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历史演进及启示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70年学生资助国家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70年学生资助国家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70年学生资助国家政策的演变作者:张小娟孙邦华王聪颖梁尔铭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年第10期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央政府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人民助学金政策、以奖学金为主、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混合资助政策三个时期,资助的对象从以高校学生为主,逐渐扩大到包括高校、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生。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方面,为一代代青少年接受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机制;另一方面,又为莘莘学子成长为社会各项事业普通的建设者和高水平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资助政策;社会公平;学生资助人民助学金政策时期(1949年—1982年)新中国成立后,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总体而言是“免费上学加人民助学金”。

及至1966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对受助对象、享受范围、发放标准、使用原则等做出了详尽而具体的规定,以高校为主,逐渐延伸到中等学校、初等学校。

从高校恢复招生考试到1983年前,人民助学金资助的主体模式没有实质性变化。

1.人民助学金制度的起源(1949年—1951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国家对于高校的学费收取情况还没来得及做出统一规定。

有些学校收取学费,有些学校实行公费制或供给制,而北平(现北京)则率先实行了“人民助学金”政策。

1949年5月,北平文化接管委员会发布《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条例》,包含了人民助学金的基本思想、受助对象的确定、申请程序及资助标准和核发手续等。

这个文件及其实施为后来的人民助学金制度提供了范本和经验。

2.人民助学金制度的实施与调整(1952年—1977年)1952年7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规定从当年9月起,在废除学费的前提下,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一律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

同年7月2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调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员工工资及学生人民助学金标准的通知》,对各级学校人民助学金的范围及标准做出统一规定,其中,高校的学生全部都可以享受人民助学金。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资助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慈善组织为了支持有需要的个人、团体或项目而提供的经济或其他资源的政策。

这些政策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也可以促进研究和创新。

在实施和受益于资助政策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资助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透明和公正的实施。

政府和慈善组织在实施资助政策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申请和评估机制,确保资源分配的公正和合理。

透明的资助流程可以增加公众对政府和慈善组织的信任,减少腐败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我曾参与申请某项教育项目的资助,感受到了资助过程的公开和公正。

所有的申请人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评估委员会会根据申请人的资格和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公布得分结果。

我很庆幸自己通过了评估,获得了资助支持。

这种透明和公正的资助流程使我对政府的决策和公共资源的分配有了更多的信心。

其次,资助政策应注重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许多资助政策都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推出的,但在长远的发展中,可持续性的问题常常被忽视。

一个好的资助政策应该能够帮助受助人实现自给自足,摆脱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例如,某项创业资助政策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和培训支持,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辅导和支持,这些企业很可能无法持续发展。

我在参与一个农村发展项目中了解到,政府提供了资金和培训支持,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但后续的技术指导和市场接洽仍然是一个挑战。

因此,我认为资助政策应该综合考虑受助人的长期发展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跟进服务,以确保受助人能够持续改善自身状况。

此外,资助政策的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一个成功的资助政策需要精准定位,将资源投入到社会最需要的领域。

政府和慈善组织应该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资助政策。

例如,某地发生了一次自然灾害,政府和慈善组织可以制定针对受灾地区的资助政策,帮助受灾民众重建家园。

我曾参与一个康复项目的资助,该项目旨在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在我国,资助政策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

资助政策的出台,为许多贫困学子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项资助政策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交流,我对资助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资助政策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资助政策的出台,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体的资金支持,更是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和努力。

通过资助政策,那些本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继续接受教育的学生,得到了机会。

这样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资助政策的复杂性和难度。

资助政策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资金来源、资助对象、发放方式等等。

在我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资助政策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有的学生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无法得到资助,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申请流程复杂而错过了申请的时间。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以确保资助政策的公平和有效。

最后,我认识到资助政策只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部分。

资助政策的出台只是为了解决贫困学子的经济问题,而解决贫困学子的教育问题还需要更全面的改革。

除了资助政策,我们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水平等等。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资助政策是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贫困学子来说,是一束光明。

资助政策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确保政策的公平和有效。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为更多贫困学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可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

资助政策心得体会在当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教育的代价不菲。

因此,资助政策逐渐被重视和推广,它旨在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我是一名大学生,也曾经因为经济原因受益于资助政策,以下是我对资助政策的心得体会。

首先,资助政策真的帮了很多人。

在我看来,资助政策的本质是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那些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

在我的家乡,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学生竞争激烈,但是在以前的时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因为家里的负担无法考大学,甚至有些人连中学都读不了。

而现在,有了资助政策的支持,这些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考取优秀的成绩,获得国家的奖学金,通过减轻经济负担来专注于学业。

其次,资助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我的大学里,有些学生因为能获得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甚至不去努力学习,耍起了懒惰。

他们不在乎自己的成绩,反而希望能够依靠国家的资助来生活。

我认为,这是国家资助政策的一个缺陷。

政策应该在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家庭和学生的前提下,还要让他们有能力自给自足,不依赖国家的资助。

毕竟,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而不是拿到资助。

最后,资助政策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虽然国家的政策在以前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说,资助政策中需要更加细致的考虑到不同家庭的情况。

家庭情况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例如家庭的收入不高,但是父母有固定的工作,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干扰。

这时,国家可以通过提供免费住宿、生活补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

综上所述,资助政策对于许多家庭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影响我们对资助政策的支持。

在改进资助政策的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教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1

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1

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摘要:大学生资助政策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从国内外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历程来看,西方国家起步较早,在实施上也更有成效。

而每个国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世界几个典型国家来论述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同时对他们的资助政策进行评价。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政策演变正文: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逐步扩大,以及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化,贫困大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奖、助、补、减”等办法难以完全解决所有贫困学生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开始成为主要的资助手段,从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走过的这些年来看,大学生资助政策在解决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上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从国内外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历程来看,西方国家起步较早,在实施上也更有成效。

由于历史与客观的原因,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缩小这种差距,使大学生资助政策收到实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的资助政策,在这里先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来阐述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不同变革历程。

(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是世界上大学生资助体系最发达的国家。

在美国,性质各异、不计其数的资助项目构成了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体。

而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也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公平化资助、消极资助以及贷款化资助三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已更多地呈现出资助方式的贷款化和资助对象的“脱贫化”特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学生资助本身也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目前美国学生资助体系发展主要有以下动向,其中有些措施还在探索之中。

首先,“高学费、高资助”和实现不同纳税人收入的合理再分配。

美国公立高校经费主要由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提供,其学费相对比较低。

而一些高收入家庭的学生进入公立高校读书,享受到了低廉学费所带来的好处,实际上剥夺了低收入家庭的利益,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另外,公立高校凭借低廉的学费与私立高校竞争,也带有很大的不公平性。

助学金政策概述

助学金政策概述

资金来源问题
资金不足
由于政府财政预算有限,助学金的资金来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无法获 得资助。
资金筹措渠道单一
目前助学金的筹措渠道过于依赖政府投入,缺乏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导致资金来源不稳定。
地区差异问题
地区间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各地区对助学金的投入力度和覆盖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地区 的学生获得资助的机会不公平。
地区间教育水平差异
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对助学金的需求和利用效果也不同,这给助学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 来了一定的挑战。
申请与审核中的问题
申请流程繁琐
部分学校的申请流程过于繁琐,导致学 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申 请手续,降低了学生申请助学金的积极 性。
VS
审核标准不透明
在助学金申请的审核过程中,部分学校存 在标准不透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 部分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被忽视,而部分 不满足条件的学生获得了资助。
促进教育公平
助学金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通 过提供经济援助,政策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不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助学金政策有助于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使得优质教 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广泛的学生群体,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公平 和进步。
04 助学金政策问题与挑战
03
教育公平问题凸显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成本 也不断攀升,给家庭带来经济压 力。
城乡、地区、贫富之间的教育差 距加大,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
政策出台背景
01
政府重视教育公平
政府意识到教育公平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出台一系 列政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探索与实践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秉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办行宗旨,国家开发银行多年来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积极探索和建立助学贷款新模式,为实现“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和“教育公平”的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创造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开行模式”。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出台。

以此为分水岭,我国大学生财政制度由“免费+助学金”转为“收费+多元资助”。

多元资助包括“奖、贷、助、勤、减、免”等一系列资助措施,其中助学贷款政策是在我国高等学校大量扩招、原有资助措施无法满足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借鉴国外多数国家的做法,充分利用金融手段而采取的一项重大资助措施。

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全国8个城市的普通高等学校中试点。

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由四大国有银行作为经办银行,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信用贷款,并由国家提供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

然而,由于单笔贷款金额小,成本高,收益低,经办银行办理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全国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缓慢。

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助学贷款进入还款期,发生了较高的违约率,前期经办银行逐渐收紧甚至停办了助学贷款业务。

截止到2003年12月,全国累计审批贷款合同额65亿元,资助学生仅有79万人。

2004年,河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向11家商业银行招标,结果以“流标”告终。

在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危急关头,国家开发银行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向银监会申请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介入河南省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并获批准。

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大胆开拓思路,创新理念,试点当年即发放助学贷款5.7亿元,超过各家金融机构历年在河南省发放助学贷款的总和,一举扭转了助学贷款业务的停滞局面,开创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行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随后在全国15个省份推广。

浅析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

浅析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

浅析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我国的高校资助工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高校资助工作是为了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经济问题,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浅析。

一、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起步阶段。

当时,高等教育普遍实行了学杂费转移支付政策,即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分摊学生学杂费支出。

学校自身也设立了一些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学生资助水平不高,覆盖面也不广,导致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然难以承受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进入了改革阶段。

199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奖学金评审制度,将奖学金纳入到国家规划中,政府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专项资助。

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开始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为高校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建立起了一些专门的学生资助基金,用于支持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一时期的改革丰富了高校资助工作的方式和手段,为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现状目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资助体系从起步阶段逐步完善到现在的体系化、多元化和社会化。

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和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地方奖学金、地方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覆盖了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为他们提供了更广泛的资助服务。

我国的高校资助工作还与社会力量密切结合,建立了一些公益基金和专项资助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资助渠道。

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对于资助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

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资助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一些资助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学生难以获得应有的资助。

助学贷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难以及时返还贷款,导致了助学贷款基金的流动性不足。

我国助学金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分析

我国助学金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分析

我国助学金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分析作者:孙佳汤晓俐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25期【摘要】我国助学金制度的实施越来越突出从资助均等化向重点化转变,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从重公平向重效率再向公平和效率并重进行转变。

助学金制度从构建阶段过渡到探索阶段,已经初步实现了平等的接受教育的目标,下一步应当发展到完善阶段,实现接受平等教育的新历史目标。

【关键词】人民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发展2010年7月,温家宝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尤其要不断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

建国以来,我国一共实施了人民助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两种制度,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挥了巨大作用。

助学金制度也经历了从资助均等化向资助重点化,从单一助学方式向多元助学方式,从重公平到重效率再到公平效率并重的三大历史转变。

我国高等教育贫困生助学金资助制度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在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方面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建国之前,党便开始在革命根据地实行资助政策,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生活供给制和公费制。

此后随着各解放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生活供给制和公费制被逐步取消,各地政府都开始积极探索开展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共北平文化接管委员会于1949年5月颁布的《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颁布的第一部学生助学金条例。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制度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受苏联实施的“免学费+助学金”模式的影响,我国开始实施人民助学金制度,其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952~1983年,以实施人民助学金为主的阶段。

1952年7月8日,国家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随后教育部也发出《关于调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工资及人民助学金标准的通知》,具体规定了人民助学金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发放标准、评定方法和评定程序。

对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认识

对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认识

对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认识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认识1. 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背景和意义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是国家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就读学校过程中的经济困难而制定的。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权利,也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受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和对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一般会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业情况等因素进行评定,在确保资金合理分配的前提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

资助对象主要是那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

3. 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效果自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帮助了大量的学生顺利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尤其是那些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

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这些学生的经济压力,鼓励了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

4. 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和必要的政策。

在我看来,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获取教育的机会。

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受教育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也认为政府和社会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这一政策,确保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受益。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更多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这一政策的落实效果更加明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以上就是对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认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

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认识与实践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帮助和支持,也是国家在教育领域下大力气的举措。

这一政策的背后,体现着国家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平等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视。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演变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演变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演变一、备记录1949—1982年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统包”,免费高等教育。

1978年一批短期职业大学开始招收“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大学生,成为中国普通高校招收自费生的雏形。

1983年学生助学金改为助学金和奖学金。

1984年《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学生的实行办法》颁布,普通高校在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公费生和定向生之外,开始招收属于市场调节成分的自费生和委培生。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的自费生,学生缴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

1986年高校自费生和委培生占招生总数的8.77%。

1987年助学金进一步改革为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学生贷款。

1989年我国高校开始实行对所有学生收取学杂费制度,并正式建立“双轨制”系统,启动了将国家负担全部高等教育成本的旧体制转变为由国家与私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新体制的改革过程。

但公费生、定向生与自费生、委培生的缴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且毕业后择业的自由度也存在差异。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原有的由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单一体制和模式,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社会办学积极性、多种形式和途径发展高等教育的新路子。

1993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中,委培生与自费生占招生总数的38.99%。

部分高校开始进行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试点。

招生并轨,即取消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市场调节招生计划,采用统一的计划形式招生,一条分数线录取学生。

同时,对所录取学生实行收费上学,学生毕业时则自主择业。

1996年原国家教委等颁发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

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中国式现代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摘要: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背景和目的三、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内容四、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五、展望未来,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正文: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这一道路旨在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背景和目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

通过资助政策,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优秀学生实现他们的求学梦想,为我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内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

其中,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每年奖励6 万名,每生每年8000 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每生每年5000 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 元;国家助学贷款则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信用贷款,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 元。

四、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资助政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育质量。

据统计,自2007 年实施国家奖学金以来,已有数百万学生受益。

五、展望未来,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将会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资助方式,以便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人性化的资助服务。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刍议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刍议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刍议作者:凌娟曹建军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17期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生资助工作。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揭示出不同时期,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特点和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高校学生资助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资助,一直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工作,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大学生资助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在探索和改革中逐步成熟,日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资助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生资助政策的历史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以免费加人民助学金为主要模式的形成期(1952年~1982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在接管、改造旧教育的同时,制定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对大学生的资助办法就是其一。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经过三年的恢复、酝酿和试行,1952年7月8日,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调整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决定废除学费,全国高校一律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并对助学金的调整原则、标准和使用原则做了详细说明,这是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免费上大学”加“人民助学金”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标志。

此后,国家根据形势需要于1955年和1964年等又对资助标准、范围进行了调整,但主体资助模式并未变。

当时时实行“免费加人民助学金”制度,对于鼓励人民接受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紧缺问题,满足国家建设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

2.以奖学金逐步代替人民助学金的改革期(1983年~1991年)1983年,我国对学生资助模式开始了改革。

1983年7月11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奖学金试行办法》,决定缩减助学金比例,设立奖学金,变全部享有相同资助为不同学生享受差异资助。

国家助学金的发展历程

国家助学金的发展历程

国家助学金的发展历程
国家助学金是指国家为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提高教育公平性,而提供的一种经济援助措施。

国家助学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开始试点阶段
国家助学金制度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当时只针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发放人数较少。

试点前期规定了国家助学金的基本标准,即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优先资助,领取国家助学金的人数以及金额都比较有限。

二、逐步普及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助学金的制度也逐渐完善和普及。

1993年,国家助学金制度正式发布,并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资助对象也开始向家庭经济中等偏下的学生扩大。

金的标准也逐年提高,助学范围越来越广泛。

三、稳步提高阶段
21世纪初,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助学金制度的投入力度,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助学金的发放标准。

为了更好地支持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从2003年开始对个别高校特殊贫困生提供“一对一”援助,后来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四、社会参与阶段
随着社会力量的加入,国家助学金的管理方式也不断改进。

近年来,除了国家财政资助外,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助和捐赠,共同支持学生完成学业。

总之,“助学金制度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家庭困难学生的利益,更涉及到教育公平的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普及化的建设。

” 国家助学金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助学金资助政策心得体会

助学金资助政策心得体会

助学金资助政策心得体会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就有扶危救难、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

孔子曾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需要大力倡导这种风尚,使扶贫帮困真正成为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自觉行动。

目前,各地方、各部门都非常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障和改进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但是,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一些人员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少数人甚至弄虚作假;部分资金发放出现截留挪用等情况;相关配套制度有待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加强等等。

所以,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广大高校贫困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的价值,维护他们受教育权益。

近年来,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都把高校学生资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将其纳入整个国家的资助体系当中,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实施、社会积极参与的运行格局。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助面不断扩大,资助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促进了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努力成才。

党和政府、高校、社会对高校贫困生的关心支持程度越来越高,捐款捐物踊跃,解决了不少同学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北京某著名高校每年资助100万元左右给本科贫困生,今后还可能增加投入,已超过200万元。

河南省农村家庭困难新生和在城镇低保线边缘的新生每年都可获得2000—3000元的补助,山东等省市在安排春秋两季助学贷款时,也将本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发放范围。

随着学生资助力度的加大,贫困生群体呈明显减少趋势,广大贫困生能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去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求。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而且存在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落差较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普惠加特惠”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1党和国家非常关心未成年学生的成长,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优秀和贫困学生提供了额度很大的国家助学金,这为贫困学生请扫了学习知识,创造人生的道路上的障碍。

“咬定青山不放松”从学生们步入学校的那刻开始,无论遇到多在困难,都会为这里坚定的信念挺过。

然而,越来越高的生活、学习费用使贫困学生们感到无耐,真的要辍学吗?那他们的希望在哪里?家庭的希望在哪里?就在学生们的思想迷茫之际,是国家助学金好似迷茫中的道路,黑暗中的灯光让贫困学生感到有了希望。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学生们感受着国家和学校给贫困学生送来的温暖,助学金,贫困学生减负……一项项优惠,也促使贫困学生们暗暗下决心努力学习。

国家助学金意义深远,它为贫困学生带来了新的憧憬与向往,为发展提供了新一轮的机会,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祖国给了我们宽广的发展前途,是社会的发展助学生们前进,感谢这和谐的政策,也许在前面要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但我们的心却无比的坚定,是伟大祖国的助学政策。

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2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总是洒满阳光,鲜花铺就。

那么到底哪一缕阳光,哪一朵鲜花最耀眼,最美丽呢?有人说是幸福的家庭,也有人说是给予别人的帮助......是的!那是美丽耀眼的。

而在我认为人生路上最灿烂的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

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不忘恩负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受人一培土还人一座山,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你拉我一把明天我拉你一把。

我叫王cc,是阜阳十中的高二学生。

我出生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我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家庭负担非常的重,因此家里经济十分拮据。

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感悟-国家补助政策感言

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感悟-国家补助政策感言

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感悟导语:这一切的得来我必须首先得感谢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政策,正是因为它我才有机会踏入大学这个门,让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感悟七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党是可以让国民信任、可靠的党,我们的国家领导也是睿智的,新政策、新思想、新方向,新的国家领导团体更加关注民生。

由于新的人才力量对国家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国家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项目的开拓和运作又会让后来人来继承)为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领导人,国家政府着力思考解决我过贫困家庭学生求学问题,且确实有效的落实到每个贫困学生身上,开辟爱心通道。

比如,在我们大学,对于优秀的,家境贫困的大学生给予减、免学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期末也能获得奖学金,新生入学,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在报到当天在校申请不同额度的学费贷款,这都能体现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大学生家庭的极大关爱。

从入学到毕业,国家、地方政府、学院对我们给予了不同项目的在生活上、学习上的补助,资助,这也大大缓解了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在校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对我们学习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有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机会在教室里学习,有同样的机会听老师们传授知识和教育,在学校里安心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定航。

我是来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小镇徐城镇(广东*湛江)的一个下岗工人家庭。

XX年参加高考,终于步入大学的门槛,但是由于昂贵的学费,总是让父亲发愁,参加XX年高考后的弟弟也不能继续在大学深造(他把他那份上大学的唯一的一次机会让给了我,去当兵了,还有个堂皇的借口,不当兵的男儿,不是男子汉!)我感谢亲情,父亲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是我最大的学习动力和努力的来源;感谢国家,学校的帮助,您们是我得以继续学习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这是我得以坐进大学教室里接受再教育的基本条件。

父母之恩大于天,这是自古如此,然而,我认为国家以及学校对我的关心以及无限的关怀更是值得我们真诚地感谢。

资助育人筑梦前行征文

资助育人筑梦前行征文

“资助育人,筑梦前行”征文篇一:“资助育人,筑梦前行”征文一、资助政策的意义与价值资助政策是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资助政策的意义更为重大。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面临着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资助政策的价值在于平衡教育资源,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二、资助政策与人才培养资助政策不仅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更是推动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

通过资助政策,可以使得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资助政策如何影响个人成长资助政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资助政策可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业,不为生计所困;另一方面,资助政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四、资助政策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着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双重困扰,而资助政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和自我发展。

此外,资助政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五、资助政策与教育公平资助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公平的资助机会和资源,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六、资助政策与未来职业发展资助政策不仅影响学生的现在,还影响他们的未来。

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这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七、资助政策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资助政策与社会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包括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元化资助体系探索阶段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高校不断扩招,高等院 校的生源越来越多,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随着 高校招生并轨、交学费上大学、高校扩招等现象的出 现,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贫困生给 教育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 社会教育领域,公平问题已然是全民关注的焦点,甚 至上升到了政治领域的高度,这些更为政策改革埋下 了伏笔。
困难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学费在减免时还因困
难程度被相应地划分为三个档次,即:全部减免;减免 一半;减免三分之一。在这几年中,资助政策基本都是
由国家提出来要求高校执行的,但是仅仅依靠高校单
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依然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经
济困难学生的难题,国家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
保证资助政策的可持续性。
对于高等院校特困学生资助中出现的新要求,国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教

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历史演进及启示
视 野
颜彩媛
淮阴工学院
摘 要:我国区域经济之间的不平衡性日益凸显,人们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能力差距逐渐拉大,于是人们便将 关注的目光转向了政府所制定的高校资助政策。本文通过对高校资助政策历史演进过程的整理,将其划分为
“免费+人民助学金制度”、人民助学金制度向全面推行奖学金制度过渡、多元化资助体系探索三个阶段,阐述 其变化过程。目前我国高校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院资助政策 历史演进 启示 高校
从 1993 年到 1995 年三年期间,国家陆陆续续颁
作者简介:颜彩媛(1979-),女,江苏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145
2017 年 11 期 总第 412 期
安徽 文学
安徽文学
教 ANHUIWENXUE
育 视
布了多条关于特困生、勤工助学以及减免学杂费等事
野 项的通知。1993 年 7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对高等
一、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贫困大学 生的资助工作,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能够顺 利完成学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并在 改革历程中不断调整。经历六十余年的发展,高校资 助政策已经逐步完善。依据资助制度的性质和资助的 形式,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一)“免费+”人民助学金制度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相当贫穷,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非常落后。政府为了从根本上区分新中国和旧中国, 就对之前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并且着手拟定新的 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在 1952 年,国家 颁布了两项通知,即:《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 学校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全国各级各类 学校教职工工资及人民助学金标准的通知》,规定在全 国范围内,所有高校一律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这个制 度阐述的是在校大学生在不用交学杂费的基础上,还 享有国家发放的一些补助,以解决伙食问题。[1]人民助 学金制度到改革开放初期还在沿用,直到 1987 年,在 高校中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才彻底宣告结束。从现 在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民助学金制度带有浓烈 的政治色彩,却也符合当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经济 状况。当时由于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规模较小,国家 财政用于资助方面的负担也较轻, 所以高校大学生全 面免费上学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议论。 (二)由人民助学金制度向全面推行奖学金制度 过渡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 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逐渐增多,政府投入教育的成 本随之增加,教学收费制度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已然 形成,高校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亦随之演变。正确解读 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内容,合理划分其发展历程,对我 们研究并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乃至 对教育公平、社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样一来高校大学生则随之增多,然而国家财政很难 维继这样一个普遍性的人民助学金制度,因此对制度 调整则成了早晚的事情。[2]其次,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建设中,出现了竞争机制,而且这种机制还被 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时间的不断流逝中,效率 优先慢慢地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从而全面推行奖学金 制度。但是这种资助具有普遍性,所有的人机会平等, 以成绩论获取资助资格,往往会将相当一部分困难大 学生拒绝在门槛之外, 它既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也不能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变革,要求高校大学生教育领域改革的呼声越来越
高。1983 年 7 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财政部联合发布 了《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
和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奖学金试行办 法》,对高等院校的资助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实 行人民奖学金和人民助学金并存的制度。不过,因为
财政等方面原因,这种局面没延续多久就又被打破 了。1986 年 7 月,国家又颁布了一项规定,取消人民 助学金制度。为了能够让那些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能够 完成学业,在 1987 年 7 月,国家颁布了《普通高等学 校本、专科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办法》,宣布开始全面 推行奖学金制度。对于这个制度来讲,它的推行是随 着时代不断变革而逐渐演变形成的。首先,在改革开 放的大背景下,有很多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提 升,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对于受教育的需求也就多了,
育事业费以及高校的预算外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资金,
设立勤工助学各岗位统一的基金,此时,勤工助学的
经费来源才相对稳定。[3]1995 年 4 月,国家相关部门 又下发《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有
关事宜的通知》,在通知中要求:全国各个地区、各个
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减免学费的
相关政策,保证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有学上,不要让
学校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在这项通
知中规定:每个高校都要从“奖贷基金”以及“专业奖
பைடு நூலகம்
学金”中,按照 2 元/人/月从中提取特困生的困难补助 经费,从那时起,特别困难补助政策才开始实施。在
1994 年 5 月,教育部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全国各大 高校要能够从学生所交的学杂费,用于教师科研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