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分析

合集下载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当今,人民生活整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意识形态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指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包括唯物辩证的哲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社会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面向生活和面向群众的艺术观、信仰自由并接受人民政府领导和遵守法律的宗教观等。

就中国而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探讨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分析(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冲击、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使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更为复杂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冲击。

一些人感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在发展市场经济,两种制度的区别已经不明显,甚至趋同,用不着再强调意识形态的区别;一些人对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产生了疑问;随着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高潮转入低潮,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了茫然;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一些人对阶级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加之过去在意识形态方面极“左”思潮的影响,人们对意识形态采取淡化的态度。

(二)意识形态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成分的多元性等导致人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往往与社会实践脱节,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研究展望
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
未来可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研 究,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 育效果等。同时,可以进一步探 讨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 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成果与影响
通过“燕园领航”计划,北京大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大 学生,他们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积极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设中。
清华大学“领读者”计划
01
背景与目标
清华大学“领读者”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担当和创新能力
的新时代大学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科学性,要为无产阶级服务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 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 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理论,强调了意识形 态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 位和作用,提出了“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 。
02
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现状
01 政治态度积极,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02 关注国家大事,参与政治活动热情高 03 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但理论深度不足
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01
教育内容单调,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
02
教育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学校应确保所有大学生都能接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了 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

意识形态领域整改措施

意识形态领域整改措施

意识形态领域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意识形态领域是指社会中关于价值观、信仰体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意识形态领域。

在当代社会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问题分析1. 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意识形态传播失衡、极端思潮滋生、虚假信息传播等。

2. 问题的原因:多样化的媒体环境、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加剧等因素导致了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产生。

三、整改目标1. 建立健全的意识形态领域管理机制,确保意识形态传播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2.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防止极端思潮的滋生和传播。

3. 提高公众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辨识能力,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四、整改措施1.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能力- 加大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应对问题。

- 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2. 完善意识形态传播的规范-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意识形态传播的底线和红线。

- 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审查制度,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 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打击非法信息和极端思潮的传播。

3. 提高公众的意识形态辨识能力-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了解和辨识能力。

-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 加强媒体的自律,提高媒体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

五、整改效果评估1. 建立意识形态领域整改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

2. 通过舆情监测、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公众对整改措施的反馈和满意度。

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六、总结意识形态领域整改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完善意识形态传播的规范,并提高公众的意识形态辨识能力。

关于2023年意识形态报告

关于2023年意识形态报告

关于2023年意识形态报告2023年意识形态报告一、引言2023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入新时代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球面临巨大挑战和变革的年份。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背景下,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愈发凸显。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2023年意识形态发展趋势、挑战和策略的分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和传播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2023年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1. 全球意识形态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推进,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2023年,全球意识形态的竞争将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主导权的争夺、体制对抗、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将成为竞争的核心。

中国需要深入了解全球意识形态格局的变化,构建自己的意识形态优势,增强自身在全球意识形态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 技术创新对意识形态的冲击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塑造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

然而,这些技术也带来了信息泛滥、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问题。

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在保障意识形态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同时,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扩大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

3.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的日益关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意识形态的敏感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

2023年,人民群众将更加注重意识形态的独立思考和选择,更加关注公共事务的决策和实施。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应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民主化,建立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意识形态传播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和期待。

三、2023年意识形态的挑战1. 文化多样性与意识形态统一的平衡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意识形态统一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各自族群和地区的文化认同和意识形态分歧更加凸显。

中国需要积极推进文化多样性和意识形态统一的统筹发展,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对话,增加共同认知,减少误解和分歧,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整合与建构_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双重维度_李春会

整合与建构_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双重维度_李春会

2011年第9期(总第248期)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NO.9,2011(Cumulatively NO.24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我国国体性质的上层建筑,是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凝聚和激励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要求,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与命运。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整合其他资源,努力拓展自己的社会基础,又要立足于不断发展的形势,深化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智慧和行动策略。

一、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整合维度第一,核心价值的主导与多元价值的发展。

核心价值主导即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主导、引领和规范社会其他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走向。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1](P257)也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1](P98)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多元价值发展是允许、提倡其它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与发展。

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古今中外的世俗思想文化和宗教思想文化,它们与核心价值多元并存,是其存在、发展的补充。

人们的价值观形成于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带有深刻社会的影响与时代的烙印,多样化的社会存在,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价值多元化发展。

价值多元是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都充斥在现今的社会当中。

纵观其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之前价值观念的单一性和绝对性是高度集中化的要求;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这种高度集中化的价值观开始出现分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发展。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优化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优化

播 主体优 化 、 传播环 境优 化 和传受 关 系优化 。


树 立传 播者 的 良好形 象 , 实现传 播 主体优 化
从传 播心 理学 的角 度看 , 在进 行组 织传播 、 际 人 传播 和大众 传播 时 , 视 传 播 者 的形 象 是 提 高 传 播 重 效果 的一个 重要 条件 。社 会 主义意识 形 态传播 能 否 收到 实效 , 一靠 真理 的力量 , 二靠 人格 的力量 。不 管 是真理 的 力 量 还 是 人 格 的魅 力 都 需 要 传 播 者 来 体 现 。因此 , 播群 体 在 整 个传 播 活动 中起 着 至 关 重 传
首先 , 领导 人 要 增 强 自身 的人 格 魅 力 。胡 锦 涛
担任 中国 国家 领导 人 以来 , 长期致 力 于塑造 中国“ 负
责任 大 国” 的国际形 象 , 中国 国家形 象 日益得 到提 使
升 。温 家宝 关注 百 姓 疾 苦 , 独 特 的 亲 民形 象 深 入 其
题 。社会 主义 意识 形 态 在 传 播过 程 中 , 提高 社 会 要 主 义意识 形态 传播 的有 效性 , 扩大 其传 播影 响 , 强 增
态 的全世 界辐 射 。一 些 可行 性 的办 法有 : 立 社会 设
主义 意识形 态 的专 门网 络板 块 和 网 站 , 网上 发 布 在 党 的文件 , 释党 的方针 政 策 , 可 以建 立论 坛 、 诠 还 信 箱 等互动 空 间 , 实现 工作方 式 和组织方 式 的变革 , 最 大 限度地获 得 民众 的支 持 和信 任 。 当然 , 网络 传播 仍然 是一个 值得 深入 探讨 的新课题 。我们应进 一步 研究 网络传 播 的 内容 、 方法 和技 巧 , 强社会 主义 意 加 识形 态 网络传播 的有 效性 。

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现实社会环境影响
经济转型压力
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一些人感到焦 虑和失落,对未来失去信心。
社会分化加剧
社会分化导致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 冲突,一些人可能对主流意识形态产 生质疑。
思想观念落后
缺乏创新精神
一些人缺乏创新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 思想。
缺乏批判性思维
一些人缺乏批判性思维,盲目接受信息,容易被错误思想误 导。
05
预期成果与影响评估
提高意识形态认识水平
增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意识
通过整改措施,使党员干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提升公众对意识形态的认知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意识形态的认知水平,增强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 2
加强内部沟通
建立定期的内部沟通机制,及时交流整改工作进 展和问题解决情况,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借鉴。
加强外部合作
积极与相关部门、机构或专家进行合作交流,寻 求支持和帮助,共同推进整改工作。
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设立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员工参与整改工作,及 时收集和反映问题,确保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
明确责任分工与任务目标
建立责任制
明确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 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 都有专人负责,做到权责 分明。
制定任务目标
为每个责任单位和个人设 定明确的任务目标,确保 整改工作方向明确、有的 放矢。
建立协作机制
加强各单位和人员之间的 沟通协作,形成合力,确 保整改措施的全面落实。
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机制建设
目的
本报告旨在分析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为加强意识 形态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集合6篇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集合6篇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集合6篇1.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保证意识形态责任制顺利落实的关键。

通过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舆论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意识形态责任制的有效实施。

2.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党的思想文化工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通过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主体,推进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引导,使意识形态责任制成为党的工作的推动力和优势所在。

3.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在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地生根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实施,形成了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工作局面。

各级意识形态工作部门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意识形态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4.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在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是重要保障。

党组织牵头,明确责任人,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思想引导,提升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意识形态责任制成功落实的关键。

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传播正能量,形成共同推动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的强大合力。

6. 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在意识形态责任制的推进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核心。

党的领导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舆论引导,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效应对各种错误思潮,提高意识形态文化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以上是六篇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的集合范例。

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成效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

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总结集合篇(续)在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地生根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做好意识形态分析范文五篇

做好意识形态分析范文五篇

1.意识形态分析的概念及意义意识形态分析是指通过对社会、政治以及文化领域的现象、事件、活动等进行系统地分析,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作用的一种方法。

意识形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意识形态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本质和秩序,为社会和政治的变革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思路。

其次,意识形态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抵制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最后,意识形态分析还可以促进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健康发展,培育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2.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意识形态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明确研究领域和问题。

要确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建立初步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步,搜集和整理材料。

要收集和整理和研究领域有关的材料和文献,包括书籍、报刊、网络资料、口述资料等。

第三步,分析材料和数据。

要根据研究领域的特点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材料和数据进行逐步分类、统计和解释。

第四步,揭示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作用。

要深入理解和揭示研究领域的各种意识形态,探究其背后的本质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

第五步,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要根据分析结果和研究需要,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领域的改善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意识形态分析的实践和应用意识形态分析具有广泛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在社会科学、政治学、文化研究、传媒学等领域,意识形态分析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文化传播等实践工作中,意识形态分析也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决策支持工具。

例如,在政治学领域,通过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政治力量的本质和作用,为政治的改革和变革提供重要的指导。

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对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分析,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推进文化建设和传媒发展。

在公共管理和政策制定中,通过意识形态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和诉求,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路径分析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路径分析

作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养成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价值观,筑牢整个社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新途径。

唯其如此,才能巩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一、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渠道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交往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这些网络交往形式是网民交流思想、表达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介质。

我们要在认识和把握各种网络平台特征、功能、作用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各种网络载体,在各种网络平台之间形成合力,促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在网络上唱响主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

(一)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社区的引导力网络社区是指通过虚拟交往所形成的网民共同体,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

网络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联络方式(如论坛、电子邮件等)、讨论的主题、成员之间的情感归宿等。

从外延上看,网络社区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等。

在那里,网民对生活领域中形成的问题加以感受、选择、浓缩,并根据特定议题集束而成公共意见或舆论[1]。

因此,网络社区是重要的舆论策源地,是各种意识形态角逐主导权的重要阵地,必须善加利用。

首先,做好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的网络社区舆情引导工作,引导网络社区的“居民”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社会重大事件,有针对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宣传队伍要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快速做出反应,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导网络社区的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网络社区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及边界.pdf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及边界.pdf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意识形态概念持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甚至如大卫?麦克里兰所说:“它是一个定义(因此其应用)存在激烈争议的概念。

”[2]从价值评价的维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概念:“肯定意义的意识形态”,即认定它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本质而对其内容和价值采取肯定性的态度;“否定意义的意识形态”,即认定它不可能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而对意识形态的内容和价值采取否定的态度;“描述意义的意识形态”,即不对意识形态作任何价值性评价而对其仅作中性的、客观的描述和评论等。

[3]从利益指向的维度来看,意识形态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意识形态指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思想方式、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广义上,意识形态指社会中代表某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思想方式、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4]在这里,意识形态不仅指向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包括社会中其他各阶级的意识形态。

如果我们把上述两种维度作部分地交叉综合,取价值评价维度中的描述性方式与利益指向维度的广义方式,可将意识形态概念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定义为:意识形态是指建立在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代表特定阶级和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情感、思想方式、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系等社会意识的总和。

在当代,人们较多从广义的层面来理解和使用意识形态的概念,本文亦如此。

意识形态作用于社会是以它被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接受为前提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有多种途径,教育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马克思在揭露资产阶级通过教化的手段向社会成员灌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时指出:“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

”[5]“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

”[6]在当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事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的专门领域和基本形式。

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集团,根据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和内容,运用各种方式对政治共同体的成员施加政治的、理论的、精神的、心理的综合影响,以达成对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奋斗目标的共识和相对一致的行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意识形态是关乎国家命运、党的存亡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P19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随着中国崛起和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积极、冷静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来自国内诸多领域的挑战1.从政治层面看。

意识形态与政治之间存在着深度融合的关系,政治性是意识形态本身应有之义,在一定程度上讲意识形态都是特指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往往要与政治发展高度一致,并成为维护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中国现阶段正处于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必然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势在必行。

此外在面对当前政治社会中的一些错误思潮比如“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也凸显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性。

如现在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往往就是借“反思”、“研究”之名,行诋毁革命、执政党和政权的合法性之实,进而指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问题。

近些年,一些人通过解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诋毁战斗英雄是土匪;一些人通过解构革命的英勇事迹,诋毁事迹是文学创作而非历史事实;一些人渲染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来诋毁和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这些错误思潮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本文为201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研究”(2017-JYB-JS-043)的阶段成果;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示范点项目阶段性成果;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PXM2016-014203-000107)阶段性成果;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首都大学生影响的新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BJSZ2018ZC34)的阶段成果。

在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上的讲话

在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上的讲话

在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个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上与各位一起交流分享。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团队乃至个人的精神之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我们的会议旨在分析和研判当下的意识形态动态,更好地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

首先,让我们明确意识形态分析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核心课题,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灵魂。

在当今世界,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都存在并相互交锋。

对意识形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内外各种思潮和挑战,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制定国家战略和政策。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意识形态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我们需要研判当前意识形态的发展动态。

我们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全球化、科技进步、信息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意识形态的形态和特征有了新的变化。

我们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分析体系,不断观察、研判和应对这些变化,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我们应该贯彻科学精神,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判。

意识形态的研判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不能凭主观臆测和情绪意识。

我们需要加强对各种意识形态的了解和研究,真正做到全面系统的分析研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塑造意识形态。

作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分析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和塑造意识形态。

我们要通过正确的理论引导、立场宣传和价值观倡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和行动支持。

只有通过引导和塑造意识形态,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们,意识形态的分析研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共同努力,探索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研判分析情况报告

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研判分析情况报告

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研判分析情况报告标题:意识形态领域研判分析情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研判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现有证据和数据提供实用建议,以期帮助决策者和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领域的挑战。

1. 引言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世界、生活和价值的看法和信仰体系,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意识形态领域的研判分析有助于理解不同意识形态的来源、发展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

2. 受关注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意识形态备受关注,如民族主义、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极端主义和人权主义等。

研判这些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3. 研判方法研判意识形态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情报搜集和社交媒体监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信息,帮助我们了解意识形态的信仰、策略、目标和传播渠道。

4. 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意识形态的受众特征、对外来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其宣传活动的有效性。

同时,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5. 研判结果与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某些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交媒体成为其重要渠道之一。

其次,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接受与个体背景、经济状况和个人价值观等因素密不可分。

最后,外部因素对于某些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宗教极端主义可能受到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

6. 建议与展望根据研判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意识形态的研判和监测,以应对潜在威胁;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不同意识形态的认知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意识形态的影响等。

结论:意识形态领域的研判分析对于理解不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意识形态的特征、传播方式和目标受众。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潜在威胁,并加强公众对意识形态的认知。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摘要】本文讨论了短视频平台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在当前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依托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制定针对性的内容策略,利用用户数据统计进行精准推送,强化宣传教育内容,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监管等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短视频平台在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短视频平台可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贡献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短视频平台、传播、策略、优势、内容、用户数据统计、推送、宣传教育、合作、监管、积极作用1. 引言1.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装。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当前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环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引导群众正确政治方向、道德风尚、文化品味的重要工具,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弘扬。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和策略加强传播与推广。

2. 正文2.1 依托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短视频平台作为新兴的传播渠道,具有许多传播优势,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集合,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思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正因为其深远影响力,意识形态也常常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意识形态倾向化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与信息传播过程中,意识形态倾向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政治势力、媒体机构以及个别利益集团可能通过宣传、舆论引导等手段来分化社会群体,制造与他们前述利益一致的意识形态偏见。

这样一来,公众容易被误导,在辨别真假信息上产生疑虑。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媒体监管和透明度。

相关部门应建立更加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审查机制,以确保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并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负责任的言论。

此外,还可以提升公众媒体素养教育,增强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让每个人都具备辨别真实与谣言的能力。

二、权力滥用问题权力滥用也是意识形态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一些政治集团或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能会利用媒体和宣传工具来扭曲事实,操纵舆论。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道德与公平正义观念,还加剧了社会分裂。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继续深化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是有效制衡权力滥用的方式之一。

政府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和限制官员和媒体从业者在言论和信息发布方面的职责和权力,并加强对其监督和制约。

另外,在舆论引导方面也需要注重多元化,鼓励并支持不同声音的表达,以保障公众获得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

三、思想僵化问题意识形态中存在思想僵化问题是因为有些群体或机构过于追随某种特定思想而遗忘了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僵化导致创造力的低下,阻碍了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解决思想僵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全面而开放的学术讨论和思想交流。

各种学术机构应搭建平台,鼓励不同领域、不同观点之间进行互动和辩论,促进知识和智慧的碰撞与交流。

同时,教育系统也应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引导他们超越传统框架去探索问题。

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分析报告

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分析报告

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分析报告近年来,全球社会正以没有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

社会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剧变,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现象和趋势。

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分析报告旨在从各方面研究和分析当今时代意识形态,以及它的影响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为社会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是由许多因素交互促成的结果。

首先,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提升思想的宽度与深度,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拓展世界观。

此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以及文化的传播等也起到了促进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作用。

二、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当前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包含着多种不同的思想流动。

首先,在新闻和政治领域,意识形态已经从传统的主流模式转向了以市民为中心的一种价值取向,强调个人权利以及公民权利的保护和维护。

其次,在个人觉醒的心理层面,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责任意识的提升,追求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

此外,更多的民众开始重视个人健康,强调全球环境问题等,表现出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发展趋势。

三、对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的因素分析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政策影响、传统文化和时尚思潮等等。

首先,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各阶层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其次,政策影响也是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政府施行的政策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传统文化和时尚思潮也起到了改变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

四、社会意识形态变化带给我们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变化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及正面的影响。

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转向,促进了对权利的认识,提高了对责任的关注,以及强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些都是积极的意义。

然而,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在追求自由意志的观念下,少数人可能会倾向于被动被动式的消费,从而推动物质消费,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会发言材料

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会发言材料

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会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本次主题是关于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的发言材料,下面我将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国内外意识形态形势分析1. 国内形势自2021年以来,我国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通过新媒体、教育、宣传等多方面手段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国内一些互联网评台有着乱象和不良信息传播现象,对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一定影响。

2. 国际形势在国际层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挑战的趋势并未减弱,它们通过文化输出、舆论引导等手段,试图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思想进行干预和颠覆。

二、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展望1. 落实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评台的管理,建设良好的意识形态阵地,提升正能量和主流声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 增强意识形态信仰针对性鼓励宗教界、学术界、文艺界等广大裙众参与意识形态信仰活动,增强裙众的意识形态信仰针对性和深度。

三、意识形态研判工作重点和难点分析1. 主要工作重点(1)对互联网评台大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关键信息传播规律;(2)加强对重点领域如宗教、文化、思想领域的研究,提供决策参考。

2. 难点分析(1)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传统媒体;(2)一些新的意识形态挑战不断涌现,需要及时反应和应对。

四、意识形态研判工作保障措施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加强意识形态研判人才的建设,提高研判水平。

2.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意识形态研判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结语:针对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展望,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主题,深入研判,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努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对第四季度意识形态研判的发言材料,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和提升我们的工作。

谢谢大家!针对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展望,我们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正能量和主流声音在网络上的传播。

意识形态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

意识形态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

意识形态宣传力度不够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这取决于具体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政治制度限制:在一些政治体制下,政府可能限制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广泛宣传,以维持统治稳定。

言论自由受到限制可能导致宣传力度受到抑制。

社会多元性: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社会中,宣传某一意识形态可能会引起社会分歧。

政府或组织可能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考虑,对宣传力度进行限制。

信息过载:当社会面临大量信息和媒体渠道时,人们容易对宣传失去敏感度。

宣传力度不足可能是因为无法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引起足够的关注。

宣传内容问题:如果意识形态宣传内容缺乏吸引力、连贯性或说服力,人们可能不愿意接受,导致宣传力度不够。

经济因素:资金紧张或者政府优先投入其他领域,导致在意识形态宣传上的资源相对不足。

媒体受限:如果媒体受到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控制,可能难以传播多样化的意识形态信息,导致宣传力度不足。

公众教育水平:如果公众整体教育水平不高,理解和接受新的意识形态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宣传的效果。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于宣传的接受程度和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宣传不考虑到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力度不够。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组织在宣传策略、信息传递方式、内容
制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分析□ 文 / 黄世虎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实现传播的有效性,必须提高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素质,客观分析传播对象思想实际,有效控制意识形态传播过程。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学者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然而,大多数研究成果停留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理论创新的论述上,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何深入人心,并得到人民群众的实质认同的研究甚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虽为科学的意识形态,但如果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不为被群众有效地接受和掌握,就无法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问题,也应成为探讨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笔者试图运用传播学知识,从技术层面探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问题。

提高传播主体素质,增强传播主体的工作效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党政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信息传播的主体,他们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引导作用。

作为传播主体的意识形态的宣传人员,他们的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

虽然影响意识形态宣传者传播效能的主体性因素是多样的,但从它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意识形态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传播技能以及信息意识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几个因素。

(一)主体形象。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意识形态宣传者所传播的思想信息能否被传播对象所接受,往往与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有关,如个人品质、人格魅力、权威影响等。

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个人形象的宣传者所传播的思想信息比较容易被社会大众加以接纳和认可,这是因为社会大众由于将其对宣传者的人格信任投射到其所传播的内容上。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意识形态宣传者的传播效果不仅与其自身的形象有关,而且还与社会大众对其所在的组织形象的评价有关。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党部分同志的腐败行为破坏了党组织的形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众对我们党所宣传的意识形态内容的认同。

因此,要提高社会意识形态传播效果,必须在提高意识形态宣传者自身的形象的同时,还要不断塑造我们党政部门良好的组织形象。

(二)传播技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不是一个简单将意识形态内容通过多种媒体加以传达就能实现预期效果的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形态传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

意识形态宣传者能否掌握这项传播技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

我们这里所讲传播技能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用传播学的语言说,就是确定概念的技能、选择传播通道的技能、编码的技能、吸引教育对象的技能等等。

简单地说,主要表现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内容的实质和精髓的能力、将意识形态的原初语言转化为能被民众所有接受的语言能力、恰当选择传播载体的能力等。

在实践中,并非每个意识形态宣传者都能掌握和使用这些传播技能。

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宣传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形态传播技能,是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20(三)信息意识。

意识形态宣传者的信息意识也是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这里所说的信息意识,主要是指宣传者在意识形态传播的过程中对各种思想信息的流动所起反应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信息意识,这不仅表现在传播意识形态过程中,还应表现在意识形态传播的反馈阶段。

对于前者,大多数宣传者都有比较好的意识,都能时刻关注思想信息的传递情况,但对于后者,许多宣传者就缺乏信息意识了。

这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部分意识形态宣传者只管将意识形态内容传播出去,至于社会大众对此有何反应、是否接受传播的内容却不做任何的调查和分析。

由于宣传者忽视反馈信息,无法知晓社会大众对意识形态内容的接受程度,结果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效果,必须增强意识形态宣传者的信息意识,全程关注和把握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信息流动。

分析传播对象实际,提高传播对象的接受效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效果,虽然与意识形态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传播技能以及信息意识密切相关,但这还必须建立意识形态宣传者对社会大众的思想状态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上,否则即便宣传者具有良好的形象、高超的传播技能,在无视社会大众思想实际情况下,也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为此,意识形态宣传者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效果,必须关注传播对象以下几方面的情况:(一)兴趣程度。

以意识形态为内容的思想信息与其他信息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一般具有浓厚的政治性色彩,而且这些信息的传播机构大多也是政治性机构。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众更加趋向于获取各种非政治性的信息,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等,而对政治性机构发布的政治类信息兴趣不是太大。

加之,意识形态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利益是潜在的、间接的、长远的,社会大众一般不容易能体会其价值所在。

所以,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始终有少数人对意识形态内容的接受兴趣不大,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或抵触心理。

因此,如何科学地表达意识形态的内容,使之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接受兴趣,是宣传者提高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重要目标。

(二)接受心理。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对象头脑并非是空白一片,而是具有一定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的主体性人。

由于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思想观念都是参差不齐,因而在理解、把握和接受意识形态内容的能力方面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受众接受传播者的观点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仅就受众而言,它既要受受众自身知识文化水平高低的制约,又要受其内在心理接受图式的影响。

一般来说,受众比较容易接受与他们具有共同知识背景、相近思想观念的传播者所表达的观点,回避或排斥与自己不一致的那些观点。

因此,意识形态传播者在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时,必须认真分析受众的基本知识水平、心理特征,正视他们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传播活动。

(三)“意见领袖”。

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效果,除了要注意社会大众的整体情况外,还要关注社会大众中的“意见领袖”。

所谓“意见领袖”是指在非正式群体中具有一定号召力,能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特殊影响力的个别人物。

一般来说,经过“意见领袖”加工和改造过的思想观念比较容易被其他社会成员加以接受。

但“意见领袖”只某个特定群体的观念主导者,场所的变更可能会导致他们地位和优势的丧失。

尽管如此,他们的在特定人群的影响力还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宣传者要善于发现特定群体中“意见领袖”,并对之恰当的引导,发挥他们的意识形态传播功能。

准确把握传播过程,实现传播过程的有效控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也会受到意识形态传播过程的影响。

有时,情况恰恰是因为意识形态在传播过程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而导致传播失败。

一般来说,要有效控制意识形态传播过程,必须正确把握意识形态传播过程的几个重要21构成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信息。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意识形态宣传者所要传播的思想信息。

而思想信息的质量是影响其在传播过程中能否顺利通达的重要因素。

从量的角度看,宣传者者传播的意识形态的内容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就传播对象而言,信息量太多,无法全部接受;信息量太少,无法满足其接受的需要。

就宣传者而言,信息量太多,可能会给他的传播带来过大的压力;信息量太少,又会使其工作失去挑战性而显得无趣。

因此,量的多少要根据大众的接受能力和宣传者的传播能力大小来决定。

从质的角度看,所要传播的意识形态内容的科学性、清晰度是影响其是否有效传播的两个重要指标。

尤其在当今价值观存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如在这两个指标上没有好的体现,势必会被其他性质的意识形态所消解。

因此,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意识形态宣传者在传播意识形态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思想信息的质和量的问题。

(二)传播通道。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离不开传播通道。

传播通道是传递思想信息的通道,其通畅程度、运载能力、数量大小都直接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从当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实践来看,意识形态的传播通道比较通畅,但反馈通道要么太窄,要么根本没有。

另外,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信息传播的通道呈多元化趋势,运载能力也越来越强,但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功能的通道还是比较少,或者开发了一些,但真正能发挥效果的不多。

因此,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通道建设的本质问题,如何健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反馈渠道,如何最大限度的高效地使用新型传播通道。

惟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大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

(三)外部干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并非是封闭环境下进行的,其传播的各种通道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这些影响中,有正面的信息,也有负面的信息。

前者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接受,但后者往往起到干扰作用,妨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顺利传播,这些干扰的信息被称之为信息噪音。

在过去传播通道比较单一的情况下,信息噪音的影响一般也比较小,但随着信息传播通道的日益多元化和运载能力的日益增强,信息噪音借以产生负面影响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因此,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想实现有效传播,意识形态宣传者必须善于发现信息噪音,排除它们的干扰,并积极利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其他辅助信息,增强自己的信息传递能力。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责任编辑 王兆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