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须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须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须知第一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须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须知一、办事项目名称(类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二、依据(一)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发〔2004〕149号);(三)《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备案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环文[2004]28号);三、办理方式一级评估报告向省厅备案,二级评估报告向市局备案,三级评估报告向所在区分局备案(建设项目在思明、湖里区的直接向市局备案)。

项目建设所在地跨越两个及其以上不同行政区的评估报告,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备案。

四、受理条件(一)一级评估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二级评估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三级评估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二)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员的资格。

(三)评估工作单位在提交评估成果之前,应自行组织具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专家组和专家个人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专家组成员组成:一级评估报告原则上为5名、二级评估报告原则上为4名、三级评估报告3名专家。

专家应具有的条件:①具有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专业高级技术职称;②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同时主持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写工作或参与过大型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审查;③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身体健康。

聘请专家实行回避制度,凡属评估项目承担的工作单位或与本评估项目有关的人员(含离退休),不得聘为该项目评估报告(说明)书的评审专家。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通过专家组审查后,评估工作单位在30日内按照规定到项目建设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评估报告编写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1、评估级别的确定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中规定,建设用地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重要性二个指标进 行分级,凡是重要建设项目,无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哪类,均应进 行一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较重要建设项目和一般建设项目则根据地质 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级别。
中等复杂
简单
一级
一级
较重要建设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3、区域环境地质特征 应包括:
✓ 评估区所处的环境地质构造位置; ✓ 地质环境特征----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特征;区域地
质背景特征(大地构造位置、主要断裂及褶皱、地层及 岩浆岩;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及地震地质特征 等。
(二)评估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以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暂行)为例
1.概述部分 应包括: ✓ 项目接受委托情况、任务要求、项目评估工作时间等; ✓ 建设工程概况,包括位置、规模、用地范围、项目类
型、建筑物 结构与布局等(一般应附建设工程规划图)。 线性工程需付工程分布图及相关技术要求; ✓ 工作部署及投入的工作量,包括依据、原则、工作方 法、手段及相应的工作量(附工作部署图)。
结论是整个评估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评 估报告中各项结论性内容的总结。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
(一)评估报告提纲
自199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 法》及《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 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以全部实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制度。北京、浙江、河南、湖北、广东、重庆 等省(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建设用地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及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20);上列技术规范与标准执行其修订的最新版本。

2.2法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3术语和定义3.1变形监测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实时的或周期性的测量工作。

3.2自动雨量监测站一种用于测量并记录各种雨量信息的综合自动观测仪器。

一般由数据釆集仪、翻斗雨量传感器、上位机软件、通讯单元及供电系统等部分构成。

3.3地表裂缝预警伸缩仪一种用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表变形位移的监测预警设备。

当监测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则自动报警。

3.4裂缝报警器一种用于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体上建筑物(构筑物)变形裂缝位移的简易监测预警设备。

当监测裂缝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则自动声光报警。

4 一般规定4.1工作目的重点围绕威胁人口相对集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简易专门性的监测预警工作,提升预警能力,降低因灾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2工作流程及主要任务4.2.1工程流程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监测工作可大体分为前期工作准备、监测点设计方案编制、站点建设和运行维护四个阶段,各阶段工作见流程图(图4一1)4.2.2主要工作任务4.2.2.1前期工作准备(1)收集、汇总、分析监测地区地质灾害孕育发展的相关基础资料。

图4-1监测工作流程图(2) 针对上报发现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必要补充调查,查明规模大小、危险程度和威胁大小,并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要求落实有关措施。

(3) 根据危害程度及险情紧迫性并结合实际,在专业单位指导下确定拟开展简易专业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4.2.2.2监测设计方案编制(1)对选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现场调查,查明基本类型、影响及分布范围、稳定性状况及发展演化趋势、威胁对象、影晌因素,综合确定监测对象、主要监测要素、监测方法(含监测仪器、监测频率和精度要求等)及布设位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意义地质灾害是在自然界中由于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地壳运动和工程活动而发生的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科学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提高灾害防治能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单位和个人。

三、评估原则和方法(一)原则1、科学性:评估结果基于客观、科学的方法和标准。

2、综合性:全面考虑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和工程活动等因素。

3、准确性:对所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仔细核实和考虑,降低误差。

4、实用性:评估结果切实可行,能给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5、及时性:评估需尽快完成,评估结果及时反馈。

(二)方法1、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2、定性方法: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得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3、定量方法:以统计数据和相关指标为基础,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出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危害程度。

四、评估内容和标准(一)评估内容1、危险性评估:对潜在地质灾害和历史灾害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和防治措施。

2、风险评估:对危险性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的损失及其对各方的影响。

3、成因分析:对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标准1、危险程度: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级,根据危险性评估结果确定。

2、风险等级: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

五、角色和职责(一)评估机构1、地质部门:负责对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气象部门:负责对气候情况进行评估。

3、水文部门:负责对水文情况进行评估。

4、工程部门:负责对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评估。

(二)职责1、评估机构:负责调查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等级。

2、相关单位:按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政府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一、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管,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正常运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三、制度制定程序1.制定制度的需要:公司管理层认为需要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

2.制定草案:相关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初稿。

3.征求意见:将制定的草案分发给相关部门和员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修改完善:根据其他部门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草案。

5.审核通过:通过公司管理层审核,公布实施。

四、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规定1.《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和劳动权益。

2.《劳动法》明确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该执行的基本义务,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明确了劳动监察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规定了劳动保障监管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

4.《行政管理法》规定了行政管理活动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加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五、制度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1.制度名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制度。

2.范围:公司内部所有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3.目的:加强企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管,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正常运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4.内容:(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流程,包括评估参数和评估方法。

(2)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包括工作流程中的监督与核查机制。

(3)公司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巡查制度,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5.责任主体:(1)公司管理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负有重要责任。

(2)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负有制定实施细则和指导规程的职责。

(整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整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肃省境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场地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表GBl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区建筑规范DZ/T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F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D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详细调查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地质灾害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2致灾地质作用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3致灾地质体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5地质灾害易发区具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在自然、人为活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3.6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体活动征兆明显,且将可能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承灾区。

3.7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3.8滑坡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9不稳定斜坡已发生轻微变形(未产生位移)或具有潜在滑坡可能的自然或人工边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简要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简要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简要分析摘要:笔者长期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通过一线工作经验,结合国土资源部及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相关学习文件,简要分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的确定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流程;关键问题Abstract: the author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through hands on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land resources department and the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issued the relevant documen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each link,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such key problems.Key words: assessment of risk of geological hazard; evaluation process; key problems1、概述我国复杂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频繁发生的地震活动和极端气候,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是导致了我国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因此,从源头上把好防治关,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损失,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写好地质灾害评估报告,首先要有一套清晰的评估工作流程(见框图1)。

笔者从实际工作中出发,简要的分析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

地灾评估流程

地灾评估流程

地灾评估流程
~~
各项目工作流程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组织相关人员看现场(看灾点,定坐标,拍照片,定地灾级别)
(2)签定合同,合同签完后5天之内打预付款
(3)地灾报告的编写(报告编写前需要甲方提供带有公里网的地形图)
(4)市局备案,组织专家开评审会(2级以上,3级评估不需要开评审会)
(5)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地灾报告
(6)市局最终确认备案
2、建设项目用地压覆报告:
(1)根据用地面积确定价格拟定合同,合同签完后5天之内打预付款
(2)压覆报告的编写(报告编写前需要甲方提供整合后的储量报告或者过去的勘探报告)
(3)上交省厅评审中心专家评审(同时提交评审申请表,甲乙方承诺书)
(4)由评审中心人员将报告上交到省厅储量处申请评审
(5)上评审会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报告
(6)修改完毕后送省厅进行备案
3、勘测定界:
(1)根据勘界种类确定是补充耕地勘界还是建设用地勘界,确定价格,拟定合同。

(2)组织相关人员去现场进行测量
(3)编写报告、出图
(4)提交甲方。

4、可行性研究报告:
(1)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确定价格,拟定合同,合同签完后5天之内打预付款
(2)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报告的编写
(3)提交甲方最终材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一、工作任务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

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一)、资料收集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

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三)、工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野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野外以1:10000、1:1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采用GPS定点定位,皮尺,罗盘量测,记录本或卡片描述记录,室内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如何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如何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详细介绍评估工作所投入的调查、勘查投入
的工作量(可适当投入),应有具体数据,并进行工作评述。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介绍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与评估范围;项目的
重要性、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估级别(分三级)。
十一、报告的主要内容(提纲)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利用资料的时间序列、气象特征值,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
若评估区未发生地质灾害,可以把评估结论评定为地 质灾害不发育。
十一、报告的主要内容(提纲)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按灾种分
别进行评。在线状工程中,地质灾害类型较多、数量大、 可列表介绍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其危险性;采空塌陷评 估要准确计算影响范围;岩溶塌陷评估应描述第四系厚度、 第四系孔隙水、岩溶水位、地层结构等;地面沉降应描述 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特殊类土执行有关规范。在山地区进 行工程建设,一般有挖方切坡工程,必须进行潜在不稳定 斜坡预测评估。对线性工程中的重要建构筑物,专门评估 其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邻近地区可能引发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 险性做出评估。尽量做到半定量分析(注意:预测评估)。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采用河北省 内地或沿海标准(距海岸线20km)、采空塌陷(煤矿或非煤 矿山)。
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综合评估:
依据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 采取定性、半定量分析法。 遵循“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进行评估区危险性分区。 坚持就大不就小。 危险性分区可划分为大、中、小三级。

甘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2-2009

甘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2-2009

DB62/T —200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肃省境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场地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l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区建筑规范DZ/T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

5万~1:5万)DZTF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D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详细调查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地质灾害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

2致灾地质作用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3。

3致灾地质体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

5地质灾害易发区具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在自然、人为活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3.6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体活动征兆明显,且将可能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承灾区。

3。

7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3.8滑坡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晓华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评估范围《技术要求》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个别条款的补充规定6.2.1 表6注中线状工程按长度升级,不计面积大小;水库、水电站按坝高、库容、装机容量确定重要性,任一项达到重要即为重要,达到较重要即为较重要,不考虑库区面积。

7.1.1 露采矿山及地下水水源地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参照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进行。

7.2 评估分级中的有关内容(1)评估定级中的开采影响程度①露采矿山影响强烈程度以边坡高度衡量(含临时边坡),边坡高于60m为强烈,60m~30m为较强烈,低于30m为不强烈。

②地下水水源地开采影响强烈程度以设计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及降深与含水层厚度(潜水)或承压水头高度(承压水)之比按表12′判定。

注:S─降升(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承压水承压高度(m),Q k─设计开采量(m3/d),Q y─允许开采量(m3/d)。

(2)开采影响范围①露采影响范围以55~60°角及可能出现的临空外倾结构面倾角双指标控制,取影响范围较大值。

评估范围在影响范围基础上适度扩大。

②地下水水源地开采影响范围按推算最大降深的影响半径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圈定,评估范围按水文地质条件适当扩大。

(3)巷采影响强烈程度划分中有关问题①开采深度对急倾斜矿层一般宜以开采上限为准,当保护对象集中时,则以保护对象所处位置的深度为开采深度;缓倾斜矿层则取上下限间平均值。

但均应作详细描述。

②多层矿开采当矿界内矿层采动影响范围重叠大于1/3,层间距与开采厚度之比小于140时,应按复采预计。

移动变形复采预计可执行评估规程,也可执行“三下”采煤规程,但不得按两规程规定重复计算。

(4)采用概率积分法预计采矿引发地表移动变形值时,概率积分参数的选取①当评估矿区有已按地表移动变形实测资料统计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值时,则选取此统计值。

②当评估矿区无地表移动变形实测资料统计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值时,可按“据覆岩性质区分的概率积分法参数经验值表”类比选取(表D2.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流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流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为了对某一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从而为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一、搜集数据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前,首先需要搜集相关的数据。

包括地质、地形、水文、气象、人文等方面的数据,以全面了解研究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同时还需要搜集历史灾害信息,包括灾害发生频率、规模、损失等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二、建立危险性评估模型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是评估的核心。

常用的模型包括基于统计分析的模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型和基于工程地质学分析的模型等。

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三、确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地质条件指标、地形条件指标、水文条件指标、气象条件指标、人文条件指标等。

根据研究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指标,并进行加权处理,计算综合评估指标。

四、量化分析在建立好危险性评估模型和确定好评估指标后,对每个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一般采用专家评分法或计算法进行量化,将各个指标的值转化为数值化的结果,使各指标之间可以比较和统计。

五、危险性评估结果分析根据量化分析的结果,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从而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作为决策和规划的参考。

六、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让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危险性。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将评估结果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结合其他图表和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七、评估结果的验证和修正评估结果需要与实际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验证。

对于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区,需要重新评估或修正模型,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评估结果的应用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包括搜集数据、建立评估模型、确定评估指标、量化分析、评估结果分析、可视化展示、验证和修正以及应用。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为减灾和防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一、评估目的1.定量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以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2.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指导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3.提供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展示,为风险区域的划定和紧急求援提供参考。

二、评估流程1.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气象资料等,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

2.灾害类型划分:根据区域特点和历史灾情,将地质灾害按类型进行划分,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危险因子分析:从多个维度分析各种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因素,如降雨、地质构造、地表覆盖等,以确立危险性评估的指标体系。

4.危险性评价模型构建:基于危险因子分析结果,构建适应于当地情况的危险性评价模型,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模型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危险性评估指标制定:根据危险性评价模型,制定与之对应的评估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并给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

6.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以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数值。

7.危险性评估结果呈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评估结果呈现出来,如制作地质灾害风险分布图、高危区域图等,以便决策者和公众能够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

8.结果验证与修正:通过历史灾害数据与评估结果的对比验证评估的准确性,并及时修正模型与指标,以提高评估的精度和实用性。

三、评估指标与方法1.地质条件指标: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岩层倾角等,可通过地质调查和地质勘察获得。

2.地形条件指标:包括高程、坡度、地貌等,可通过数字高程模型和卫星遥感影像获得。

3.水文条件指标:包括降雨强度、径流量、地下水位等,可通过气象数据与水文数据获取。

4.植被条件指标:包括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等,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植被调查获得。

5.居住区条件指标:包括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可通过统计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获得。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模板(三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模板(三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模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或地表的力学作用、扰动等因素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险性评估的定义危险性评估是指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频率、规模和影响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危险程度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判断灾害的可能发生性,从而为灾害预警、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危险性评估的内容1. 收集地质灾害相关数据:包括灾害历史记录、地质构造、气候背景、地震活动等相关信息。

2. 确定评估指标:通过分析灾害特征、发生机制等,确定适当的评估指标,如概率、频率、规模等。

3. 分析地质灾害发生机理: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演化过程等,理解其发生机理,为评估提供依据。

4. 建立评估模型:基于收集的数据和确定的评估指标,建立合理的评估模型,能够系统性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5. 进行危险性评估:根据建立的评估模型,运用相关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

6. 结果分析和应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危险性评估的方法1. 定性评估方法:通过专家判断、经验总结等方法,根据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发生机理,对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2. 定量评估方法:利用机理模型、统计学方法等,通过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

这种方法相对客观,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四、危险性评估的挑战与展望1. 数据不完整:地质灾害数据的获取非常困难,尤其是长期以来的历史数据,往往存在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评估时需要更加科学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一、相关法律法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第十五条: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不符合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二、评估级别核定和确认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由评估中介机构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广西《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地方标准(DB45/T382-2006)确定,并由评估单位对评
估级别的准确性负责。

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一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二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三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相关文件规定,一级、二级评估报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三级评估说明书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三、评估报告(说明书)的备案
(一)建设单位自行委托评估中介机构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说明书)》,经市地质环境管理(含矿山土地复垦)专家组审查通过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评估报告备案需要提交如下材料:1、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审定稿);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4、评估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5、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纲;6、评估合同(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7、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部审查意见(内部专家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质量等级评定表;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会审会专家组名单;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登记表;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修改说明;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相关
附图;13、评估报告光盘。

以上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符合规定要求的,五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备案,备案材料退回评估编制单位。

(三)备案后,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应及时将相关材料提供给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审定稿)及经备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办理后续相关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