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及路径思考

合集下载

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省干传送网建设

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省干传送网建设
谭 学琴 ’郭 姚 (. , 1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 安徽 合肥 2 0 3 ;. 3 0 12 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08 3 0 8)
Ta e n , o y o ( . e at n f o n Xu qi Gu a 2 1 D p r me t mmu i t nT c n l y, h i c t n l l g f o t a dT lc m 。 ee 3 0 1 Chn ; oC nc i e h oo An u Vo a i a Col e o ss n ee o H f i 0 3 。 ia ao g o e P 2 2 A h i a i T lvs nIf r t nNewo kC .Ld, ee 3 0 8, ia) . n u R do& ee ii n o ma i t r o , t H f i 0 8 Chn o o 2
K y r s e wo d :
OTN; e h ASON M s ;
0 前 言
广 电骨干 网 由国干 网和省干 网组成 。国干 网负 责
按业 务 类 别 要 求 构 建 相 应 的业 务 承 载 骨 干 网和 城 域 网 。承 载不 同业务 的骨 干 网和城域 网可构 建在 统一 的 底层物 理光传 输 网上 。
S DH、 ATM 、 he n t I Fi e a ne 、 Et r e 、P、 br Ch n l GFP、 MPL OT S、 N
三 网 融合 试 点 业 务 指 导 和总 体 技 术 要 求 》 神 , 电 精 广
骨干 网应采 用 密集波 分复用 ( WD 技 术构建 光传 送 D M) 网( T ; O N) 建议采 用基 于高性 能宽 带信 息 网 (T e ) 3 nT 技 术 的 大容量 、新一 代智 能 T比特级 的 D M 传 输 设 WD 备 : 干 网和 核 心城 市 间的 O N容 量 为 6 T以上 , 国 T . 4 单 波长 带 宽 为 4 G; 他 国干 网节 点 问及 省 干 网 的 O N 0 其 T 容量 为 1 T. . 单波 长带 宽为 1 G。 6 0 根 据 业 务 对 服 务 质 量 、 全 等 级 、 管 、 络 性 安 监 网

“三网融合”下市级广电科技发展的思考

“三网融合”下市级广电科技发展的思考




安 全播 出面 临新挑 战。随 着广播 电视 系统 网络 化 、 算机 化 计 程 度越来 越高 , 广播 电视 技 术设施 的 系统 性 、 联性越 来越 强 , 关 很
多情 况下是 一处受 损全盘遭 殃 。此外 , 先进 的发送 、 传播 技术也 常
常成 为别 有用 心 的人实 施破坏 的重要 手段 。随 着 C MMB 地 面数 、 字 电视 、 互动 电视 、 听 网站 等新 媒体 、 业态 的不 断 出现 , 视 新 广播
站) 将成为视 听节 目发布 的重要 平台 。 节 目传 送从 专营走 向开放 。传统体 制下 , 广播 电视 网、 电信 网
传 送 的 业 务 泾 渭 分 明 , 不 交 叉 。 在 广 播 电视 系 统 内 部 , 是 中 互 也
众衣食 住行 的林 林总 总。如 果广 电部 门能成 功运 营 这些 新业 态 , 改 变广告 、 将 收视 费等 传统 收入 来 源 , 拓宽广播 电视新 的发展 空间 。 接 收终端 多样化 。随 着计算机 技 术与通信 技 术 的快速 发展 ,接 收广播 电视 节 目的不 再仅仅 是收音 机和 电视 机 :还 包括计 算机终 端 、手 持终端和 其他
路标 与航 向 『
l 争鸣与探讨
“ 网融合 ’ 三 ’ 下 市级 广 电科 技发 展 的思考
口 雷
21 0 0年 3月举 办 的第 l 8届 中国国际 广播 电视 信 息 网络 展 览会 ( C N 0 0 是三 网 融合 新 政 出 台 C B 2 1) 之后 的首个 广 电行业 盛会 . “ 以 普及 数字高 清 , 用 应 新 兴媒体 ,推进高 速 网络 .开 创广 电新 纪元 ”为主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在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安全与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安全隐患与威胁随着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亦日渐突出。

以下是一些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相关的安全隐患和威胁:1. 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网络渗透和攻击手段获取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控制权,并可能篡改、破坏或窃取传输的内容。

2. 内部非授权访问:指内部人员使用未经授权的方式访问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可能导致泄露重要的传输信息或者内容。

3. 传输内容被窃听:未经加密保护的传输内容可能被第三方窃听、窃取,导致信息泄露。

4. 节目内容篡改:黑客或内部人员篡改广播电视传输的节目内容,可能引发群众的不满甚至危害社会安全稳定。

5. 传输质量降低:传输设备故障、网络拥堵等问题可能导致传输质量下降,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观看质量。

二、保护措施为保障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保护措施:1. 强化系统安全性: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设施和防护机制,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以确保系统不受黑客攻击。

2. 加密传输内容:通过采用加密技术,将传输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止内容被窃听、篡改或者盗取。

3. 权限控制机制:设置严格的权限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系统和传输内容,防止内部非授权访问。

4. 安全策略与策略审计: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并定期进行策略审计,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5. 系统监控与实时警报: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系统异常情况并产生警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6. 物理设备防护:加强对传输设备和服务器的物理防护,防止设备遭到损坏或者非法拆卸。

7. 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产生的安全事件或威胁,并能够及时恢复传输服务。

8.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中的流媒体技术

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中的流媒体技术

告、网络视频广告 、电子商务 、视频点播 、远程教育、远 程医疗、网络 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 网的信息服务领 域。流媒体技术 的应 用将 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
化 对人们 的工作 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输 式 和 要格 式
流式传输 的实现需要合适 的传输协议 。在流式传输 的 实现方案中 一般采用 H T T P/T P来传输控制信 息 ,而 C 用实时传输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 ( T R P/U P)来传输 D
面 的内容 。实 时流 需要 专用 的流 媒体 服务器 与传 输协议 。
特定服务器如 Quc i t a n ev r el e e 与 i TmeSr mieSre R a Sr r k e v Wid ws daSre;特殊网络协议 ,如 R S n o i e r Me v T P或 MMS 。 一 支侉豫是顺序下载 ,在下载文件 的同时用户可 观看在线媒体 ,在给定时刻 用户只能观看 已下载 的那部 分 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前头部分 顺序流式传输不像 实 时流式传输能在 传输期间根据 用户连接 的速度做调 整。 由于标准 的 H T T P服务器可发送这种形式 的文件 也不需 要其他特殊协议 。 顺序流式文件是放在标准 H T IP或 F P T 服 务器上 ,易于管理 基本上与防火墙无关 。顺序流式传输 不适合长片段和有 随机访问要求 的视频 也不支持现场 广 播 严格说来 它是一种点播技 术。
S re 支持 的播放格式主要是 R e r v M。R 视频的压缩比表现 M 较 出色 将原本很大 的文件压缩到很小 ,对 画质损 失也可 以很好地控制 ,以利于在网上传播 ,并提供 了灵活 的选择
方式 。 W id ws da 微 软公 司推 出 的 W id ws da技 n o i。 Me no i Me

浅论如何在技术层面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浅论如何在技术层面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浅论如何在技术层面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作者:姚锐来源:《商情》2019年第37期【摘要】播出是广播电视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各个节目的成败,一旦播出环节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重大事故。

但是,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响安全播出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措施,并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

基于业务需要,本文将主要就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性保障在技术层面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管理一、安全播出的日常特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相关技术维护方面。

广播电视播出设备属于易损易磨的高科技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必须做好播出系统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充分做好维护以便其安全高效地运转,从而为实现安全优质播出奠定物质基础。

现实工作中,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以下几条关于技术维护的特点。

一是频道频率地不断增加,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任务量逐年在增加。

二是播出时间长,白天维护时间越来越少。

现在只有等到全天节目完全结束,大概在半夜,这就需要技术维护人员晚上熬夜检修。

三是设备周而复始工作,工作人员与设备劳动强度大。

四是新技术设备的大面积应用。

比如,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高清领域的初步应用实践中,已经出现多起AVS+编码器、复用器码流异常,导致部分下游单位接收异常、异常切换或停播事故的情况。

五是播出供电面临压力。

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播出时间也越来越长,任何供电事故、电源的切换、甚至配电设备的检修、维护都可能造成停播等重大事故。

安全播出因此对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连续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二)相关制度管理方面。

近年来,在各级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员调整过程中,安全播出管理工作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被弱化现象。

部分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仅有1至2名负责广播电视工作的干部,一人身兼多职。

因为忙不过来,只能转转文件,走走过场,对辖区内的安全播出监督管理职责难以落实到位。

进一步推进智慧广电建设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推进智慧广电建设的几点思考

争鸣与探讨路标与航向摘要:2017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智慧广电”建设,从“功能广电”向“智慧广电”升级,广电系统迈出实质步伐,在技术保障与突破,媒体融合平台建设,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智慧家庭”终端应用和涉足新领域布局新业态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下一步应重点围绕管理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建设、机制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力。

关键词:智慧广电媒体融合平台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引发智慧浪潮。

在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融合度越来越高的时代,面对智慧化的新浪潮,广播影视不应仅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更应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的发起者、组织者、提供者。

“智慧广电”正是顺应技术发展而引发的传播方式和服务方式变革的需求,成为广电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同时,打造智慧广电,正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领导的有力保障,从“功能广电”向“智慧广电”升级,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核心要务。

“智慧广电”发展的基本情况“智慧广电”是互联网与广播影视领域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发展。

概括来说是以智能化的下一代广电网络(NGB)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和设施,依托广播影视内容优势、网络优势、用户优势、管理优势,从而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融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智慧助手。

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将“智慧广电”战略纳入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安排之中。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级广电系统深化改革,不断突破创新,结合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手段,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建设智慧广电,取得了一定成绩。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浅析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析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析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广播电视监测事业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事业发展而发展的。

有庞大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就要相应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监测网,才能实现对拥有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本文从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概述出发,分别介绍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简介、发展历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监测设备随着时代地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其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没有形成网络化以及监测设备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管理,进一步优化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加大监测台的建设,加强对相关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广播电视监测水平。

1.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及发展过程1.1广播电视监测的技术简介在对广播电视进行监测时,主要是通过控制射频来完成安全程度的监测,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具体的工作:第一,对频率进行测量。

频率是无线电广播极为重要的技术参数,为能充分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减少干扰影响,以及确保节目的高质量播出,都需要准确测量发射机频率。

第二,对电场强度进行测量。

电场的强弱将会对广播电视信号的接收与节目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其主要任务包括:测量接收地点的信号场强、测量广播电视发射机的覆盖区域、测量干扰场强、发射台和收测台场地选择测量、测量发射天线场型和有效发射功率、测量地面的电导系数、观测电波传播现象与测量人为噪声、大气噪声等。

第三,测向。

测向指的是测量无线电波辐射源的方位,主要用于测定干扰发射机或其他各种干扰源的方位或干扰源位置。

在一个地点上侧向,通常只能测量出电波辐射源的方位,如需要测量出电波辐射源位置,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同时进行测量,通过对两地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可确定所测辐射源位置。

第四,无线电频谱占用自动监测。

浅谈柳州市广播电视台新一代数字网络化广播直播室系统的构建

浅谈柳州市广播电视台新一代数字网络化广播直播室系统的构建

|RADIO &TV JOURNAL2019.11技术与应用一、引言一种新技术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旧有技术的逐步淘汰而被写入历史,广播播控技术领域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的AOIP 技术有什么优势?是否能够达到广播安全播出极高要求的标准?可否在广播未来的发展阶段中成为引领技术变革的先行者呢?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简单回顾广播播控技术的发展沿革。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广播是在1906年圣诞节前夜,由美国人费森登和亚历山德逊在纽约附近设立的广播站进行了首次播出。

而真正的广播电台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第一座合法电台———美国匹兹堡KDKA 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正式开播。

3年后的1923年1月,中国无线电广播公司的广播台在上海也进行了首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则于1940年12月成立。

广播的本质简单来讲就是将声音传播得更远,让更多人听得到。

所以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想了许多办法,创新创造了很多技术及设备,分别在录制播出端、转换发射端和接收信号端创新了声电、模数转换技术,创造了天线、卫星、收音机等相关设施设备。

从最初的如何让人听得到,到后来的怎样听得清,到如今的促进广播节目办得更出色,从而吸引更多人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和生态圈。

二、认识AOIP作为主要应用于我们前文提到的录制播出端播出系统的一种新技术,AOIP 到底是什么呢?AOIP (Audio over IP )指的是在局域网中以IP 形式对音频信号进行高质量传输的技术,主要特点为无损不压缩、高保真且低延时。

它主要基于OSI 模型的网络IP 层实现网络化传输,借助IP 网络带宽以多播方式实现灵活配置;按照IEEE1588标准的PTP 协议完成时钟同步,通过RTP 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利用DiffServ 作为QoS 服务。

回顾广播播控系统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传统模拟播出阶段。

必须以物理连接方式模拟声音信号输入输出设备,其特点就是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后不能保存和调用之前调好的模式,操作控制繁复,受到音频线传输衰减制约,难以远距离传输和共享音频信号。

通信原理第六版课后思考题及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第六版课后思考题及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1.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6.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有序,准确和可靠的工作;1-5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分类根据传输中的信道是否经过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系统;1-6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按信号特征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应的系统分别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1-7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1-8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是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类;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向传输的工作方式,通信双方只有一个进行发送,另一个只能接受,如广播,遥测,无线寻呼等;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都能进行收发信息,但是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如使用统一载频的普通对讲机;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能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如电话等;1-9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并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以组成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其优势是传输速度快,无需附加设备就能实现收发双方字符同步,缺点是成本高,常用于短距离传输;串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码元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一个码元地在信道上传输,其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传输速度慢,需要外加措施解决收发双方码组或字符同步,常用于远距离传输;1-10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有哪些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涉及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标准性、可维护性等;其中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主要性能指标,在模拟通信系统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同样的消息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则需要不同的频带宽度,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具体误差率指标有误码率Pe、误信率Pb;1-11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来衡量,差错率有误码率,误信率;1-12何谓是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码元速率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信息速率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单位是bit/s;1-13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关系如何误码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指错误的码元数在传输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Pe=错误码元数/传输总码元数;误信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指错误接收地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占得比例Pb=错误比特数/传输总比特数;它们是描述差错率的两种不同表述;在二进制中,二者数值相等;1-14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消息出现概B消息的种类C消息的重要程度;第二章确知信号1.何为确知信号答:确知信号是指其取值在任何时间都是确定的和预知的信号;2.试分别说明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特性;答:能量信号的其能量为有限的正值,但其功率等于零;功率信号其能量为无穷大,其平均功率为有限值;3.试用语言描述单位冲击函数的定义;答:单位冲击函数是宽度趋于零,幅度趋于无穷大,积分面积为1的理想信号;4.试描述信号的四种频率特性分别适用于何种信号;答:功率信号的频谱适合于功率有限的周期信号;能量信号的频谱密度适合于能量信号;能量信号的能谱密度适合于能量信号;功率信号的功率频谱适合于功率信号;5.频谱密度Sf和频谱Cjnw;的量纲分别是什么;答:分别为伏特/赫兹和伏特;6.自相关函数有哪些性质答:1自相关函数是偶函数;2与信号的能谱密度函数或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傅立叶变换对的关系;3当I=0时,R0等于信号的平均功率或信号的能量第三章随机过程1.什么是宽平稳随机过程什么是严平稳随机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宽平稳随机过程:若一个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与时间无关,而其相关函数仅与时间间隔相关称之为宽平稳随机过程;严平稳随机过程:若一个随即过程任何的n维分布函数或概率密度函数与时间起点无关,则之为严平稳随机过程;一个严平稳随机过程,只要他的均值有界则必然是宽平稳的;反之不然;2.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然相关函数具有什么特点答: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然相关函数与时间起点无关,只与时间间隔有关,而且是偶函数;3.什么是高斯噪声什么是白噪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高斯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符合正态分布的噪声;高斯噪声的特点:它的n维分布仅由各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和两两之间的归一化协方差函数决定;若高斯噪声是宽平稳,则也是严平稳的;若随机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则也是统计独立的;白噪声: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属于一种理想宽带过程;白噪声的特点:白噪声只在tao=0时才是相关的,而在其他任意时刻上的随机变量都不相关;4.什么是窄带随机过程它的频谱和时间波形有什么特点答:如果随机过程的频谱密度分布在一个远离零频的很窄的频率范围内,则称其为窄带随即过程;其频谱分布特点是带宽远小于中心频率,时间波形上的特点是呈现出包络和相位随机缓慢变化的正弦波;5.什么是窄高斯噪声他在波形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包络和相位各服从什么概率分布答:窄带高斯噪声:若一个高斯噪声满足窄带条件,即其带宽远远小于中心频率,而且中心平率偏离零频很远,则称之为窄带高斯噪声;其波形上的特点是包络和相位都像一个缓慢变化的正弦波;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其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6.何为高斯白噪声它的概率密度函数、功率频谱密度如何表示答:如果白噪声取值的概率密度分布服从高斯分布,则称之为高斯白噪声,其概率密度函数为高斯函数,其功率谱密度为常数;7.不相关、统计独立、正交的含义各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如果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函数为零,则称他们不相关;如果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等于它们各自概率密度的乘积,则称他们统计独立;如果两个随机变量的互相关函数为零,则称他们正交;两个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如果统计独立,则一定是正交及不相关;两个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正交与不相关等价;第四章信道无线信道有哪些种无线通讯更具通讯距离,频率和位置的不同,分为地波、天波和视距传播和散射传播等地波传播距离能达到多远他适用在什么频段地波传播在数百米到数千千米,应用与低频和甚低频,大约2MHZ天波传播距离能达到多远他适用在什么频段天波传播能达到一万千米以上,应用于高频,2MHZ-30MHZ视距传播距离和天线高度有什么关系天线高度越高,视距传播的距离越远,其具体关系为H=D^2/50 其中H 为天线高度,单位为米,D为视距传播距离,单位为千米散射传播有哪些种各适用在什么频段散射传播分为电离层散射、对流散射和流星余迹散射;电离层散射发生在3OMHZ~60MHZ 对流层散射发生在100MHZ~4000MHZ;;流星余迹散射发生在30MHZ~100MHZ何为多径效应多径传播对信号的影响称为多径效应什么事快衰落设么是慢衰落由多径效应引起的衰落称为快衰落;由信号路径上由于季节,日夜,天气等变化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慢衰落何谓恒参信道何谓随参信道他们分别对信号传输有哪些主要影响信道特性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或者变化很慢称为恒参信道;信道特性随机变化的信道称为随机信道;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可以完全消除,而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只能在统计平均的意义下消除何谓加性干扰何谓乘性干扰不论信号有无都存在的噪声称为加性干扰;随信号大小变化的干扰称为乘性干扰有线电信道有哪些种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有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何谓阶跃型光纤何谓梯度型光纤折射率在两种介质中均匀不变,仅在边界处发生突变的光纤称为阶跃光纤;纤芯折射率延半径增大方向逐渐减小的光纤称为梯度型光纤何谓多模光纤何谓单模光纤有多种光线传播路径的光纤称为多模光纤;只有一种光线传播路径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适合在光纤中传播的光波波长有那几个信道中的噪声有哪几种信道中得噪声可以分为脉冲噪声、窄带噪声、起伏噪声热噪声是如何产生的热噪声起源于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得电子热运动信道模型有哪几种信道可以分为离散信道和连续信道试述信道容量的定义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量试写出连续信道容量的表达式由此式看出信道容量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参量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式为Ct=Blog21+S/Nb/s,可以看出信道容量与信道的带宽B,信号的平均功率S和噪声的平均功率N有关;第五章模拟调制系统1、何为调制调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所谓调制就是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的一种过程;作用:1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已调信号2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3改善系统抗噪声性能;2、什么是线性调制常见的线性调制有哪些正弦载波的幅度随调制信号做线性变化的过程;从频谱上说,已调信号的频谱结构与基带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只是频率位置发生变化;常见的线性调制有调幅,双边带,单边带和残留边带调制;3、AM信号的波形和频谱有哪些特点AM波的包络与调制信号的形状完全一样;AM信号的频谱有载频分量、上边带下边带三部分组成;上边带的频谱结构和原调制信号的频率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4 与未调载波的功率相比,AM信号在调制过程中功率增加了多少增加了调制信号的功率5、为什么要抑制载波相对AM信号来说,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可以增加多少功效抑制载波可以提高调制效率;对于抑制载波的双边带,可以使其调制效率由三分一提高到1 6、SSB的产生方法有哪些各有何技术难点SSB信号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滤波法和相移法;滤波法的技术难点是边带滤波器的制作;相移法的难点是宽带移相网络的制作;7、VSB滤波器的传输特性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残留边带滤波器的特性Hw在+-wc处必须具有互补对称性,相干解调时才能无失真的从残留边带中恢复所需要的调制信号;8 如何比较两个模拟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是否相同为什么比较两个模拟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要综合考虑带宽和信号和噪声功率比;9、DSB调制系统和SSB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如果解调器的输入噪声功率密度相同,输入信号功率也相同,则单边带和双边带在解调器输出的信噪比是相等的;10 什么是频率调制什么是相位调制两者关系如何所谓频率调制FM是指瞬时频率偏移随调制信号成比例变化;所谓相位调制pm是指瞬时相位偏移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FM和PM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将调制信号先微分,后进行调频则得到相位波;将调制信号先积分而后进行调相则得到调频波;11 什么是门限效应AM信号采用包络检波解调是为什么会产生门限效应当包络检波器的输入信噪比降到一个特定的数值后,检波器的输出信噪比出现急剧恶化的一种现象成为门限效应;门限效应本质上是有包络检波器的非线性引起的;可以理解为当小信噪比时,解调器的输出端没有信号项,会把有用的信号扰乱成随机噪声;12 为什么相干解调不存在门限效应噪声与信号可以分开进行解调,而解调器输出端总是单独存在有用信号项14 为什么调频系统可进行带宽与信噪比的互换,而调幅不能因为调幅系统的带宽是固定的15 FM系统的调制制度增益和信号带宽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说明什么问题调制增益与信号带宽的关系为,这说明信号带宽越大,调制增益越高16 fm产生门限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是非线性的解调作用17 FM系统中采用加重技术的原理和目的是什么为了进一步改善解调器的输出信噪比,针对鉴频器输出噪声谱呈抛物线形状的特点,在调频系统中采用加重技术,包括预加重和去加重措施;预加重和去加重的设计思想是保持输出信号不变,有效降低输出噪声,已达到输出信噪比的目的,其原理实在解调钱加上预加重网络,提升调制信号的高频分量,在解调以后加上去加重网络,使信号保持不变同时降低高频噪声,从而改善输出信噪比18 什么是频分复用频分复用中,一个信道的可用频带被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用其中的一个频段,在接收端,通过滤波器选出其中所要接收的信号,在进行解调;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由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及定时和同步系统构成;发送滤波器的功能是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信道的作用是传输基带信号;信道的作用是传输基带信号;接收滤波器的作用是接收信号,尽可能滤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对信道特性进行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抽样判决器的作用是使再传输热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定时和同步系统的作用是为抽样判决器提供准确的抽样时钟;数字基带信号有哪些常见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时域表达式如何数字基带信号的常见形式有:单极性波形,双极性波形,单极性归零波形,双极性归零波形,差分波形和多电平波形;单极性波形用正电平和零电平分别对应二进制码“1”和“0”,其波形特点是电脉冲之间无间隔,极性单一,易用于TTL,CMOS电路,缺点是有直流分量,只使用于近距离传输;双极性波形用正负电平的脉冲表示二进制1和0,其波形特点是正负电平幅度相等,极性相反,故1和0等概率出现时无直流分量,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并且在接收端恢复信号的判决电平为零,不受信道特性变化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单极性归零波形电脉冲宽度小于码元宽度,信号电压在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前总要回到零电平;从单极性归零波形中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双极性归零波形兼有双极性和归零波形的特点;相邻脉冲之间存在零电位间隔,接收端易识别码元起止时刻,从而使收发双方保持正确的位同步;差分波形用相邻码元的电平跳变来表示消息代码,而与码元本身的电位或极性无关;用差分波形传送代码可以消除设备初始状态的影响,特别是在相位调制系统中可以解决载波相位模糊的问题;多电平波形的一个脉冲对应多个二进制码,在波特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信息传输速率;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有什么特点它的带宽只要取决于什么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可能包括两个部分,连续谱部分Puw及离散谱部分Pvw;对于连续谱而言,代表数字信息的g1t及g2t不能完全相同,所以Puw总是存在的;而对于离散谱P=1/1- g1t/ g2t=k,且0≤k≤1时,无离散谱;它的宽带取决于一个码元的持续时间Ts和基带信号的码元波形的傅里叶变换形式;构成AMI码和HDB3码的规则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AMI的编码规则:将消息代码0空号仍然变换成传输码0,而把1传码交替的变换为传输码的+1,-1…;因此AMI码为三电平序列,三元码,伪三进制,1B/1T码;AMI的优点:10,1不等概率是也无直流;2零频附近的低频分量小;3整流后及RZ码;4编译码电路简单而且便于观察误码情况;AMI的缺点是:连续0码多时,RZ码连0也多,不利于提取高质量的位同步信号;HDB3的编码规则:先把消息代码变换AMI码,然后去检查AMI码的连零情况,没有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连零串时,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当出现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连零串时,将四个连零小段的第四个0变换于迁移非0符号同极性的符号,称为V符号破坏码;当相邻V 符号之间有偶数个非零符号时,再将该小段的第一个0变成+B或者-B平衡码,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零符号的极性相反,并让后面的非0符号从V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HDB3码的优点:保持了AMI的优点,还增加了使连零串减少到至多三个,对于定时信号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简述双相码和差分双相码的优缺点;双相码的编码原则是对每一个二进制码分别用两个具有不同相位的二进制新码去表示源码;0→01零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1→10pi相位的一个周期方波;其优点是只用两个电平,能提取足够的定时分量,又无直流漂移,编码过程简单;其缺点是占用带宽加倍,使频带利用率降低;差分双相码中,每个码元中间电平跳变用于同步,而每个码元的开始处是否存在额外的跳变用来确定信码;有跳变则表示1,无跳变则表示0,其优点是解决了双相极性翻转而引起的译码错误,其缺点也是占用带宽加倍;什么是码间干扰它是如何产生的对通信质量有什么影响码间干扰的产生是因为在第k个抽样时刻理想状态时抽样时刻所得的是仅有第k个波形在此时刻被取值,但在实际系统中,会有除了第k个波形以外的波形可能再抽样时刻被取值;码间干扰会导致判决电路对信号进行误判,使信号失真,产生误码,从而通信质量下降;何谓奈奎斯特速率和奈奎斯特带宽此时的频带利用率有多大理想低通传输特性的带宽称为奈奎斯特带宽,将该系统无码间干扰的最高传输速率称为奈奎斯特速率;此时频带利用率为2B/HZ;在二进制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有哪两种误码他们各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误码将由2种错误形式:发送1码,误判为0码,这种错误是在噪声的影响下使得x<Vdx为接受滤波器输出的瞬间值,Vd为判决门限时发生;同理,发送0码,误判为1码,这种错误在x>Vd时发生;无码间串扰时,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降低系统的误码率无码间干扰时,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率与抽样判决时的信噪比有关;要降低系统的误码率需要提高抽样判决时的信噪比,可以降低信道噪声或者提高信号平均功率;什么是眼图它有什么作用由眼图模型可以说明基带传输系统的哪些性能具有升余弦脉冲波形的HDB3码的眼图应是什么样的图形眼图是实验手段估计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它是指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波形在示波器上叠加所形成的图像;1.最佳抽样时刻是“眼睛”张最大的时刻;2.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可由眼睛的斜率决定,斜率越陡,对定时误差就越灵敏;3.图中阴影区域的垂直高度表示信号畸变范围;4.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对应判决门限电平;5.在抽样时刻上,上下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即若噪声瞬时值超过这个容限,即可能发生错误判决;具有升余弦脉冲波形的HDB3码的眼图中间会有一条代表0的水平线;什么是部分响应波形什么是部分响应系统人为的有规律的在抽样时刻引入码间串扰,并在接收判决前加以消除,从而可以达到改频谱特性,压缩传输频带,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最大值,并加速传输波形尾巴地衰落和降低对定时精度要求的目的;通常把这种波形称为部分响应波形;利用部分响应波形传输的基带系统称为部分响应系统;部分响应技术解决了什么为题第Ⅳ类部分响应的特点是什么部分响应技术提高了频带利用率,降低了对定时精度的要求;第Ⅳ类部分响应的特点是无直流分量,其低频分量小,便于边带滤波实现单边带调制;什么是频域均衡什么是时域均衡横向滤波器为什么能实现时域均衡频域均衡: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补偿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使得包括可调滤波器在内的基带系统总的传输特性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输的要求;起频率特性补偿作用的可调滤波器叫频域均衡器;时域均衡器:在接受滤波器后插入一个称为横向滤波器的可调滤波器,这个横向滤波器可以将输入端在抽样时刻上有码间干扰的响应波形变换为在抽样上无码间干扰的响应波形;由于横向滤波器的均衡原理是在时域响应波形上的,所以称这种均衡为时域均衡;横向滤波器可以将输入端在抽样时刻上有码间干扰的响应波形变换成在抽样时刻上无码间干扰的响应波形,所以横向滤波器可以实现时域均衡;第七章数字带通传输系统什么是数字调制它和模拟调制有哪些异同点数字调制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传送的信息,在接收端对载波信号的离散调制参量进行检测;和模拟调制一样,数字调制也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形式,并可以派生出多种其他形式;在原理上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模拟调制是对载波信号的参量进行离散调制,在接收端也只需对载波信号的离散调制参量估值;数字调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其时间波形上各有什么特点数字调制技术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模拟调制方法去实现数字式调制,即把数字调制看成是模拟调制的一个特例,把数字基带信号当成模拟信号的特殊情况处理;二是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的特点通过开关键控载波,从而实现数字调制,这种调制方式通常有幅度键控、频率键控和相位键控;其时间波形上来说,有可能是不连续的;什么事振幅键控OO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有哪些振幅键控:用载波幅度的有无来表示传送的信息,一般用开关电路来控制;。

智慧广电服务体系升级建设思考

智慧广电服务体系升级建设思考

智慧广电服务体系升级建设思考摘要:智慧广电建设工程是广电总局重点工作,也是广电行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加快推进传统广电向智慧广电演进迭代,2021年3月广播电视规划院成立智慧广电研究项目组,开展了智慧广电总体架构的研究,以及提出各领域的能力要求、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纲要。

本文重点对项目组的研究思路、基本原则,以及研究提出的智慧广电主要特征、总体架构进行介绍,供业内同仁参考。

关键词:智慧广电,智慧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引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全民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全媒体时代,我们要把握信息化带来的趋势和变化,捕捉动态,引领媒体融合步入新轨道。

近几年,新型技术大量涌现,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不同行业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也走上媒体融合的道路,尤其是广电行业。

新技术应用,助推着媒体的融合和发展,也为智慧广电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基础保障。

1基本原则紧紧围绕“五个坚持”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按照全媒体传播体系对内容制播、传输覆盖、安全保障、监测监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进行谋划;二是坚持创新理念,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变革思维视角,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三是坚持面向媒体融合,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通盘考虑,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将智慧广电作为践行媒体融合的发力点;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围绕智慧广电建设发展目标,充分考虑传统广电运转体制和技术设备如何有效过渡的实际问题;五是坚持可落地原则,细化分类,分步骤实施,达到技术解决方案深度。

2特征规划研究所项目团队认为智能广播中的智慧既包含智能又包含回族。

智能无线电的核心是实现流程、渠道、活动类型、主题、多媒体和新流程的智能、内容服务和准确传播的智能、问题检测和有效解决的智能、智能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

将正能量分配给智能电台和电视台的过程是,通过优化算法、在技术上允许广播和电视活动重复、重新设计过程以及增加资源和传播捍卫社会核心价值的杰出作品的内容,确保正能量是一项普遍要求。

探析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及路径

探析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及路径
实现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及路径
张 彬
( 国 家新 闻 出版 广 电总局 五 四 二 台, 北京 1 0 2 4 4 5 )
摘 要: 在现代化 社会发展 的过程 中, 信 息的地位 十分重要 , 它在 国民经济 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 起 到战略 性的作用。广播 电视行业与 人们 的生活安康与 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息息相关的联 系。 因此建立起安全传输体 系在 当前的工作 中具 有相 当重要的现 实意义。 现代化发 展 建设的过程 中, 数 字化技 术的出现 实现 了更加 高效、 高品质的信息传递。 但是相应的对广播 电视 的安全性提 出了更加严峻的挑 战。 必须 要 具有一 定的前瞻性 , 建立起具有我 国特 色的广播 电视 安全体 系才能实现更加稳定 的传输。针对这一 问题提 出了进行安全传输 时所需要 的技 术以及具体的 实现路径 , 希 望能够在 实际工作 中得 到一 定的启 示。
关键 词 : 广播 电视 信 息 ; 安全传输 ; 技术 ; 路 径
在社会 以及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 中, 信息系统在工作与生 的应用 , 并且还要测 试传输系统是否 能够正常使用 , 这样 才能得到 活 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 高, 所 准确的测试结果 , 发现新设备的不足 以及优势 。 在这种情况下 , 对新 这也是传输 系统 以广播 电视信息如何 能够进行更加安全 的传输 已经成为重要 的工 设备的维护是保证各项性能得到正常应用 的基础 。 作任务 , 只有保 障信息传输 的安全 性 , 才能为社会 的稳 定打下坚 实 进行技术改造 的前提条件 。 2 . 2明确播出系统的维护方法 的基础 。 社会各 界也 开始慢慢重视起这一问题。笔者从 自身 的实践 经验为基本出发点 , 重点对广播 电视信息传 出的相关技术 以及实现 重视起 对播出系统的维护工作是有效解决 问题 的必然路径 , 可 路径进行 了进一步的探究 , 希望通过本文 的论述 能够促进广 播电视 以起 到将 问题 消灭在萌芽状态 的作用 , 确保实现有效的预防。在广 信息的安全发展。 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 输的过程 中 , 一定要从实 际情 况 出发 , 将具 体的 1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 工作 情况摸清 , 并且开展定期 检查工作 , 这样才能确保 安全传输 工 1 . 1 我 国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 系的发展现状 作得 以顺利 的完成 。 在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 中 , 需要注意的是 , 相应 从 目前 的情况进行分析 , 广播 电视传输体系 的安全性 问题 已经 的检测工作是重 中之重 ,直接决定了如何对系统进行恰 当的评价 , 得到国家的足够 重视 , 各个省市均加大力气建设安全可靠 的广播 电 所 以要在检测 的过程 中将播 出系统详细 的记录下来 , 将检测结果与 视 信息体 系 , 尤其是在 我 国的农村地 区 , 这 些地区 的经 济发展相对 设计值相对 比。在系统维护的工作 中, 还 应该 注意要进 行不定期的 落后 , 所 以更需要建立起 相应 的广播 电视信息体系 , 以促进 当地 的 维护工作 , 这 样可以在第一 时间将维 护工作 中不易被察 觉的问题 体 经济发 展。并且将信息安全上升到一定 的高度 , 在 国家层面上予 以 现 出来 , 帮助系统扫 除障碍 , 并且采取有效 的解决措施解决 问题 。 高度 的重视 , 将有助于我国广播 电视信息 的全 面进步。 具体来说 , 因 2 _ 3 重视对传输设备 的维护处理 为新技术 以及新 内容 的出现 ,广播 电视安全传输 体系在媒 体 内容 、 传输设备 的维护 工作对 于环境 具有一定的要求 , 并且对其表 现 传播 途径 以及接 收个体等方 面变得更 加多样化 ,同时也更 加复杂 也变得更加严格。所 以加强 对传 输设 备的维护 , 首先应该确保 能够 了。 正是因为如此 , 问题也随之而来 。 例如规范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 在安全的环境 中得以运行 。这其中需 要考虑很多方面的 因素 , 例 如 输 的相关法律还不够 完善 , 并且没有建立起 相应 的组织 部 门, 在设 机房 中的湿度 以及温度 , 供 电设备是 否具有高品质 , 能否 达到 防尘 备生产 以及安装 的过程 中缺少 明确 的安全标准 , 所 以整体质量变得 的要求等 , 这些问题都将影 响传输设备 的使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参差不 齐 , 在 监控平 台的管 理方面也没有得 到统一性 的规 范 , 整个 的发展 , 具备高性 能的现代传输设 备不断涌现 , 但 是对环境 的要求 维护广播 电视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缺少整体性 以及全局性 的框架 。 也就更高 了 , 要想对传输 设备进行有效 的维护 , 那 么就要在 环境方 所以, 安全性 的问题应该 引起 相关工作者 的高度 重视 , 只有对 其进 面多下功夫 , 满足环境的要 求才能保 障操作 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 行必要 的分析 , 才能实现更加健全安全传输体系的建设 。 在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检查 的过程 中 , 不能只依靠工作人员 的感觉 1 . 2 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的结构 经验 , 因为感觉经验 毕竟缺少准确性 , 所 以高科技 手段在监 测检查 为 了能够及时准确的对信 息安全进行传输 , 需要对 信息安全风 设备 的过程 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检测方式具有更加高效 的 险进行更加科学的评 估 , 建立起更加完善 的信息安 全策 略。建立起 特点 , 只有做到早检测 , 才能及 早的发现问题 , 解决 问题 , 起 到有效 更加安全的信息传输 系统 实际上就是将 起到约束作用 的政策法规 、 的预防作用 。需要 注意 的是 , 工作人员在检 查设 备时 , 应该 亲手操 设备安装操作规 范以及行为规 范等相关 内容 进行 有效的整合 , 形成 作 , 尤其 是要 注意一些危 险的设备 , 例如静电 以及 避免带 电拔插 设 具有鲜 明色彩的层次关 系 ,这样才能形成健 全 的信 息安全传输 体 备等情况 , 在具体操作 时 , 需要佩戴防静 电工具 , 保 证 自身安全性 的 系。 如果将其构建为一个分层模 型, 那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 分 同时对传输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 别是管理层 、 运行层以及技术层。 如果经 济条 件允 许 , 那么可 以将容 易损坏 的插盘与插件 进行备 管 理层作为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 的最 高层 次 , 起到法律保 障的作 份 , 在具体处理故 障时 , 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更换 。 有些机盘在装配的 用, 为安全传输体系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运行层主要是进 过程 中具有密集 、 维修难度大 以及 集成度高等特 点 , 因此在这种 情 行信 息传递 的一层结构 ,这是信息能够安全传输 的重 要物质保 障 , 况下是不 能 自行维修 的 ,如果不注意就会 出现设备损 伤情况 的发 在 这一层次 中主要 涵盖 了更加安全 的维护规 范以及 对设备 进行合 生 , 所 以应该 由专 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操作 , 切记随意维修 , 这样 理使用 的相关规范等 。最后一层是技术层 , 这一层 的主要作用是提 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另外 , 在广播电视信息传输 的过程 中, 供技术支持 , 主要包 含三种类 型的信息技术 , 即信源安全技 术 、 信道 软件 的应用愈发广泛 ,在使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管理的作用 , 与传输安全技术 以及接收者安全技术 。各个层级相互联 系 , 相互影 也能起到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及处理 的效果 。 2 . 4设计规划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响, 共同构成了安全的信息传输体系, 令安全性的问题可以得到更 加安全 以及清晰的解决。 为确保广 播 电视 信息传输安 全 , 党 中央 、 国务 院就加强 广播 电 2 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主要技术措施 视设施建设 管理做 出了重要 指示 , 必须 采取 以下措施 : 广 电部 门和 2 . 1 加 强对设备 的有效维护 建设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 共同做好城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在 当前 的广播 电视 台中 ,主要应用 的设备 为模 拟 以及数 字设 缆线人地工作. 缆线敷设 要逐步 由架空方式改为管沟敷设或直埋 备 ,并且这些设 备通常都会运用主波道与备波道相互切换 的方式 , 方式。广电传输 的建设和规划事关 国家信息安全 , 同时也是基础建 因此加强对设备的维护是确保进行安全传输以及实现相应技术指 设的一部分所以相关部 门要积极沟通 , 协力合作 。 广播电视部门在建设当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设施前 , 首 标 的重要路径。 加强对传输系统的维护工作是与现代化社会 的发展 决定 的 , 因为新设 备不断涌现 出来 , 需 要一段时 间才 能适应新 设备 先要编制本地有线广播 电视传��

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及路径思考

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及路径思考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144·文章编号:2095-6835(2015)12-0144-02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及路径思考张 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七二五台,山西晋中 031300)摘 要:随着广播电视系统的快速发展,它成为了我国主要信息源的拥有者和提供者,而如何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成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分析了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的结构,以此加强工作人员对其的了解,并提出了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措施,旨在加强广播电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系统;安全传输;技术措施;分层模型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12.144现阶段,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信息的安全传输已经成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因此,各方都高度重视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的发展。

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和探讨了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的结构和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措施。

1 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为了推动广播电视新业务的发展,保证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广播电视管理中心归纳和整理了与信息安全传输有关的组织机构、政策法规、设备安装、操作规范、技术实施和行为规范等,进而形成了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的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

这一体系的制定也在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如果按照分层模型来建立,可分为3层,即管理层、运行层和技术层,如图1所示。

图1 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在图1中可以看出:①管理层位于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最高层,它为广播电视的信息安全传输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等方面的保障,为广播电视的信息安全传输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②运行层作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物质基础,它为广播电视的信息安全传输提供了物质保障,为信息安全传输工作在设备安装运行和维护、设备生产、设备使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使信息传输工作更加的合理、科学、规范地开展;③技术层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信源安全技术、信道安全技术、传输安全技术和接收者安全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广播电视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几点探讨

对广播电视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几点探讨

对广播电视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几点探讨作者:钟志明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8年第6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传输更加便捷和快速,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革新,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多并且丰富。

在科技大发展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传输工作也有了非常大的创新和发展,即由以前的模拟电视技术向数字化电视传播技术转变。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传输也借助数字发射技术进行信息传输。

本文主要对广播电视数字发射覆盖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覆盖技术;数字电视;探讨中图分类号:TN949.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6-070-02DOI:10.19483/ki.11-4653/n.2018.06.022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市场基本趋于饱和的状态,加强对山区和农村市场的开发成为下一个奋斗目标。

但在扩大农村用户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技术因素以及投资方面的影响,令广播电视部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环境下,数字发射覆盖技术成为广播电视行业拓展农村市场的新途径,促进我国的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更好更快地发展。

[1]1.数字电视的概述对于数字电视,简单来说,就是传输、接收、播出等环节中全面采用数字信号的一类系统,这种电视类型是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

使用数字电视信号获取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数字电视系统可以实现多种业务,如标准清晰度电视、高清晰度电视、超清清晰度电视、智能型电视及数字业务等。

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与信号安全稳定的接收和传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字电视能够方便有效地将许多的电视制作及传输环节进行压缩及编码。

经过压缩及编码,能够非常有效地将其转化为更加安全和稳定的信号进行接收和传输,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

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数字电视系统,所以系统的可靠性决定于硬件和软件是否都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运行。

关于信息安全与信息技术国产化的思考

关于信息安全与信息技术国产化的思考

关于信息安全与信息技术国产化的思考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国产化也成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路径。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个人的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密码、家庭住址等,还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国家的战略情报,都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输。

一旦这些信息被窃取、篡改或滥用,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比如,个人可能会遭受财产损失、名誉受损,企业可能会面临商业竞争的劣势,甚至国家的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胁。

信息安全事件屡见不鲜。

从大规模的数据泄露,到黑客攻击关键基础设施,再到网络诈骗的猖獗,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复杂。

比如,物联网的普及使得更多的设备接入网络,这也增加了被攻击的风险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虽然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制造更加智能和难以防范的攻击手段。

那么,为什么信息技术国产化对于保障信息安全如此重要呢?首先,依赖国外的信息技术产品,我们无法掌握核心技术,难以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和掌控。

如果这些产品存在“后门”或安全漏洞,我们将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国外的技术和产品可能受到其本国政策的影响,在特殊时期可能会被限制使用或停止服务,这将对我国的信息系统造成严重冲击。

实现信息技术国产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在技术研发方面,要加大投入,培养高端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比如芯片制造、操作系统研发、数据库技术等。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要鼓励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开发,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每个环节都要有国内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国产化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在现代社会中,广播电视作为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扮演着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关键角色。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信息安全威胁,并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

一、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信息安全威胁1. 数据篡改在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数据可能会遭到未经授权的篡改。

黑客或恶意攻击者可以修改广播内容,或者插入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从而误导受众。

这种数据篡改威胁不仅对受众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造成威胁。

2. 信号监听与窃取广播电视信号是通过空中传输的,一旦信号被黑客监听并窃取,他们就可以获取到广播电视传输的敏感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政府机构的决策、商业机密等,一旦落入错误的手中,将对国家和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3. 用户隐私泄露广播电视传输中可能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如收视习惯、观看历史等。

如果这些信息遭到泄露,不仅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还可能被滥用于个人追踪、广告针对性推送等方面。

二、广播电视传输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1. 数据加密与认证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采用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

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黑客将无法解读和篡改数据,从而确保信号的真实性。

同时,引入认证机制,可以验证广播电视信号的来源和合法性,有效减少信号被窃取的风险。

2. 安全传输协议的应用广播电视可以采用安全传输协议(如HTTPS)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安全传输协议通过加密通信数据,并进行身份验证,保护数据免受黑客的攻击和篡改。

广播电视行业应相应引入和应用这些安全传输协议,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 安全审计和监控建立健全的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状态。

该系统可以对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识别和追踪,及时发现存在安全威胁的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用户隐私保护广播电视行业应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明确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方式。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和更广泛的传播渠道。

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保护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为了防止广播电视信号被非法传播或篡改,数字水印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手段。

数字水印是一种不可见的信息嵌入技术,可以在广播电视信号中嵌入唯一的标识符,以确保广播电视内容的版权和完整性。

在广播电视传输环节,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嵌入版权信息,包括广播电视台的标识、节目名称、时间戳等,从而追踪传播方向,对于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版权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数字水印还可以应用于内容防抄袭,可以标识内容的来源和创作权,保护广播电视媒体的知识产权。

二、加密技术的应用为了防止广播电视信号被非法获取或窃取,加密技术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

通过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可以保护信号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黑客或盗版者的攻击。

在广播电视传输环节,可以利用不同的加密算法对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如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通过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保护信号的私密性。

非对称加密算法则利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确保信号的安全传输。

加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监听、窃取或篡改广播电视信号,保护传输内容的安全。

三、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随着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广播电视传输的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建立起安全的网络传输通道是关键。

利用安全传输协议(如HTTPS)和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受黑客攻击或窃取。

其次,利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等技术,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安全性。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与保护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其中之一便是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挑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安全挑战1.1 数据安全性在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中,数据的安全性是首要问题。

由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是通过空中介质进行的,因此容易受到窃听、干扰和篡改的威胁。

黑客可以通过窃取广播电视信号内部的敏感信息,例如访问控制和许可证信息,从而进行非法活动。

1.2 版权保护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常常涉及到版权保护的问题。

未经授权的转播和盗版行为给版权所有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确保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性,以防止盗版和未授权转播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

1.3 网络安全威胁一些新型威胁如黑客入侵、病毒攻击和网络钓鱼也对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威胁。

这些安全威胁可能导致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瘫痪、数据泄露以及用户敏感信息泄露等问题。

二、保护措施2.1 强化数据加密为了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性,数据加密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之一。

采用强加密算法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和其他非法人员窃听和篡改信号。

2.2 版权保护技术为了保护广播电视节目的版权,可以采取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和水印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可以限制未授权用户使用、复制和传播广播电视节目。

水印技术可以在广播电视信号中植入一种隐形的标识,用于追踪和识别转播过程中的盗版行为。

2.3 安全协议和身份验证通过采用安全协议和身份验证机制,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广播电视传输系统。

常见的安全协议包括SSL/TLS和IPSec,用于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身份验证。

2.4 安全监控和反馈机制建立安全监控和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监控系统可以对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

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与路径探析

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与路径探析

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与路径探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5)二、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6)2.1 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界定 (7)2.2 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构成要素 (8)2.3 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特征 (10)三、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 (11)3.1 基于社会需求的动态构建 (12)3.2 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创新机制 (14)3.3 多元主体协同的知识整合过程 (15)四、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 (17)4.1 内容生产者的知识管理策略 (18)4.2 技术平台的知识服务创新 (20)4.3 学术研究的知识传播与应用 (21)五、国内外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现状与比较 (22)5.1 国内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发展概况 (23)5.2 国外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特点 (24)5.3 国内外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差异与互补 (26)六、视听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未来发展策略 (27)6.1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28)6.2 提升行业协同创新能力 (29)6.3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 (31)七、结论 (32)7.1 研究总结 (34)7.2 研究展望 (35)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听传播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此背景下,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听传播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现有视听传播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其建构逻辑,并探讨构建路径。

现有视听传播知识体系主要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缺乏对本土化、创新性知识的系统梳理。

这一体系在理论层面涵盖了传播学、新闻学、影视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而在实践层面则涉及了影视制作、广告营销、网络传播等多个应用场景。

在建构逻辑上,现有体系往往以西方为中心,强调跨文化传播和国际接轨。

这种建构逻辑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听传播差异,也未能充分体现本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分析

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分析

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分析摘要: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技术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确保在现有城市数据交流环境中提供相对稳定和便捷的数据输送条件,同时也能够保障数据环境能够被有效统筹,既满足了用户体系内部对信息内容的保密性需求,更在此基础上巩固了广播电视传媒行业自身的社会积极性,为后续功能环境的构建提供了良性延伸的基础。

本文基于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展开分析,确定实际技术特性和要点能够被贯彻同时,期望为后续广播电视传媒行业提供良好的参照条件。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技术;分析一、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技术概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技术是基于光纤网络环境下提出的新型数据传导理念,在实际功能贯彻环境中,能够满足容量、跨度、覆盖和信号稳定方面的优势,同时更能够依据光学传导的条件,将数据环境赋予传导效率优势,从而满足实际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有效开展,并在后续广播电视传媒行业中提供稳定的功能输送平台,避免数字化信号受到城市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更能够将电视传输质量和相应节目质量有效提升,从而真正将经济效益全面贯彻,满足信号环境的稳定渗透条件。

其中,针对光纤数据传导网络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能够确保数据信号传导、制作、覆盖和监测多方面进行有效统筹,既满足了现有网络信息化环境在城市可持续化经济构建中的优势,更促使了技术条件在现有功能平台内部具备协调的功能,以便实际节目信号能够被有效统筹同时,更能够基于信号发射、传导、接收三个方面提供稳定的数字化条件,从而将现有广播电视传媒体系地位进行有效体现,并为后续功能环境的有效渗透打下扎实基础。

其次,在管线数据传导环境中,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够确保实际用户信息和节目环境的稳定性构建,当出现特殊节目放送问题的同时,能够基于相应信号节点进行恢复工作。

由此可见,此种光纤数据传输技术不但满足了信号功能的稳定性,同时也为整体数据管控提供了完善的协调平台,以便在后续功能环境中具备全面数字化分析的条件同时,更能够有效将网络信息化条件渗透,从而确保广播电视传媒体系发展的经济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 ,我 国大多数广播 电视 台都是使用模拟和数字设备 ,并 且这些设备都是采用主备波道 自动切换 的方法维护正在进行信 息传输 的广播 电视信息系统 ,同时 ,还配合其他技术部 门测试 信息传输系统 的各项技术指标 。这些环节都关系着广播 电视信 息安全传输工作 的顺利开展 ,因此 ,做好设备维护工作是非常 重要 的 ,尤其是在广播 电视技术不 断发展 的过程 中 ,各类新设 备 的接连也进入 了新 时期 。有效维护新设备 能够让工作 人员更 加 了解新设备 ,熟悉 它的优缺 点、各项性能 和使 用方 法 ,从而 更好地使用新设备完成信息的安全传 输工作 。 2 . 2 制订好播 出系统 的维护方 法 定期维护广播 电视播 出系统 的 目的是将 其存 在的问题 消灭 在萌芽状态 ,防患于未然。因此 ,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 作 中 ,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 ,定期 、定点地检查和巡视传播 设 备 ,保证 广播电视 信息安全传输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 , 在这项 系统维护工作 中,检测是 重点 , 它关系着对系统的评价 , 所以 ,要详细记录播 出系统的检测结果 ,以便与设计值 比较 。 另外 ,系统的不定期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 的,不仅能发现定 期维护工作 中发现不 了的 问题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扫除系统存 在的盲点 ,并及 时解决这些盲点 。 2 .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 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 ,应 设计 、规划广播 电视行业各部 门与社会上各行业之 间的联 系 , 进而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 保证广播 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 。例如 , 广播 电视行业 的相关部 门在建设 当地有线广播 电视传输覆 盖网 基础设施前 ,应先规划将要编制 的传输覆 盖网路 由 ,并上报给 当地 的规划行政 主管部 门 ,行 政主管部 f q t t t , 准后 ,才可将它纳 入 当地有线广播 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 规划 中。
3 结束 语
总而言之 , 广播 电视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兴媒体的不断 出现 ,要 加强广播电视信 息安全传输工作 , 就需要做好设备 的维护工作 , 制订信息系统的维护方法 ,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 的 广播电视信息安 全传输体 系 ,推动广播 电视信息系统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 1 ]林海英. 探 讨广播 电视信息传输 系统的维护 [ J ]. 黑龙江科
科 技与创 新 I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I n n o v a t i o n

2 。 _ 5 年… _ 荨 1 期j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6 8 3 5( 2 0 1 5 )1 2—0 1 4 4 —0 2
图 1 广播 电视 信息 安全 传输体 系
在 图 1中可 以看 出:①管理层位于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 的最高层 ,它为广播 电视 的信息安全传输工作提供 了法律 、法 规 和政策指导等方 面的保 障 ,为广播 电视 的信息安全传输提 出 了具体 的行 为规 范 ;②运行层作为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 的物 质基础 ,它 为广播 电视 的信息安全传输 提供 了物 质保 障 ,为信 息 安全传输 工作 在设备安装运行 和维护 、设备生 产 、设备使用 等方 面形成 了一定 的规范 , 使信息传输工作更加的合理 、 科学 、 规 范地开展 ;③ 技术 层为广播 电视 信息安全传输 工作 提供了技 术 保障 ,在信源安全技术 、信道安全技术 、传输安全技术和接 收者安全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 ,在广播 电视信 息安全传输体系中 ,管理层 、运行层 、技术层这 3层结构是相
的技 术 措 施 。 1 广 播 电视 信 息 安 全传 输体 系
为 了推动广播 电视新业务 的发展 ,保证广播 电视信息传输 的安全性 ,广播 电视管理 中心归纳 和整理 了与信息安全传输有 关 的组织机构 、政策法规 、设备安装 、操作规范 、技术实施和 行 为规 范等 ,进 而形成 了层次 分明、科学合理 、结构完整 的广 播 电视信息 安全传输体 系。这一体 系的制定也在推 动我国广播 电视 的发展 和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 方面发挥 了重要 的作用 。 广播 电视信 息安全传输体 系如果按 照分层模 型来建立 ,可 分为 3 层 ,即管理层 、运行层和技术层 ,如图 1 所示 。
关 键 词 :广播 电视 信 息 系统 ;安 全 传 输 ;技 术措 施 ; 分层 模 型
中 图 分 类 号 :T N9 4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OI :1 0 . 1 5 9 1 3  ̄ . c n k i . k j y c x . 2 0 1 5 . 1 2 . 1 4 4
现阶段 ,社会和 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逐
渐提高 ,广播电视信息的安全传输 已经成为 了保证 国家安全和 社会稳定的关键 。因此 ,各方都高度重视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 输技术 的发展 。基于此 ,笔者结合实践经验 ,分析和探讨 了广 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系 的结构和实现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
实现广播 电视信 息安全传输 的技术及路径思考
张 娟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七二 五台,山西 晋中 0 3 1 3 0 0) 摘 要 :随着广播 电视 系统的快速发展 ,它成 为 了我 国主要信息源的拥有者和提供 者 ,而如何加 强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 输成为 了国家信 息化建设 中面临的重要 问题 。分析 了广播 电视信息安全传输体 系的结构 , 以此加强工作人 员对其的 了解, 并提 出了实现 广播 电视信 息安全传输的技 术措施 ,旨在加 强广播 电视信息 系统的安全建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