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品读“四部曲”

合集下载

诗歌技巧鉴赏“四步”走

诗歌技巧鉴赏“四步”走
古诗词鉴赏 诗歌技巧鉴赏“四步”走
诗歌情感鉴赏“四步”走

第一步,明考点
考 点
表 达 技 巧
(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手法 (三)表现手法 (四)结构技巧
考点概念

第一步,明考点 考 点 表 达 技 巧
(1)2015年全国14套高考语文试题中, 全国Ⅰ、全国Ⅱ、湖北、安徽、福建、 天津、江苏等9套卷都对这一考点进行 了考查;

表 达 方 式
第四步,会突破
一、思维定向:熟知常见的表达技巧。
1.比兴、用典、对比 2.衬托:动静、明暗、乐哀 3.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曲写(对写) 4.渲染、烘托 5.白描、细节描写 6.象征、托物言志 7.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第二步,研考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2)审读题目
情景关系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诗歌内容鉴赏“四步”走

诗歌技巧鉴赏三注意

点明手法 具体考查

第一步,明考点 技巧类命题(四)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 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 时妙在“若即若离”,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 理由。
巧借评论 定点分析

技巧类命题的解答
《早行》
陈与义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 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 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 独寂寞。 (步骤三)

诗歌教学四部曲

诗歌教学四部曲

诗歌教学四部曲安阳市第六十四中学朱卫红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它篇幅短小,结构整齐,节奏和谐,韵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味隽永,富有形象,意境优美,感染力强。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利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培养。

我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采用四部曲:一、初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专家指出,“吟诵”是中国诗词文赋欣赏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古代文人通过“吟诵”来创作和欣赏诗文,通过“吟诵”可以真切地体会出古典诗文的韵味。

“吟诵”遵从语言的规律和音乐的规律,通过强化诗歌的音乐性来表达对于诗文的理解,等于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可以传达出中国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韵味。

100多年前,“吟诵”就如同写字一样,是每个读书人的基本功。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吟诵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如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

这是一首清朗隽美的诗歌,共四节,每节句数相同,句式比较整齐,节拍也相近。

每节偶句押韵,每节换韵,使得音韵和谐悠扬,朗读的节奏是轻松、柔和、舒缓的。

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力争做到字正腔圆,通顺流畅。

然后让学生掌握重音,读对节奏,把握韵脚,读出语调以及语气的轻重抑扬,同时语速不宜过快,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听者感受诗歌的意境,每读完一层,要作稍长停顿,使景物有画面感。

最后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特别是结尾一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在走”应该一字一顿轻轻地读,努力给听者营造一幅牛郎织女游乐图,传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

诗虽收尾了,但天街人物出游的景象还在继续,显得余韵悠然。

从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二、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四步法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四步法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四步法第一步:读读的内容包括:题目、小序、作者、诗歌内容、注释。

从这些要素里面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把握理解诗歌内容、诗歌意境、情感基调。

1、题目。

从诗歌题目上我们可以获得最有价值的就是诗歌的题材(内容)。

一般来说,某种诗歌题材所描述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大同小异的。

●边塞诗:战事紧张;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建功立业;壮志未酬;●隐逸诗:不满现实,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人格的独立自由和高洁。

●闺怨诗:少女怀春;对在外丈夫的思念之情;对征调打仗丈夫的思念、担忧以及厌战情绪;对负心丈夫的批判怨恨。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羁旅行役诗: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情;客居他乡的孤寂、哀伤。

●咏史怀古诗:对现世的不满,怀才不遇。

●山水田园诗:对恬静、淳朴、自然风光的赞美与向往。

2、小序。

小序,相当于今天的内容摘要或背景介绍,从这里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作者创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心境、目的等众多信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作者。

通过历代文人和评论家对千百年来的诗人的研究比较,很多诗人的创作风格已经定型,很多结论可以直接被我们拿过来使用。

当然,即使是同一诗人也会因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主体性。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辛弃疾:悲愤,壮志难酬●陆游:收复失地●李清照:婉约缠绵●李商隐:委婉含蓄●苏轼:旷达洒脱●孟浩然:淡淡的隐逸4、注释。

注释是出题者为做题者提供的最有效的信息点,可以说,注释都是关系到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以及试题的重要信息点。

在介绍作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作者生活的时代、创作背景、交友情况等了解作者的风格及创作该诗时的心境。

在解释个别字词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对诗歌中的部分词语作解释帮助读者理解,但更多时候这些做解释的词语往往就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而在对部分历史典故作解释的时候无形之中又告诉我们诗歌采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用典。

古诗词赏析“四部曲”

古诗词赏析“四部曲”

古诗词赏析“四部曲”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阅读: 432 更新:2010年11月15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该目标积极倡导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乐于体验、勤于动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品位、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

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古诗词教与学的过程,探索出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古诗词赏析“四部曲”——“诵诗→品诗→绘诗→唱诗”四步教学法。

(一)诵诗“诵”,《现代汉语词典》第1201页有三种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缉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002年增补本。

)笔者在这里仅引用从中受到启发的两种含义:①读出声音来。

并举例:朗诵。

②背诵。

并举例:熟读成诵。

笔者根据“诵”的两种含义,认识到学习古代诗词要有一个从朗诵到背诵的过程。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按“诵”的两种义项的先后次序进行操作。

缓的,不仅需要高低有有序的声调来调节,还需要有效控制朗诵时的语速及语调。

一般而言,若古诗词所表达出“激动、愉悦------表示“喜”的情调时语速、表示“喜”的情调速则欢快些,高亢些 ------例如读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需要用欢快、愉悦的语速、语调去读才能读出“丰收在望”喜悦之情;若古诗词所表达出“痛苦、悲伤------表示“悲”的情调时语速、语调则缓慢些、低沉些------。

例如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需用缓慢的语速,低沉语调去读才能读出李清照惨淡的境地,柔肠百断的怨情。

(2) 背诵在学生掌握朗诵技巧后,要求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大声诵读,直至熟读成诵,脱口而出,久远不忘。

这样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诗词的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而且还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使读者与作者心意相同。

诗歌赏析四步十六环

诗歌赏析四步十六环

诗歌赏析四步十六环第一步,辨明题材类型,整体把握内容第1环、记住常规类型一、写景诗二、咏物诗三、思乡诗四、边塞诗五、怀古诗六、羁旅诗七、山水诗八、送别诗九、哲理诗十、闺怨诗歌诀:边塞山水寄怀古,羁旅田园便咏物。

写景叙事含哲理,送别闺怨云暮暮。

第2环、记住常用意象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

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

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

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关雎》教学“四部曲”

《关雎》教学“四部曲”

藏永强古代的诗词,从诗经、楚辞、两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汇聚成博大精深的艺术财富,一直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但一些中学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古诗词教学不好把握。

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认为巧用读诗、解诗、译诗、品诗进行教学古诗词,效果甚佳。

本文以《关雎》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序幕曲:大力指导学生“读诗”吟读是整体感知古诗大意,品味古诗意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朗读教学的基本技法。

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情、诗意进行吟读。

笔者在《关雎》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

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关雎》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就乐调而言,《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自然而然产生乐感,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读诗是学习古诗的基本功,也是学习古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只有通过反复背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增强语感。

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读诗,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就会有豁然开朗、水到渠成之感。

进行曲:精心点拨学生“解诗”解诗就是宏观上了解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写作风格、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在学习《关雎》时,首先要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从音乐形式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一般是民间歌谣,“雅”是古代宫廷的乐歌,“颂”是统治阶级用于祭祀的歌词。

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古诗词赏析四部曲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古诗词赏析四部曲

(一)诵诗“诵”,《现代汉语词典》第1201页有三种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缉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002年增补本。

)笔者在这里仅引用从中受到启发的两种含义:①读出声音来。

并举例:朗诵。

②背诵。

并举例:熟读成诵。

笔者根据“诵”的两种含义,认识到学习古代诗词要有一个从朗诵到背诵的过程。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按“诵”的两种义项的先后次序进行操作。

(1) 朗诵一读——要读准诗词的声调。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按照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读准古诗词的声调,正如朱熹所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只有这样才能读得流畅,进而“要多诵遍数”,方得“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二读——要读准诗词的节奏和重音。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指导学生按意义单位或音节单位在适当地方用“//”划出诗词的节拍,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前者按照意义单位划分为两个节拍,后者按照音节单位划分为三个节拍。

此外,还要用“.”标出需重读的词。

一般情况下需要重读词有四类:①表示动作的词语,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与“空”二字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应重读。

2、表示性状与程度的状语,例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将春入旧年”,“残”与“旧”二字是表示形状的词语,应重读。

③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肥”与“瘦”二字是表示结果的补语,应重读。

④表示疑问或指示的代词,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何”字是表示疑问词语,应重读。

三读——要读准诗词的语速及语调。

要想传达出古诗词的情调是激昂的还是低落的,气氛是紧张的还是舒缓的,不仅需要高低有有序的声调来调节,还需要有效控制朗诵时的语速及语调。

古诗教学“四步曲”

古诗教学“四步曲”

古诗教学“四步曲”关王庙中心校太尔凹小学石秀珍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

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的内涵美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

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的运用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

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亲近了古诗词,就会去感受,去发现,去运用了古诗词。

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古诗词教学“四部曲”作者:张永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年第02期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所以,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古诗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四部曲”式的古诗词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一、导入——激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如放音乐、画画儿、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等,来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在讲授骆宾王的《咏鹅》一诗时,就可以采用画画儿的方法来导入课程。

我先简单勾勒出一只鹅的轮廓,然后用白色粉笔把鹅毛涂成白色,再用红色粉笔将鹅冠、鹅掌涂成红色,用绿色粉笔画上底色,构成碧绿的清水。

一幅生动形象的白鹅图就展现在学生眼前了。

然后我又问:“老师刚才画的是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道:“大白鹅。

”我趁机在黑板上写下“咏鹅”二字。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骆宾王的《咏鹅》。

”顿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下面的讲课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再如教学古诗《暮江吟》可采用音乐导入法,可以先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让学生在舒缓、轻柔的旋律中感受一下江水傍晚时分的美好景色,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来听课,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采取“激趣法”导入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他们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学习诗词,教学效果往往也会出人意料。

二、讲授——比较法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如果能将同类诗词或异类诗词放在一起,在比较中讲解,往往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如教学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我找了一首与之题材和主题相近的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学生们很熟悉,比较容易理解。

这两首诗同为写月的诗,并且同是借月抒发思乡之情。

这样一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完成对已学诗词的巩固,还可以使他们加深对新学诗词的印象和理解。

诗歌鉴赏四步阅读法

诗歌鉴赏四步阅读法

其三 挫地诵读。
杜甫
2、读标题、读作者、读
群山万壑赴荆门, 注解,读出有效信息。
生长明妃尚有村。
第二步:译。合理添加、 调序。
一去紫台连朔漠, 第三步:赏。1、什么人
独留青冢向黄昏, 在什么地方做象 意境)
环佩空归夜月魂。 3、抒了什么情。
千载琵琶作胡语, 第四步:析。分析艺术 分明怨恨曲中论。 手法。
元 昭君
诗人 唐
帝 美不得宠
不 辨
生离汉宫
怨恨
才不得用 皇

漂泊西南 分
美 思念故国

思念长安 忠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 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
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第四步:析
分析艺术手法。
“群山万壑赴荆门”
提问: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 是什么字?为什么?
炼字题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起什么作用。
答: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 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 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 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 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 要分析。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
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借景抒情、比喻、对比、反问
诗歌鉴赏四步阅读法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第一步:整体感受:知内容,味情感一首诗,首先得知晓它的内容。

要知晓内容,别无它法,只能是一读再读。

我认为,一首诗起码得读三遍:初快读,知大概;再慢读,晓风貌;三细读,明情感。

通过这三读,应该对诗歌的线索有了较为明晰的看法,情感的类型有了较为清楚的感味。

而诗歌的线索不外乎两种:一、事件之发展跳跃;二、情感之变化起伏。

很多时候是双线推进的。

而情感,无非也就是三种:一雄壮、一悲凉、一淡然;或者曰:一热、一冷、一和。

但人是阴阳之合体,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怅惘;故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矛盾。

故:情感的明晰,除了借助于读外,还要读者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句。

抓住了关键词句,细加推敲,往往会让你在瞬间恍然大悟。

这些关键词句一般在收尾,因为诗歌往往注重首尾呼应——首句标目、卒章显志;有时候,也在中间,既能承上又能启下,同时点睛。

对于内容,我们可以一联一联的来分析,把起承转合弄明白。

对于情感,其实常常就是那么几种,具体点说:一、忧国伤时:或揭露昏庸残暴统治;或反映战争离乱苦痛;或针砭时弊同情人民等。

二、壮志雄心:或建功立业之豪壮;或壮志难酬之悲叹;或怀才不遇之伤感等。

三、思乡怀人:或念亲朋;或思好友;或想伊人;或愁行旅;或依依离别等等。

再有伤春秋、叹死生等,不一一列举,读者用心既能知晓。

第二步:具体分析:明情节,品意象三读之后,内容初明。

这时候当具体分析情节,力求深入明了内容,看诗歌说了什么。

按照什么逻辑说的。

比如分析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分析起来就是这么几个情节:招手作别→康河美景→寻梦漫溯→梦幻高歌→现实沉默→挥袖而去。

情节明了,那么对诗人在康河的徘徊不舍也就如在目前了。

并且深入探讨情节,让我们感知,康桥这个地方不仅有着精美的风景,更有着诗人美好的过去,诗人的青春在这里度过,诗人心灵的春天在这里开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多么富有诗情富有激情的一个情节,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的执着追寻。

小学古诗文教学情境创设“四部曲”

小学古诗文教学情境创设“四部曲”

小学古诗文教学情境创设“四部曲”作者:阙荣发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1年第01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如果说诵读是通往诗歌王国的桥梁,那么教师精心创设的一个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托起这座桥梁的一个个坚实的桥墩。

生动、丰富、还原知识产生背景的情景创设,能够将诗歌内容和情感世界打通。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在诗歌导入、想象画面、诵读诗文、拓展运用等四个环节辅之以道具、图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奏响古诗文教学情境创设“四部曲”,让古诗文教学更加高效。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诗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学习过程就会伴随着强烈的正向情绪体验,学习效果就好。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可以采用融情的范读,以优美的语言再配上与古诗文内容和情感基调相适应的音乐,生动形象地创设导入情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在教学《敕勒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先让学生一边聆听一曲旋律优美欢快的《草原牧歌》,一边欣赏一幅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草原风光图,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敕勒歌》描绘的就是那辽阔无垠的大美草原,讲述的就是那令人向往的草原生活。

学生被这跳动的音符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在动听的乐曲声中,不知不觉对这首诗产生了兴致,想一读为快。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古诗文相关的图画,讲述和诗人相关的故事等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二、创设想象情境,感悟诗意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教师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相关注释、插图,甚至介绍诗人的时代背景,帮助孩子扫清文字障碍,深入理解诗意,展开画面想象,感悟诗文描绘的意境。

诗词欣赏四部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四部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欣赏

ʻ 语文教学研究

诗词欣赏四部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欣赏 董珊珊
摘㊀要: 性情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培植 , 在教育上是重要 的 项 目 , 涵 养 和 培 植 必 须 有 所 依 托, 而 最 好 的 凭 借 就 是 诗 词, 让学生 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 , 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 . 然而 诗 词 的 意 义 和 情 趣 往 往 在 字 句 之 外 , 单 就 字 面 解 释, 如同乱嚼橄榄 一样 , 没有多大滋味 , 通过字句体会情趣 ㊁ 滋味才隽永 . 诗词的教学重在陶冶性情 , 扩展想象力, 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㊁ 语 言美 ,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 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诗词的内涵 , 走出字面的束缚 , 进入诗 词 的 意 境 , 学会欣赏,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 生体会诗词的情趣 , 领悟意境呢 ? 关键词 : 阅读 ; 创新 ; 感悟 一 ㊁注重阅读 ㊀ 创新思维 读是 语 文 教 学 的 基 本 方 法, 作 品 特 有 的 情 趣 和 韵 味, 往 往是难以用讲解的方法传给学生的 , 常常 需 通 过 用 不 同 语 调 的反复吟读 , 才能 准 确 深 刻 体 味 ㊁ 领 悟 到.古 人 学 诗 歌 就 十 分强调读 , 书读百 遍 , 其义自见 , 熟 读 才 能 精 思, 在反复诵 读中逐步达到理解并掌握 , 正所谓 熟 读 唐 诗 三 百 首 , 不会作 诗也会吟 . 读的方法多种 多 样 : 教 师 范 读㊁ 学 生 朗 读㊁ 独 自 默 读㊁ 分 角色朗读 ㊁ 听配乐朗诵 ㊁ 看电视听读 等 等 . 不 管 用 何 种 方 式 , 都是将无声的汉字 化 为 有 声 的 语 言 . 朗 读 者 抑 扬 顿 挫 的 语 调㊁ 时缓时急的节奏 ㊁ 变化多端的语气 , 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积 极思维 , 使其进 入 审 美 的 最 佳 状 态 . 在 古 诗 词 欣 赏 教 学 中 , 配乐朗诵和电视诵 读 会 收 到 较 好 的 效 果 . 如 在 讲 授 « 无 题» 一诗时 , 因其情感与 学 生 心 理 存 在 一 定 的 距 离 , 学生难以把 握, 为了拉近学生与作者情感的距离 , 我首先播放配乐朗诵, 一曲凄婉哀怨的音 乐 , 配 上 缓 慢 低 沉 的 朗 读, 营造出了一种 黯然销魂 的气氛 , 使学生全身心地沉 浸 于 作 品 所 写 的 情 境 之中 , 不自觉地去感去悟 . 尽管如此 , 我 认 为 指 导 学 生 的 朗 读, 仍 是 不 可 替 代 的. 课堂上应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 ㊁ 空间上给 学 生 一 个 参 与 的 机 会, 放手 让 学 生 读: 朗 读㊁ 默 读㊁ 品 读㊁ 齐 读㊁ 表 情 读㊁ 表演 读 ������������ 只有让学生反复读才能唤醒学生 的 主 体 意 识 , 使创新 思维得以发展 , 才 可 能 初 步 进 入 作 品 中 去.所 以, 在古诗词 教学中 , 我就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 , 注重语感的训练, 培养学 生感情阅读的能 力 . 读 , 尤 其 是 朗 读,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 声传情 , 通过语音 ㊁ 语速的变化 , 就能把 语 言 中 包 含 的 音 意 情 感,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 从而产生极 强 的 感 染 力 , 吸引读者 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 . 曾国藩曾说 : 李 杜 韩 苏 之 诗 , 韩欧曾 王之文 , 非高声朗诵 则 不 能 得 其 雄 伟 之 概 , 非密咏恬吟则不 能探其深远之韵 . 所以古诗词的阅读 , 必须要让学生反复地 读, 大声地读 , 感情 地 读 , 才 能 较 好 地 把 握 诗 词 的 精 妙㊁ 韵律 的优美 . 二 ㊁创新思维 ㊀ 进入情境 想象在审美中的 特 殊 功 能 表 现 为 它 能 借 助 情 感 的 推 动 把审美感知与理解 结 合 起 来 . 想 象 力 是 一 个 人 智 力 活 动 的 因素 , 想象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 联想 和 想 象 在 诗 词 教 学 中 是必不可少的 . 叶圣陶先生指出 : 读 书 贵 有 所 得 , 最重要的 是触发联想的功夫 . 学习诗词 , 如果只 限 于 字 面 内 容 所 得 就 非常肤浅 , 感觉诗词也就失去了韵味 . 若 是 读 时 能 够 触 发 想 象, 就会进入高一层的境界 , 把涉及内 容 在 头 脑 中 再 塑 形 象 , 变成 具 体 可 感 的 东 西, 才 能 触 景 生 情, 浮 想 联 翩, 进入诗词 情境 . 教学中 ,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 , 把抽象的语言文 字所描绘的情景和 形 象 通 过 大 脑 加 工 , 再现作品中的生活图 景, 以加深学生的 感 悟 , 通 过 语 言 文 字 想 象 画 面, 通过想象中 的画面感悟语 言 . 例 如 : 在 讲 诗 句 晓 镜 但 愁 云 鬓 改, 夜吟应 觉月光寒 时 , 我启发学生把这两句诗融为一体想象女主人公 的心理和对镜梳妆 时 的 面 目 表 情 , 想象男女主人公在月夜互 相思念的情形 , 在头脑中创造出两地相思的画面 , 并用语言描 述出来 , 让学生去感悟诗歌作品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使其享 受到再创造的乐趣 , 同时也使他们的文化心理素质得到进一 步提高 . 由于学生 的 智 力 水 平 ㊁ 认 知 结 构㊁ 思 维 方 式㊁ 认知风 格等的不同 , 他们对作品的创新形象也就会形成各自的特点 , 所以在诗词教学中 还 要 注 重 发 挥 学 生 个 体 的 创 造 性 想 象 , 根 据 诗 词 的 意 向, 将 学 生 引 向 不 确 定 的 理 解, 反映出学生的目 的㊁ 需要 ㊁ 愿望和 情 感 态 度 , 使 主 体 情 感 得 以 抒 发, 体现 一千 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在原诗词创作的基础上 , 拓宽 诗词的情趣 , 深化诗词的内涵 , 让学生主动参与 , 成 为 创 造 者㊁ 艺术家 , 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心理素质 . 三 ㊁知人论世 ㊀ 感悟情感 感即感悟 , 就是 有 感 触 而 领 悟.只 有 体 会 其 情, 才能悄 然动容 . 古人 曰 : 动 人 心 者 , 莫 先 乎 情. 诗 词 除 语 言㊁ 意境 引人入胜之外 , 就 是 以 情 感 人.在 诗 词 作 品 中, 情感犹如磁 石将原本凌 乱 的 意 象 组 合 成 一 个 整 体 , 使感知弥漫情绪色 彩, 使欣赏主体 神 思 飞 扬 ; 展 开 想 象, 产 生 一 系 列 新 意 象. 或喜或 悲 ㊁ 或 憎 或 爱㊁ 或 忧 郁㊁ 或 怅 恨㊁ 或 愤 懑 ������������ 这 都 是 由 作者的身世 ㊁ 个性特征 ㊁ 生活经历所造 成 的 , 所以在诗词教学 中, 教师必须结合背景 资 料 知 人 论 世 , 才能启发学生调动 自己的情绪 , 与作者产生共鸣 . 在这种 润 物 细 无 声 的 感 情 熏陶下 ,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领悟 的 能 力 . 当 然 要 做 到 这 一点 ,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体验 ㊁ 去感 悟 , 学生再反复吟诵才 能真正领会其妙不 可 言 之 处 . 同 时 作 为 欣 赏 活 动 中 的 主 体 情感又是最活动的 因 素 , 是 触 发 其 他 心 理 活 动 的 诱 因, 推动 他们的发展 , 起着 动 力 作 用 , 是 反 思 的 情 感.教 学 中 教 师 要 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 创设情境 , 诱发学 生 的 情 感 , 促使学生积 极思维 , 达到 物我之动 , 心亦摇焉 的 忘 我 境 地 , 发现作品的 美点 , 全身心地融入 作 品 所 创 设 的 意 境 , 享受诗词欣赏所带 来的愉悦 , 进入最高 审 美 境 界 和 最 佳 状 态 , 也就是真正学会 了欣赏 , 但是由于中学生的生活经验 , 人生阅历的限制, 在欣 赏中能达到这一 步 , 的 确 不 是 一 件 易 事.正 因 为 如 此, 我们 教学工作者更应该努力 , 在教学中要善于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因 素, 用爱心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 , 并通 过 对 诗 词 的 客 观 评 价 , 潜移默化学生的审 美 情 趣 和 道 德 情 操 , 使 诗 词 的 语 言㊁ 情境 转化为学生主体的 内 部 东 西 , 学 会 欣 赏, 提高对诗词审美的 敏锐程度 , 消融欣赏主 客 体 的 心 理 距 离 ; 使学生的欣赏水 平得以提高 , 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 ] 谢小惠 .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 1 ] ( ) : 养的作用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J . 2 0 1 5, 3 1 0 1 1 5 8-1 6 0. [ ] « 孙正磊 . 自主学习 ������ 综 合 训 导 ������ 全 面 提 升 初中 2 ] 生语文 素 养 成 长 手 册 » 的实践与反思[ 求 知 导 刊, J . 2 0 1 4, ( ) : 0 4 9 0. 作者简介 : 董珊珊 , 安徽省蚌埠市 , 固镇县瓦疃中学 .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诗词欣赏“四部曲”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诗词欣赏“四部曲”分析

科 教 创 新【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

学生在吟咏古诗词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

下边,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对小学语文诗词欣赏教学展开研究,以更好的促进诗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欣赏;欣赏教学一、引导学生的合理想象,融情于景,提高诗词教学效率我国著名的诗人艾青曾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合理的想象是开启诗词欣赏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因此,在开展诗词欣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由此及彼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及生活经验,进而唤起学生与诗词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顺利地入景悟情。

(一)抓住诗词内容,合理展开想象在欣赏古诗词时,对于那些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古诗词,教师可以抓住故事的情结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

例如,在欣赏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时,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诗词并了解这首诗的人物及大致意思,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开展想象,教师先把班上的同学平均划分为几个小组,“小朋友们,《赠汪伦》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和汪伦两人之间深厚的朋友情谊,但是诗中没有具体的描绘汪伦在送别的李白时的一些具体细节,同学们觉得汪伦送别李白时吟唱的是什么歌?吟唱时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可以开展自己的想象来编写一个汪伦送别李白的剧本,然后每个小组挑出两位同学分别饰演汪伦与李白,上台表演自己小组编写的剧本,最后投票选出一个演员、剧本最优秀的小组,可以获得老师准备的神秘礼物。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诗中的情结开展合理的想象来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同时在此过程中逐渐感悟诗歌所传达出的意境之美。

(二)抓住“诗眼”,放飞想象“诗眼”或者“词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

在欣赏古诗词时,“诗眼”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诗眼”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雨巷》教学“四部曲”

《雨巷》教学“四部曲”

《雨巷》教学“四部曲”作者:彭烨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03期一、诵读——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学习《雨巷》前,我结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以及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于学生预习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我的要求如下:1.参考注释进行朗诵诗歌,重点疏通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从而有效扫除诵读过程中的基本障碍;2.初步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尽量理解《雨巷》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与诗人情感表达。

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时,我发现多数学生具备独立进行诵读预习的能力,并且按照要求完成了预习要求。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多数学生在《雨巷》的诵读预习中,并没有做到深入“角色”,仅是从诵读的角度出发完成预习要求,而缺少必要的情感体验与准确把握,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预习目标,对于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我开展《雨巷》备课时,为了更为全面的把握诗人的情感,进而准确、到位的进行朗诵,我仔细研究了多位艺术家的经典示范朗诵,并且将这种预习方法在教学中进行推广。

在《雨巷》的课堂教学前,我会利用晨读时间,在班级内播放多个艺术家朗诵《雨巷》的版本,让学生认真倾听和学会情感赏析,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情感基调,并且在听读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诵读习惯进行重点标记,逐步形成自身特色的《雨巷》诵读技巧。

二、品赏——淡妆浓抹总相宜通过科学、合理的《雨巷》预习阶段诵读指导,学生对于《雨巷》的认识已经逐步深入,并且初步了解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在未对《雨巷》整首诗进行讲解的情况下,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具有个性化的创新鉴赏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我组织学生反复诵读《雨巷》这首诗,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感触最深的意象与情景,运用散文化的语言对其进行具体的描绘。

在《雨巷》品赏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以下选取几个具有个性的学生赏析案例:1.“雨巷”细雨与窄巷交相辉映,如同中华民族蜿蜒、曲折的五千年历史,细雨悄无声息的低落,窄巷则默默的接受着细雨的洗礼,一切都在悄然进行着,你不会感觉到有任何异样,而改变正是在人们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着……2.“我”我喜欢雨中撑着油纸伞的感觉,也喜欢走在崎岖不平的巷子中,风不时地吹来,手中的油纸伞在风中轻轻摇摆。

小学语文诗词欣赏“四部曲”

小学语文诗词欣赏“四部曲”

小学语文诗词欣赏“四部曲”曹翠娟【期刊名称】《《学周刊A版》》【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1页(P81)【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词教学; 欣赏; 教学; 艺术性【作者】曹翠娟【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孙家庄学区大王庄小学 055550【正文语种】中文欣赏诗词时,合理的想象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象是诗的翅膀,诗词都比较注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同样的,没有想象也就无所谓审美了。

因此,在组织学生欣赏古诗词时,合理的想象能够唤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在情感上与诗词产生共鸣,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情感因素及生活经验,再现作品中的形象,顺利地入境悟情。

(一)紧扣诗词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欣赏古诗词的时候,对于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诗词,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诗歌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快速地入情入景。

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清诗词的大概意思与人物,接着再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合理想象,想象一下“诗人在松树下问童子的是什么问题?诗歌中有没有写出来?你们能够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自己的联想,把这部分内容补充出来吗?如果你是书童的话,你们又会怎么回答呢?”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进行回答,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让他们在表演中逐渐领悟诗词传达出来的意境之美。

(二)抓住“诗眼”,放飞想象在组织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诗眼”或者“词眼”等,因为文眼是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欣赏诗词时,如果能够抓住这些文眼,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画面就会逐渐地丰富生动起来,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便更容易领悟诗词的意境。

在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古诗词教学。

(一)先了解写作的背景欣赏诗词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要传达的主旨思想,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把握诗词。

古诗鉴赏四部曲

古诗鉴赏四部曲

古诗鉴赏四部曲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千百年来,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我们现今时代的人很有必要学会欣赏古诗,理解那只言片语中的丰富情感世界。

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时代背景等外部世界的转换以及诗歌本身的言简意丰等原因,许多同学在鉴赏诗歌时常感到困难或不得其法。

因此,研究古诗鉴赏的方法十分有必要。

鉴于此,我把诗歌鉴赏方法作为这次的见习调查报告的主题,并将在见习课上的一些老师原有的教学方法加以总结和概括,得出以下四点,希望对诗歌鉴赏方面会有所帮助。

一·重诵读读是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说、写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读,也就没有信息的存储,也就谈不上信息的应用和处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往今来,前人于此感慨颇多:“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诗句或古语数量巨大,要想印证,完全可以信手拈来。

其中,这里的“百遍”、“万卷”意味着阅读的量要大,而“熟”、“破”等字则要求阅读质的提高。

阅读欣赏古诗的时候更是如此,一段古诗下来,必须通过不停地诵读,尽可能将自己幻想成为自己就是写诗的那个人,不仅仅只是读,而更应该是一个吟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更切身地体会诗中的感情,个人和诗人才能更好地融入在一起,化他人之物为吾性灵。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受益良多。

当然,诗歌本身独具的形式美、音韵美也为诵读提供了契机。

格律诗读来朗朗上口,长短句读来跌宕有致,现代新诗或气韵流畅、或参差起伏……都能于恬吟密咏间培养语感、增强能力。

这样,通过反复揣摩、反复吟咏来表现其优美的形式,玩味其丰富的意蕴,必然会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知人世诗歌重在抒情言志,但无论是诗言志还是诗言情,这“志”和“情”都离不开诗歌的创作主体——诗人,也不可能撇开诗人的生存的环境——社会,正如孟子所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品读“四部曲”
发表时间:2012-06-28T16:09:45.7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10期供稿作者:高明霞黄善峰[导读] 描写手法:包括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以乐写哀等。

高明霞山东省沂源县土门中学256100;黄善峰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中学256100 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老师们经常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因此我觉得,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简单地概括就是“激”、“读”、“入”、“赏”。

一、激兴趣学古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记得有位教师在教授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他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

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

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读诗文显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对于古诗词一定要多读。

同时由于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要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

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

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

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

三、入意境品感情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

其一,要靠联想再现意境。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

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

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

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了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

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

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

其二,要借助想象再造意境。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

例如《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

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

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这样,对整首诗便理解透彻了。

四、赏诗词抓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题,要用专门的术语来回答,才能言简意丰、准确形象,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专门术语。

鉴赏古代诗歌尤其要注意它的表达技巧。

常见的表达方式如:
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描写手法:包括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以乐写哀等。

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

学会了上述的诗歌品读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