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师说》1教案(优选)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 11《师说》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 11《师说》教案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

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并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领悟。

2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2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对老师的尊敬。

然而,在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针对这种情况,韩愈写下了千古名篇《师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美文。

【出示课题并板书】(幻灯1)二.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幻灯2)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并理清文章思路。

这节课,我们着重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线索。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提问:你觉得课文写了什么?(学生对照检查预习时字音、停顿是否正确)(由初中学过的《马说》《爱莲说》引出对“说”这种文体的介绍)“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四文本内容研习探究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文中有没有信息?(幻灯3)明确:李蟠。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3. 学习并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2. 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师说》这篇文章,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讲解《师说》的背景和主题。

逐段解读《师说》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课堂总结
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教育思想。

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感受。

要求学生背诵《师说》中的重要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了《师说》的内容和结构,学习并体会了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韩愈的其他作品,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师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师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课时:3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检查作业(背诵《滕王阁序》)三、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写作背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谀经传郯苌弘蟠贻巫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小结全文。

四、作业:1、背诵第一段。

2、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习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一、检查上堂作业:1、背诵第一段。

2、结合练习一导入新课。

二、内容结构:第一段:正面阐述①老师的职责②为什么从师③ 以什么人为师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古之圣人——从师圣益圣今之众人——不从师愚益愚爱其子——择师惑矣,未明也于其身——耻师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不耻相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其可怪也欤?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段;本文的写作缘由。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11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重要的字词句2、理解本文写作背景,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3、知人论世,了解韩愈其人其文,从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4、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察入微,掌握作者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必要性,并进而理解作者提倡的“古文运动”5、感受作者“文以载道”“不平则鸣”的作文为人思想6、引导学生尊师重教,勤奋学习,不仅要有良好的文风,还要正直做人重点:知人论世,理解文中中心论及分论点的内容难点:绘制文章结构图并说明理由教法学法:小组挑战法、讨论法、讲解法、图表法、口头作文法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采用书法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做个游戏,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

如果我们从日常书写来看,这五个字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五个繁体字可大有讲究:“天地”两个字要写宽一些,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要封严,谓君王一言九鼎,口不乱开;“亲”字中的“目”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开。

此外,还有所谓“人不夺天,地不离土,君不离口,亲不闭目,师不掉巾”的说法,暂且不论“天地君亲”,只“师”的写法,就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师说》二、检查课前预习,回顾作者文体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孟子云“知人论世”,昨天的作业,是结合学过的内容收集整理“韩愈”和“说”这两个词条,并给韩愈写一段颁奖词,现在,我们就进行现场交流。

教师示例(多媒体出示):1、给韩愈的颁奖词:他为文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他为人理政“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他自觉扛起文学家的历史使命,“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他在火中生出莲花,出生望族,历经苦难,难以改变耿介性格,虽曰退之,但早已愈越千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政声响彻九霄尘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第一课时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课题师说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课1、背会韩愈有关文学知识、文化知识。

依照:2018年高考大纲领求“理解常有文要点2、读准要点字词读音。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以理解文意和翻译的形式对文中出现的这些高频文言实词进行要点考察。

荀子应作为要点诗人学习记忆。

教课理清文章构造依照:理清文章构造便于此后的学习,古文难点基础单薄,初高中连接较难。

学平生常累积文言字词较少,翻译句子比较费劲,因此要学生多累积,提高理解文言文能力。

一、知识目标:原因:高1、学生背会韩愈有关文学知识、文化知识。

考考察学学习2、读准要点字词读音,正确朗诵课文。

生运用文目标3、学生能概括文章构造。

言知识理4、学生能运用本节课知识答出有关文常选择题。

解文章大意,从而意会文章中情意旨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默写《劝学》第4段巡视学生达成情默写加强记忆考纲3分钟三分钟况同桌互批规定的“默写常课代表辅助检见的名句名篇”查部分1考察韩愈有关文化1巡视检查学生完1小组为单位背住有关文化5分钟承接导知识成状况,进行实时展现知识。

入环节评论。

2其余小组补2增补有关知识充3增补记录。

2听读课文1、播放音频学生跟读课读准字音,为朗5分钟练评结注意识记要点字词2、巡视学生课文,标着要点读课文做准备合环节读音本,检查预习字词读音状况朗诵课文1、纠正读音和1自由朗诵。

经过朗读培育8分钟断句。

2集体朗诵。

学生文言文的2、纠正语气。

3分角色朗诵语感。

为文言文3、大屏幕展现断句做准备。

正确读音3理清脉络,掌握构造1发问:这篇文章1、小组议论训练学生提出11分练评结为谁而作?为什么2、小组代表展问题、剖析问题钟合环节而作?示。

的能力。

小组提2、增补总结学生3、展现小组问也会提高学所答。

4、书上记录生踊跃性。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11师说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11师说1教案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③做“以……为师”讲。(意动用法)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l)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①指代人或事物例:择师而教之
②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例: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①、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例:古之学者必有师
难点:培养学生自己判断特殊文言现象能力。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教师应该受尊敬吗?
从文革中的“臭老九”到今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地位一天天升高,可是在教师倍受尊敬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教师已经越来越职业化,跟一般的职业没什么两样,因此不需要特别尊敬。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先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精彩的论说,虽然
课后反思:
学生提问,教师总结归纳如下:(预设问题)
(第一段)学者、所以、传道受业、生乎吾前、从而师之、吾师道也、是故、“之”的不同用法及含义。
(第二段)师道,无惑、众人、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不耻相师、族
(第三段)常师、师郯子、不必(第Leabharlann 段)好古文、通习之、不拘于时、以贻之
(二)解疑合探
(五)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l、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F:
(l)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②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①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名词作动词)
①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word教案1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word教案1

《师说》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师说》,这里的“说”是一种文体。

“说”是“议”的意思,因此,“说”是一种议论文体。

但“说”也有变体,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大多数文字都是叙捕蛇者之言,只在最后才“说”,引出作者的一段议论。

而韩愈的《马说》则是夹叙夹议,属寓言体。

本文是“说”的正体,意思是说说“从师”的道理。

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

韩愈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抨击时弊,鼓吹从师。

全文分四段,第一段正面说明,作者将自己对于师道的看法概括为三点:一是学者必有师,二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三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三个观点互相紧密关联。

第一个观点说明为什么要有师,第二个观点说明需要什么样的师,第三个观点说明师在何处。

第二段批判盛行于士大夫中的对于师道的糊涂观念,也有三点:一是耻学于师,二耻自身之师,三是耻相师。

作者通过对这些错误观念的批驳,也便从反面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第三段引圣人孔子从师的事例证明“圣人无常师”,得出“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结论。

最后,作者点明写作本文的目的,借以表明其“好古人”、“行古道”,坚定从师的决心。

全文结构严谨,论证周密,是一篇千古流传的佳作。

学习本文,要着重如下几点:1.本文是针对当时士大夫们轻师耻师而写的一篇带有很强的战斗色彩的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战斗性。

因此,阅读本文,必须深入了解其写作的时代背景,方可领会文中语句的内在意义和时代意义,体会其批判的锋芒。

2.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讲求说理的深刻,论辩的严谨,论证的有力。

所以,要认真研读文章的结构,研讨文章的论证方法,探究其论点和论据间内在的逻辑关联。

课文详解古①之学者②必有师。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①古:古代,指先秦和汉。

②学者:求学的人。

汉代治经学必有师承,各以家法教授。

如孔安国治古文《尚书》传都尉朝,都尉朝传庸生,庸生传胡常,胡常传徐敖;田何治《易经》传丁宽,丁宽传田王孙,田王孙传施雠、孟喜、梁丘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师说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师说教案

《师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知识卡片(一):名人说“师”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斯大林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知识卡片(二):尊师典故程门立雪子贡结庐守墓(ppt上)二、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 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题目解“说”“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第11课 师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第11课 师说

《师说》教案一、学习目标:A 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基本实词、虚词的意义、词类活用、语法、写作手法。

2.正确认识文中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从师的意义等观点。

B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锻炼学生自查资料、找出学习重难点的能力。

C 德育目标:1.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培养学生尊重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2.学习韩愈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勇气。

二、学习重点:1.掌握“说”这种文体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子。

三、学习难点:1.掌握文中对比说理的方法啊。

2.体会从师重道的基本含义。

四、教学方法:1.导读法:带领指导学生阅读文章。

2.点拨法:对学生课前预习时留下的问题进行点拨启发。

3.探究法:对本文结层次及中心问题进行探究。

4.分组讨论法:分小组对文中涉及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五、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法: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谈谈在现代同学眼中老师的社会地位如何?明确: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必要应答,谈谈教师自己都将什么样的人作为老师,总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越来越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代。

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

这个人是谁呢?2、预习检测:(1)找学生阅读全文,后找学生指出读错或者不准确的字词读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3.11 师说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3.11 师说教案(1)

3.11 师说教案4 (07人教版必修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一提起唐代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为唐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韩愈。

韩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马说》,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文章——《师说》。

二、看注解(1)了解作者生平。

三、解题及文体介绍“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的意思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吗?(设置悬念)四、带着悬念朗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到具体研读。

(一)、大家发现哪一段与“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1、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对照注解翻译第四段。

2、解决第四段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不拘于时(被动句)(介宾后置)学于余(介宾后置)3、引出背景,解决前面的悬念。

“不拘于时”——(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4、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

(二)、研读课文第一段(四人一组,合作解决,讨论质疑)1、提出学习要求:(1)对照注解合作解决翻译,圈点标记出重点词语。

(2)注意理解下列问题:①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②教师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要从师?④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2、各小组概括重点:(1)古今异义词语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所以古:用来……的凭借今:因果关系连词从而古:跟从……并且今:因此、就,表示结果或目的的连词。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四、教学设想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五、教学准备1、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制作成配合课堂讲解的演示文稿。

2、课前完成导学案的批阅,总结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的疑难知识点。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视频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教案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理解文章第二段的论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文章所运用的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以往所学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加深理解。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找出第二段三组正反对比论证的语段内容,并从论证的观点、从师的态度和结果等方面加以分析,完成相应表格。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必修三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11《师说》
难点名称
掌握《师说》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分析课文内容需要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通过解读文本归纳总结写作方法和技巧是本节课理解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理解文言文比较困难,过去涉猎的议论文论证方法不够深入,结合文言文分析的转换思维有一定的难度。
对象
于其子
于其身
从师的态度
择师而教
耻学于师
结果
小学
大遗
对比方式
自身对比
论述中心
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三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随堂练笔:
以“面对挫折”为题,写一段正反对比论证的片段。
(展示学生作品)
思路提示:
刘邦-项羽
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小米手机-一加手机
海尔家电-其他家电
范例展示:

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1、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并解题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

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3:第11课 师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3:第11课 师说

师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到今日,也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赞誉。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引导学生谈谈“尊师重道”的例子呢?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围绕这个中心,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接着,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以众人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

在第三段中,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最后一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明确: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

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

”——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高中语文11师说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案

高中语文11师说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案
一、情境导入
二、讲授文学常识与故事背景,学生了解
三、师生合作,正音,划分段落层次,疏通大意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g)聃(dān) 蟠(pán)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11《师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3.11师说第一课时教案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3.11师说第一课时教案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导入新课
⒈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
师:从我们接触文言以来,学过不同文体的文章,你能举例说明一下么?
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二)资料链接
(1)韩愈的诗
⒊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说”古意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走进韩愈
(一)知其人、论其事(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2.教师范读课文。

4.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11.师说1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11.师说1
作业设计
作业要求
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A层:
1.熟读课文
2.完成《新教材新学案》1-4题
3.思考课后第一题
B层:
1.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完成《新教材新学案》1-4题

高考资源网
教学设计
课时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本学期总第34课时
课题
《师说》
课标要求
掌握文言重点实虚词;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其、之、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所以 古:用来……的凭 今:因果关系连词
从而 古:跟从……并且 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2)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
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者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3、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为什么要从师?
a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思考:第一自然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从哪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
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传道、受业、解惑(前两句)
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解惑、师道(中间三句)
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
质量评价:20年月日




20年月日
内容与过程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导学案。

牢记:不精读课文,不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导学案完成的质量。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2、反复诵读,积极参与,准确把握“道”的内涵——儒家思想,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鼓励打破流俗不盲从的精神和勇气。

诵读导入一、助读资料1、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应该像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名言警句韩愈名言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②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尊师名言①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②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③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④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政论集》3、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寒门和高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可见一斑,“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严正不屈)而为师。

”韩愈写《师说》并赠给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时间
2018
课时
1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师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难点积累Fra bibliotek言知识,掌握实词。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1、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1、情境导入
2、讲授文学常识与故事背景,学生了解
3、师生合作,正音,划分段落层次,疏通大意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句读(dòu)谀(yú)经传(zhuàn)
郯(tán)苌(cháng)聃(dān)蟠(pán)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全》导学案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