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
“政产学研”模式下,独立学院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政产学研”模式下,独立学院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政产学研”模式的理念和特点“政产学研”模式是指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资源整合者,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教育培养人才的合力。
在这个模式下,学校不再是孤立的教学单位,而是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政产学研”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产学研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将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实践经验和前沿技术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增强实践能力。
二是政策引导,政府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通过资金、税收、奖补等方式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资源共享,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共享资源,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是高校办学定位更加清晰,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独立学院培养人才模式的特殊性与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形态,独立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面临的独特挑战。
独立学院的办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相比于传统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
独立学院缺乏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所处地域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市场需求和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政产学研”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独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一方面,独立学院加强了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各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作 水平。
二、 根据培养 目标 , 确 定 培 养方 案 。 建立 质 量 监控 体 系
( 图1 )
当前 的临床 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 中存 在一些缺 陷 :
一
建立 “ 诊断式 ” 复试考核 指标 体系 , 在招 录时对考生全 面 评估 。实行 弹性学 制 , 学制 为 3年 , 最 长 5年 。第 一 阶段 的 集 中教学在第一学期前 3个月 , 第一学期 后 2个 月在培养基 地实 习。从第二学期进入 临床训练 , 时 间不少 于 2年 。对取 得执业 医师 资格 的研究 生 , 围绕 提高 临床技 能展 开教学 , 以 “ 工 学结 合” 的方式 完成专业 课程学 习 。对未 取得执业 医 师 资格 的研究 生 , 在进行 临床 训练 的 同时 , 围绕执 业 医师证 的
要“ 强” , 能满足用人 单位 对高层次 、 实 用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 基于上述认识 , 学 校将专 业硕 士学 位培 养 目标确 立为 : 具有 良好职业道德 , 身心健康 , 愿 为医疗卫 生事业献 身 ; 具 有 较强学习能力 、 临床分 析能力 , 掌握 系统 的专业 知识 及扎 实
的临床技能 ; 具有 独立 处理本 学科 常见 病 、 多发 病 的临床 工
成培养环节 的要求 。培养环节包括 学术研讨 、 临床 能力培养 与考核 、 开题 报告 等。研究 生课程 实行 主讲 教师负 责制 , 由 主讲教师牵头 , 把学术 造诣 高 、 教 学经 验 丰富 的教 师组 成 团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7 0 1 { 2 0 1 4 ) 0 2 - 0 1 1 9 03 -
校城融合全程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都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及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Modem Special Education (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20年第22期22nd Issue 2020校城融合 全程实践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都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及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彭韵潼*卢悦莫春梅刘颖*彭韵潼,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E-mail =392049718@ o(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成都 610106)[摘要]成都大学是由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成都市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在专业与学科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服务城市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打造方向明确的学术与教学团队,与行业建立协同育人 机制,搭建全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改革促发展,以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与学科建设水平;以科研反哺教 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特殊教育人才。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50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是四川省最早开设特殊 教育专业的院系。
2007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业 专科生;2010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被四川省教育厅授牌确定为“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培 训中心”;2020年,在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点下增设特 殊教育领域,并将于2021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逐步实现了人才培养层次从专科、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的升级。
经过13年的发展, 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一步一 个脚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专业”,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中国、前苏联等国家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领域”⑴; 潘懋元教授在其《高等教育学》中将专业定义为“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闵。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对社 会需求的反映,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专业建设需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
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以城市与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不断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师资队 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加强国际交流等多种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局限性、课程体系建构缺乏时代性、教育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校企合作缺乏深入性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优化应当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构、创新专业教学方式、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展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特殊定位,充分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以行之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素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特殊定位,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调整,在充分关注产教融合相关需求的基础上,凸显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本文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常见问题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目标定位不清晰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将人才培养工作看作基本的社会责任,而没有真正考虑到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最终导致人才培养整作用。
1.2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局限性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推动者,同时也是高职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相关投入较为有限,没有真正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优化,这是影响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局限的重要原因。
在人才引入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目标要求缺乏科学定位,没有真正考虑到职业能力素养的重要性,在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活动组织中面临较大问题,这是影响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原因。
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本身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略显不足,没有真正考虑到相关教育模式的优化调整在师资建设中缺乏完善的培训管理,这也导致教师工作能力素养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3.2016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名单
姚建林 张 颖 张增利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职业导向型“三三三”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 苏州大学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建筑类专业学位实践教 苏州科技大学 学模式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改 苏州科技大学 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MOOC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南通大学 对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人 南通大学 文精神培养模式的探讨 全日制教育硕士师德师风教育路径研究与实 扬州大学 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 扬州大学 研究 中国-欧盟国家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比较研 究 基于InCites大数据平台对提升高校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朱安友 莫少群 管国锋 殷晶晶 董晓臣 张 华 赵顺龙 何卫红 黄宝凤 尹 勤 邓 艳 刘康平 吴立保 张新厂 李长波 韩素贞 王进山 韩 杨 张 任 金 程 帆 平 辉 浩 钢 杰
理工类高校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数据分 南京邮电大学 析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新 南京邮电大学 探索 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制研究 研究生荣誉制度构建研究 协同创新视野下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梅术文 董增川 郝晓美 任 黎
中国研究生国际化和外籍研究生中国化培养 河海大学 探索与实践 农业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殷德顺 姚志友 杨海峰 康若祎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分析及提升对策研 南京农业大学 究--以涉农院校为例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江苏2015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
JGZZ15_051
南京林业大学
管理类研究生《高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贾卫国
JGZZ15_052
南京林业大学
协同创新驱动下林业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勇强
蒋国斌
JGZZ15_053
南京林业大学
农林院校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方炎明
JGZZ15_054
南京林业大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践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常态下基于价值创造和协同创新的MPAcc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孙自愿
林爱梅
JGZZ15_030
中国矿业大学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科研参与的学科异质性及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何凌云
JGZZ15_031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三实”协同平台的“四创型”研究生卓越物流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刘满芝
JGZZ15_032
李锋
JGZZ15_026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知识共享的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
钱志发
金辉
JGZZ15_027
江苏科技大学
研究生优质生源储备及拓展的探索与实践
嵇春艳
魏萍
JGZZ15_028
江苏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可持续改进的毕业跟踪反馈研究
梅岭
JGZZ15_029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卓越计划”下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江龙
JGZZ15_033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路径与政策研究
管国锋
吴松强
重点
JGZZ15_034
《中国大学教学》杂志
刊名:中国大学教学ﻫChinaUniversity Teaching主办: 高等教育出版社ﻫ周期: 月刊ﻫ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ﻫ开本: 大16开ISSN:1005-0450CN:11-3213/G4ﻫ邮发代号:2-467复合影响因子:1.488ﻫ综合影响因子: 1.32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大学教学曾用刊名:教学与教材研究创刊时间:1979ﻫ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ﻫ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国大学教学》杂志期刊简介《中国大学教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3213/G4,国际刊号:ISSN1005-0450。
本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倡导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服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做“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教学主管的决策参谋”的办刊宗旨,刊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实践及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稿件,具有发行量大、影响广泛等特点,深受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欢迎。
起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各院系主任和广大一线教师等。
《中国大学教学》杂志期刊栏目设置本刊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教谈学、基础课程论坛、教改纵横、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教育技术、外语教学改革、讲座选萃、教材建设与教材评介等。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1ﻫ、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刘编辑QQ:12692 92199或2640734387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本文回顾了第一批‘ ‘ 服务国家
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 目” ( 下简称“ 国家特殊培养项 目’ J ) 专业硕士试点
的建设背景, 以此探讨了试点培养的目标定位、 总体规划和具体培养
模式 , 并以广 西财经 学院 M P A c c 实践为例进行 了具体演绎分析。
I 言
供需关系间的结构性断层矛盾。这不但是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的现实
需求, 也标志着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理念和培养思路的突 破性创新: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并不必然以学术性硕士培养资格为前
提, 重要的是承担培养任务 的院校 是否具备对 口高层次应用型人 才培
养的软硬件条件, 是否具有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 是否具有 较好的社会效益及较大的社会效益开发潜力。
经学院为例》( 编号: 2 0 1 2 J G A 2 0 5 ) 、 《 地方财经院校产学研育人模式与
运行机制研 究》 ( 编 号: 2 0 1 O J G Z 0 3 4 ) ; 广西学位与研 究生 教育改革和发
可见, 此次项 目 重在遴选出那些具有对口强势特色学科基础的学 士学位授予单位, 通过更高一层次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来大力推进和全面深化地区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从而破解特殊人才
展专项课题研究项目: 《 广西 M P A c c 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 编号: J G Y 2 0 1 3 0 5 8 ) 及< ( M P A c c 课程体系及考评方式优化研 究》 ( 编号: J G Y 2 0 1 4 1 2 8 ) 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 G 6 4 3 . 0 文献标识码 : A 收录 日 期: 2 0 1 5 年 1月 2 0日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验收总结报告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评估总结报告特需项目名称:食品工程领域,乳品工程与质量安全高等学校名称: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积极探索特需项目“乳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培养专业硕士人才的有效途径,取得显著成果。
一、项目简介与特色1.本项目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不可替代性和作用1.1 培养方向的不可替代性在全国82家食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包括我院在内,只有少数几家设立乳品工程与质量安全方向,表明本项目具有乳品工程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可替代性。
1.2学科布局的不可替代性在全国只有5所民办院校承担特需项目,我院是唯一一所培养乳品工程专业硕士的民办院校,突破了食品工程研究生培养均由公办院校承担的不均衡局面。
特需项目验收合格可以继续保持民办院校的示范性,具有公办院校的不可替代性。
1.3促进乳制品产业发展的作用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已达627家,乳制品产量2993万吨,年销售总额已突破3500亿元。
我国在乳制品产量方面虽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跟世界乳业强国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仍面临新品类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监控能力、奶源保障能力和乳业人才能力的挑战。
以上四个挑战的关键在于对乳业人才能力的挑战。
中国乳制品产业能否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持续增长,需要大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我国乳品行业特殊需求的紧缺人才。
学院“特需项目”培养的四届43名毕业生,实现一次性高质量就业。
有32名进入大型食品、乳品企业,12人从事研发工作,部分同学已经做到企业高管,为乳品行业输送了急需的较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如2014届就职于圣元国际集团的刘德恽,入职后完成了硕士课题的后续项目研究。
校外导师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他非常满意,让他接触的均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并拟派他到法国学习深造,回国后予以重用。
1.4培养乳业高层次人才的作用我国目前3000人以上规模的乳品企业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具有硕士学位的不足1200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动力工程(风电技术方向)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2011年12月目录一、基本思路与定位 (1)二、培养目标 (2)三、招生与考试办法 (2)四、学制与学位 (3)五、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4)六、学分要求 (5)七、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5)八、学位论文 (8)九、教学要求 (10)十、师资队伍建设 (11)十一、管理和投入…………………………………………………………13十二、附件附件1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试行) (16)附件2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指导教师遴选办法(试行) (18)附件3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及管理办法(试行) (20)附件4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管理暂行规定(试行) (23)附件5 湖南工程学院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命题管理规定(试行) (27)附件6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30)附件7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管理办法(试行) (37)附件8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条例(试行) (40)附件9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实施办法(试行) (42)附件10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45)附件11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办法(试行) (49)附件12 湖南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 (57)湖南工程学院“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动力工程(风电技术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一、基本思路与定位1.专业定位依据人才需求情况和我校相关本科专业办学基础,确定我校动力工程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和风电场运行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基本思路(1)加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动力工程专业以风电技术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风电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安排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通过实践环节增长学生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民族高校“双符双适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中国高教改革与
民族高校“双符双适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内涵发展,努力创成果、出名师、育英才,办出民族大学的特色和水平。
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需的“进得来、用得上、干得好”专门人才,学校坚持贯彻“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探索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符合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既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适应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需求的“双符双适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育教学基本情况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包括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坐落于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的锦绣成都,与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邻。
学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
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分为老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和阿坝州红原县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校舍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
学校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2.6万余人,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57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0余人。
有46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有22人为国家民委或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53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200余人,其中,院士6人。
学校下设23个教学单位;有本科专业6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关于“特需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
第17卷第5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Vol.17No 52018年9月Journal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Sep.2018㊀㊀收稿日期:2018-07-26基金项目:2017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定制式 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与成效研究 以南阳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作者简介:苏新留(1971 ㊀)ꎬ男ꎬ河南唐河人ꎬ历史学博士ꎬ教授ꎬ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及历史地理学研究ꎮ关于 特需项目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苏新留(南阳师范学院研究生处ꎬ河南南阳473061)㊀㊀摘㊀要:根据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试点工作的指导方针ꎬ深刻领会实施该项目的重大意义ꎬ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ꎬ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ꎬ以应用能力为导向ꎬ以产学结合为途径ꎬ以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为主线ꎬ努力探索出一套 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 渐进式的培养模式ꎬ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特殊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奠定理论基础ꎮ关键词:特需项目ꎻ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ꎻ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6132(2018)05-0049-03㊀㊀2011年8月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第28次会议ꎬ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开展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试点工作意见»ꎬ依据文件精神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ꎬ教育部决定开展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以下简称 特需项目 )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1]ꎮ要求各试点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ꎬ按照 择需㊁择优㊁择急㊁择重 的原则ꎬ以 服务需求㊁突出特色㊁创新模式㊁严格标准 为指导思想ꎬ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ꎬ合理定位ꎬ认准方向ꎬ稳步推进ꎬ以确保 特需项目 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ꎮ同年10月ꎬ南阳师范学院㊁浙江万里学院和大连民族学院等3所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均被确定为培养生物工程硕士的试点院校[2]ꎮ南阳师范学院ꎬ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ꎬ有百年的办学历史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ꎬ已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并存㊁特色鲜明㊁优势互补㊁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ꎮ作为一所地方院校ꎬ能成功申报成为首批 特需项目 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实属不易ꎬ这也与学校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ꎮ因此ꎬ南阳师范学院借此契机ꎬ在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ꎬ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3]ꎬ紧跟时代步伐ꎬ积极探索市场需求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ꎬ成功地探索出一套 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 渐进式的培养模式ꎮ㊀㊀一㊁ 特需项目 产生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ꎬ一些特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专门化㊁具体化ꎮ特别是一些应用性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ꎬ已成为当前众多特殊企业的 香饽饽 ꎮ然而ꎬ我国现有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的人才ꎬ无论是在专业上ꎬ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这些特殊企业的需求!针对这种突出的 供需矛盾 问题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年开始在一些具有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 特需项目 试点工作准备ꎮ在2011年8月ꎬ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认真讨论ꎬ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开展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试点工作意见»ꎬ并于2011年10月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文ꎬ批准南阳师范学院等52所高校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ꎮ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ꎬ 特需项目 以5年为周期ꎬ即从2012年7月 2017年7月ꎬ实行动态管理ꎬ实施期间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组织相关专家对试点单南阳师范学院学报㊀2018年第5期位进行前期检查㊁中期考核和后期验收ꎬ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和试点工作实施质量决定试点单位是否继续授权ꎮ这是我国学位授权制度上的一次重大改革ꎬ标志着我国的学位制度逐步从按单位授权改为按项目授权ꎬ从按长期授权到有限时间内授权的巨大跨越[4]ꎮ南阳师范学院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试点工作意见»文件精神ꎬ为满足当前社会对特殊高层次人才迫切的需求ꎬ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ꎬ认真调查研究ꎬ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ꎬ合理定位ꎬ已成功探索出一套 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 递进式的培养模式ꎬ并取得了显著成绩ꎮ㊀㊀二㊁ 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 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策略㊀㊀(一) 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 培养模式的内涵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 培养模式主要包含理论㊁实践㊁研究和应用四个要素ꎬ这四个要素是一个逐步递进的动态过程ꎮ该培养模式以高校和企业为平台ꎬ以项目为链接纽带ꎬ以人才培养为宗旨ꎬ四个要素相互促进㊁共同发展ꎬ最终形成一种 四位一体 的动态培养模式[5]ꎮ具体来说ꎬ首先让学生在高校把相关的专业知识学扎实ꎬ接着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ꎬ在企业中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ꎬ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ꎬ进行相关课题研究ꎬ最后把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中去ꎬ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ꎮ(二) 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 培养模式的策略1.理论方面 完善培养方案ꎬ优化课程体系 一个人不具有大量科学知识ꎬ在客观意义上他就不能从工具上说是合理的ꎮ [6]同样道理ꎬ一个高校想要培养出优秀的科研人才ꎬ必须在培养机制上重视基础理论学习ꎮ然而ꎬ我国传统的研究生理论学习ꎬ是以教学为重点ꎬ强调学科中心ꎬ忽视创新能力的学习ꎬ最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充分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实践中ꎬ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ꎮ针对这种情况ꎬ根据 特需项目 的培养要求ꎬ在方案设计上ꎬ进一步突破学科界限ꎬ融入交叉学科的理论学习ꎬ体现人才培养的多元性㊁前沿性和实用性等特点ꎮ同样ꎬ在研究生课程设计方面ꎬ以综合素养和应用实践能力提高为核心ꎬ设置了学位课㊁选修课㊁实践课等课程模块ꎮ课程体系涵盖生物专业基础㊁生物工程技术㊁生物工程管理等学科领域ꎬ兼顾人文素养㊁工程应用性学科内容ꎮ2.实践方面 拓展校外实践基地ꎬ加大企业实践力度为开阔学生视野ꎬ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ꎬ我们积极与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ꎬ筛选并建立了14个研究生实践基地ꎮ其中ꎬ生物质能源基地1个ꎬ农业新技术基地4个ꎬ医药研发基地6个ꎬ食品研发基地2个ꎬ环境保护基地1个ꎮ与此同时ꎬ我们还积极拓展海外实践基地ꎬ搭建国际化实践平台ꎬ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ꎮ目前ꎬ我们已与瑞典梅拉达伦大学的未来能源中心(FutureEnergyCenterꎬFEC)进行了深入交流ꎬ初步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ꎬ结合我校生物工程硕士专业的现状ꎬ决定在生物质能源工程方向与瑞典梅拉达伦大学的未来能源中心展开国际合作交流ꎮ通过这种国际间交流学习ꎬ可以充分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ꎬ从而提高我国 特需项目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7]ꎮ另外ꎬ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生的实践力度ꎬ实践方式灵活多样ꎬ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或选派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ꎮ例如ꎬ研究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ꎬ或者直接进行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锻炼ꎮ校企双方根据具体情况ꎬ可以把实践形式分为集中实践方式或分段实践方式等两种形式ꎬ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ꎬ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ꎮ3.研究方面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ꎬ不断完善 双导师 制度为调动研究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ꎬ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ꎬ我们在原有的研究生培养经费上ꎬ又先后设立多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ꎬ这些科研项目无论是在资助额度上ꎬ还是资助比例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ꎮ这些研究生创新项目定位明确ꎬ侧重于应用性研究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等ꎮ为进一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ꎬ我们不断扩大导师遴选范围ꎬ优化导师队伍结构ꎬ积极与企业合作ꎬ通过选聘㊁培训和考核等措施ꎬ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ꎬ科研能力强的 双师型 导师队伍ꎮ每个研究生都配备两名导师: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ꎬ两位导师共同对研究生实践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ꎬ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8]ꎮ4.应用方面 注重实际应用研究ꎬ加快科技转化步伐紧紧围绕 特需项目 的基本要求ꎬ深刻领会 服务需求和突出特色 的指导思想ꎬ以实际应用研究为主线ꎬ以解决企业难题为目标ꎬ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ꎮ只有这样ꎬ才能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ꎬ服务于社会ꎬ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9]ꎮ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ꎬ应用性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我校的05㊀2018年第5期苏新留:关于 特需项目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主要发展方向ꎮ因此ꎬ在研究生和导师商量选题的同时ꎬ一定要注重实际应用研究ꎬ从企业中发现问题ꎬ并为企业解决问题ꎬ只有这样ꎬ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ꎮ㊀㊀三㊁ 理论 实践 研究 应用 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㊀㊀(一)研究生的科研实训条件不强由于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ꎬ因此在研究生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ꎬ特别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方向的增加ꎬ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ꎮ因此ꎬ对于研究生的研究平台要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和投资力度ꎬ以确保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ꎮ(二)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性不够研究生在科研创新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性ꎬ主要表现在:习惯于以往的传统科研思路ꎬ缺乏竞争机制ꎬ特别是校内外的实践环境和科研条件对研究生的创新性激励不够ꎮ例如ꎬ从历年研究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和 挑战杯 大赛情况来看ꎬ我校研究生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的名次和奖项均处于劣势地位ꎮ因此ꎬ下一步必须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ꎬ引入竞争机制ꎬ进而调动研究生科研的创新性ꎮ(三)研究生导师队伍需进一步完善经过三年不懈努力ꎬ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科研水平较高的 双师型 导师队伍ꎮ但也有部分导师在科研定位方面不甚明了ꎬ偏离了 特需项目 的培养方向ꎬ只强调基础性实验研究ꎬ而忽视应用性研究ꎬ从而出现了偏差ꎮ因此ꎬ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导师选聘㊁考核㊁培养模式培训等一系列的质量保证体系ꎬ及时更新导师队伍ꎬ引入竞争机制ꎬ进而保证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上取得更大成绩ꎮ参考文献:[1]余国江ꎬ杨冰玉.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路径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ꎬ2014(8):9-13.[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EB/OL]. (2011-10-17)[2015-01-23].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wsytjxx/yxmd/275084.shtml.[3]刘荣佩ꎬ史庆南ꎬ陈扬建.CDIO工程教育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ꎬ2011(5):9-13.[4]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官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学[EB/OL].(2013-09-25) [2015-01-23].http://yjsw.zjicm.edu.cn/web_yjsw/pages/news.php?page_Id=1543843a4723ed2ab08e18053ae6dc5b.[5]陈伟ꎬ杜世章ꎬ游章强.地方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ꎬ2013(2):143-146.[6]R.N.吉厄.科学合理性即工具合理性[J].魏中龙ꎬ译.哲学译丛ꎬ1992(1):34-37.[7]丁雪梅.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13:75.[8]李坚ꎬ钟海平.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以吉首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ꎬ2014(10):52-55.[9]陈彩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ꎬ2014(2):108-110.TrainingModeofMasteringofEngineeringTalentsfor SpecialNeedsProjectIllustratedbyacaseStudy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SUXinliu(GraduateDepartmentꎬNanyangNormalUniversityꎬNanyangHenan473061ꎬChina)Abstract:Accordingtotheguidelinesofthetalenttrainingprojectservingthenationalspecialneedsꎬthroughdeeplyunderstandingthesignificanceofimplementingthisprojectandcombiningwiththeneedsofcurrentsocialdevelopmentꎬwestrivetoexploreasetofprogressivetrainingmodesfeaturedby theory ̄practice ̄research ̄applica ̄tion .Thismodetargetsatapplication ̄orientedcapabilityꎬwiththeCDIOengineeringeducationconceptastheba ̄sisꎬthecombin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asthemainmethodꎬandtheimprovementofteachingqualityandpracticalabilityasthecore.Intheendꎬweaimtolay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furtherimprovingthetrainingqualityofmasterofengineeringtalentsforthenational SpecialNeedsProject .Keywords:specialneedsprojectꎻtheory ̄practice ̄research ̄applicationꎻtrainingmode[责任编辑:李玉恒]15。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属性及途径
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都要求学生在企业连续 工作半年以上,在企业实践总学时不少于40周。在
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进行介绍。 1.构建“以用为本”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适应职
万方数据
在要求整合知识,采用模块化方式构建课程体系,体 现知识的领域性,以利于毕业生在相应专业领域就 业。南京工程学院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方向面向 “计算思维”嘲.围绕电力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 和信息处理组织通信网络技术类课程模块。形成了 鲜明的课程特色。 在教学内容方面,整合职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需求,科学设置学位课程、专业课程,适当减少大学 时数的专业课程、增加短学时的讲座或培训类课程。 例如.为适应智能电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针对电 力系统通信网络的安全现状,选用比较实用的《网 络安全技术》一书作为选修课教材闭,灵活开设了信 息安全技术类的相关课程。 教学过程体现“学习一实践一研究一再实践”的 实践性,实践类课程聘请职业精英讲授。南京工程学 院开设“信息网络安全实践专题”讲座。聘请国家电 网、省市电力公司的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信息中心的 高级工程师讲授电网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课 程及讲座.使学生深刻理解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技术 在电力系统各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2.搭建适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 地.“产学研”协作保障培养过程的工程实践性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实践可以将学科领域 的编码知识转化为实践情景中的可用知识。专业实 践中的知识迁移需要一定场景的有力支持,譬如各 种实践、实验课程等。如何搭建校内外专业实践基地 将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南京工程 学院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探索建设了校内外专业实践 基地,“产学研”密切协作,保障了培养过程的工程实 践性。 (1)发挥学校在行业及地域的优势,在合作企业 搭建校外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南京工程学院由两 所分别隶属于原国家机械部和原国家电力部的国家
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分析研究陆中会
2012年第12期(总第410期)上CHINESE&FOREIGNENTREPRENEURS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是指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培养特定领域应用导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设置的学位类型。
我国从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主要是培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9年起,全国各普通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但是现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难以满足特需人才需求,于是在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简称“特需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及试点工作建设单位的名单。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51所学校获得授权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12所高校成为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南京审计学院增列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本文主要针对“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领域,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也就是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项目,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学位授权制度改革所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从而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相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必须存在着显著区别,最明显的特点是更加注重实践性、更加注重应用性、更加注重职业性。
因此,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特需项目”试点工作概况、经验与对策
第30卷第6期浙江万里学院学报Voi.30No.6 2010年11月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ovember2010“特需项目”试点工作概况、经验与对策徐荣华12袁赵华静2(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共有63家试点单位,涉及专业学位类别21个。
特需项目具有惟一性、一 致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试点期间,各单位高度重视,加大投人,精心组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试点取得了三条基本经验院1)培养定位要明确,要体现“特需项目”的特点与要求;2)要正确处理“规范化”与“特色化”之间的逻辑关系;3)以实践基地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促使校企深度合作。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国家、地方以及试点单位合力解决。
关键词:工程硕士;特需项目;试点工作;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院1601-2250(2010)06-0102-052011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启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一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以下简称特需项目)。
经申报和评审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分两 批确定了 63所高校为“特需项目”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51家为试点工作单位,12家为试点工作建设 单位)。
其中,8家试点单位隶属于中央部委等机构,50家为省属地方高校,5家为民办高校。
特需项目的 设立,对于以往将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必要条件而言,是一个重大突破。
1特需项目试点单位概况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类别共有40种。
63家“特需项目”试点单位的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特需项目试点单位设置的专业学位类别共有21个,占全部专业学位类别的52.5%。
应 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出版硕士、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中药学硕士、军事硕 士、图书情报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中医硕士等19个专业学位类别未出现在试点单位设置之列,而涉及经 济管理、中医中药以及建筑规划等方面。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各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方案旨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等进行系统规划,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培养工作提供指导。
第二部分:培养目标1.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2.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和开展专业技术工作。
4.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胜任各种专业工作。
第三部分:培养要求1. 课程设置: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系统和全面的专业知识。
2. 导师制度: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科研实践。
3.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4. 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培养模式1. 学习型社区:构建积极、开放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
2. 产学研结合: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科研课题,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国际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4. 个性化培养: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第五部分:质量保障1. 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保培养质量。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
国务院学位委依据法定职权批准可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 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的审批行为
目录
01 文件全文
02 办法解读
基本信息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是指国务院学位委依据法定职权批准可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及其可以 授予学位的学科的审批行为。
文件全文
文件全文
谢谢观看
核类型和申请条件制定。第二章组织实施,共4条,主要明确了学位 授权审核的周期、组织方式、审批时限和授权审核口径。第三章到 第五章分别对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和 自主审核单位新增学位点等三类审核工作进行了规定,共15条,主 要明主确要内了容 三类审核的申请范围、审核程序等内容。第六章质量监管, 共6条,规定了授权审核中的一些监管处罚措施。第七章附则,共3 条,为一些补充说明。
四是加强授权审核监管。强化学位授权审核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资源配置、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权点评 估的有效衔接,加强授权审核工作过程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和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制订过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结束后,学位办与部分省市学位委员会和部分高校成立工作组,组织专家 就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进行研究。在总结过去学位授权审核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的学位授权审核改革意见、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转变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的要求,通 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研究起草了学位授权审核办法的初稿。初稿形成后,工作组多次组织会 议,听取不同单位和教育专家意见,先后征求了31个省(区、市)学位主管部门和大部分学位授予单位的意见, 召开了10多次专题调研会,听取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形成了《办 法》。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模式创新与优化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摘要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促进了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也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实施这一项目的过程中,南京财经大学结合自身实际,明确项目培养人才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其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人才培养模式Innov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Doctorate TalentCultivating Model for Serving the National Special Needs:Tak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an Example //Gao JingAbstract The talent cultivating program for serving the nationalspecial needs,was to establish a degree authorization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talent demands,which could satisf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mands better.It promoted the reform of the degree authorization audit system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ng model.When carrying out the doctorate talent cultivating program,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und its own disciplinary field,and innovated the tal-ent cultivating model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based on its practice,offering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Key words national special needs;doctorate talent cultivation;talent cultivating model1问题提出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按照“择需、择重、择急、择优”的原则,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对高层次专门博士人才的特殊需求,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并授予相应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 年第 2 期
服务 国家特殊需求人才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
陈彩 祥
( 浙江万里 学院 现代物流 学院 , 浙 江 宁波 3 1 5 1 0 0 )
摘要: 服务 国家特殊 需求人 才培养项 目 试点单位根 据申报和批 准的专业 学位类别及领域 , 开展针 对有 关行 业领域
中图 分 类 号 : G 4 0—0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4 1 5 6 ( 2 0 1 4 ) 0 2—1 0 8—0 3
“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 识与实践知识不能有机结合, 相关课程教师大多长于专业
单位开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以 下简称“ 特需项目 ” ) 理论而缺乏专业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不能落到实处。虽然
足 进步, 但企业不满意, 认为招聘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企 制等方面。 譬如, 法国高等专业学院无指定教材和课本,
业需求; 培养学校不满意 , 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与学 他 们沿 用l 临 时讲义, 注重 结合近期本专业领域内 取得的最
校的投人不相配; 学生本人不满意, 认为未能很好地掌握 新进展。法国7 0 %以上的教师是从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层 企业需求的技能。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亟 主管、 高级工程师、 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 中聘请的。日本 须解决的问题。 专业学院 按一 定比 例配置实践型教师。 法国实施“ 职业活 1 . 高校教学科研未能与企业需求有效对 接 动年” , 把实习 实践作为深度融入职业环境及适应企业环 长期以 来, 高校以及科研机构通过科技创新, 产生了 境能力的 重要一环。 美国 突出 产学研相结合, 强调专业实 大批研究成果, 然而, 这些研究成果难以 转移到企业。目 践和生产实际相 结合。 前, 我国 科技成果转化 率不到2 0 %, 产业化不到5 %。 2 0 0 8 2 . 突出地位 年的数据显示, 我国企业技术购买合同成交额为2 1 6 3 . 5 应用型硕士生的培养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 据重
数迅速增长。2 0 1 1 年, 国务院学位办批复首批 “ 特需项
目 ” 6 3 个试点单位, 各个高校非常重视, 积极探索特需项 目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 初步形成机制灵活、 效果显
国外专业学位的培养重视应用型, 重视 同企业的联
著的培养模式。尽管我 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取得长 合, 并体现在专业 设置、 课程体系、 导师构成和内部管理机
亿元, 这些技术购买合同中来 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为 要位置。 譬如, 哈佛大学 2 0 0 1 — 2 0 0 2 年的专业学位硕士 2 6 3 . 9 亿元 , 仅占 1 0 %左右。产—学一研一用的现实状况 研究生占 其整个硕士研究生的6 4 %。 2 0 世纪 8 0 年代末
与企业科技创新的 迫切需求存在很大距离 引。
2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需改进
9 0 年代初,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发生“ 工程模式” 的范式革 命, 从 重视工 程科学转变到重视工程实践, 建立和发展专
培养单位制订的培养 计划理论教学跨度太大, 理论知 业学位教育, 尤 其是工程硕士。 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 回
归工程” 的理念, 从知 识结构、 前瞻性和领导力等三个方面 式, 引导评价机制, 激发主体动力 , 四位一体, 对接认证, 工 提出 人才培养目 标, 即 培养工业、 政府、 非营 利机构以 及教 学交替, 交叉融 合, 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育机构的 领袖人物, 并提高 工程专业知识基础和 影响未来 浙江万里学院的培养模式如下: 一是学校、 科研机构、 工程教育与实践方向。 法国的高等专业工程师学院接受 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组建四 位一体合作, 建立由 生产实践 法国 全国 工程师职衔委员会( C T I ) 的资格 认可与评估, 毕 到理论学习再到科学研究和实践运用的递进式、 立体型培 业生可以在特定的工业部门和领域就业。 养平台, 开展 人才科技产业合作, 统筹共享资源, 为人才培 养提供有力支撑; - - 是教学内容对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 三、 服 务 国 家 特 殊 需 求 人 才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 培养“ 双证书” 职业性人 培 养模 式探 索 才; 三是 按照“ 实践- + 理论 研究与实践” 的路线, 将生产 笔者在此提出产— 学—研一用递进式培养模式, 即 通 实践和课堂理论学习有机结合, 形成经验技能和学科知识 过课程生产实 践、 理论学习、 科学研究、 实践运用, 递进地 双螺旋上升, 锻造学生的实际 运作和管理能力, 通过跨学 培养特需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的 课程体系构建、 复合型师资配备、 综合性实习实践等 1 . 坚持“ 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 导向” 的理念 途径, 使其具备综合运用学科知 识的能力; 四是联合培养, “ 产一学一研一用” 是一种生产实践、 理论学 习、 科学 采用国际流行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 研究、 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工程。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大 层次人才。 批的 研究成果难以转移到企业, 因此, 立足于服务国家特 1 . “ 产一学~研一用” 递进式培养模式的主 要措施 殊需求, 充分调动高校、 产业、 科研机构积极性, 广泛 合作, ( 1 ) 面向 行业需求, 强化实践, 建立四阶段递进式教学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协同效应, 以互惠互利为原则, 探 安排。 学校贯彻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基础理论坚 索产一学 一研— 用协同机制, 以“ 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 实、 知 识面 广、 实践能力强、 具有鲜明职业导向 性的高素质 向” , 推动和促进产 一学 一研 一用 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 标。 课程体系以 实际 应用为导向, 以 2 . 强化师资队 伍建设, 实行倾斜政策, 为培养项目 提 职业需求为目 标, 突出 实践能力培养, 构建实践性课程体 供保障 系。 每个专业核心 课程教 学都辅以 相应的企业实践, 有针 培养单位 按照特需项目 要求, 对硕士专业学位点的申 对性地对学生的实习、 实训进行指导和评价。 在教学安排 报和建设给予支持和保障,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加大 上,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建立校内、 校外“ 双课 支持力度, 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工作。 建立硕士专业 堂” 。 全日 制硕士教学按四个阶段递进式安 排。 学生根据 学位研究生管理制度, 做到招生管理的规范化、 教学管理 自 身的研究方向, 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 以3 — 5 人的团 的 规范化、 导师管理的规范化、 论文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 队形式到企业实践。 管理的 规范化,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培养一 具体实践流程为: 第一阶 段: 企业生产实践。学生入 批学术功底好、 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不以学历和职 学后即进入企业实践9 周, 在导师的指导下( 企业导师为 称作为唯 一的 评价指标, 将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效益纳
一
校外导师责任义务未明确, 校内导师内动力不足。怎样发
、
专 业学 位研 究生培 养项 目面 临主要 问题
挥 校内 外导师各自 优势, 实现协同指导, 是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过程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 国外 专业 学位研 究 生培养模 式 的特 点 1 . 重视实践
近年来, 我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 培养人
试点工作 , 是教育部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 培 养单位建立了 相关创新教育基地和联合培养工作站, 但 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与国外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 实践所需的设备与场地不足, 且缺乏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
实践环节落实到位仍有不少难度。 另外, 尽管培养单 养在其人才培养体系中占 据重要位置不同, 专业学位教育 系, 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 特需项 目” 试点工作背景下, 位都基本实行双导师制 , 但校内外导师协同指导不够, 但 探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模式问 题十 分必要。
特殊需求的 高层次 专门人才 , 在 一定 时期 内招收培养专 业学位研 究生。浙江万里 学院通过 生产 实践 、 理论 学习、 科 学 研究 、 实践运 用递进 式人 才培养 , 开展人 才科技产 业合作 , 共建科技研发 , 推动科研 和教 学与 高层 次应用型人 才培养 紧
密结合 , 探 索“ 产一 学 一研一 用” 递进式培养模 式 , 提 高国家特殊需求人 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质量 。 关键词 : 国家特殊需求 ; 专业 学位 ; 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