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任诞的前世今生-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有感

合集下载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关键词:魏晋风度;精神内涵;时代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最另类的时代,是人的意识觉醒,追求精神自由、人格尊严及生命价值的时代。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漢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魏晋名士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一种异于流俗的、超群洒脱的方式生活着并重新思考、诠释生命的意义,构筑了文学史上一道绚烂夺目的风景。

一、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魏晋时代是美的自觉的时代,《世说新语》中晋人发现了人物的美,包括人物的自然美,行为美,更重要的人格美。

如果说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那么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则求美,他们赋予美特殊的内涵。

宗白华先生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魏晋时期品评人物即是从人物外貌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对人物精神风韵进行关注。

对于自然美,魏晋士人特别追慕姿容行止的洒脱俊逸,大都非常重视修饰,出门前非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

《世说新语》专门有《容止》篇来表现时人的仪容之美。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当时以白皙、瘦弱、清俊为美,魏晋士人这种瘦削俊逸的形貌也恰增添了一些仙风道骨的清逸之气。

对于人格美,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和佛学“略形取神”审美标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重视人的内在神韵。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魏晋人常喜爱用自然之物来比喻人物,这是人格美的一种整体表现,这种描述方式使自然美与人格美相互映衬。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流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流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流李晓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一个常用术语,同时也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

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这就是后人所向往的魏晋名士的时代精神。

《世说新语》(下文简称《世说》),是我国小说发轫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志人”体小说的代表作。

它“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语),是一部对中国文学乃至思想,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古典名著。

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轶闻轶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道,特别是士族阶层,深刻反映了魏晋时代两百多年间的政治、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成为“魏晋风流”的主要载体,起到了名士的“教科书”的作用。

《世说》刻画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魏晋人物,如“竹林七贤”及陆机、陆云、张华、左思等文人才子;何晏、王弼、孙绰、殷浩、王衍等清谈名家;王导、谢安、桓温、陶侃、顾荣等名臣名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和顾恺之等书画大家……真可以称得上是这一时期名士的人物画卷。

我们常说的“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就是通过《世说》中这些人物活脱脱地表现出来的。

概而言之,魏晋风流主要表现在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事物的情感和情爱方面的不同流俗,这些方面都可以从《世说》找到佐证。

一、生活:真率自然、不拘礼法“魏晋风流”的主要特性在于心超脱于万物的畛别之上,率性而行,自事其心,不求取悦于人。

所以,其风流精神首先在于一种率性的生活。

对于生活,魏晋士人讲究的是真率自然、不拘礼法,主要通过脱俗的举止表现出来。

《世说》中有一则关于刘伶的故事:“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禈衣,诸君何为入我禈中!’”[1](《任诞篇》)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不拘礼法,在家里一丝不挂,诚然是以此为乐,但他还从中感受到自在于天地宇宙之中的轻松与快乐。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流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流
皇 帝 身 t, 帝 是 “ 龙 天 子 ” 有 着 “ 体 ” 这 一 切 都 体 现 了 皇 皇 真 , 龙 ,
2 6


的 统 治 已失 去 了名 士 对 其 政 权 的尊 重 他 们 表 面 上 虽 然 是 行 为 狂放 的 狷 介 之 士 . 绝 不 会 违 背 真 正 的 伦理 大 德 但 不 可 名 状 的 忧 患 . 凉 和 无 奈 . 他 们 精 神 的 实 质 。 而 达 观 悲 是 风 流 , 简 任 诞 , 拓 不 羁 . 成 为 文 士 们 与 统 治 阶级 决 绝 抗 争 高 落 则 的一 种 方 式 。貌 似 狂 放 失 常 , 是 一 种 最 高 傲 的姿 态 , 种 无 言 实 一 而有 力 的 睥 睨 。在 那 个 华 丽 而 哀 怨 的 时 代 . 何 去 外 圣 内王 . 如 于
行 间 而 成为 全 书 的脉 理 。《 说 新 语 》 小 说 集 , 世 是 它最 大 的特 点 即 或 被 杀 , 被 迫 朝 隐 . 是 纵 酒 放 诞 的 畸 形 人 生 出 现 了 . 途 恸 或 于 穷 笔 墨 清 简 : 量 篇 中记 载 , 安 , 绰 等 人 泛 海 遇 风 暴 , 等 “ 雅 谢 孙 孙 神 哭 . 身 狂 饮 . 是 个 性 极 度 压 抑 后 的 释 放 。 阮籍 的劝 进 文 , 裸 都 穷途 向 刘 都 色 惶 急 ” 谢 却 “ 闲 意 悦 ” 这 样 一 躁 一 宁 间 . 格 顿 显 。更 不 要 恸 哭 , 秀 只写 了一 半 的思 旧赋 , 伶 的 以酒 为命 , 透 露 Ⅲ 人 格 , 貌 , 人 是 说 它 奉 献 出多 少 脍 炙 人 口的故 事 . 造 出 多 少 传 世 成 语 . 存 了 被 严 重 扭 曲的 无 限 悲哀 越 名 教 而 任 自然 , 因为 这 个 弑 君 而 来 创 保 度 人 是 不 吃 牛 肉 的 . 个 部 落 或 氏族 之 间 所 崇 拜 的动 物 不 同 . 各 容 权 的 至高 无 上 在 宋 代 至 清 代 . 的代 表 意 义 呈 二 元 化 的 趋 势 . 龙 易 造 成 不 必 要 的纷 争 甲部 落 以 马 为 图腾 . 乙部 落 以 牛 为 图 腾 , 甲部 落 的 人 请 乙部 落 的人 吃 牛 肉很 显 然 会 引发 纠 纷 龙 作 为 不 存 在 的 想 象 中 的 图腾 . 以一 定 程 度 上减 少 这 种 摩 擦 。涂 尔 干认 可

任诞

任诞

刘伶(2)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 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 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 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 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 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 “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 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世说新语·任诞
何琪娜 1112554
《任诞》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第二 十三门记载了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 要表现。 任诞指任性放纵,名士们主张言行不 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 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 真正的名士风流。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 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 乐为目的。
“作达”背后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 :魏晋名士在追求人格美时所表 现出来的特有的作风态度和精神风貌。张 扬个性,不守礼法,放浪形骸。
魏晋风度表现之一:蔑视礼法,率性而为 服饰习惯:敞怀袒胸、宽袍大袖
阮籍:“礼岂为我辈设也”
不拘礼法、特立独行 ↔ 欺世盗名、弄虚作假 冲破礼法的虚假约束来表达真实的自我 反抗礼教的虚伪和对人格个性的严重束缚
追求: 精神的自由 个性的解放
魏晋风度表现之二:纵酒放达,佯狂避祸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中有真意,万事不萦心” —忘情世事,摆脱世俗的羁绊。参与政治 是危险的,消极抵抗也是危险的。最好的 办法,就是终日饮酒,不问世事。
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晋人多言 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 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唯托于醉,可 粗远世故。”

《世说新语·任诞(节选)》解析

《世说新语·任诞(节选)》解析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 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 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 因吐血,废顿良久。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 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 常从妇饮酒,阮醉,便 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 伺察,终无他意。
相关评论

“《世说新语》虽是古代的一部小说,但一 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 的人所重视。”“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 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 途,都有所记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 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的风俗、 习尚,这确实士很好的历史资料。” ——周祖谟
晋书潘安李熠霖?一千八百年前一个翩翩少年他有非凡人气一生爱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画的美男子春风得意时代的万人迷趋炎附势却身不由己多少遗憾都留在洛阳多少个选秀今天在录像?有没有再世潘安是否传说中的尚书郎是不是白了头的沧桑招一阵风雨演一场生命的悲剧谁是英俊无比同时人格美丽谁追赶八千里路名和利谁愿回归故里下载歌词是否一首悼亡诗?世说新语一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属孔门四科其中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世说新语 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 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 引。’” “时人目王佑军,飘如游云,矫若惊 龙。”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 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世说新语 容止》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刘孝标注引《语林》 张载 “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 “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 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晋书 》)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张英基摘要: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

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于山水。

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独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了起来。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名士风度心态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1)。

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山水。

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起来。

嵇康曾云:“老子、庄周,吾之师也。

”“读庄、老,重增其放。

”(2);阮籍则“行已寡欲,以庄周为模则”(3)。

人们鄙弃汉儒的酸腐迂顽之气,说话为文,崇尚通脱之风,不拘于礼仪,什么事都很随便。

玄学清谈之风的盛行,又从根本上冲击了儒家的礼法传统。

重视自我,重视个性,重视才能,重视情感,便成了士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人生价值取向,为确认人的自然本性作出了理论阐释。

士人们大胆地改变了先前时代的那种严肃而谨慎的生活作风,追求精神娱悦,追求个性张扬,追求物欲奢华,大兴尽情地享受享乐之风。

由于当时社会政治时局极其黑暗、险恶,士人们为了全身远祸,或崇尚老、庄,清谈玄理,排调戏谑;或崇尚自然,高洁自恃,隐遁山林;或不拘礼俗,注重人格,追求精神解放;或纵酒行乐,放诞不羁,我行我素;或竞豪斗富,穷奢极欲,物欲熏心。

他们富于才华,浓于情感,沉醉于所谓“名士风度”之中,要把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坦露出来。

所谓“名士风度”,大致体现在以下诸方面:其一、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

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透过《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摘要]晋人那种名士风范确实是真名士自风流,透过潇洒风流的名人士子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不仅仅是魏晋士人们的狂狷、任诞等诸种荒唐之举,我们发现这其中更浸渍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苦痛和血泪。

[关键词] 魏晋时期;《世说新语》;知识分子;困境;失落;抗争魏晋时期堪称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整个社会时常笼罩在恐怖肃杀的气氛之下,社会各阶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知识分子,受到的冲击尤为强烈。

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世族文人,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了血腥的政治斗争中而遭到杀戮。

儒家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在他们身上悄然隐退,代之而起的魏晋玄学中对自我人生的强烈关照和个体生命的极度张扬,并由此形成了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

一、个体人生的追求魏晋时期士人的心态似乎已归于平淡,面对时局的动乱、世情的险恶他们为求得保身不得不退避三舍。

于是,这些在现实政治中战战兢兢的文人士子们,暂时放弃了他们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豪情壮志,而把生活的中心转移到了对自我人生的追求和关照上。

魏晋的玄家受老庄思想影响,即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本源的回归。

嵇康便是玄学思潮在人生追求上的典型代表。

他厌恶仕途,傲视世俗,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

这种理想人生摆脱世俗的系累和礼教的束缚,而又有最起码的物质生活必须,有素朴的亲情慰藉,“抱琴行吟,戈钓野草”,以己之高洁而独立于世。

嵇康的理想人生,可以说是把庄子的思想诗化了。

从《世说新语》赏誉篇中所记来看,率真质朴、闲适清高、简约旷达、宁静淡泊等品性成为了时人品评关注的焦点,如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

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1[P89]这里,王戎以未经雕饰的“璞玉浑金”来比喻山涛品地的率真、质朴,此间真意,尽在其中。

从当时人们对魏晋士子名流个体品性的关注来看,更多的士子文人已经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开始向自我的人生回归:他们不再热衷于追逐尘世间的虚名浮利,他们追求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自由与超脱;他们流露出的是向人类自然本性的迁移;他们试图放下负累,回到人生的原生态,释放个体生命内心深处最朴实无华的性情。

世说新语的感悟

世说新语的感悟

世说新语的感悟世说新语的感悟篇1《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必须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

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述。

综观全书,能够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透过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透过与华歆的比较,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时大家没事,情绪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我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齐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我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

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

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必须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我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从世说新语-魏晋风度

从世说新语-魏晋风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世说新语》又称《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度的故事集,这些故事形象的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乃至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他们以清谈玄理不问政事的生活方式,以清净明澈的心灵,以恣情任诞、率真放达、自然适意的性格演绎着千古流传的魏晋风度。

在《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清谈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

一、清谈之风清谈即谈玄,魏晋士人重才性,亦不乏才华横溢之辈。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驰骋思辩的清谈之风。

从《世说新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清谈之主要特征:(一)互相辩难。

魏晋玄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便是玄谈。

名士们相聚而谈,剖玄析理,开辟了一个思辨的时代。

他们一般采用辩难和讲座两种形式。

讲座的形式是指一人单独树义讲论,听者不与讲者辩论,气氛比较和缓。

辩难通常在两人之间进行,也可以一人对数人辩难,还可以数人互相辩难,甚至有一人自为客主,自己问难自己辩答的。

如: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

支为法师,许为都讲。

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

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

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世说新语•文学》第40 则)[1]这是两人之间的辩难,所谓“二家之美”,即是支、许二人清谈的风度之美,四座鼓掌欢迎,但共嗟咏,不辩其理之所在。

之所以产生这种效应,是因为他们完全陶醉在支、许谈玄论辩那种优雅风采的美感享受之中了。

其他如《文学》篇第55 则“支道林、许、谢盛德”条,则是一人对数人辩难,《文学》篇第6 则“何晏为吏部尚书”条,则是自己问难自己辩答,兹不赘述。

(二)追求优雅的风致。

清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了高贵的身份和高雅的情趣,所以,仅有敏捷的才思是不够的;谈家的言谈举止还常常带有艺术化的装饰,呈现一种优雅的美感。

[2]例如: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

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

魏晋风度观后感500字

魏晋风度观后感500字

魏晋风度观后感500字篇一:魏晋历史论文读后感一、李泽厚《魏晋风度:人的主题》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揭幕。

社会的变迁,在意识形态和和文化心理的表现则为,与颂功德、讲实用的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

这二者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

而这种意识形态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反映在文艺、美学、哲学上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至陶渊明的自挽歌,无不写出了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以致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由此体现了当代文人学士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即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正是对于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追求和把握,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正因如此,这些诗篇才获得了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而不使人心衰气丧。

魏晋时代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的破坏、对抗下取得的。

经过激烈斗争,人在这个时代不再如两汉那样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内在的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

由于“人”,仍然是有具体社会性的,所以士族的贵族气派,讲求脱俗的精神风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

人的觉醒也体现在哲学和美学上。

不是外在的纷繁现象,而是内在的虚无本体,不是自然观(元气论),而是本体论,成为哲学的首要命题。

而“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则作为了美学的理论和艺术原则。

与此相当,在语言艺术上,”言不尽意”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正如文中所言,钟嵘推《十九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魏晋是个何其纷乱的时代,然而从文学、美学到哲学,无不达到一个令人高瞻的境界。

正是崩坏的外在价值追求,使得文人学士纷纷追求内在的丰盈。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精神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精神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精神历史的年轮不断向前推进,中华大地经历了秦汉的大一统局面后,迎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纷争与动荡。

乱世中蕴含着思想的活跃,“国家不幸诗家幸”,对于文人们来说,乱世中国家精神统治的藩篱瓦解,大可以一舒胸中块垒,快意人生。

正因为摆脱了现实中礼教的枷锁,魏晋士人才有了千古不决的独特气质与情怀,是为魏晋风度。

东汉以后,宦官和外戚你方唱罢我登场,视国家公器于无物,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士人们深受其害,“党锢之祸”的爆发更是无情的击碎了士人们的救世思想。

在儒学式微、名教危机的背景下,士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士族逸闻轶事的著作,看似荒诞不经,但却实实在在的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精神状态。

魏晋士人的无奈是政治黑暗下的性命之忧,不得为以求自全,以放任自适、放浪形骸排解心中苦闷。

魏晋风度是士人们的外在气质,是一种臻于玄远之境的人格美。

嵇康临刑前掷琴于地,大呼“《广陵散》于今绝矣”的淡定从容,阮籍为拒姻亲,饮酒大醉的逃避之举,皆为士人风度,魏晋风流,是无奈,也是救赎。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崩塌先秦时期,社会潮流汹涌激荡,诸子百家思想在乱世之中产生并互相学习融合,成就乱世中的思想盛宴。

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各家的政治参与度尽管有程度上的不同,但并没有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诸子学说自诞生以来,便储藏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里,等待着后世的翻阅与对话。

抛开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来看,在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背后,我们能洞悉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即国家意识形态所衍生的国策与之相对应。

秦重权术、焚书坑儒,二世而亡;东汉继承独尊儒术的经学传统而渐渐透出衰微之象。

至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虽然以刑名法术取得硕果,却同样为曹魏政权的丧失埋下了祸根。

从王朝的治乱兴衰可以看出,诸子百家虽然对治国都有可借鉴之处,但任何一家文化理论都有短板,一旦落实为治国纲领,缺陷就会逐渐显露,固守它的政权将付出相应的代价。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骨-精选文档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骨-精选文档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骨-精选文档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骨常言道:“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随之迎来的是秦汉“大一统”;然而,由于“后汉”之“倾颓”,这种局面势必无法维持,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一副分裂动乱的局面是必然的。

这一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的长期存在逐渐引起庶族阶层强烈的抗争。

但正是这种政治上的混乱,反而造成社会思想相对自由活跃,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尤其是背离儒教,提倡老庄所谓“自然”哲学的社会思潮――其根本性的内涵是个性价值的体现。

这就使人们冲破秦汉以来的各种高压束缚,追求自由。

在这种人的觉醒的影响下,“文学的自觉”应运而生。

《世说新语》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乃南朝宋人刘义庆所编,梁人刘孝标作注后方改今名。

共十卷,分三十八个小类,前四类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即是孔子所提出的四教法。

此外,还有赏誉、任诞、捷悟、惑溺、贤媛、排调、简傲、巧艺、雅量等。

这归根到底都是源于魏晋时期人物品评风气的盛行。

《世说新语》虽然是志人小说的代表,而且鲁迅先生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其“记言,玄远冷峻;记行,高简瑰奇”。

但是,它实非真正文学意义上的小说。

相反的,由于它在内容上主要记述自东汉到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反映士族阶层多方面的生活面貌和他们的思想情绪,而使它更具有史料价值和史学意义,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史学著作来看待。

尽管士族的实际生活,不可能像他们宣称的那样高超,但欲摆脱世俗名利,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使精神得以升华的理想是不容忽视的。

这也是人物身上所谓“风骨”最真实,最透彻的体现。

《容止》篇中对某些名士仪态风采的关注,蕴涵着令人羡慕和赞颂的人格修养。

《任诞》篇则表现出当时人们所推崇的不拘小节、自由放达的情怀。

《言语》篇又是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的真实直接的反映,从其言谈中可看出名士们对人生的感悟。

《贤媛》篇更是一反妇女受压迫束缚的常态,使其个性情趣大胆地发挥……魏晋正始以后,人物品评之风大盛,以人物是否有个性、特色为标准,从个体角度,对人的个性、才情、感情加以评价――当时对于人物的个性之美、才情之美尤为赞赏。

最新-读《世说新语》有感【优秀7篇】

最新-读《世说新语》有感【优秀7篇】

读《世说新语》有感【优秀7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读《世说新语》有感1《世说新语》记述了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它是一本笔记小说。

里面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等,一共有一千多则。

多以人物评论、做人道理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为主。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雅量第六”中的一则小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只有七岁名叫王戎的小朋友,他曾经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

大家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果,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有人问他,他回答道:“树在路边,又结了这么多的果子却没人摘,这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当我读这则故事,读到前半部分时,第一反应是,王戎怎么这么笨,有这么多的果子,为什么就不愿去摘呢?整则故事读完的时候,我要为王戎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点赞。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不要被眼睛所见的“迷惑”。

可以根据事物的现象思考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完这则小故事,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三年级暑假期间的一个故事。

爸爸出差从海南回来,带回了一个大大的菠萝蜜。

我初见菠萝蜜时,只见它浑身长满了小疙瘩,又粗又长,像个长满“青春痘”的大冬瓜。

我边看边摇头,爸爸见我对它充满了“敌意”。

他告诉我,别看它长的丑,它的味道却特别的鲜美。

我头摇的像拨浪鼓,嘴巴里一直说着:我不要吃,不要吃,真的不要吃。

可当爸爸打开它后,我的味蕾瞬间被空气中弥漫的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吸引了。

后来,我尝了一口,便从此爱上了它。

是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千万不能光凭着外表或是现象,就急着去下结论,一定要去深入了解,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一句话,也蕴含着大道理。

在“轻诋第二十六”中有这样一则: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

意思是:过去人们评论韩康伯说:“胳膊肘粗壮,但是没有什么刚气、骨头。

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出世入世

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出世入世

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出世入世对待以山水为依托的生存方式的情感与态度,作为魏晋士人山水情怀的重要元素之一,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出世情怀”;相对于此的,即是一种“入世情怀”。

魏晋风度绽放着清峻淡远之美,看似放达、通脱的士人行为也确实会叫人联想到世外的高士;那便不妨立下这“出世情怀”和“入世情怀”的名目,依寻着士人们解放、自由、旷达的行为之“迹”,探究一下此“迹”背后的“质”。

入世情怀动荡的时代,士人的选择多半只有两条。

要么隐世避居,要么各侍其主。

从事实看来,曹魏、西晋时代的士人们,多半选择的是后者。

建安之风,在乱世之秋一定程度上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魏武的理想,是齐桓公的霸业,选才与能讲的是为才是用,他为当时注进的是慷慨悲凉的士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徒叹乱世生命的悲忧,不如慷慨振作,一同去建立万世的基业。

不是被曹孟德杀掉的士人孔融还曾经被曹魏风气所吸引,进入其政权内部,并还企图劝王朗北来投奔曹操吗?如果说曹操的时代,是因一种新的风气吸引士人竞相入世,那么到了曹丕魏文的时代,因为道玄思想已在整个社会结根滋长,作为政权核心的主导者,曹丕走的是一条与士风同流之路。

政治上他提倡轻法息兵的道家精神,并为了表明此意,还曾向孙权寄去自己的《典论》与诗赋,他那些早已受道玄思想影响的臣子们,看见自己的皇帝尚且爱好文学,尊奉黄老,自然更是大畅玄学、旷达之风气,上者倡之,下者和之。

司马氏的王朝不是象曹氏父子吸引士人入世,司马氏对待士人的手段很残酷;对依附曹魏的士人,采用了残酷的杀戮手段;对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的士人,也多半加以杀害。

名士们除了进入司马氏的政权外,几乎毫无别的选择。

被迫入晋的士人们是带着一种苍凉之情入晋的,他们眼中的山水,是宣泄悲凉情感的“道具”。

而主动采取一种与政权合作的态度的士人们,则日子过的大多轻松愉快,山水在他们的眼中也是“道具”,却成了关乎自身得失、置名置利的道具。

入世的大前提下,士人们山水情怀的表现形式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士不遇情怀”、“怀故情怀”、“沽名钓誉之道具”。

一个人的乌托邦--也说《世说新语》的任诞

一个人的乌托邦--也说《世说新语》的任诞

一个人的乌托邦--也说《世说新语》的任诞摘要:《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争议文体的书,这个我暂且不谈,只是紧着《任诞》来谈一下。

篇幅短小是它适合做床头书的优势,适合随时中断性的阅读。

《任诞》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第二十三门,记载了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

任诞指任性放纵,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

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日的。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说:“醉里不知谁是我”和“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避祸自保在古代社会是很重要的生活艺术,伴君如伴虎啊!关键词:世说新语任诞宝典有人说,历史上就那么几个好时代,谁遇到了就是谁的运气。

我不知道,处于魏晋时代的他们是不是认为自己的时代就是那个幸福的好时代。

但无疑,我们是很幸福的人。

在这个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成名的时代,他们留名千载,就给我们提供了通往成名之路的“宝典”,我们紧紧握在手中,吃饭时谈经典,睡觉时梦经典,跟朋友、家人聊经典,在商场买经典,总之,只要坚持不懈,总会名垂史册的。

因为我们有必胜宝典--《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篇幅其实都很短--绝对是一本非常好的床头书,不仅可以随时拿起来随时放下,还可以欣赏名士风流,获得宝贵的成名经验--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话。

但是,说起来话可就长了。

试以《世说新语任诞》篇为例从以下两方面略加分析。

任诞,就是人性放纵的意思。

还可以说成是“率真通达,恣情任性,不拘礼俗,放达不羁”的魏晋风度,但更多的是一种在血腥恐怖的社会形态里借以避祸自保的生存方式。

一、“醉里不知谁是我”葛洪在《抱朴子酒戒篇》中说:“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君子以之败德,小人以之速罪,耽之惑之,鲜不及祸。

世之士人,亦知其然,既莫能绝,又不肯节,纵心口之近欲,轻召灾之根源,似热渴之恣冷,虽适己而身危也。

小大乱丧,亦罔非酒。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世说新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帮大家的世说新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那么,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后世之人对次书评价颇高,因其历史意义独特,文笔极佳,不仅是一本笔记小说,还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气。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典型的故事,第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

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答复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第二个小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这生动形象的.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刻在了弟子们的头脑中。

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答复: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在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表达道理的手法,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展开了一副知识的画卷,又善用比喻,能运用幽默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

个人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5篇

个人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5篇

个人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5篇个人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5篇1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

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读完这则短故后曾对“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其他书中看到沃维纳格说的那句话后才恍然大悟:殷羡不推崇这种“不走正道,贪图小径”的社会风尚,认为虽然获得了官职,也就是所谓的“成功”,还不如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学识才略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功。

所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更深层面的含义是:无用之才自不会得到赏识,而德才兼备之人定能得到重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贪图一时小利,放弃了光明和正义的大道,误入歧途,走向黑暗。

这也许能获得些许利益,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象征,一种不良的行为准则。

与其走这偏门邪道还不如潜心向善,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

虽然会比前者付出更多,但这是一次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使得到的成功更真实,得到也更为自豪和愉悦,何不一试呢?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将来不论是发展的过程还是种种鸿图霸业抑或遭遇挫折时的心态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为了得到赏识,得到成功,唯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就是学习。

学习就需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顽强毅力与勤奋刻苦的钻研态度,正如童第周所说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浮者了吧。

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更不要为了谋取利益而抛弃光明,那样只会像陷入沼泽地一般越挣扎陷得越深。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与社会影响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与社会影响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与社会影响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然而思想上却极自由,士风有巨大转变,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不断冲突中得到调和。

玄风大畅,出现了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影响深远。

魏晋风度的代表特征是洒脱放达追求个性,这种洒脱放达的个性与社会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世说新语》——一部记录魏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的志人小说,很好的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成就之一。

本文以《世说新语》为背景试论“魏晋风度与社会”。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风度社会影响“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在一次名为“你最希望生活在的10个时代”的调查活动中,出乎意料的是我国上榜的四个时代居然没有“汉武”“盛唐”而很受追捧的却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时期之一的魏晋”。

大家给出的解释很简单:“喜欢魏晋的自由放达”。

日本学者大沼枕山在其所做的汉诗中写道:“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无疑大沼枕山爱的是“魏晋风度”。

那么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与社会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时代有时代特征,社会有社会风尚。

如果说汉朝是辉煌壮阔、唐朝时盛大开放、宋朝是清丽内敛,那么魏晋就是洒脱放达。

如果一本书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毫无疑问《世说新语》就是魏晋时代的最好代表。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宋宗室刘义庆,也可能是刘义庆及其门客集体编撰。

南朝宋距魏晋不远,所载士族阶层的言行轶事应较近于史实,其中不少资料还被正史采用。

全书“以类相从”,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记载了名士玄虚奇异的思想、言谈、举止。

一、洒脱放达的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一词在鲁迅先生一场名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后开始逐渐成为魏晋时代的代表性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任诞的前世今生-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有感
《世说新语》之国学密码解析课程论文——
从现代看,如何管理魏晋名士
“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b5E2R。

b5E2R。

的就是潇洒随意。

显然这种态度在当时礼教盛行注重循规蹈矩的时代是危险的,也必然遭
到封建社会的唾弃和辱骂。

魏晋文人阮籍喝醉酒时便径自当庭卧于酒垆美妇身旁;嫂嫂回娘家时不顾别人非议而
坦然去送行。

周伯仁喝酒“尝经三日不醒。

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王子猷不经主人同意便
叫人把主人家的毛毯搬回家,却说有大力士拿走了。

殷洪乔去上佳时替亲友带了百来封信
却走到半途把信全扔江里…….这些都是故意放纵自己,随心所欲,甚至到了一种”损人利己“程度的任诞。

这些与封建伦理相抗的行为必然受到维护封建礼教人们的不解和非议甚
至抵触,”人或讥之“。

而魏晋很多文人墨客也因为与世俗礼教格格不入莫名其妙地被卷
入政治斗争中而遭到贬职甚至杀戮,比如孔融,杨修,石崇等。

这就是“任诞”之人在封
建社会的绝大多数下场。

他们往往才华横溢,在中国文学史上流芳百世,但是在自己生活
的年代却往往因为“狂荡不羁”而遭人非议,食不果腹,生活潦倒。

在我的眼里看来,“任诞”之人往往个性特异,才华横溢。

他们并不是天生喜欢异于
常人的行为方式,只不过却有着不愿向规则屈服的心。

比如王子猷尽管狂荡不羁,整天游
手好闲,对于自己官职也毫不上心,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却颇具魏晋文人率性而
为的作风,对兄弟情意深重,更是东晋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著有著名的《兰亭集序》等。

而这种任诞之人在魏晋时期尤为突出,并且正是这种任诞知识分子如阮籍,嵇康,刘伶,
谢灵运等的存在,才使得魏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想百家争鸣,文艺白花
齐放的黄金时代。

而在当今社会,人们显然容纳了“任诞”之人的存在。

在当今社会,那些性格迥异,
实王子猷等魏晋名士也并非天生讨厌自己的官职,只不过在黑暗混乱的政局中自己的抱负
无法实施,只能采取消极的应对。

这说明在一个集体中,那些任诞的奇才对企业既是机遇
又是危险的挑战。

如何管理才能突出又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的任诞奇才员工呢?以下我将侧重从激励员工
的角度提出对该类员工的管理。

关于员工的激励方面有一条著名的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赫兹伯格研究发现,企业所做的激励员工的做法都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一般企业认为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就能够极大地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事
实上这也是企业激励员工用的主要方法。

但是事实上却不然。

王子猷作为当时权势极大的
丞相王导的侄孙辈,在当时的士族制的背景下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仍然在
官职上无所事事,放任自己。

这也是赫兹伯格的“保健因素”的一部分,这些工资,福利,物质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只是起到保健的作用,也就是说做到这些只能消除员工的“不
满意“,却不能提高员工的满意。

而真正提高员工满意的却是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感等的“激励因素”。

一,给予任诞员工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

像王子猷那样的员工是不适于活在条条框框
之内的,他们崇尚自由,认为制度是束缚思想和才能的枷锁。

但是如果因为顾及这样的任
诞员工,企业拥有两套衡量标准是危险的。

只有把任诞员工放置在合适的较宽松自由的岗
位上才能“人极其才”。

创意类,设计类和研发类对人际沟通要求较低对思维才能较看重
的岗位就是任诞员工较好的职位选择。

但是这只是做到了赫兹伯格所说的“保健因素“而已。

没有员工是一无用处的,即使对于像王子猷那种雪夜心血来潮急匆匆跑去看故友到达
之后却不见而返放纵自己的员工,如果加以合适的管理措施,一定会使企业“海纳百川”,接纳不同的人才,推动企业不断向前跑。

i参考文献:
《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丁玉柱牛玉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2版《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徐明征赤峰学院学报 2009年12月期
《中国文人的魏晋传统》杨荣详《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月期《民营企业如何管理四类员工》孙立莉《经济师》2005年第12期
ii《对关键员工采用特殊管理方法浅议》姚乐《中国电力教育》 2006年S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