(X3)分别对解释变量“农业总产值”Y都有显著的影响。
利用所估计的农业总产值模型,可以通过相应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X1)、“农用机械总动力”(X2)、“粮食产量”(X3)的预测数据,对其他年份的农业总产值作出点预测和区间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