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中的第一座宫殿。 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 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 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 (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
中和殿是皇帝 阅视奏书地方
太和殿是皇帝 举行典礼地方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 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 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 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 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 而探求“致富”之术。
《天工开物》
①作者:宋应星。 ②特点:内容非常丰富;配有插 图,画面直观生动。 ③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 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 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 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翻 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元末 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我国第一部以 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 英雄传奇小说
明朝 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歌颂了 孙悟空 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戏剧:
戏剧表演——明清时期 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 动
2、汤显祖——《牡丹亭》
《牡丹亭》【明】汤显祖
①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 家,其代表作品是《牡丹亭》 ②《牡丹亭》 ·艺术特点: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 细致。 ·主要内容:主要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 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 礼教。
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成学就,丰富 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
方一万一千多个;还附 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 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 工部门
徐光启 分为农本、田制、农 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1.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了解书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状况,提升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明朝文学艺术有所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明朝科技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的成就。

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伟的建筑?在小说创作上又有哪些传世的名著?探究新知一、科技名著(一)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教师活动】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他出身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成年以后随父行医。

他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在实践中细心地治疗病人,因此医术提高很快。

出示材料,提问:李时珍为什么要著书?【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质?【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医德高尚;实地调查,不耻下问。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本草纲目》的特点。

【学生活动】知道《本草纲目》的特点: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对所载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教师活动】提问:《本草纲目》具有怎样的价值?【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以及文学艺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作品,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成就的原理及其影响,建筑和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平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共49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共49张PPT)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 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2米 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 的位置上还修建关城, 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 关卡,著名的有山海 关、居庸关、平型关、 雁门关、嘉峪关等。
居庸关
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 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 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 里路”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 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 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 《本草纲目》一书。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 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 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 多个药方。它是祖国药物学的总结巨著。总结 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 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 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 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 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 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 ,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 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 著之一的《水浒传》。
嘉峪关
——“天下雄关”
长城在历史上的影响。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 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这一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等;明朝的建筑成就,如北京城、明长城等;明朝的文学艺术,如小说、戏剧、书画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展示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建筑 北京城:紫禁城是状元当成才路 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皇家建筑群
与 文
状元成才路
小说和艺术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书画艺术:董其昌,徐渭等
汤显祖《牡丹亭》
随堂练习
1.(2018·湖南衡阳)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 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特点 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
丰富,语言生动,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4)影响 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2.书画艺术
概况: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 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
3.戏剧
(1)概况 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明朝科技发展的原因
(1)明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 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 实验和总结,写出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李时珍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在行医 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调查,向人 们请教。广泛状元采成才路 集药物标本,掌握了 大量的状元成才第路 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
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 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 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 百科全书”。
4.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徐光启 明代科学家。他为中西
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 献,著有《农政全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万里长城像腾空 的巨龙,今天已 成为中华民族的 象征。是中华民
族聪明智慧、 艰苦勤奋、坚 韧刚毅和充满 向心凝聚力的
精神象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明朝 的科技 、建筑 与文学( 共36 张PPT)
今日长城之痛:
宁夏青铜峡 市境内的一段 古长城受到风 蚀的影响,残 缺不全,加之 人为破坏,目 前毁坏严重, 亟待进行抢救 性保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明朝 的科技 、建筑 与文学( 共36 张PPT)
甘肃省山丹县老军乡夯土长城
由于数百年的风雨侵蚀,成为长
短高低不等的一个个土墩。
今 日 长 城 之 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明朝 的科技 、建筑 与文学( 共36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明朝 的科技 、建筑 与文学( 共36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明朝 的科技 、建筑 与文学( 共36 张PPT)
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
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 标本。
不甘平庸、敢于进取
1、
修建的目的、东西二至、特点 、作用、精神
2、
营建北京:明朝的北京,是在_____的基础上开始营 建。明朝皇帝_______于______年迁都北京
北京城的组成:由里向外依次是___、___、____、 ____。_____是核心,宫城旧称___,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称___。
• 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
动脑筋:
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
草书籍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
认为是可以“久服延年”的,因
想想看,明朝的四位科学
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
巨匠身上有哪些优秀品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42张PPT)
想 一 想:明清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 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 的哪些优秀品质? 客观原因:
明朝后期经济的繁荣,为科学技术的 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主观原因:
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秀品质:
科学家们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 践、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内容:总结整理各地的 __农__业___和__手__工__业___生产 技术和经验。
地位:记述了中国在当时 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 学技术,被誉为 “_中__国__1_7_世__纪__的__工__艺__百__科_。全书”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记载 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 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物 、衣服、染色、粮食加 工、制盐、制糖、制陶 、冶铸、舟车、锤锻、 炼矿、制油、造纸、兵 器、颜料、酿造、珠玉 等。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著作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⑴作者: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⑵类别: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⑶内容: ①药物种类: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 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
时 珍
②药方: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
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

③药物形态图: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42张PPT)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科技:介绍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如水稻栽培技术、瓷器制作工艺、货币制度等。

2.建筑:介绍明朝时期的重要建筑,如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以及建筑风格和特点。

3.文学:介绍明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以及文学流派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明朝的皇帝、政治制度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明朝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如水稻栽培技术、瓷器制作工艺、货币制度等。

3.操练(15分钟)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科技方面包括农学、医学、手工业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建筑方面主要介绍了故宫和长城等著名建筑;文学方面则以《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代表,介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明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的专业名词和概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自主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课外资料:关于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论文、书籍等。

4.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三个方面的发展。

科技方面,包括农具的改进、棉纺织业的发展、医学成就等;建筑方面,主要介绍了故宫和长城的建筑特点和意义;文学方面,则主要介绍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的产生背景和艺术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明朝这个历史时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认识它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明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重要意义。

6.课堂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山海关 嘉峪关
罗贯中
拥刘反曹
《水浒传》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 篇小说。
施耐庵 歌颂草莽英雄的反抗精神
吴承恩和《西游记》
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的古典神话小说
齐天大圣战神兵
本课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科技、
建筑和文学成就。明朝科技成就主要表 现为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典,它们虽 总结了前人的成果,但却少有创新性近 代科学的气息,故而我国科技发展面临 停滞的危机。建筑方面杰出代表是紫禁 城,则突出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时代特征。 文学成就则主要以小为主,作者表达了 对君主集权的批判和不满。
正式作业: 1、紫禁城修建于()(皇帝)时 期。 2、明长城东起(),西至(), 长达()公里。 3、列表归纳明清科技和文学成就: 4、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所感 受到的明朝文化的时代特色。
分组讨论2:紫禁城建筑分布有何明显特色?
通过中轴线提示,不难看出紫禁城分布呈严格 对称状,紫禁城位于京城中央。
思考:明清时期我国君主集权达于顶峰,通过以 上两个问题讨论,回答:紫禁城作为皇家房产, 它反映了明朝时期怎样的时代特色?
突出体现皇权至上的特色。
明长城俯瞰
嘉峪关
临洮
辽东



山海关
王斌伟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一部具有总结性 的药物学巨著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系统总结明代以及此
前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一部总结性农 业百科全书。
思考:这三部著作有何共性?这又 反映了明朝怎样的时代特色?
都是总结性科技巨典。少有创新 性和近代科学的气息,我国科技 发展面临停滞的危机。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天工开物》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并考中举人。后来连续6次会试不第。 45岁后转而探求科学工艺之术。清朝建立后,他过起隐居生活, 虽贫困但拒不出仕。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 学考察和研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
(1587-1666)
唐僧师徒四人取 经的艰难历程
运用白话描写,洗练 明快,生动传神
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
小说语言生分动流畅, 故事引人入胜
思考·探究
想一想,三部小说有哪些共同点?
·三部小说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都表达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表达了人们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水浒传》表达了人们反抗官府压迫的强烈愿望; ·《西游记》表达了人们铲除邪恶的强烈愿望。
建筑群。
故宫太和门、太和殿
皇城/内城/外城
内城
皇城
宫 城
皇城周长9000多米,设有6 个门;内城(京城)周长约23 千米,设有9个城门;外城在内 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 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 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王阳明
黄宗羲
汤显祖
冯梦龙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大批多才多 艺的人物,乃是人类的骄傲。明朝时期,中国也出现了群 星灿烂,人才辈出的文化景观。”
——夏咸淳《明末奇才》
张岱
唐伯虎
文征明
八大山人
李渔
傅山
吴承恩
第 16 课
明朝的科技 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三.小说和艺术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的科技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和建筑特点,理 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 2.列表归纳明朝的科技成就、文学艺术作品,提高比较分 析的能力; 3.学习科学家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李时珍
一、科技名著
姓名: 宋应星 生活年代:明朝末年 身份: 科学家 代表作: 《天工开物》
内容: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 经验
价值: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一、科技名著
姓名: 徐光启 生活年代:明朝末年 身份: 农学家 代表作:《农政全书》
内容: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
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价值: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山海关嘉峪关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嘉峪关
鸭绿江边
问题思考: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时间:明朝明成祖 设计布局: ①宫城==温故知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最远到达?特点?评价? 3、倭寇的含义?倭患形成的原因? 4、戚继光抗倭的功绩? 5、戚继光抗倭能够胜利的原因? 6、谁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7、应该如何加强对外的友好交流?
导入新课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 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的 科学技术著作。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的成 就。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伟的 建筑在小说创作上又有哪些传世的名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升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科技名著。

难点:小说和戏剧。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3.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二、雄伟建筑1.明长城2.北京城三、小说和戏剧1.罗贯中和《三国志通俗演义》2.施耐庵和《水浒传》3.吴承恩和《西游记》4.汤显祖和《牡丹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
概况;
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
3.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新课探究
一、科技名著
1.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 内容 《本草 全书190多万字,共 李时 纲目》 记载了药物1800多 珍 种;收录药方一万 一千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 天工 宋应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 开物》 星 业和手工业的所有 生产、加工部门 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 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 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长城秦始皇大修长城,在把秦、燕、赵等国北部
的长城连接起来的基础上,还加以增筑、扩建,筑成 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秦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抵御匈奴南下
明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 土筑 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 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 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象征 意义
3.长城在历史上的影响。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 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 族交往的纽带。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 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 脉相承和民族精神。1987年12月长城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农政 全书》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生 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 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 全书 ” 徐光 分为农本、田制、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启 农事、水利 、农器 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 等大类 关于 农学 的创新研究成果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明代戏剧兴起的情况、原因、表现。
(1)情况:明清时期,戏剧表演 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2)原因:前期的文化积累; 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的长 期稳定。
(3)表现:不少剧作家创做了 许多优秀的作品。
《牡丹亭》剧照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明长城东西起止点的正确说法是(
A、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B、东起辽东半岛,西到祁连山 C、东起山海关,西到祁连山 D、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二)北京城
1.营建紫禁城 的基本情况。 明朝的北京城 是明成祖时, 在元大都的基 础上,经过大 规模的扩建和 改造发展起来 的。
北京城的特色是什么? 结构怎样?
1、雄伟的北京城 ——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a、修于——明成祖 b、基础——元大都 c、北京城(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三国演义》封 面
罗贯中雕塑
施耐庵纪念馆
《水浒传》人物
吴承恩塑像
《西游记》之美猴王
2.明代戏剧的代表作 的基本概况。
汤显祖的《牡丹亭》, 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 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 术水准。
《牡丹亭》 剧照
汤显祖
《牡丹亭》插图
《牡丹亭》
汤显祖(明朝后期):通过神奇的爱情
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D

2、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 查阅(
A
) B、《梦溪笔谈》
A、《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3.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D.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
4、在明代的北京城中,被称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的是( A ) A、紫禁城 B、京城 C、金銮殿 D、皇城
5、明长城全长多少千米( D ) A、3000多千米 B、4000多千米 C、5000多千米 D、6000多千米 6、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作者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线索 上古神话传说 魏晋志怪小说
明清小说
宋元话本
唐传奇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明清进入古典小说 创作的成熟阶段有何 表现?
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 动的语言,叙述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 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典型人物。小说的内容, 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 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明 朝 北 京 城 平 面 图




宫 城
外 城
三、小说和戏剧
1.明 朝 小 说 一 览 表
书名 《三国 演义》 《水浒 传》
《西游 记》
特点 描写了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 罗贯中 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 史小说 我国第一部以 农民起义 为题 施耐庵 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吴承恩 歌颂了孙悟空 的正义精神和反 抗精神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17年春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 筑与文学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你看它的目次为水、火 、土、石、草、木、谷 、菜、虫、鱼、禽、兽 、人等部。……至于动 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 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 、鱼、龟、鳖之类;再 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 、兽和人等。这与现代 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 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 《本草纲目》书影 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 筑与文学。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长城修筑的 目的和起止点。 (1)目的: 为了防御北 方蒙古贵族 南扰。 (2)起止地 点:东起鸭 绿江、西至 嘉峪关。
(一)长城
明长城
嘉峪关
辽 东
明长城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
2、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