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串讲
中国近现代史--串讲题(课本摘抄)(自考帮手)
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 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两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
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B5.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P19
1).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
1/26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还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两大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论述题P14-15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但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个时候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近代中国的民族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
《考研管综初数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逻辑冲刺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数学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逻辑真题解析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王晓东
《考研管综真题》
数学基础
通过学习管理类联考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强化提高 打基础
20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基础讲义-刘京环》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教程》
2
王晓东
《经济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其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数学强化
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管理数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 和常见的解题思想。
32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强化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写作冲刺
掌握写作大小作文的模版,能利用模版衍生解决应试模版的能力,规范写 作
【历史】复习线索串讲——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1.政治近代化(1)维新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第一,提出了在中国进行改革、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目标。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第二,为推动清政府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维新派进行了改良活动。
这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第三,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辛亥革命——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第一,它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了国民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国民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加强。
第二,它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封建君主制度,使中国出现了一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第三,它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民的社会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追求民主、平等,反对专制、愚昧,提倡妇女解 放等 。
第四,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无论是体制上还是内容上,都真正确立了中国近代化教育模式。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努力第一,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争取和平建国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经济近代化(1)近代工业的出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办的工厂,成为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企业。
(2)经济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第一,在经济观念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确立了与近代社会相适应的“以工商立国”的观念。
第二,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
第三,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串讲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 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 4、没有建立一支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
5、1945.8—1949.10: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第三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结束,国共双方达成和 平建国的原则协定。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共连续组织辽沈、淮 海、平津三大战役,领导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 行战略决战。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 事力量基本上归于消灭。 1948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 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 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
三、戊戌维新
1、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失败原因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第三章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 2、社会矛盾激化 3、清末“新政”破产 4、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使统治集团内部离 心离德 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骨干力量的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帝国主义列强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何在? 其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其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根本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串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串讲一、近现代历史的时空定位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其中,1840-1949属于近代史的范畴,从1949-今天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
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主要任务,也是我们进行历史研究与学习的主线。
二、近代史的起点近现代历史的起点性事件是鸦片战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出发点主要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鸦片战争:1、战前双方态势对比。
中:封建社会制度,清王朝的统治已经衰相尽显;英: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2、战争的爆发:1840年在我国广东沿海爆发了鸦片战争,最后是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与可歌可泣的反侵略事件。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好朋友魏源则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开创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人民群众的直接反应则是三元里人民抗英,这时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3、战争的后果:1842年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开始进入条约时代,在此条约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在这之后美国又趁火打劫地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四大主权逐渐丧失。
4、对中国社会深层次的改变:新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新的阶级的出现(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新的革命要求:中国要完成第一个历史人物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对于这一节的复习大家应根据教材上的思路进行,教材共分为四个小标题: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与文化渗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一、晚清时期(1840-1912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衰弱、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辛亥革命由武昌起义开始,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革命对于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三、北洋政府(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成为中央政权。
北洋政府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北洋政府的改革成果有限,国家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
四、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五四运动的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学生运动和北京学生示威。
这一运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觉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标志着中国革命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阶段。
五、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年)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然而,由于国共矛盾的加剧和左右派的斗争,合作最终破裂,中国陷入了长时间的内战和动荡。
六、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国民党建立的政权,取代了北洋政府。
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然而,由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对共产党的打压,国民政府的执政地位逐渐动摇。
七、抗日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但也锻炼出了一支强大的抗日力量。
近现代历史串讲
毛泽东在谈正确处理人命内部矛盾
1957年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必须区分和处 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论断。
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八大作报告
1956 - 1957
No4.永恒的丰碑
自动播放模式
◇ 坚 定 的 抗 争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迅速 以武力干涉朝鲜内部事务。战火烧到 了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 开赴朝鲜,与朝鲜军队一道抗击美国 侵略者,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 近,1953年夏,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 定上签字,抗美援朝以美军的失败告 终,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凯旋。 蒋介石集团退往朝鲜时,在祖国大 陆留下了大批反革命分子继续进行各 种破坏活动。1950年10月,全国展开 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运动。经过一 年多的斗争,基本上肃清了祖国大陆 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
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
镇压反革命
1949 - 1953
No3.永恒的丰碑
自动播放模式
◇ 左 倾 的 端 倪
1957年,针对当时情况,为了分清大是大 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场群众性的反击 右派的斗争发动起来,这在当时是必要的。 然而,由于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 于严重,把大批人民内部的矛盾当作敌我矛 盾处理。反右斗争严重地扩大化了。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 (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的40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 片共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三、四亿银元.)
1793 - 1839
No3. 暗淡的过去
自动播放模式
◇ 民 族 的 嗟 伤
从1842年8月起,到1895年4月, 当时的清政府分别与英、美、法、 俄、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夏 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 约》、《北京条约》、《马关条 约》。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中俄 《瑷珲条约》等六个不平等条约, 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 至《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已经 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 不聊生,迫切的需要变革,于是一 场历史性的变革呼之欲出。
中国近代史知识线索串讲
图一 圆明园遗迹 图二 扯线的木偶 图三 缠满绷带的病躯 上面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耻辱历程。造成 图一“废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发生在哪次侵华 战争中?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 “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 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事件: 南昌起义 2. 时间: 1927年8月1日(建军)
3、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1.事件: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
2、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战略转移——红军长征
1、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大事: A、1935年1月,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D、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 E、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胜利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维新之路:
共和之路: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在艰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应将重心转移到农村。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符合国情 的正确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材料二中“符合国情的正确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2分) 请列举在探索这条革命道路中两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事件。 (4分)
图三孙中山在总统府前 图四新青年
图五 五四运动
1、图一中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 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 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 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 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他们的名称 分别是什么? 4、图四中的《新青年》是哪一运动的主阵地?该运动的 两面大旗分别是什么?该运动 对中国传统文化持什么态 度? 5、图五中的五四运动有何重大影响?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串讲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串讲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是学习西方,为实现国家的近代化、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
革命是为了建设,因此,换言之,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国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一、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分析1.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1840-1949晚清时期(1840-1912)道光(道光二十年1840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11年,1851 - 1861年)同治(13年1862 - 1875年)光绪(34年,1875 - 1908年)宣统(3年,1909 - 1912年)五帝民国时期(1912 - 1949)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 - 1912.4.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10 - 1928.12.29)国民政府时期(1928.4.18 - 1949.4.23)2.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与革命对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革命的主要力量、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1.侵略战争及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掠夺中国大片领土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日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日俄战争(1904-1905)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2.列强在华罪行掠夺中国主权(领土、海关税收、领海、领水、司法、行政管理等)掠夺中国财富(巨额赔款、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中国文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等)屠杀中国人民(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扶植傀儡(清政府、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伪满洲国、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等)3.列强侵华的影响大量主权丧失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经济破产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对原有的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带来严重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三、民主革命与改革及思想解放潮流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1839)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洪秀全利用西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中国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提出建立太平天国和平分土地的主张。
近现代史串讲材料
近现代史串讲材料侵略与反抗(1840年——1901年)注意:列强侵华战争表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维护扩大侵略权益,变中国为殖民地。
战争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征朝侵华称霸世界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起止时间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侵略者英国英法(美俄帮凶)日本奥俄德美法意英日八国重要事件1840年,英舰开到广东海面,战争爆发。
1841年,占领香港岛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
1894年9月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洋务运动失败。
)义和团取得廊坊大捷,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无恶不作。
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签订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比较: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允许日本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和统治工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准中国人居住。
1.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主权;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2.中俄《瑷珲条约》割地最多,60多万平方千米;3.《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的特点;4.《辛丑条约》赔款最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对比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起止时间直接原因签订条约影响1894-1895征朝侵华称霸世界《马关条约》台湾、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中国近代史纲要串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串讲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鸦 战争 国 会结 点经济 导产结 农经济 农经济 个 为单 业 结 给 经济 权 专 称 统 权为会结 权 权 结 级 长战争 签 条约鸦 战争 时间 签订 条约条约 陆续签订 门条约鸦 战争 间签订 条约 条约 战争 签订 马关条约 国联军 华战争 签订 条约 这 时 义鸦 战争 联军 烧圆 园 国 顺 杀 国 东 惨内 国 对 结 镇压鸦 战争开 广 厦门 鸦 战争 签 条约 开广学会 国 报 传国资产阶级 来 买办 业国资产阶级 层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国 会 开 鸦 战争 条约 签订国 会 会 质 两 会 国 义 华 义 众 对国 装 争 争领导 湾 击 领 湾 军 领刘鸦 战争 国 将领 广东 师 关 陈战 国 将领 舰队统帅 带邓 刘国 个睁 则国图 张 师 长国 维 马 韬 郑观应国 识觉 开 觉 战争严 决论 号孙 兴 会 时 兴 华 时 强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义 领 众 广 县 发动 义 号 国东乡 称 杨 为东 萧 贵为 冯 为 韦 辉为 达开为 诸 东 节军 为 国变 发 变 东 杨 韦 辉 杀 达开 败亩 颁 国 纲领 会资 颁 拟 带 资 设 为 农 问题 实 阶级 础 会条国农 运动 败 败 败 农 阶级 阶级 换 进 阶级 领导务 综 务 领 还 国 鸿 张 总 国 务 门务 举办 务 业 标 强务 举办 务军 业 镇压国内农 义 时 国举办 务 业 导 冯 来 学为 学为务 举办 业 质办 办 办质 属 资 义 质 业务运动 败 标 战争 师 军 没资产阶级维 为 启 谭 严车 书 为 举 车 书 绝 议 变传变 论 为 学伪经 启 变 义 谭 写学 严 译 论传组织变 会 报 学 强学会 学会 国会 时务报 启 笔国闻报 严 办 报 广为 长 时务学 启 学总 习 们还 绪 议设 师 学维 旧 辩论 问题 实质 变 实 宪 废 举 兴学 实质 资产阶级 义 国 锋 旧 务 张 写 劝学对 维 变维 绪 颁 国 诏 开 标 发动 变 为结 标谭 刘 杨锐 杨 广第三章 辛亥革命权 运动 纪 铁 矿 权 强 夺 点 国 开 权运动 运动条约 签订标 着 经 为内 设 办 务处开 总 国 务 门为 务设 学 从 废 举试 颁预备 宪 内阁 预备 宪 颁 钦 宪 纲 内阁资产阶级 阶级 础 阶级 础 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识国资产阶级 组织 孙 兴 会 国 个资产阶级 组织 华兴会 黄兴 长 组 学补习 会个 国 资产阶级 纲领 东 会 会 驱 鞑虏 华 创国 权 为纲领 关报为 报辩论 点传 驳 为论 书 邹 军 陈 华 钟 头义学说 内 孙 报 发 词 将 会纲领 为 权义 称为 义 义 驱 鞑虏华 权 义 创 国 义权风 对 卖粤汉 汉铁 权给 国 义 运动 为 为 义 导义 军 响 义 枪 随 国响应 从华 国 华 国临时 国号为 华 国 孙 为 选为临时 总统 华 国 个资产阶级 国 质 权华 国临时约 国历 资产阶级 国宪 质 认 资产阶级 国军阀 国 买办资产阶级 军 团 为 统凯 凯称 宪 对声凯 杀 战场 称 赣称 对护国战争 锷 独 对 凯孙 护 运动 军阀统 护 华 国临时约 国时 国会旧 义 终结 标 孙 护 战争 败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运动发 标 陈独 创办 杂 为运动 导 阵 陈独 钊 鲁 学 编辑 阵运动 导 学 资产阶级 学 赛 学 学 学 会运动 质 运动 运动 资产阶级 义 质 启 运动国 对 国 响 动 国 进 从资产阶级 义转 会 义 钊 义 转变为 产 义 为 国 马 义运动 发 导 会 国 败运动 两个阶 学 为 题 阶级为国旧 义终结 义 开 标 运动国 较 绍马 学说 钊发 马 义观国 传马 义 类运动 领运动时 动国 个 产 译 陈 译传 马 义 运动 点视 论学习 国际 义从 国 实际 发 学习 运 马 义 论 识 应当 劳动 众 结国 产 产 础 阶级 础 马 义 国 运动 结 产国 个 组织 组 发 联络马 义 马 义 论战问题 义 论战关 会 义 论战无 义 论战国 产 组织领导 个产业 会 会产 组织 办 劳动劳动 广 劳动对 问题 认识 给 泽东 认为 产 运动 发动 传 锋队 战国 产 开 会 过 国 产 个纲领 个决议国 产 开 过 会 强调 纲领 针对 国 纲领 决 个 对 动 敌国劳动组 书记 领导 运动 专门 关 总 会员罢 发 国 阶级 国 义势 进 组织 较运动 员罢 为 点 汉铁 罢 败为终点国 产 广 开 会议决 产 员 团员 个 义 孙 国 个 统 战线 针国 标 国国 开 为 会对 义 释 为 础组 国 质 阶级 农 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联广 农 运动讲习 产 啸 泽东 国 间 广 举办罢 国 运动 坚 时间 长 达 个国 开 无产阶级领导权 农联 问题战争 开 叶 独 团 军进 开 战争 国 军举 师 礼汉装 义 来领导 国 败 标 卫 发动 变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东 帜 张学 东 从国帜 军阀时 结 国 国 围内 统训 纲领 颁 规 国 专 独 统资 国 权结 国 垄断资 国 国 义 国 阶级 结 着 为买办 国 垄断资 蒋 动 权 经济 础间 会 础 资产阶级 层 资产阶级 识战争时 间 领导 邓 达领导 国国 临时 动 员会败 资产阶级 状况 总 蒋 权会议 汉 开 紧 会议 结 陈独 倾 会 义错误 装 争 针 败 战争兴 历 转 点须 权 枪 泽东 会议 发义 来领导 装 国 动 枪 国 产 创 军队 开开 战争赣边 义 义 两个 点 泽东领导发动 赣 义 点 农 军 帜 号 数 众 农参败 义 义 赣边 义 广 义红 权 发 国 个 经济发 国农 装 个 为内 装 争为 设为乡 为 农 围 装夺 权 论对 义 泽东 发 针对 内 马 义 条 产国际 苏联经验 错误倾 坚 论 实际 结围 战 红 军 泽东 挥 连续 国 军队 围 连 赣 闽兴国 对 冈 则 将 没 为 没 阶级华苏维 国临时 泽东当选为倾错误 为 动 义错误 为 倾 险 义错误 为 倾 条 义错误赣 会议 开 苏区 组织 国 会 会议 泽东 红军 领导罗 线 争 对坚 贯彻 泽东 线 领导 罗 进 错误长 开 结 红军开 长 红 军 达陕 红军 长 红 军 会 会师 长 结国内 战争时 国 产 两 败 两 从 败 军队 农 创从 围 败 红军长 国 产 达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东 会议 义 开 东 会议 会议 对华 纲领 声称 满变 东 阳 发动 发动 华战争 开华 变 华 国 华 权 这 称 华 变 进 华 变卢沟桥 变 驻 军 踪 轰 卢沟桥 变 发动 华战争 国驻军奋 国 战争进 战 阶战争进 阶 标 广 汉 伪 满 国 长 仪为 脑 实权 东 实际沦为伪 权 国 总 卫 国 敌 伪 华 国国 杀 发 国 达 尔 军 军将领冯 张 军 敌总 挥 鸿 国 产 员 国 当 杀军 蒋 变 变 国 军将领 锴 蒋 国 内 济陈铭枢 蒋爱国 举 蒋 变 组 权 军 红军 签 蒋 协国 对 战 纲领 国 产 庆龄 签 发 号 国 来 装驱 国 义运动 号 内战 对为 国 国 书 驻 产国际 团 华苏维 国临时 义发 为 国 国 书国 军队 应 阋 墙 诚觉 弃 内战 国 统 战线窑 会议 陕 窑 开 扩 会议 条 资产阶级 统 战线 评 内长 倾 险 义 关门 义 错误倾 窑 会议为 国 来 论 备项 项 证 给 国国 会电项内战 国 对论 会 结 释军 会议 国 国对 战 备项 证国 针苏维 为 华 国 区 红军 为国 军区实 彻没军 军 国 两 达 协议 红军 编为国 军 军 简称 军 称 团军 军 总 挥 总 挥 随红军 击队 琼 红军 击队 编为国 军 编 军 简称 军 叶 军长 项 军长 国 两 标 国 讯 发 为 国 蒋 发 讲话 实际 认 国 产国 战 阶 战 沪汉会战 战领导 战区 战 歼灭 军国 战 牺 将领 阁 赵 张澜壮 沪会战 国 军队谢晋 团长 军 仓库 誉为 壮阶 来 对华 调 从 战 决 对国 诱 为 军 击为辅 针阶 来 国 变 国 庆 开 届 会 针 对 战则趋 实 标 国 从 战 战国战区 国远 军 国战区 蒋 统帅 国远 军 缅 战 师长 澜 缅 国 经 军 军贵战 军发动 国 陆 线 战 战 国 军队损 丢 国 对蒋团 严 满 国 军 经济 个联 张 参 员 国 参 会 废 国 专 开 会议 联 张国 纲领 会议 过 产 战 线 内 强调 战 为 战 国 办 战 对 须实 国军 总动员 国 总动员 须 给 权 当 农 众论 战 预测 战争 个阶 战战 战 个阶 战 阶 国 战争 关键 阶关 军 师 发动 这 国 战开 国军队敌 战场 躯 将领 军 参谋长 权 东 联军 军 总 挥赵 军 师师长 枫华 战 况 产 为 击战争 国 为 规战争国 顽 发动 进 陕 边区 军 军总 国 顽 发动 变 针对 军 国 顽 发动权 权 国 产 领导 统 战线 质 权 权 关 员 额 实 则 产 员 进 间简 铭 简 纳 实产运动 战争时 国 产 领导 军 开 给 为 标 规 产 运动 动 开 产运动 产运动 陕 边区进 军 将 芜 烟 湾 为 陕风运动 导 献 阶 泽东 们 学习 报 风运动 级 进 泽东 顿 风 对 讲 风运动 围 开条 义 观 义 现 条 义 经验 义 条 义 这 国 产 内现 倾错误 认识开 将 泽东 为 导战争 标 举动 无条 签订 书 为 国 战争 纪 国战区 举 国 湾举 仪 湾 岛 战争 标联 国 宪会议 国旧 举 国 区 内 国 团 会议 国 为联 国 创 国 个 国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战争 国际 战败严 国开 称 会 义苏联战 较 巩 会 义 国运动 兴 资 义国 产 响显 长 运动 发 欧 苏两 苏为 国 义 会 义两个阵营 对国 阶级 买办 资产阶级 国 资产阶级 国 阶级 农 阶级 资产阶级 国庆谈 泽东 来 飞 庆 国 当 进 谈 双 签 会谈纪 双 协 认 国 针庆 协 会议 庆开 参 会议 国 产 会贤达 会议 过 组织 国 会 国纲领 宪 项协议场 惨 国 国 进 团 庆较场 举 庆 协 会 马 闻记 伤 数关惨 团 联 会请 团 国 当 请 团 达 关车 时 国 当 围殴 团长马叙伦 琼 伤战争时 关 问题 两个 献 发 关 减 问题 称 决 将 战争时 实 减 减 变为实现 国 纲 国 产 县 开 国 会议 国 纲 规 废 剥 实现总 线 泽东 晋绥 会议 讲话 统阐 总 线 贫农 团结 农 骤 别 灭 剥 发 农业 产惨 条战线 学 饥饿 内战 国 镇压 惨 为标 对国 统 条战线湾 义 为 国 当 议 动军 杀 举 规国 军 镇压 湾 夺 举 义义 经济纲领 泽东 势 们 务 报 义 经济纲领 没 阶级 归农 没 蒋 陈 为 垄断资 归 义 国 护 业义 总 线 泽东 晋绥 会议 讲话 无产阶级领导 众 对 国 义 义 资 义这 国 义 这 国 产 义 阶 总 线 总个 战 战争时国国 员会 简称 领导 庆龄 济国 简称 国 团 来 领导 黄 张澜国 国会 简称 爱国 业 联 识 发 创 黄国 进会 简称 进 识 为 还 爱国 领导 马叙伦学 为纪 战争 战争 伟 学 谈会 为 学 领导许战 决战 战 辽 战 东 战军 战 刘 邓 陈 华东 战军 战 东 战军 华 战军 谈 国 双 项条 为 础 进 谈 国 电 谈 绝 国内 协 签 谈战 泽东 发 国进军 国 军发 战 战军强 长 险 毁国 长 线 军 领 续 国 动统 灭协 纲领 宪 颁 临时宪战争 进 战 阶 国 进 对陕 东 区 点进 战 进 阶 进 别 开 战 决战阶 战 决战 战 国进军阶 岛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华 国 标 义 义 标 着 会 结义 会 标 着 义进 会 义过 时国 陆实现统 标 达 协议 军进驻 萨 国 陆实现统国 会 义国营经济 径 过没 资 来 发 关 资 业运动 针对 资 贿 况 国 产 员 开 贪 费 义 运动 处决 严 贪 书记刘 时 书记张 处运动 针对 资 为 历时 决 业 开 贿 税 税 减 盗窃国 资财 盗窃国 经济 报 运动边 针 资 义国 锁 国 况 针 紧 联 苏联国 开 国际会议 开亚 区会议业 两条 欧 资 义 业 苏联 过 会 义 业两 对 过 时 总 线内 发会 义 业 两 对农业 业 为 营 业 为 会 义对农业 会 义 过 组织 组 会 义 质 级农业 产 会 义 质 级农业 产 将 产资 归 统 经营 劳动 会 义 质业 组织 业 产 组 业 销 业 产级 国 资 义 资 义 业 权 经营权 变 况 业 国营经济 联 业 购 订货 统购 销 业 经销 销 购 销 联营 国 着 发 订货 经销 销 级 国 资 义级 国 资 义 称 营 两 个别 业 营 业 润 马 办 为国 税 业 积 费 红 个业 营 开 实 业营 国 营资 额 营 间 发给资 业 营 来 资 业 经 会 义 质 经济 资 领 国营 业 经没 则 区别 实 营 产领 权领 会 义经济 业 经 决对资 义 业进 会 义实 赎买 国 资 义个 计 实 标 着 国开 计 会 义 设 计 点 发 业 头 汉 钢铁 个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论 关 泽东 扩 会议 国务会议 论 关 报 内 阐 经济 关 这 关 围绕 个 针 调动 积 国 设 为 个强 会 义国 这 为 开 导 泽东为 国 产 开 国 会 义 设 标关 处 内 问题 泽东 扩 国务会议 讲话 处 内 为国 题争 风运动 数资产阶级 会 义 进 决 开 争 争严 扩 开 将 断为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会 义 资 义 对 会 断个 个补 陈 为 传统观 国 点 经济跃进运动 发动 结 违 经济规 经济 标 点 标 挥 风 产风运动 点 为 实际调 规绝对 调 对 属个 级 产资 财产无偿调拨 结 脱 农 产伤 员纠 个会议 郑 会议 会议 届 会 郑 会议 会议 这 会议 坚 红 总 线 跃进 为 带庐 会议 庐 开 扩 会议 会间 泽东 认为 跃进 绩 伟 经验 训 泽东错误 认为这 内 倾势 对 红庐 开 届 会 关 为 团 错误 决议 随 围错误 开 倾 争国 经济 调调 开 标 发 关 农 当 紧 彻调 彻 纠 产风 届 会 决 对国 经济实 调 巩 实针 紧 发 会 开 标 着 导 针 转变调 条 泽东亲农 条 简称农业 条 领导 关 条 总结历 经验 继续纠 错误 动国 经济转 调 时乡 会 义 运动 运动 发 农 会 义 运动 问题 简称 条 错误 运动 点 内 资 义 当权发动 导 线 评 编历 剧 罢 汇报 发发动 开 标 开 扩 会议 会议 过统 阐发 发动 论点 会 组 为 领导 发动 届 会 开 会 发 泽东 张 报 对 进 发动 会 过 关 无产阶级 决 简称 条 为 导 针发动 论点 无产阶级专 继续 论 这 论 实践严 观实际 显脱 泽东 轨 过员 国务 军 领导 参 头会 谭 陈 叶剑 聂荣 对 组 错误 强 评 这 争却 诬称为 压团 团阴谋夺 权 动 装 变 简称则 结 观 论 实践 败帮 组 开 国 产 国 会 继续 倾错误 针 张 桥 内结 帮结 泽东 团 紧进 夺 国 领导权 阴谋 动 执 团 结 这场 争 华国锋 叶剑 贡献质 场 领导 错误发动 团 给 国 带来严 灾难 内乱 错误 会 义两弹 国 颗弹 颗氢弹 颗 卫 发国 联 国 广 发 国 积 争 国 联 国关 纪 总统开 检讨 国 对华 泽东 来 锐 觉 变 时 发 实现 转动 国总统 访华 两国发 联 报 两国发 关 联 声 关泽东关 会 义 发 阶 泽东会 义这个阶 为两个阶 个阶 发达 会 义 个阶 较发达 会 义 阶 阶 长 时间泽东为 领导 两 发 战 个独 较 业 国 经济 实现农业 业 国 学 术 现 国 经济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错 从 规 进 错 纠 为邓 击 倾 风 错 为刘 彻 誉 错项 则 邓 论 务虚会 坚 会 义 坚 专 坚 产 领导 坚 马 义 泽东 这 项 则 个坚国 产 历 个历 决议 届 会 过 关 国 来 历 问题 决议 学 评 泽东 泽东 历 对 国 来 历 结论 标 着 导 拨乱国 经济 调 会议 对国 经济实 调 顿针 开 纠 两 经济 误 长 倾错误 响 国经济 设 导 转变 开统 结 联产 责 实 开 届 会 过 关 农业发 问题 决 邓 发 关 农 谈话 产 户 户 会 义 经济 产责 国 渐 广 统 结 农 联产 责 实 进 决 废 乡 镇 为 层 权 时 员会 为 组织经济 区 决 头 厦门设 经济 区国 会发 湾 书 发 议两 结 军 对 状态举 邓 开 词设 国 会 义 会 义现 设 伟纲领 报 国 设 为 会 义国 纪 国内 农业 产总 两 质 达关 经济 决 届 会 过 决 计 经济 经济对 来 观点 国 会 义经济 础 计 经济层 对 开 决 将 岛 为经济 区开 个 开 经济开 区 长 闽 厦门 区 结论 经济 区 开经济开 区 内 这样 个 层 点 点 结 对 开关 会 义 设 导 针 决议 届 会 阐 会 义 设 战 务 针 会 义 设 务 养 纪会 义 个 华 质 学 质举 会 较 统 阐 关 会 义 级阶 论 国 产 会 义 级阶 线 经济 务 奋 标个 两个 点 对 会 义 级阶 线 简 个 经济 设为 两个 点 坚 项 则 坚 开届 会进 项 则 国 开 强国关 强 众联 决 届 会 过 强调 终 发 众 联 关 国 兴 内 进 马 义 众观点 众 线 内 败现举 邓 设 国 会 义 论 导 设 国 会 义 论 内 国经济 标 会 义 场经济 开 现 设 业进 从计 经济 会 义 场经济 转变 阶关 会 义 场经济 问题 决 届 会 过 将 会 义 场经济 标 则 为 纪 进 经济 动纲领关 强 会 义 设 问题 决议 届 会 过 强调 学 论 装 舆论 导 养 纪 会 义举 会 题 举邓 论伟 帜 设 国 会 义 业 纪 邓 论 为 国 产 导 会 义 级阶 纲领 为 经济 发 国 会 义 级阶 项 经济 实现 应当 样国 领导 国讲 决 县级 领导 领导 开 讲学习 讲 讲 为 内 风 历时 两举 会 个 为 国 产 导 写 设 会 奋 标会 义荣 观 锦涛 荣 耻 为 内 会 义荣 观 现 会 义 规 质 为 会 义 设 导 针会 义 届 会 过 关 会 义 谐 会 问题 决 马 义 导 国 会 义 爱国 义为 创为 时 会 义荣 观 会 义 内强 执 设 届 会 过 关 强 执 设 决 强 执 设 项 务 断 驾驭 会 义 场经济 发 会 义 设 会 义 进 会 义 谐 会 应对国际 势 处 国际 务产 员 进 动 开层 农 员会 员会 业职 会为 内国 进 国 军 变 为 线 军 争 备为龙头 设 军队 赢 战争 战 标 进国 军队现 设 坚 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一、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题,概括性地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进程。
二、鸦片战争及其影响1.鸦片战争的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外国列强的侵略2.鸦片战争的发生及结果–中国的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腐败和落后–刺激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意识三、太平天国运动与戊戌变法1.太平天国运动–张之洞、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的领导–反对清朝统治–取得一定的军事战绩2.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派人士–兴办新政–受到义和团运动的抵制3.太平天国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关系–都是中国近代变革的重要尝试–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中国变革带来深远影响–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四、辛亥革命及共和国的建立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政权的腐败–经济与政治的危机2.辛亥革命的过程–各地起义与武装暴动–孙中山的领导与革命联盟的建立–清朝的倒台3.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秩序–孙中山的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五四运动的背景–国家面临的外部和内部危机–战后中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北京学生运动–反对帝权主义和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3.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五四运动对共产主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的背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国内分裂2.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军队与民众的抵抗–八年抗战的艰辛与牺牲3.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日本战败后中国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开放1.新中国的建设–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2.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中国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的进程3.当代中国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的多元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八、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
初中近代历史串讲教案
初中近代历史串讲教案
1. 理解近代历史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段;
2. 掌握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理解近代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近代历史的定义和时间段;
2. 近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3. 近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近代历史的时间轴、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介绍;
2. 教学素材:包括近代历史的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内容,并介绍近代历史的定义和时间段。
二、串讲近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15分钟)
1. 近代历史的背景介绍(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近代历史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段,以及近代历史的主要特点。
2. 近代历史事件串讲(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包括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3. 近代历史人物串讲(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包括拿破仑、华盛顿等。
三、近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包括科技进步、政治制度变革等方面。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课上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近代历史的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串讲近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其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初中历史现代史串讲教案
初中历史现代史串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现代史中重要人物和组织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1. 现代史的起点:工业革命;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建立;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结束;
5. 联合国的成立和发展;
6.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7.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
8.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老师通过简单介绍现代史的重要性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对现代史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串讲(40分钟)
1. 老师首先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接着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 讲解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的建立,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4.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以及战后的和平建设;
5. 讲述联合国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6. 探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7. 介绍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8. 总结当代世界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趋势。
三、讨论(20分钟)
学生根据串讲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总结(10分钟)
老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串讲,学生可以对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培养其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初中近代历史串讲教案
初中近代历史串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串讲,使学生掌握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 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串讲,使学生认识到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的时间、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历史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有什么不同?二、讲授(30分钟)1. 鸦片战争: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五口通商等。
2. 太平天国运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的影响,以及运动的失败原因。
3. 洋务运动: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强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以及运动的局限性。
4. 戊戌变法: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强调戊戌变法对清朝政权的影响,以及变法的失败原因。
5.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强调辛亥革命对清朝政权的推翻,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如鸦片战争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洋务运动是为了弥补鸦片战争的失败等。
2. 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些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学生对近代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问:同学们认为近代历史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近代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历史事件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公开课
中国近现代史公开课摘要:一、前言二、中国近现代史简介1.近现代史的开端2.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3.民主革命的兴起4.抗日战争时期5.解放战争时期6.新中国的成立三、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1.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5.五四运动6.抗日战争7.解放战争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近现代史的启示1.民族独立的重要性2.人民群众的伟力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结语正文:一、前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充满了曲折和奋斗。
了解这一段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近现代史简介1.近现代史的开端:自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2.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列强入侵,民众疾苦,人民纷纷投身于民族独立和民主改革的斗争中。
3.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4.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为保卫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6.新中国的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三、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1.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
2.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反映了民众对封建统治的强烈不满。
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一次尝试,但最终未能成功。
4.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民主改革打开了新的篇章。
5.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民众对民族危亡的觉醒。
6.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为保卫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7.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四、近现代史的启示1.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保障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福祉。
2.人民群众的伟力:近现代史的变革和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积极参与。
中国近代史知识线索串讲共42页
中国近代史知识线索串讲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近现代史考前串讲共29页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9
近现代史考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中国近代史串讲
中国近代史串讲冲刺重点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前的中国乾隆朝后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由强盛转向衰落断增加.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的中国和世界的主要表现: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片战争西方资本制度的确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前的世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军事侵略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③勒索巨额赔款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⑤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外国列强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资本-帝国如何侵略 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主义对中国中国?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及 5.综上所述,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某些新变化的同时,又为控制和掠夺中国的目的而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共同阻碍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
它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社会的演变①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并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封建势力和外国勾结成为压迫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中国半殖民地治支柱③虽然自然经济破坏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和严重障碍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近代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文化生活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力量很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⑤近代中国存在外国争斗中各地成半殖民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半封建社会社会阶级关系变动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对主要矛盾 1.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为避免亡国灭种危险,内部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至次要地位民族矛盾升到主要地位两大历史任务关系 2.外侵者同中国封建政权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尤其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但人民用战争形式时,阶级矛盾升为主要矛盾3.国内战争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此刻帝国主义同封建主义完全在一条站线上。
主要矛盾决定中华民族始终面临2个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关系区别前者改变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及状况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及状况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人民群众 1.鸦片战争时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外国侵略者3.1884年中法战争,香港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罢工拒修法国舰艇4台湾人民多次反抗侵略者(1895《马关条约》日)如何进行反5.1900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侵略斗争?二、爱国官兵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2月关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岭(满族)江反侵略斗争在镇江战死疆场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3.中法期间,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扭转中法战局4.在中日甲午战争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黄海战斗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国捐躯。
三、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的爱国任务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魂。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解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侵略、争取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割辽宁给日本,俄国不满+法、德迫日本归还辽宁;粉碎瓜分19世纪末法分云南、广东、广西;1889,9-11,,美国召会各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中国的图谋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财产反侵略斗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原因:1840-1919中国人民反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失败了,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史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禁烟;1839他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895年严复在《救亡绝论》喊“救亡”并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建立:1851洪秀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9月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1853,3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1853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内容: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②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③按人口平均分配④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发纲领文件:确定平均分土地的方案;规定了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鳏寡孤独废残免疫,皆颁国库以养”(他们希通过该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评价:①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农民战争有制的普遍要求。
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②不过,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他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1859年被封为“干王”正确评价: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该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段基础和社会条件。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1856,9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盛到衰的转折点,后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年轻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1864,6洪秀全病逝7月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战争失败。
农民群众斗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局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派形成恭亲王奕 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上海&天津为南北举办洋务的重要基地。
对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先作出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新政兴办:兴办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洋务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①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②交通运输的需要③企图为民用企业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2.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90年代建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李鸿章))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百日维新: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维新变法活动: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6,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后103天里还颁布了一系列变化上谕史称“百日维新”守旧派1898,9,21发动政变,慈禧“训政”软禁光绪,搜捕维新派人士‘9,28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6人,被杀玉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除京师大学堂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弃,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意义和影响的原因及教训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随《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孙中山为代表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改良派论战辛亥革命爆清末“新政”及破产:《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举起发的历史条件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