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学案设计: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学案设计: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新课标要求: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并会熟练使用。

2、会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重、难点)3、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v—t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描绘物体的运动。

(重点)4、掌握其他测速方法学点详列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3.利用v—t图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2.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结构图示工作电压工作原理打点方式打点周期记录信息220V交流电接通220V交流电源时,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周期性产生电火花0.02s位移、时间4~6交流电接通交流电源后,线圈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振片被周期性的磁化,其极性随线圈中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振片和永久磁铁之间就产生周期性的引力和斥力,振片就上下振动,带动振针上下振动。

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指针周期性上下振动0.02s3.与运动物体连在一起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x,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可由∆t=(n-1)⨯0.02s求得,则平均速度v=∆x,当∆t很短时,可以认为等于∆t时刻的瞬∆t时速度。

三、【实验器材】1、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以电磁打点计时器为例: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机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用导线与4~6V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接线柱相连接,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3)A 、B 、C 、D …个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 = x + x , B v =2 3 , v = 3 4 , v = 4 … 2T 2T 2T 2T 复写纸的下面。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课题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单元 1 学科物理年级高二教材分析教材在第1节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后面又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动量守恒定律。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丰富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的知识,初步形成了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

本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初步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本节的重点应放在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上。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能依据已有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2、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3、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4、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碰童中的动量守恒.科学思维:领会探究碰童动量守恒的基科学探究:能利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得到一维碰童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体会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难点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与结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碰撞:物体之间在极短时间内的相互作用。

思考:1. 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2. 如果有,这个量会是什么?思考动量守恒定律。

回忆碰撞中动量守恒的情景。

引导学生回忆动量守恒定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最简单的碰撞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如下图所示:了解一维碰撞的情景。

为下一步更好的完成实验操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分。

这里由作者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说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进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进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进程,锤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分和辨论,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说明来积极培养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换。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包蕴的对峙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样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样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依照探究性学习的进程利用假定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进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爱好支持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持,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换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旧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遭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到达一个新的认知安稳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细解考纲】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与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与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与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基础训练锋芒初显】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和规划,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指导。

本教案涵盖了全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

课程目标本教案的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研究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与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章节划分,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第一章:物理学科概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的描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力与运动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等内容。

第四章:力的作用效果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该章节主要介绍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六章:压力与浮力该章节主要介绍压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原理。

第七章:功和机械能该章节主要介绍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八章:能量的守恒与转化该章节主要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在不同物体和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

第九章:简单机械该章节主要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第十章:热学知识该章节主要介绍热学知识,包括热能、温度、热传递等内容。

教学活动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活动案例,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研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等,以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使用,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系统、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一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3.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观察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
1.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学习与讨论(25分钟)
1. 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探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3. 分组讨论和总结,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实验与观察(15分钟)
1. 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2. 观察实验现象,学习物理学的基本观察方法。

四、反思与总结(5分钟)
1. 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准备下节课的参与和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与观察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在之后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物理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专业能力。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1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1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学设计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
用打点计
时器测瞬
时速度
实验结束后,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
往后数出若干个点。

如果数出n个点,那么这n个点之
间包含n-l个间隔,就可以得到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
时间间隔为0.02(n-l)s。

用刻度尺测量出从第一个点
到第n个点间的距离△x。

利用公式
t
x
v


=就可以计算
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1,在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研究物体做初
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的某次实验中,纸带的记录如图
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
一个计数点,求AE段与BD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的定义
t
x
v


=,如果不要求很精确,用这个
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中间c点的瞬时速度,也未尝不可。

然而,如果把包含C点在内的时间间隔取得小一些,
例如取BD,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c点时的瞬时
速度,就会更准确。

然而我们选取的两点距离过小会
使测量的位移误差增大,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这两个点。

这个纸带的计数点是每5个计时点选取出来
的,所以可以用BD的平均速度表示c点的瞬时速度。

训练学生处理数据的能
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实
验态度。

在学生能较为
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的
基础上,根据己掌握的
速度知识,计步深化理
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的内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1、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出示图片:小车在重物牵引下沿平板运动的实验装置2、实验原理以纸带上某点为中间时刻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再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象,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出示纸带四、进行实验1、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原理图,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适量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学生总结实验步骤,并找学生补充完善记忆理解实验中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能按正确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对本实验有进一步理解(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产生的影响,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五、数据记录1、纸带计时起点的选择: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过于密集的点,从清楚的点开始,可选择相隔0.1 s(或更短)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依次标号为0、1、2、3、4、5…….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图中相隔0.08s为一个计数点2、计数点瞬时速度的求法例题:如下图所示求纸带经过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

参考答案用计算较准确的平均速度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

针对练习练习: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测量点,分别为A、B、C、D、E、F,各点间距如图所示。

创新设计2014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创新设计2014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目标定位] 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2.会利用v t图象处理实验数据.3.尝试用v t图象表示运动规律.1.实验原理:由纸带还可以间接测量瞬时速度,方法是以某点为中间时刻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坐标纸.3.用v t图象表示小车的运动情况: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小车不同时刻的速度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连接这些点.想一想:若在描点作速度时间图象时,有个别点偏离大致位置较远,该怎么处理这些点?答案在描点作图时,让图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图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图线的两侧,偏差较大的点舍去.一、实验步骤1.如图211所示,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图211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4.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二、数据处理1.表格法(1)从几条纸带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0点),每5个点(相隔0.1 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212所示(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 ,并记录填入表中.图212(2)分别计算出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 1、x 2、x 3….(3)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例如,图中计数点4的速度v 4=x 4+x 52T .并将求得的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4)根据表格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么变化.2.图象法(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213所示.图213(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根据画出的v t 图象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Δv Δt. 三、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等于多少.5.要逐次测量各段距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6.在坐标纸上画v 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例1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实验步骤: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重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做平稳的加速运动;D.取下纸带;E.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附有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G.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1)其中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改正后的步骤按合理的顺序写在横线上: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为了使打点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使尽量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要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故A错误.(2)本着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的思路,如在该实验中,先固定长木板,安装打点计时器,准备完毕开始进行实验,注意要先打点后释放小车,做完一次实验要及时关闭电源,故正确的实验步骤是EBCFADG.答案(1)A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D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 (2)EBCFADG例2(2013~2014江苏高一期中)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如图214所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5、6均为记数点,且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 Hz.现测得:s1=1.40 cm,s2=1.90 cm,s3=2.40 cm,s4=2.90 cm,s5=3.40 cm,s6=3.90 cm.图214(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2、3、4、5、6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2=________cm/s,v3=________cm/s,v4=________cm/s,v5=________cm/s.(2)在图215的坐标纸上作出速度—时间图象(从1开始计时).图215(3)根据作出的速度—时间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取二位有效数字).解析 (1)打点计时器打出点2、3、4、5、6时小车的速度可利用平均速度求出,分别为v 2= s 1+s 22t =16.50 cm/s ,v 3=s 2+s 32t =21.50 cm/s ,v 4=s 3+s 42t =26.50cm/s ,v 5=s 4+s 52t =31.50 cm/s.(2)如图所示:(3)求出图象的斜率可得a =k =ΔvΔt =31.50-16.500.4-0.1×10-2 m/s 2=0.50 m/s 2答案 (1)16.50 21.50 26.50 31.50 (2)如解析图所示 (3)0.50 m/s 2 误差±0.03。

高中物理必修一14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14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14节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及其国际制度单位。

3. 能够运用物理量和单位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

4. 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及其国际制度单位。

教学难点:
1. 掌握物理量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运用物理量和单位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物理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物理学和化学学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思考并发表看法。

二、讲解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1. 物理量的定义和分类。

2. 单位的概念和种类。

3. 国际制度单位的介绍及其重要性。

三、示例与练习
1. 举例说明物理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加深对物理量和单位的理解。

四、实验操作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物理量的实际测量和单位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并总结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物理量和单位的掌握。

2. 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了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及其国际制度单位。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然后,布置了适量的作业,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整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第4节 1.4 实验_用打点计时器高速度 教案

【整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第4节 1.4 实验_用打点计时器高速度 教案

第1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高速度 (教案)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备课资源J0201-1型数字计时器使用方法1. 使用前的检查与调整:第一步,先不插入光电门,把功能转换开关K1拨向S1计时档,打开电源开关,数码管应跳字。

第二步,把两个光电门分别插入输入插座“Ⅰ”、“Ⅱ”,数码管应停止跳字;如果仍不断跳字,表明光电门的发光管光线没照准接受管,或者光电门的四芯插头没插好,应仔细加以调整,直至数码管停止跳字为止。

第三步,检查清零性能,按一下“复位”钮,数码管应全部清零;间隔2~3s连续接通电源,数码管应能自动全部清零。

仪器接通电源后,要经5分钟预热,使时基脉冲达到稳定后,再开始使用。

2. S1档计时:K1置“S1”档,对任一光电门遮光,便开始计时,露光则停止计时。

数码管显示的数字为遮光的时间值。

3. S2档计时:K1置“S2”档,对任一光电门第一次遮光即开始计时,第二次遮光则停止计时。

数码管显示的数字为两次遮光间隔的时间值。

S1和S2档计时所得时间值的读数,为数码管显示的数字与所取的时基信号单位之积。

假如显示的数字为153,时基信号为1ms时,读数为153ms;时基信号为10ms时,续数则为1.53s。

4. 光控计数:K1置“计数”,对任一光电门每遮光一次,数码管就累加一个字,显示出遮光的次数。

5. 数码管窗口玻璃丝有机玻璃,经摩擦会产生静电,以致感应数码管的亮段消失,要待一会才能恢复。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禁忌用手或其他干燥物揩拭窗口玻璃,以免造成数码管暂时不亮的现象。

学情分析“打点计时器”是高中学生实验中用的最多,自然也是考查最高频的实验器材,本课是高中阶段学生用打点计时器做的第一个实验,也是整个高中物理课程的第一个实验。

以往这节课的教学往往重在实验操作与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的教学,至于“打点计时器”这一器材,似乎是横空出世,为什么要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速?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生活中我们又用什么测速?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认知上是存在困惑的,匆匆地让学生用陌生的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学生对测速的原理和方法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是不牢固的,当遇到其他类似测速装置时,自然不能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Word版含解析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Word版含解析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目标定位] 1.了解两种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学会安装和使用.2.掌握测瞬时速度的方法,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3.会用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了解打点计时器1.作用及分类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0.02_s打一次点,打点计时器和纸带配合,可以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及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供高中学生实验用的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2.电磁打点计时器(1)工作电压:6_V以下的交流电源;(2)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3.电火花计时器(1)工作电压:220_V交流电源;(2)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静脉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打出一行点迹.4.两种计时器误差比较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因而系统误差较小.想一想:计时器打点时,计时器和纸带之间的摩擦会对物体的运动造成影响,用哪种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实验误差更小呢?答案因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靠电火花和墨粉来打点的,所以对纸带的运动带来的阻力很小,使系统误差更小.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根据v=ΔxΔt可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其中Δx是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Δt是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想一想: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答案较小三、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纸带上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这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内的平均速度表示,即根据v=ΔxΔt,当Δt或Δx较小时,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如图141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 E=Δx Δt .图141想一想:在上图中,用DF 段和DG 段求出的平均速度,哪一个更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答案 因为当Δt 或Δx 较小时,求得的平均速度更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所以DF 段求出的平均速度更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四、用图象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用来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图象上的点反映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想一想: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好处是什么?答案 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更直观、更具体、更方便.五、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学生电源)、刻度尺、纸带、墨粉纸盘(复写纸)、导线、坐标纸一、实验步骤1.了解电火花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纸带放到墨粉纸盘的下面.2.把计时器接到220 V 的交流电源上.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则用Δt =0.02×(n -1) s 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Δt .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Δx ,利用v =Δx Δt计算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二、数据处理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1)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便于分析测量.(2)从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B、C、D、…,如图142所示,测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算出OA、AB、BC、……的距离x1、x2、x3、…….图142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3)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x1+x2 2T、v B=x2+x32T、v C=x3+x42T、v D=x4+x52T、…….把数据填入下表,根据数据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运动.图1432.图象法表示速度(1)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143所示的v t图象.(2)v t图象的意义v t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三、注意事项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之后,再拉动纸带;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之间的距离).5.区别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来的点;计数点是从计时点中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点,一般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若干个计时点.计数点一般不是从第一计时点开始的,而是选择点迹清晰、与相邻的计时点间距适中的点开始.6.区别打点周期和计时周期:打点周期:两个相邻的计时点的时间间隔,即交流电源的周期,一般为0.02 s;计数周期: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n-1)个计时点,则计数周期为T=0.02n s.例1(2013~2014桂林高一期中)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________(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__.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F.利用公式v=ΔxΔ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解析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下面;若打6个点,则有(6-1)个时间间隔,故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0.02×(6-1)s=0.1 s;实验步骤的排列一般要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的思路进行,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BAEDCF.答案交流限位孔复写纸0.1 s BAEDCF例2(2013~2014海南文昌高一段考)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44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144(1) 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选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个点没有标出.(3) 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 s 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 、C 、D 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4)将B 、C 、D 、E 、F 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图145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图145解析 (1) 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n =Δt ΔT-1=0.10.02-1=4个点没有标出. (3)v B =(3.62+4.38)×10-22×0.1m/s =0.400 m/s ; v C =(5.20+4.38)×10-22×0.1m/s =0.479 m/s ; v D =(5.20+5.99)×10-22×0.1m/s =0.599 m/s. (4)图线如下:答案(1)接通电源释放纸带(2)4(3)0.4000.4790.559(4)见解析例3如图146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试回答:(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2)质点在5 s末的速度多大?解析(1)根据题中v t图象可知在AB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在BC段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所以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在CD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少,所以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质点在5 s末的速度由题中v t图象可知是15 m/s.答案(1)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15 m/s。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

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 3.2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 3.2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3.2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目标定位]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2.会用图象表示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1.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2.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想一想: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怎样得到?答案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利用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体会近似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装置如图321所示).图321(1)小车质量的测量: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2)拉力的测量: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合外力),即F≈mg.(3)加速度的测量:由纸带根据公式Δx=aT2,结合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化曲为直”法(1)研究加速度a和力F的关系图322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力F 为横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322所示,若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 与F 成正比. (2)研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如图323甲所示,因为aM 图象是曲线,检查am 图象是不是双曲线,就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相当困难.若a 和M 成反比,则a 与1M必成正比.我们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 为纵坐标,以1M 为横坐标,作出a 1M 图象,若a 1M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直线如图乙所示,说明a 与1M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甲 乙图323二、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 ,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324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先不系绳).图324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4.在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并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在小车上加放适量的砝码,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 ,记录下来.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并设计表格如下.5.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填入表格中.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F 图象,从而得出aF 的关系.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求出相应的加速度,并设计表格如下.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 1M图象,从而得出aM 的关系.9.三、误差分析1.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约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但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小车的质量与砂桶和砂的总质量相差越大,这种误差越小.2.为减小长度测量时的偶然误差,可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好,实验中作出的aF 或a 1M图象不过原点.四、注意事项1.实验中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均匀,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3.改变砂的质量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砂桶(包括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的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若遇到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舍去. 典例精析例1 用如图325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 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 与小车质量M 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图325A .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B .按图装好实验器材;C .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D .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E .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F .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 .作aM 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 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实验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解析 实验中把小桶及其中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6 V 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M 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 1M关系图象.答案 (1)①平衡摩擦力 B(2)步骤D 6 V 电压的蓄电池 6 V 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 (3)步骤G aM a 1M借题发挥 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将不带定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托盘情况下,使小车带动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时),沿长木板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使托盘与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例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326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图326(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________;在实验时,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 (2)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Ⅰ、Ⅱ的质量均为200 g.在第1处.通过分析,可知表中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图327解析 (1)拉小车的水平细线要与轨道平行.只有在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才能认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等于细线拉小车的力. (2)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相同时,根据 x =12at 2,得a 1a 2=x 1x 2. (3)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 ,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读数为23.86 cm -0.50 cm =23.36 cm. 答案 (1)细线与轨道平行(或水平) 远小于 (2)两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小车的运动时间相等 (3)23.36(23.34~23.38均对) 3例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328甲所示.图328(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328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图329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329中作出aF 的关系图象.(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 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解析 (1)计数点时间间隔T =0.1 s ,间距x 1=3.52 cm.x 2=3.68 cm ,x 3=3.83 cm. 因x 2-x 1=a 1T 2,x 3-x 2=a 2T 2,a =a 1+a 22,得a =x 3-x 12T2=0.16 m/s 2. (2)aF 图象如图所示.(3)设砝码盘的重力为F 0,则a =F +F 0M =F M +F 0M,因F 0≠0,故F =0时,a ≠0,图线不过原点. 答案 (1)0.16 (2)aF 图象见解析图(3)未计入砝码盘重力或砝码盘的重力不能忽略借题发挥 实验中作出的aF 图象有时不过原点,如图3210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验中没有考虑砝码托盘的质量,误将砝码的重力等于拉力F ,或是平衡摩擦力时垫得太高了,会出现图象甲的情况;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充分,会出现图象乙的情况.图3210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观测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应该作a 与______的图象.(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 1M图线如图3211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m 乙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 丙.图3211解析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保证m ≫M ,才能保证绳子的拉力约等于m 的重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一定时,a 与M 成反比,因为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实验数据处理时作出a 与1M的图象.(3)在小车质量M 相同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实验中我们又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所以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同,m 乙大于m 丙. 答案 (1)M ≫m (2)1M(3)大于2.(2013四川绵阳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1)为了探究小车(包括里面所装钩码)总质量M 一定时,加速度a 与合力F 的定量关系,需要在砝码盘里面添加砝码来改变小车所受到的合力.砝码质量m 和小车总质量M 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A .M =500 g ,m 分别为50 g 、70 g 、100 g 、125 gB .M =500 g ,m 分别为20 g 、30 g 、40 g 、50 gC .M =200 g ,m 分别为50 g 、70 g 、100 g 、125 gD .M =200 g ,m 分别为30 g 、40 g 、50 g 、60 g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应该选用________组值(选填字母代号)进行实验时的实验误差较小. (2)如图3212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已打点的纸带,纸带上的A 、B 、C 、D 、E 、F 、G 均为相邻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 s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注在图上,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m/s 2,打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C =______m/s.(以上结果都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3212解析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保证m ≪M ,才能保证绳子的拉力约等于m 的重力. (2)计数点时间间隔T =0.1 s ,间距x 1=2.67 cm.x 2=3.57 cm ,x 3=4.46 cm ,x 4=5.37 cm ,x 5=6.28 cm ,x 6=7.20 cm.由a =x 4+x 5+x 6-x 1+x 2+x 39T 2=0.91 m/s 2.v C =x 2+x 32T=0.40 m/s.答案 (1)B (2)0.91(0.90~0.93都正确) 0.4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针对练习:1.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共点力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C.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不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可能是共点力D.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线可以汇交于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答案】A2、合力和分力看下面图片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水桶所受拉力示意图吊灯所受拉力示意教师总结:两个小孩分别用力F1、F2共同提着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用力F提着这桶水,都能产生让水桶保持静止的效果。

用拉力为F的一根线悬挂吊灯和用拉力分别为F1、F2两根线悬挂吊灯都能产生使吊灯保持静止的效果。

结论:由于F产生的效果和F1、F2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 、F2 的合力,F1 和F2 是观察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概念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总结能力为理解合力和分力打下基础F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前者力就叫作后者力的合力。

后者力就叫作前者力的分力。

出示图片: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提水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出示动画: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教师总结:2.思考: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如何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还是简单的加减吗?有没有什么可遵守的规律吗?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1、实验目的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2、实验原理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3、实验器材学生观看动画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初中时就已有知识基础,对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进行巩固让学生敢于参与实验,乐于探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教学设计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最新教育文档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教学设计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最新教育文档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3.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3.体验用图象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处理纸带的方法,培养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测定物体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不停变化时,测定某时刻的速度更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测量问题。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化,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准确记录物体运动的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秒表和尺子,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但当物体运动速度太快时,采用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较大。

打点计时器就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信息的仪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位移和时间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快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并用图象把这些速度形象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讲解(一)电磁打点计时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方法。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1.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方法。

3.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具体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

2. 能够合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外力的作用是什么?2. 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学习牛顿第一定律(15分钟)1.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适用条件和举例说明。

三、学习牛顿第二定律(20分钟)1. 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

3. 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

四、学习牛顿第三定律(15分钟)1. 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 探讨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条件和举例说明。

五、例题演练(15分钟)针对不同难度的例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加深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应用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制定一份合理的教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教案范本,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 教学内容与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清晰地阐述新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结合实例,解释这些概念和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使用图表、模型或动画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抽象概念。

**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疑惑。

-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理解。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安全地完成实验。

**巩固练习:**- 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新学的知识。

- 提供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 强调知识的连贯性,提示学生如何与已学知识相联系。

**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 作业应涵盖不同难度层次,既有助于巩固基础,又能挑战提高。

#### 评价与反馈-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定期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 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构建一份系统而全面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教案。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1.4教案导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1.4教案导导学案

必修一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重点有三点。

一是了解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中的作用。

二是知道如何计算纸带上个点的速度。

三是会在v-图像中描点,拟合曲线并描绘物体运动的规律。

教目标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基本构成,知道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并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根据纸带上的点分析速度的变情况,并会测定平均速度。

3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4会用图象表示速度变规律的方法,会用平滑曲线“拟合”坐标系中描出的点。

教重难点:1、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2、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信息情分析:生已经掌握了描绘直线运动的基本物量, v, , , 及-, v-, 的关系,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只要课前做好预习,掌握本节课内容就比较容易。

教方法:探究实验法课时安排:2课时。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 生电, 导线, 纸带, 刻度尺, 长木板,小车细线及钩码, 坐标纸教过程:板书设计:一、计时器三、测速度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电火花式计时器二、练习使用计时器四、总结1、 1、2、 2、3、反思总结: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都是002,工作电压不同。

2、会使用两种计时器。

3、会根据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画其v-图像。

必修一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案):预习目标: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原和使用方法;2、知道两种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打点周期。

预习内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阅读说明书)工作电压:打点周期振针打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应怎样调节?二、电火花式计时器(阅读说明书)工作电压:打点周期从原上讲两种打点计时器哪中误差更小,为什么?提出疑惑:课内探究案:习目标:1、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会测量物体的速度,掌握一些处据的基本方法;2、会用图象表示速度变规律的方法,解用平滑曲线“拟合”坐标系中描出的点反映客观规律的思想。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1章第4节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1章第4节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优质课教案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教材分析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本节课为实验课,目的是让生自主探究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象的方法表示速度随时间变的关系根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生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教材这样处更进一步加深了上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解当然这种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它的准确性,这要在下一章中习,在此可不必要向生介绍这种结论性的知识,以免冲淡习重点,加重生负担本节课旨在让生到实验中探究的方法,而不是注重探究的结果多么完美,所以千万不能让生养成不尊重实验事实、拼凑实验结果的习惯要让生在亲身体验描点法作图象的思想方法,向生讲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描点法,图象的物意义要充分发挥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补充一些更为典型的、生非常熟悉的、不一定是物方面的图象,要突出图象的直观性,使生对图象的作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为本节建立物图象分析、寻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基础二、教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并测量瞬时速度3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生独立习的能力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方法表述出培养生获取信息、处信息的能力,体会处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量的方法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生用图象法处据的能力,体验工具在物发展中的作用4体验实验中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5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3体验用图象的方法描述物现象的乐趣培养生用方法处物问题的意识培养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4培养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三、教重点1会使用打点计时器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信息四、教难点处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五、教过程[新课导入]测定物体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不停变时,测定某时刻的速度更是比较困难的,如上下飞舞的蝴蝶,要确定它某一时刻的速度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测量问题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准确记录物体运动的信息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在技术上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测量时可以尝试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再经过计算或作图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秒表和尺子,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但当物体运动速度太快时,采用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较大打点计时器就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信息的仪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位移和时间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快慢【课堂活动】作为同桌的两位同合作,简易模拟打点计时器1同桌两位同之间,一位同手拿一枝彩色画笔,另一位同牵动一条宽约1 c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你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比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比看,看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最小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2两位同竞走比赛,为了比较他们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每位同都提着底部穿孔、漏沙比较均匀的两个沙袋一起竞走,然后通过他们的漏沙情况判断他们的匀速运动情况和加速情况以上两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生体验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达到计时目的的原生做完后讨论生: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随着牵动纸带的速度的增大而加大纸带运动的快慢不均匀,点子的间隔也不均匀,但对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没有影响生:参加竞走的两人若运动快慢比较稳定,则漏沙比较均匀,若加速运动,会发现快的时候漏沙少,慢的时候漏沙多[新课教]师:在以上的活动中,同们认识到了打点和漏沙可以体现物体运动的快慢今天我们就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并用图象把这些速度形象地表示出一、电磁打点计时器教师布置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及使用方法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如图1-4-1所示工作电压为4 V~6 V当电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当接通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周期一致,即为002 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图1-4-1 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与讨论】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工作,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为什么?生:工作原中是靠电流方向的改变改变磁铁的磁场方向,从而促使振动片上下振动,并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的电流变周期一致若使用50 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这个值正好是电频率的倒二、电火花计时器教师布置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及使用方法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外形如图1-4-2所示,它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也可以与简易电火花描迹仪配套使用图1-4-2使用时电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 V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 )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普通有光白纸带(20 ×700 )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晰度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实验,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实验;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重复使用,应注意降低实验成本【交流与讨论】从原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生:电火花计时器可能会更好些,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会更大些教师评论并系统总结师: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交流电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不大于50 μ,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 μA)师: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生:时间和位移下面的时间交给生自主探究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指导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据?【交流与讨论】针对问题,生讨论实践后回答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生: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原因?怎样调整?生1: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其原位置生2: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生3: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幅太小,可调整振动片的位置生4: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生5:我选的电压在4 V和6 V的情况下,打点的清晰度有点差别,电压高的时候稍清晰,所以可调高一点电压问题3开启电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生:因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故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投影展示: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让生阅读):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安装纸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条纸带从墨粉盘下穿过,打点时墨粉盘不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只将墨粉盘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打过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条纸带生实验时可采用这一方法另一种是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盘夹在中间,拖动纸带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迹颜色较重墨粉盘上面的一条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用一条纸带打点时,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用两条纸带打点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切断电师:处纸带时,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出若干个点如果出个点,这些点划分出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生:共(-1)个生亲自手拉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据【思考与讨论】师: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生:测出两个点间的距离,一下这两个点间共有多少个时间间隔,即有多少个002 ,用这个总距离去除以所需用的时间【课堂训练】出示题目: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如果把纸带和运动的物体连接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1-4-3所示每条纸带记录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图1-4-3参考答案:()、(b )的各点分布较为均匀,是匀速运动,但从点子的疏密程度看,(b )上的点子较稀疏,所反映的物体运动较快,速度较大(c )表示物体运动得越越快,速度在增大;(d )表示物体运动得越越慢,速度在减小四、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示例:如图1-4-4,测量出包括E 点在内的D 、F 两点间的位移Δ和时间Δ,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tx ∆∆,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 点时的瞬时速度图1-4-4t x ∆∆可以大致表示E 点的瞬时速度,D 、F 两点离E 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 、F 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Δ,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填入教材第23页中设计好的表1中 根据v =tx ∆∆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抄入教材第24页表2中从该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情况【课堂训练】出示题目:如图1-4-5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的频率为50 Hz ,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为:A =140 ,AD =250 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纸带在A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____/图1-4-5参考答案:035 042 035解析:A 间的平均速度为T AC 2=02.02100.143⨯⨯- /=035 /,AD 间的平均速度为T AD 3=02.03100.253⨯⨯- /=042 /对描述B 点的瞬时速度说,A 段所取的位移间隔更小,更能接近B 点的真实速度,即B 点速度更接近于035 /五、用图象表示速度师:刚才我们从表2中的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情况,图象是表示变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描述物体的速度变情况,那么怎样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请同们先看课文并回答生: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根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时间图象(v-图象),简称速度图象生具体操作描点师:我们从根据实测据所描的点,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规律师:为了更清晰,你可以把这些点用折线连起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连线师:速度的实际变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拟合”这些点,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指导生换用红色笔用平滑的线将刚才描过的点再重新描画一遍师:我们现在观察图象,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显示自己手拉纸带的运动情况【六、课堂小结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v-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的规律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规律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目标定位] 1.了解两种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学会安装和使用.2.掌握测瞬时速度的方法,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3.会用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了解打点计时器
1.作用及分类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0.02_s打一次点,打点计时器和纸带配合,可以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及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供高中学生实验用的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
2.电磁打点计时器
(1)工作电压:6_V以下的交流电源;
(2)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
3.电火花计时器
(1)工作电压:220_V交流电源;
(2)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静脉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打出一行点迹.4.两种计时器误差比较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因而系统误差较小.
想一想:
计时器打点时,计时器和纸带之间的摩擦会对物体的运动造成影响,用哪种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实验误差更小呢?
答案因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靠电火花和墨粉来打点的,所以对纸带的运动带来的阻力很小,使系统误差更小.
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
根据v=Δx
Δt
可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其中Δx是纸带上两点间的距
离,Δt是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想一想:
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
答案较小
三、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纸带上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这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
移Δx内的平均速度表示,即根据v=Δx
Δt
,当Δt或Δx较小时,用这个平均速
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如图141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 E
=Δx Δt .
图141
想一想:
在上图中,用DF 段和DG 段求出的平均速度,哪一个更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
答案 因为当Δt 或Δx 较小时,求得的平均速度更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所以DF 段求出的平均速度更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
四、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用来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图象上的点反映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想一想:
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更直观、更具体、更方便.
五、实验器材: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学生电源)、刻度尺、纸带、墨粉纸盘(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一、实验步骤
1.了解电火花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纸带放到墨粉纸盘的下面.
2.把计时器接到220 V 的交流电源上.
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则用Δt =0.02×(n -1) s 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Δt .
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Δx ,利用v =
Δx Δt
计算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二、数据处理
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便于分析测量.
(2)从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B、C、
D、…,如图142所示,测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算出OA、AB、BC、……的距离x1、x2、x3、…….
图142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3)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x1+x2 2T、
v B=x2+x3
2T、v C=
x3+x4
2T、v D=
x4+x5
2T、…….
把数据填入下表,根据数据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运动.
图143
2.图象法表示速度
(1)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143所示的v t图象.
(2)v t图象的意义
v t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三、注意事项
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3.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之后,再拉动纸带;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之间的距离).
5.区别计时点和计数点:
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来的点;
计数点是从计时点中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点,一般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若干个计时点.计数点一般不是从第一计时点开始的,而是选择点迹清晰、与相邻的计时点间距适中的点开始.
6.区别打点周期和计时周期:
打点周期:两个相邻的计时点的时间间隔,即交流电源的周期,一般为0.02 s;
计数周期: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n-1)个计时点,则计数周期为T=0.02n s.
例1(2013~2014桂林高一期中)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________(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__.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v=Δx
Δt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解析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下面;若打6个点,则有(6-1)个时间间隔,故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0.02×(6-1)s=0.1 s;实验步骤的排列一般要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的思路进行,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BAEDCF.
答案交流限位孔复写纸0.1 s BAEDCF
例2(2013~2014海南文昌高一段考)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 、
B 、
C 、
D 、
E 、
F 、
G 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44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144
(1) 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选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个点没有标出.
(3) 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 s 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 、C 、D 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4)将B 、C 、D 、E 、F 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图145直角坐标系中,并画
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图145
解析 (1) 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n =Δt ΔT
-1=0.10.02-1=4个点没有标出. (3)v B =(3.62+4.38)×10-2
2×0.1
m/s =0.400 m/s ; v C =(5.20+4.38)×10-2
2×0.1
m/s =0.479 m/s ; v D =(5.20+5.99)×10-2
2×0.1
m/s =0.599 m/s. (4)图线如下:
答案(1)接通电源释放纸带(2)4(3)0.400
0.4790.559(4)见解析
例3如图146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试回答:
(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
(2)质点在5 s末的速度多大?
解析(1)根据题中v t图象可知在AB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在BC段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所以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在CD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少,所以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
(2)质点在5 s末的速度由题中v t图象可知是15 m/s.
答案(1)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CD段表
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15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