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夜》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71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71张PPT)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 山,诗人登高望海,在他 事业的最高峰,留下了这 千古传颂的名篇。
整体感知
掌握重点生字词。 感受《观沧海》所描写的画面, 翻译诗的内容。
观沧海
临:登上 以:用来 澹澹: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 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 《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 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 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 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代王 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 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 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 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 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 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为最后一 句作铺垫。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悲怆愁苦 思乡之情
情 —— 夕阳 断肠人
主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 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特色
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 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 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 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 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 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马一语道破“某一种心 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 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本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 大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原、建 功立业的抱负以及昂扬奋进的情 感。

王龙
昌标
龄遥
左有 迁此

李 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雄奇豪放,想象丰 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独有的瑰丽绚 烂的色彩,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有《将进 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望庐山 瀑布》《月下独酌》等。有《李太白全集》。写作此诗的 缘由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其中,左迁,即降职之意。
品味探究
小组自由朗读思考: 1、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观”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 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他看到了哪些景,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观景之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 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 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指大海,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 本色”。
•2019/11/23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郡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 壮见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 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 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 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比如本诗中的杨花、子规、明月,杨花和子规分别代表柳絮、杜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PPT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PPT教学课件
(3)王湾,_唐___代诗人。 (4)马致远,号__东__篱___, __元__代__(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
是_曲__牌__名__,“秋思”是__题__目___。
一、课内阅读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同情关切 真挚动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作家作品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 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 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 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 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创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 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 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 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精读文本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首联点题。 开笔清新自 然,寓情于 景,暗含旅 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 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 岸才显得宽阔; 写“风正”,帆 才有悬空的态 势。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作者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这 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带 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 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 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3.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人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 情感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背景链接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李白
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王 昌




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请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 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 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观沧海》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 层的几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 层的几句是想象的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 容无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 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
按照“二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韵律:
全诗押“i”韵。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3张PPT)

2、诗中有哪些景?融情于景,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还有动景静景之分,表达作者对景观的赞叹之情。大海、山岛、树木、秋声、洪波是实景;日月和银河是联想,虚景。虚实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以及宏伟的力量气象。
第二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抓典型意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一首古体诗,不太讲究押韵。诗句语言质朴,基本与日常说话的语序相同,停顿也很自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古代诗歌四首》
导 入
通过前面三篇现代散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作家笔下美妙的自然风光,那么,面对自然之景,我们古代诗人会有何感想,会如何去表达他们的感触呢? 让我们通过《古代诗歌四首》的学习去感受吧。
反馈课前完成情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画画、文字等)标出四首诗的作者、朝代、简单的创作背景。”
1、自主思考这首诗二、四、六、八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
2、重点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四句诗。
对仗的定义: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第四讲:《天净沙·秋思》:品景中之情
拓 读
谢 谢
这是一首近体诗(绝句),所以有押韵,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就是韵脚,它们都是平声字。七言绝句,一般是2/2/2/1这样停顿,最后一字特别延长,读成一顿。划分停顿时,也要考虑到意义的连贯。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海的夜》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海的夜》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海的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大海的夜》是一首三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选自西师大版。

这首歌曲描绘了大海夜晚的美景,歌词优美,旋律悠扬,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海的宽阔、神秘和美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大海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声音开始发生变化,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逐渐增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大海的夜》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海夜晚的美景。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生僻字和难唱的旋律。

2.理解歌曲寓意,感受大海夜晚的美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大海夜晚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妙。

2.示范教学法:教师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海夜晚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歌曲《大海的夜》的乐谱。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海夜晚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神秘和美丽。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大海的夜》的背景和寓意。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大海的夜》,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跟随演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生僻字和难唱的旋律。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高演唱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单独演唱,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初读
提 示 : 注 意 节 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自学探究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 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这首小令哪句最能直观地 反映这一情感?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 操
曹操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 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 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 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 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 民的苦难生活。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 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消除 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 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 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 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 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
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 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 述原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读诗品诗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 桓(huán)归途中经过碣石 山时所作。
品读与欣赏
观沧海
曹操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s瑟è,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海滨音诗》课件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海滨音诗》课件

创“平静的大海”和“暴风雨中的大海”,建议在欣赏《海洋与辛
巴德的船》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大海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要素的基 础上进行,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用自己创造的形式表现大海。分
组创作、表演后相互评价。
感受与欣赏学习建议 表现与实践学习建议 返 回
简线谱转换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实践活动
视频欣赏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欣赏歌曲《海港之夜》重在感受其浓郁的俄罗斯音乐风格和水
手们热爱大海和亲人的深情,体验男声合唱独特的音色和艺术魅力。
聆听前可以简单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聆听后尝试分析这首歌的节 奏和旋律特点,分析其音色和力度的变化,想象歌曲描绘的情景。
欣赏《海洋和辛巴德的船》前要对作者、作品及管弦乐队作简
单的了解;对比聆听、分析引子中山鲁亚尔和舍赫拉查德的主题, 以及呈示部中的主部和副部主题;完整欣赏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典型节奏
大跳音程
歌曲演唱
1
2
3
4
学唱二部合唱,先分后合,注意两声部和谐。
合唱简谱
合唱线谱
合唱部分范唱
歌曲演唱
1
2
3
4
mp mf
f
mp
尝试为歌曲设计力度记号,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力度设计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1
2
3
4
用身体左右摇曳与上下起伏等形体动作感受旋律的起伏。
图1第一拍 双手拍双腿 图3第二、三拍 双手拍右侧 图2第二、三拍 双手拍左侧
歌曲演唱
作曲家,生于吉林长春。自幼学习音乐,13岁就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专修钢琴, 1960年升入作曲系本科。1973年被分配到中央新闻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4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4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非常。 至:极点。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 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思考?
➢ 诗眼是哪个字? ➢ 写实的诗句是哪几句,哪些又是诗人想象的? ➢ 哪些诗句可以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 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 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 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 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 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举例: 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古诗代诗歌四首
朗诵

准 确 的
情 感 的
大 声 的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大海的夜》教案

《大海的夜》教案

《大海的夜》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的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海夜色的图片,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在欣赏中感受不同节拍的强弱规律,掌握好四二拍风格的歌曲的特点。

3、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静谧的大海。

教具准备:教案、课件、录音、多媒体。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大海的夜色是什么样子的?温柔静谧还是狂暴呢?生:……
师:这节课我们将跟着一首美妙的音乐,一起学唱歌曲《大海的夜》。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师:白天的大海宽阔湛蓝,一望无际,夜晚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看(课件,播放一组大海的夜色画面,配上《大海的夜》)。

二、学唱歌曲
1、听歌曲范唱。

2、老师范唱。

3、学唱歌曲。

4、全班合唱。

三、体会歌曲
1、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征?
2、歌词中展现了哪些风景?
3、歌曲的情绪和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海的夜,并用歌声唱出来。

四、欣赏其他关于大海的歌曲,了解美人鱼的故事(《海的女儿》)。

五、小结。

第4课 《古诗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4课 《古诗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思考探究(教参)
反复诵读 《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 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 样的感觉。
参考: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 如“沧海”“洪波”“日月” “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 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 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解读主旨
背景: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 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这是 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 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 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 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主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冬末春初时 北固山下青山绿水、潮平岸阔、残夜归雁的 景色,抒发了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
课内注释 降职
柳絮《闻王昌杨龄花左落迁尽龙子标规遥啼有,此寄布》谷鸟, 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称杜鹃
唐代县名。此处 王昌龄,古代常 官职或任官的州 名来称呼一个人郎西。东部
称。
南 五
西 条
部 溪
, 流
贵州 的总
译诗赏句
杨花落尽,布谷鸟不断 地啼鸣。我听说您被贬为 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 经过五溪。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 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诗人观到了哪些景物?
沧海、山岛、书树木、 百草、秋风、洪波等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请描绘出来?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 山岛突兀耸立。岛上的树 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 丰茂繁密。秋风吹动树木 发出萧瑟之声,海中涌着 巨大的海浪。
套语
实写之景
课内注释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哉:语气词。
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以:用(歌以咏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 的心志或理想
全文解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解释: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解释: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生字生词
字词解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 北昌黎。 观:欣赏。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咏:歌吟。
字词解释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萧瑟 (xiāo sè):草 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幸:庆幸。
全文解释
次北固山下
解释: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全文解释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解释: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 山前绿水上行驶。
全文解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释: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 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全文解释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释: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 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 为主的著名诗人。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 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 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 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 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有此此寄寄 [唐]李白
烘 托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萧瑟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04《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04《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诗 文 小 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写景,点时令 飘零之感
次句叙事,表同情 迁谪之意
两句抒情,表牵挂 情深意长
情景 交融 关切 感伤学习《天净来自·秋思》导 入 新 课
雨 风
花 草蝶
鸟 霞
水 山 牧童


书生......
春风 细雨 初花 飞蝶 淡霞 读书郎......




天净沙·春思
诗歌体裁
乐府诗 配乐的诗歌
节奏鲜明
诗歌内容
乐府民歌 反映民间疾苦 抒写政治抱负
助 读 材 料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dàn
sǒnɡ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xiāo sè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zāi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星汉 日月
洪波
感 悟 意 境
观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观”到了什么? (结合具体诗句展开想象,描述你看到的画面)
透过诗句_________,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
分 享 交 流
透过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看见曹操佩剑站在海边石头悬崖上的勃 勃英姿。
透过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看见沧海水波荡漾,似千军万马在呼啸 奔腾;山岛高高挺立,像威武勇猛的巨人岿然屹立。
理 解 诗 意
这首诗描写了很多景物,画面感很强。 这首诗写的场景很壮美,视野很开阔。 这首诗情景交融,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海的夜》说课稿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海的夜》说课稿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海的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海的夜》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选自西师大版。

歌曲以大海的夜晚为创作背景,描绘了海浪、海鸥、渔火等夜晚海滨景象,旋律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海的壮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的节奏、音高变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节奏知识,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海洋生物、夜晚景象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大海的夜》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掌握歌词内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演唱歌曲的能力,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高变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大海的夜》的歌词记忆、旋律演唱。

2.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音高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夜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分组演唱、接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游戏教学法: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音高变化。

4.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音乐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大海夜晚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神秘、美丽。

2.学唱歌曲: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大海的夜》,注意指导歌词、旋律。

3.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音乐游戏:设计音高、节奏相关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音乐素养。

5.拓展练习:选取类似风格的歌曲,进行拓展学习,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大海的夜》的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海的夜》歌词:海浪、海鸥、渔火旋律:优美、想象力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歌唱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歌唱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感情等方面。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流转自然 音节清哀
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词工句丽 音调优美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语言凝练 古道西风瘦马。 顿挫有致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知人论世,领悟诗情
活动: 反复诵读《观沧海》,结合写作背景,想 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绘作 者之所见,体会作者的情感。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 “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 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 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炼字炼句,赏析诗歌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萧瑟的风 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 (似要将宇宙吞没。)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 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 都显得渺பைடு நூலகம்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 由吐纳。
小结: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写诗人登 山之所见之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宏伟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以“杨花”、“子规”起笔有何用意?
景物特点——杨花,即柳絮,给人飘 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其叫声凄怨哀伤
营造氛围——杨花、子规营造了飘零 伤感的氛围;
抒发情感——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 对朋友遭贬谪的悲愤和担忧之情。
黄生《唐诗摘钞》:趣。一写景,二 叙事,三四发意,此七绝之正格也。若单 说愁,便直率少致,衬入景语,无其理而 有其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