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巩金龙教授天津大学
两岸化工会日程安排
10 月 31 日
会议合影
开幕式
主持人:
(校领导、基金委领导、 陈国华
学部领导致辞)
陈国华(香港科技大学) 主持人:
曹恒光(中央大學) 魏飞(清华大学)
辛忠、 邢卫红
任其龙(浙江大学)
陳信文(清華大學)
邱学青(华南理工大学)
茶歇
罗正鸿(上海交通大学) 主持人:
呂世源(清華大學) 魏子栋(重庆大学)
李晋平、 邱学青
茶歇 李篤中(台灣科技大學)
刘昌俊(天津大学) 王新灵(上海交通大学)
曾梨子(文化大學) 张香平(中科院过程所) 佘远斌(浙江工业大学)
呂幸江(長庚大學) 王大銘(台灣大學)
午餐
主持人: 彭孝军、 马晓迅
主持人: 徐治平、 马新宾
2
三、开幕式及会议报告议程安排
时间:10 月 31 日 地点:高级经理学院教学办公楼华润一厅 B101
Advanced cathode materi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S batteries
8:45-9:00 I-2
曹恒光 中央大學
自泳動奈米粒子的輸送現象
9:00-9:15 I-3 9:15-9:30 I-4 9:30-9:45 I-5
魏飞 清华大学 任其龙 浙江大学 陳信文 清華大學
张香平 中科院过程工程 Process system integration of ionic liquids 研究所
11:30-11:45 I-46
佘远斌 浙江工业大学
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11:45-12:00 I-47
呂幸江 長庚大學
Molecular Design of Solid Membrane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Functionalized Nano-particles for 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初中化学】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丙烯生产高效催化剂
【初中化学】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丙烯生产高效催化剂
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能源化学工程团队成功研发高效铂基催化剂,将显著提升丙烯生产效能。
丙烯是一种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作用巨大,是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对纺织、制药、医疗、军工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丙烯日益增长的需求,2021年中国丙烯净进口量达到309万吨,市场价格也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
目前,“丙烷过氧化氢法”就是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最快、最具有前景的丙烯生产新技术,而铂基催化剂就是该法的关键所在。
“谁掌握了更高效的催化剂,谁就掌握了烯烃工业的未来。
”据天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团队负责人巩金龙教授介绍,铂基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丙烷脱氢法”生产丙烯,其原理是利用铂等金属对丙烯的“催化脱氢选择性”来进行提取和生产。
天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团队研发的“高效率铂基催化剂”具有两小全新优势:一就是“更氢铵”,通过高温还原成和酸洗除去助剂金属杂质,并使催化剂构成氢铵铂全面覆盖的核壳表面;二就是“更弱”,通过发生改变表面铂的电子状态,很大提高铂原子催化剂性,从而为工业实践中大幅度提高丙烯生产效率缔造了可能将。
据了解,该成果从基础研究角度论证了构效关系对催化剂研究的重要价值,为铂基催化剂应用开辟了新思路,对中国化工生产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由天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团队硕士生蔡伟亭和慕仁涛博士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子刊物《科学进展》。
天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价组织机构
天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组织机构为做好我校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学校成立审核评估领导小组、自评专家委员会、专项工作小组、院级审核评估工作小组、机关部处及相关直属单位审核评估工作小组。
审核评估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工作办公室。
(一)审核评估领导小组组长:李家俊钟登华成员:舒歌群刘东志孙广平元英进胡文平雷鸣张凤宝王树新谭欣张力新古瑶刘宁肖松山赵美蓉贾启君联络员:巩金龙李武主要职责:1.负责学校审核评估工作的领导部署和统筹协调;2.负责审定审核评估工作的总体方案;3.负责审定自评报告、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重要文件和主要材料;4.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指导、监督和检查审核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5.对审核评估工作的重大事项、政策措施进行审议、协调和决策,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审核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审核评估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评估办”)。
评估办是学校审核评估的专设机构,人员组成和职责如下:主任:巩金龙李武副主任:贾果欣靳楠原续波尤勐李辉成员:刘玲、林佳妮,各学院(部)、机关部处及直属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主要职责:1.在审核评估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全面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执行领导小组的决定;2.联系教育部评估中心,协调审核评估的相关事务;3.制定《天津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确定学校审核评估工作进程表;4.组织协调并落实审核评估工作的部署规划、任务分解、方案研讨、检查督办、问题整改等各项工作;5.组织协调自评专家委员会及各专项工作小组的相关工作;6.组织协调各学院(部)、机关部处及相关直属单位审核评估的相关工作;7.负责审核评估各类通知、政策文件的起草发布等;8.整理编印审核评估工作相关资料和学习材料;9.组织审核评估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辅导工作;10.组织协调评估专家组进校前准备、进校中考察和离校后问题整改等相关工作;11.总结学校审核评估工作经验与体会,完成审核评估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自评专家委员会顾问:刘建平余建星冯亚青主任:王树新副主任:王世荣委员:(按姓氏排序)车建明、陈旭、胡绳荪、季民、戚蓝、史清洪、夏淑倩、原续波、曾周末,以及校内外参与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多名专家(根据工作安排不定期邀请)联络员:贾果欣、靳楠、李斌、尤勐、李辉主要职责:1.指导学校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的撰写工作及各学院(部)的专业自评工作;2.按审核评估的项目、要素和要点,对各学院(部)、机关部处及相关直属单位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多次评估和检查,对自评自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3.审议自评报告、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专业自评报告等文件,检查支撑材料、教学文档等材料;4.指导检查各学院(部)、机关部处及相关直属单位的迎评准备工作。
天津大学各学院面向本校以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类型I)拟录取
天津大学各学院面向本校以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类型I)拟录取公示名单
学号 2017207015 2017207014 2017207018 2017207042 2017207137 2017207087 2016207150 2016207134 2016207162 2017207037 2017207145 2016207070 2017207123 2017207034 2017207045 2017207119 姓名 郭灿 付元杰 刘玉东 陈艺夫 张嘉兴 马祎明 张帅 徐永胜 朱佳兴 车明达 赵术春 兰美超 燕方正 曹传鹏 戴佳宇 吴迪 考核 总成绩 89.0 90.3 90.6 93.1 92.9 92.9 92.5 91.3 91.2 91.2 91.2 90.9 90.6 90.1 90.1 90.0 拟录取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博士专业代码 080706 080706 080706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081701 第 6 页,共 18 页 博士专业名称 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接收博导姓名 陈旭 陈旭 王一平 龚俊波 齐崴 王静康 刘春江 辛峰 卫宏远 苏荣欣 张金利 李保安 王志 王越 尹秋响 范晓彬
天津大学各学院面向本校以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类型I)拟录取公示名单
天津大学826化工原理考研复习指导资料
天津大学826化工原理考研指导(研究生高分学长)天津考研网多年辅导经验分析显示,作为首战的研友在专业课复习开始,迫切需要目标院校报考专业的学长指导。
《考研专业课导学》视频是由与天津考研网签约的资深在读研究生学长为广大学弟学妹倾力打造的独家权威专业课复习启动阶段指导视频,通过深度解析目标专业、制定合理复习计划、剖析考试科目重点等方面的指导使得研友对考试科目有总体的认识,对复习有清晰的思路,对考试有宏观的把握。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其前身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
历经沧桑,如今的天津大学继往开来,成绩斐然,享誉海内外!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鉴于考化工原理的考生大多数要报考化工学院,所以,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化工学院。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作为天津大学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具备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学科实力。
1.办学历史悠久。
早在1937年,由北洋大学等组成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其工学院就下设化工系。
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当时的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并组成天津大学化工系。
1997年,在原化工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2.办学实力雄厚。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2003年至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实现了“三连冠”,十年的学科第一。
“中国校友网”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荣获六星级学科等级(中国顶尖学科),成为天津市唯一,也是全国化工类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学科专业。
彰显了化工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3.学科体系完备,师资力量一流。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方向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能源化工。
通过热稳定的Pt-Cu单原子合金打破催化脱氢的比例线性关系
(CO-DRIFTS+HAADF-STEM+同步辐射+DFT)通过热稳定的Pt/Cu单原子合金打破催化脱氢的比例线性关系【研究背景】对于新兴催化剂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为同时增强转化率与活性。
然而由于活性与选择性存在线性关系(scaling relationship)即负相关关系。
尤其在贵金属合金中,转化率提高的同时往往伴随者副反应的发生,使目标产物的选择性降低。
这是由于过渡态金属表面存在吸附能的比例特性。
因此为打破工业中重要的一种反应--丙烷脱氢的线性关系与同时提高丙烯选择性和丙烷转化率,巩金龙课题组利用组装单原子合金的方法(SAAs)。
即采用初湿共浸渍法来合成了γ-氧化铝负载的Pt/Cu单原子合金催化剂。
【研究成果】最近巩金龙课题合成了Pt/Cu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其具有较高的铜比例。
分散在铜纳米粒子上的单个铂原子极大地增强了表面结合丙烯的解吸,并阻止其进一步脱氢,导致了较高的丙烯选择性(~90%)。
和已报道的低温(<400 ℃)下单原子应用相比,Pt/Cu单原子合金在常压,520 ℃的条件下,连续运行120个小时后,仍展示出优异的稳定性。
本文亮点:●合成了热稳定性Pt/Cu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在520℃,常压下120小时保持优异稳定性。
●打破工业中重要的一种反应--丙烷脱氢的线性关系(scalingrelationship)与同时实现提高丙烯选择性和丙烷转化率。
●利用DFT计算结果指导实际的实验。
【图文解析】如图1所示,利用DFT计算发现,由于存在线性关系Pt3M (M = 3d和4d过渡金属),低脱氢能垒,即高PDH活性伴随强(C-Pt强相互作用),导致丙烯强吸附丙烯选择性低(图1a)。
值得注意的是单原子Pt/Cu SAA催化剂有合适的一个合理的脱氢活化能垒,同时表现出相当高的选择性,这体现在丙烯的低吸附强度与高深度脱氢能垒((图1b)。
不像在Pt表面上,孤立的Pt/Cu SAA中的Pt原子只能与深度脱氢的积碳前驱体C3H5相互作用,而不是较稳定的Pt-C相互作用在Pt(111) (图1c,d)。
天津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信息
李鑫钢: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985工程“化工过程工程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敏华天津大学石化中心主任、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一平:新能源教授,主攻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
袁希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主任
巩金龙:绿色化工,国际氢能学会顾问委员属于少壮派教师制氢技术估计以后也算个前沿
张香文:化学工艺系主任,化学推进剂专家教育部优秀团队主要做航空燃料
卫宏远:过程计算流体力学、流体混合和工业结晶专家综合大师和宝洁合作较多,而且宝洁号称管理界的黄埔军校。
院士:余国琮、王静康、邹竞。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五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工作综述
化工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647·
行业动态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五处
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工作综述
孙宏伟,张国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北京 100085)
化学工程是一门从实验室的烧杯化学走向工业 应用的桥梁学科,其核心内涵是揭示物质转化过程 中质量传递、能量传递、动量传递以及分离和反应 之间的内在关系,创建高效、清洁、节能、安全、 经济的物质转化工艺和相关系统。化工学科的基础 研究是创新之源,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对于促 进科学知识与技术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5 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五处(下 文简称化学五处)的各类基金申请、受理和评审有 序进行,现将 2015 年度的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 总结如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主要支持具备 5~10 年的科 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 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 方向开展基础研究。2015 年化学五处共收到 80 份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申请,推荐 12 人上会答辩,资助 9 人(见表 8),资助经费 130 万元/人。
表 6 重大研究计划“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 2015 年度重点支持项目资助情况
总计
依托单位
/项
/项
/项
申请 资助 申请 资助 申请 资助
华东理工大学
72 13 29 15 101 28
天津大学
68 23 24 12 92 35
北京化工大学
39 15 15
7
54 22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人工树叶”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科技前沿TECHNOLOGYANDMARKETVol.26,No.11,2019“人工树叶”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二氧化碳分子式的排列就像两个人紧紧拉着手,这种结构让二氧化碳分子极具化学惰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强迫它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与别的物质发生反应,把它变废为宝。
”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巩金龙教授眼里,如何催化“懒惰”的二氧化碳是实现其变废为宝的关键。
在过去3年中,巩金龙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通过深入研究二氧化碳化学催化转化过程,突破了二氧化碳资源化所面临的能耗高、效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等瓶颈问题,为其转化利用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奠定了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零排放”转化:最难也是标准最高的路全世界每天有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资源化高效利用是实现减排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一直以来,我国使用的常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都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获取这些条件离不开能源的使用。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背景下,传统技术会导致额外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能在转化过程中产生新的二氧化碳,否则就成了拆东墙补西墙。
转化得算总账,转化量大于排放量才划算,我们的目标是零排放,让二氧化碳实现净转化。
”巩金龙团队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难的、也是标准最高的道路。
二氧化碳转化的难度在于,其分子结构极其稳定,转化需要注入很高的能量,且二氧化碳转化的路径复杂,转化后产物众多、纯度不佳。
因此转化路径和催化剂的选择极其重要。
巩金龙团队把目光聚焦到太阳能。
“太阳能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
”巩金龙说,他们想到了树叶的光合作用,一片树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富能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但是树叶的能量转化效率太低了,只有0.1%~1%。
“我们要做的催化剂就像是一片能量转化效率是普通树叶百倍的人工树叶。
”利用太阳能,人工树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把水和二氧化碳高效地转化为甲醇、甲烷等含碳分子,直接就可以作为燃料再次利用。
杰青个人情况统计籍贯毕业院校
001王汉生男博士教授北京中国重庆北京大学本002蔡阳健男博士教授苏州大学中国浙江临海1977浙江大学本003古英女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1970南开大学本004万贤纲男博士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江西黎川1973南京大学本005他得安男博士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甘肃1972陕西师范大学本006徐莉梅女博士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1973北京师范大学本007陈志强男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江苏常州1971清华大学本008杨立军男博士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黑龙江197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009孙文昌男博士教授南开大学中国山东五莲1970南开大学本010吴恒安男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湖北红安197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011曲绍兴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山东莱州197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012武海军男博士教授南京大学中国吉林长春1970吉林大学本013宝音贺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内蒙古1972014方陶陶男博士教授厦门大学中国武汉大学本015陆朝阳男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浙江东阳198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016王刚锋男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陕西1971天津大学本017孙斌勇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浙江舟山1976浙江大学本018孙立涛男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山东海阳1976019刘江来男博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江苏1976南京大学本020李竞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福建永春厦门大学本021何源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甘肃1973兰州大学本022周善贵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黑龙江1971吉林大学本023胡峻男博士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安徽黄山1972华东师范大学本024范一中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重庆梁平1977长安大学本025洪春雁女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河北辛集197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026黄伟新男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江西金溪197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027李昂男博士研究员中国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吉林舒兰1982北京大学本028曾明华男博士教授广西师范大学中国湖南邵阳1972邵阳学院029秦安军男博士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山西长治山西大学本030张文科男博士教授吉林大学中国辽宁盖州1973吉林大学本031王新平男博士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浙江乐清1974四川大学本032黄岩谊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福建莆田1975北京大学本033林道辉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浙江瑞安1973杭州大学本034彭海琳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湖南湘乡1978吉林大学本035吴传德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山东临沂1970山东师范大学本036杨清正男博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郑州大学本037巢晖男博士教授中山大学中国湖南汨罗1970湖南科技大学本038王金兰女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湖南沅江1973湖南师范大学本039王靖岱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浙江上虞1974浙江大学本040张望清男博士研究员南开大学中国湖北孝感1970南开大学041王春江男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安徽1973黄山学院042夏帆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湖南1980华中科技大学本043王宏达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吉林大学本044唐金魁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045楚霞女博士教授湖南大学中国湖南邵阳1972湖南大学本046张建玲女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河北肃宁1974河北师范大学本047李兴伟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河南1971复旦大学本048苏海佳女博士教授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山东1970清华大学本049巩金龙男博士研究员天津大学中国甘肃兰州1979天津大学本050陈春城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1971成都科技大学本051叶明亮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安徽芜湖1973安徽师范大学本052罗军华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江西吉安1975江西师范大学本053邓伟侨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1973兰州大学本054赵斌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1975中国海洋大学本055吕雪峰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中国山西临县1974056马忠华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江苏淮安1970南京农业大学本057严建兵男博士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湖北崇阳1976华中农业大学本058范衡宇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黑龙江1975东北农业大学本059叶升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厦门大学本060贺超英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甘肃庆阳1973西北师范大学本061唐定中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中国1970武汉大学本062欧光朔男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1976中国农业大学本063田志喜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中国1975河北农业大学本064缪炜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湖南长沙1974武汉大学本065杜卫国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浙江杭州1970浙江师范大学本066钱志勇男博士教授四川大学中国江苏泰州1976067李国红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湖北黄石1972武汉大学本068任军男博士研究员江西农业大学中国江西横峰1974江西农业大学069艾庆辉男博士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江西丰城1972070李斌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安徽1976安徽师范大学本071徐书华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湖北宜昌1978湖北大学本072徐永镇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徽1972安徽农业大学本073陈剑峰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复旦大学本074应浩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华东理工大学本075雷鸣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清华大学本076王佳伟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1976上海交通大学本077李澄宇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北京大学本078黎胜红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云南陆良1973云南大学本079蒋毅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1979北京大学本080杜岩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洋研究所中国山东临沂1975中国海洋大学本081王喜龙男博士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宁夏同心1973兰州大学本082王风平女博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湖北1971华中师范大学本083胡修棉男博士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江西新建1974成都理工大学本084王开存男博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河南永城1977兰州大学本085崔峻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1974北京大学本086姚槐应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安徽太湖1973中国农业大学本087田军男博士教授同济大学中国湖北汉川19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88段晚锁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山西阳城1973山西大学本089王厚杰男博士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山东高密1972中国海洋大学本090罗义女博士教授南开大学中国辽宁抚顺1971辽宁大学本091郭锋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湖南临武1971吉林大学092史志华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湖北十堰1970华中农业大学本093姜卫平男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中国湖南溆浦1972武汉大学本094李建春女博士研究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浙江建德1971上海交通大学本095兰恒星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山东招远1972山东科技大学本096杨岳衡男博士高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湖南衡山197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097裴韬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江苏扬州197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098梁尔源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1973山东师范大学本099魏勇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1981武汉大学本100孙有斌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湖北郧西197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101刘庄男博士教授苏州大学中国湖南长沙1982北京大学本102张浩力男博士教授兰州大学中国河北1972兰州大学本103门永锋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1973东南大学本104傅旭东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安徽无为1973清华大学本105于荣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四川1970浙江大学本106阮新波男博士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湖北洪湖197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107李秦川男博士教授浙江理工大学中国陕西西安1975燕山大学本108范峰男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安徽安庆1971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09肖睿男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湖北监利1971西安交通大学本110张幸红男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安徽桐城1972安徽工程大学本111朱锦涛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1978湖南大学本112何正友男博士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四川富顺1970113段炼男博士副研清华大学中国重庆江津1975清华大学本114吴刚男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浙江东阳1976东南大学本115王同敏男博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1971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16杨全红男博士教授天津大学中国山西孝义1972天津大学本117李永乐男博士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河南洛阳1972西南交通大学本118刘世元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湖北监利1970119潘安练男博士教授湖南大学中国安徽歙县1974安徽大学本120王晓东男博士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广东湛江1973121熊立华男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中国湖北荆门1972武汉大学本122韩庆华男博士教授天津大学中国山东桓台1971华东交通大学本123孙玉文男博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西安交通大学本124王天友男博士研究员天津大学中国河南光山1970125李润伟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中国黑龙江1971中央民族大学本126李峰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南京工业大学本127徐波男博士教授燕山大学中国197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128李伟华女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1971青岛化工学院本129田明男博士教授北京化工大学中国1971沈阳化工学院本130朱万成男博士教授东北大学中国新疆1974131何茂刚男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河南灵宝1970132强志民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江苏无锡1970同济大学本133秦高梧男博士教授东北大学中国江苏盐城1970东北大学本134刘宣勇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江西吉安1974湖南大学本135宋云涛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徽安庆1973安徽理工大学本136邓军男博士教授西安科技大学中国四川大竹1970湘潭矿业学院本刘鸿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院中国重庆1970西南师范大学本郭建春男博士教授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四川营山1970西南石油大学本单忠德男博士研究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山东高密1970西安理工大学本140王凌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江苏常州1974清华大学本141史保森男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1970西北师范大学本142董晓臣男博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山东烟台1975143曾晓洋男博士教授复旦大学中国湖南衡南1974湘潭大学本144张志军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江苏1971电子科技大学本145张民男博士教授苏州大学中国黑龙江1970146张钦宇男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江苏扬州1972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47谢冰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湖南1970148张新鹏男博士教授上海大学中国黑龙江1975吉林大学本149罗均男博士研究员上海大学中国重庆1970150刘华锋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山东巨野1972浙江大学本151金仲和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浙江嵊州1970浙江大学本152刘雷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所中国辽宁沈阳吉林大学本153吴立刚男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江西宜黄1977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54屈军乐男博士教授深圳大学中国陕西西安1970西安交通大学本155陈文光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湖北咸宁1972清华大学本156刘宏伟男博士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河南孟津1971大连理工大学本157李宏亮男博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中国1970158薛晨阳男博士教授中北大学中国山西1971山西大学本159刘雪明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所中国湖南东安1972湖南科技大学本160李朝晖男博士教授暨南大学中国1975南开大学本161裴丽女博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山西1970北京交通大学本162张勇东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山西运城1973163管海兵男博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1971扬州大学本164丁进良男博士教授东北大学中国河北定州1976东北大学本165王亮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安徽宿州1975安徽大学本166王大轶男博士研究员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中国黑龙江1973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67冯志勇女博士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1971168陈诗一男博士教授复旦大学中国江苏南通1970南京农业大学本169路江涌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1973河南财经大学本170舒嘉男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1977171霍宝锋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山东1977天津大学本172吴建军男博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山西寿阳1973173王灿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湖南资兴1974清华大学本174李志纯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江西高安1976175刘俊岭男博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河南虞城1971新疆医科大学本176徐文东男博士教授复旦大学中国江苏常州1970复旦大学本177李建明男博士教授苏州大学中国江西余江1970南方医科大学本178周家国男博士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安徽太湖1970皖南医学院本179周荣斌男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湖南198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180赵晨男博士教授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北京1974北京大学本181张华凤女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1973沈阳药科大学本182易凡男博士教授山东大学中国1972山东大学本183高成江男博士教授山东大学中国山东郯城1971山东大学本184居胜红女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江苏1970185程翔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1976186陈心春男博士教授广东医学院中国江西石城1970187高飞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内蒙古1972内蒙古大学本188赵强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天津蓟县1980清华大学本189鞠振宇男博士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山东东营1974190张浩男博士主医师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浙江温州1973温州医学学院本191胡荣贵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徽安徽师范大学本192朱波峰男博士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中国陕西杨凌1972193夏昆男博士研究员中南大学中国湖南长沙1971湖南医科大学本194杨清武男博士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四川南江1971川北医学院本195郝继辉男博士教授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天津1972天津医科大学本196余鹰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江西上饶1973南昌大学本197程永现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河南浚县1972河南中医学院本198舒跃龙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湖南洞口1970湖南师范大学本199余宏杰男博士主医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湖北黄冈1974200李文辉男博士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兰州医学院本。
2015年杰青个人情况统计(籍贯、毕业院校)-推荐下载
032 黄岩谊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福建莆田1975 北京大学本033 林道辉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浙江瑞安1973 杭州大学本034 彭海琳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湖南湘乡1978 吉林大学本035 吴传德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山东临沂1970 山东师范大学本036 杨清正男博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郑州大学本037 巢晖男博士教授中山大学中国湖南汨罗1970 湖南科技大学本038 王金兰女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湖南沅江1973 湖南师范大学本039 王靖岱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浙江上虞1974 浙江大学本040 张望清男博士研究员南开大学中国湖北孝感1970 南开大学041 王春江男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安徽 1973 黄山学院042 夏帆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湖南 1980 华中科技大学本043 王宏达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吉林大学本044 唐金魁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045 楚霞女博士教授湖南大学中国湖南邵阳1972 湖南大学本046 张建玲女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河北肃宁1974 河北师范大学本047 李兴伟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河南 1971 复旦大学本048 苏海佳女博士教授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山东 1970 清华大学本049 巩金龙男博士研究员天津大学中国甘肃兰州1979 天津大学本050 陈春城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 1971 成都科技大学本051 叶明亮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安徽芜湖1973 安徽师范大学本052 罗军华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江西吉安1975 江西师范大学本053 邓伟侨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 1973 兰州大学本054 赵斌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 1975 中国海洋大学本055 吕雪峰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中国山西临县1974056 马忠华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江苏淮安1970 南京农业大学本057 严建兵男博士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湖北崇阳1976 华中农业大学本058 范衡宇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黑龙江 1975 东北农业大学本059 叶升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厦门大学本060 贺超英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甘肃庆阳1973 西北师范大学本061 唐定中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中国 1970 武汉大学本062 欧光朔男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 1976 中国农业大学本063 田志喜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中国 1975 河北农业大学本064 缪炜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湖南长沙1974 武汉大学本065 杜卫国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浙江杭州1970 浙江师范066 钱志勇男博士教授四川大学中国江苏泰州1976067 李国红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湖北黄石1972 武汉大学本068 任军男博士研究员江西农业大学中国江西横峰1974 江西农业大学069 艾庆辉男博士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江西丰城1972070 李斌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安徽 1976 安徽师范大学本071 徐书华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湖北宜昌1978 湖北大学本072 徐永镇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徽 1972 安徽农业大学本073 陈剑峰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复旦大学本074 应浩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华东理工大学本075 雷鸣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清华大学本076 王佳伟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 1976 上海交通大学本077 李澄宇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北京大学本078 黎胜红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云南陆良1973 云南大学本079 蒋毅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 1979 北京大学本080 杜岩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洋研究所中国山东临沂1975 中国海洋大学本081 王喜龙男博士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宁夏同心1973 兰州大学本082 王风平女博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湖北 1971 华中师范大学本083 胡修棉男博士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江西新建1974 成都理工大学本084 王开存男博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河南永城1977 兰州大学本085 崔峻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 1974 北京大学本086 姚槐应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安徽太湖1973 中国农业大学本087 田军男博士教授同济大学中国湖北汉川19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88 段晚锁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山西阳城1973 山西大学本089 王厚杰男博士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山东高密1972 中国海洋大学本090 罗义女博士教授南开大学中国辽宁抚顺1971 辽宁大学本091 郭锋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湖南临武1971 吉林大学092 史志华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湖北十堰1970 华中农业大学本093 姜卫平男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中国湖南溆浦1972 武汉大学本094 李建春女博士研究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浙江建德1971 上海交通大学本095 兰恒星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山东招远1972 山东科096 杨岳衡男博士高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湖南衡山197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097 裴韬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江苏扬州197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098 梁尔源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 1973 山东师范大学本099 魏勇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 1981 武汉大学本100 孙有斌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湖北郧西197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101 刘庄男博士教授苏州大学中国湖南长沙1982 北京大学本102 张浩力男博士教授兰州大学中国河北 1972 兰州大学本103 门永锋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 1973 东南大学本104 傅旭东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安徽无为1973 清华大学本105 于荣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四川 1970 浙江大学本106 阮新波男博士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湖北洪湖197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107 李秦川男博士教授浙江理工大学中国陕西西安1975 燕山大学本108 范峰男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安徽安庆1971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09 肖睿男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湖北监利1971 西安交通大学本110 张幸红男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安徽桐城1972 安徽工程大学本111 朱锦涛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 1978 湖南大学本112 何正友男博士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四川富顺1970113 段炼男博士副研清华大学中国重庆江津1975 清华大学本114 吴刚男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浙江东阳1976 东南大学本115 王同敏男博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 1971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16 杨全红男博士教授天津大学中国山西孝义1972 天津大学本117 李永乐男博士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河南洛阳1972 西南交通大学本118 刘世元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湖北监利1970119 潘安练男博士教授湖南大学中国安徽歙县1974 安徽大学本120 王晓东男博士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广东湛江1973121 熊立华男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中国湖北荆门1972 武汉大学本122 韩庆华男博士教授天津大学中国山东桓台1971 华东交通大学本123 孙玉文男博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西安交通大学本124 王天友男博士研究员天津大学中国河南光山1970125 李润伟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中国黑龙江 1971 中央民族大学本126 李峰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南京工业大学本127 徐波男博士教授燕山大学中国 197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128 李伟华女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 1971 青岛化工学院本129 田明男博士教授北京化工大学中国 1971 沈阳化工学院本130 朱万成男博士教授东北大学中国新疆 1974131 何茂刚男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河南灵宝1970132 强志民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江苏无锡1970 同济大学本133 秦高梧男博士教授东北大学中国江苏盐城1970 东北大学本134 刘宣勇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江西吉安1974 湖南大学本135 宋云涛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徽安庆1973 安徽理工大学本136 邓军男博士教授西安科技大学中国四川大竹1970 湘潭矿业学院本137 刘鸿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院中国重庆 1970 西南师范大学本138 郭建春男博士教授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四川营山1970 西南石油大学本139 单忠德男博士研究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山东高密1970 西安理工大学本140 王凌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江苏常州1974 清华大学本141 史保森男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 1970 西北师范大学本142 董晓臣男博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山东烟台1975143 曾晓洋男博士教授复旦大学中国湖南衡南1974 湘潭大学本144 张志军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江苏 1971 电子科技大学本145 张民男博士教授苏州大学中国黑龙江 1970146 张钦宇男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江苏扬州1972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47 谢冰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湖南 1970148 张新鹏男博士教授上海大学中国黑龙江 1975 吉林大学本149 罗均男博士研究员上海大学中国重庆 1970150 刘华锋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山东巨野1972 浙江大学本151 金仲和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浙江嵊州1970 浙江大学本152 刘雷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所中国辽宁沈阳吉林大学本153 吴立刚男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江西宜黄1977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54 屈军乐男博士教授深圳大学中国陕西西安1970 西安交通大学本155 陈文光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湖北咸宁1972 清华大学本156 刘宏伟男博士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河南孟津1971 大连理工大学本157 李宏亮男博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中国 1970158 薛晨阳男博士教授中北大学中国山西 1971 山西大学本159 刘雪明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所中国湖南东安1972 湖南科技大学本160 李朝晖男博士教授暨南大学中国 1975 南开大学本161 裴丽女博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山西 1970 北京交通大学本162 张勇东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山西运城1973163 管海兵男博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 1971 扬州大学本164 丁进良男博士教授东北大学中国河北定州1976 东北大学本165 王亮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安徽宿州1975 安徽大学本166 王大轶男博士研究员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中国黑龙江 1973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167 冯志勇女博士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 1971168 陈诗一男博士教授复旦大学中国江苏南通1970 南京农业大学本169 路江涌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 1973 河南财经大学本170 舒嘉男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 1977171 霍宝锋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山东 1977 天津大学本172 吴建军男博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山西寿阳1973173 王灿男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湖南资兴1974 清华大学本174 李志纯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江西高安1976175 刘俊岭男博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河南虞城1971 新疆医科大学本176 徐文东男博士教授复旦大学中国江苏常州1970 复旦大学本177 李建明男博士教授苏州大学中国江西余江1970 南方医科大学本178 周家国男博士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安徽太湖1970 皖南医学院本179 周荣斌男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湖南 198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180 赵晨男博士教授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北京 1974 北京大学本181 张华凤女博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 1973 沈阳药科大学本182 易凡男博士教授山东大学中国 1972 山东大学本183 高成江男博士教授山东大学中国山东郯城1971 山东大学本184 居胜红女博士教授东南大学中国江苏 1970185 程翔男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 1976186 陈心春男博士教授广东医学院中国江西石城1970187 高飞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内蒙古 1972 内蒙古大学本188 赵强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天津蓟县1980 清华大学本189 鞠振宇男博士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山东东营1974190 张浩男博士主医师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浙江温州1973 温州医学学院本191 胡荣贵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徽安徽师范大学本192 朱波峰男博士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中国陕西杨凌1972193 夏昆男博士研究员中南大学中国湖南长沙1971 湖南医科大学本194 杨清武男博士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四川南江1971 川北医学院本195 郝继辉男博士教授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天津 1972 天津医科大学本196 余鹰男博士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江西上饶1973 南昌大学本197 程永现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河南浚县1972 河南中医学院本198 舒跃龙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湖南洞口1970 湖南师范大学本199 余宏杰男博士主医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湖北黄冈1974200 李文辉男博士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兰州医学院本。
磁场调控二次电池过渡金属基正极材料及界面层的应用和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磁场调控二次电池过渡金属基正极材料及界面层的应用和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巩金龙,孙洁,龚昊宸,侯仰龙
申请号:CN202210100532.7
申请日:20220127
公开号:CN114361628A
公开日:
202204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磁场用于降低二次电池过渡金属基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和活性离子的混排度、维持二次电池过渡金属基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改变CEI膜组分、提高CEI膜致密性与均匀性的应用及一种磁场对二次电池过渡金属基正极材料及CEI膜的调控方法。
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引入定磁场,定磁场的磁力线与电池的正极夹角固定、通过调节磁场强度与磁场施加的期间,使得电池中活性物质得以充分利用,提高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库伦效率。
本发明针对已有的过渡金属基正极二次电池体系,可实现高效、简单、成本低廉的调控过程,重复性高,可操作性强,减少电池不可逆容量的损失,提高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申请人:天津大学
地址: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李丽萍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的应用——以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为例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4, 39 (2), 168收稿:2023-08-01;录用:2023-09-21;网络发表:2023-10-24*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天津大学第四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天大校教〔2022〕19号);2023–2024年度天津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项目(天大校资产〔2023〕3号)•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308007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的应用——以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为例姜婷婷,常静*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天津 300354摘要:分析化学实验是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
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这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本文以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两个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从教学设计、实验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
关键词:分析化学;思政教育;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中图分类号:G64;O6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em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king the Redox Titration Experiment as an ExampleTingting Jiang, Jing Chang *National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llege of Scienc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4, China.Abstract: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are important foundational courses in th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a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at Tianjin University. Integrating element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heory and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is course is beneficial for helping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worldviews, life philosophies, and values, and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takes two redox titration experiment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s examples and explores and practices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design, experimental cont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It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teach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combin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 education, and achieves the alignment of course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dox titration experiment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从事多相(光)催化、能源化工应用基础研究,在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多相催化模型体系和多相催化原位动态 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系统研究进展。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 基 金 委 重 点 基 金 、 科 技 部 863 项 目 10 余 项 。 在 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IChE J、 Adv Mater、Chem Rev、Acc Chem Res、Chem Soc Rev、 Nano Lett、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 篇,被引用3500余次;申请美国、中国发明专利52项,其中 17项已获授权。
化学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singhua University
学堂讲座通知
报告人:
巩金龙 教授 天津大学
报告题目:
氢的多相催化合成与转化
时 间:2016年5月18日(星期三)下午7点
地 点:化学馆301 涌泉报告厅
巩金龙教授曾获得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 (2001)、硕士(程博士(2008),美国哈佛大学George Whitesides实验 室博士后。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 长,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团队负责人,绿色合成与转 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 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