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方法浅议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进入高中后,数学的难度和复杂性会明显增加,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函数等。
但是,在高中阶段,这些概念和知识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当注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巩固。
二、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进行机械计算和简单问题的解决。
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发展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等。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性的数学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数学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通常对数学感到困惑和厌倦。
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往往会对数学产生更高的抵触情绪。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启发性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有趣的数学故事和实际应用场景,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注重对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全面的能力发展。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初高中数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出现了严重的学习困难。
研究表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内容难度、教学方法以及题型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初中数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数学则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许多学生在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往往感到跨度较大,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要求。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
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升,才能有效地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就只为这些。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之处,找出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对策,并给出实施对策的建议,最终评估对策的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促进初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顺畅地过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对策,帮助学生建立起更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将来深入学习数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206】2. 正文2.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之处1. 难度增加: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难度更大,涉及的知识点更加深入和复杂。
高中数学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数学推理能力。
2. 内容拓展: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内容也更为抽象和理论化。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高中数学则需要学生理解更多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是数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知识体系的断档、难度跨度大、教学方法的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异很大,如果没有好的衔接教育,学生在过渡阶段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动力的持续。
2. 减少学习负担如果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学生需要在进入高中后重新学习很多初中数学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合理的衔接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更加轻松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3.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果学生在初中就建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将更加顺利,这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实施措施1. 建立衔接教育桥梁为了保障初高中数学教育的顺畅过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衔接教育桥梁,加强初中和高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衔接教育计划,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顺畅性。
2. 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数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重点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在初中毕业时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高中教师也要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以便更加顺利地展开高中的数学教学。
3. 转变教学方法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顺利过渡,初中和高中的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方法,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初中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而高中的教学则应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4. 加强个性化辅导初高中阶段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
浅议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0
浅i : i 【 初赢中教学 教学的 衔掊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飞 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数 学成绩较好 ,但步人高 中后数学成绩明显下降 , 主要原因在于初 、 高 中数学 未能很好衔接。 初 、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问题存在 的原 因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 面 : ( 1 ) 教材 内容方面 : 初 中数学 教材通 俗易懂 , 难度不 大 , 侧重 于定量计算 ; 而高 中数学教 材, 较多研究 的是 变量和集合 , 不但 注重 定量计算 , 且需 作定性研究 , 注重于各种数学思维能力 的提 高 、 空间想象能力 的培养等 。( 2 ) 教学方法方面 : 初 中教 师的教学 主要依 据初 中学 生的特点及教 材 内容 , 教 学进 度较慢 ,对重点 内容及疑难 问题都有较多时间 反复强调 、 答疑解惑 ; 而高 中教师在处理高 中教材时 却没有充 裕的时间去反 复强调教材 内容 ,对于习惯 于初 中教 师教法 的学生进入高 中后 ,难以适应高 中 教 师的教法 。 高 中教师在教学 中 , 不仅要对教材 中的 概念 、 公式、 定 理和法则加 以认 真讲解 , 还要重 视学 生各 种能力 的培养 ,要求教学 中不但重视书本上的 内容 , 还要 补充各种课外 知识 , 对习惯于 “ 依样 画葫 芦” , 缺乏“ 举一反三 ” 能力 的高 一学生 , 显然无法 接 受。 ( 3 ) 学 习方法方面 : 初 中学生 习惯于跟着老师转 , 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 ,缺 乏归纳总 结能力 。 进 入高中后 , 学生需勤于思考 、 勇于钻研 、 善 于触类旁通 、 举一反 三 、 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一新 生往往沿用初 中的一套学习方法 ,不 善于抓住学 习 中 自学 、 阅读 、 复习 、 小结等必要环节 , 对高中学 习内 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 。 针对 以上问题 , 教师在教学 过程 中应 注意 以下 几点 :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展开讨论。
首先分析了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如知识断层、教学内容不连贯等。
然后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优化策略,比如建立数学知识桥梁、加强师生沟通等。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了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最后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进行评价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分析、优化策略、案例分析、评价、展望、教学探讨1. 引言1.1 引言数统计、格式要求等等。
以下是关于的内容:初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衔接问题、优化策略、案例分析以及评价和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工作。
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部分结束。
2. 正文2.1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断层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数学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则需要深入学习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理论。
由于初高中教材内容之间的断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注重传授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缺乏对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的重复和重要概念的缺失等问题。
一些基础概念在初中阶段已经进行过教学,但在高中阶段仍然需要再次进行讲解和练习,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
浅析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2 、 初高 中的学 习在环 境方面的不 同 。高 一新生在经 过紧 到的 目标 的探 究 ,力求解决 好初 、高 中数学 的衔 接不顺 利 问 张而 激烈 的中考后 , 终于到 了 自己心 目中的高 中, 认为 自己的 题 。 理想 已经实现 , 学 习暂时可 以告 一段落 , 所 以很 多同学都 处于 3 、 使各种教 学政策有效 的落到实处 。( 1 ) 以学生的具体 情 全身 心的休息状 态 ,并且 在一个新 的陌生的环境 里开始 高 中 况 为依 据 , 实施分 层教 学 : 在数 学教 学 中, 要不 断 的通过各 种 生活并 适应高 中是需要一个过 程的 ,因此虽然他 们在还 没有 方式来 增加对学 生学习的 了解 。 做到在数 学教学 中 , 一切工 作 坚持“ 起点低 、 跨 度小 、 培 训 进入 高 中之前 , 就 已经知道高 中数 学的难度很 大 , 而且有些 内 要 围绕 着学 生 的具体 情况 进行 ,
式和 心理特征 等不熟悉 ,而且课程 的改革导致 高 中教 材在知 学方法 的过 程和形成知识 的过程要重 点展示 :高 中数学 与初 识结 构方面产 生了 巨大的变革 。 在初 中数学课 上 , 学生 可 以积 中数学相 比 , 在抽 象方面更胜一 筹 , 因此对学生 应用知识 的灵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
结论 , 使另一部分同学心服 口服。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采用生动活泼 , 富
个 高 中生 , 如 不努 力 钻 研学 习方法 , 不遵 从 老师 的指 导 ,
势必在学 习上会走弯路, 虽付 出不少精力, 但 收效甚微 , 学
5 8
2 0 1 3 年第2 l 期( 总第2 1 3 期)
解决过程 中, ’ 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以启迪 思维为核心 , 力 求将 问题“ 射入” 学生思维的“ 最近发展区” , 努力做到“ 跳一
.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是提 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 能力 的重要途径 。
N
雪 磺熊 詈 ;
旁 : 9 } 熟
擐
浅谈初 、高中数学教学 的衔接
钱叶君
嵊 州 市职 业教 育 中心 ,浙江 嵊州 3 1 2 4 0 0
习成绩上不去, 情绪和信心 自然会受到影响。引导学生学
会学习, 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 提倡探 究式学习、 自主学 习、 合作交流等 。 进入高中后, 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 责任编辑 全 玲)
听每位同学的发言, 不插嘴; 二要听 出别人的发言要点, 培
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是听后需作思考, 提 出自己的见 解, 提高学生处理信 息的能力。 3 . 让学生学会积极参与。 每次学生 的合作学习都由小 组推 出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 。对于教师 , 应热切关注 整个学 习活动 , 对谁已经发言了, 谁还没有发 言要心中有
念、 讨论等多种途径, 活跃课堂气氛 , 调动学生 的学习热情
和求知欲望, 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 如讲黄金分割 时, 介绍了华罗庚教授的 “ 优选法” 以及 “ 优选法” 在工农业生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一上高中对数学就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似懂非懂;或者课堂上听得懂,课下习题不会做;有的是平时作业也会做,一到考试就不会做,成绩上不去。
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适应高中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进行了一些探究,略陈己见。
一、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差异较大的主要表现1.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小,知识面窄。
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和-30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
2.学习方法的差异(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简单,教师通过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争取让全体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
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集中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的思维推理较多。
而高中学生模仿做题、思维,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和知识面的拓宽,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使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其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
现在的高考数学,旨在考查学生的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大量的模仿给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想保守、僵化。
比如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的问题时,学生要不就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初中学生自学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要学生自己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需要自学。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浅议
在教学 中应有意注意以下问题 :
一
组 织 阅读讨 论 , 以培 养学 生 的 自学理 解
索知识 的思 维过 程 总是 从 问题 开始 , 又 师 应鼓 励学 生预 习 时生疑 、 感疑 、 悟疑、
( 2 ) 理 解 能 力 。 教 学 中教 师 应 该 弓 l 导
、
中数学 的一大特征。
刚入学 的高 一新 生不 明白高 中数 学的特 围着教 师转 , 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
例题 中悟 出一般解题规律 , 在理解 的基础 3 . 课堂教学 中激 发学生学 习兴趣 , 充
第 四, 初高 中的学 法有所差异 , 许多 上形成解题技能。
趣, 充分 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 生的预 点 , 往往继续 沿用初 中学法 , 学生 习惯于 分 调动学生积极性。
1 . 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 , 因材 不够 的 , 需要课后进 行认真 消化 , 认真 总
施教 。
第二 ,对于事物 的认 知要 求不同 : 初 中强调的是表 象认识 , 即从 直观、 形 象、 具 更清晰、 透彻、 把握本质。 第三 ,从课 堂容 量及教学进度 上看 ,
高 中学 生基 础 知识 状 况 、 兴趣 爱 好 、 智
4B
S H U X U E | I A OY U
初高中 数学教学衔接浅议
一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孔令华
摘要 : 初 中学 生和高 中学生存在 着一 定的差异 , 教 师应 了解学生 的现状和认知 结构 , 因材施教 ; 处理好课 堂教学 中教师 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 激 发学 生学 习兴 习、 理解 、 复习归纳总结能力 , 以及创新能 力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 : 初高 中 数学 衔接 识点 多, 课堂 容量大 , 时 间紧任务 重是高 想 方法教学 , 要求 学生举 一反三 , 从 典型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在初升高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知识脱节的现象,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1初高中教材衔接不紧密1.1.1初高中数学教材在设置上存在差异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较多,色彩鲜艳,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研读的专注度和理解度。
同时,初中数学教材语言生动、贴合生活实际且更具有直观性,注重表象性的内容,初中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高中数学教材插图解释较少,多是定义、定理、数学公式等理论性知识,所使用的语言较为精练且注重抽象性、综合性,较初中内容来说更具复杂性,其重视对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1.1.2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密度不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少且难度低,内容安排密度小,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来说较多,包含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以及选择性必修教材等不同层次的内容,难度大幅度提高、密度增大,内容丰富且理论性强。
1.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各异初中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学生对于定义、公式、解题方法的掌握,对于中考数学的内容,题型较少且不是很灵活,大多只需要学生“依葫芦画瓢”就可以解决,所以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以反复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阶段,教师更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全面掌握,以应对综合性更强的各种考试评价方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加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灵活地应用各种解题方法来解决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问题等。
例如,初中数学教材对于二次函数的学习要求较低,学生只需要了解几种简单的解题方式就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
而二次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教材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或最小值或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是记住知识点就可以了,而是要深度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比较, 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 以及学习方法上差异性显著.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是提高数学科目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就个人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谈谈自己实践中的体会.一、初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为高中教学奠定基础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 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 1.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例如:学生对概率和统计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习题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结合,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试题模型上升到综合应用的层次.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 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 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2.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编拟问题, 引导阅读, 如概念的叙述与理解, 定理、命题的证明方法与思路等.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 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 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3.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培养该能力的重要模块,通过二次函数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二次三项式能否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等系列问题,用二次函数的图象都可以明确地作出几何解释,用图象这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形象表达.4.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 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体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达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5.提高运算能力.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重思考,轻计算.认为想出解题的方法就行.在解题中出现“高位截瘫”现象.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算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二、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1. 利用旧知识, 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对初中数学的概念和知识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 要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补充讲解根的判别式及二次方程,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充分利用下表,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 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的两根为x1,x2 ,,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2. 利用旧知识, 挖掘加深新知识.例如:初中平面几何中, 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到高中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 也有可能是异面.其实, 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 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步深入挖掘, 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逐步接受、理解新知识. 3. 利用旧知识,拓展新知识.在初中有研究性学习,高中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体验数学的活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这也是初中知识方法的延续,定期布置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数学教学则基采用“已知理性知识——新的理性知识——实践” 的方法.根据上述特点,教学中更应“授之以渔”,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 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等, 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高中和初中教师加强探讨交流,通过实践检验,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教学案例,用教学量表对比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这些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 关键词 】 初 高 中数学
教 学衔接
根据 我经过 高中几轮 大循 环教 学并结 合高 一学生实 际情 有 的 放 矢 。 况, 对 变化 原因进 行 了分析 , 并就 如何 采取有 效措 施做 好初 、
个方 面略述 一些浅见 。
一
3 、 立 足 于高 中大纲 和教 材 , 尊 重学 生实 际 , 实行 层 次教 等, 对 高一新生来 讲确实 困难 较大 。 因此 , 在教 学 中, 应从 高一
也能初步 了解高 中数学学 习的特点 ,为其它措 施 的落实奠 定 衔 接 , 除了优化教 学环节 外 , 还 应充分发 挥情感和 心理 的积极 作用 。我 们在高一教 学 中 , 要注 意运 用情感和 成功原理 , 调动 基础 , 为此 我们应做好 三项工 作 : ( 1 ) 给学生 讲清高一 数学在 整 培养学 习数学兴趣 。学生学不 好数学 , 少责怪 个 中学 数学 中所 占的位置 和作用 ; ( 2 ) 结合实例 , 采取与初 中对 学生学 习热情 , 学生 , 要多找 自己的原 因。要深入 学生当 中 , 从 各方面 了解 关 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 特别 是困 难生 , 帮助他 们解决 思想 、 学 习及生 活上 存 点 ;( 3 ) 结合实例 给学生 讲明初高 中数学在 学法上 存在 的本 质 心他 们 , 在的 问题 。 使学 生提高认识 , 增 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 。 在提 问和 区别 , 并 向学生介 绍一些优 秀学法 , 指 出注 意事项 。 从学 生实 际 出发 , 多给 学生 创设 成功 的机会 , 以 2 、 高 中教 师要熟悉 初 中教材 内容 , 做好教 学 内容 的衔接 。 布置 作业 时 , 体会 成功的喜悦 , 激 发学 习热情 。 新课程 改革 后 , 初 中新教材 在 内容 上进行 了较大幅度 的调整 , 总之 , 高 中数学 的特 点决定 了高一学 生在 学习 中困难 大 、 有 的内容删 减了 , 有的在难 度 、 深度和 广度上 降低了要 求 。如 我们在教学 中应做好 初高 中数 学教学 的衔接 , 二 次函数在 初 中降低 了要求 , 十 字相乘法等 已基本 不提 , 使 得 挫折 多 。为此 , 使得我 们师 生都 能共 同进 步 、 共 高 一学生 只要遇到解 一元二 次方程 ,就把繁琐 的求根 公式 搬 研 究和解决 初高 中衔 接教育 ,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浅议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论是传统教材,还是现在的新课标教材,初高中衔接问题一直是广大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从以往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点来看,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上的点对点的衔接问题。
近年来,大家越来越多地关注知识与技能以外的衔接问题。
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数学的认知水平与基本能力等。
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更理性、更科学地看待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衔接突出点对点的对接,更突出消除断层的过程,强调这是学生主体的一个逐步适应与磨合的过程,显现出教师对学生完成初高中适应的辅助与引导作用。
从时间段来看,这一衔接时期,主要在高一阶段。
长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成绩不稳定,而在高二阶段的学习成绩相对稳定,优秀者基本会一直保持到高三毕业。
这正是因为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分化通常集中在高一阶段,进入高中后产生的新的学困生多源于这一阶段的初高中衔接没有顺利完成。
因此,在初高中衔接的问题上,我们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的衔接。
教师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首先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所面对的高一新生过去与现在各方面的情况;其次要全面掌握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体系;还要正确认识各种教学行为的作用。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一、了解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衔接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
我们要注意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的衔接。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初中代数、初中几何和初中数论等内容,而高中数学则进一步深化了代数、几何和数论等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内容,强调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联系和衔接,让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的重复和扩展,帮助学生巩固初中数学的知识,并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注重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的衔接。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思维能力。
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实际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渐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并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我们还应关注初高中教学内容的难度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适时引入一些高中数学的内容,为学生打开视野,提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也要注意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确保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成果不会遗忘,能够很好地运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看法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看法四川新闻网-宜宾日报讯:宜宾县一中陈松强“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是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普遍反映的问题。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的原因1、教材的原因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
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作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
高一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浅析
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浅析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大都感觉“学习难度大了”,有些同学甚至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感到惘然、畏惧。
这是为什么呢?该如何解决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下面就得到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浅析一番。
一、分析形成因素1.学生层面分析首先,“双基”不扎实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就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那些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训练不能到位。
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畏惧情绪。
其次,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
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
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再次,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得当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教师层面分析教师对新课改和减负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和老教师。
3.对初、高中教学内涵差异的分析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有着强烈反差。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的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实验修订本教材却新增加不少内容。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信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往往被看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学生在这个过渡阶段往往会面临着课程内容的断层、学习方法的不协调以及教学目标的不连贯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制约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家长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路径。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教师把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衔接,才能确保学生学习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也是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论文结构本文将主要从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以及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其实,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思维层次、学习方法上看,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是解决学生“数学难学”,教师“数学难教”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初高中教材不配套、教材部分知识点未对接。
由于目前初、高中使用教材上不具有系统性,这种不配套使得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高中学习,这点在数学学习中尤其突出。
以前初中教材使用的是国家大纲教材,这和高中教材非常对接,学生进入高中后,在学习上基本不存在知识性的障碍。
可现在初中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用十字相乘来因式分解、根式有理化、韦达定理、和圆有关的一系列探索及二次函数的要求降低,严密的推理证明在新课标下可以用泛泛的说明替代等等。
而这些恰恰是高中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进入高中又要经常使用这些知识,这样必然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
学习方法的变化与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
我们老师都有这种体会: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扩大,组织管理能力强,课堂表现欲强,有合作精神,善于模仿及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有较大的依赖性,部分学生以作业第一,学习被动,缺乏探究精神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学生思维积极,口头表达强于解题速度,尤其是基本运算能力弱(如混合四则运算),对计算器的依赖程度高;解题重视结果而忽视中间的步骤。
缺乏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及解题过程的演绎。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虽然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学生也尽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但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
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方法浅议
多年的教学高中教学经历使我发现,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一下子不适应高中教材的跨度,老师对学生以前的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也不是很了解,这时,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成因分析
1.学生层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
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
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学法上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
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其次,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初高中教学内涵存在两大差异
(1)知识思维层次上的差异(由直观的到抽象的)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几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
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
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
(2)知识体系的差异(初高中的跨度太大,人为造成的不衔接)
随着这几年新教材改革,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使相当一部分成绩中
等及偏下的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高不可攀,不可接近。
3.教师层面分析
(1)新课程需一个适应过程
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课标的问题----新课标在实验阶段本身存在着初高中衔接的问题;教材问题----课改后使用的全部是新编教材,教材编写者对初中不够了解而带来的衔接问题。
(2)教学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高中教学往往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学习。
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缩写并使用衔接教材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
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
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2.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加强学习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要到位,解决学生知识衔接。
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
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3.加强高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
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
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4.日常教学研究教法,培养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
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
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
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