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 马克思经典选读
授课学期 2010 学年至 2011 学年
第 2 学期
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学
号 2010010565 姓名 张 芳
任课教师 王秋梅
交稿日期 2011年6月26日
成绩
评阅教师签名
日 期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经历了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曲折历程。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初步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要求。(朱兆中,200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经历了更新与重构的曲折历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党中央集体,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实践相结合,形成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功能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他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在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由四个方面组成:(1)马克思主义是其核心和主导;(2)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新观点;(3)反映未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若干思想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共产主义观念的部分呈现;(4)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结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社会主义的法律思想、社会主义道德等等。(尚兴娥:19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理论上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探索了在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加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在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也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是不断前进创新的,与时俱进的。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
意识形态具有政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指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巩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让公众坚信社会主义的政治优越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秩序有导向和巩固的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经济的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并且指导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风俗习惯 )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他们都是首先维护个人的利益,再到实现社会利益的增值。因此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层出不穷,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得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文化功能在整个特色社会主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包容和协调社会的各种力量,使全社会的成员能够团结一致,形成一个统一思想,凝聚民族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们在各个阶段形成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初步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江泽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朱兆中,2008)
3.1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就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一工作重心的转移同时意味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初级阶段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变革: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的灵魂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核心理论是在遵循党的基本路线上形成的,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第二,邓小平始终抓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中指出这是意识形态改革的本质问题,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在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检验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检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体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同时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标准以及指导意识形态的发展。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上,顺应时代要求,倾听群众心声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明我党在新时期已形成科学的意识形态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建构和维系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具有奠基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