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例
蓟州区地灾评估报告
蓟州区地灾评估报告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而引发的,对人类和财产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蓟州区地处地质灾害多发区域,为确保区域内居民和财产的安全,进行地灾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蓟州区的地质灾害现状,评估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区域的稳定发展。
二、地质灾害概况1. 地质灾害类型蓟州区主要存在以下几类地质灾害:(1)滑坡滑坡是指山体或土坡上的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面向下运动的灾害。
蓟州区地势较为复杂,山体众多,滑坡发生频率较高,给区域内人口和财产造成了较大威胁。
(2)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强降雨等原因引起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水流,具有较强的破坏力。
蓟州区地势起伏大,山体裸露面积广,易受暴雨侵蚀,导致泥石流灾害频发。
(3)地裂缝地裂缝是由岩石受压破裂而产生的裂隙。
蓟州区地质构造活跃,地壳运动频繁,导致地裂缝现象较为普遍。
地裂缝不仅会直接损害建筑物和交通设施,还会引发其他地质灾害,加大灾害范围。
2. 潜在风险评估在对蓟州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时,我们基于历史数据和地质特征,进行了潜在风险评估。
(1)滑坡风险评估针对蓟州区的滑坡风险,我们对区域内土壤特性、地势坡度、降雨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蓟州区南部山区存在较高的滑坡风险,而区域中、北部山区的滑坡风险较为低。
(2)泥石流风险评估泥石流主要受降雨量、山体裸露度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影响。
通过对蓟州区历史降雨数据和地形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蓟州区南部山区的泥石流风险较高,而北部山区的风险相对较低。
(3)地裂缝风险评估地裂缝的形成与地壳活动密切相关。
鉴于蓟州区地壳活跃度较高,我们判断该区域存在地裂缝风险。
然而,由于地裂缝的具体位置和规模难以预测,评估结果仅做参考。
三、防灾减灾措施为应对蓟州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以下是我们建议的防灾减灾措施:1. 滑坡防护对于存在滑坡风险的地区,应修建护坡墙和挡土墙,增强山体的稳定性。
在规划新建建筑物时,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选择安全的建设地点。
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范本
目录1 前言 (1)1.1评估任务由来 (1)1.2评估工作依据 (1)1.3评估工作目的任务 (2)1.3.1 主要任务 (2)1.3.2 要求 (2)2 评估工作概述 (3)2.1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 (3)2.1.1工程概况 (3)2.1.2征地范围 (3)2.2以往工作程度 (3)2.3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4)2.3.2 评估范围 (6)2.4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6)3 地质环境条件 (8)3.1气象、水文 (8)3.1.1 气象 (8)3.2地形地貌 (10)3.3地层岩性 (16)3.4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20)3.4.1地质构造 (20)3.4.2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21)3.5工程地质条件 (23)3.6水文地质条件 (24)3.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5)3.8小结 (25)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5)4.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25)4.2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6)4.3地质灾害危险性及现状评估 (27)4.4小结 (27)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7)5.1本工程建设的施工特点 (28)5.2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 (28)5.2.1 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8)5.2.2 工程建设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5.3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 (29)5.3.1工程建成后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30)5.4预测评估小结 (31)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预防措施 (31)6.1综合评估原则 (31)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2)6.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33)6.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4)7 结论与建议 (35)7.1结论 (35)7.2建议 (37)附图:1、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分区平面图2、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 前言1.1 评估任务由来20__年3月6日,受xxXX公司的委托,四川xx岩土工程XX公司承担了xxxx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某铁矿选厂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分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某铁矿选厂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分析付茂盛,贾会会,王志强,周文佳,李兴宁摘要:为详细分析铁矿选厂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本文结合某项目建设现状,分析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预测和分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铁矿选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相关项目在建设时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出来,并结合目前现有的规范要求,分析论证评估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同时,对可能会带来的地质灾害等进行详细分析,这样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项目的建设效果提供保证。
1 项目概况滦平县张百湾镇华兵铁矿选厂建设项目位于滦平县县城70°方位,直距21.4km,运距27km处。
行政区划隶属于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管辖。
评估区位于滦河北岸距滦河980m,G112国道在滦河南岸通过,东距承德市37km,西距张百湾镇7km,交通便利。
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7608.8m2,拟建项目规划占地面积7608.8m2。
占地隶属于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
基于此,本次评估工作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中相关规定及程序进行,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同时,加强野外工作的重视,特别是野外工作采用面积调查和路线调查及相机、无人机拍摄和钻探工程及现场编录相结合,利用RTK定位仪进行观测点定位,详细记录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或不良地质现象。
这样不仅可以对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或不良地质现象进行更加详细的记录,而且还可以确定观测点定位,为后续评估分析以及防治措施的实施等都可以提供参考。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2.1 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铁矿选厂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评估和监测。
在铁矿选厂附近,应该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地下水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估滑坡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现为持证的生产矿井,该矿为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74 号)《关于晋中市左权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文件批准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批准生产能力 90 万t/a,批采煤层为 4号、15 号煤层,批采标高+1200~+440m,井田面积 8.0341k ㎡,矿井生产规模 90 万吨/年,经现场调查访问,评估区现状条件下未发现明显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隐患为不稳定边坡、潜在泥石流等。
一、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采空区分布情况本区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矿区范围内主要可采 4、15 号煤层,多年来主要开采4、15 号煤层,2009 年前采煤方法为壁式采煤,炮采落煤,串车运输,绞车提升,生产能力 30~60 万t/a,回采率20%~50%;2009 年以后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生产能力 60~90 万t/a,回采率50%~85%。
已形成 4、15 号煤层地下采空区面积分别为 152.79 hm2、25.94 hm2,另外,东南部分布 4 号煤层古空区面积 12.81hm2。
4号煤层采空区分布于评估区东部,主要形成于 2009 年以前,形成采空区面积148.43h㎡(其中1994年以前60.94hm2,1994~2002年42.31hm2,2003~2009 年45.18hm2),采厚1.18m~1.62m,煤层埋深 20m~320m,采深采厚比 17~228。
2010~2011 年形成采空区面积4.43 hm2(其中2010 年0.69hm2,2011 年3.67hm2),采厚1.74m~1.86m,煤层埋深 270m~310m,采深采厚比 155~228(图7-1),2012 年以后没有开采4 号煤层。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济南市某建设项目为例
1.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在内动力㊁外动力或人类工程动力作用下,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㊁生产生活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的不幸的地质事件㊂2.地质灾害的种类2.1滑坡㊁崩塌㊁泥石流滑坡指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㊂崩塌指岩体或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向临空面突然崩落的现象㊂泥石流指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㊁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㊂评估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区,地形较平坦,海拔标高为24.58~26.93m,相对高差为2.35m㊂无危岩体及临空面,且降水量小,因此产生滑坡㊁崩塌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㊂2.2地面塌陷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形成㊁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矿山地下采空区㊁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作用㊁过量抽采地下水等㊂(1)采空塌陷指地表岩㊁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㊂从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和本次野外调查情况看,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评估区内没有进行过采矿活动,无矿业权设置,因此无采空塌陷的产生的地质环境条件㊂(2)岩溶塌陷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㊂产生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必须存在隐伏的碳酸盐岩,且浅部岩溶较发育,有一定厚度的松散盖层和变化较强烈的水动力条件,评估区下伏基岩为辉长岩,无岩溶发育㊂因此,评估区内不具备发生岩溶塌陷地质环境条件㊂2.3地面沉降指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或采矿活动,地表在垂直方向发生的高程降低的现象㊂从调查和多种资料分析,评估区内第四系的厚度在40m左右,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100m3/d㊂评估区建设施工用水及建成后用水均是城市自来水,不在本区进行地下水开采活动,区内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条件不充分㊂2.4地裂缝地表岩层㊁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㊁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㊁灌溉㊁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㊂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区内构造断裂不发育,因此不存在发生构造地裂缝的可能性,同时也没有进行过地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无地下采空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评估区内无软弱土层,胀缩性土分布,因此发生地裂缝的可能性小㊂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发生崩塌㊁岩溶塌陷㊁滑坡㊁泥石流㊁地面沉降㊁采空塌陷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㊂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风险管理和灾害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各类工程立项决策的依据,是确保工程获得经济效益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本保障㊂一般分为现状评估㊁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㊂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现状评估是指对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㊂目的是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㊁分布㊁类型㊁规模㊁变形活动特征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㊂该评估区内从来没有地质灾害发生过,更不具备发生采空坍塌㊁岩溶塌陷㊁地面沉降㊁地裂缝㊁滑坡㊁崩塌㊁泥石流地质灾害条件㊂因此,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㊂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㊂评估区位于第四系黄河冲积平原区,场区较平坦,工(下转第141页)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济南市某建设项目为例尚飞(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东总队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在详细分析建设场地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基础上,对拟建项目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建设场地地质灾害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工程建设可能引发㊁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小,并对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做出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为拟建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地质依据㊂关键词: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上接第138页)因素有以下几点:从广义上讲,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煤种适应性非常好,可燃烧煤矸石在内的各种劣质燃料,但是,一旦锅炉设计出来之后,煤种适应比较窄,尤其是其中的灰份含量不宜变化过大,否则在受热面布置不变的条件下,将产生设计与实际的偏差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烟温度在80%左右负荷时最高,这是由于自清灰作用和积灰的平衡的结果㊂在热力计算中,灰污染系数的选取往往低于实际灰污染系数,建议设计选取时应考虑燃料的灰份和分离器的性能㊂烟气流速对对流受热面的灰污系数有着重要影响,烟气速度偏低将导致积灰严重,是排烟温度高主要原因㊂以往的设计中,为了有效防止受热面磨损,大多通过降低烟速来实现,造成设计时未能预料的严重积灰㊂在分离器性能比较好的条件下,尾部受热面的防磨已不是主要问题,而重点应转移到解决积灰问题,设计时应适当提高尾部受热面的烟气流速值㊂在烟速无法提高的条件下,应考虑采用错列布置方式以增强自清灰能力,控制尾部受热面的积灰㊂循环流化床锅炉应考虑有效的吹灰方式,改善尾部受热面积灰㊂参考文献[1]华能济宁运河发电有限公司#3㊁4机组运行规程[2]冯俊凯,岳光溪,吕俊复.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3]刘德昌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工业应用[M].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98.[4]四川省电力工业局㊁四川省电力教育协会㊃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版社,1998.(上接第139页)程地质情况简单,土体工程性能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㊂区内第四系为填土㊁耕土㊁粉土㊁黏性土等,下伏基岩为辉长岩,该层总厚度约40m㊂没有形成地质灾害的环境条件,故工程建设不会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发生㊂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㊂评估区及其周边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因此工程建设遭受崩塌㊁滑坡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较小㊂3.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㊁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 区内相似,区际相异 的原则,进行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㊂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㊁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㊂评估区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依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在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点)的分布㊁危险程度的基础上经综合评估,全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㊂4.结论本次评估建设项目属于重要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评估级别为一级;不具备形成地质灾害的环境条件;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小,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分区评估全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小,引发㊁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建设工程场地适宜性为适宜㊂参考文献[1]陈奇,樊运晓.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浅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4):105-109.[2]王宏波.济南市历城区华山街道姬家庄旧村改造安置保障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济南:山东建筑材料勘察测绘研究院,2015.设晾晒场㊁保鲜㊁烘干㊁仓储㊁初加工㊁生物质肥料生产等附属设施㊂对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水域滩涂,按农用地管理,并赋予较长的经营期限㊂各级政府在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远发展对设施农用地的实际需求㊂五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从国家层面制定中长期新型农民培养规划,重点面向种养大户㊁家庭农场经营者㊁合作社带头人㊁农民经纪人㊁农机手和植保员等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培训,培养大批农村适用专业人才㊂扩大农民培训规模,增加补助经费㊂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经营者的职业教育制度㊂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建设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合作社领军人才队伍和辅导员队伍㊂加强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培养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㊂制定和完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务农的政策措施,鼓励吸引毕业生兴办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㊂总结地方经验,对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给予补贴,并在户籍㊁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其和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㊂六㊁探索组织模式创新一是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㊂增强话语权㊂特别要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使之成为农民真正的合作社,选好㊁培养好合作社带头人非常重要㊂二是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关系㊂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推广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㊁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 的组织带动模式,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利润返还㊁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增加收入㊂参考文献[1]陈晓华;现代农业发展与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11期[2]黄祖辉㊁陈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政策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宋洪远㊁赵海;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N],经济日报(理论版),2013-6。
2024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范文(3篇)
2024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范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
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
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有: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
其中危害强度指灾害将活动所具有的破坏能力,是灾害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指标,只能用灾害等级进行相对量度。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以及危害的范围、危害强度的一种分析、预测。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
历史地质灾害活动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具有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具有双向效应,有可能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能量得到释放,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削弱或基本消失。
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灾害发生后其活动并没有使不平衡状态得到根本解除,新的灾害又在孕育,在一定条件下将继续发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
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____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不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
(3)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2024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范文(2)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某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某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对拟建工程区域进行了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旨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预测评估;防治措施1工程概况某地区拟建项目占地约3.72亩(约2477m2),总建筑面积约3686.86m2。建筑类型有餐饮、休闲、室内温泉、会议等功能区。拟建物为3层(地下1层为设备间),高度<20m。项目建筑工程采用独立基础,主体为框架结构。根据拟建工程类型和建设场地地形地貌确定评估区范围。拟建工程所处为清溪河一级阶地,评估区西、南、东南至清溪河,北、北东沿用地红线适当外延10m~20m,评估区面积约0.051㎞2。由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建设项目重要性属一般建设项目,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本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般建设项目三级评估。2地质环境条件本区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活动;经现场调查,本区及其附近未发现地质构造形迹。工作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评估区属长江流域青弋江水系上游清溪河;评估区及周围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评估区浅表为第四系覆盖,下伏基岩为中元古界牛屋组(Pt2n)砂质板岩;评估区内出露为中元古界牛屋组(Pt2n),沟谷内出露有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江南古陆北缘。评估区位于山间沟谷内,根据现有资料及野外调查,评估区断裂、褶皱构造不发育。评估区内岩土体可划分为岩体和土体两类。岩体为软弱—较坚硬浅变质岩岩组,为评估区内中元古界牛屋组(Pt2n)砂质板岩,新鲜岩石呈软弱—较坚硬状。土体为高压缩性人工填土、松散—稍密的砂砾石土。评估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评估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清溪河地表水的侧向补给。评估区第四纪以来呈整体间歇性上升,但在不同时期升降的幅度不同,全新世以来上升运动仍未停止。根据现有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评估区内没有发现第四系以来的活动性断裂。本区自有历史资料记载以来,区内及周边地区地震频率不高,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Ⅴ级以上)。近年有感地震为:2001年6月1日,震级3.2级;2009年11月26日,震级5.7级。上述2次地震均未对本区造成破坏。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能一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简单。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基本查明评估区及周边已发生(或潜在)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类型、活动规模、变形特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等,对其稳定性(发育程度)进行初步评价;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和工程设施造成的危害程度;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稳定性)、危害程度、按灾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通过对评估区调查,未发现曾发生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本区无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因此,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4.1工程建设中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4.1.1工程建设中人工填土引发地质灾害预测据野外调查可知,工程建设区内现状地形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建设要求,将对场地进行填高、场地平整。场地填高后,边界形成填土边坡,松散填土层稳定性差;特别是场地沿河段,河水冲刷,带走细颗粒,导致失稳,在建设中、建成后易失稳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人工填土可能引发崩塌、滑坡一次性方量一般<200m3,规模小。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工程建设形成人工填土层,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因此危险性等级“小”。4.1.2工程建设中的基坑开挖引发地质灾害拟建工程区范围分布的人工填土、冲洪积层、强风化层,工程地质性能相对软弱,在基坑开挖深度相对较大时,形成的基坑呈直立状;由于本区段的岩土松散、抗剪强度低,稳定性差,则可能引发坑壁崩塌。根据拟建筑物规模,建筑层高≤3层,预测基坑崩塌土石方量一般<30m3,规模小。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基坑开挖形成边坡岩土体类型类比“大陆流水堆积”,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因此危险性等级“小”。4.2工程建设后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4.2.1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测据野外调查可知,工程建设区内现状地形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建设要求,将对场地进行填高、平整。(1)工程建设中人工填土段一旦引发崩塌、滑坡,建设工程本身、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机械等,可能遭受危害,可能遭受规模为小型。在施工结束、建设工程投入运营后,若人工填土段发生变形破坏,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将危及已建工程及人员的安全。(2)工程建设中的基坑开挖可能引发崩塌地质灾害,一旦成灾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工程机械安全形成威胁,预测评估表明基础开挖引发的崩塌规模小,因此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基坑崩塌地质灾害规模小。在工程建设完成投入运营后,基坑形成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已消除,建设工程不存在有遭受基坑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房屋建(构)筑物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发育程度弱,因此危险性等级小。4.2.2遭受河道堵塞地质灾害预测根据实地调查,评估区坳谷内现状无沟谷淤积堵塞现象,但是不排除极端气候条件下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及岸坡崩滑堵塞行洪通道,造成沟河道淤积抬高,影响工程建设区的安全运营。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害,预测规模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人工填土段未采用防护措施或采用的防护措施不当,建设工程有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河岸岸坡部分支挡防护措施不充分,建设工程有遭受岸坡坍塌滑落和洪水侵入等灾害。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5.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对比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按就高不就低原则,评估区面积约0.051㎞2,将评估区范围划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预测评估,工程建设中的开挖、人工填土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并将使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综上考虑,将评估区划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5.2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按地质环境特征、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防治难易程度等评估场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拟建工程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无现状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因此,本建设场地适宜性级别为“适宜”。6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6.1根据场地岩土体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基坑开挖,开展基坑支挡防护工作;尽量避免在降雨期间进行基坑开挖,同时加强基坑排水工作;在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基础浇注及回填工作,避免工程建设遭受基坑崩塌的危害。6.2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根据实际地形地貌条件合理进行工程建设,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扰动、破坏。6.3在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查成果,综合考虑土体组合结构、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地下水等条件,合理利用持力层,确保建设工程安全。参考文献:[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S].2015.[2]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皖南黟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3]范新东.峰林平原地貌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研究——以桂林某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6):17-19.。
地质灾害预防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改进及临床实例
地质灾害预防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改进及临床实例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因此,预测和评估地震的危险性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地质灾害预防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的改进,并通过一些临床实例来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地震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地质条件下,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导致的破坏程度。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如震害概率、震级预测和地震场景等等。
然而,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些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地震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传统方法主要依赖于历史地震事件的统计数据,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地震的发生。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使用地震监测和地质勘探技术来获取更详细的地质数据,以改善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
其次,地震危险性评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震的危险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构造状况、地震活动性、场地条件等等。
传统方法往往只考虑其中的一部分因素,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估模型,可以将多个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评估的可靠性。
此外,地震危险性评估还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
地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质环境的变化,地震的危险性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评估方法需要根据最新的数据和研究成果进行不断更新和优化,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临床实例来说明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的改进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临例一:某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某地区经常发生地震,给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评估地震的危险性,科学家们整合了历史地震数据、地质勘探数据和地震监测数据,并使用基于GIS的综合评估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该地区存在一条活断层,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条件较差。
基于这些信息,他们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概率较高,并且可能导致较大的破坏。
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其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宁强县为例
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其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宁强县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以及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宁强县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宁强县位于中国陕西省的西南部,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滑坡和崩塌等灾害事件时有发生,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宁强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对该类灾害的科学认识,也能为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将对宁强县的地质环境进行概述,分析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包括灾害类型、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运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宁强县的滑坡崩塌灾害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
文章将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运用GI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等手段,对滑坡崩塌灾害的易发性和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以揭示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宁强县乃至类似地区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地质灾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地质灾害科学的发展。
二、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宁强县位于我国西部山区,地质环境复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
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节将详细分析宁强县区域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
宁强县的滑坡灾害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的斜坡地带和山间谷地。
这些地区的斜坡往往坡度较大,地表覆盖层较薄,加之长期的雨水冲刷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使得斜坡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小型滑坡到大型滑坡均有发生,且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多为残坡积物和崩坡积物。
崩塌灾害在宁强县主要发生在陡峭的岩质斜坡和河岸峭壁处。
例析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
例析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0.引言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1.项目工程概况某市拟建年产8万吨汽车用铸件的重工项目,项目总投资3.9亿元人民币,拟征地面积23.8007公顷(合357亩),项目设计总建筑面积107304m2,根据《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相关规定,该建设项目重要性类别属重要建设项目。
2.地质环境条件2.1气象水文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2.3℃,一月平均气温-3.9℃,七月平均气温25.8℃,全年最大降水量1002.6 mm,年平均降雨量578 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
建设场地北依蒲阳河,南临唐河总干渠。
蒲阳河为季节性河流,评估区以上汇水面积约300km2。
1989年由于河道行洪受阻致南岸决堤,将评估区部分淹没。
唐河总干渠为一人工灌溉用地上填方渠,该渠自建成至今极少有水流。
2.2 地形地貌建设场地地处唐河、界河冲洪积扇的扇间平原区,原为东南蒲村旧址。
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场区内分布有数个冲沟(坑),与周围高差3~7m。
场地东侧唐河干渠比建设场地高约2米。
2.3地层及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下覆蓟县系雾迷山组厚~巨厚层燧石条带白云岩,风化程度弱,岩溶弱发育,裂隙发育程度中等,顶板埋深约50m;场地地面以下35m范围内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含细砂夹层粉质粘土以及由粘性土及砂充填的次亚圆状碎石土等地层,地基土层位稳定,岩性变化不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2.4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估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狼牙山凹褶断束。
主要断裂有燕山期定兴—石家庄深断裂和顺平—望都断裂,这些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微弱。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目录1. 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1.1 危险性评估的定义1.2 危险性评估的意义1.3 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步骤2. 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2.1 滑坡2.2 泥石流2.3 地震2.4 崩塌3. 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因素3.1 地质条件3.2 气候条件3.3 人类活动4. 危险性评估模型和工具4.1 统计分析法4.2 数学模型4.3 GIS技术在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5. 危险性评估的误区和注意事项5.1 误解危险性评估5.2 评估中的常见错误5.3 评估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6. 危险性评估案例分析6.1 某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估6.2 某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估6.3 某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1. 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1.1 危险性评估的定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对某地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程度和概率进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1.2 危险性评估的意义危险性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及时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保护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1.3 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危险性评估通常包括收集地质灾害历史数据、调查研究目标区域的地质环境、建立评估模型和进行风险评估的步骤。
2. 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2.1 滑坡滑坡是指地表或地下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面发生的突然的、不断的、连续的大规模的移动现象。
2.2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泥土、砂石、碎屑岩等颗粒物与大量水混合形成的流体,在山地、丘陵等陡坡区域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
2.3 地震地震是地球因地壳深处发生的断裂而引起的地震波,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2.4 崩塌崩塌是指地表或地下岩土体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移动、垮塌等现象,常见于陡坡、富含水分的地区。
3. 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因素3.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形等因素,直接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险性评估的结果。
3.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如降水量、气温等也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需在危险性评估中进行考虑。
海南某生态村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 1 地 质 灾害类 型及特征
根据野外调查及资料 搜集 , 评估 区 范围 内未发 现泥 石 流 、 地
为一级 。
2 . 2 地 质 灾 害危 险性现 状评 估
调查期 间 , 建设场地范 围内主要为 房屋 、 农 田、 次生植 被及 简
1 . 2 地 质环境 条件
对评估 区的气象水文 、 地形地貌 、 地层及 岩浆岩 、 地质构 造与 易道路等基础设施 , 地面较稳定 , 地质 灾害不 发育 , 未发现 地质灾
第4 0卷 第 2 8期
・
6 6・
2 0 1 4年 1 0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 XI ARC HI T EC T U RE
V o 1 . 4 0 No . 2 8 0c t . 2 01 4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4) 2 8 ・ 0 0 6 6 - 0 2
区域地壳稳定性 、 工程地质条件 、 水文地质条件 、 人 类工程 活动对 害点及 隐患点 , 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危 害性小 、 危险性 小 ; 但 建设
地质环境 的影响等 方面展 开调查 , 结果 显示 : 评估 区 总体 地形 较 场地外 围发现 西部崩塌 和北部滑 坡 2处地质 灾害点 , 其现 状条 件 简单 , 地貌类 型单 一 ; 岩层类 型多样 ; 地 质构造 简单 , 区域 地壳 稳 下 的地质灾 害危 害性 中等、 危险性 中等 。 料应及时收集 人池。 [ 1 ] 丁贤永.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 与施 工 [ J ] . 安徽 水利 水 电职 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2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利变化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及早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可以分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火山喷发等类型。
这些地质灾害有其特定的发生机理和形成过程,需要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危险性评估。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确定特定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演化过程,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2.确定地质灾害的灾区范围和影响区域,并提供灾害程度的分级指标;3.为地质灾害区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口安全和财产安全;4.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提前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一般而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地质灾害的基础数据,包括地震记录、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和地层结构等信息;2.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形成过程,了解灾害的演化规律;3.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通过统计方法和模型分析;4.确定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采用定量化指标进行评估;5.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确定灾害风险的等级和范围;6.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和监测预警系统。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关键技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和技术手段,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包括: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计算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潜在破坏程度;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时序演变;3.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技术,通过地形变、地震波形和雨量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灾害风险;4.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技术的应用,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破坏。
甘肃省华亭县某粘土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secret
甘肃省xx县xx粘土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年月甘肃省xx县xx粘土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项目负责:xxx报告编写:xxx审核:总工程师:xxx院长:xx报告提交单位:xx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报告提交日期:年月目录0前言----------------------------------------------------------------------------------------------------------------------- 10.1任务来源-------------------------------------------------------------------------------------- 10.2评估目的任务 ------------------------------------------------------------------------------- 10.3评估依据-------------------------------------------------------------------------------------- 1 1评估工作概述--------------------------------------------------------------------------------------------------------- 31.1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 31.2以往工作程度 ------------------------------------------------------------------------------- 31.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 51.3.1评估工作方法 -------------------------------------------------------------------------- 51.3.2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51.4评估区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 61.4.1评估区范围 ----------------------------------------------------------------------------- 61.4.2评估级别 -------------------------------------------------------------------------------- 6 2地质环境条件--------------------------------------------------------------------------------------------------------- 82.1自然地理-------------------------------------------------------------------------------------- 82.1.1气象、水文 ----------------------------------------------------------------------------- 82.1.2地形地貌 -------------------------------------------------------------------------------- 92.2地层岩性-------------------------------------------------------------------------------------- 92.3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 ----------------------------------------------------------------- 112.3.1地质构造 ------------------------------------------------------------------------------ 112.3.2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22.4工程地质条件 ----------------------------------------------------------------------------- 132.4.1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 132.4.2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 142.5水文地质条件 ----------------------------------------------------------------------------- 142.5.1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项目工程地块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二、承 诺我院保证本评估报告书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无伪造、编篡等虚假内容,并愿承担因提供虚假资料而产生的一切后果。
第一章评估工作综述一、拟建工程概况拟建建筑物为5~6层的商住楼,占地面积16869m2,室外设计绝对标高为92.0m。
按设计室外标高,原场地开挖6~8m。
二、项目地点、交通位置及范围见附图。
三、项目类型及平面位置图项目类型为一般民用住宅,按照辽宁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意见的附件一(辽宁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技术要求的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该工程属一般建设项目。
拟建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可详见附图3。
四、以往研究程度评估区域内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多年来xxx市政府及规划、国土、地矿、地震、有关勘查部门做过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工作,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基础图件。
五、评估目的任务及依据本次评估目的任务是为了查清建设用地范围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及其潜在危险性,并对其定性分析。
其主要任务如下: 1)阐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分级,2)分析论证评估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3)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是否危害拟建小区安全,建设该小区是否诱发地质灾害等进行全面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本次评估主要依据如下:(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3)《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04]198号)等相关文件;(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5)任务委托和合同。
六、评估工作投入的工作量介绍工作程序是在接受评估委托后,进行了建设项目的初步分析和现场踏勘(见照片1),对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项目工程认真分析、研究后,划分评估工作级别,确定了地质灾害评估范围,进行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和评价要素分析、综合研究、评估并编写评估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编写单位:***************************二O 一九年六月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编写单位:********************主要编写人:***** ****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提交单位:***************************提交时间:二O 一九年六月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初审意见为防治或减轻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危害,化隆县环保局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 号令)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 号文)及《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72 号令)中的有关要求,于2019 年4 月19 日委托***************************承担该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我院接受委托后,于4 月19-20 日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完成地质灾害调查面积0.0189km2,实际材料图1 张,地质环境评估调查表17 张,拍摄照片24 张。
2019 年5 月15 日我院对项目组提交的《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审查,形成如下意见:一、评估工作严格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调查内容翔实,所取得的资料较为全面、真实,满足了报告编写的要求。
二、拟建项目,依据工程类型及规模,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表B.2 确定,该工程属一般建设项目。
评估区断裂构造不发育,地貌类型单一,地形平坦、开阔,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较严重。
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是正确的,评估范围确定合理。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共发育有4 段不稳定斜坡和1 片黄土湿陷。
不稳定斜坡Q1、Q2、Q3、Q4 现状条件下无威胁对象,现状评估Q1、Q2、Q3、Q4 不稳定斜坡发育程度中等,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估区分布1 片黄土湿陷,调查时未发现湿陷坑,未发生过因黄土湿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现状评估黄土湿陷灾害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四、预测评估认为:拟建工程基础建设工程开挖深度小于2.0m,开挖规模小,不存在大规模的挖方、填方工程及削坡工程。
预测评估拟建工程建设引发引发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估区发育4 段不稳定斜坡和1 片黄土湿陷灾害。
拟建工程工程建设中对Q1 不稳定斜坡进行坡面削坡整平,坡度按1:1.5 进行削坡,因此,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剧Q1 不稳定斜坡的可能性小,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中等;拟建工程位于Q2、Q3、Q4 不稳定斜坡的影响范围外,加剧Q2、Q3、Q4 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可能性小,发育程度中等,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拟建工程位于黄土湿陷灾害的影响范围内,拟建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加剧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中等,预测评估发育程度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建工程位于黄土湿陷灾害的影响范围内,拟建工程建设中、建成后遭受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中等,预测评估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
预测评估结论可信。
五、综合分区评估认为:根据评估原则,将整个评估区划分为危险性中等区,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综合评估结论依据较为充分,结论明确。
综上所述,该评估报告内容较全面,结论明确,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报告审查给予通过,建议对部分内容进行认真修改后,尽快提交省自然资源厅主管部门审查。
编写单位:**************二 O 一九年五月目录前言 (7)一、评估任务由来 (7)二、评估工作依据 (7)三、评估的主要目的、任务及要求 (8)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9)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9)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11)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4)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16)第五节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 (20)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21)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21)第二节气象、水文 (26)第三节地形地貌 (27)第四节地层岩性 (27)第五节地质构造 (28)第六节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 (28)第七节水文地质条件 (29)第八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9)小结 (30)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31)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8)第三节现状评估结论 (40)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第一节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第二节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3)第三节预测评估结论 (44)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46)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46)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46)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47)第四节防治措施 (48)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50)一、结论 (50)二、建议 (51)附件1、委托函2、照片附图1、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分布图(比例尺1:500)2、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1:500)3、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建筑物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200)4、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勘测定界图前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为防治或减轻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危害,化隆县环保局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 号令)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 号文)及《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72 号令)中的有关要求,于2019 年4 月19 日委托***************************承担该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求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以满足工程建设征用土地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二、评估工作依据(一)法规、政策性文件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 号);2、《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青海省政府令第72 号);3、关于贯彻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有关要求的通知(青国土资[2016]94 号)。
(二)规范、规程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3/489-2004)(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三)项目文件1、《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报告》(2019 年4 月);2、《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函》(2019 年4 月)。
三、评估的主要目的、任务及要求(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目的在于约束工程活动,以防止和减轻拟建工程运营中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防治和减轻地质灾害对建设工程的危害,从源头上控制,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建设工程正常运营及人民财产安全,为建设工程运营过程中对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任务1、阐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查明评估区已有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变形活动特征、形成机制和主要激发因素等,对其稳定性或者易发性以及对拟建工程的危害程度、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2、分析论证建设工程运营过程中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危害程度、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3、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拟建工程类型和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和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评估。
4、针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特征和破坏方式,提出防治措施与建议。
(三)评估的注意事项1、评估工作结束后两年,工程建设仍未进行,应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2、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一、工程概况(一)工程位置拟建场地位于化隆县群科新区,场地地形北低南高,西低东高之势,总体地势较低洼,地貌单元单一,属丘陵谷地,海拔高度2193 米左右。
拟建工程占地面积2.10 亩,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02′56″-102° 02′58″,北纬36°01′07″-36°01′08″。
拟建工程距群科镇6km,距省会西宁约110km,张汶高速(G0611)由场地西侧1km 处通过,场地东侧有县道通过,交通便利(图1-1 )。
(二)工程概况图1-1 交通位置图据《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施工图设计平面图》,化隆县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总平面按处理能力10t/d 的垃圾消纳与烟气处理一体式装置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布置。
建筑物主要为车间和50 m3 蓄水池。
拟建工程根据勘察报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定fak=150kpa,室内外高差1.50 米,基础埋深H=2.0M,本项目垃圾处理系统厂房建筑基础形式采用独立基础。
其余建筑基础形式均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表1-1、附图)。
1、车间拟建车间,地上一层,长为30.00 米,宽为15.48 米,呈长方形,结构形式采用轻钢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
基础埋深-1.50 米。
2、蓄水池拟建蓄水池,埋地平面尺寸为6.00×3.00m,建筑面积50.00 ㎡,建筑高度2.78m。
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基础埋深-3.00 米。
二、征地范围拟建工程总占地面积为0.1688 公顷,具体征地范围面积以专项文件为准。
表 1-1 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表《拟建建筑物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质工作者在本次调查工作县域内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近年来,随着防灾减灾工作力度的加大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对区内地质灾害也开展了一定的调查工作。
主要成果有:一、地质工作区内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成果有:1、1965 年由青海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调查编制的《西宁、乐都幅1:20 万区域地质报告》;2、1972 年由甘肃省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调查编制的《化隆幅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