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 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一、突发事件的分类:1、根据影响范围,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

2、根据危害程度,突发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

绝大多数突发事件是在人们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使社会的有序发展受到干扰。

由于事发突然,首先,人们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会产生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其次,社会在资源上没有做好充分的保障准备,需要临时调集各类应急资源;再次,管理者在措施上没有做好充分的设计准备,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处置措施。

虽然有些突发事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由于真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难以准确预见,同样具有突发性。

2、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一是发生状态的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形式和规模暴发通常是无法提前预知的。

有些自然灾害通过科技手段和经验知识,能够减少某些不确定因素,但是很难确定是哪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结果。

如果突发事件没有不确定因素,也就不属于突发事件,这样的事件可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用通常的办法去应对。

二是事态变化的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由于信息不充分和时间紧迫,绝大多数情况的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响应人员与公众对形势的判断和具体的行动以及媒体的新闻报道,都会对事态的发展造成影响。

许多不确定因素在随时发生变化,事态的发展也会随之出现变化。

3、破坏性。

突发事件的破坏性来自多个方面:对公众生命构成威胁、对公共财产造成损失、对各种环境产生破坏、对社会秩序造成紊乱和对公众心理造成障碍。

在危害发生后,由于人们缺乏各方面的充分准备,难免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破坏,打乱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节奏,引发公众心理的不安、烦躁和恐慌情绪。

有些破坏是暂时性的,随着突发事件处置的结束逐步消除;而有些破坏产生的影响则是长期的,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达到百年、数百年。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处理,还在于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将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展开讨论,从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标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生产生活等活动中,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突发事件的性质通常具有突然性、意外性和不可预测性,它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形式。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可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洪涝、台风、暴雨、干旱等。

自然灾害具有普遍性、不可控制性和破坏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2.事故灾难事故灾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建筑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等。

事故灾难通常具有突发性、突然性和破坏性,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3.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是指传染病暴发、食品中毒、环境污染等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传染性、延展性和影响范围广泛,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4.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是指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抢劫盗窃等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通常具有隐蔽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包括事件等级划分、应急响应级别以及救援行动等级等多个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析
五是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有的突发事 件的应对还无法可依。
主页 上页 下页
二、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立法宗旨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 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 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 安全和社会秩序。 适用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 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 建等应对活动。
(一)突发事件的内涵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 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 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主页
上页
下页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 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目的是加强有效管理。 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进 行区分,分为四类:
一是自然灾害 二是事故灾难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 四是社会安全事件
主页
上页
下页
(七)法律责任制度
1、不作为的责任。 2、乱作为的法律责任。 处理: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 改正;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主页
上页
下页
谢谢大家!
主页
上页
下页
(三)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最重要的有三项: ①风险评估措施,即做好突发事件发展态势的 预测; ②向公众发布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 识,公布咨询电话; ③对相关信息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四)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主页
上页
下页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制度
(三)突发事件的监测制度
1、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①信息收集制度。 ②信息的分析、会商和评估制度。 ③上下左右互联互通和信息及时交流制度。 2、建立健全监测网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公众应急的主要对象就是各类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严重程序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4级,社会安全事件不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及紧急程度,对事件的预警一般也分为4级。

预警级别标示●蓝色预警:可能发生一般(Ⅳ级)突发事件●黄色预警:可能发生较大(Ⅲ级)突发事件●橙色预警:可能发生重大(Ⅱ级)突发事件●红色预警:可能发生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遇险求救办法根据自身及周围环境情况,发出求救信号。

●声响求救喊叫、吹哨子、敲打能发声的物品,甚至砸碎玻璃发出求救信号。

●光线求救用手电筒、镜子等能发光、反光的物品反复闪照,发出求救信号。

●抛物求救在高楼等处遇到危难时,可向路人抛掷枕头、空塑料瓶等软物,发出求救信号。

●旗语求救将颜色鲜艳的衣物绑在竹竿或木棍上挥舞,发出求救信号.●烟火求救在野外遇险时,在确保不发生火灾的前提下,白天可燃烧潮湿树枝、青草等产生浓烟,夜晚可点燃间隔距离相同的三堆火,发出求救信号.●标志求救如原地待援,可利用树枝、石块、帐篷、衣物等,搭建某种标志(如SOS等)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如在移动中,可一路上留下方向标志物,有助于救援人员寻找,也有助于自己迷路时作为向导。

●辨识方向☆指北针:当指北针的磁针静止后,通常标有“N"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

☆太阳:根据日出:日落判断东方和西方,也可根据太阳下物体的阴影由西向东运动来判断南北.☆星体:在夜晚时,可先找到北斗七星,沿着“勺柄”的延伸线即可找到明亮的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树木: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树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向北的一侧则相反。

朝北一侧的树干上可能生有青苔。

☆岩石:在岩石众多的地方找一块较醒目的岩石观察,布满青苔的一面为北侧,干燥光亮的一面为南侧。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
三、现场早期检伤方法: (二)简明检伤分类法 4、清醒程度 检查脑部是否受伤 询问伤者简单问题或给予简单指令 能回答或按照指令行事=绿(黄?),不能=红
[现场检伤分类术]
四、检伤分类后常见病症分布情况: 1、第一优先(红色):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但经及时治 疗能够获救,应立即标示红标,优先给予护理及转运。现场先 简单处理致命伤、控制大出血、支持呼吸等,并尽快送院。 比如:气道阻塞、休克、昏迷、颈椎受伤、导致远端脉搏消失 的骨折、外需性胸腔创伤、股骨骨折、外露性腹腔创伤、腹部 或骨盆压伤、超过50%的Ⅱ° ~Ⅲ°皮肤烧伤
谢谢观看
[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 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 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 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及流程]
突发事件为: 1 、化学物品中毒; 2 、批量消化系统中毒(食物) 3 、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 4 、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 5 、批量外伤(车祸、公共场所挤压伤、爆炸等)
突发事件地点: 1 、本市本区 2 、本市外区 3 、外地 4 、本院 突发事件的抢救分类: 1 、院前抢救; 2 、院内抢救。
[现场检伤分类术]
二、注意事项: 7、检伤不是目的,不必在现场强求彻底完成,如检伤与抢救 发生冲突时,应以抢救为先 8、检伤中应重视检查那些不声不响、反应迟钝的伤病患者 9、双侧对比是检查伤病员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
[现场检伤分类术]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哪四类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哪四类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哪四类1、什么是突发事件?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自然灾害分几级?答: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公共事件分几级?答: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有谁确定?答: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5.在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要求是什么?答:国家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系。

6、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什么?答:预防为主,防急结合的原则。

7.什么是紧急风险评估系统?答: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结束三个阶段评估,即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影响评估、突发事件管理评估。

8、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应建立哪两项基础工作?答:一是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二是增强公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意识。

9、各级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分工负责是如何规定的?答: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相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所有相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突发事件分类标准

突发事件分类标准

突发事件分类标准
突发事件有多种分类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按照成因:自然性突发事件和社会性突发事件。

2. 按照危害性:轻度、中度、重度危害。

3. 按照可预测性: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

4. 按照可防可控性:可防可控的、不可防不可控的。

5. 按照影响范围:地方性、区域性或国家性、世界性或国际性。

6. 按照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此外,突发事件还可以按照行业领域进行分类,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这些分类标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关联的。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以便更好地评估事件的性质和影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各种突发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各国纷纷制定了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对于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了科学的分级,以便启动各级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工作。

一、突发事件的分类突发事件是指预期之外、突然发生的事实,它具有意外性、突然性和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几种类型。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这类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事故灾难包括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等事故灾难,这类灾害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暴力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引发社会大面积的恐慌和不安定。

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可以分为区域性突发事件和全球性突发事件。

区域性突发事件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全球性突发事件指对全球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大威胁的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突发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

一般突发事件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的突发事件,一般不会引起大规模的社会影响。

重大突发事件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事件,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和不稳定。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各国均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启动各级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工作。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对突发事件进行不同级别的应急处理,以便减少人民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和事件分类标准

事故和事件分类标准

事故和事件分类标准是指对于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分类,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处置。

对于不同类型的事故和事件,有着不同的处置方式和应对策略,因此对于分类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事故与事件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事故和事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交通、环境等领域的、突发的、非正常的、意外的、危险的事件。

而事件则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事件。

因此,在制定分类标准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区分。

二、事故的分类标准1.按照发生地点分类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生产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如工业事故、建筑事故、矿山事故等。

(2)交通事故:指发生在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领域的事故。

(3)环境事故:指发生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中的事故,如自然灾害、核辐射事故、化学污染事故等。

(4)意外事故:指发生在非生产、非交通、非环境等领域的意外事故,如火灾、溺水、坍塌等。

2.按照事故性质分类根据事故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设备事故:指由于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出现故障或失控引起的事故。

(2)人为事故:指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事故,如操作不当、管理不善、故意破坏等。

(3)自然事故: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事故,如地震、洪涝、台风等。

(4)社会事故:指由于社会因素引起的事故,如恐怖袭击、抢劫、暴乱等。

3.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一般事故:指影响范围较小、损失轻微、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2)重大事故:指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3)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事故。

三、事件的分类标准1.按照事件性质分类根据事件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政治事件:指与政治相关的事件,如选举、政治斗争、国际关系等。

(2)经济事件:指与经济相关的事件,如市场波动、股票崩盘、经济危机等。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小编希望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突发的公共事件其实就是指突然发生,可能会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的处置措施的。

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公共卫生事件这些都是属于突发公共事件。

那么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编就这个问题来为大家做解答。

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划分方法:
(1)按照成因:自然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突发事件
(2)按照危害性:轻度、中度、重度危害
(3)按照可预测性: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
(4)按照可防可控性:可防可控的、不可防不可控的
(5)按照影响范围:地方性、区域性或国家性、世界性或国际性地方性突发事件。

有限范围发生,影响范围小。

一般只需当地政府应急处理机构应对,无需外来协助。

但当地政府有责任义务及时向上级报告,以备扩大延伸和恶化时提供援助。

区域性或国家性。

SARS、挑战者号、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李登辉两国论、库尔斯克海难、哥伦比亚解体。

需中央政府出面调度资源救援处理,也需各省或当地政府积极协调配合。

民间资源援助也必不可少。

突发事件类别及分级

突发事件类别及分级

突发事件类别及分级突发事件共分四类四级。

一、一般突发事件(蓝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不含3人,下同)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下生命、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灾害及一般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人(道路交通事故5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10人以下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出现乙类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传染病疫情,5人以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其它一般性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3人以下人员伤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二、较大突发事件(黄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造成3人以上(含3人,下同)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上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灾害,以及发生M为.0级地震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受伤,或危及5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重大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达6小时以上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发现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肺炭疽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甲类传染病疫情,5人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或新发生的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重大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这对我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统一应对措施和资源分配,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按事件类型分类1.自然灾害类:包括地震、火灾、洪水、台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事件;2.事故灾难类:包括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建筑坍塌、矿难等事故灾难事件;3.公共安全类:包括恐怖袭击、绑架勒索、暴力犯罪、群体性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4.公共卫生类:包括传染病暴发、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5.社会突发事件类:包括社会抗议、群体性事件、社会事件等社会突发事件。

二、按严重程度分级1.一级突发事件:指严重影响公共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的突发事件。

如地震、大型火灾、救灾等级灾难性事件。

2.二级突发事件:指较大范围和程度的突发事件,需要快速响应和紧急处理的突发事件。

如交通事故、小型火灾、洪水、台风等。

3.三级突发事件:指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较轻的突发事件,需要及时处置的突发事件。

如群体性事件、社会抗议等。

三、按应急资源配置分级1.一级应急响应:指需要动用国家或地方重大应急资源进行救援和处理的突发事件。

如大型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等。

2.二级应急响应:指需要动用地方应急资源进行救援和处理的突发事件。

如地方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3.三级应急响应:指由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托自身力量进行救援和处理的突发事件。

如小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四、按部门责任划分1.防灾减灾部门:负责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提前做好灾害防范措施;2.应急救援部门:负责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公共安全类事件,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等工作;4.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公共卫生类事件,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等工作;5.民政部门:负责灾后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6.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分工合作,共同抗灾救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 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突发事件分类与编码规范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突发事件分类与编码规范
188
12Q02
空气污染事件
189
12Q03
土壤污染事件
190
12Q04
海上溢油事件
191
12Q05
污染导致城市水源供水中断事故
192
12Q06
转基因生物生态破坏事件
193
12Q07
盗伐、滥伐、哄抢森林事件
194
12Q10
毁林、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事件
195
12Q11
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受环境污染事件
生态干旱
13
11A10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14
11A99
其它水旱灾害
15
11B00
气象灾害
16
11B01
台风事件
17
11B02
龙卷风事件
18
11B03
暴雨'事件
19
11B04
暴雪事件
包括大雪事件
20
11B05
寒潮事件
21
11B06
大风事件
22
11B07
沙尘暴事件
23
11B08
低温冻害事件
24
11B09
巾高温事件
25
11B10
热浪事件
26
11B11
干热风
27
11B12
下击暴流事件
28
11B13
雪崩事件
29
11B14
雷电事件
30
11B15
冰雹事件
包括风雹
31
11B16
霜冻事件
32
11B17
大雾事件
33
11B18
低空风切变事件
可能引发航空器飞行事故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Emergencies can vary in nature and severity, which is why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place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em. 突发事件可能以不同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出现,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分类系统来有效地应对它们。

One comm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ies is the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which is a standardized, on-scene, all-hazards incident management approach that allow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facilities, equipment, personnel, procedures, and communications. 一个常见的紧急事件分类系统是事件指挥系统(ICS),它是一个标准化的、现场的、全灾害事件管理方法,可以整合设施、设备、人员、程序和通信。

The ICS categorizes emergencies into five levels based on their complexity and resources required for management. Level 1 incidents are the least complex and can typically be handled by a single agency, while Level 5 incidents are the most complex and require a multi-agency response with significant resources. ICS根据紧急事件的复杂性和所需管理资源将其分类为五个级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划分-公共卫生的级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划分-公共卫生的级别。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划分-公共卫生的级别。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划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从发生原因上来分,通常可分为: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食物中毒事件、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出现中毒死亡或危害、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台风、洪涝等的突然袭击、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发病或死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是针对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一级响应是最高级别的应对措施。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划分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是 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 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 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一、突发事件及其应急预案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分类 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 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 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 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 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 应当给予补偿。
二、应对原则及体制机制
4、属地管理 (7)向本级人大备案、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 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二、应对原则及体制机制
5、其他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 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 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 交流。
三、预防与应急准备
主要介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内容要 求、危险源、危险区域管理、企业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 应急准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 准备、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以 及其他有关规定等八方面内容。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基本知识
内容简介
主要介绍:突发事件及其应急预案、应对原则及体 制机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六个方面内容。
一、突发事件及其应急预案
主要介绍:突发事件及其应急预案的概念与分类。
1、突发事件 (1)概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 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 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涉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丧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平安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涉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涉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涉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涉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

汇报人:日期:•突发事件概述•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框架•突发事件预防与准备•突发事件应对流程•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目•突发事件应对的监督与责任追究录01突发事件概述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性质、过程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定义与分类突发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通常难以预测,其发生具有很强的突然性。

突然性复杂性严重性紧急性突发事件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机理和影响范围具有复杂性。

突发事件往往会对社会、经济、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其后果具有严重性。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和复杂性,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对,以降低其影响和损失。

突发事件应对的意义维护社会稳定有效的突发事件应对可以迅速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扩大和恶化,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应对可以促进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包括预警、响应、恢复等方面,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2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框架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明确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为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提供指导。

规定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

强调突发事件预防和准备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制度。

规范应急处置和救援的行为,包括信息报告、决策指挥、救援队伍派遣、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内容。

规定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原则和方法,强调对受影响地区和人员进行救助和补偿,以及开展灾后评估和总结。

《突发事件应对法》核心内容应急管理体制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预防与准备0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涉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包括疫情报告、防控措施、医疗救助等方面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大( Ⅲ级)2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 全区发病10例以上(含10例);或流行范围波 及2个以上镇、街道。
分级判定标准:
较大( Ⅲ级)3
(3)霍乱在一个镇、街道范围内发生,1周内 发病10例以上(含10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 上镇、街道。
分级判定标准:
较大( Ⅲ级)4
(4)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在一个镇、街道范 围内,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 病水平1倍以上。
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 上(含10例)死亡病例。
[一次食物中毒是指具有相同暴露史的,食用了被生 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 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和亚急性食源性疾病]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11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含50 人);或死亡5人以上(含5人);或者发生职 业性炭疽5人以上(含5人)的。
报告程序
责 任 报 告 单 位 或 报 告 人 本 级 人民政府 所在 地的 专业 机构 网络 直报 审 核 同级 卫生 行政 部门 调 查 未达到 标准 作为一般 事件报告 达到 标准 上一级卫生 行政部门 采取措施
发现 突发 公共 卫生 事件
报告内容-1
事件基本信息
– 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 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 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 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 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指:同种同源的医源性感染(包括医院感染),发 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3人以上死亡。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9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
人员死亡。
[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鉴定]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10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100人以上(含
有下列十三种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全区发生5例以 上(含5例)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 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镇、街道。
一个平均潜伏期?/ 6天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2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3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在省级人民政 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 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分级判定标准
2006年2月26日, 《国家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发布; 2006年3月21日,区长办公会议 讨论通过《萧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预案 》(萧政办发〔2006〕66号)
分级判定标准:
一般( Ⅳ级)5
(5)区卫生局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管理要求
报告管理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规 定——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 有关单位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 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逐级上报)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 –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 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 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 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 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报告原则
“快、新、全”: 初次报告要快:6小时内完成 阶段报告要新:根据事件的进程 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总结报告要全:事件处理结束后 10个工作日内上报。
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肺鼠疫、肺炭疽在我区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分级判定标准
特别重大(Ⅰ级)2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分级判定标准
特别重大(Ⅰ级)3
3)相邻地区和我区均出现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两周内/临床表现相同的/并出现死亡病例 病例数不断增加或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原因不明
分级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按照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规定,根据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我区将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个级别: 特别重大(Ⅰ级) 重大(Ⅱ级) 较大(Ⅲ级) 一般(Ⅳ级)
分级判定标准 -1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Ⅰ级)
分级判定标准
特别重大(Ⅰ级)1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 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办
应急发[2005]228号)要求,突发公共卫生
报告方式、时限
•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责任报告单 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 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 专业机构报告, 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
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
数据库。
报告方式、时限
• 对进行网络直报的信息,指定的专业机构 初步审核,确定真实性后2小时内,以电话 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 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 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 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 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 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分级判定标准
特别重大(Ⅰ级)5
5)辖区范围内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
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哪些菌、毒株?]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第 一类病原微生物(详见卫生部卫科教发[2006]15号文 件印发《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后果?]已经对人群造成严重健康危害
分级判定标准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发信 布息
国 务 院
立即报告
立即报告 1小时
卫生部
发信 布息
省级人民政府
2小时
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
2 小 时
市级人民政府
2小时
市级卫生 行政部门
2小时 2小时
县级人民政府
电举 话报
县级卫生 行政部门
2小时
属地卫生行 政部门指定 的专业机构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平均潜伏
期内全区发病20例以上(含20例)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4
(4)霍乱在一个镇、街道范围内流行,1
周内发病30例以上(含30例);或疫情 波及2个以上镇、街道且有继续扩散趋势。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5
(5)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
上镇、街道,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 年同期发病水平2倍以上。
分级判定标准
特别重大(Ⅰ级)4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
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 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在我区重新流行。
?全球首次发现,短期内不断出现病例或出现死亡;
?我国首次发生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较高死亡率的传染 病,病例数不断增加或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已消灭的或公共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 意外性 频发性 危害性 国际性
主要内容-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条 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 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 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12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
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区人员感染或死亡。
[因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烈性 生物毒素,已经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发病或死亡。]
分级判定标准:
重大( Ⅱ级)13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
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9例以 下(含9例)。
分级判定标准:
一般( Ⅳ级)2
(2)霍乱在一个镇、街道范围内爆发,1 周内发病9例以下(含9例)。
分级判定标准:
一般( Ⅳ级)3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例, 未出现死亡病例。
分级判定标准:
一般( Ⅳ级)4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例以下(含 9例),未出现死亡病例。
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区发 生。
分级判定标准 -3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分级判定标准:
较大( Ⅲ级)1
有下列九种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Ⅲ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潜伏 期内病例数4例以下(含4例),流行范围局限 在1个镇、街道范围内。
分级判定标准:
– 描述事件概况
– 附件可以没有
进程报告
报告内容: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
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 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报告要求: • 报告次数不限 • 附件信息必不可少 • 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 • 反应疫情的动态(新) • 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报告内容-2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初次报告
进程报告
结案报告
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 :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
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 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 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