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8、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们开始实际进行调查活动。

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水、电、研究用品、粮食等方面的浪费现象展开调查。

同时,还设立了一个综合组,对校园内的浪费现象进行综合的问卷调查和采访。

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适当的干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明确的分工。

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用文字、拍摄照片、录像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浪费现象,也可以采用采访、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调查。

最终,他们要整理成材料,写一份真实可信的“对校园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在实地调查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的安全。

同时,在采访时,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采访的质量。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要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总结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浪费现象的严重性,以及个人浪费对国家的影响。

同时,也要唤起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还从中感悟到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他们将成为节约资源的社会小主人,为创建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组四的调查结果显示,校园中粮食浪费现象十分普遍。

他们采访了食堂阿姨并制作了采访记,展示了照片和幻灯片,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这一问题。

综合组则对校园中的各种浪费现象进行了综合调查,设计了问卷并采访了同学和老师,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各小组提出了许多拒绝浪费的创意,包括制作小书签、漫画、告示牌等等,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

教师呼吁大家行动起来,拒绝浪费,共同创建节约型校园。

历史上的智慧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话提醒我们,节约是一种美德、品质和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汇聚力量,成就勤俭节约的风尚,成为节约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深入人心,用实际行动为打造节约型校园和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吧!注意: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和格式错误。

小学综合实践浪费现象大搜查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浪费现象大搜查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浪费现象大搜查教案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资源的浪费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社会的基石,小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节约观念,使他们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

为了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浪费现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节约观念和行动能力,我们提出了“小学综合实践浪费现象大搜查教案活动”。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浪费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状况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挑战。

作为小学教育的一员,我们应该有责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节约观念和环境意识。

活动目的:1. 帮助学生认识到浪费现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2. 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行动能力,引导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3. 通过综合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习和成长。

二、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前期准备:(1)教师组织教研活动,研究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料;(2)与学校协商,确定活动时间和范围;(3)宣传活动,让学生和家长提前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活动实施:(1)开展环境浪费调查: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行选择一个调查对象,如学校食堂、教室、卫生间等,调查该区域的浪费情况,并记录结果。

(2)分析调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浪费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制定改进措施: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例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食物浪费等。

(4)撰写改进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改进方案,并向班级展示和交流,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发展。

(5)实施改进方案:学生按照制定的改进措施,积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

(6)总结活动成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成果的总结,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节约意识和环境行动。

三、活动教学设计1. 活动启发(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浪费现象的思考,让他们认识到浪费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浪费现象的种类和危害,如水资源浪费、能源浪费、食物浪费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最新综合实践——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案

最新综合实践——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案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案泸县喻寺小学张乃平【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学生能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和国际社会对勤俭节约的重视。

2、激发学生勤俭节约的情感,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勤俭节约的意识。

3、知道生活中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时时做到勤俭节约。

【学情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中的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浪费现象涉及到了文化用品、水、电、食品、时间等,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时时做到勤俭节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沉默一分钟))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一分钟老师没有讲课,你们更没有学到新知,一分钟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刚才浪费掉了什么?老师:那么当老师讲课你凝神窗外的时候你浪费掉了什么?老师:当大家写作业你却在偷偷的看自己心爱的玩具时,你浪费掉了什么?老师:那么,在我们校园中还有没有其它的浪费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板书:课题)二、明理、感悟(一)初步感悟、初识身边的浪费1、分小组抢答:我们的校园里的浪费现象?2、师归纳总结:时间、水、电、食物、学习用品、钱(二)整体感知过渡:一毛钱、一张纸、一滴水在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但相信你们都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1、小浪费、大用场(1)生观看课件中身边常见的“小事”(2)说一说:你相信吗?1角钱=13亿元!1张纸=1片森林!1滴水=1条河!……(3)师激情朗读资料,生感悟:小节约,大用场一滴水,微不足道。

据统计,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节约一滴水,就会节约45吨水!多么惊人的数据啊,这样的数据你还会觉得微不足道吗?有资料显示,节约1度电带来约400克煤炭资源。

一度电能生产电炉炼钢1.25—1.5千克,生产化肥22千克,灌溉小麦0.14亩次,织布8.7—10米。

全国有3亿多中小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浪费一张纸,就将浪费3亿多张纸!如果每人浪费两张纸呢?3张呢?4张呢……据统计,一棵成熟的大树可以生产0.058吨纸,约合15000张16开的纸。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敏感性和责任感;2.让学生掌握识别和解决生活中浪费的方法;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在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具体方法是每位学生每天对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进行记录,包括浪费食物、浪费水资源、浪费电力等方面。

记录时间为一周。

2. 分享记录结果通过一周对浪费现象的记录,学生将会有了更为敏锐的认识和认知。

我们将安排学生逐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结果,整理出生活中出现浪费现象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3. 制定解决方案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学生将分组制定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浪费食物现象,可以让学生学习更为节约的饮食方式,也可以增加食堂中的回收桶等方式。

对于浪费水资源现象,则可以鼓励学生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等。

4. 实践行动在制定好解决方案后,学生将会参与实践行动。

例如,在食堂里主动使用回收装置,避免浪费,或者在家里实行短时间洗澡,节约水资源等。

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环保知识,介绍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进行记录;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解决方案;4.实践行动,评估实际效果。

教学评估1.考虑到浪费现象具有普遍性,我们将邀请学校的家长、校领导和其他老师进行课堂观摩,以及在家中观摩自己孩子的实践行动,评估学生的实际效果;2.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将邀请专业的环保人士对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估和指导。

反思和总结环保意识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掌握寻找浪费现象的方法,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会培养出更多具有环保意识和行为良好的孩子,也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学实录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学实录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学目标】通过校园中的浪费现象,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搜查校园浪费现象,认识我国的水资源,并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激发学生珍惜国家资源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沉默一分钟))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一分钟老师没有讲课,你们更没有学到新知,一分钟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刚才浪费掉了什么?学生:时间。

老师:那么当老师讲课你凝神窗外的时候你浪费掉了什么?学生:时间。

老师:当大家写作业你却在偷偷的看自己心爱的玩具时,你浪费掉了什么?学生:时间。

老师:那么,在我们校园中还有没有其它的浪费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板书:课题)1、师:这几天同学们都在调查浪费现象,下面请浪费水的调查小组首先交流一下校园中浪费水的现象。

生1:由个别同学,在自来水管接水后忘掉关掉水龙头。

生2:有的同学关不严水管,有时人走谁还在滴。

生3:有的同学在水管洗手、洗脸,将水龙头开得很大。

生4:接热水时,有的同学用半杯热水涮杯子,还有的同学将还未凉喝剩的水虽受倒掉。

生5:出示短片(校园卫生间浪费水的)师:你收集的资料真好。

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过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怎样做又会怎样想呢?师:同学们的做法和想法都很好,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节约用水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节约用水标语展示一下。

生:展示标语师:你们的标很好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2、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校园中浪费电的现象。

生1:学校厕所的灯是长明灯,黑白无人关。

生2::有一天,我站在教学楼上,看见有一办公室,中午开着灯。

生3:有一天中午放学后,我发现有一办公室已经无人了,微机还开着。

生4:早晨已经8点多了,有的教室还开着灯。

生5:有一天在宿舍楼上,我睡醒一觉睁开眼一看,宿舍的灯还亮着。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浪费现象大调查》优秀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浪费现象大调查》优秀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浪费现象大调查》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校园浪费资源现象,能对自己浪费行为进行反思。

2、知道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讨论提出简单的建议或措施。

3、知道节约是一种美德,唤起节约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课题与学情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中的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浪费现象涉及到了文化用品、水、电、食品、时间等,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通过本课题进行调查与研究,唤起节约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本课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校园浪费行为大搜查;第二阶段是现象交流与制定措施;第三阶段是对措施的落实与监督。

第四阶段为总结及成果汇报(可用报告或者PPT形式)。

初一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观察活动、采访活动,具有了一定探究学习的能力,另外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开始关注,积累的生活经验也较多,因此开展此课题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方案,并落实实施。

这样的过程更加完整更深入,对学生以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过程。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第三课时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第三课时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对浪费说“不”!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填写表格
记录用水情况调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资源浪费的数据,从小养成节水习惯.
教学
重点
认识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教学
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习惯.
教法
学法
调查法 谈话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
手段
问卷调查 学生搜集资料
达标措施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的
教学
反思
11组长分工还不明确11组长分1工还不明确回答的习惯要注重提高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小组、个人)
个人创新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是对劳动的尊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大力发扬的优秀品质。让我们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对浪费说“不”!二、板书课题:浪费现象大搜查。三、学生观察校园浪费现象。四、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情况。五、课外延伸;观察校外的浪费现象。第二课时一. 引入新课。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公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二. 板题:认识水资源.三. 填写表格水资源总量(亿立方千米/年)人口人均占有量世界 中国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年级:五年级 学科:实践活动
授课人
班级
五年级
时间
课题
活动三: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的纸世界
教案序号
3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懂得浪费是可耻行为.2. 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3. 了解水资源浪费的数据,从小养成节水习惯.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验收课《校园里的浪费现象》课件(2016)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验收课《校园里的浪费现象》课件(2016)
滴流: 连续成线的小水流:
一天就能收集到 86.4 千克水;
一个星期就能收集到 604.8 千克水;
一天就能收集到 408 千克水;
一个星期就能收集到 2856 千克水;
一个月就能收集到 2592 千克水;
一年就能收集到
一个月就能收集到 12240 千克水;
一年就能收集到 146880 千克水;
31104 千克水;
资料:
3.水资源的浪费
据测定,水龙头的滴流一个小时就能收 集到3.6千克水。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 时可以收集水17千克。
3.6
17
3.水资源的浪费
小组合作讨论: (1)计算“滴流”和“连续成线的小水流”的 漏水量。(看数据谈感受)
(2) “节水方案”大家谈。(分享节水方法)
4.各小组展示成果
(一个月计30天,一年计12个月)
“节水方案”大集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课后拓展
除了争取实施节水措施,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还应该做些什么?
写倡议书 画宣传画 编心理剧……
测,中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到那时 人均水资源仅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 的国家。
2.认识水资源
(1)水资源资料的收集和分享。
(2)画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3.水资源的浪费
全校共有水龙头 120 个,其中 5 个水龙 头有漏水的现象。
我们学校共有师生 1160 人,平均每人每 月水 1.1 吨。
综合实践活动
三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五(2)班
1.浪费现象大搜查
食品浪费
用电浪费
用水浪费
2.认识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据统计,我国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探究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探究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探究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浪费的定义、表现及危害,培养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浪费的定义、表现及危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浪费现象的危害。

2.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改变浪费行为。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调查表3. 记录本4. 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浪费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浪费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探究浪费现象1.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 教师讲解浪费的定义、表现及危害,学生做好笔记。

第三环节: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校园浪费现象调查,记录浪费现象及原因。

2. 各组汇报调查成果,教师总结并指导改进措施。

3. 学生制定个人节约计划,教师给予建议和鼓励。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浪费现象的危害及节约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节约心得,互相鼓励,共同提高。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持续关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浪费现象1. 定义:不充分利用资源,导致资源损失或降低使用价值。

2. 表现:食物浪费、水资源浪费、能源浪费、纸张浪费等。

3. 危害: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等。

节约方法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倡导节约文化,共同抵制浪费。

作业设计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制定个人节约计划,持续关注并落实节约行动。

3. 写一篇关于浪费现象的感悟文章,字数不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浪费资源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小学生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才,培养他们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深入学校环境,发现学校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并寻找解决办法,促使学生们树立节约的观念。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过程1. 学校环境观察a. 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分组走进学校的各个区域,如教室、操场、食堂等;b. 学生们用笔记本或手机摄像功能记录下学校存在的浪费现象,如未关灯、水龙头未关等。

2. 分析问题a. 团队合作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浪费现象;b. 引导学生思考浪费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否存在改善的可能性。

3. 提出解决方案a. 学生们再次分组,针对观察到的浪费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b. 学生们讨论不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选出最佳方案。

4. 实施方案a. 学生们按照选出的最佳方案,开始实施行动;b. 学生们可以通过制作海报、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 总结反思a. 学生们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享实施方案的成果和反馈;b. 学生们思考整个活动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四、活动评估1.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报告:通过对学生的记录和报告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浪费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团队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协作能力和沟通效果。

3. 解决方案评估:评估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行动实施评估: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实施行动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校园水资源浪费现象探究》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校园水资源浪费现象探究》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校园水资源浪费现象探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校园水资源浪费现象探究》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校园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校园水资源浪费现象的、水资源浪费的原因分析、节约用水的方法探讨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了解校园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学会分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研究的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增强环保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校园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学会分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研究的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表、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校园水资源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中水资源浪费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展示结果,了解校园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3.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节约用水方法探讨:让学生分享家庭、学校节约用水的做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实践活动:设计“节约用水行动计划”,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节约用水。

6.总结反思: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教师点评,使学生明确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教案活动标题:解决小学学校里的浪费现象——一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引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但是在学校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浪费现象的存在。

面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一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解决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浪费的危害,并主动参与到解决浪费现象的实践中。

一、活动目标1.认识浪费现象;2.探究浪费现象背后的原因;3.培养学生节约意识;4.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浪费现象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准备相关浪费现象的案例资料;(2)搜集经验丰富的浪费现象解决者的相关事例材料;(3)制定课堂教学设计,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学生准备:(1)准备笔记本,记录活动中的观察和体会;(2)收集学校内浪费现象的照片或视频,用于现象展示。

三、活动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浪费现象视频或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浪费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有关浪费现象解决者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浪费现象:教师让学生分组选择一种常见的浪费现象进行调研,例如:用水、用电、用纸、食物浪费等。

每个小组负责收集调研材料,包括案例分析、影响、解决方案等。

学生可以利用图表、演示等方式呈现调研结果。

3.展示调研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调研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浪费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制定解决浪费现象的行动计划。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改进学校的资源利用,例如建立回收站、节约用水用电的宣传活动等。

5.实施行动计划:学生按照制定的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解决浪费现象的行动。

他们可以组织宣传活动、制作海报、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的实践等。

6.反思和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就该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进行交流,并对未来如何继续解决浪费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学综合实践寻找学校浪费现象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寻找学校浪费现象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寻找学校浪费现象教案活动在当今社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在小学阶段,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还应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因此,通过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寻找学校内浪费现象,可以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并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的必要性。

一、活动目标通过寻找学校浪费现象的教案活动,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资源的有限性和节约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制定教案:教师根据活动目标,设计寻找学校浪费现象的教案;2. 器材准备:准备相应的器材,如相机、笔记本、测量工具等;3. 组织团队:组织学生自愿参与的团队,确保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4. 提前通知:提前通知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了解活动的目标和安排。

三、活动步骤1. 导入环保知识: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进行一次环保知识的导入,介绍资源的有限性和浪费带来的问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学校可能存在的浪费现象,并让他们列出问题清单。

3. 实地调研:每个小组根据问题清单,选择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他们可以采访老师、工作人员和同学,拍摄照片,记录数据等。

4. 数据分析:小组成员在调研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找出浪费现象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准备一份报告。

5. 团队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调研结果和提出的解决办法。

全班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交流讨论。

6. 行动计划:全班同学共同制定一个行动计划,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的措施。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合理安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7. 实施行动:学生们按照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实施环保措施,并观察改变带来的效果。

8. 反思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进行反思总结,评估他们的行动计划是否有效,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案)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案)
在新课讲授中,我重点讲解了浪费现象的原因、危害以及节约方法。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差异。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案例分析、举例说明等方法,尽量使讲解更生动、具体。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我看到了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热情。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存在依赖思想,需要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节约方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需要适时提醒他们回归正题。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2.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解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道德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认识到节约是一种道德行为,将节约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举例:
(1)原因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浪费现象背后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浪费行为的根源。
(2)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如制定节约用水、用电的班级规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节约,解决具体问题。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单元,以“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为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如水、电、粮食的浪费;2.分析这些浪费现象的原因及危害;3.学习节约资源的方法,培养节约意识,提高道德素养;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校园浪费现象。校园浪费指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对水、电、粮食等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这些资源浪费不仅影响学校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环境造成负担。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的产生综合实践要关心社会问题。

当前,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节约资源的意识,在行动中杜绝浪费现象。

小学生做为社会的一员,祖国的未来,更应该从小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杜绝浪费,争做节约资源的社会小主人,因此开展一次以“调查校园内浪费现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此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二方面通过调查校园内学生的浪费现象,以小见大,唤起学生节约资源意识,并化为自觉行动。

二、活动预期目标:(一)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手段调查校园内浪费现象,并为创建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感受到浪费现象的严重,认识到个人浪费对国家的影响,感悟到节约迫在眉捷,必须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心。

三、活动安排第一阶段(一)、引入活动主题1、了解国家目前资源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在我们校园中浪费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你看到了吗?3、说说在我们校园你曾经都看到哪些浪费现象?(水、电、粮食、学习用品)(二)、成立调查小组成立对水、电、学习用品、粮食浪费现象的调查小组。

另外,可再设一个综合组,对校园里浪费现象作综合的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时要分工明确。

(三)、制定活动方案,提出要求。

活动要求:1、对于观察到的浪费现象可采用文字、拍摄照片、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还可用采访、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调查。

2、教师对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时的安全教育。

3、提出采访时的要求第二阶段(实践活动阶段):学生分组行动,用文字、采访、拍照、录像等方法记录校园内的浪费现象。

第三阶段:阶段性指导1、了解4个课题小组的课题目标、研究步骤等,对他们阶段调查的成果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调查材料,指导他们对材料进行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8、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浪费是可耻行为. 2. 认识我国是一
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3. 了解水资源浪费的数据,从小养成节水习惯.
二.本课内容 1. 浪费现象大搜查 2. 认识水资源 3. 水资源的浪
费 。
三.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四.教学难点: 教育
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习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对自
然资源的珍惜,是对劳动的尊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大力发扬
的优秀品质。让我们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对浪费说“不”!
二、板书课题:浪费现象大搜查。
三、学生观察校园浪费现象。
四、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五、课外延伸;观察校外的浪费现象。
第二课时
一. 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公相当于 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
亿立方米。专家预测, 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 2 -

二. 板题:认识水资源. 三. 填写表格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千 米
/年) 人口人均占有量。
中国
广东
深圳
第三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现在让我们了
解一下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二、 将用水情况调查记录下来. 用水人 用水设施 浪费程度 。
三、 结合校园各种漏水现象。给学校评评星。
四、 指导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好处。
五、 生订出节水方案。
六、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