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业指导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或外部动力作用及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发性的地质现象或过程,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及时预警和预防地质灾害,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2. 目的本工作方案的目的是为了:- 评估区域内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基于危险性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地质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3. 工作流程3.1 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质背景、气象数据、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历史等。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危险性评估提供支持。
3.2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已收集的数据,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地质条件、气象条件、人类活动等,以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3.3 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在此阶段,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及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模型。
可以利用统计分析、遥感技术、地质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
3.4 进行危险性评估基于建立好的评估模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工作。
通过模型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结果。
3.5 结果分析与应对措施提出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关的结果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提出。
分析研究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布特征,确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4. 评估方法和技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但不限于:4.1 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可以通过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征。
4.2 统计分析可以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已有的地质灾害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地质灾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旨在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方案,确保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背景地质灾害指的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建筑、农田等造成破坏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潜在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目标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法,用于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提供评估结果的有效展示方式,以支持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4. 工作步骤4.1 数据搜集收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数据、地下水位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质构造数据等。
4.2 危险因素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因素,如地形陡峭度、土壤侵蚀程度、活动断层分布等。
4.3 影响因素权重确定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其相对权重,以此作为后续评估的依据。
4.4 危险性评估模型建立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将危险因素和权重结合,计算出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级。
4.5 评估结果展示通过图表、数据分析等方式,将评估结果以直观和易懂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决策者和社会公众理解。
5. 工作要求5.1 专业知识评估人员需具备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以保证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数据采集与整理评估人员应准确收集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3 模型建立与应用评估人员应熟练掌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评估工作中。
5.4 结果呈现评估人员应具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能力,使评估结果能够清晰地呈现给决策者和社会公众。
6. 评估结果应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可作为地质灾害防控的科学依据,进而指导地质灾害的预防、减灾和应对工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手册
备案编号:川国土资环备(2009)296号
委托(招标)单位意见
评估基本符合实际
(盖章)
年 月 日
奖惩记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手册
表四近二年内承担过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评估
级别
工程类别
工程
总投资
(万元)
评估质量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定或备案时间
1
雅安市水中坝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用地地灾评估7-2010
一级
建设用地
>1000
合格
川国土资环备(2010)669号
2
雅安市新区汽修厂南侧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用地地灾评估7-2010
2010年4月21日经四川省地质灾害专家库有关专家评审,认为:报告内容较丰富,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确定正确,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论述清楚,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等可信。
备案编号:川国土资环备(2010)1237号
委托(招标)单位意见
评估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盖章)
年 月 日
奖惩记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手册
13
北川羌族自治县通口镇烈士陵园及公园规划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
7-2009.8
一级
建设用地
250
合格
川国土资环备(2009)1751号
14
眉山市仁寿县移动G网(GSM边际网)部分基站设备安装工程建设用地地灾危险性评估
5-2009.6
一级
建设用地
250
合格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为灾害风险管理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目的、工作步骤和方法等方面介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价,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类活动及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1.了解特定区域或地点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为风险管理和防范提供依据;2.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确定预警线、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3.提出减轻地质灾害影响的建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相关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等资料,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背景和历史发生情况。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3.危险性等级划分: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确定不同等级地区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
4.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可能损失,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5.结果呈现: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提供给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引起关注和警惕。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专家经验和知识,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规模、影响等进行定性评价,确定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和防范措施。
2.定量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数学模型、遥感技术等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风险因素、概率等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概率和风险等级,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预测。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灾害形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十分必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实施步骤和相关内容。
2:背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灾害发生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人类和财产的威胁程度。
通过评估,可以为灾害防治和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目标和任务(1)目标: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明确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任务:- 收集和整理相关地质灾害数据;- 进行现场勘测和调查,获取详细的地质灾害现象和特征;- 分析和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措施。
4:工作步骤(1)数据收集和整理:- 收集和整理区域内地质灾害历史数据;- 收集和整理相关地质地质地貌、地质构造、降水量等基础数据;- 收集和整理区域内地质灾害监测数据。
(2)现场勘测和调查:-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关键地点进行现场勘测和调查;- 对地质灾害现象和特征进行详细测量和记录。
(3)分析和评估:- 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评估;- 利用地质数据和相关模型,评估地质灾害对人类和财产的威胁程度。
(4)制定预防和减灾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预防和减灾措施;-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地质灾害历史数据;(2)地质地貌、地质构造、降水量等基础数据;(3)地质灾害监测数据;(4)调查和勘测报告。
6:法律名词及注释(1)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灾害。
(2)危险性评估:指通过对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估,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分析。
(3)预防和减灾措施: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报告编写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编号:提交报告单位:报告编写单位:提交报告时间: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报告编制:审核:项目负责:总工程师:院长:目录前言 (1)一、评估任务由来 (1)二、评估依据 (1)三、评估主要任务和要求 (2)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3)第一节拟建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3)一、拟建工程概况 (3)二、征地地点及范围 (4)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4)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5)一、工作方法 (5)二、完成的工作量 (6)三、工作质量评述 (7)第四节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7)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9)第一节气象、水文 (9)一、气象 (9)二、水文 (9)第二节地形地貌 (9)第三节地层岩性 (9)第四节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10)一、区内地质构造 (10)二、区域稳定性评价 (10)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10)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 (11)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2)小结 (12)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2)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3)第一节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3)一、工程建设加剧现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13)二、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13)第二节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4)第三节工程建设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15)小结 (15)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16)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16)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16)二、量化指标 (16)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16)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17)第四节防治建议 (17)小结 (18)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19)一、结论 (19)二、建议 (20)附图:1、1/5000建设用地环境地质略图2、1/100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分区图3、1/50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附件:1、地质灾害评估委托书2、评估单位资质证3、专家组审查意见4、专家组名单5、专家资质证书6、备案登记表前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为初步查明建设用地项目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并按照相关规范、技术要求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 引言2. 目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标是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损害程度,为相关部门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评估内容和方法3.1 评估对象评估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地质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3.2 评估依据评估依据主要包括地质地形数据、历史灾害记录、地质条件、气象数据等。
3.3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和专家经验,对评估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评估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4. 工作步骤4.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相关地质地形数据、历史灾害记录、地质条件、气象数据等,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4.2 评估指标确定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评估目标,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如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潜在损害程度等。
4.3 评估方法选择根据评估对象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4.4 评估结果分析根据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解读,判断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级。
4.5 编写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撰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包括评估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5. 注意事项评估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完整,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专家的参与和意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评估工作,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 结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篇篇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第一节评估任务由来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山安全生产,避免矿山井下采掘活动引发、加剧、遭受各种地质灾害,以及避免矿山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引发、加剧、遭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XX县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特委托XX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地质大队(以下简称101地质大队)对其矿山及地面工业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第二节评估工作的依据(一)国务院令第394号及附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二)国土资发(20XX)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三)《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四)XX县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书。
《XX省XX县XX坪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一○一地质大队20XX.7编制)。
(五)(六)《XX省XX县XX坪金矿(整合矿区范围)开采利用方案》(XX省20XX.8设计)。
第三节主要任务和要求一、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初步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初步查明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情况、成因、稳定状态等,并对其潜在危险性和危害对象进行现状评估。
(二)对矿山地下采矿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评估,对矿山地面设施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评估。
(三)通过对评估区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最后进行综合评估,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级、分区,并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作出评估。
(四)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合理的预防、治理措施和建议。
二、本次评估工作的要求(一)在详细收集该矿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社会环境等进行实地综合调查。
(二)详细查明矿区现状地质灾害、并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手册(天长2个项目)
3、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主要为软土、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其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4、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遭受膨胀土和软土变形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手册
评估单位:(盖章)
项目名称
安徽省S205天长至东阳段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项目地址
安徽省天长市
评估级别
一级
起பைடு நூலகம்时间
2011年5-6月
评估费用
15万元
委托(招标)单位
天长市交通运输局
评估工作情况及主要结论:
1、评估工作程序和方法,按照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进行。评估成果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
5、综合评估结果:评估区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分为五个区。
6、Ⅰ、Ⅱ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Ⅲ、Ⅳ、Ⅴ区均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委托(招标)单位意见
评估报告符合有关要求,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
(盖章)
年月日
奖惩记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手册
2、安徽省S205天长至东阳段改建工程,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
3、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主要为软土变形、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其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024版)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024版)本合同目录一览1. 评估目的与范围1.1 目的1.2 范围2. 评估依据2.1 法律法规2.2 技术规范2.3 其他依据3. 评估内容3.1 地质灾害类型识别3.2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3.3 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3.4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3.5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4. 评估方法与技术路线4.1 评估方法4.2 技术路线5. 评估工作时间与进度安排5.1 工作时间5.2 进度安排6. 评估费用与支付方式6.1 费用6.2 支付方式7. 评估成果交付7.1 成果形式7.2 交付时间7.3 交付方式8. 质量保证8.1 质量标准8.2 质量控制措施9. 保密与知识产权9.1 保密义务9.2 知识产权归属10. 违约责任10.1 违约行为10.2 违约责任11. 争议解决11.1 争议解决方式11.2 争议解决机构12. 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 12.1 生效条件12.2 变更程序12.3 终止条件13. 合同的履行地点与履行方式13.1 履行地点13.2 履行方式14. 其他约定14.1 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14.2 附加条款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评估目的与范围1.1 目的本合同项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旨在为委托方提供关于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的详细评估报告,以便委托方能够充分了解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2 范围评估范围包括委托方指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评估工作将涵盖对该区域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危害性、风险等级的全面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第二条评估依据2.1 法律法规本次评估将严格遵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2.2 技术规范评估工作将依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GB/T50487)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目的与目标本方案的目的是评估当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综合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以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具体目标包括:定量评估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分析地质灾害对人群、建筑物、交通、水资源等方面的潜在威胁;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3. 工作内容和步骤3.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相关地质灾害数据,包括历史灾害事件、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数据等;整理和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建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数学模型;结合地质灾害的特点,确定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权重,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方法。
3.3 危险性评估与分级根据建立的模型,对不同地区和区域进行危险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地区和区域分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
3.4 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分析不同地质灾害等级对人口、建筑物、交通、水资源等方面的潜在威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
3.5 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威胁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4. 时间安排本工作方案的时间安排如下:数据收集与整理:1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建立:2周危险性评估与分级:1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2周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1周5. 预期成果本工作方案的预期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分级等信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6. 质量控制本工作方案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摘要:地质灾害是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提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引言:地质灾害是由地壳或地下水条件改变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各类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危险性评估基本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建立在科学数据和模型基础之上的,评估的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估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主观干扰,依据可靠的数据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综合性原则:地质灾害的发生涉及多要素的综合作用,评估结果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3.动态性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充分考虑时空变化的特点,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评估结果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4.灵活性原则:评估工作需要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法和参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危险性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流程包括数据搜集、模型选择、参数确定、评估计算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1.数据搜集: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搜集相关的地质、地貌、气象、地下水、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数据,以建立评估模型和确定评估参数。
2.模型选择: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选取适合的评估模型,常用的模型有Bishop模型、数学统计模型等。
3.参数确定:根据搜集到的数据,确定评估模型中所需的参数,确保参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评估计算:利用确定的模型和参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计算,得出评估结果。
5.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综合考虑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
三、评估方法和指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多种多样,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和指标:1.定性评估法:根据地质环境的条件、地表特征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判断,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进行定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一、工作任务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
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一)、资料收集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
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简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地质滑坡、泥石流等,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 工作目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程度,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工作目标包括:- 确定潜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评估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危害程度;- 制定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政策和措施。
3. 工作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质灾害数据,包括历史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规模等信息,以及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数据。
同时还需要搜集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信息。
3.2 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潜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地质灾害的规模和程度等指标,以及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密度、经济损失等。
3.3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
可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数学模型等技术手段,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3.4 危险性评估结果输出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结果。
可以将结果以报告形式输出,包括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潜在风险区划图等内容。
3.5 政策和措施制定根据危险性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政策和措施。
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灾害应急预案等。
4. 工作计划和安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数据收集和整理,历时一个月;- 第二阶段:指标体系构建和模型建立,历时两个月;-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历时一个月;- 第四阶段:政策和措施制定,历时一个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一、工作任务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
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一)、资料收集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
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三)、工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野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野外以1:10000、1:1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采用GPS定点定位,皮尺,罗盘量测,记录本或卡片描述记录,室内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勘探与评估作业指导书
地质勘探与评估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4)1.1 地质勘探与评估的意义 (4)1.2 地质勘探与评估的基本任务 (4)第2章地质勘探基础理论 (4)2.1 地质学基本概念 (4)2.1.1 地球的结构 (4)2.1.2 地质年代与地层 (5)2.1.3 地质作用 (5)2.2 岩石与地层 (5)2.2.1 岩石分类及特征 (5)2.2.2 地层特征 (5)2.2.3 岩石与地层的识别方法 (5)2.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5)2.3.1 地质构造类型 (5)2.3.2 地质图编制 (5)2.3.3 地质图的应用 (6)第3章勘探方法与技术 (6)3.1 地质调查与填图 (6)3.1.1 地层调查:查明地层的时代、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及接触关系。
(6)3.1.2 岩石调查:研究岩石的类型、成因、岩相、岩性及变质程度。
(6)3.1.3 构造调查:识别和解析调查区域的构造类型、构造格局、构造活动期次和构造演化。
(6)3.1.4 地貌调查:分析地貌成因、类型、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3.2 地球物理勘探 (6)3.2.1 电法勘探:利用地下岩石的电阻率差异,研究地质体的分布和构造。
(6)3.2.2 磁法勘探:通过观测地磁场的变化,研究地下磁性矿体的分布、规模和形态。
63.2.3 重力勘探:利用地下岩石密度差异,探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和构造特征。
(6)3.2.4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研究地下地层的速度、界面及构造特征。
(6)3.3 地球化学勘探 (6)3.3.1 土壤地球化学勘探:分析土壤中元素含量,圈定异常范围,指导找矿。
(6)3.3.2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勘探:研究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分布规律,追踪矿化信息。
(7)3.3.3 岩石地球化学勘探:分析岩石中元素含量,探讨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7)3.3.4 气体地球化学勘探:通过分析地表气体成分,寻找地下矿产资源。
(7)3.4 遥感技术与应用 (7)3.4.1 遥感图像解译:识别地质体、构造、地貌等信息,为地质勘探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QB/SCQD/ZY027—200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版号:A/0作业指导书页码数:201引用标准或相关文件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394号令发布)1.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1.3《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文2 基本工作方案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定义2.1.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1.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1.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1.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2.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范围2.2.1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2.2.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2.3.1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2.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2.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2.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2.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附件一)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2.3.7本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2.4.1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4.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2.4.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最终成果,应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报告书要力求筒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
3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见下面的框图:4评估范围与级别4.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4.2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4.3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4.4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4.5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
4.6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7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4.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分为三级。
见表4-1。
4.8.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5-2。
4.8.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5-3。
4.9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
5技术要求5.1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
5.1.1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5.1.2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5.1.3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5.2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5.2.1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5.2.2对建设场地范围和规划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5.2.3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5.3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客,作出概略评估。
6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6.1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
6.1.1在相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应为调查的重点。
6.1.2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应为调查的重点。
6.1.3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做为调查的重点。
6.1.4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可做为调查的重点。
6.1.5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
6.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6.2.1崩塌调查(1)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
(2)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
(3)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及贯穿情况及编绘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图。
(4)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水文和地震情况。
(5)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震、采矿、爆破、温差变化、水的活动等。
(6)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
6.2.2滑坡调查(1)收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
(2)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
(3)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
(4)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
(5)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
(6)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
6.2.3泥石流调查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
并应调查下列内容:(1)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
(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
(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及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
(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
查明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
(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
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
(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查明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
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
(7)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泥石流沟谷。
(8)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
(9)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经验。
6.2.4地面塌陷调查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宜以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为主,分别查明下列内容:岩溶塌陷:(1)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条件。
(2)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
(3)地表、地下水活动动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系。
(4)划分出变形类型及土洞发育程度区段。
(5)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损失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段。
采空塌陷:(1)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等。
(2)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
(3)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