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秋赋

合集下载

2024年《滕王阁序》文言文

2024年《滕王阁序》文言文
特点:(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三):文辞歌赋灿如星-----关于鉴赏评价
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景色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
(四):明了考纲夯基础
介绍04考试说明及历年高考.试题回放
高考要求:
1.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经过一再简化,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徐儒下陈蕃之榻
俊采星弛
宾主尽东南之美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目吴会于云间
二对联练习(高考新要求)。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分享:
魏征得宠进谏言安危白首忠心感天地王勃失意赋辞忘忧乐青云壮志惊鬼神
(五):厚积精练任我行------授之以渔:学会不如会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陈子昂《感遇》诗所模仿的作家是阮籍。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王维创作的是《宿建德江》。
盛唐边塞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是岑参。
“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的诗人是刘长卿。
被称作“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
被称作“诗囚”的诗人是孟郊。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指的是孟郊。
提出“先立言而后体物”的古文家是刘禹锡。
《四声切韵》的作者是周颙。
“文章当从三易”的提出者是沈约,其内容是“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
提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创作主张的是谢朓。
宫体诗的代表人物有:粱代的萧纲、萧绎、徐离和徐陵父子、瘐肩吾和瘐信父子;陈代的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
谢惠连的辞赋代表作是《雪赋》。谢庄的辞赋代表作是《月赋》。
《战国策》的成书时代是西汉后期。
《战国策》的编写体例是国别体。
“辩丽横肆”是评价《战国策》的特点。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
今天见到的《论语》是在鲁国《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国《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有二十篇。
墨家的主张有尚贤、尚同、非攻等。
论证问题提出“三表法”的人是墨子。
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文学见解的思想家是孟子。
江淹的辞赋代表作是《别赋》、《恨赋》。
萧纲的辞赋代表作是《晚春赋》。萧绎的辞赋代表作是《采莲赋》、《荡妇秋思赋》。
北朝散文名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包括吴声歌曲、神弦曲、西曲歌。
北朝各种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
《李寄斩蛇》属于志怪小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诗歌的特点是浪漫主义、清新自然。

秋思赋第一段赏析【明代】何景明骈体文

秋思赋第一段赏析【明代】何景明骈体文
不似春天的含蓄、夏天的热情、冬天的隐忍,她用枫叶、 用麦田、用收获展露了独特的美。我国古代诗人热爱秋天,历朝历代均有大批 文人骚客创作以“秋”为主题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描绘秋天,歌颂秋天, 也寓情于景,寄托与宣泄了作者或离别,或感时伤怀,或悲悯无助的情感。
•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这首《听角思归》,字字句句透着思乡之情。梦里见到家中庭院落满秋叶,台 阶满是青苔,多么温馨的画面啊,醒后却听见城头传来报晓的号角声,这才惊 觉,自己还身在边关。在外征战,思乡心切,再也无法入睡,起身在月下独自 徘徊。思归的心情让人读来潸然泪下。
• 这样,石山矶的名称被正式提出,逐渐传播,并在人们意念中形成。且石矶山 和石山矶这两个名称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到清代才基本固定下来。石山矶与 离此不远的城陵矶、白螺矶等成为江河岸边特有的特征性地名,被人们接受和 使用;石矶山被石山矶取而代之,慢慢退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 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 (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 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 副使。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 罢远征。”这首《子夜吴歌》表达了对远征亲人的思念。秋天来了,长安城笼 罩在月光之下,可是,如此美好的月夜,人们却无法入睡,唯有不停地捣衣, 来排遣心中对远征亲人的挂念和担忧,渴望一家人团聚的心情跃然纸上。
• 《华容县志》:“其经曰华容河,亦名沱水,是杜预之所通漕道也;有两山夹 河,留石脉焉;其凿形见水中。”这就是说,阻碍河水畅流的石脉被凿断了, 河水可以畅流了,但石脉被凿断后形成的石矶仍然屹立在河边。现在,人们还 可以在石矶上看到开凿的痕迹。

从《文选·赋》“物色”类看先唐物色赋的主题演变——《文选·赋》“物色..

从《文选·赋》“物色”类看先唐物色赋的主题演变——《文选·赋》“物色..

一《文选·赋》“物色"钟其鹏——《文选·赋》“物色”从类看先唐物色赋的主题演变类研究之三一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是中国“这篇赋显然不是对风作科学的说明,也不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历来被视为文章渊薮。

为描写风而描写风。

作者只是借此把王公贵族由于《文选》不是一般的选本,其所涉及的时代和平民的生活作对比,指出贵贱贫富不齐和苦自周至梁,选录的作家多达]30位(不含无名乐不均的现象。

”③的是。

《风赋》所称述的“愈病氏)、作品达39类762余篇(首)①,故在客观上析酲”④、“发明耳目”的清凉雄风与“驱温致能够较为粗略地反映文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一湿”、“生病造热”的恶浊雌风,内涵着宋玉对社些选录较多作品的门类,客观上也能够反映出会动荡、统治者奢侈、平民百姓困苦的隐忧和该类文学发展变化的某些规律。

《文选·赋》“物愤怨,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宋玉虽色”类就能大体反映出战国至南朝梁代前期物不似屈原那样执著于政治理想的实现,没有屈色赋。

的发展规律,且此种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原那种峻洁的人格,但从其作品看,他又有着至隋代(即先唐)。

具体而言,以宋玉《风赋》为战国士阶层所具有的独特气质——以道自任代表的战国汉魏物色赋大都有着较强的政教和较为强烈的忧世情怀。

《风赋》所表现的,正功用,多写同情民生疾苦主题;以潘岳《秋兴是战国士文化中民胞物与的精神与忧息意识。

赋》、谢惠连《雪赋》与谢庄《月赋》等作品为代我们认为,宋玉《风赋》对先唐物色赋同情民生表的两晋至隋代物色赋,同情民生疾苦主题逐疾苦的主题抒写具有导夫先路的意义。

渐暗弱,悲慨个体生命主题得以彰显。

以下试考察汉魏物色赋,其最主要的主题就是同作具体论说,不当处,祈方家指正。

’情民生疾苦。

《汉书·艺文志》著录《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16篇。

哄中“云气雨旱赋”即《文一、同情民生疾苦主题宋玉的《风赋》是《文选·赋》“物色”类中的选》所谓物色赋无疑,然具体何指已不得而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1.鲜【xiǎn】:少、没有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2.逮【dài】:赶上、及、到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宋濂《阅江楼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刘安《嫦娥奔月》3.剧:厉害,很,非常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柳宗元《蝜蝂传》4.卒:最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诚: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6.盍、曷:何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论语《李生论善学者》7.鳏:老年人没有妻子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

——李朝威《柳毅传》8.孤:少年丧父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欧阳修《泷冈阡表》9.亡:丢掉,丢失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吕不韦《人有亡斧者》10.俟:等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佚名《静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秩:古代官吏的俸禄交阯有橘,置长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

——《太平御览·果部·卷三》12.因:沿袭、承袭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

——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13.岁:年,一年为一岁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14.何以:凭借什么—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15.孰若:与……相比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16.向使:假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17.如何:怎么样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左丘明《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8.奈何:为什么、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19.若何:什么样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

关于秋天的文言文句子

关于秋天的文言文句子

关于秋天的⽂⾔⽂句⼦1. 古⽂写秋景的诗句1、《⼭居秋暝》【唐】王维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

银筝夜久殷勤弄,⼼怯空房不忍归。

3、《⼦夜秋歌》【唐】李⽩长安⼀⽚⽉,万户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关情。

何⽇平胡虏,良⼈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江城如画⾥,⼭晓望晴空。

⾬⽔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烟寒橘柚,秋⾊⽼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泊烟渚,⽇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6、《秋登兰⼭寄张五》【唐】孟浩然北⼭⽩云⾥,隐者⾃怡悦。

相望始登⾼,⼼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天阶夜⾊凉如⽔,坐看牵⽜织⼥星。

8、《登⾼》【唐】杜甫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声转⽟盘。

此⽣此夜不长好,明⽉明年何处看。

10、《中秋⽉》【唐】⽩居易万⾥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将上楼时。

照他⼏许⼈肠断,⽟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烟翠。

⼭映斜阳天接⽔,芳草⽆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好梦留⼈睡。

明⽉楼⾼休独倚,酒⼊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意。

四⾯边声连⾓起。

千嶂⾥,长烟落⽇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不寐,将军⽩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七⽉⼗六⽇晚登⾼兴亭望长安南⼭秋到边城⾓声哀,烽⽕照⾼台。

冯氏三兄妹

冯氏三兄妹

家学深厚大哥冯友兰、二哥冯景兰、小妹冯沅君,先后考入北大,再出国留学,被称为“唐河三冯”。

冯氏三兄妹出生在河南唐河县祁仪镇有名的书香之家,祖父冯玉文善诗文,遗有《梅村诗稿》一部。

父亲冯台异,清光绪戊戌(1898年)进士,有《复斋诗集》,伯父冯云异留有《知非斋诗集》,叔父冯汉异也都是秀才。

他们有一个姑姑冯士钧,天资聪颖,极善诗文。

冯士钧病逝,家人把她生前留下的诗稿辑为《梅花窗诗草》。

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到祖父冯玉文掌家时,冯家已有了1500亩土地,祖父带着他的子孙生活,经常有二三十口人吃饭,是个封建大家庭。

据大哥冯友兰回忆:“照这个大家庭的规矩,男孩子从七岁起上学,家里请一个先生,教这些孩子读书。

女孩子七岁以后,也同男孩子一起上学,过了十岁就不上学了。

当时一般的私塾,叫学生读一些以备作八股文、试帖诗之用的书,我们的家里也没有这样要求。

在我们家的私塾中倒读过一本新出的书,叫做《地球韵言》,这是一种讲地理的普及读物。

地理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新学’。

我们家的那个私塾,也算是新旧兼备了。

”考中进士后不久,父亲冯台异在武昌得到一个固定的差事,在武昌外语学校“方言学堂”任会计庶务委员(相当于后来的总务长),实际是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

有了固定的收入和住所,冯氏三兄妹在母亲的带领下,从老家迁往武昌居住。

考虑到兄妹三人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决定叫母亲在家监督孩子们读书。

遇见母亲不认得,念不出的字,就记下来,等父亲晚上回来再教。

一般学校都要做的事,父亲也要他们做。

当时武昌的学校,无论大小都要穿制服。

父亲也叫母亲给孩子们做一套,还教他们唱《学堂歌》。

同入北大先后留学1915年暑假,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

1916年暑假,冯景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北大当时的学生,在学习上非常自由,冯友兰喜欢听著名教授黄侃的课,并做一些古诗送给黄先生,黄先生也加圈加点,还写了赞赏的批语。

冯友兰回忆,“我的这种课外学习,倒是在我家里发生了作用,那就是我把我的一知半解传授给我的妹妹沅君,引她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曹植的诗法入赋

曹植的诗法入赋

约, 因此未能成为一时风气 。张衡抒情小赋的代 表 的时候 能够将诗 歌 的表 现手 法 巧 妙 地 运 用到 赋 中 。 作是《 归 田赋》 , 但其在创作上仍 以汉大赋为主 ; 蔡 曹植 的诗 法人赋 主要 表 现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 邕的创作 虽 以抒情 小赋 为 主 , 但 其 贡献 主要 体 现 在 首先 是将诗 歌创 造 意 境 、 营造 气 氛 的手 法 运用 题 材上 的开拓 , 而 且 还 受 到 了 当 时 人 的诟 病 。 ( 蔡 到赋 中 , 通 过 意境 和 气 氛 来 表 达 情 感 , 并 且 喜 欢 以
的杰出代表。曹植是建安五言诗的领军人物 , 钟嵘
以诗 法人 赋其 实早 在 张衡 、 蔡 邕 的赋 中 已初 见 《 诗品》 将其列为上品, 将其 比喻为“ 人伦之有周孔 , J 。曹植 的 五 言诗 创作 已经达 到 了 端倪 , 但 是他 们 的创 作 受 到儒 家 思想 的钳 制 和 文 人 鳞 羽之有 龙凤 ”
赋》 则把 这种 游戏 活动 的规 则 、 操 作过 程 、 场 面描 写 反 衬 自己 “ 进 无路 以效公 , 退无 隐 以营私 ” 的艰难 处 得 具体 细致 ; 曹 植 的《 归思赋》 描 写 战后 城 邑荒 芜 、 境 。而《 秋思赋》 则是从多角度描绘了多幅的《 伤天赋》 是对人生的 秋景图: “ 原野萧条兮 烟无依 , 云高气静兮露凝玑。
邕的《 青衣赋 》 表现女性 的爱情 , 张 超 就 写 了一 篇 喜景衬哀情 , 通过景物与心情的强烈反差来 凸显情
《 诮青衣赋》 , 讥其“ 文则可佳 , 志卑意微 ” …。 ) 建安 感。如曹植 的《 感婚赋》 , 先以“ 阳气动兮淑清, 百卉 时期 , 思想的解 放促发 了文学创作 的解放 , 建安 文 郁兮 含英 ” 的明媚 春光起 兴 , 然 后再 抒 发 “ 悲 良媒 之 士 以赋 来表现 社 会生 活 和个 人情 志 成 为 一 时 风 尚 。 不顾 , 惧 欢媾 之不 成 。慨 仰 首 而 叹息 ” 的悲 闷之 情 。 如曹植的《 娱宾赋》 描写了文人雅集 、 宴饮赋诗 的生 又如《 临观赋》 先描绘 了“ 春风 畅” 、 “ 草含干” 、 “ 木 活场景 , 是建 安士 人生 活 的真实 记 录 ; 王粲的《 弹 基 交 茎 ” 、 “ 松柏 青 ” 、 “ 果载荣 ” 等 一 系列 喜 景 , 进 而来

论欧阳修_秋声赋_对宋代辞赋改革的贡献

论欧阳修_秋声赋_对宋代辞赋改革的贡献

第19卷第2期 临沂师专学报 1997年4月V ol.19N o.2 JO U RN A L OF L IN YI T EA CHER S'CO L L EG E Apr.1997收稿日期:1997—02—03论欧阳修《秋声赋》对宋代辞赋改革的贡献傅淑芳摘 要 欧阳修领导的宋代诗文革新运动较之唐代诗文革新运动涉及面广且更为彻底,动摇并结束了魏晋至晚唐五代以来骈文统治文坛的历史。

《秋声赋》是以散文作赋的大胆尝试,一洗骈赋靡丽之风,挽救了陷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赋的命运。

这一符合宋代语言习惯与宋人思辨方式的赋文,既为赋在宋代重振雄风开辟道路,也成为赋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

关键词 欧阳修 秋声赋 文赋 宋代诗文革新 贡献欧阳修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四月,24岁的欧阳修进士及第。

五月,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留守推官。

欧阳修青年时代在政治上追随北宋大政治家、著名改革派范仲淹,是范公“庆历新政”的积极参加者与坚定支持者。

因见义勇为、锐意改革、切直敢言、针砭时弊,被朝中保守派忌恨,多次受打击遭诽谤贬官外放。

在地方官任上,欧阳修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宽简施治,多惠政而不求赫赫名。

宋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卒于汝阴(颖州州治,今安徽阜阳市),享年66岁。

神宗闻而震悼,不视朝一日。

近日在江西兴国县龙乡杨村欧阳氏宗祠里,发现宋神宗御题楹联:“功名事业三朝相 道德文章万世师”。

宋代众多杰出人士对欧阳修有口皆碑,一致公认他是关心人民疾苦且有作为的政治家,又是文学史上开风气之先的杰出作家和诗文革新运动领袖。

宋初文坛沿袭晚唐五代余风,文人工为四六,专事藻饰,堆砌典故,号曰“时文”,用为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敲门砖。

真宗景德年间,辞意晦涩、雕章琢句的“西体”风靡一时。

柳开、王禹、穆修等纷纷提倡古文。

真宗也于中祥符二年(1009)下诏复古。

卓有远识的大政治家范仲淹于天圣三年(1025)上书中涉及文风改革:“国之文章,应于风化”“可敦谕词臣,兴复古道”(《奏上时务书》)。

揭秘历史:与和尚私通的的那些女人都非等闲辈

揭秘历史:与和尚私通的的那些女人都非等闲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历史:与和尚私通的的那些女人都非等闲辈导语:古代历史上,与和尚私通的女人很多。

归纳起来一看,发现这些女人都非等闲之辈,不是公主就是皇后,或者相当级别,地位相当显赫。

这些案例古代历史上,与和尚私通的女人很多。

归纳起来一看,发现这些女人都非等闲之辈,不是公主就是皇后,或者相当级别,地位相当显赫。

这些案例发生的时间,大都是佛教盛行的时期,是和尚地位高尚、为世人尊重的时期。

这些时期,佛门圣地清规戒律,常理讲,和尚与女色无缘。

封建礼制社会下,敢和僧人私通的因此必然不是一般人。

她们或许有姿有色,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是有权势。

只有权势才能肆无忌惮突破传统,突破道德,突破和尚的心理底线。

比如,史料上最早记载的与和尚偷情的女子就是历史上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徐昭佩。

她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虽半老,照样不误与荆州瑶光寺中的智远僧人暗度款曲,偷情私通,“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和尚们一天到晚静坐禅房,钻研佛理的同时专心养锐,性情温顺,不仅身强力壮,而且精力充沛,再加上他们无妻无女需要供养,几乎不用额外费心劳神。

和尚私通,彼此间牵扯不多,现实点说,恐怕这是女人偷情和尚的首要原因。

男人毕竟不是为了方便偷情而出家的,出家者有出家者的道理和信仰。

和尚所以被豪门贵妇拉下水,多是出于无奈和被迫。

毕竟那是一个礼制规矩森严的社会,不可依照现在和尚的表现想象从前。

私通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徐昭佩私通和尚,结果被梁元帝逼的投井自杀,并斩杀了智远和尚,还亲自写了一篇《荡妇秋思赋》述其淫行,以泄其愤。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以拜佛为名勾搭上了一个生活常识分享。

一口气读懂冷门典故沈腰潘鬓:西晋和南北朝时期那些风流的人与事

一口气读懂冷门典故沈腰潘鬓:西晋和南北朝时期那些风流的人与事

⼀⼝⽓读懂冷门典故沈腰潘鬓:西晋和南北朝时期那些风流的⼈与事典故:沈腰潘鬓*含义:形容男⼦姿态、容貌美好。

引申含义为年纪轻轻,⾝体却过早的衰⽼了,有淡淡的哀愁意味。

*典故⼈物:沈约、潘安*前话:南唐后主李煜在其所写的《破阵⼦·四⼗年来家国》⼀词中,⽤“⼀旦归为⾂虏,沈腰潘鬓消磨。

”形容⾃⼰投降宋朝后,因为整⽇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使得腰肢如沈约般⽇渐减瘦、鬓发如潘安般早⽣斑⽩。

⽽让李煜作⽐的沈腰沈约、潘鬓潘安这两位⼈物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美男⼦,他们因⼈⽣的各种不顺遂导致腰围清减,银丝暗藏,但却凭借相貌不凡,⼀表⼈才,使得这种病态情状反倒成了后⼈眼中的风流倜傥,⽟表碧姿。

就像西施捧⼼迷倒众⽣⼀般,因此⼀向⾃诩颜值不低的李煜将他们⼆⼈拿来⾃⽐,从⽽留下了沈腰潘鬓这⼀成语典故。

*掷果盈车鉴于潘安⽣活在西晋,⽐南朝沈约要早⼀百多年,按照时间顺序,不才就先从“古代第⼀美男⼦”潘安讲起吧!话说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经历了烽⽕连年不休的三国后,曹魏灭刘蜀,及司马⽒代魏,司马炎开晋国,吴⼜并⼊晋,终三国归晋,天下⼀统。

所以,⼈才辈出,精彩绝伦,超级⽜掰的曹刘孙三家张⽛舞⽖、咋咋呼呼了⼏⼗年却最终为他⼈作了嫁⾐裳,将花花江⼭全部打包送给了司马⽒⼀家。

司马炎建国那⼀年,18岁的潘安已经因为美貌⽽⼈尽皆知了。

因为每当潘安离家外出游玩时,城中的⼤姑娘、⼩媳妇、⽼阿姨们便尾随在他的车后,将⼿中的鲜花,⾹甜的⽔果狂热的丢进他的车中以⽰倾慕之情。

如果恰巧这天潘安⼼情不错,玩弹⼸玩的开⼼,莫名⼜不以为然的朝着围观群众笑了笑的话,那就更加不得了,疯狂痴迷的妇⼥们会得⼨进尺,不顾⼀切⼿牵⼿的将其围起来流着⿐⾎,躺着哈喇⼦看个够。

由此可见,那时的妇⼥不⽐现在追星的迷妹花痴们弱到哪⾥去,颜值的⼒量,从古⾄今都巨⼤⽽⽆法让⼈抗拒。

潘安的好友左思很是羡慕嫉妒其受到的众星拱⽉,掷果盈车般的浪漫待遇,于是有样学样拿着弹⼸坐着车,邀约潘安⼀同出游也想感受⼀下被⼥⼈们争相献媚的美妙感觉。

曹植游仙诗的艺术底蕴

曹植游仙诗的艺术底蕴

浅谈曹植游仙诗的艺术底蕴摘要:曹植的游仙诗在魏晋诗坛上独树一帜,具有典型性。

曹植第一次以“游仙”命题,假借游仙以兴寄,艺术表现其在不同生活处境下的思想情感,确立了游仙诗体类,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主要从道教思想、忧国忧民的入世思想、自由意识、奇绝的诗歌意境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曹植游仙诗的艺术底蕴。

关键词:曹植;游仙诗;艺术底蕴游仙诗发端于《远游》,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类别之一,“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成为后世诗人游仙诗创作的基本原则。

游仙诗在魏晋诗坛开始逐渐兴盛起来,而作为诗歌题材确定下来则是由曹植来完成的。

曹植首次以“游仙”诗命题,开创了游仙诗作。

曹植营造神仙世界的自由和纯真吸引着他,暂时忘记生命的存在于现实的压抑苦痛。

与此同时,神仙世界自由和纯洁带给其现实悲感与人生感叹。

实际上游仙诗只是一个梦罢了。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曹植游仙诗:一、繁杂的道教理念曹植对仙道的态度是将信将疑、既信且疑。

例如建安22年,曹植创作的《七启》驳斥了道家言论的虚妄无稽:予闻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

今吾子弃道艺之华,遗仁义之英,托精神乎虚廓,废人事之纪经。

譬若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未之思乎?何所规之不通也(《七启》)《七启》是在曹操为充实政权统治力量,笼络贤人的《求贤令》之后,曹植为宣扬曹操的政治意图而创作的。

在对道家批判的同时,也表达出微妙倾慕之情。

比如《七启》中来表现道家玄微子仪表的情节: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澄神定灵,轻禄傲贵,与物无营,耽虚好静,羡此永生。

独驰思乎云云之表,无物象而能倾。

对其居住之地的幽雅清静描述: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壑,对芳林。

曹植为了宣扬曹操的政治方针,来反对隐逸生活,鼓励出建功立业务,然而,对道家居住环境描述显得新鲜灵动,表达出隐逸生活也是自由适意。

在描写过程中表达作者无限倾慕之情。

由此可以看出,曹植在早期对道家仙道思想是且信且疑,心里充满羡慕之情。

《春思赋》原文及其思想感情

《春思赋》原文及其思想感情

《春思赋》原文及其思想感情《秋思赋》是唐朝文教家王勃创做的辞赋名篇。

他正在赋中体现了本人神圣的品德、好好的品德,表达了心中的忧伤怨愤、磊降没有仄之气。

只管云云,他从已保持对于功名的巴望、对于已去的向往。

此赋可以为是其心思旅程的实真反应,是对于幻想以及功业固执逃供的睹证。

秋思赋(并序)王勃咸亨二年,余秋春二十有二,旅寓巴蜀,浮游岁序。

殷忧明时,坎禀圣代。

九陇县令河东柳太易,英达小人也,奴才游焉。

下道胸襟,颇鼓怨愤。

于时秋也,体面仍然。

今人云:“光景没有殊,举目有江山之同,没有其悲乎?”仆没有才,廉洁之士也。

盗禀宇宙独用之心,受乾坤没有仄之气,虽强植一介,贫途千里,已尝上情于公侯,伸色於流雅,凛然以金石自匹,犹没有能记情于秋。

则知秋之所及近矣,秋之所感深矣,此仆以是抚贫贵而惜岁月,怀功名而悲光阴也。

岂徒幽宫狭路,陌上桑间罢了哉?伸仄有行:”目极千里伤秋心。

”果做《秋思赋》,嫡多少乎以极秋之所至,析心之往便云我。

若妇年临九域,时光四极。

解宇宙之宽气,起亭皋之秋色。

况光景兮同序,复山河之同国。

感年夜运之盈实,睹少河之纡曲。

蜀川风候隔秦川,古年节物同终年。

霜前柳叶衔霜翠,雪裹梅花犯雪妍。

霜前雪裹知秋早,瞧柳瞧梅觉秋好。

思万里之佳期,忆三秦之近讲。

澹荡秋色,婉转度量。

家何树而无花?火何堤而无草?因而仆本游勇,仄死自沦。

怀书往洛,抱剑辞秦。

惜良会之遒迈,厌家乡之苦辛。

忽遇边候改,远忆帝城秋。

帝城迢递闭河里,神皋欲暮风烟起。

黄山半进上林园,元灞歪分直江火。

玉台金阙纷相看,千门万户远类似。

昭阳殿里报秋回,已央台上瞧秋晖。

火粗却挂鸳鸯幔,云母歪开翡翠帏。

竞讲西园梅色浅,争知北阙柳阳密?敛态调歌扇,转身整舞衣。

银蚕吐丝犹已温,金燕衔泥试教飞。

妾本幽闺教歌舞,宁知汉朝多巡抚?前年斋祭谒苦泉,古岁笙箫祠后土。

桃花万骑喧少薄,兰叶千旗照仄浦。

睹本家之秀芳,忆江山之太古。

少安路狭绕少安,令郎秋去没有厌瞧。

杏叶拆金辔,蒲萄镂玉鞍。

中秋文征明

中秋文征明

中秋明文征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独斟无月。

影也离散,共零落,此愁同。

诉哀情,凭栏久。

两处黄花瘦。

忆前欢。

所约黄昏后。

期不至,故迟留。

只信道,相思如此比邻,近河洲。

天将今夜,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篱下:指院落一角,有竹、菊等。

无月:指此时月已落。

古有“天狗食月”之说。

因之“无月”。

此句一作“无复绮筵前”。

离散:一作“花落”。

黄花:菊花。

因秋而老,故曰黄花。

此句一作“黄花应笑篱外人”。

期不至:一作“期已负”。

比邻:近邻。

这里说虽然近邻,但因双方所处地位不同而不能相见。

末句一作“不堪身在天涯远”。

春衫袖:一作“香罗带”。

罗:一作“纱”。

简析:这首词是作者在京中秋思友之作。

上片写独酌无月情景,慨叹皓月当空而四顾离散之苦;下片写黄昏已至而所期不来之恨,故云“相思如此比邻近河洲”。

比邻者近邻也,然此处的比邻却不是为了自己相思之人所近邻,而是自己纵有良辰美景却见不到期待之人之憾恨可比邻;而所谓的“近河洲”更是在无助无奈中引出的远水解不了近渴之无奈举动。

此词即小见大,小中见真情而为中秋佳节独斟无月、思友不得、孤寂凄凉等情景所点染,故乃成千古绝唱。

其句韵虽近杜牧《秋夕》七绝而又似“秋思赋”,但其境界之开阔与情真意切却非杜牧之诗所能企及也。

文征明诗学唐宋而又能自出机杼,不傍人门户,正因如此,故其诗文书画皆为一代大家也。

文征明诗集《文征明集》卷二十七有《醉时歌》一首云:“我生天地间,独饮亦独醒。

……世间何物解忘忧?但有浊酒无尽情。

”此词与其说是作者借酒浇愁,不如说是作者借酒以遣怀;与其说是作者在排遣孤寂凄凉之情,不如说是在抒发对友人之苦苦思念之情;与其说是作者在责怪自己思念之人未能如期而至相聚饮酒言欢,不如说是在责怪自己迟迟不前赴约而至独自一人饮酒愁怀也。

因此,此词的意境既高远又真挚,非一般仿效之作所能望其项背也。

从这首词中可以窥见作者当年独斟无月之孤独凄凉情景和他对朋友(亲人)的真挚情谊;可以体味到他善于遣词用句之高妙:一是他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刻画出无月独酌的悲苦凄凉情景;二是他通过自己的真性情的抒发来打动读者;三是他通过遣词造句和情景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传达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情韵;四是他的诗才和艺术造诣使这首词显得高妙而又耐人寻味;五是他真挚情感和艺术造诣的结合则成就了这首千古绝唱也。

运用叠字的古诗

运用叠字的古诗

运用叠字的古诗1.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佚名《青青河畔草》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佚名《迢迢牵牛星》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佚名《迢迢牵牛星》4.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白居易《南浦别》5.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6.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7.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曹丕《杂诗二首》8.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葛立方《卜算子·席间再作》9.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佚名《青青河畔草》10.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佚名《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11.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杜公瞻《咏同心芙蓉》1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1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14.片片红梅落,纤纤绿草生。

——陆游《春雨四首》15.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佚名《饮马长城窟行》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17.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佚名《青青陵上柏》18.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白居易《买花》19.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20.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刘琨《扶风歌》21.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22.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韦应物《夏花明》23.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九首》24.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鲍令晖《拟青青河畔草诗》25.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吕太一《咏院中丛竹》26.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27.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

——刘道著《湘江秋晓》28.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

——鲍照《门有车马客行》29.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30.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古代文学作品选

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部分知识点□ 《关雎》一诗出自《诗经》中的《周南》。

□ “秋水伊人”这一意象出自《诗经•蒹葭》。

□ 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表现方式的是《蒹葭》。

□ 《生民》出自《诗经》中的《大雅》□ 《诗经》中祭祀后稷事迹的作品是《生民》。

□ “退避三舍”这一成语出自《左传》。

□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是指秦穆公。

□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这句话中“服”的意思是制度。

□ 《郑子产相国》中,子产不毁乡校的原因是乡校是乡人议政的地方。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思想产生于西周后期。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中“防”的含义是堵塞。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意思是禁止百姓发表意见比堵塞河川危害更大。

□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要求在薛地建立齐国宗庙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孟尝君的地位。

□ 《战国策》最终编订于西汉后期。

□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 《侍坐》一文中,“如会同,端章甫”中的“章甫”是指礼帽。

□ 《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雩”中的“舞雩”是求雨的祭坛。

□ 《侍坐》中,孔子对弟子发言的态度是全都赞成。

□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句话中“让”的意思是谦让。

□ 《公输》一文的主旨是非攻。

□ 《逍遥游》中的圣人是指许由。

□ 《逍遥游》中的鹪鹩用来比喻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而别无所求的人。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中与这两句话相对应的话是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这两句出自《劝学》。

□ “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最初用意是讽刺盲目复古效法先王的人。

□ “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这一思想出自韩非。

□ 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两句中“兰”和“蕙”是指屈原培养的学生。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这句话中“偭”的意思是背离。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建安辞赋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建安辞赋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建安辞赋建安辞赋西汉以润色鸿业,托意讽谏为目的大赋,随着汉王朝的衰退一同趋于式微。

东汉中后叶以还,宦官、外戚轮流专权,政治暗中混乱,抒情小赋兴盛起来。

张衡、蔡邕、赵壹等人的作品就是代表。

他们在赋中或欣然归隐(张衡《归田赋》),或愤世嫉俗(赵壹《刺世嫉邪赋》),或慨叹纪行(蔡邕《述行赋》),均体制短小,抒愤寄情,开辟了汉赋的新天地。

建安赋作家面对汉末动乱,耳闻目睹两京残破,天下板荡的时局,亲身体验战争乱离、兵马倥偬的艰苦,加之主不雅思想中的经学桎梏已彻底打破,客不雅形势上又有建功立业的机遇,并且还有当权执政者的提倡鼓励,“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于是他们继承汉末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在赋的创作上驰骋才华,形成建安赋作情文并茂的特点。

纵不雅建安辞赋创作,以下几个特点最为突出。

首先,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写出了大量赋作,并且进行理论探讨。

建安时期赋作今传l8家,作品l84篇,又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邺下文人集团中。

并且他们经常共同创作同一题材或同一标题问题的作品。

同时,他们还自觉地对赋作进行批评,如曹丕说“诗赋欲丽”,这些无疑会鞭策赋作的发展。

其次,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

大自然的寒暑阴晴(《大暑赋》、《秋思赋》、《愁霖赋》、《喜霁赋》)、飞禽走兽(《孔雀赋》、《白鹤赋》、《愍骥赋》、《神龟赋》)、瓜果树木(《瓜赋》、《桔赋》、《柳赋》、《槐赋》、《桑赋》)、沧海长河(《沧海赋》、《灵河赋》),社会中的离合悲欢(《哀别赋》、《感婚赋》、《离思赋》、《慰情赋》)、穷通行藏(《悲命赋》、《遂志赋》、《厉志赋》、《玄畅赋》)、怜寡伤夭(《寡妇赋》、《伤夭赋》)、怀亲念友(《怀亲赋》、《念友赋》)、征战行役(《出征赋》、《述行赋》),以至登临游猎、弹棋投壶皆可入赋(《登台赋》、《校猎赋》、《弹棋赋》、《投壶赋》),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秋赋
还记得吗?唐代杜牧曾说过:“等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文豪李白在《子夜秋歌》中也说:“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刘禹锡公用一首《秋词》来这样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可见,秋在古代诗人的笔下,也是最常用的一个题材之一。

而现在正值秋季,它带着一丝荒凉,一丝凄丽,一丝丰收来到了我们面前,它携着拖地长袍,上面绣满了片片飞舞的红叶,闪着耀眼的金光,宛如最高贵美丽的女子。

随着她一步步踏过世间每个角落的,还有那沙沙哑哑的风声!
春花秋月。

可见秋月也是美丽的,如果说春花是山花烂漫之时,那么秋月就是月光璀璨之际。

那皎白的明月挂在湛蓝的云霄上,显得格外清澈动人,冰清玉洁。

这样柔美的光照在广袤的土地上,温暖又寂寞。

万千的情感都在这一刻显现了出来,像落下的红叶般堆积着,凄美有无力。

风一吹,便散了。

自古有“女伤春,男悲秋”的说法,所以秋也是诗人们发泄情感的大好季节,他们把心中的悲切唤诗成行,像一张洁白的宣纸,浓浓的,用墨在纸上晕开,倾诉着自己各自的心声。

而我,不过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但我也愿意寻找秋的痕迹,对她诉说我的心事,静静的,静静的……
仰望秋,遍洒金光……
青岛师范学校
孙嘉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