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合理种植密度探析

合集下载

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 . 1不 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 的 影响 不 同的种植密度下 ,玉米 叶面积指数的 变化呈现单一 曲线趋势 , 四个 区域 的玉米在 拔节后叶面积快速增大 ,在开花后 l 5天达 到最大值 , 尔后开始减弱 , 但成熟以后 , 叶 面积数值都较高 。说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 , 玉米 群体 的叶面积数值 在最 大时期稍微 不 同。 研究玉米 叶面积动态变化指数发现 , 种 植密度越密 , 玉米各个生长发育时期 也面积
3 针对 种植 密度 对 叶面积指 数 、 玉米 产量 的 影响 ,采取 的应 对措 施
3 . 1 调整玉米种植结构 种植 业结 构 的调整 和布 局应兼 顾各 方 面的利益 , 要 遵照农 作物生 长的规律 ,疏密
综合 论坛
2 0 1 3年 5 期 ( 中)
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 国力 王 晓 霞
河南 商水 4 6 6 1 0 0 ) (商水县城关 乡政府农业服务 中心
摘要 : 目 的 :探讨种植 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能够提高玉米产量 。方法 :选用郑单 9 5 8和浚单 2 O 这 两种 玉米品种在河南省商水县 的试验 田开展试验 , 将其种植 区分 为四个小种植 区, 每个种植 区采用不同的种植 密度,在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测量叶面积、株高以及茎的粗细情况。以分析种植 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 影响。结果 种植密度越密 ,玉米各个生长发 育时期也面积指数数值越大,但是等到开花以后 。高密度 区域比低 密度区域衰减的速度要快;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 单株叶面积会有所下降,但群体叶面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开花 以 后 ,密度较 高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衰减速度 明显较快;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空秆率也越来 越 高:商品穗的数量随着种植密度 的增加表现 出先增后减的趋势。结论 合理的密度能够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还能增强玉米光合作用。提高玉米产量。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并且对经济效益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该文档来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一、种植密度的概念和作用种植密度指在一定面积内,种植的作物株数,它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亩产量,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作物竞争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情况加重,从而导致单株产量的下降。

而过于稀疏的种植则会浪费土地资源,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降低了作物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十分重要的。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技术关系,对于不同种类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亩产量。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由于玉米的种类、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

例如,对于白皮质高粱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4~15万株;而对于甜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2~13万株。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让每株玉米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获得更高的亩产量。

2、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影响除了不同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外,种植密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单株玉米的产量。

一些研究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导致不同的单株产量。

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单株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大,玉米单株产量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因为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玉米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水分等资源无法充足地分配给每一株作物。

三、种植密度对经济效应的影响种植密度还会对玉米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影响的方向也不尽相同。

1、种植密度对玉米成本的影响当种植密度不断增高时,单亩种子数量也不断增多,相应的种植成本也逐步提高。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总结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总结
玉 米不 同种植 密度试 验 总结
口李 颖 ’ 于 跃
种 植 密度 普遍 不 足 是 限 制 玉 米 产 量 的 重 要 因素 之 一 ,为 准确 掌握 玉米 高 产 栽 培 最 佳 种 植 密 度 ,为 大 面 积 推 广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在 青 龙 山分 公 司 (农 场 )园 区旱 田试 验 区域 安 排 玉米 种 植 密度 试 验
1试 验 材 料 与方 法 1.1试 验 供 试 品种 。 供 试 水 稻 品种 :德 美 亚一 号 1.2试验 地 基 本 概 况 。 试 验 设 在 青 龙 山分 公 司 科 技 园 区 进 行 ,供 试 土 壤 为 草 甸 型 自浆 土 ,土壤 质地 粘 性 、肥 力 中 等 。 1.3试 验 设 计 。试 验 设 3个 密 度 处 理 .每 小 区 折 合 密 度 O.51万 株 /亩 (处 理 1)、0.62万 株 /亩 (处 理 2)、0.72万 株 /亩 (处 理 3),不 设 重 复 。试 验 采 用 小 区对 比95平 方 米 ,长 30m,宽 6.5m。 每 小 区 播 种 10行 . 行 距 70cm,株 距 分 别 为 20cm、16.6cm、14.5cm。机 器 起 垄 ,施 肥 ,人 工 垄 上 等 距 播 种 .亩 施 肥 量 34公 斤 .N:P:K 为 1.8:1: 0.6,留 6公 斤 尿 素 于 拔 节 期 追 肥 ,玉 米 播 种 后 苗 千 采 用 4% 玉 农 乐 100mY亩 封 闭 除 草 。玉 米 苗 后 4叶期 人 工 定 苗 ,生 育 期 间 中耕 三 次 。 1.4调 查 方 法 及 要 求 。调 查 记 录 播 种 期 、出 苗 期 、抽 雄 吐 丝 期 、成 熟 期 。田 间 管 理 作业 的 内 容 、时 间 和数 量 等 。在 收获 前 ,调 查 记 载 每 小 区 收 获 的 株 数 、穗 数 。收 获 时 称 量 小 区 收获 全 部 果 穗 的 重 量 ,按 平 均穗 重 法 选 取 20穗 ,称 其 重 量 后 脱 粒 称 重 ,计 算 出 籽率 ,在 取 lkg进 行 折 干 ,计 算 折 干率 和产 量 。 2结 果 与 分 析 2.1生 育 进 程 调查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

然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生长缓慢,形成的秸秆细小,叶面积小,通风不良,水分分配不均,从而导致产量低下。

而过高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每株生长受限,分布不均,夺取养分不足,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在4-8万株/公顷之间为宜。

过去的实践表明,当玉米的株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虽然单株产量会减少,但总体产量会增加。

玉米品种的选择也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玉米会产生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高条件下,一些耐旱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此外,玉米品种的生长周期、抗病性、耐逆性等因素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根据不同的种植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在低龄土壤或灰裂石地等贫瘠的土地上,应选择生长快、抗旱、耐盐碱的品种;在高产田地里,应选择高产性、早熟性好的品种。

3. 种植密度和品种的综合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良好的条件下,高密度种植和高产量品种的组合可以产生最高的产量。

例如,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试验站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6.25万株/公顷时,采用杂交玉米品种“郑单698”和“淮25”组合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43.5和1120.7千克/亩。

总之,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在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的品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玉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贡献。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文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通常以万株/亩为单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会导致产量下降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低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小,日照充足,养分供应充足,但是由于每
个植株的空间更大,株高和总穗粒数会增加,导致每株穗粒数减少,从而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研究表明,当种植密度低于6万/亩时,玉米产量下降比较明显。

3.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每株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利用等生长
过程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生长状况,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研究表明,适宜的玉米种
植密度为8-9万株/亩,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除了对产量有影响之外,玉米种植密度还对玉米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玉米品质
种植密度过低时,每株玉米的穗粒数较少,但是每个穗粒会更加粗大,导致单株玉米
的产量变低,但蛋白质含量较高,若是用于饲料作物,不如用于食用作物。

而在种植密度
过高的情况下,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每个穗粒的养分分摊更多,单个穗粒的产量会减少,但是玉米的叶绿素含量较高,玉米的着色也更加鲜艳,与玉米的品质关系较大。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种植玉米时,应
根据土地、气候、品种、肥料等不同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从而实现玉米高产高
质。

玉米合理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试验及实践性措施

玉米合理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试验及实践性措施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玉米作为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研究领域。

详细探讨了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的实验材料、方法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此外,还讨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调整种植密度,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农机设备进行精准播种。

最后,提出针对病虫害管理和土壤养护的策略建议。

其生产管理技术尤为关键。

种植密度,作为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子,一直是农学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正确的种植密度不仅能够确保每株玉米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可有效预防玉米病虫害问题,进而提高当地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本文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出关于如何确定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的综合指南。

一、明确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1、基本原理种植密度是决定单位面积植株数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日照、空气流通、土壤养分利用等生长因子。

当种植密度过低时,土地利用率不高,玉米可以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但单位面积产量可能不高。

当种植密度过高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水分、养分和阳光的不足,从而降低单株产量。

2、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曲线在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植株数。

达到某一点后,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幅开始减少,直到产量出现下降。

这是因为植株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导致生长条件恶化。

3、影响因子气候条件:在水分充足的地区,增加种植密度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而在干旱地区,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水分争夺过于激烈,降低产量。

土壤肥力:土壤养分丰富的地块可支撑更高的种植密度。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适应性不同,选择适当的品种对应适当的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4、现代农业实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的应用已经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像玉米这样的主要粮食作物来说。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密度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密度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密度适宜种植密度是指在一定的农田面积上,栽培的农作物应该分布的合理和适度。

种植密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本文将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种类,探讨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一、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水稻种植密度为每亩8000-10000株。

过高的密植会导致水稻之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减低产量,并易发生病虫害;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导致水稻分蘖较多,影响养分的供应,同样会降低产量。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合理的种植密度对其稳产增产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小麦种植密度为每亩600-750公斤。

过高的密植会导致小麦之间光照不足,影响穗粒的形成,减少籽粒数量;过低的密植则会导致单株产量降低,影响整体产量。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度的调整。

三、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

过高的密植会导致养分和水分的争夺加剧,影响玉米茎秆的粗壮和穗的形成,降低产量;过低的密植则会导致光合有效面积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同样会减低产量。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适宜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大豆种植密度为每亩12-14万株。

过高的密植会导致大豆之间竞争激烈,影响光照和空气流通,引发病虫害,减低产量;过低的密植则会导致大豆分枝过多,影响养分的供应,同样会降低产量。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度的调整。

总之,适宜的种植密度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

玉米的合理栽培密度

玉米的合理栽培密度

不同地区的适宜栽培密度范围
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 都会影响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以下是 我国部分地区的适宜栽培密度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仅为参考,实 际种植时应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进行调 整。
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适宜密度范围为4.5万~9.0万株/hm²。
东北地区:一般适宜密度为4.5万~6.0万 株/hm²。
• 气候条件:在干旱地区,适当降低栽培密度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提高 抗旱能力;而在多雨地区,可适当增加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 综上所述,确定玉米的合理栽培密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种植户在 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等因素 ,灵活调整玉米的栽培密度,以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产量达到最优。
资源利用
02
适当的栽培密度能够确保玉米植株之间光照、水分、养分等资
源的合理分配,减少资源浪费。
植株生长
03
合适的栽培密度能够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避免过密导致
的生长受限或过疏导致的资源浪费。
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合理栽培密度
地力评估
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状况等因素,评估地力 ,选择适当的栽培密度。
抗病抗虫能力
合理的栽培密度有利于增强玉米植株的通风透光性,降低 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玉米的抗病抗虫能力 。
栽培密度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单位面积穗数
栽培密度直接影响单位面积内 的玉米穗数。适当的栽培密度 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
数,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穗粒数和千粒重
合理的栽培密度有利于保证玉米穗 粒数和千粒重的稳定,进而实现高 产优质的目标。
黄淮海地区:适宜密度为6.0万~7.5万株 /hm²。

玉米合理密植原则 玉米合理密植的种植方式.doc

玉米合理密植原则 玉米合理密植的种植方式.doc

玉米合理密植原则玉米合理密植的种植方式大家都知道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玉米合理密植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那么玉米合理密植有哪些原则呢?玉米合理密植的种植方式是什么呢?下面请看详细介绍:玉米合理密植原则(1)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株型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种宜稀,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密度要求。

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叶片较平展、群体透光性差的品种一般耐密性差,种植密度不宜过高,每公顷以种植4.5万~5.25万株为宜;植株较矮、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群体透光性好的品种或茎秆坚韧、根系发达的品种耐密性强,每公顷可种植6.75万~9万株;一些株型紧凑但抗倒能力稍差的品种,适宜密度为6万~7.5万株/公顷;还有一些紧凑大穗型的品种,个体生产能力强、群体增产潜力大,一般可控制在5.25万~8.25万株/公顷的范围内。

(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地力水平是决定种植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土壤肥力基础较低、施肥量较少、每公顷产量在7500千克以下的地块,由于肥力不足,密度过高,植株生长差,空秆多,种植密度不宜太高,应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在地肥、施肥量又多的高产田,要采用抗倒、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取其适宜范围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地块宜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中间值。

(3)阳坡地和沙壤土地宜密,低洼地和黏重土地宜稀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与土地的地理位置和土质也有关系。

一般阳坡地,由于通风透光条件好,种植密度宜高一些;土壤透气性好的沙土或沙壤土上宜种得密些;低洼地通风差,黏土地透气性差,宜种得稀一些,一般每公顷种植株数可相差4500~7500株。

(4)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宜密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光合作用时间长,呼吸消耗少,种植密度可适宜大一些。

(5)精细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在精播细管条件下种植宜密,因为精细栽培可以提高玉米群体的整齐度,减少以强欺弱、以大压小的情况发生;在粗放栽培的情况下,种植密度偏稀些为宜。

玉米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
1 玉米种植密度
我们常常可以在农田里看到玉米作为主要种植作物,玉米种植正受到广大农民和社会的重视,玉米种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种植密度是指每公顷种植玉米数量,一般情况下,地区条件不同,种植玉米的密度程度也是不相同的,而南方地区的种植玉米的密度度要高于北方的。

玉米种植的密度不同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玉米种植密度过低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使得玉米的增长与产量都大大减少,农民的收益也会大大下降;而种植密度过高也会引起玉米间的竞争,使得玉米的质量下降,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节奏。

因此,学术界一般认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佳种植密度一般是150株/m2 左右,在种植前要综合考虑水、肥等条件,和受地理环境、施肥、灌溉的影响,科学的进行玉米的种植,以期获得最佳的收获和收益。

玉米种植密度一定程度上关乎着农民的收获,而正确选择玉米种植密度,可以使此种作物生长得更好。

正确的种植结构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而正是这些产量,使农民们得到更多的收益,更好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夏玉米超高产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夏玉米超高产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的趋 势 . 秃 尖 长 却 出 现相 反 的变 化 趋势 穗 粒 数 与 而
层 使 用 一 只 4 W 日光 灯 ,要 求 光 照 时 间 为 1~ 2 / 。 0 0 1hd
[] 3秦新 民 , 华 , 素 玲 . 汉 果 的 组 织 培 养 与 快 速 繁 殖 . 徽 农 业 科 学 , 杨 韦 罗 安
寸 种 阅
研 论 究 文
夏玉 超高 米 产适宜 种植密度 研究
苏丙华 t 夏冬 东 2
( 山东 省 兖 州 市农 业科 学研 究 所 ,7 1 0 2 州 市 科 技 局 ,7 1 0 ’ 2 2 0 ;充 220 )
摘 要 : 高产 条 件 下 , 登 海 6 1 晚 熟 型) 郑 单 9 8 中 熟 超 以 6( 和 5( 型 ) 玉 米 品 种 为 材料 . 究 了 5个种 植 密度 对 其 产 量 的 影 响 2个 研 结果表 明. 在每 6 7 5 0 0 0株 范 围 内 . 量 随 种 植 密度 的 6 mz 0 ~6 0 1 产 增 加 而提 高 , 度 由 6 0 密 0 0株 继 续 增 加 到 7 0 5 0株 . 量 呈 下 降 趋 产 势 。超 高产 条 件 下 , 2个 品种 达 到 6 7 产 9 0 g的 最佳 种 植 密 6 mz 0k
状 .成 熟 收 获 后 晾 晒 子 粒 含 水 量 达 国 标 1 %时 考 种 、 4
兖 州 市 位 于 山 东 省 西 南 部 .是 全 国 重 要 的 粮 食 主
脱 粒计 产
产 区和高 产 区l 2 0 1 0 7年 以来 . l 。 承担 实施 了 山东 省 玉米
高产 创建 项 目. 在大 安镇 廿里 铺 村建设 了 l m 夏玉 米 h z 超 高 产 示 范 田 .连续 2年 经 专 家 实 打 验 收 .小 面 积 6 7 高 产 量 分 别 达 到 1 2 .8 g和 13 .5 g 均 6m 最 0 95 k 0 45 k . 达 到鲁西 南地 区历 史最 高纪 录 为进 一步探 讨 超 高产 玉米 适宜 的种植 密 度 , 为生产 推广 提供 科学 依据 . 进 特

玉米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

玉米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
玉米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
一、群体结构
一) 叶面积系数(LAI)
• 20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植物生理专家尼启波 罗维奇认为:禾本科作物的最大LAI极限为4, 超过4则会减产。
• 我国1980年以前种植品种多为平展型号,最大 LAI一般为3.5。
• 1980年以后开始种植紧凑型品种,最大LAI超 过4,达到5甚至6。
株,结实植株产量降低55%~80%,即弱苗的生 产能力只有正常植株的13% ~ 30% (北京市农 科院) • 弱苗的倒伏率比正常植株高25% ~ 60% • 苗期对小苗、弱苗进行偏管基本没有什么作用( 常鸿)
3. 几点启示
• 弱苗对产量影响较大,生产上应当尽量 减少弱苗
• 苗期整齐度对产量影响较大,应量提高 苗期整齐度
• 高产条件如何延缓后期迅速衰亡至关重要 。
二)光合势
(Leaf Area Duration, LAD)
• 概念:某一生长阶段单位绿叶面积的累 积工作时间(平方米·日)
• 计算:LAD=(L1+L2)÷2×t • 意义:对绿叶面积大小及其光合作用时
间的综合衡量指标 • 较高的LAD意味着较强的光合作用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产 条件、品种特性以及生产目的来合理安 排适宜的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原则
• 平展型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 • 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 • 大穗型品种宜稀、小穗型品种宜密 • 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 • 瘦地宜稀、肥地宜密 • 旱地宜稀、水浇地宜密 • 热量不足地区宜稀、热量充足地区宜密
(杨世民2000)
(王庆成等1998 )
(杨世民等2000 )
5. 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
(王庆成等1998 )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而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众多,其中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是两个影响较大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提高玉米产量。

1. 低密度种植低密度种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较少的种植方式。

低密度种植有利于每株植株的养分和生长空间充足,有利于玉米植株茎秆和叶片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较宽松的空间环境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但低密度种植也存在着浪费土地资源、单产降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中等密度种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适中的种植方式。

中等密度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玉米植株的养分和生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单株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

中等密度种植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适度的种植密度选择。

不同的种植密度都会对玉米产量产生影响,适当的种植密度选择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而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品种特性以及农民自身的种植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出最适合的种植密度。

二、不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 选用抗逆品种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抗逆品种往往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状态和产量表现。

耐旱品种、耐病品种、耐盐碱品种等都能够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生长和产量。

在种植玉米时,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品种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

适应性强的品种能够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出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以获得更好的产量和效益。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分析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分析

nong ji tui guang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随着科技发展,农业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玉米栽培技术是我国比较有特色且有代表性的技术,特别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根据玉米生长情况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玉米种植密度的今往对比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传统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种植密度基本是密集型,农民在种植时追求重点是产量,从而忽视了质量,这种密集型玉米种植方式使其高产低质。

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和对玉米质量的需求,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会考虑合理密度,种植时不会盲目密植,而是通过对玉米生长周期和特点进行计算,适当密度种植。

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是涉及到玉米生长过程中能否正常进行叶片光合作用,密度过密会使玉米叶片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光照不足而消耗能量。

2玉米种植密度重要性2.1影响光合作用玉米栽培密度对玉米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叶片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是促进玉米正常生长的关键。

玉米栽培过程中如果不控制好密度,那么会影响玉米生长过程的光合作用。

密度过密会使玉米叶片相互覆盖,受到的光合作用比较少,影响玉米正常生长;栽培密度过稀会使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无法提高。

2.2影响玉米植株的抗逆性玉米植株的抗逆性直接影响玉米成活率。

抗逆性主要是指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抗不利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受玉米品种的遗传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受玉米栽培密度影响。

栽培密度过稀会导致玉米植株生长过程倒伏率增大,所以要适当进行密度计算,以增加玉米抗逆性。

3适当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3.1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适当密度可以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壤能量和光源能量来吸取营养,可以对玉米生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关资料显示,玉米植株的高度与种植面积是有一定规律的,当玉米的栽培密度处于某个特定值时,玉米植株发育良好,能够高产高质。

对玉米植株的叶片进行测量发现,玉米在拔节后,适当的栽培密度对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部位叶片的影响是积极的,当叶片生长态势良好后,玉米的整体质量都会得到提高。

211103608_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211103608_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粮油农资 262023.3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于鸿雪1,王银月1,刘雪利2,李晓娜3(1.吉林省辽源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吉林 辽源 136200;2.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吉林 辽源 136200;3.吉林省辽源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 辽源 136200)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在食品、医药加工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市场对玉米要求已经从过去的产量变成了质量。

即便是相同的玉米品种,在不同地区,运用不同种植方式,也会使玉米的产量出现明显差异。

种植密度是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 玉米种植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分析1.1 产量的影响分析在玉米种植期间,要根据地理因素、土壤条件,选取适当的玉米品种,并结合玉米品种基本特点,控制好种植密度,才能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

对玉米自身来讲,绿叶系数在生长期间容易影响玉米种植的密度,而玉米种植密度比较低,其粗蛋白产量就会减少。

反之玉米种植密度过高,也会对粗蛋白产量带来影响,所以要控制好玉米种植的密度,才能达到增加粗蛋白产量的目的。

为此,在玉米栽植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的种植类型,做好密度控制工作。

根据实践研究证实,玉米种植密度比较高或者比较低,都会对玉米百粒重、穗数产生影响,会使玉米叶片光合作用降低,说明玉米种植密度会影响整体产量。

1.2 品质的影响分析玉米品质主要与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因素有关。

对于蛋白质而言,玉米种植的密度会决定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水平,而在灌浆阶段玉米种植密度和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水平呈反比关系,而在籽粒成熟以及其他时期二者没有相关性。

对于脂肪而言,玉米籽粒脂肪水平的高与低,也会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灌浆中期与后期阶段的脂肪水平和种植密度具有正相关性,而在后期与成熟阶段具有先高后低线性关系特点,说明玉米种植密度越大,会对其本身脂肪水平产生影响,且关乎玉米的营养成分。

对于淀粉而言,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也与种植密度有关,种植密度比较高其淀粉含量比较低,具有先低后高的线性关系特点。

玉米不同品种高产栽培密度探究

玉米不同品种高产栽培密度探究

度 5 0 株/ 6 m 的 产 量 最 高 , 于 5 0 0 0 0 67 高 0 株 / 6 产量 随密 度增 加而处 下 降趋势 。 6 7m
() 3 两个 品种在 密 度 30 0株 / 6 m 0 6 7 的条 件
达 8 3 4 g 7 —9 1k 。但 两个 品种相 对 而 言 , 单 9 8 郑 5 耐密 性 、 旱 性 丰 产性 、 产性 突 出 。陕 单 6 9 抗 稳 0
积汨 温
试 验 结果 ~ 一 ~
随密 度递 增穗 长 、 行 、 粒 、 穗 行 穗粗 、 粒重 随之
29 5 8 年 降水量 6 0mm 左 右 。播 前 土壤 养 5. 。 C, 0 分测 定 结 果 : 机 质 1 .9 / g 碱 解 氮 4 有 4 g k , 4
mg k , / g 有效磷 1 . / g 速效 钾 2 7mg k 。 5 7mg k , 0 / g
项 目 来源 : 食 高 产 创 建 项 目 。 粮 作 者 简介 : 兴 会 , , 西 省 旬 邑县 人 , 艺 师 , 旬 邑 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心 站 从 事 农 业 技 术 推 广工 作 。 赵 男 陕 农 在
・ 6・ 5

西




2 2 郑单 98 . 5
率、 分蘖 率 和增 加 千 粒 重 实现 的 。氮 肥 对 水 稻产 量 的影 响最 大 , 次 是 钾 肥 和磷 肥 。对 产 量 的 影 其
响互作 效应 为 NK>P K ̄NP。 ( ) 过 田间 试 验 , 理 N P K。的 产 量 最 2通 处
高, 产量 为 7 9 8 g 6 7I , 6 7m 6 . 6k / 6 I 每 6 施 尿 素 T

中国玉米种植密度

中国玉米种植密度

中国玉米种植密度
中国玉米种植密度因地区和品种而异。

一般来说,适宜的种植密度在每亩3000~5000株左右,具体取决于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

在一些高产地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地,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少,适宜的种植密度可能在每亩2000~3000株左右。

而在一些低海拔地区,如华北、东北等地,适宜的种植密度可能在每亩4000~5000株左右。

此外,不同品种的玉米也有不同的适宜种植密度。

例如,一些早熟品种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适应性,适宜在密植条件下生长,而一些晚熟品种则适宜在稀植条件下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灌溉条件等。

如果土壤肥力较高、灌溉条件良好,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反之,如果土壤贫瘠、灌溉条件差,则应适当减少种植密度。

总之,中国玉米种植密度的适宜值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虑因素,需要结合地区、品种、土壤肥力和其他环境条件来确定。

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研究

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研究

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研究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密度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玉米的适宜密度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玉米栽培密度是指每亩播种玉米的株数。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植环境和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适宜密度。

适宜密度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农民的种植经验等因素。

一般来说,玉米栽培密度过低容易形成茎秆粗壮,叶片稀疏,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导致产量低下。

而过高的栽培密度则容易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目前,关于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栽培密度对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栽培密度有助于增加玉米叶片的面积和总光合作用量,并缩短玉米的生育期。

过高的栽培密度也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激烈,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 栽培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适当的栽培密度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

研究发现,适宜的栽培密度可以提高每株玉米的出穗数和籽粒数,从而增加单株产量。

适宜的栽培密度还可以降低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有利于玉米籽粒的充实和品质的提高。

3. 不同品种对栽培密度的响应:不同的品种对栽培密度的响应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适宜高密度栽培,而另一些品种适宜低密度栽培。

在选择栽培密度时,需要结合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为了确定玉米的适宜密度,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田间试验。

在试验中,会设置不同的栽培密度处理,观察和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从而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

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研究

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研究

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研究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很多家庭和农民家中的重要饲料作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对于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大,玉米的栽培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决定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密度便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玉米的种植密度是指在一定的面积内,种植的玉米的株数。

种植密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那么,现在我们就介绍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的研究。

一、适宜密度的概念适宜密度是指在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均匀分布的基础上,最优化地利用土地,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密度。

1、种植方式:不同的种植方式,对于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良好,那么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否则则需要减少。

3、灌溉条件:玉米需要足够的水分,灌溉条件不好,那么种植密度应减少。

4、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好坏也对玉米的种植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三、适宜密度的测定方法1、标准田试验法标准田试验法是通过田间试验测定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变化,来确定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的方法。

首先,根据实验区土壤肥力、品种、气候等因素的情况,选择一块规模在50-200平方米之间的田地进行试验。

然后,根据不同的密度进行分组,每组选择10-15个实株,具体的栽距和每穴播种的种子数需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进行调整。

最后,在玉米成熟收割后,对每组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2、室内试验法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发现掌握的玉米栽培适宜密度和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调整。

1、适当加密或减少种植密度。

2、改变栽培技术,适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灌溉等。

3、更换适宜栽培的玉米品种。

结语:通过对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的研究,可以帮助农民更加科学地种植玉米,提高种植效益,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在进行玉米栽培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改善栽培技术,从而获得更加好的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合理种植密度探析
作者:冯军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2期
摘要分析了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的原因以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玉米合理种植密度的措施,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吉林梨树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075-01
梨树县位于东北松辽平原腹地,玉米一直是该县的主要栽培作物,约占作物栽培总面积的70%,素有世界第二条黄金玉米带之美称。

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迅速推广和应用,以及种植玉米产值的提高,目前玉米栽培面积已达到作物栽培总面积的85%。

梨树县栽培的玉米品种主要是高产优质耐密型,如国审郑单958系列和以美国产先玉335为代表的先玉系列是当前农业生产上栽培的两大主要品系。

但是,农民在栽培过程中管理不科学,种植密度不合理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的提高。

1种植密度不合理的原因
1.1认为株多产量多
每一个新品种的推出都有相应的配套农业技术。

但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却单纯把增加密度作为提高玉米单产的途径,导致耐密型品种越种越密,这是对种植密度的一种错误思维方式。

1.2农机农艺不配套
品种间的适宜密度不尽相同,不同地力、不同地势同一品种的播种密度也不同,老式不可调的农机具播种密度与新品种技术要求不配套,导致播种后密度过大或过稀,而过稀的无法补种,过密的又没有合理的办法间掉,成为种植密度不合理的又一因素。

1.3栽培技术应用不灵活
不同品种播种密度不尽相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种植的密度也不同。

“肥地宜密,薄地宜稀”,而有的农民却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原则,无论肥地还是薄地都采用同一密度标准播种。

1.4管理粗放
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已经进入精耕细作时期,由于农民素质低,生产管理粗放。

对春天备耕的农业生产内容不做彻底掌握和详细了解,播种时随意将种子下地,定苗时又漫不经心。

1.5传统思想
农民“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的思想与现代的精准农业背道而驰。

播种量超常规,不仅增加了生产投入,还会因农民种地喜苗导致田间密度过大。

2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合理密植能增产,可妥善解决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矛盾,并能充分利用光、水、肥、气、热,同时增加了同化物的实际积累,从而提高经济产量。

2.1密度增大
玉米密度增大,株间的温差变小,白天的温度则越密越低。

玉米生长盛期一般正值雨季,田间湿度增加,使玉米易感染大小斑病、茎腐病、纹枯病。

同时,种植密度增大,耗水量增多,对土壤水分需要增加,尤其遇到干旱较重的年份土壤会严重缺水,使田间蒸发量增大,植株间相互争水,根系吸收的水分根本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加之空气干燥,植株就会因体内水分缺乏,从而影响雌穗抽出和雄穗花粉的正常生长发育。

密度增加使植株叶片相互遮荫较重,光照减弱,延迟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贪青晚熟,还会降低受粉率,增加秃尖和空棒率。

随着密度的增加,根系垂直、水平分布有缩小趋势,植株体细胞纵向伸长,因此茎秆节间变长变细,机械组织韧性变差,降低了抗倒伏能力。

此外,密度增大还会使植株光合作用能力降低,从而造成穗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空秆率提高,有效穗数减少。

2.2密度减小
玉米种植密度减小,单株穗粒数、百粒重因单株光合作用能力提高而增加,但单位面积整体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有效穗数过少,因此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3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的措施
3.1品种
密度与品种关系最为明显,在同一地区同样条件下品种株高、叶数和叶向有很大差异,所以同一地区的适宜密度因品种而异。

一般晚熟品种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单株生产力高,需要较大的个体营养面积,应适当稀些;反之,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茎叶量较小,需要的个体营养面积也较小,可适当密些。

根据叶片的伸展方向确定品种种植密度,叶片平展,种植密度要小;叶片收敛向上,种植密度要大;叶片半收敛,种植密度大小介于前两者之间。

如郑单958中早熟,植株叶片收敛向上属矮株耐密型,播种株距应为26.64~29.97 cm;三北6号中晚熟,植株叶片平展属稀植大穗型,株距
应为36.63~39.96cm;而先玉335中早熟、植株叶片全收敛但植株长势较高,播种株距为
29.97~33.30cm(垄距为60cm)。

3.2气候条件
玉米适宜的密度随温度、降雨量、日照条件不同而异。

梨树县域东南高西北低,年有效积温南低北高,降雨量南大北小、无霜期南短北长。

适宜密度北部应增大一些;南部应缩小一些。

3.3管理水平
玉米在田间需要及时进行中耕管理以调节土壤耕层的水、肥、气、热。

适宜密度随不同栽培水平而改变,生产水平越高适宜密度越大。

3.4肥水条件
不同地域、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有很大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土壤肥力地块播种密度也不相同。

肥力高的地块播种密度可适当增大一些,肥力差的地块播种密度应适当减小一些。

密度越大,蒸发耗水也越大,密植后从土壤中带走的水分也越多。

因此,有水浇条件的地块适宜密度应加大。

4参考文献
[1] 陈永欣.糯玉米合理种植密度[J].山西农业,2001(11):22-23.
[2] 侯旭光,冯勇生.玉米种植密度若干问题的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2(6):22-23.
[3] 赵万庆,岳尧海,张志军.青贮玉米栽培和发展前景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54-55.
[4] 刘文杰.玉米栽培种植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