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学院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
高校教育国际化计划书
高校教育国际化计划书一、背景与介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为此,我校制定了高校教育国际化计划,旨在推动我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和竞争力的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2. 原则:- 开放包容: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打破学科和地域的壁垒,促进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 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提供多种学术与技能发展的机会。
- 基础保障: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优质的教学设施和服务,确保国际化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具体举措1.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引进优质国际课程: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课程,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学业需求。
- 拓宽选修范围:建设开放式学分制度,提供广泛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专业和个人兴趣的需求。
- 多元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从而鼓励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性思维。
2. 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海外访学与交流:鼓励教职员工参与海外学术交流项目,提高其学术水平和跨文化交流技巧。
- 培养国际化教师:组织国外教师进修或派驻海外名校研修,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 国际教师开放式招聘:积极拓宽引才渠道,面向国际范围招聘并选拔优秀的教职员工。
3. 学生交流与合作:- 学生交换项目: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增加学生的国际体验和交流机会。
- 外籍学生招收:积极吸引优秀的外籍生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 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短期项目,提供学生参与国际实习、科研合作等机会。
四、资源保障与支持1. 建设现代化教育设施:投入资金更新教学设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支持教学科研和学生发展需求。
上财金融专硕培养方案
上财金融专硕培养方案作为中国财经界的顶尖高校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在培养金融人才方面一直有着卓越的声誉。
其金融专硕培养方案更是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金融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他们具备在金融领域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财金融专硕的培养方案,并对其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修养、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逐一剖析。
的核心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专业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系统学习金融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方面,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设了一系列金融实战课程及实验小组项目,真实还原市场环境,锻炼学生战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结合,使学生充分了解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并能够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作为一所财经院校,上财注重学术研究的基础培养。
该校的金融专硕培养方案中设有一系列研究性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学生在国内外知名学者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广泛接触最前沿的金融理论和研究成果。
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通过发表论文和参与学术讨论,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这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出创新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学术研究,还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该校与金融产业界的合作紧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企业中或研究机构中实习,感受真实的金融工作环境和职场文化,并将所学的金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金融竞赛和模拟交易,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在金融行业立即投身工作的能力,为他们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方面,力求达到全方位的教学目标。
除了金融领域核心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适应金融行业的多个方面。
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内外交流与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竞争优势。
教育国际化实施方案
教育国际化实施方案
教育国际化是指在各国之间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质教育的普及。
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为了实施教育国际化,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交流学生和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可以开展学生交换项目、教师互访项目,以及合作研究项目,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其次,推进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
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融入课程设计,加强对国际事务、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可以开设国际学校或者国际班级,采用国际课程标准,引进国际教材和教学方法。
再次,建设教育国际化平台和网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育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课程,促进教育全球化。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和平行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来。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和选拔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组织教师培训项目,引进国际教师交流计划,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广泛的学习资源,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国际化水平。
总之,实施教育国际化,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建设教育国际化平台和网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人才。
上财 伯克利金融学与金融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2023年金融硕士项目将继续进一步改进,入学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学生们在申请时应仔细了解入学要求和程序。
2023年的申请将于2022年9月1日开始发放,截止日期为2022年12月15日。
我们鼓励申请者尽早开始准备并提交完整的申请,以确保我们及早观察到您的申请情况。
1. 项目概述上财伯克利金融学与金融工程硕士项目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共同合作推出的国际化金融硕士项目。
该项目旨在培养具有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良好的数学、统计和计算机技能、优秀的英语交流能力以及强烈的事业追求的金融专业人才。
2. 项目特色该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国际化的教学团队,项目教学团队由上海财经大学和UC Berkeley的教师联合组成,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二是专业的课程设置,项目开设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投资学等多个专业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和实习项目,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金融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UC Berkeley学习期间可以获得伯克利的学习资源和实习机会,而在上财学习期间可以获得上财的学术支持和实践机会。
3. 入学要求申请上财伯克利金融学与金融工程硕士项目的申请者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本科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具备良好的数学、统计和计算机技能;优秀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浓厚的金融和经济学知识背景;具备相关实习或工作经历者将会被优先考虑。
4. 申请材料申请者需提交以下材料: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两封推荐信;托福或雅思成绩报告;GRE或GMAT成绩报告;个人陈述(包括申请动机、个人优势、职业规划等);其他支持申请的材料(如奖学金证明、实习证明等)。
5. 入学程序入学程序包括:提交申请材料;通过初审的申请者将接受面试;获得录取通知后完成入学手续;注册报到。
6. 学费和奖学金项目学费根据学校规定执行,具体标准请参考学校冠方全球信息站公布的信息。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沪应院外〔2010〕41号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为促进学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更好地发挥国际交流合作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推进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项目联系和申报1.国际交流处统一负责学校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工作,并提供相关事宜的咨询、建议、审核和报批服务。
2.学院(部)作为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主体,应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联系,寻求合作机遇,洽谈合作意向,形成框架方案,并向国际交流处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由国际交流处报分管校长审阅。
3.分管校长审阅同意后,由国际交流处会同有关学院(部)、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办公室)、财务处等职能部门,与国外合作方商谈合作办学的具体内容、条件和相关事项,拟定合作办学协议文本,并形成下列申报材料:(1)可行性论证报告(2)合作办学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3)合作办学申请书(4)合作双方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或合作协议(5)中外合作方的身份证明(6)中外合作方经公证或认证的资信证明(7)外方授予文凭或有关证书的样本(8)其它所要求提供的材料其中第(1)、(2)项由学院(部)负责,其它各项由国际交流处负责。
国际交流处负责审核所有书面材料,提出综合意见后报分管校长和校长办公会议审议。
4.校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国际交流处将有关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二、项目管理1.学校成立“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委员会”。
其职责:负责全校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统一管理、指导和检查评估;提交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年度总结;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部署学校接受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检查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任主任,成员由国际交流处、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然而,在金融领域,上海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如何加强金融中心建设,成为了上海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思路和实践,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建设金融生态系统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
这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建设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吸引更多的外资和跨国公司来到上海,促进国际化进程。
2.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建立风险保障体系:建立金融风险保障体系,增加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支持,保护安全感和信心。
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
加强监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上海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措施:1.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机构的监管能力。
2.强化金融安全防范:加强金融安全防范,防止金融诈骗和其他不法行为。
3.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在中国,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这些新技术和服务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
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利用科技优势和资金优势,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加速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推广。
2.集成区块链技术:集成区块链技术,实现金融交易的快速、高效和便捷,打造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系统。
3.吸纳领先技术和人才:吸纳领先技术和人才,创造管控更高效的生态环境,培养更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加强国际合作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同时也希望成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城市。
加强国际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案:1.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上海市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体系优势、国际交通优势等资源,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化办学实施路径
国际化办学实施路径一、制定国际化战略规划制定国际化战略规划是实施国际化办学的首要任务。
学校应明确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原则、策略和重点,制定科学、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规划,以确保国际化办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二、建立国际化管理团队建立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经验的管理团队是国际化办学的关键。
学校应选拔具有国际教育背景、丰富管理经验和优秀领导能力的干部,组建专门的国际化办学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和协调全校国际化办学工作。
三、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国际化办学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加强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等的联系,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四、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是推进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等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五、实施跨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跨国人才培养计划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开设国际课程,举办国际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竞赛和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六、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式。
学校应积极与国外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办学,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实力。
七、开展跨文化学术研究与合作开展跨文化学术研究与合作是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学校应加强与海外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的联系,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跨文化学术研究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八、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是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科研合作项目,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上财金融专硕培养方案
1. 引言随着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放,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上海财经大学特别设计了金融专硕培养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上财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内容,以供各位申请者参考。
2. 培养目标上财金融专硕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如下:•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能力;•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程设置上财金融专硕的课程设置全面覆盖金融领域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3.1 金融理论基础•金融市场与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与金融中介•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3.2 金融实操技能•金融数据分析与建模•金融市场与投资实务•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3.3 金融研究方法•金融统计与计量•金融经济学研究方法•金融工程与计算方法3.4 专业选修课程•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资•金融创新与科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4. 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财金融专硕设立了多个实践环节,包括实习、项目课程和论文研究等。
4.1 实习培养方案规定学生需要在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学生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2 项目课程培养方案设置多个项目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策划、实施和总结,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方向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或团队工作。
4.3 论文研究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撰写一篇包含研究成果的论文。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选择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最终完成一篇论文。
5. 培养方案管理与评估为了确保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和质量保证,上财金融专硕设立了培养方案管理与评估机制。
复旦金融专项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复旦大学金融专项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金融理论基础、熟悉金融实务操作、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实践项目和国际化交流,使学生能够在金融领域发挥领导力,为我国金融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培养体系1. 通识教育阶段: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将接受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在内的通识教育,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 专业培养阶段: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将进入金融学专业学习。
该阶段课程设置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公司金融、投资学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3. 多元发展阶段:学生可通过选修课程、参加学术竞赛、实习实践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国际组织实习等机会,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包括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等。
2. 专业课程:包括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衍生品、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
3. 选修课程:包括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与金融、绿色金融、金融伦理等前沿课程。
四、实践教学1. 实习项目:学校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金融学术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五、国际化培养1. 海外交流:学校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机会。
2. 国际组织实习:为学生提供在国际组织实习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 国际化课程:开设英语授课的国际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六、师资力量复旦大学金融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
教师团队致力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方案(2021-2025)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方案(2021年-2025年)一、前言: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职学校和专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
高职院校和专业应扩大跨文化、跨民族、跨国界的交流融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以国际化视野审视学校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和特色。
我校专业建设应主动接轨国际先进职业教育体系,在实践基础上吸收、借鉴、消化、融合、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这是打造中国职教国际品牌的必要条件二、发展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校、兼容并蓄,提升水平、内涵发展,平等合作、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既能在开拓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有所突破,又能在引入国际优质资源和课程标准、提升专业内涵、建立教师出国境培训机制、聚焦“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聘请外籍教师、拓展留学生教育、扩大交流生和交换生规模、设立和建设“丝路学院”、建设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尝试跨国境校企合作等方面加快开放办学进程,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主要任务:(一)引入国际优质资源,打造优质专业-1--2-开办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和开发一批符合国际教育教学标准的优质课程与标准,累计达12门。
将健康管理课程和酒店管理课程打造成具有国际元素的优势课程,并进行本土化改造与提升,形成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出境研修访学,实现具有三个月以上访学、访工专任教师总数累计不少于8人的目标,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二)“一带一路”走出去,建立“丝路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及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的支柱和特色产业,与海外院校或企业合作,争取到2025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立一个教师海外培训中心,建立一个“丝路学院”。
中美合作办学项目探究——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第11期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的号召下,中国高等教育院校与国外优秀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顺应时代的大方向,2019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合作开办了全国首个且唯一的金融科技目录外新专业,并作为上海2019年度唯一获批的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实现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历史性突破。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本科教育项目面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战略和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旨在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系统掌握金融学、经济学、数据科学等金融科技跨专业的知识,具备金融风险分析、金融科技产品设计开发、量化投资分析、金融科技业务管理运营等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金融科技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胜任金融科技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学生培养特色该项目于2020年9月启动第一批招生,在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河北、黑龙江和湖北等9个省市招收学生87名。
与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分数偏低,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不乐观的情况相反,该项目生源情况良好,除上海市外,8个外省市的最低录取分数均在一本线以上,外省一本录取率为100%。
项目学生总体综合素质较高,出国意愿强烈,且大部分学生家境良好,均能承担孩子未来海外求学的费用。
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项目培养方向定位“金融科技”,4年教学培养主要围绕支付清算、投融资、保险等各类金融领域对金融科技开发与应用人才的需求,通过金融学理论与金融信息技术、实务的交叉融合,吸收美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适应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并胜任金融科技相关岗位要求的金融科技人才。
双高计划9个指标提升国际化实施方案戏曲
双高计划9个指标提升国际化实施方案戏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
双高计划,即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是我国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
为了提升双高计划的国际化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
本文将从双高计划的简介、国际化实施方案的制定、具体措施与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高校国际化提供有益参考。
一、双高计划简介1.背景与发展历程双高计划起源于2010年,是我国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而启动的一项重要工程。
截至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和学科入选双高计划。
2.目标与意义双高计划的目标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一流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实施双高计划,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二、双高计划的国际化实施方案1.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必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提升双高计划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2.国际化实施方案的制定为了实现双高计划的国际化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
三、双高计划国际化实施方案的9个指标1.指标1:国际化办学特色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2.指标2:国际化师资队伍加大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力度,支持教师赴海外学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3.指标3:国际化课程设置融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开展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4.指标4: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等项目。
5.指标5:留学生教育提高留学生招生质量,优化留学生培养体系,提升留学生满意度。
6.指标6:国际化科研与合作推动科研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
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国际化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制定一份合理的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关于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的建议,以期在此方面开展工作有所指导。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际生源和优秀的国际教师。
2. 帮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提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增加学校与国际机构、高校的交流合作,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国际合作项目数量。
三、实施策略1. 优化国际招生计划(1)建立国际学生招生团队,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2)加大对国际生的奖学金拨款,吸引更多的优秀国际生前来学习。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2. 提升国际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对外国教师的招聘工作,引进更多具有国际学术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2)为外教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3. 强化国际交流合作(1)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拓展国际科研合作渠道,提升学校的国际研究水平。
(2)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互动。
4. 加强学生国际化教育(1)开设国际课程,提供多元化的学术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2)组织国际交流和留学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实习项目,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成果评估为确保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成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国际化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进行评估和调整。
成果评估应包括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情况、国际生和教师数量的增长情况、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国际交流和实习情况等方面。
五、总结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的齐心协力和长期努力。
2021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办法
2021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合作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加大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设立并实施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
第二条国家留学基金委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三条本项目采取项目实施院校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申报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及各项目选派类别与规模;各单位按照获批项目及人选条件选拔推荐人选,经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录取后派出。
第二章选派计划及资助内容第四条创新项目主要选派类别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项目实施单位可结合各自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选派少量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
2021年新增本科插班生选派类别,面向教育部“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开放,每校每年申报规模不得超过5人。
第五条访问学者的留学期限为3-12个月;博士后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或外方出具的录取通知书或邀请信为准;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国外从事研究)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12–24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或外方出具的录取通知书或邀请信为准;联合培养硕士生(在国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赴国外学习)的留学期限为3–12个月;本科插班生(在国内攻读学士学位期间赴国外学习)的留学期限为3–12个月。
第六条资助内容一般为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
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板凳费(bench fee)、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手续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部分人员可提供学费资助,学费资助额度以各项目立项通知为准。
高校国际化实施方案
高校国际化实施方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校国际化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实施方案,以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针对高校国际化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学术水平提升。
此外,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其次,高校需要加强留学生管理与服务。
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的招收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留学生管理体系,提供全方位的留学生服务,包括入学指导、学习辅导、生活支持等,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国际化培训,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最后,高校还需要加强国际化教育资源建设。
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同时,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开设国际化课程,提供国际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国际化实施方案需要从国际交流与合作、留学生管理与服务、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国际化实施方案,并加以有效实施,高校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能够对高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1年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评选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1年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评选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5.27•【字号】沪教委外[2011]61号•【施行日期】2011.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1年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评选的通知(沪教委外〔2011〕61号)各高校,区县教育局: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目标,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引进和优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本市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需求的国际化人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拟于2011年上半年开展“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评选试点工作,并拟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实施。
一、评选目的1.切实加大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含课程、师资、理念、方法等)引进、借鉴、利用和辐射力度,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本市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各类优秀人才。
2.进一步推进本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内涵建设,通过评选引导并激励中方教育机构进一步明确合作办学的定位与目标,真正实现中方教育质量和办学能力的提升。
3.进一步督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遵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法律规定,促进我国教育机构规范吸收、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4.逐步建立具有较广泛社会公信力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推动形成办学者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努力使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办成社会满意的办学实体。
二、评选原则1.引领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选的导向功能,对办学理念先进、依法规范办学、社会效益显著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要给予大力宣传与表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一流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
一流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大学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趋势,我校制定了一流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首先,我们将加强国际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国际知名学者和教育专家,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展国际合作资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我们将推进课程国际化改革。
结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本土教育特色,优化课程设置,引入国际化教材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我们将加强国际学生招生与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国际招生宣传,拓展国际学生招生渠道,提高国际学生招生质量。
加强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提供专业化的留学生服务,营造良好的国际学习环境,增强国际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我们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展国际合作资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促进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和交流,提升学校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我们将加强国际化办学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明确国际化办学目标和任务,强化国际化办学责任落实。
加强国际化办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提升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和效能。
综上所述,一流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是我校实现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举措,将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措施,更加严谨的管理,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工作,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学。
国际学院实施方案
国际学院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国际学院是学校面向国际学生招收的学院,旨在为国际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国际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国际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国际学生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2. 加强国际学生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3.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学院的国际化发展。
三、实施内容1. 教学管理(1)制定课程设置方案,结合国际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2)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教学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3)加强国际学生的学术指导和辅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 生活管理(1)完善国际学生宿舍条件,提高宿舍管理水平,保障国际学生的生活安全和舒适度;(2)建立国际学生活动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3)加强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关注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3. 国际交流与合作(1)拓展国际学生的交流渠道,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的开展;(2)建立国际学生交流交友平台,促进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3)加强国际学生的语言培训,提供专业的语言课程和培训服务,帮助国际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际学院实施方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统筹协调实施工作;2. 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际学院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3. 完善保障措施,增加对国际学院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保障,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五、实施效果评估1. 设立评估机制,建立国际学院实施方案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2. 加强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国际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3. 提升整体效果,通过评估和反馈,不断提升国际学院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国际学院的良性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途径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途径[提要]本文分析上海金融学院“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及其内涵,对其实现途径和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其他高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的启示。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三型一化”本文为上海金融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我校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机制与措施研究”(项目号:SHFUOYBKT11-04)”的研究成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而人才培养当属三大职能的核心和基础。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竞争力。
近年来,在高校不断扩招,专业同构现象严重,就业困难,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多数高校都明确了自己的培养目标,并制定各种配套措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自2005年建院升本以来,上海金融学院提出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下称“三型一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措施来探索和践行这一培养目标。
本文拟对“三型一化”这一培养目标提出的科学性及其内涵,以及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客观地说,“三型一化”是上海金融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这个培养目标的提出有其客观的背景。
当今社会是创新型社会,在人才竞争日益复杂激烈,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自然成了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正在逐步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国际化人才需求旺盛,加之上海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培养目标定位于国际化势在必然;而应用型培养目标更大程度上则是根据自身发展背景提出的。
上海金融学院前身是上海银行学校、上海金融专科学校,在技能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上海综合性高校甚至名校众多,建院升本后,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而非研究型,是上海金融学院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错位竞争的理性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沪金院发…2009‟7号(2008年12月9日党委会议审议通过)为深入推动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使国际化办学举措落到实处,国际化办学意识深入人心,国际化办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服务于国家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为原则,理性思考、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学校国际化办学方案。
二、总体目标经过未来3-5年的努力,全面提升我校的国际竞争力,使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具备应付未来挑战、参加国际竞争所必须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的需要。
三、主要任务在未来3-5年内,我校办学国际化应主要致力于以下四方面的任务:(一)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通过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使全校师生树立全球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
1.全球意识,即开拓国际化视野,培养为国家建设和全人类服务的责任、参与精神与能力;2.开放意识,即提倡教育的国际沟通,互相融合,求同存异,共谋发展;3.创新意识,即要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克服“复制式思维”,培养敢于理性质疑、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实践探索的创新精神。
—1—(二)扩大国际化办学渠道1.巩固并发展现有中丹合作项目成果,推进项目的纵深发展。
积极实施中丹美三地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并尝试其它合作办学新模式的可行性。
2.扩大本科层次中外合作交流。
通过与国外学校的学分互认、师生互换和文凭互授,扩大国际交流外延,深化国际交流内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和实施SUMMER CAMP,INTERSHIP,STUDY ABROAD 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
3.在吸引国外优质资源的同时,积极拓展、输出中国金融教育资源渠道,通过努力,率先实现在境外设立教学点从事专业教学的目标。
4.寻求与国外知名或特色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合作覆盖面,提升交流层次,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尝试与名校合作,探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可行性。
5.整合、发展现有国际从业资格认证和培训项目,利用学校优势,与国际金融机构、教育组织、跨国公司建立“强项合作”,争取将学校建成上海金融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
(三)创新国际化教学模式1.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进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模式,通过推进计算机辅教模式,不断创新改革公共外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整体外语水平。
2.改革双语教学模式,推出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
3.引进国际化教学模式。
为使教学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学校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开展以Case Study, Project work, Retreat workshop等形式的课外前沿创新教育模式,使国际化的理念和方法深入课堂教学。
(四)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1.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
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要求,积极实施“引—2—智强校”的战略,通过“海外英才计划”,面向全球招聘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和管理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双语师资和学术科研管理领导等。
2.加强国际化培养(训)力度。
广开门路,广拓渠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国际培训和学术活动。
加强我校与国(境)外相关特色大学、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积极参与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会议。
3.建立学校国际化教学沙龙。
利用机会和资源,组织学术沙龙活动,为参与国际化教学的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与国外专家学者直面交流学习,把握最新国际教育动态和学术科研成果。
四、国际化办学主要指标在未来3-5年内,我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应基本达到以下具体指标:(一)积极宣传,广开渠道,不断扩大国(境)外留学生的规模和数量,2010年留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将在5%以上。
(二)有国(境)外背景的教师(有在国/境外学习、研究或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占教师总数的20%以上。
(三)每一个院系至少与1所国(境)外知名大学或特色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四)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学术交流(含公派教师出国/境进修、合作研究、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出国/境留学)。
(五)本校教师在国(境)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在2012年要达到20篇以上。
(六)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国(境)外学者在2012年当年达到50人次以上,且确保每年有10名海外知名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3—(七)广邀国(境)外知名学者、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工作人员来我校参加国际会议,每年举行2-3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八)英文原版教材的比重争取占学生全部教材总数的20%,每位学生熟练应用1~2门外语,使大学英语达教育部更高要求的比例达20%,较高要求的比例达50%;广开渠道,使有国(境)外背景的学生(有在国外境外学习、交流、实习、参观的经历)人数年均达80人左右。
(九)图书馆外文图书达到7500册以上;外文杂志期刊超过50种;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外文学习资料数据库各达2个以上;信息化平台实现部分双语化。
(十)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使在国际企业和国际机构就业的毕业生能占当年在册毕业生总数的一定比例。
(十一)积极有效、开拓创新地做好外教的留任和引进工作,扩大外教的聘请范围,从主要由语言类向专业类过渡。
到2010年实现学校每个重点学科至少有1名外教授课。
(十二)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优势,积极大胆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每年参加或举办海外高等教育宣传展,宣传我校国际化办学方针及我校的特色专业和特色教学。
到2010年,争取在生源地充裕的国家或地区建立1个海外招留点;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一个海外教学点。
五、实施举措为完成上述国际化办学的主要任务和指标,学校应齐心协力、做好以下五项国际化办学工程。
(一)“学生生源国际化”工程1.通过各种途径扩大留学生源。
除利用网络,招生简章等手段加强宣传我校特色专业和特色教学以外,通过师生出国,来华留学生、外教,国外来访人员以及参加国际教育展等,全方位多角度引进留学—4—生。
2.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取灵活多变的合作交流模式,不断扩大中外交换生和交流生的数量。
3.尝试建立海外招生联系点。
依据留学生源的分布,时机成熟时可逐步选择在合适国家和地区设立代表处,聘请驻外联络员负责从事留学生的宣传招生工作。
(二)“师资队伍国际化”工程1.实施全英语(双语)教学教师海外培训计划。
每年选派15名左右有较好英语基础的专业教师赴国外大学进修,返校后开设相关课程。
争取每个学科拥有2~4名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
2.利用校际交流、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源,选派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
鼓励有条件的骨干教师接受国外名师和教授的指导,及时跟踪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信息,开扩研究视野,推动和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3.设立流动特聘教师岗位。
每年设立1-2个流动编制,用于聘请国(境)外杰出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休假、讲学授课、指导研究生、合作研究等。
使学校师生能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动态,进行学术交流。
4.重点吸引国(境)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和教师来我校工作。
加强国(境)外人才引进建设,加强与市人事局人才交流处和国际人才中介的联系,收集优秀人才信息,发挥学校海归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聘用国(境)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
5.有选择地聘请国(境)外知名大学著名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来校担任校长助理和二级学院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三)“课程建设国际化”工程1.深化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推进全英语专业教学。
重点建设5-8门全校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
开设并建设好2-3个全英语授课的本—5—科专业。
加快全英语课程建设的步伐,增加全英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
2.增加课程中国际性内容的比重。
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调整课程和内容结构,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修养课中开设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文化、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3.加强外文原版教材引进的深度和广度。
将原版教材的引进与使用英语(双语)教学的工作相结合。
4.聘请外籍教师担任专业教学工作。
确保每学期有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在重点学科、中外合作项目以及留学生教学点进行授课和开设讲座。
(四)“学术科研国际化”工程1.引导和鼓励教师按国际学术规范从事科学研究,研究国际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考虑在科研考核指标中加大国际期刊发表文章的权重。
2.启动优势学科国际化研究项目,研究国际化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国际金融研究院等研究平台,与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3.积极举办各类高层次国际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做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服务工作。
4.鼓励支持本校教授与国际知名学者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科研。
(五)“校园环境国际化”工程1.实施学校形象塑造工程。
从国际化视觉识别反映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和育人环境等。
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充分利用网络、印刷品、电子媒体、音像出版物等手段,宣传学校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
3.在校园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公共场所设臵中英文双语标识。
—6—4.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沙龙活动,实现校内中英文双语广播。
5. 创造条件,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国际校园,多为中外师生提供共同学习、交流和讨论的公共场所;多为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进行国际化的培训和教育。
六、保障措施为保障我校国际化办学方案的顺利实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理顺国际化办学体制总结现有国际化办学体制的得失,根据我校实情和国际化进程,对现有国际化办学体制进行改革,有步骤地推进“学校统一领导、外事部门统筹协调、二级学院和系部具体实施”的国际化办学体制和模式。
(二)制定国际化办学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国际化办学管理办法,明确各二级学院和系部、职能处室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的权、责、利,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资源,把国际化办学做大做强、做深做细。
(三)建立衡量国际化办学指标体系建立民主、客观、量化、可操作的国际化办学衡量指标体系,列入年度群体考核指标,用以评估各部门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将国际化衡量指标作为部门和个人晋级评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推出国际化办学激励机制1.建立部门国际化办学激励机制。
对年度考核业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直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二级学院和系部在经费和人员的配备上予以政策倾斜。
2.建立海外学生交流激励机制。
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品学兼优但—7—经济困难的本校学生到海外名校学习、交流和培训;奖励学习成绩突出的外国留学生以及在留学生招生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