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第1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含两课时)

封、万里雪飘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造就了北方人义气、豁达、豪爽的性 陌生,以谈话的形
格。对于南方,雾蒙蒙的天气,湿漉漉的空气,润泽着江南的大地,也熏
染着南方人的性格,他们清秀、不愠不火,优雅平和。
式导入新课,有利
所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看看那 于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瞳仁(tóng)
解。
捶(chu
学习字词,扫
烧灼(zhuó) án )
亢奋(kàng)
羁绊(jī)
恬静(ti 除障碍。
冗杂(rǒng) 束缚(fù )
戛然(jiá)
淋漓(l
ín lí) 磅礴(páng bó) 骤雨(zhòu)
四、诵读课文
指导朗读,培养 朗读能力。
1.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朗读
2.倾听学生朗读
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
课题:3、安塞腰鼓 年班: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 2.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 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5.培养捕捉关键语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情感价值态度观: 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
8.西北,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有人 言 及 写 法 上 的 特
说过,黄土高原的土层有多厚,它的文化积淀就有多深,但由于自然环境 点 是 新 课 程 标 准
恶劣,地理封闭,改革开放后,安塞人仍过着贫穷的生活,可他们为什么
还能将自己的腰鼓打的那么响?文中有没有宣泄他们情感的一句话?
及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在等待时机敲响身侧的腰鼓。今天,就让我们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品味语句,学习写法。

2.过程与方法:预读—听读—析读--赏读—学法—运用。

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听读与朗读相结合。

品味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对生命和力量的赞颂,加深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及意义与价值,品味语句,学习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课堂流程(一)、情境导入------知鼓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形成一方民俗文化。

今天让我们随刘成章一起欣赏一场黄土高原上的腰鼓!教师播放安塞腰鼓原生态表演视频片段,学生观看视频,谈感受。

了解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

它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

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它历史悠久。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二)、检查预习------夯基础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及作者情况,学生识记字音词义作者。

(三)、讲授新课1.听读感知------听鼓声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教师: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好在哪?你听。

播放wmv文件,学生听读课文,观看视频画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特点,体会全文朗读时语速、语调的变化。

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

朗读时语速语调的变化: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段:较快,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表演结束后场面场面寂静的特点。

2.朗读知意------读鼓意享受朗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3 安塞腰鼓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3 安塞腰鼓 教案(表格式)
”“元气淋漓”“惊心动魄”
根据教师提示,归纳以下几方面:
从用词方面说:
①“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从句式上说: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学生在文中画出,并大声齐读:“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回忆文章内容及语言形式,构思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各小组派代表比赛朗读,互相评议与学习。
小组讨论,划分结构,全班交流,共同修改与完善。
预期引导:文章分为三部分……
同学齐答:“好一个安塞腰鼓!”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航二:品语言,寻美点
1、探究文章的画面美
3、探究文章的力量美
4、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5、画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再一次感受文章的阳刚之力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3、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本课
3、作业
请借鉴课文的语言形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仿写句子。可选一个角度,亦可多角度描写。字数不限。
示例
那欢畅淋漓的舞姿,那优美娴熟的动作,那千般的娇姿,那万般的变化,似孔雀开屏,似莲花绽放,似凤凰展翅。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实施目标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张艺谋《黄土地》
学生活动(安塞腰鼓表演:表演场地/环境、表演者、表演道具、表演效果/声音/气势等)
3、“安塞腰鼓”是热情奔放的歌;“安塞腰鼓”是激情洋溢的诗;作者刘成章用“好一个安塞腰鼓”贯穿了全篇。
【思考1】研读课文,说说安塞腰鼓“好”在哪儿?(提示:好一个安塞腰鼓!)
①热烈的气氛(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
②激越的鼓声(沉重的响声)
③元气淋漓的后生
④变幻的舞姿
(1)感受“热烈的气氛”(艺术之美)
朗读第1-8自然段,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节奏,表现出演出前的“静”与演出时的“动”。(提示:1-4自然段缓慢、安静。5-8自然段急促、热烈)
【思考1】作者是怎样表现演出前的“静”呢?为何写演出前的“安静”气氛?
壮阔、豪放、火烈
【思考3】作者是如何表现安塞腰鼓的特点的呢?(如何表现“热烈气氛”的呢?)
【原文】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安塞腰鼓的一股“劲”(力量)
【原文】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急促的鼓点——骤雨”,“飞扬的流苏——旋风”,“蹦跳的脚步——乱蛙”,“闪射的瞳仁——火花”,“强健的风姿——斗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表演热烈气氛。(提示:骤雨特点/旋风特点;火花/乱蛙/斗虎)
总结:安塞腰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它以激越的鼓声、飞扬的舞姿向我们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艺术之美,更向我们展示了“安塞人民”勤劳乐观、顽强不屈、蓬勃向上的“生命之美”。安塞腰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安塞腰鼓,它所表现出的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的律动,是我们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象征。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安塞腰鼓》,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表演形式及其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
2.文化背景:分析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探讨其在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3.修辞手法: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安塞腰鼓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民间艺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这种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成功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投入,讨论热烈,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到安塞腰鼓的模拟表演中。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塞腰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过或者听说过类似的民间艺术表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安塞腰鼓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概念。安塞腰鼓是我国陕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体育活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这个案例展示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顾运年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概,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明白得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明白得句子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课前动员:咱们初一、一班的同学一直都专门优秀,我相信大伙儿今天的表现会更加杰出,有信心吗?好,上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导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专门带劲的视频,请观赏(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

大伙儿说这是什么表演?(腰鼓表演)。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壮阔、豪爽、火烈、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带劲……)。

哪个地点的腰鼓最有名,打得最给力?(安塞腰鼓)。

对,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安塞腰鼓》(板书课题)。

那么在陕北闻名诗人、散文家刘成章的笔下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又是如何样的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快读课文,并注意以下要求:(1)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标出段落序号。

二、初读课文(5分钟)1、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3分钟)2、解决生字词:(2分钟)(1)前后桌的同学互相交流解决生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字词。

(动员其他同学帮帮他)(3)巩固重点字词。

(出示重点字词,齐读)三、杰出段落品读(21分钟)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你什么缘故喜爱它,一会儿读给大伙儿观赏。

(3分钟)2、小组交流(3分钟)下面请各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把自己喜爱的段落先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课堂展现(13分钟)(1)下面请同学朗诵自己喜爱的段落,其他同学听后给以点评。

哪位同学想抢个头彩啊?谁先开始?(读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比较杰出的、重点的段落能够动员全班同学齐读。

)(重点引导朗读描写场面、响声、后生、舞姿,以及三个愈捶愈烈的段落)教师评判用语:哪位同学愿为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打个分,点评一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4.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准确、得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安塞腰鼓》文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细致的描绘展现安塞腰鼓的激情与力量,以及这种艺术形式背后的民族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安塞腰鼓》,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欣赏文本中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中,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3)文本中的语言艺术和审美价值的挖掘。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和艺术美,如对腰鼓的动作描写、声音描绘等。
(4)塞腰鼓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弘扬安塞腰鼓文化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意识到提出的问题应该更加具体,以便让学生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我可以问他们:“你们在影视作品或者生活中是否见过类似安塞腰鼓的表演?”这样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迅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

《安塞腰鼓》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族艺术奇葩。

2.了解本文的修辞手法和句式。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能力目标1.对文章的形神有独到的见解。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描写来抒情的形神兼备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进而达到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2.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具黄土高原的声像资料,如李娜的《黄土高坡》,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片段,以及安塞腰鼓的视频。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1.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方面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主要指导他们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即可。

2.作者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并不是对江南和西北作一个评判。

江南有江南的风格,西北有西北的特点。

在这里不要作无谓的争论。

3.有条件的话,运用有关安塞腰鼓的视觉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加深认识。

4.有兴趣的话,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扩展学习。

历史可以从周朝开始西北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来引申到现实;现实可以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各方面的比较。

从这两方面指导学生探讨一下黄土高原的希望与复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多媒体演示,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力量。

教学过程:1.播放声像资料:黄土高原的图片、风光片,李娜的《黄土高坡》,安塞腰鼓的视频录像,最后定格在热烈的安塞腰鼓的画面,将学生带入黄土高原的特定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绪。

2.学生谈谈视听的感受。

请你用一些形容词来描绘你所看到的、听到黄土高原的,以及安塞腰鼓,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最恰当的定语。

(1)的黄土高原(2)的安塞腰鼓明确:(1)壮阔、雄浑、广袤、沧桑、稳健……(2)粗犷、奔放、有力、狂野、惊心动魄、气势磅礴……3.教师对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一些知识扩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安塞腰鼓气壮山河的气势,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教学重难点:品味文章所表现的主题和恢宏的气势。

教学方法:1、多媒体助学2、诵读导学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杭天琪的歌曲《黄土高坡》,放松心情的同时,创设情景,初步感受黄土高坡粗犷豪迈的风格,让学生的情感脉搏提前与课文同步。

一、导入语:这首歌因为散发着浓郁的陕北民歌风情,一经问世就风靡全国,在许多人的心中印上了特殊的“黄土高坡”情结。

其实厚重的黄土高原上还培植出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安塞腰鼓。

(板书课题)同学们想不想近距离的先睹为快呢?(播放视频:安塞腰鼓表演场面)教师顺势激情导入——这就是富有“东方神鼓”之称的安塞腰鼓,它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还很荣幸地出现在了祖国60周年庆典中。

它以恢弘的气势和铿锵的节奏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颤,使我们热血沸腾。

生在陕北,长在陕北的作家刘成章用饱蘸着浓墨重彩的笔为我们再现了他家乡安塞腰鼓的壮美!二、初读:感性感知。

过渡语:这样独具魅力的视觉盛宴,如何用更丰富的文字,全面的表现和传达出来?我们一起看看刘成章的生花妙笔是如何做到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读”的三点温馨提示:读得响亮;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选择最能读出“味”的部分文字,自主展示。

(学生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及时指导。

)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进一步启发:通过初读,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安塞腰鼓?用这是的安塞腰鼓句式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顺势引入下一环节。

三、再读:理清层次,抓出关键语,进一步整体感知。

过渡语:从字里行间大家都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和力量,文中有一句话反复渲染、礼赞了安塞腰鼓的这种力量,强烈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你能迅速找出来吗?学生快速找出关键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篇一《安塞腰鼓》教案【教学思想】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越,对于这样的文章,一要指导学生多诵读,从朗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是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的深意。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2.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沉重的情绪。

导语: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

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

安塞有“腰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华第一鼓”。

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

同学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二。

整体感知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儿?:屏幕显示板书:亢奋容不得羁绊好沉重严峻的思索力震撼释放出能量颤栗浓烈的享受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学习本课时,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恢弘气势,实现整体感悟。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二、教材分析《安塞腰鼓》一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3课,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通过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听、读、品、写,注重诵读和积累,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2.从主题丛书作品中探究民俗文化风情,感受节日魅力,提高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4.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并掌握“三遍读书法”。

四、教学重难点:1.从作品中探究民俗文化风情,感受节日魅力,提高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
《安塞腰鼓》
时间
月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题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
1.强化朗读训练
(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D、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排比层层递进,把安塞腰鼓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E、“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把陕北后生打腰鼓的神采与艺术特点给表现出来。)
F、“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3,充满了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B.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明确: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2、意蕴美:
结合课后研讨和练习第二题分析。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3课 《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3课 《安塞腰鼓》教案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一组雄浑壮阔画面,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学生结合文章主旨畅所欲言
升华学生对祖国领土的情感;呼应开头
板书设计
好一个安塞腰鼓
音美形美意美人美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以读为本,读想结合,读悟结合
2.多维度、多层次设置情境,品出意境,感悟内涵
3.化繁为简,构建简明清晰的教学主线
4.前后勾连,内外贯通,师生互补
2.文中是怎样写出这种美?找出具体的句子。(学生点到火热的场面时播放表演安塞腰鼓的视频)
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火烈的舞蹈场面美
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激越的鼓声美
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击鼓的后生美
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变幻的舞姿美!
1、想起秦腔
2、《将进酒》
3、想到某些壮阔场面?开国大典、申奥成功、举国欢腾、、、、、、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七、悟主旨
1.任何艺术都是对生命、对社会的认识和感悟。面对这激昂的鼓声,面对这厚重的黄土,面对这群热烈奔放、使黄土地沸腾起来的年轻生命,你最想说什么?把你的心灵感悟和周围同学分享。
2.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看看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这里,大将军蒙恬曾率军三十万对阵匈奴;范仲淹、沈括等文臣武将曾浴血奋战西夏;王昭君梦断关河;花木兰纵马驰骋。在这里,久远的文明曾雄睨世界、、、、、、
4.配画外音朗读
1同桌共同分析语句互评互读。
2.把握基本的语调,语速,
掌握适合朗读本课的方法。
3.朗读比赛。
1.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作为扶手。
2.为了尽少破坏文本语言和意境的整体性.我采取了补充“画外音”的形式来指导朗读和解读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对于课文中民俗文化的理解,教师可结合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其文化内涵。
-在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中,教师可设置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写一段赞美安塞腰鼓的文字,或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安塞腰鼓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塞腰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民间艺术表演?”(如舞蹈、歌唱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的奥秘。
2.新课讲授中,我尝试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诠释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文化内涵时,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3.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观看表演视频的环节较为成功。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思想,需要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4.体会作者通过对比、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和艺术特点。
5.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安塞腰鼓》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题思想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热情赞美,如课文中“鼓声震撼着人心,让人热血沸腾”等句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课 安塞腰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课 安塞腰鼓

3.安塞腰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2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族艺术奇葩;3、了解本文的修辞手法和句式;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5、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通过生动描写来抒情的形神兼备的写法,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

2、对文章的形神有独到的见解;3、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进而达到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

难点:品味语言,能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课型、课时安排】:新课、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源、有关课文图片、资料【三分钟教育】: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谈观感。

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

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2.注意以下生字词(课件出示)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安塞腰鼓
【导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本文气势恢宏、词语简洁有力、句式铿锵激越的特点。

3.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

4.体味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课时计划】
1课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
自学互研生成基础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亢.奋(kàng)晦.暗(huì)羁.绊(jī)
冗.杂(rǒng) 蓦.然(mò) 戛.然而止(jiá)
闭塞.(sè) 飞溅.(jiàn) 恬.静(tián)
烧灼.(zhuó)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瞳.仁(tóng) 辐.射(fú)
2.词语解释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冗杂:繁杂。

蓦然:突然,猛然。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作品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听课文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交流点拨】文章按“鼓响前,鼓演中,鼓声止”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第二部分(5~27段),第三部分(28-30段)。

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也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先找出第二部分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前写的好的地方,抽取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作者把“但是”和“看”独立成段的用意。

【交流点拨】作者把“但是”和“看”独立成段,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2.品味“一捶起来就发狠了,没命了,忘情了!”的作用。

【交流点拨】短句,用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了哪些修辞,起到了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的想象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想大开大合, 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表达出了安塞腰鼓雄壮的场面,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

步骤四 精读课文 理解内涵
1.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下面来感悟《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

【交流点拨】用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情的句式、瑰丽奇特的想象、急促爆裂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棒槌的文字,在那天地之间,在那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上,为我们鼓荡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这鼓声鼓景,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舞姿、沉重的鼓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赞美之情,歌颂了陕北人民的粗犷、豪迈情怀。

2.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交流点拨】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②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③歌颂阳刚之美;④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文化,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

黄土高原上有壮阔、豪放、火烈、雄浑、激荡、磅礴、冲破束缚、阻碍、痛快淋漓的安塞腰鼓,而江南有姿态各一、百船竞渡、气氛热烈、争先恐后的龙舟赛。

这些形式各一的表演,铸就了我们中华的灿烂文化。

2.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令你想到这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量?
【交流点拨】划龙舟比赛、足球比赛、田径比赛等。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表演前 安静(以动衬静)表演中 亢奋(铿锵有力)表演后 寂静(呼应开头)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