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 课件(108张)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训练]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惑而 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无惑 ③惜其用武而 不终也 . ⑥弃甲曳兵而 走 . ( )
②人非生而 知之者,孰能 . ⑤蟹 ⑧而 . ⑩人
④赂秦而 力亏,破灭之道也 . ⑦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 .
六跪而 二螯 .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 .
2.根据语境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主要指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有 的虚词兼有一部分实词义,如“之”“与”“因”等,在不同语 境中要注意区分。比如:“因”,作为实词的像“留待作遗施, 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名词,原因、缘故),导大窾,因 . . 其固然(《庖丁解牛》)(动词,顺着、顺应)”等;作为虚词的像 “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介词,依、随 . 着),不如因 善遇之(《鸿门宴》)(介词,趁机、趁着)”等。 .
⑨圣人不凝滞于物,而 能与世推移 .
⑪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 .
⑫玉在山而 草木润 .
A.①③⑨/②/④⑫/⑤⑩⑪/⑥⑦⑧ B.①③/②/④⑫/⑤⑪/⑥⑦/⑧/⑨/⑩ C.①③/②/④⑫/⑤⑪/⑥⑦/⑧/⑨⑩ D.①③⑩/②/④⑫/⑤⑪/⑥⑦/⑧⑨
解析:①③,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承接;④⑫,连 词,表因果;⑤⑪,连词,表并列;⑥⑦,连词,表修饰; ⑧代词,通“尔”,你,你的;⑨连词,表递进,而且;⑩ 连词,表假设,如果。
[2.何]
用 法 作宾语 疑问 作定语 代词 释 义 例 句
源自文库
什么, 哪一个 什么 什么原
大王来何 操?(《鸿门宴》) . 然则何 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何 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谓语 因、为 什么
用 疑问 副词
法 句首、 动词前 形容 词前 何如




3.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难点是用法。考生复习时不应忽 视对“用法”的学习。所谓“用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 中所起的作用。“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 义”则不同。比如“且”:在“年且 九十(《愚公移山》)”一句 . 中,从名词谓语“九十”分析,“且”是副词,“将近”的意 思;在“且 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中,从上下句的关系上分 . 析,“且”是连词,表递进,“尚且、况且”的意思。
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二) ——文言虚词
《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题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指《考试说明》中明确规 定的18个文言虚词。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 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 义和用法。不管怎样,想要准确解答文言虚词类题目,掌握18个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基础,灵活运用推断法是辅助。
知之者,孰能无惑? 就、接着, 人非生而 . 承接 或不译 (《师说》) 连 词 转折 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 (《劝学》) 诸君而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冯婉贞》) 吾尝终日而 思矣。(《劝学》) . 吾恂恂而 起。(《捕蛇者说》) .
假设 如果、假如 连接状语和 修饰 谓语中心 词,可不译
复音 虚词
何其 何以
[针对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虹 复道行空,不霁何 . A.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 . 羡乎 而又何 . C. 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 以知之 何 . B. 厌之有 夫晋,何 . 能及君也 徐公何 . D. 以至此 不然,籍何 .
一、范围虽小,变化却繁的18个虚词
目录
CONTENTS
二、任题千变万化,自有定规的推断5法
考点检测·针对提能

单机添加标题
范围虽小,变化却繁的18个虚词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 18 个:而、何、乎、 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 之。掌握这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要注意: 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 文言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最直接、最明显的部分。可 以把每一个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不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 熟记于心。
虽然全国卷高考并不单设题目考查文言虚词,但熟悉掌握文言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并且文言虚词是学生文 言文阅读中相对比较薄弱的一块,故本书将对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和意义结合例句予以细说,并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1.而]
用 法 并列 递进 释 义 又 而且 例 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 忠信,宽厚而 爱 . . 人。(《过秦论》)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劝学》) .
何 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 . 为什么、怎么 之?(《赤壁之战》) 怎么、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 其衰也!(《伶官传序》) 怎么这样 . 怎么样、 什么情况 多么 为什么、 凭什么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 . 如 ?”(《鸿门宴》) . 何其 楚痛而不德也。(《史 .. 记· 孝文本纪》) 我无汲汲志,何以 有此憾? ..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之七》)
解析:A项,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原因”。B项,疑问代 词,可译为“哪里”。C项,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D 项,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什么”,与例句相同。
)
解析:B项,均为代词,什么。A项,副词,怎么;代词,哪 里。C项,代词,什么;代词,为什么。D项,副词,怎么; 代词,什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 一项是 例句:之二虫又何 知 . A.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 B.阁中帝子今何 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 哉 . D.君何 以知燕王 . ( )






代词
你的
某所,而 母立于兹。 . (《项脊轩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师说》) ..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 于 .. 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 .. 五人。(《五人墓碑记》)
而已 限止语气,罢了 复 音 虚 词 既而 即“何况”,用 而况 反问的语气表示 更进一层的意思 不久,一会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