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置管管饲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经口胃管置管鼻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间歇性经口胃管置管鼻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今年61岁的张大爷,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年轻时候工作压力较大,到老了总是有神经衰弱的表现。
最近突然出现类似中风的病症,半身麻木,口角流涎,家人连忙打120将其送至医院,经过医生的确诊,认为张大爷患脑卒中,需要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告知家属患者吞咽功能受到影响,需要鼻饲供给营养,告知家属为患者采用的是间歇性经口胃管置管鼻饲方式。
患者家属不理解间歇性是什么意思,也不清楚经口胃和经鼻之间的差异之处。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医学知识盲区,那么间歇性经口胃管置管鼻饲方式究竟有何优势呢?1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指的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急性脑损伤,进而对脑组织机体支配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脑卒中致病因素较多,和患者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常年用药,以及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息息相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周身麻木、偏盲、面瘫、头晕、头痛等临床表现,对患者正常生活质量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若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脑卒中极有可能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增加脑卒中面积,引起各类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如果是轻症患者,在针对性干预过后,有治愈的可能,且轻易不会留下后遗症。
如果是重症患者,则治愈难度极高,而且会引发失语、偏瘫等后遗症。
2 脑卒中为何会引发吞咽障碍?由于脑卒中会影响大脑对机体的支配能力,换言之,患者即使意识清醒,也无法自主完成生理动作。
吞咽障碍之所以会出现,和患者口唇闭合功能、舌运动功能降低等相关。
此外,部分患者软腭运动能力较差,声门无法正常关闭,会厌软骨无法正常折返,咽肌收缩幅度的下降,都可能对吞咽功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为进食和饮水的呛咳,进食速度应会远远低于常人。
由于无法正常进食,患者很容易营养不良或脱水,打破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对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效果极为不利。
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常会通过间歇性经口胃管置管鼻饲的方式,保障患者体内营养所需。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吞咽困难、噎食甚至误吸,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以通过管腔直接输送营养物质至食管,绕过口腔和咽喉部,减少吞咽困难引起的食物误吸的风险,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因此,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该技术在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饮食功能的作用。
研究相关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研究对该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可以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促进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
1.3 研究意义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给医疗工作和社会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探讨并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该技术进行营养支持和管理,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饮食安全和营养摄入,减轻患者的吞咽困难和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间歇口-胃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
h b t r y t ms i v l i g 5 H T3 a d n r dr n r i a 2 r c p i i y s s e n o v n o n o a e e gc 一 e e ~
tr pn ldra h r [ ] eS i cs 19 , 2( 1 : osi sia o sl on J If ce e, 9 8 6 1 ) 2 n i n
l 9 . 8l 2 l O
[ ] 喜 多福 太 郎 , 本 吉 威 , 好 友 邦 , .神 经 妥 乐 平 对 小 鼠及 7 山 三 等 S T 小 鼠 的 疼 痛 效 果 的 观 察 [ ] 日药 理 志 , 9 8 7 ( ) AR J. l7 ,2 6 :
r门 1 Ho t Ko S k k b r e 1 Ne r to i p e e t ta N, h N, a a i aa F, ta . u or pn r v n s
nuo e r —p y i i g c la or l i s a d ADP i d c d h p r g h so o ia hn ma i e n t —n u e y e a
5 3 7 .
症 , 严 格糖 尿 病 饮 食 、 在 限制 超 额 热 量 摄 人 、 分 合 理 的运 动 充 量 、 用 胰 岛 素 或 合 并 应 用 其 他 降 糖 药 物 使 血 糖 水 平 达 标 等 应 综 合 治 疗 的基 础 上 , 过 予 以 疏 血 通 注 射 液 使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通 及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改 善 明 显 。合 用 神 经 妥 乐 平 后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及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进 一 步 改 善 。 两 种 药 物 通 过 协 同作 用 , 最 大 限 度 提 高 了 临床 疗 效 , 善 患 者 的 临 床 症 状 及 临 床 电生 理 改 检 验 指 标 , 善 预 后 , 一 种 值 得 推广 的 治 疗 方 法 。 改 是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1.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的基本原理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al and Esophageal Tube Feeding, IOETF)技术是一种辅助性喂养技术,它通过在饮食中插入鼻饲管或胃造瘘管,使患者获得必要的营养和水分。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液体饮食和营养液注入患者的食管或胃内,从而减少因吞咽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吞咽困难和窒息风险。
IOETF技术还可以避免由于误吸或吞咽困难导致的肺炎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导致吞咽食物时易发生误吸或窒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临床医生通常会将患者进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
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来说,采用IOETF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可靠:IOETF技术可以避免脑卒中患者因吞咽困难而引起的误吸和窒息,保障患者的饮食安全。
(2)满足营养需求:通过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进食能力,合理调配营养液的种类和剂量,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3)促进康复:IOETF技术可以减少患者由于吞咽困难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和体力消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康复进程的提高。
临床研究表明,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吞咽困难和误吸的风险,提高患者的饮食安全性。
IOETF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减少营养不良和体力消耗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通过合理调配营养液的种类和剂量,IOETF技术还可以保护患者的消化系统,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来说,采用IOETF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应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流速: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注入营养液时,需要控制饮食流速,避免造成窒息或肠胃不适。
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60例脑卒中引起吞咽障碍并留置鼻胃管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应用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对照组患者应用留置鼻胃管管饲法,2组均配合常规的吞咽康复训练。
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可加快吞咽功能的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急性期有29%~6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无主动吞咽的生理反射,进食困难,临床上往往会采用鼻胃管来进行胃肠道的营养支持,保证胃肠道功能正常,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2]。
但持续留置鼻胃管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粘膜出血、吸入性肺炎等诸多并发症。
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指进食时经口插管,进食后拔除导管的进食方法。
食物经食管摄入,符合生理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摄取,可刺激食道壁诱发食管开始的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发生胃肠蠕动功能紊乱的机会少,避免了长期置管所致的并发症(皮肤黏膜溃疡、呃逆、反流),减少误吸发生率。
我科对吞咽障碍患者持续留置鼻胃管管饲法和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我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60例脑卒中引起吞咽障碍并留置鼻胃管的患者,经过相关的医学检验,这些患者全部符合脑卒中的相关标准,并且排除了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情况。
实验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在40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2±3.61)岁。
间歇经口置管管饲法(IOE)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间歇经口置管管饲法(IOE)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9-02T15:41:09.4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作者:傅娟[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置管管饲法(IOE)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傅娟涪陵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4080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置管管饲法(IOE)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采用统计对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组。
对照组15例,给予鼻饲管管饲法护理;干预组15例,给予间歇经口置管管饲法护理,综合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吞咽障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误吸、感染、粘膜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吞咽障碍恢复1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干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经口置管管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避免误吸、肺部感染、粘膜损伤,临床护理效果明显。
为研究IOE临床护理效果,对本院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研究分析结果做一个总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
上述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55-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8.5岁。
1.2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使用给予鼻饲管管饲法护理,干预组使用间歇经口置管管饲法(IOE)护理。
对照组:给予鼻饲管管饲法护理。
在实施护理前,患者保持半坐卧位,采用石蜡油对胃管前端进行润滑,自鼻腔正中向咽后壁送入,至患者咽喉部位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插入深度以45~55 cm为宜,将其固定于面颊,通过鼻胃管注入水与流质食物,6 -8次/ d 。
干预组:给予间歇经口置管管饲法(IOE)护理。
间歇经口管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
•综述•间歇经口管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陈坚 王园 崔艳丽 项丽君 张晓梅【摘要】 目的 评价间歇经口至食管或胃管管饲(间歇管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吸入性肺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 eb of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百度学术等数据库中关于间歇管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
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的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2篇,其中中文21篇,英文1篇,总样本量为1765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歇管饲组在改善吞咽功能(MD=-1.15, 95%CI:-1.33~-0.96,P<0.01)、吞咽障碍疗效(RR=1.31, 95%CI:1.22~1.40,P<0.01);提高血红蛋白含量(MD=4.70, 95%CI:3.05~6.34,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MD=2.16, 95%CI:1.35~2.96,P<0.01)、血清前白蛋白含量(MD=21.36, 95%CI:14.16~28.56,P<0.01)、血清总蛋白含量(MD=3.07,95%CI:1.82~4.31,P<0.01)、体质指数(MD=2.30, 95%CI:1.79~2.81,P<0.01)、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D=1.53,95%CI:0.83~2.23,P<0.01);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RR=0.33, 95%CI:0.24~0.45,P<0.0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MD=21.67, 95%CI:18.76~24.59,P<0.01)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MD=7.78,95%CI:4.96~10.60,P<0.01)方面均优于留置胃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开展间歇经口管饲法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及其余科室内出现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患者,样本入选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
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患者。
对照组开展鼻胃管饲法,观察组则开展间歇性经口管饲法。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置管成功率、舒适度、生活质量得分以及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
结果观察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舒适度、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开展间歇经口管饲法效果显著,可提高生活质量、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且饲法舒适度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间歇经口管饲法;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肺炎;舒适度前言: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以及后遗症,对患者营养补充影响显著,多数患者只能开展肠内营养干预。
但传统鼻胃管饲法舒适度较低,患者长期置管下,也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食管溃疡等并发症,降低营养支持效果[1]。
对此,本院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采用间歇经口管饲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及其余科室内出现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患者,样本入选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获得批准。
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患者。
对照组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38~78岁,平均(55.84±6.82)岁。
观察组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36~77岁,平均(55.82±6.85)岁。
两组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脑卒中吞咽障碍。
患者符合肠内营养支持标准。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
在脑卒中患者中,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它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进食不畅、咳嗽及误吸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如何有效地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进食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正是一种针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将对该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概述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技术是指通过胃管或肠管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胃部或肠道中,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相较于口服进食,该技术可以避免患者由于吞咽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吞咽困难、误吸等问题,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还能减少患者的劳累和疲惫感,提高进食效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二、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特点主要包括吞咽困难、进食不畅、咳嗽及误吸等问题。
由于脑卒中导致了口腔及咽喉部的肌肉和神经功能受损,患者的吞咽动作不协调,进食时容易咳嗽、误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进食能力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合理的饮食方式和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三、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1. 增加营养摄入量由于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他们往往难以通过口服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可以通过直接输送营养物质到胃部或肠道,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摄入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重恢复。
2. 提高进食效率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因吞咽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进食困难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进食时间和劳累感,还容易引起咳嗽和误吸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进食效率。
间歇经口管饲法运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研究新进展
·260·引言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它是脑血管循环疾病的突然发作,其死亡率,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至60.4%[1]。
为了满足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食和营养供应的需求,目前在中国临床上常见的进食方式是连续鼻饲,部分补充静脉内营养;对于轻度吞咽有障碍的患者常常不注意它,反复吸入性肺炎,反复住院。
该指南建议不能进食超过1个月的患者可以接受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治疗,但是这些患者通常很难通过胃部进行鼻造口术,通常是通过鼻子喂食食物,药物和水。
持续的鼻腔至胃管喂养解决了患者进食的问题,但经常出现并发症,例如导管插入术,管阻塞,粘膜溃疡,坏死,反流,出血,吸入性肺炎等,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使用量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疾病康复的进程,并大大降低生活质量[2]。
这项研究回顾了间歇性经口管饲在脑卒中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最新进展。
1间歇经口管饲概述1.1…定义Campbell-Taylor等1988年,首次引入了间歇性食道口腔的定义。
学者提出了食道的间歇性口服,这是指通过咽部间歇性地经口插入导管,最后到食道的下端,每天喂食3至4次。
要取下导管,在喂食时插入喂食管。
该定义仅是间歇性食道经口食管的饲喂方法,并未完全引入间歇经口管饲的概念。
直到2017年,中国的康复学者窦祖林提出间歇经口管饲意味着不要将导管留在胃中。
当需要补充营养时,将导管通过嘴或鼻子插入食道或胃中,然后在进食结束后取出。
从那时起,间歇经口管饲的定义变得更加全面。
1.2…发展简史间歇经口管饲的开发经历了更多的时间。
早在1985年,Funahashi等人就尝试将间歇性口腔导管应用于吞咽困难的儿童中,结果表明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得到了改善。
然后在1988年,Campbell-Taylor和其他Col首次引入了间歇经口管饲的定义。
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2名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1名患者,对照组采用持续鼻胃置管法系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间歇性鼻胃置管法方式协同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
结果:观察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改善和置管的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
结论: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能吞咽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37%~78%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同时又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误吸和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1],为了保证进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般入院患者首选留置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是由于长期留置胃管可能会导致的食管反流和误吸;容易压迫鼻、咽喉部的粘膜,增加患者的不舒适。
留置胃管一定程度上影响软腭上抬,会厌翻转,对吞咽功能恢复产生干扰[2]。
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主要在进食之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患者的胃部,可以给患者进行流质事物、药物、水的注入,结束之后在拔出的一种营养供给的方式[3]。
脑卒中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问题,在具体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过程中因为护理人员不足,对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应用不多,缺乏重视,本文将其应用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7月~2019年10月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2例。
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为58.0±7.8,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为60.0±6.2。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和诊断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入院之后进行吞咽功能障碍检查,确诊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④无认知障碍或轻度认知障碍但能够配合检查及遵循治疗指令;⑤患者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40-Modem Nurse,April,2021,Vol.28,No.11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陶芸芸倪颖韵摘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呑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训练结合留置鼻饲管法,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观察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干预前、干预后4周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呑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中文版呑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31.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可有效促进呑咽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呑咽功能障碍;任务导向训练;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状况;并发症脑卒中在临床中具有高发病率及高危险性,吞咽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发生率达27%~85%[1]O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进食能力,且能引起营养不良、肺部感染、脱水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⑵。
如何有效恢复该类患者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
间歇性置管鼻饲法在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的疗效观察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1 V ol.(13) No.3 -52- 中华医学·血证•心脑血管间歇性置管鼻饲法在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的疗效观察Improvement of swallowi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in post-stroke pharynx by nasal feeding through intermittent oral gastric tube黄苑文莹廖武萍黄丽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317)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1)03-0052-证型:血B气G虚A【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对改善吞咽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观察组采取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对比两组吞咽功能分级、营养状态(体质量、血红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干预前两组吞咽功能分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营养状态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营养状态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食管反流/误吸发生率2.86%(1/35)、肺部感染发生率0.00%(0/35)、腹泻发生率2.86%(1/35)、鼻咽部溃疡/食管胃黏膜糜烂发生率2.86%(1/35),均分别小于对照组11.43%(4/35)、8.57%(3/35)、14.29%(5/35)、14.2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观察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病例,双盲法纳入试验组与普通组(n=27)。
普通组使用常规鼻饲管留置喂食法,试验组应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
比较两组病例吞咽障碍症状的改善率及并发症出现率。
结果:试验组病例的症状改善率是96.3%,普通组病例的症状改善率是77.78%,试验组症状改善率更高(p<0.05)。
试验组病例共出现2例并发症,普通组共出现9例并发症,普通组并发症出现率较高(p<0.05)。
结论: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适合推广使用。
关键词: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主要是各类原因所诱发的吞咽器官功能损伤,难以通过口腔自主进食的情况[1]。
脑卒中患者多合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症状,对其身体免疫能力、恢复速度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长时间营养不足则会增加其他症状发生率,危及病患生命[2]。
为了深入探究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的应用效果,文章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病例,根据比较的结果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病例,双盲法纳入试验组与普通组(n=27)。
普通组男女比值15:12,年龄53-78岁,均值(63.75±6.83)岁。
试验组男女比值14:13,年龄53-79岁,均值(63.46±6.97)岁。
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分析(p>0.05)。
1.2 干预方法两组均由专业人员实施吞咽功能训练,30min/次,1次/d。
普通组使用常规鼻饲管留置喂食法,胃管经鼻腔置入胃中且持续留置。
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
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与间歇经口管饲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与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吞咽障碍分级、吞咽功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经口管饲法作为一种常见临床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之一,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性。
【关键词】间歇经口管饲法;脑卒中;吞咽障碍近年来,受生活节奏、疾病谱等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该病是一种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危害大、预后差、致残率高等特点,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痉挛、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肢体障碍及吞咽困难,其中吞咽困难是大多数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1],吞咽障碍导致与吞咽相关的中枢神经受损,最终导致患者不能安全有效地摄取食物并获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为了保证患者合理的进食及营养供给,临床上需要合理有效地办法改进患者的上述症状,间歇经口管饲法是在患者进食前将胃管(与留置胃管所用材质相同)经口腔插入食管上段(约 25-30cm)处,本文就间歇经口管饲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中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因吞咽障碍来我院治疗的12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研究对象中男性56名,女性64名,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2.8岁。
1.2纳入标准1.2.1 与我国1996年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届)制定的标准相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9],同时经过CT或MRI结果证实的;1.2.2 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
间歇管饲在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IOE
间歇管式营养供给的禁忌症
• 既往穿孔史、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颈部 变硬、出血性障碍、咽部或颈部畸形、胸 主动脉瘤、呼吸窘迫综合征(SNP)。
• 食管病变者,有出血倾向。
• 通常我们选择经口管式营养供给 • 大部分吞咽障碍的患者的咽反射均减弱,故从口
治疗经过
◊拔出鼻饲管,进行间歇双腔气囊经口经管 营养供给辅以吞咽训练治疗两周,能自行 经口进食,饮水呛咳; ◊继续治疗2周,患者可缓慢经口进水,偶有 呛咳; ◊全程治疗2个月后患者出院。
包括口腔、咽、食道的吞咽功能。
吞咽生理——四个阶段
正常吞咽过程
食团能安全有效的 通过,必须所有要素都 出现且正常。
口腔推送食物进入咽部 呼吸道闭合 上食管括约肌打开 舌根-咽壁挤压,以运
送食团进入咽部,然后 进入食道和胃部
摄食-吞咽障碍 dysphagia
• 定义:
是指食物从被认知开始,经口腔、咽部、食管到达胃 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
间歇性口胃管营养供给技术
咽反射强 烈者慎用
间歇性气囊导管食管营养供给技术
食管病变 者慎用
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吞咽造影检查评定导致吞咽运动各时期的情况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间歇管式营养供给的意义,签署
知情同意书 ▪置管 ▪注食 ▪管饲结束后拔管 ▪清洗备用
用物准备
• 胃管/双腔气囊导管 • 润滑液 • 弯盘、注食器、10 ml注射器 • 温度适宜的浓流质食物
损伤 • 咽腔食道憩室,食道胃溃疡部可能会导致误插
注意事项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通常会导致各种吞咽功能障碍。
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日常进食和饮水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危险。
传统的饮食方式可能会引发误吸或窒息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进食方式对于这类患者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影响。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堵塞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它会导致吞咽困难的问题。
患者可能出现口腔失醒,舌肌麻痹,咽部肌肉麻痹等症状,较严重时甚至无法自行进食。
传统的喂食方法可能会导致误吸,引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寻找一种安全的喂食方式成为了当前的焦点。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喂食方法,它通过在患者口腔内置入饲管,将饮食直接输送到食管中,避免了食物经由口腔和咽部的传统进食路径,从而降低了误吸的风险。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定时喂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减少了其他喂食方法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它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由于饲管需要通过口腔插入到食管中,因此对于口腔和牙齿方面有严重问题的患者可能不太适用。
患者本身对该技术是否适应也需要进行评估,否则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
所以在推广应用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评估。
针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已经在一些医疗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误吸的风险,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其生活质量。
我们可以看到,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IOF)是一种用于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先进技术。
脑卒中是造成吞咽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为脑卒中会损害到神经系统,导致吞咽肌肉的功能减弱或丧失。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是指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吞咽过程受到影响,表现为吞咽困难、呛咳、误吸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肺炎、营养不良等。
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至关重要。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是通过经口插管的方式将营养物质输送至食管,既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求,又避免了食物通过口腔和咽喉时可能发生的误吸风险。
这项技术减少了患者进食的困难和风险,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持身体健康。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吞咽困难的症状。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受损,导致进食困难,甚至可能发生呛咳、误吸等情况。
通过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患者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获得营养,而无需进行常规的口腔进食过程。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吞咽的困难,还能降低因进食所引发的呛咳、误吸等并发症的风险。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能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由于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常常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
如果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长期下去会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而通过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含有所需营养的液体食物,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的基本功能。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吞咽困难、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比如插管可能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在应用这项技术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确保患者的安全。
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
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使用间歇经口管饲法的应用方式,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间歇经口管饲法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患者使用间歇经口管饲法治疗后,恢复效果比常规的留置鼻饲管效果好,患者对于治疗的接受程度和护理满意度高。
结论使用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治疗效果,降低治疗中出现问题的风险,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间歇经口饲管;脑卒中吞咽障碍;应用方法;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脑血管疾病,在患者进行治疗后有很大几率造成残疾和身体功能缺失,其中吞咽障碍就是比较常见的后遗症。
对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无法通过正常进食来补充营养,通常采用鼻饲管的方式为人体输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发生许多问题,如胃出血,鼻腔炎等。
本次研究将采取间歇经口管饲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探讨间歇经口管饲法在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护理方法,现将具体研究过程阐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6:4,平均年龄(63.47±5.33)岁,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报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
1.1.治疗方法患者经口部间歇性放置一次性硅胶导尿管,插入长度18—23cm,放置位置在患者的食道部位,不延长入胃,经食道中下部分为患者注入食物,在食物注入时及注入食物后保持原体位半小时,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床头至少抬高60°。
为患者插入一次性硅胶导尿管时要使用食用油对导管的前端进行润滑[1],指导患者张口,伸入一次性硅胶导尿管沿患者的咽喉壁下放,放置时患者屏息,避免导管进入呼吸道内;患者要配合做出吞咽动作将导管引导入食道中下段部位,若卡在会厌部位可以换另一侧咽喉壁伸入,交换插入;一次性硅胶导尿管插入后指导患者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判断导管插入位置是否合适到位,对患者进行口饲后拔除导管,不采取留置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3卷第22期• 33•间歇置管管饲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中的应用孙娟戚玉娟姜桂萍武彦彬邱玉兰杜娟摘要目的:探讨间歇置管管饲对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7 ~12月在我科入住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2例为研究 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间歇置管管饲。
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采用抑郁评估量 表分别对两组评估,并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
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间歇置管管饲能有效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加快患者自主饮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间歇置管;管饲doi:10.3969/j.issn. 1672 -9676.2016.22.012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tube feeding in the recovery of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SUN Juan, QI Yu - juan, JIANG Gui - ping, et al ( Lianyungang Second People5 s Hospital, Lianyungang 22202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tube feeding on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s:Selected 52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were admit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5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mittent tube feed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3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depression evaluation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wallowing fun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drinking water test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 05).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 05). Conclusion :Intermittent tube feed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swallowi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accelerate the autonomic diet, as well as improve the patients5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Stroke;Dysphagia;Intermittent catheter;Tube feeding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高。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患者由 于双唇、下颌、软腭、食管括约肌、咽喉及食管功能受损而不能 有效地将食物从口部送至胃部,从而导致其营养摄取困难。
患者常伴有发音不清晰、发音费力及水电解质失衡等症状,严 重影响其生存质量[2]。
间歇置管管饲法即进食前将导管经 口腔/鼻腔插人食管内,经导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水与 药物注人,注完随即拔管的营养供给法,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 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
对我院患者施行间歇置 管管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7 ~ 12月在我科住院的52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人标准:(1)脑卒中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标准,均经头颅CT/核磁共振证实。
(2)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有咳嗽反射,能完成交流及洼田饮水试验。
(3)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功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3 ~5分。
排除标准:(1)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 ~2级。
(2)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呼吸困难或哮喘,意识模糊,精神障碍等疾病。
(3)有食管运动障碍及不宜肠内营养的疾病。
所有受试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
将患者作者单位:222023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孙娟:女,本科,主管护师通信作者:戚玉娟,女,本科,副主任护师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〇.〇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1.2.1护理方法对照组基础治疗+长期流质鼻饲,观察组 基础治疗+间歇置管管饲,两组内科药物治疗无差异。
对照 组长期鼻饲流质,将鼻胃管留置在胃内,每4~6h根据患者 的消化情况进行鼻饲营养支持。
观察组进食时经口 /鼻腔插 管注人流质食物,进食结束在患者屏气时拔除导管,每4 ~6 h 给予营养支持。
在观察组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两组均进行洼 田饮水试验及抑郁评估量表评分。
1.2.2相同护理方法两组患者首次注食量以不超过350 ml为宜,以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加量加浓,长期鼻饲每次 注人流质300 ml左右。
间歇管饲量每次在350 ~ 650 ml,晚 10: 〇〇后原则上不注食,以患者有饱腹感为标准,根据导管性 能按时间更换。
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腹部体征,有无食物滞 留、呕吐及对置管不适的抵抗心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保 持有效沟通,重视患者的微小进步,鼓励其积极面对病情,增 强自性心,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置管操作。
操作中 保持动作轻柔,操作后以香油擦拭保护鼻黏膜。
1.2.3间歇置管管饲注意要点(1)尽量采取经口间歇置 管管饲,以减轻不适感。
(2)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空 吞咽动作,置管过程中让患者主动配合吞咽动作。
(3)加强•34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3卷第22期患者吞咽力量的恢复和口咽肌肉协调能力的提高,指导间歇 管饲后的活动,指示患者注意腹部症状及排便情况的观察与 汇报。
(4)严格进行管道位置的判断,管道进人食管时随着 患者的吞咽动作有明显的下吸感,胃内有气体时会有少量气 泡溢出,要观察无规律气泡溢出,并让患者发”音,声音清 晰。
先要用3 ~5 m l 的温水试冲管,无呛咳后再注液,咳嗽反 射差的患者床边必须备吸引器。
1.3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相关量表对 其心理状况及吞咽功能康复进行评价。
(1)心理状况评估采 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评估量表,该量表包括14个条目,分 为2个分量表,即焦虑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每个条目采用0 ~3计分,各分量表的总分为0 ~7分属于无症状,8 ~ 10分为 症状可疑,11 ~21分为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对患者心理焦虑、 抑郁状况进行评估[3<。
由病房护理人员采用交谈和观察辅 助问答方法进行。
(2)吞咽功能评估。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 行评价:患者取卧位,预备30 ml 温开水,患者一口将水喝下 无呛咳为1分;2 口以上将水喝下无呛咳为2分;1 口将水喝 下有呛咳3分;2 口以上将水喝下有呛咳为4分;频繁呛咳不 能饮水为5分。
干预前饮水试验1 ~2级归为正常,3 ~5级 为异常;干预后1级和2级判断为改善,3 ~5级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 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 立样本的尤2检验,检验水准a =0.05。
2结果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表1)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J ±s )组别例数抑郁焦虑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齡且2628.81 ±5.2220.15 ±6.1825.82 ±4.2016.58 ±7.04对照组2630.12 ±5.3825.27 ±6.3927.04 ±4.9622.77 ±6.44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 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 052.2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表2)表2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改善无效试验组26233对照组261610/值5.026P 值0.0253讨论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5],可造成营养成分摄人不足而出现营养障碍,亦易出现吸人性肺炎、 窒息、电解质失衡等,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等抑郁心 理[6]。
长期鼻饲不仅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也给患者带来一 系列并发症,吞咽、咀嚼、言语功能也产生废用性萎缩。
而经口和鼻腔间歇胃管管饲法只在进食时置管,不影响患者的美 观和社会交往活动,保持患者鼻腔、口腔、咽部的卫生和舒适 感,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病重心理危机感,过 程中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干预,有利于增加患者主 动配合吞咽康复训练的信心与主动性,从而使康复治疗的依 从性明显提高,更易促进吞咽功能恢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