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初期个省民军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第一个 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 军事基础 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以_徐___锡__麟__、__秋__瑾_____为代表革命党
人,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核心素养落实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义引起巨大震动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
中华民国
➢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责任内阁制 ➢《不以国中是务参华总议员民统院须国制、副临署临。时临时是大时约中总大—法国统总—》第、统节国公体一选务布自现部员的《了资、法中产三法律华阶权院及民级分命行国令使临立宪因其。时的法人统约政,设治法治从法权》体法, — 主制律政上,立参国体宣法立议家尚告服法院政待了从权体完君于采善主政用总。专治的统制行需是、制政要责国度权,任务的说内员灭明阁亡当制司法和时,而法官民的权民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核心素养落实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

川汉铁路





汉 铁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核心素养落实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京师
1、武昌起义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太第原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 枪,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辛亥革命与中 华民国建立对 中国结束帝制、 建立民国的意 义及局限性
3、历史解释:通过展现不同时空的辛亥革命历史叙述,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理解
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主观性,历史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旧军队的司令部与参谋长

旧军队的司令部与参谋长
镇的司令处设“正参谋官一员,赞佐号令,参画机宜,又设二等参谋官、三等参谋官、中军官、执事官、一等书记官、正执法官、正军需官、正军械官、正军医官、正马医官、司号官、书记长各若干员”。
镇之下,一直到营一级,都编有类似机构,只是逐级减编而已。虽然名称不叫司令处,但执行的是同一种功能。
按1904年练兵处向清廷奏准的陆军章制,军的司令处设“总参谋官一员,赞佐号令,参画机宜,一等参谋官二员,二等参谋官二员,随同总参谋官分任计画各务,炮队协领官一员,参佐全军炮队事务,遇炮队聚战之时,由该员指挥督率,工程队参领官一员,参佐全军工程事务,遇工队聚用时,由该员指挥督率。此外设护军官、执事官、一等书记官、总执法官、总军需官、总军械官、总军医官、总马医官、书记长、稽查官各若干员”。
新军的基本战略单位——镇(师),有步、骑、炮、工、辎等多个兵种,和这之前的军队主要以营为基本单位、兵种单一以及作战方法简单的情况相比,军队编制增大了,合成程度提高了,兵器有了发展,战术发生了变化,指挥难度也随之加大了,单靠指挥官一人加上少数幕僚用简单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指挥已经不可能,因此,在指挥体制上,也有了一次大的飞跃,这就是在镇以上各级设置了专司指挥的业务机关——司令处。
同中尉 1 同少尉 1
副官处 主任 中校 1 副官 少校 1 上尉 1 中尉 1 二等书记 同中尉 1 二等司书 同准尉 2 司号长 少尉 1 传达班
班长 中士 1 军士 下士 1 上等兵 8 一等兵 8
军械处 军械官 少校 1 军械员 上尉 2 军械军士 上士 1 中士 1 下士 1 工目 同上士 1 铁工 同(中)下士 6
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的司令部了。
辛亥革命中,南方各省纷纷独立,创建民军,由于各省起义骨干多由留学日本的士官生担任,而起义的主要武力又多由各省新军组成,受日本军队和新军的影响,民军中也普遍设立了司令部,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战时总司令部,参谋长之下,设有参谋处、副官处、秘书处、军法处等,在司令部内部分工和人员编配数量上较新军更进了一步。南京临时政府所属各军、师,也设有与上述机构差不多的司令部机关。至于司令部的首脑,有的称总参谋,有的称参谋正长,有的称参谋部长,也有的就叫参谋长。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把这场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大家知道吗?这场革命首先就是在我们湖北武昌爆发的。

各位来到的所在,正是中国一段旧历史的终点,也是中国一个新纪元的开端。

通俗地讲,这里推翻了清朝,开创了民国,打倒了皇帝,催生了总统。

我馆位于武昌,背靠蛇山,面向首义广场,占地约28亩。

它的主体建筑就是各位眼前看到的这幢房子,因为它红墙红瓦,人们称之为红楼。

红楼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咨议局是清朝末年,为了预备君主立宪,而在各省设置的议事咨询的民意机构,它的建筑风格摹仿西方议会大厦,1910年建成。

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

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都督府发布文告,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一举结束了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红楼因此被誉为“民国之门”。

在红楼后面,这组灰色的房子叫议员公所,是当年咨议局议员们生活起居场所。

目前在复原维修之中,没有对外开放。

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心,和平统一”。

1961年,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馆已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景点和全国有名的教育基地。

我馆布置有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也就是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各位将会看到鄂军都督府成立初期的机构和格局;另一个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过程。

我们首先从《旧址复原陈列》开始。

从《格局图》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军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组织结构,这是非常简单的政府雏形了。

共设五个部,即参谋部、军令部、军务部、民政府、外交部,还有黎都督起居室、总监察长室、各部稽查长室等,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地方政府,却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清末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河南省军政机关沿革及人事动态

清末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河南省军政机关沿革及人事动态

清末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河南省军政机关沿革及人事动态2011-08-29 11:44一、辛亥革命以前满清统治时期,河南省军政机关编制情况满清官制,各省疆吏以总督和巡抚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每省都设有督、抚,分管军民大权。

如直隶省(今河北省)有直隶总督,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有两江总督,福建、浙江两省有闽浙总督,广东、广西两省有两广总督,湖南、湖北两省有湖广总督,云南、贵州两省有云贵总督,四川省有四川总督,陕西、甘肃两省有陕甘总督。

清光绪年间又设立东三省总督,管辖奉天(今辽宁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全国共设九个总督,每个省各设一个巡抚(总督驻省不设巡抚),共掌各省军政事务。

唯河南、山东、山西三个省不设总督,以巡抚为本省最高军政长官,直接听命于北京政府。

在满清末时,历任河南巡抚的人有倪豿丞、李鹤年、陈夔龙、许仙屏等人,许仙屏因治河有功,死后由清庭特旨在开封建立专祠,祠址在今刷绒街,时人称其祠为许公祠。

满清在河南的最后一个巡抚名齐耀琳,是清王朝镇压河南人民的一个大刽子手。

河南革命烈士张钟瑞、王天杰、张照发等人,就是被齐耀琳派巡防营统领柴得贵率兵捕获,先后遇害的。

在河南巡抚之下,设有布政使、按察使各一人,布政使是从二品,主管全省的民政和财政工作。

全省各州县的知州、知县的任免考核,都归其负责。

他的官衙称为布政使司。

因为衙址在开封城内东边,所以又称之为东司,今开封城内东司门街,即其旧址。

按察使是正三品,主管全省的司法工作,一般人称为廉访、臬司,属下则称之为臬台。

他的官衙称按察使司。

衙址在开封城内西边,所以又称之为西司,今开封城内西司门街,即其旧址。

河南全省分四个道,豫东道设在开封,管辖豫东三十八个县;豫南道设在南阳,管辖豫南二十七县;豫西道设在洛阳,管辖豫西二十四县;豫北道设在汲县,管辖豫北二十九县,四个道分管河南全省一百○八县。

从此河南省的地方行政分为“省”、“道”、“府”、“县”四级制。

河南全省有八个府,即开封府、河南府(今洛阳)、归德府(今商丘)、陈州府(今淮阳)、南阳府、卫辉府(今汲县)、怀庆府(今沁阳)、彰德府(今安阳)。

辛亥革命手抄报资料内容

辛亥革命手抄报资料内容

辛亥革命手抄报资料内容武昌起义之后的发展各省响应与国际调停在武昌起义成功之后,清政府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攻击武汉三镇的江北汉口(夏口)和汉阳,随后启用了早先被罢黜的原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以稳定北洋新军。

革命军开展阳夏保卫战,最终战败,11月27日退守江南武昌。

在47天的作战中伤亡约万馀人,但仍能隔江坚守武昌。

也因此在这的七个星期之内,中国15个省陆续宣布脱离清室独立。

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三省效忠大清朝廷。

独立各省主要以各省的谘议局成员为主要领导,少数地区由革命党主导。

10月22日,湖南共进会会员焦达峰、陈作新,按照早先与湖北共进会立下的相互响应起义的约定,率领以会党和新军组成的队伍在长沙发动起义。

湖南巡抚余格诚逃走,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斩首。

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并发布《讨满清檄文》。

10月22日,陕西同盟会会员井勿幕、钱鼎、景定成等人同陕西哥老会联合,发动会党和新军的革命分子同时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护理巡抚钱能训逃走,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杀。

起义军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原日知会会员,新军队官张凤翙被为都督。

10月23日,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推举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10月29日,山西同盟会会员、新军标统阎锡山联合姚以阶、黄国梁、温寿泉、赵戴文、南桂馨、乔熙等人发动新军在太原起义,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宣布成立山西军政府,推选阎锡山为都督。

12月12日革命军因抵抗不住清军曹锟部进攻,撤离太原。

10月29日,直隶发生滦州兵谏。

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四十协协统潘榘楹、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三镇第五协协统卢永祥等,在直隶滦州打电报向清政府提出类似最后通牒的十二条,要求在本年内召集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

辛亥革命背景

辛亥革命背景

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政体,从此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后来人民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石。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90年,翻开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书籍,阅读当年革命志士的壮烈事迹,吟咏当年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铸的诗文,一种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力地扣击着人们的心弦。

21世纪,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我们必须牢记历史。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生活在19世纪的中国是不幸的。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血腥镇压义和团,清政府于1901年屈辱地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土大片沦丧,主权旁落殆尽,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

20世纪中国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难道中华民族就没有复兴的机缘了吗?中国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出路在哪里?世纪之交,有千千万万的爱国者再思考这些问题。

(一)近代中国新政治力量的出现——资产阶级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开设了一些小型的近代工业,中国农村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也遭到了破坏。

古老的大地上,出现了象征近代化标志的近代工业。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不是从原有的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不同的道路。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19世纪70年代的兴起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的初步发展阶段。

19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一部分中国商人、地主和官僚,以官督商办(包括大部分官办、官商合办民用企业)和商办两种形式,投资兴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厂。

辛亥革命初期个省民军

辛亥革命初期个省民军

辛亥革命初期个省民军1华中地区湖北省1初期序列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元洪(1911,10.11)都督府司令官方定国(谋叛处决) 参谋部:正部长张景良副部长杨开甲吴兆麟(杨玺章代)军政部:正部长孙武(张振武代) 副部长蒋翊武张振武蔡绍忠步队第一协协统吴兆麟第一标标统宋锡全步队第二协协统杜锡钧(旋何锡蕃)步队第三协协统陈炳荣步队第四协协统张廷辅炮兵标标统蔡德懋尚安邦马队标统刘国佐周福堂汉阳(10,12)统制宋锡全第一统领王宪章第二统领林翼支参谋长梁炎昌副参谋长邱文彬标统黄振中万逢霖王殿一黄柱国管带陈建章戈承元蒲志彬宋玉庭赵承武汉口军政府(10,13)主任詹大悲副主任兼参谋长何海鸣协司令胡廷佐支队司令林翼支团长黄继超汉川军政府(10,13)司令梁钟汉参谋长王守愚城防司令余治平鄂中京山(10,13)湖北副都督刘英参谋长李济臣,张鹏程第一标统刘英营长郑桂芳李凤鸣钟仲衡第一标统刘铁营长冷英奎李青莲尤洪胜鄂东军政府(10,20)主任黄楚楠副主任彭汉遗宜昌光复—司令部部长唐牺支施鹤—驻施分司令部部长李汉魁郧阳军政分府:总裁伍铨萃司令官:沈权军务支部长:樊之洤参谋支部长:陈德元,后所部编为一协,统领庞成功,标统沈权陈德元安陆支队支队长:张楚材三营:柴得贵张胜祥全明汉襄阳军政分府:总司令;张国荃下辖三协:1协许鸿钧,驻襄阳,2协李秀昂,驻樊城,3协黄振远驻老河口.中华民国驻汉水师(10,12),编为一标三营,统带陈孝芬管带陶启亮方汉廷2扩军战斗序列战地总司令黎元洪(10,17)参谋部长杨开甲副部长吴兆麟杨玺章军令部长杜锡钧副部长张振武军务部长孙武副部长蔡绍忠汉口指挥官何锡蕃张景良参谋长萧开桂革命军收编陆续归顺的五六千人,整编如下:步兵第一协统领宋锡全蒋肇鉴--步兵第一标统带,-步兵第二标统带步兵第二协统领何锡蕃夏占奎--步兵第三标统带姚金镛, -步兵第四标统带谢元恺步兵第三协统领陈炳荣--步兵第5标统带, -步兵第6标统带步兵第四协统领张廷辅--步兵第7标统带杨传连, -步兵第8标统带步兵第五协统领熊秉坤--步兵第9标统带杜武库, -步兵第标10统带伍正林骑兵第一标统带刘国佐炮兵司令姜明经炮兵第1标统带尚安邦炮兵第2标统带蔡德懋炮兵第3标统带柳柏顺工兵第1营管带李占魁辎重兵第1营管带孙宏胜敢死队第2队队长马荣敢死队第1队队长徐绍斌敢死队第队队长金兆龙敢死队第队队长方兴学生军一标统带刘绳武,管带田化龙赵士龙佘子详后增步兵第6协协统杨载雄驻武昌又陆续建步兵第7.8协马队2标,炮对2标工程队,辎重队各2营.机关炮1队.独立将校团1团.学生标1标,并有长江水师.荆襄水师.宪兵队.军乐队等,全部兵力扩充到4万多人..3战时总司令黄兴(11.03)战时总司令部.参谋长李书城副参谋长吴兆麟副官长王孝缜秘书长田桐总粮台王安澜当时汉口的部队有:步兵第2协(约2000人,协统何锡蕃伤罗洪升代,,步兵第3标统带姚金镛(病,刘廷福代),步兵第4标统带胡效骞步兵第4协协统张廷辅--步兵第7标统带胡廷佐1000余人,第8标统带杨云(退武昌,处死)步兵第5协协统熊秉坤--步兵第9标统带杜武库,第8标统带伍正林,2000余人.步兵第1协之第1标林翼支约数百人.马队第1营管带黄冠群,炮兵第1标统尚安邦,工程1营管带李占魁,敢死队第1.2大队长方兴杨金龙季雨霖团防1000余人.—10,28刘英带京山团防民军2000余来省为一标,标统季雨霖黄兴带来1000余.汉口民军合计6000余人鄂军步队第一协协统蒋肇鉴---步兵2个标1000余人)鄂军步队第4标统胡效骞(3营)1200余人鄂军步队第4协协统张廷辅---步兵2个标2000余人鄂军步队第5协协统熊秉坤---步兵2个标2600余人鄂军炮队团标统曾继梧—山炮2个营工程1营管带李占魁辎重兵第1营管带胡恢汉。

中华民国“大将军”:辛亥革命后革命党军事编制

中华民国“大将军”:辛亥革命后革命党军事编制

额外官佐一级;
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
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同时规定,上等官的军衔称号前不加缀兵种勤务称号,上等佐(左将军以下)设军需、军医、兽医(右将军以下)三科;中下及额外官佐中,军官设步队、骑队、炮队、工程队、辎重队等五类,军佐设军需、军医、司药、兽医等四科。2月间,民国临时政府又颁布《海军官佐士兵阶级表》,其等级设置与称号与陆军相同,但并重勤务设置更加繁复。
这应该算是国民党军队军衔制度的起源。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黄兴应湖北军政府邀请,到武昌主持军务,一向视孙中山为师友的黄兴,也开始整编湖北义军。而同盟会的《将校之等级》也得以实施。按当时的规定,军官的等级标志(军衔标志)为竖条肩章(与北洋军队的常服肩章样式相仿):上等为全银底,中等为红色底镶两条银色宽杠,下等为红色底镶两条银色宽杠,“督”缀三颗金色五角星--这也是五角星作为我国军队军衔标志的发端,“副”缀二颗星,“参”镶一颗星。各省都督、副都督大多由省临时议会选举,未经中央政府任命。但这些举措不久就随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消失了。
五。南京临时政府大将军名录
正式授任、追赠陆海军大将军(十三人)
01.黄 兴
02.黄钟瑛
03.吴禄贞
04.王金铭
05.施从云
06.白毓昆
07.邹 容
08.喻培伦
09.彭家珍
10.焦达峰
11.陈作新
12.赵 声
13,饶国梁
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衔(五人)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月5日颁布《军士制服令》,沿用了刚刚实行不到一年的晚清军衔制,但做了一些变动,主要是废除清朝军衔制的军官衔称,取消所有品级,仍按原来的三等九级,规定了新的军衔名称,军士和兵均改为二级,改定军衔等级为6等14级: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个地方、省份分别被哪些军阀占领?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个地方、省份分别被哪些军阀占领?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个地方、省份分别被哪些军阀占领?这个问题过于宽泛了——毕竟从1912年1月1日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民国存在了37年9个月,而在这期间各地各省几乎都出现过易主现象,很少有军阀能够始终占据一地。

有鉴于此,我打算以省为单位为大家一一道来:东北黑、吉、辽三省以及毗邻的热河省由奉系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占据,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从此东北地区在形式上被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管辖,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苏军接管东北,后又将其移交国民政府。

直隶省(今河北省)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奉、皖三系以来直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为止由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占据,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转归奉系。

北伐战争后奉系势力退出直隶,随后直隶省改名河北省,由晋系阎锡山占据。

京兆省(今北京市)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奉、皖三系以来由皖系段祺瑞占据。

北伐战争后北京改名为北平,京兆省建制被撤销,并入河北省,由由晋系阎锡山占据。

1913年二次革命时期赵倜奉袁世凯之命率部进入河南,后又追剿白朗起义军,因功授河南护军使,1914年督理河南军务。

袁世凯死后任河南督军兼省长,成为河南的土皇帝。

1920年直皖战争时期赵倜拥直反皖。

战后直系大将吴佩孚将赵倜排挤开,从而成为河南省的新主人。

北伐军击败吴佩孚后河南又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之手。

山东省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奉、皖三系以来由皖系段祺瑞占据。

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接管了皖系的政权,与此同时山东也成为直、奉两系争夺的对象。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张作霖接管了山东,但由于山东距离张作霖的大本营相对较远,所以张作霖任命为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成为山东的实际治理者。

北伐战争后奉系势力退出山东,冯玉祥的西北军接管了山东。

辛亥革命中各省独立情况

辛亥革命中各省独立情况
同盟会
阎锡山(同盟会)
直隶
/
新军
张绍曾(新军)
云南
云南军政府
同盟会
蔡锷(同盟会)
上海
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府
同盟会、光复会
青帮、洪帮
陈其美(青帮)
贵州
大汉贵州军政府
新军
杨荩会、新军
汤寿潜(立宪)
江苏
江苏革命军政府
江苏政府
程德全(立宪)
安徽
/
同盟会
朱家宝(立宪)
广西
/
广西政府
辛亥革命中各省独立情况
省份
起义时间
政府名称
起义团体
都督/首脑(派系)
湖北
1911.10.10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共进会、文学社
黎元洪(湖北新军)
湖南
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
共进会
焦达峰(共进会)
陕西
秦陇复汉军政府
同盟会、哥老会
张凤翽(日知会)
江西
1911.1023
江西军政府
同盟会
李烈钧(同盟会)
山西
山西军政府
沈秉堃(立宪)
福建
1
福建军政府
同盟会
孙道仁(同盟会)
广东
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
同盟会
胡汉民(同盟会)
山东
1911.11.12
山东军政府
同盟会
孙宝琦(巡抚)
甘肃
支那宁夏革命军政府
同盟会
四川
大汉四川军政府
立宪派
蒲殿俊(立宪)
河南
/
同盟会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填空题25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填空题25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填空题250)1.中国近现代史以年鸦片战争为开端。

18402.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

辛亥革命3.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的成立和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4.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是。

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5.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和邓小平。

毛泽东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7.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是封建主义维护统治的靠山。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8.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9.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

帝国主义;中华民族10.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和。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11.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年代。

40、50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年代。

60、701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14.在战争中,圆明园被侵略军野蛮焚毁。

第二次鸦片15.战争结束后列强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外国公使以征服者的身份影响和干涉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二次鸦片16.规定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是《》。

马关条约17.战争和《》的签订,引发了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马关条约18.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占领,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屠城事件。

旅顺19.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辛丑条约20.1840到1949年,外国侵略者共强加给中国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清政府就签订了多个。

1100;5002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方式由输出为主转向输出为主。

商品;资本22.1865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在北京成立后,总税务司一职长期由英国人担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课件
名称: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 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主旋律:救亡图存
今日无数的外族,都要灭我们这一族,我们四万万人 就合做一个,尚恐怕敌不住他,怎么一起是一起的,全不 相关?等到各起都灭完了,难道你这一起保得住吗?依了 鄙人的愚见,不如大家合做一个大党。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背景二 革命风起云涌之势
1.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 的漫画(如下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 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 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 C.报刊对政局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革命党人期盼着兵轮
割髯改装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的进程
北京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问题一
背景一 民族积弱之殇
1883 中法战争 1885 签订《越南条款》 1894 中日战争爆发 1895 签订《马关条约》 1900 八国联军侵华,再次占领北京 1901 签订《辛丑条约》 1905 日俄战争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视角二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分析
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
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
面现代化的起点。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在革命战争发动时,军队间的博弈往往是左右战争结果的关键因素。

辛亥革命时期,就有这样一支受人瞩目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军队;;新军。

何为新军?新军从何而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希望你喜欢。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成立背景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于是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

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

新军作为清朝的最后也是最新的一种军制,原是清廷用来巩固维持统治地位的,但由于政治的彻底腐败,光靠一支新式军队是没有办法来拯救一个走向末路的帝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原本被清廷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廷统治的主力军。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编制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

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

编制为:每镇步队2协,每协2标,每标3营,每营4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马队、炮队各1标,每标3营,每营马4队、炮3队;工程队1营,每营4队,每队三排;辎重队1营,每营4队.步队、炮队、工程队每队皆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辎重队2排,每排3棚。

另有军乐一队。

各兵种每棚正副目2名,正兵4名,副兵8名。

全镇拥有军官及司事人员748人,弁目10436人,兵卒夫役1328人,共12512人。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成立经过新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邀请上海租界的洋人军事教官训练淮军,围剿太平天国。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命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初为马厂)用西法编练一支新式陆军,称“定武军”,共计10营4750人,其中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马兵250人,工程兵500人。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 湖北军政府素材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 湖北军政府素材

湖北军政府
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以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当时,孙中山在国外,同盟会其他重要领导人黄兴等也都不在武昌。

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蒋翊武、孙武等,因为10月9日事泄,或死或逃。

革命党人一时缺乏孚众望的领导人主持大计。

同时,又误以为应有一个有地位名望的人出面号召,于是强迫推举清瓣军协统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

以后,以黎元洪为首的一批旧官僚、旧军人和立宪派分子,逐渐掌握了军政府的大权。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建立的临时地方军政机构。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后,湖北革命党人根据孙中山等人制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其首脑称都督,总揽省区军政大权,下设司令(又称军令)、军务、参谋、政事4部,官员若干。

旋废政事部,军政府改设军令、参谋、军务、内政、外交、司法、交通、理财、编辑等9部,另设总监察部,并成立秘书、顾问、稽查等处,至南北议和期间又增设实业及教育部。

上海、云南、湖南等地的军政府组织也与此雷同。

后袁世凯下令废除都督制,实行将军制,都督改称将军,军政府(又称都督府)改称将军行署。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军队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军队

清朝军制,先有八旗,后有绿营,太平军起事期间又有湘淮勇营,之后由此改编而来的防军、练军属半改良的部队,其在武器与营制等方面“半土半洋”,而所有的这些旧军队在甲午战争及庚子之役中都无一例外的被打得落花流水,一无所用。

至此,裁撤旧军、编练新军也就提上了日程。

苟延残喘:八旗绿营的钝化:清末合影的八旗子弟。

清朝立国后,八旗兵在长达200多年马放南山的生活中战斗力快速退化,已难以成为军队的主要力量八旗绿营军队战斗力快速衰退清军入关时,八旗兵力不过十余万,但也算骁勇善战,只是入关后生活条件改善太快,又享有不事生产的特权,由此很快丧失锐气,等到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之时,清军已只能仰仗汉人组成的绿营兵。

为此,康熙不得不自我解嘲说:“自古汉人逆乱,也系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之理?”绿营由前明卫所制度承袭而来,各省自建自养,全国兵力六十万,但绿营兵也是世袭兵,近亲繁殖的结果导致其战斗力在之后的百余年间迅速下降,后来太平军的骤起便是其衰败的明证。

湘淮军本质仍只是旧式军队万般无奈之下,清廷只好放开手脚,让汉人官僚各地督办团练,胡林翼、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湘淮诸军由此横空出世,在这国乱纷纷的十余年间,其组织的团练勇营虽然在朝廷兵制之外,却赫然成为剿灭太平军、捻军的中坚力量。

农民军被剿灭后,清廷对这些汉人武装也感到十分不安,湘淮等军随后被改编散驻于各地,名“防军”;与此同时,部分绿营被改编成“练军”,和驻防八旗等一起构成了同治、光绪年间的主要军事力量。

同光时期的军队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中世纪遗传下来的的刀矛枪箭大半被淘汰而引进了一些西洋火器,但就整体水平而言,仍是一种半改良的旧军队。

最吊诡的是,八旗绿营虽然被兵部列为“国家军队”,实质上却是尸位素餐、苟延残喘,而能够剿灭农民军的湘淮旧勇们虽然不见于朝廷的兵籍之上,却是清廷可依靠的中坚力量。

但是,这些兵力可以剿杀国内的农民叛乱,可谁又来抵抗外来侵略、真正的捍卫国家的安全呢?无国防之念则无国家军队之实旧军队之所以无能,主要在于其设立之初并无国防之概念而唯有平内叛之需,譬如耗费巨资的北洋舰队,也只有防卫海疆之责而无外洋作战之想。

历史: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

历史: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

历史: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赶走了皇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却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国内封建势力的强大、革命党人自身的局限;而中国农村未能产生大的社会的变动则是深层次的原因。

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横排本第一卷,第16页。

)那么,在辛亥革命时期,为何农村没有发生大的变动呢?革命党人轻视乃至敌视农民,在总体上放弃了对农民的领导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主要成份是新式学堂里的教员、学生和海外留学生,他们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他们在社会政治活动中轻视乃至敌视农民的先天缺陷,在寻找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未能担负起领导农民投身革命的历史重任。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革命党人没有解决农民极为关心的土地问题。

他们在革命进程中虽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但根本不想也不愿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有人认为平均地权就是夺富人之田分给农民的话,那是误解了他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是胡说。

后来他更明确指出:“如果把地主的田地拿来分给农民,农民固然得到了好处,但地主却要受损失”,而地主“现在都是稍明白事体的人,对于国家大多很有觉悟,而农民一般全无觉悟。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37—938页。

)可见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张并不是为了根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有的革命党人为了利用会党和会党中的地主豪绅从事反清活动,不惜更改同盟会“平均地权”的纲领。

如武汉革命党组织共进会就因顾及会党及会党中豪绅地主的利益,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

吴玉章先生说:“会党中的上层分子有不少是地主阶级出身或与地主阶级有密切联系的人,所以共进会把同盟会的‘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以便他们容易接受”。

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辛亥革命历史简介

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辛亥革命历史简介

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辛亥革命历史简介辛亥百年,辛亥革命研究也已百年,但是,对这次革命的若干基本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例如,多年来人们一直将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背景清朝的衰落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孙中山兴中会孙中山伦敦蒙难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

一星期后他在英国利物浦登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初期个省民军1华中地区湖北省1初期序列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元洪(1911,10.11)都督府司令官方定国(谋叛处决) 参谋部:正部长张景良副部长杨开甲吴兆麟(杨玺章代)军政部:正部长孙武(张振武代) 副部长蒋翊武张振武蔡绍忠步队第一协协统吴兆麟第一标标统宋锡全步队第二协协统杜锡钧(旋何锡蕃)步队第三协协统陈炳荣步队第四协协统张廷辅炮兵标标统蔡德懋尚安邦马队标统刘国佐周福堂汉阳(10,12)统制宋锡全第一统领王宪章第二统领林翼支参谋长梁炎昌副参谋长邱文彬标统黄振中万逢霖王殿一黄柱国管带陈建章戈承元蒲志彬宋玉庭赵承武汉口军政府(10,13)主任詹大悲副主任兼参谋长何海鸣协司令胡廷佐支队司令林翼支团长黄继超汉川军政府(10,13)司令梁钟汉参谋长王守愚城防司令余治平鄂中京山(10,13)湖北副都督刘英参谋长李济臣,张鹏程第一标统刘英营长郑桂芳李凤鸣钟仲衡第一标统刘铁营长冷英奎李青莲尤洪胜鄂东军政府(10,20)主任黄楚楠副主任彭汉遗宜昌光复—司令部部长唐牺支施鹤—驻施分司令部部长李汉魁郧阳军政分府:总裁伍铨萃司令官:沈权军务支部长:樊之洤参谋支部长:陈德元,后所部编为一协,统领庞成功,标统沈权陈德元安陆支队支队长:张楚材三营:柴得贵张胜祥全明汉襄阳军政分府:总司令;张国荃下辖三协:1协许鸿钧,驻襄阳,2协李秀昂,驻樊城,3协黄振远驻老河口.中华民国驻汉水师(10,12),编为一标三营,统带陈孝芬管带陶启亮方汉廷2扩军战斗序列战地总司令黎元洪(10,17)参谋部长杨开甲副部长吴兆麟杨玺章军令部长杜锡钧副部长张振武军务部长孙武副部长蔡绍忠汉口指挥官何锡蕃张景良参谋长萧开桂革命军收编陆续归顺的五六千人,整编如下:步兵第一协统领宋锡全蒋肇鉴--步兵第一标统带,-步兵第二标统带步兵第二协统领何锡蕃夏占奎--步兵第三标统带姚金镛, -步兵第四标统带谢元恺步兵第三协统领陈炳荣--步兵第5标统带, -步兵第6标统带步兵第四协统领张廷辅--步兵第7标统带杨传连, -步兵第8标统带步兵第五协统领熊秉坤--步兵第9标统带杜武库, -步兵第标10统带伍正林骑兵第一标统带刘国佐炮兵司令姜明经炮兵第1标统带尚安邦炮兵第2标统带蔡德懋炮兵第3标统带柳柏顺工兵第1营管带李占魁辎重兵第1营管带孙宏胜敢死队第2队队长马荣敢死队第1队队长徐绍斌敢死队第队队长金兆龙敢死队第队队长方兴学生军一标统带刘绳武,管带田化龙赵士龙佘子详后增步兵第6协协统杨载雄驻武昌又陆续建步兵第7.8协马队2标,炮对2标工程队,辎重队各2营.机关炮1队.独立将校团1团.学生标1标,并有长江水师.荆襄水师.宪兵队.军乐队等,全部兵力扩充到4万多人..3战时总司令黄兴(11.03)战时总司令部.参谋长李书城副参谋长吴兆麟副官长王孝缜秘书长田桐总粮台王安澜当时汉口的部队有:步兵第2协(约2000人,协统何锡蕃伤罗洪升代,,步兵第3标统带姚金镛(病,刘廷福代),步兵第4标统带胡效骞步兵第4协协统张廷辅--步兵第7标统带胡廷佐1000余人,第8标统带杨云(退武昌,处死)步兵第5协协统熊秉坤--步兵第9标统带杜武库,第8标统带伍正林,2000余人.步兵第1协之第1标林翼支约数百人.马队第1营管带黄冠群,炮兵第1标统尚安邦,工程1营管带李占魁,敢死队第1.2大队长方兴杨金龙季雨霖团防1000余人.—10,28刘英带京山团防民军2000余来省为一标,标统季雨霖黄兴带来1000余.汉口民军合计6000余人鄂军步队第一协协统蒋肇鉴---步兵2个标1000余人)鄂军步队第4标统胡效骞(3营)1200余人鄂军步队第4协协统张廷辅---步兵2个标2000余人鄂军步队第5协协统熊秉坤---步兵2个标2600余人鄂军炮队团标统曾继梧—山炮2个营工程1营管带李占魁辎重兵第1营管带胡恢汉。

湘军步队第1协协统王隆中—第一标。

湘军步队第2协协统甘兴典1200人总司令兵站司令王安澜鄂军步队第2协防御武昌。

鄂军步队第3协协统陈炳荣(撤职)窦炳钧防御青山一带4武昌防御时期战时总司令黄兴(11.27)步队第3协统窦炳钧步队第5协统雄秉坤步队第6协统杨载雄步队第7协统邓玉麟(欠14标)11.11扩充工程1营管带李占魁步队第4协统张廷辅步队第1协统蒋肇鉴步队第2协统何锡蕃步队第8协统罗洪升11.11扩充步兵第14标统带黄申芗炮队统领姜明经马队第1标统带王祥发马队第2标统带刘国佐先锋1协协统11.11扩充王国栋11月27日汉阳失陷,黄兴去沪,黎元洪命万廷献为护军总司令,蒋翊武为监军.万仅受命一日即离鄂去沪,由蒋翊武以监军护理总司令職参谋长吴兆麟副参谋长姚金庸.12月6--9日战时总司令改名为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由谭人凤担任.12.10又改为战士总司令部,公举吴兆麟为总司令.12.21吴兆麟重组总司令部,设参谋,副官秘书军法4处分别由吴元泽周定原李明陶骏负责,调整武昌防区:第1区司令窦秉钧,辖步队3.5.6等三协.马队1队,指挥青山至大堤口各炮队.第2区司令何锡蕃,辖步队第2协近卫队第1协 .马队1队,指挥凤凰山蛇山黄鹤楼各炮队. 第3区司令张廷辅,辖步队1.4两协.马队1队工程第1营,指挥鲇鱼套至石嘴各炮队.第1支队司令罗洪升,辖步队第8协.马队1队,工程第8营指挥石嘴至金口各炮队.第2支队司令邓玉麟,辖步队第7协.马队1队,敢死队第1营总预备队司令王安澜辖先锋军第1混成协.先锋军第2协.马队一队水师统领赵均腾.第1标统带彭衡超,第2标统带喻化龙湖南省1都督焦达峰时期都督焦达峰(10.23任,10.31被杀)副都督陈作新(10.23任,10.31被杀).军政部长黄鸾鸣(10.25)-参谋军需军法副官4处巡防营西路统领陈斌生巡防营南路统领冯廉直(10.29被杀)南路招讨使刘松衡西路招讨使杨任(11.13被杀),参谋长余照常(11.13被杀)标统周召南编入义勇军张尧卿统领王正雅率巡防营3营攻荆州(管带何玉林哨官刘焕文)将军连魁副都统松鹤迎降3天招募6万人。

从28日起至11.25,湖南先后派出4批16个营共8000余人的援鄂军队:湘军步队独立第1协协统王隆中(处死)5个营,49标为基础编成湘军第2师第3协协统甘兴典(处死)4个营湘军第1师第2协协统刘玉堂(阵亡)4个营湘军步队独立第9标标统刘耀武3个营2都督谭延闿时期独立第1协王隆中独立第2协梅馨第1镇余钦翼第2协刘玉堂第2镇地协甘兴典(中路巡防营甘兴典营) 独立第9标刘耀武(预备为第2镇4协) 敢死队管带徐鸿斌学生军管带蒋宝山南武军军统张其锽义勇军管带张尧卿都督谭延闿参谋部部长程潜军务部长向瑞综向瑞综辞军务部长组织北伐第一军以第1镇第4标卢明亮独立第11标李金山独立第12标吴连斌独立队标成桂南等辖6个师湖南陆军第1师余钦翼(余钦翼部扩编)--步兵第1旅陶忠洵步兵第2旅李柏芝湖南陆军第2师赵春霆(霆字营防军)--步兵第3旅李生盛步兵第4旅彭道成湖南陆军第3师余钦翼曾继梧(岳州之曾继梧部)--步兵第5旅程子楷步兵第6旅袁宗瀚湖南陆军第4师王隆中(独立第一协残部)--步兵第7旅卿衡步兵第8旅陈强湖南陆军第5师梅馨(梅馨独立第二协回乡)--步兵第9旅姚宏陶步兵第10旅田镇藩湖南陆军第6师程潜(黄鸾鸣回湘招兵和程潜部)--步兵第11旅黄鸾鸣步兵第12旅程潜炮兵团陈嘉祐骑兵团马骧教导团黄鸾鸣江西省1九江军政分府九江军政分府(10.23)都督马毓宝帮办军务兼参谋长蒋群(后李烈钧)参谋次长刘世钧总参议官吴铁城军事参谋官潘志远刘世钧范福增何文斌唐祚慎参谋处副官陈正元梁民柱彭涨张弛顾问官庄守忠执法部部长张宗林军机局长柳国璋侦查科科长张廉裔联队统一第1.2.3.4。

联队大队长范福增何文斌李定魁黄焕章。

义勇军统带陈绍藩学生义勇队大队长蒋群工程队队长吴江近站队队长金斌敢死队队长潘志远炮台统领戈克安长江水师统领杨金标江西各路水路全军统制徐世法—参谋处长朱孝先杨耀南参谋官徐秀蔡萧勉崔巍蓝世恒;军务处长张筠执法处长卢行2江西军政府江西军政府11.11南昌都督吴介璋参谋厅长夏之麒军务厅长朱寿同都督彭程万11.12继任都督马毓宝12.12继任九江军政分府都督马毓宝萍乡军政分府都督胡谦军需处长胡渊4个营鄱阳军政分府都督黄金台赣州军政分府都督刘槐森袁,瑞,临三路都督蔡霆锐11.3江西混成协统冯嗣鸿–援鄂江西第2协统刘懋政---援鄂安徽省1初期之革命军都督朱家宝(原巡抚)副都督王天培11.8安庆独立都督王天培11.11任都督李烈钧12月不久率赣军援武昌都督孙毓筠。

皖军总司令柏文蔚淮上国民军(11.5寿州)总司令王庆云副总司令张汇滔张纶袁家声,参谋长张汇滔参军郭行健。

全军编为13个军统,计步兵营18个马队营1个炮营2个共21营人数迅速发展到2.5万人庐州军政分府(11.9皖北之合肥)革命党北伐军驻庐总司令孙万乘副司令万言参谋长刘文明执法部长许拙云协统袁斗枢标统季雨农下编6个营成立革命党北伐军编成2个旅第一旅袁斗枢第二旅刘文明计步兵营8个卫兵营1个炮兵营1个,骑兵连1个皖南军政分府11.10芜湖司令吴振黄(陆军小学学生),皖南国民军(清军驻皖南巡防营4个营改编)司令刘醒吾第1营驻芜湖第2营驻当涂第3营驻宣城第4营驻广德淮北革命军(11.17颖州团练起义)军统程恩普副军统宁隽参谋长吕济川九江都督马毓宝派团长黄焕章率赣军2000余人抵安庆。

浔军司令黄焕章。

青年军11.28,安庆,以陆军小学堂,测绘学堂和尙志学堂学生为基础,总监韩衍,分编为皖南,皖西皖北3个大队,约500余人.华东地区江苏省1江浙联军总司令部江浙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徐绍桢(11.11镇江)总兵力14000余人顾问史久光,陶逊,于右任,范光启,翁之麟龚维疆沈靖邓质彝,伍崇任军事参议孙毓筠,参谋部部长陶骏保顾忠琛次长茅遒封经理部部长陈懋修执法部部长吴忠信副长王吉檀军医部部长梁国栋副长周邦俊秘书部部长孙毓森副长茅乃登外交部部长马良副长马君武,交通部部长郑赞臣副长瞿钧庶务部部长徐涛副长谭道南警备队队长杨炎昌副长周应时100余人40只枪上海总兵站总监李厚佑副监陶逊苏军统领(支队长)刘之洁—共步兵4营马队1队炮队1队(6门炮)约3000人浙军支队长朱瑞共步兵二标(缺二营)游击队2营,骑兵1队,炮兵1营,工程辎重各1队共3000人。

淞军支队长黎天才,步兵600人。

镇军第1镇统制柏文蔚,步兵2协约4000人第1协统明羽林---管带王承荫,第2协统葛应龙---管带杨韵柯1130阵亡沪军义勇队司令洪承典,步兵1000人.江阴,松江的巡防营.女子国民军30名.江北支队队长李竟成,参谋长华士龙(彦云).镇军统领张振发两个营.100余人.扬军营长董开基(阵亡)1000余人.淮军1000人(其中有柏文蔚自沪带来的1营人) .原9镇600人(郭叔完和邓超带领).2江苏都督府都督程德全,参谋长顾忠琛苏军统领刘之洁,巡警道蒋懋熙淞江军政分府11.6军政长钮永建锡金军政分府11.6总理(后改司令长)秦毓鎏,军政部长华承德---守望队长吴浩,吴浩赴苏,部分不赴苏者由秦元剑编为锡军第3中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