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的针灸治疗口诀
针灸顺口溜
针灸顺口溜
1. 针灸真奇妙,哪里不适针一扎,嘿,疼痛立马就跑啦!就像那孙悟空,神通广大把病拿。
比如头疼得厉害,扎几针就能轻松好多呀!
2. 小小银针作用大,针灸一下精神佳,哇,这效果可真是杠杠的呀!就像给身体注入了能量。
像脖子酸了,针灸一下就舒服啦!
3. 针灸疗法真不错,调理身体它在行,哟,让人浑身都舒畅呀!好比是身体的小卫士。
要是肠胃不舒服,试试针灸准没错!
4. 针灸穴位有讲究,找准位置才有效,哈,这可不能随便乱来哟!就像开锁要找对钥匙孔。
像肩膀僵硬,针灸对穴位就松快啦!
5. 常做针灸身体好,健康活力来报道,呀,生活都变得更美好啦!如同给身体加了个保护罩。
比如失眠的时候,针灸能帮你睡个好觉!
6. 针灸治病有一套,各种不适都赶跑,嘿,简直太神奇啦!就像神奇的魔法棒。
像腰腿痛,针灸后就能轻松走路啦!
7. 针灸顺口溜要记牢,关键时刻用得着,嗯,可别小瞧它哟!如同一个秘密武器。
要是感觉疲劳,针灸一下立马精神啦!
8. 试试针灸好处多,身心轻松乐哈哈,哇,这感觉太棒啦!好像烦恼都被赶跑啦。
像压力大的时候,针灸能帮你放松呀!
9. 针灸传承千百年,效果显著人人夸,呀,真的是很厉害呀!好比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比如关节不舒服,针灸能改善好多呢!
10. 健康就靠针灸啦,有病治病没病防,哈,多好的办法呀!就像给自己的身体买了份保险。
像身体有点小毛病,针灸一下就解决啦!
我的观点结论:针灸真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大家应该多了解和尝试,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针灸顺口溜(经典)
针灸顺口溜(经典)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承山名鱼腹,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专肿腰尻痛。
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
须将穴下针。
环跳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阳陵泉阳陵泉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百会头顶凹中悬,上星入发一寸权。
印堂两眉中间取,太阳眦角一寸许。
委中国窝纹中屈,承山人字纹中戏。
梁丘膝上二寸去,血海膝上二寸齐。
膝眼膝下两陷中,昆仑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隐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悬中找,内踝三寸三阴沟。
华佗夹脊外五分,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十指尖端找,肾经涌泉足心翘。
风池耳后发际内,肾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纹肱外招,扭伤曲池下外导。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口诀的意思是指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针灸必背口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1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2一、治感冒病歌诀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
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
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
咳嗽加尺泽。
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点刺出血。
二、治咳喘歌诀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包括:
1.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 胸胁弱有病,授予内关经,酸痛取阿是,百病用膏肓。
3. 天枢足三里,胀满还后溪,脉病取血海,脾伤找公孙。
4. 伤寒过经期,气海当相宜,诸般中毒症,可以下涌泉。
5. 刺在腰俞上,多行气血通,鸠尾针出血,能使痢疾松。
6. 中风须防己,热病大椎当,黄疸取阳陵,腹满刺中脘。
7. 伤寒并堆积,期门穴有功,妇人心下痛,少府穴最灵。
8. 委中出血主腰痛,项强反张风府中,脾胃生病归足三,腹胀公孙与内关。
9.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10.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背痛宜先,膻中内关大椎间。
11. 肾强腰痛不能行,须把委中穴下针。
12. 眩晕欲倒不用慌,太阳印堂并风池。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以针刺和灸烧的方法来
治疗疾病。
要学好针灸学,需要对各论歌诀有一定的了解。
1.面诊论:面色青黄是寒热,脉来缓急是虚实。
脾胃积滞面板滑,中焦血少面赤热。
2.推拿论:身疼有寒用温推,身热有痛用凉按。
疼涌须重按不顶,移动须缓少用力。
3.针灸论:气下路开阳明,阴阳调和扶正气。
清热降气止呕逆,
解肌消肿止痛惊。
主穴配从提神益,调节营卫固本根。
手掌脚底凡百病,脏腑病证一样看。
4.方论:方中有草硷,轻重相当对证用。
毒药去芥为内,戒慎用
法防误伤。
5.五输论:以察脉知五输,以用针调逆顺。
肺经手太深灸,脾胃
脉平输下针。
肝经少波手太过,心经手心针灸法。
肾经手神先投入,
别动手原地推锤。
6.经络论:十二经络识别清,三阴三阳归经定。
经脉平行决取穴,络脉紧贴窥探龙。
好针发挥慢且准,惊蛰一针英雄变。
这些各论歌诀是学习针灸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不断地学习和
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
和穴位进行治疗。
只有掌握了各论歌诀,才能更好地应用针灸学来治
疗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针灸治疗趣记歌诀(五官脾胃病证)
针灸治疗趣记歌诀(五官脾胃病证)
今天咱继续复习
针灸治疗
之五官、脾胃病证
趣味歌诀,轻松记忆
请继续你的背诵吧——
五官科病证
目赤肿痛
主穴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
趣记何故太阳净明,风太冲
耳鸣耳聋
实证
主穴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趣记侠溪听中医
虚证
主穴听宫、翳风、太溪、肾俞。
牙痛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趣记何故下车
咽喉肿痛
实证
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关冲。
趣记何故斥责关少
虚证
主穴太溪、照海、列缺、鱼际。
趣记溪海缺鱼
脾胃病证
呕吐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
趣记中关足
胃痛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
趣记中关足
泄泻
急性泄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趣记泉水上天
慢性泄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
趣记公孙天神住山里
痢疾
主穴天枢、上巨虚、合谷、三阴交。
趣记三天和尚
便秘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
趣记天上大沟
备战医考,都需要哪些武器?。
胃肠病治疗口诀
胃肠病治疗口诀急性胃酸肠胃炎,梁丘大陵曲泽见;慢性胃痛找丰隆,恶心呕吐寻内关;消化不良失养分,地机漏谷公孙强;胃病不离足三里,腹痛必寻下巨虚;手三里祛胃寒症,长敲带脉腹不硬;艾灸神阙与中脘,专治肠胃虚与寒;巨阙印堂和百会,胃部下垂它治罪;艾灸气海与天枢,腹泻肠胃寒必出;饮食胃堵按神门,开胸顺气心经神;胃俞拔罐切莫忘,晚上姜汤暖胃肠;足底反射区内应,肠胃之点能祛病。
胃病是一种罕见病,发病初期胃病症状并不分明,因而,许多人即使自我觉得有胃病症状也不及时医治,往往错过了最佳医治工夫。
胃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以及吸烟,酗酒,生气等都可惹起胃部的不适;最罕见的就是呈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由于胃炎的品种比拟多,在这里我只依据口诀引见几种罕见胃病的穴位医治办法:一、急性胃酸、胃痛:它是胃病患者最罕见的症状之一,有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热者还有烧心的觉得。
有的患者冤家去药店买了一堆医治胃酸的药效果也不见好,也不晓得该怎样办了非常苦恼。
其实,胃酸不是吃一些“抑酸”药就能抑制住的,它也有很多心情上的要素,像肉体紧张、身体过度疲劳、心情高涨等都可以引发脾胃功用的紊乱,从而招致胃酸的过度分泌,因而,一定要坚持良好的心态和肉体形态才干从基本上避免疾患的发生。
呈现了急性的胃酸情况可先点按胃经的“梁丘”穴(贴近膝盖骨上边的凹陷处),“梁者,屋之横梁也;丘者,土堆也。
”意指本穴的功用是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擅长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此穴的特征又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就好像胃经的水库普通,点揉此穴有开闸灌溉的作用。
其次,再找到心包经的“大陵”(在腕横纹两筋两头的缝隙处)、“曲泽” (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左边的凹陷处)两穴;后面在《五俞穴的引见》里曾说过,这两个穴位辨别是心包经的“俞穴(原穴)”和“合穴”,按摩它们能添加胃部的供血,加强胃动力。
胃肠病的治疗口诀
三、胃肠病的治疗口诀急性胃酸肠胃炎,梁丘大陵曲泽见;慢性胃痛找丰隆,恶心呕吐寻内关;消化不良失营养,地机漏谷公孙强;胃病不离足三里,腹痛必寻下巨虚;手三里祛胃寒症,长敲带脉腹不硬;艾灸神阙与中脘,专治肠胃虚与寒;巨阙印堂和百会,胃部下垂它治罪;艾灸气海与天枢,腹泻肠胃寒必出;饮食胃堵按神门,开胸顺气心经神;胃俞拔罐切莫忘,早晨姜汤暖胃肠;足底反射区内应,肠胃之点能祛病。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初期胃病症状并不明显,因此,许多人即便自我感觉有胃病症状也不及时治疗,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胃病的起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以及吸烟,酗酒,生气等都可引起胃部的不适;最常见的就是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由于胃炎的种类比较多,在这里我只根据口诀介绍几种常见胃病的穴位治疗方法:一、急性胃酸、胃痛:它是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热者还有烧心的感觉。
有的患者朋友去药店买了一堆治疗胃酸的药效果也不见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十分苦恼。
其实,胃酸不是吃一些“抑酸”药就能抑制住的,它也有很多情绪上的因素,像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情绪低落等都可以引发脾胃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胃酸的过度分泌,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疾患的产生。
出现了急性的胃酸状况可先点按胃经的“梁丘”穴(贴近膝盖骨上边的凹陷处),“梁者,屋之横梁也;丘者,土堆也。
”意指本穴的功能是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此穴的特征又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就如同胃经的水库一般,点揉此穴有开闸灌溉的作用。
其次,再找到心包经的“大陵”(在腕横纹两筋中间的缝隙处)、“曲泽”(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右边的凹陷处)两穴;前面在《五俞穴的介绍》里曾说过,这两个穴位分别是心包经的“俞穴(原穴)”和“合穴”,按摩它们能增加胃部的供血,增强胃动力。
针灸治疗各论歌诀
针灸歌诀是以歌诀形式概括针灸的内容,相关针灸歌诀如下:1、十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小腹三阴交,心胸内关谋。
胁肋寻飞虎,复苏必水沟。
大椎督阳府,关元壮真攸。
总穴奇妙多,卫生百病廖。
2、行针指要歌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挟脐上边取。
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
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3、回阳九针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亡阳危象,除了人中醒神、神阙关元固脱之法,针家犹有施此“回阳九针”克险。
针灸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穴宜少,手法宜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针灸歌诀-足阳明胃经(45穴)
不容承满及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穴,
髀关伏兔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穴上丰隆,
解溪冲阳陷谷中,
下行内廷厉兑穴,
大趾次趾之端中。
针灸歌诀足阳明胃经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针灸歌诀-足阳明胃经(45穴)
针灸歌诀
足阳明胃经(45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
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对,
下关头维和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屯,
最新四总穴歌详解
四总穴歌详解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是针灸歌诀,叫四穴总歌!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
加一些针灸穴位的内容,这四个穴位比较简单,作用也很强大,先开一个头。
以下根据要求更新:别名:虎口《甲已经》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一掌骨桡侧中点处.简便取穴法:①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②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
功能:疏风解表,清利头目,通经止痛。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禁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机理分析:治疗头面五官病:因手阳明大肠经贯颊,循行头面,入下齿中,在鼻旁与足阳明经相衔接;足阳明经和眼相联系,别名:童玄«医统»,腕劳命名:列与裂通,分解、别行之意;缺为器破缺口之意,本穴位于手腕侧,当桡骨突起的分裂缺口处,又是手太阴络脉别行之起点,故名.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于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能:疏风解表. 宣肺利气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分析:伤风,头痛,项强:列缺乃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别走手阳明大肠经,阳明之脉上达头面。
又肺主皮毛,伤风,头痛,项强多系风邪客表所致.故取列缺疏风解表以治之.由于该穴治疗头痛,项强疗效很好,所以历代针灸医家对列缺穴的应用比较重视,将它列入四总要穴之中,即“头项寻列缺”.注:列缺偏于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手太阴经属于肺,连肺系(气管、咽喉),故列缺可宣肺利气,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又列缺为八脉交会穴,与照海相合于肺系,喉咙.故可治之。
董针处方学第二十章 下消化道疾病(大肠、直肠)
第二十章下消化道疾病(大肠、直肠)(一)治疗肠道疾病常用穴道1、门金穴、四花上穴2、肠门穴3、腑肠穴4、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5、大间穴、侧间穴、小间穴6、足三里透上巨虚、下巨虚穴(十四经)7、上高穴、下高穴。
8、土兴穴。
9、腑巢二十三穴10、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11、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下穴点刺放血12、委中附近点刺放血13、腑肠一穴、腑肠二穴14、肠病总治: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二)急性胃肠炎1、土兴一穴、土兴二穴、指五金穴、指千金穴,配手解穴、四花上穴。
2、针金营上穴、金营下穴,配肠门穴、肝门穴、腑肠穴。
3、四花中穴、四花副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4、各种急慢性肠炎、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小腿外侧及足跗上见有青筋放血,有特效,若无青筋则无效。
此法亦治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
(四)慢性肠炎1、针门金穴,特效。
2、肠门穴、足千金穴。
3、各种急慢性肠炎、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小腿外侧及足跗上见有青筋放血,有特效,若无青筋则无效。
此法亦治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
(五)肠癌1、在腑巢穴点刺出血,再针肠门穴、上高穴、下高穴效佳,及手部相关穴位埋针。
2、针通肠穴,配四花外穴里穴,有效。
3、腑巢穴点刺出血,再针足五金穴、足千金穴、三重穴,特效。
(六)肠出血1、在三灵穴、三权穴、上俞穴、下俞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点刺出血,再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
2、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出血,再针姐妹穴。
(七)小肠胀气1、针门金穴,配四花下穴,特效。
2、木穴放血,针大间穴、中间穴、小间穴、外间穴,效佳。
(八)小腹胀 1、腕顺一穴、腕顺二穴。
(九)盲肠炎、阑尾炎1、在腑巢穴点刺出血,再针上高穴、下高穴,特效。
2、四花穴、三重穴点刺出血,奇效。
3、四花中、四花下穴、腑肠穴一带点刺,针上高穴、下高穴。
4、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5、四花中穴、四花副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6、慢性盲肠炎:先在小腿外侧及门金穴及四花穴附近放血,再针腑肠穴、四花下穴、门穴、门金穴。
董氏针灸胃炎处方
董氏针灸胃炎处方
胃炎
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无规律的疼痛,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滞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有的甚至伴有: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等。
董氏针灸胃炎处方扎上针即可有效缓解胃炎相关的诸多病痛。
四花、门金、土水、下三皇
临床上全部单侧取穴,左右交替。
四花:如花似玉,心花怒放
门金:人体各“门”的金钥匙
土水:水土不服就服它
下三皇:补肾强身的要穴 | 董氏针灸
养胃秘诀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忌暴饮暴食。
二、改变饮食习惯
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
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
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
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
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平心静养——胃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
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足阳明胃经歌诀汇总
足阳明胃经歌诀汇总1、足阳明胃经穴位口诀胃经四五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迎。
地仓大迎颊车行,下关头维从人迎。
水突气舍与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听。
太乙直达滑肉门,天枢一亮到外陵。
大巨水道归气冲,髀关伏兔阴市寻。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条口下巨虚。
丰降解溪冲阳喜,陷谷内庭连厉兑。
还有足阳明胃经经穴歌诀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2、足阳明胃经穴位主治口诀承泣: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瞳孔直下是承泣,口眼歪斜阳白配。
目赤肿痛和流泪,直刺缓慢不可急。
四白:眶下孔凹四白穴,擅治头痛和眩晕。
阳白颊车治口歪,直刺斜刺勿深刺。
巨髎:足阳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巨髎取穴在面上,鼻唇沟外八分旁。
胃经阳跷交会穴,口歪颊车配地仓。
地仓:手足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口角外侧有地仓,流涎睑动不用忙。
手足阳明交阳跷,颊车合谷治嘴歪。
大迎:下颌角前有大迎,动脉搏动为正中。
面瘫不语和颊肿,巧配颊车治牙痛。
颊车:下颌前上颊车行,口歪齿痛和颊肿。
地仓颊车可透刺,口眼歪斜一针灵。
下关: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下关耳前生得奇,闭嘴有孔张口闭。
齿痛口歪和耳疾,直刺一寸效果奇。
头维: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额角发际上半寸,目眩流泪找头维。
巧配合谷头痛愈,三经交会要牢记。
人迎: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颈部喉旁有人迎,避开动脉搏动取。
咽肿气喘和胸闷,配伍大椎血压平。
水突:人迎气舍连线中,水突可治咽喉痛。
咳嗽气喘配天突,直刺半寸心要明。
气舍:胸骨锁骨藏气舍,气喘颈强针即可。
直刺五分要牢记,深刺会把脏器伤。
缺盆:锁骨上窝正中央,中线四寸缺盆藏。
孕妇千万要禁针,配合肺俞咳嗽停。
气户:气喘呃逆找气户,锁骨中点下缘寻。
中医针灸方歌
中医针灸方歌学习中医者,历来都有诵读中医歌诀的习惯,盖因医学知识枯燥乏味,强记诚难,若融书本内容于韵律优美之歌诀中,则韵味顿生而脍炙人口。
一经熟读,历久而不忘。
有时思路不通,往往于吟哦声中,句诀一泻而下,记忆的窍门豁然开朗,故歌诀之功用,妙不胜言。
今日为大家分享十九首针灸歌诀与君共勉!一、治感冒病歌诀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
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
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
咳嗽加尺泽。
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点刺出血。
二、治咳喘歌诀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
加尺泽、足三里,补土而又生金清肺热。
哮喘时取上穴再加天突,膻中,若是痰多可刺丰隆、合谷。
三、治胃肠病歌诀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腹泻隔奏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肠胃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可用“俞募配穴”治疗,一般用胃俞、中脘即可,也可同用大肠俞与天枢,或小肠俞与关元,再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及内关等。
腹泄可隔姜灸神阙穴。
反酸可加公孙、行间。
四、治肿胀歌诀肿胀肾俞膀胱俞,京门中极不可漏,三里地机多有用,三阴交穴并复溜。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
膀胱为津液之府,职司小便,脾主运化水湿,脾肾阳虚肿胀,可以用肾与膀胱的俞募穴,脾经的三阴交、地机,还可加足三里。
五、治小儿遗尿歌诀遗尿神门并关元,三阴交穴和兑端,膀胱俞募配三里,调整习惯愈不难。
用膀胱经俞募穴膀胱俞、中极,加关元、三阴交,再加神门、足三里、兑端,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嘱患儿调整习惯,白天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傍晚后尽量少饮水。
六、治妇女病歌诀妇科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要记牢,更年石门三里穴,归来太冲痛经消,经少气海并带脉,经多隐白大敦妙。
妇科病书主要涉及冲脉、任脉以及肝,脾两条经络,可用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通治,如为更年期病症加石门、足三里,同时还可以配合对症加一些其它穴,如失眠加印堂,头晕加百会等。
胃痛的一些针灸疗法
胃痛的一些针灸疗法第一方♦主治:胃痛。
♦取穴:素髎。
在鼻之尖端。
手法:用毫针直刺二至三分,不捻转,一般可立即缓解疼痛。
按倍:素髎为督脉腧穴,一般此穴多用于昏迷急救;而在实践中,用于急性胃脘胀痛或挛缩痛效果颇佳。
第二方♦主治:胃胀痛。
♦取穴:外膝眼。
即犊鼻穴。
屈膝,在髌骨外侧凹陷中。
手法:患者仰卧,两腿平伸。
用银针捻转刺入,待有麻酸感觉为宜。
男左女右,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
按语:外膝眼属足阳明胃经腧穴。
此方即为本经经穴主治本经症候。
第三方♦主治:胃痉挛。
♦取穴:劳宫。
在屈指握拳时,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
手法:用毫针直刺三至五分,速刺轻捻,留针 10 分钟。
按语:劳宫为手厥阴之荥穴,对肝气犯胃所致胃痉挛者效果较佳。
第四方♦主治:胃口痛。
♦取穴:鸠尾。
在剑突下,相当于脐上七寸。
♦手法:用毫针直刺,乘患者吸气时进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
♦按语 ::鸠尾为任脉经的络穴。
治疗功能:一是沟通腹部经气;二是属局部取穴,可主治局部体表或邻近内脏疾患之故。
5. 中脘一针,透刺六穴操作方法:中脘穴常规消毒,用2~2. 5寸毫针,垂直刺人,进针约1~1. 5寸深,有针感出现为度。
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扳倒针体用斜刺,或横刺的角度透刺上脘,深度约1~1. 5寸,至上脘穴有针感出现为度。
再将针体退至皮下,翻转针体向下透刺建里,针感向肚脐周围传导,留针2~3分钟。
复将针退至皮下,分别向左右两侧透刺阴都、梁门,深度约1. 5~2寸,要求针感向上腹部、两胁下放散。
中脘一针向四周透刺六穴,此六穴均在胃体之局部,是治疗脾胃病的要穴。
集众穴之功效于一针之下,使上腹部均有针感,刺激量大。
对于胃炎、胃痉挛,以及其他胃部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效果。
6、深刺中脘,配合他穴(1) 急性胃脘痛,选穴①中脘、肝俞、足三里。
②膈俞、胃俞。
(2) 慢性胃脘痛,选穴①中脘、脾俞。
②胃俞、身柱。
针刺手法:深刺中脘穴。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起,腹部放松,随呼吸缓慢进针,将针刺人腹壁,再将前胃壁刺穿,针尖顶到后胃壁为止。
针灸初级八句口诀
针灸初级八句口诀
肚腹三里留---------脾胃主腹部
腰背委中求---------太阳过腰背
面口合谷收
头项寻列缺,太阳通肺,头项痛晕等.
心胸取内关----腕纹中线上二指.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小腹三阴谋----脚踝上三寸.三阴交穴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
坐骨刺环跳(腰部到大腿)腿疼阳陵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病的针灸治疗口诀急性胃酸肠胃炎,梁丘大陵曲泽见;慢性胃痛找丰隆,恶心呕吐寻内关;消化不良失营养,地机漏谷公孙强;胃病不离足三里,腹痛必寻下巨虚;手三里祛胃寒症,长敲带脉腹不硬;艾灸神阙与中脘,专治肠胃虚与寒;巨阙印堂和百会,胃部下垂它治罪;艾灸气海与天枢,腹泻肠胃寒必出;饮食胃堵按神门,开胸顺气心经神;胃俞拔罐切莫忘,早晨姜汤暖胃肠;足底反射区内应,肠胃之点能祛病。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初期胃病症状并不明显,因此,许多人即便自我感觉有胃病症状也不及时治疗,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胃病的起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以及吸烟,酗酒,生气等都可引起胃部的不适;最常见的就是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由于胃炎的种类比较多,在这里我只根据口诀介绍几种常见胃病的穴位治疗方法:一、急性胃酸、胃痛:它是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热者还有烧心的感觉。
有的患者朋友去药店买了一堆治疗胃酸的药效果也不见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十分苦恼。
其实,胃酸不是吃一些“抑酸”药就能抑制住的,它也有很多情绪上的因素,像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情绪低落等都可以引发脾胃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胃酸的过度分泌,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疾患的产生。
出现了急性的胃酸状况可先点按胃经的“梁丘”穴(贴近膝盖骨上边的凹陷处),“梁者,屋之横梁也;丘者,土堆也。
”意指本穴的功能是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此穴的特征又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就如同胃经的水库一般,点揉此穴有开闸灌溉的作用。
其次,再找到心包经的“大陵”(在腕横纹两筋中间的缝隙处)、“曲泽” (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右边的凹陷处)两穴;前面在《五俞穴的介绍》里曾说过,这两个穴位分别是心包经的“俞穴(原穴)”和“合穴”,按摩它们能增加胃部的供血,增强胃动力。
最后,再把“足三里”(膝眼下四横指,离胫骨一竖指的地方)按按以补胃气就好了。
胃酸过多与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品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外,吸烟、喝酒也是引发胃酸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此类病的患者,在戒烟忌酒的同时,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饮,以及辣椒、生蒜等刺激性的食物。
有的人在冬末春初之时,如遇阴冷天气或饮食不当,会常泛胃酸,很难受,这时可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就能舒服一些了。
胃的脾性是喜燥恶寒,选择食物以热为好,不要贪图一时清凉的快感。
二、胃寒、胃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寒主要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食物)及外寒侵入胃部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呕吐等病症。
遇到经常性的胃痛发作(慢性病)可先点揉胃经的“丰隆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骨尖,将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大约是两竖指的宽度,再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它是胃经的“络穴”,中医上说“久病入络,郄治急,络治慢”便是此意。
此穴还是化痰止咳的大穴之一,这个在以后的“哮喘治疗口诀”中再仔细介绍给大家。
另外“丰隆”穴还是减肥的穴位,经常有想减肥的朋友抱怨说“总减肥也不见效果”刺激这里就以起到节食减肥的效果,今后也会陆续介绍给朋友们。
在点按完“丰隆穴”后再寻找脾经的“地机”穴(“阴陵泉”下四横指处:在腿肚子上的最高点贴着胫骨的地方),“地者,土也;机者,生机也。
”意思是人体营养的重要来源之地。
脾属土,是人体后天运化之本,这个在前面《卫气与营气》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点揉此穴能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如果配合“三阴交”穴还能治疗痛经;配合“隐白穴”能治疗崩漏等妇科疾病。
接下来可揉按“漏谷”穴(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了,“漏者,漏落也;谷者,五谷也。
”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之意。
也就是说吃下的东西没有得到及时的消化,营养没有得到吸收就漏掉了,点按此穴就能解决消化不良的问题。
再说说“公孙”穴(在脚内侧,也就是大脚趾关节后边有一个突出的骨头,就在这个骨头后的凹陷处),它是人体的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冲脉之会” 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同时也是脾经的“络穴”,是十分重要的穴位。
“公孙者,辈分也。
”脾经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
意思是指本穴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水湿风气,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
此穴能调动脾经的运化能力,不仅能抑制胃酸和促进小肠蠕动,还能治疗妇科病,有通气和活血化瘀之效。
如果遇到想吃饭可吃一点东西就停在胃部,堵住了,这也是胃部缺血的迹象,胃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胃动力就会减弱从而造成停食胃堵的现象。
这时可按按心经的“神门”穴(靠小指外侧,腕横纹的凹陷处),在《五俞穴的介绍》中也说过,“神门穴”是心经的“俞”穴和“原穴”,医书有“治脏者治其俞”和“五脏有疾取其原”之说,因此,按摩此穴能增加心脏对脾胃的血液供应从而帮助消化。
“内关”穴(掌心向上,腕横纹上2寸:两个半横指处)属于心包经,是治疗心胸胃疼痛的重要穴位。
“内者,内部也;。
关者,关卡也。
”顾名思义就是此穴就像一道血液的闸门有疏导水湿的作用。
像打嗝、胃痛、偏头疼、恶心、呕吐、血压高低的调节都是它的拿手好戏,但是体虚之人揉内关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内关穴”只有在气血旺而遭到阻塞时才能发挥作用(开闸放水),它是冲锋的穴位,不是个补穴。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胃病“足三里”都是必点之穴,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另外一个穴位,那就是大肠经的“手三里”穴(在肘部“曲池穴”下边两寸:两个半横指处)。
大肠经是需要气血很充足的经络,肠胃的气血充足了消化吸收就会得到保证,胃寒就是血液“因寒而滞”使胃部供血不足造成的病症,而“手三里”穴在治疗胃寒上甚至比“足三里”穴的效果还要好,不信你可以试试哦!以上几个穴位点按下来对于一般性胃病患者均可见效了,如果胃病较重的患者感觉还是不舒服,可在任脉上的“中脘”穴(肚脐上四寸:四个半横指处)和“神阙”穴(肚脐眼)进行艾灸,治疗胃寒、胃酸、胃胀就会有效果了。
“中脘穴”也是胃经的“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这个在前面《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的文章中也说过了,此穴是胃部气血聚集之所,最善于调理肠胃。
艾灸“神阙穴”对于体内虚寒及肠胃功能较弱的患者效果不错。
胃寒病人可多喝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像猕猴桃、甘蔗、西瓜、蚌肉、蟹肉、柿子、香蕉、梨、苦瓜、香瓜等均属于寒性或大凉的食品,还有一些生的蔬菜如生黄瓜、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地瓜等都会使胃寒疼痛加剧。
三、腹泻、胃下垂对于总爱腹泻的患者来说艾灸“气海穴”(肚脐下正中线1.5寸:两横指处)效果不错,“气者,气态也;海,大也。
”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它是小肠经的“募穴”,经常按摩此穴对改善小肠功能极有好处。
“天枢”穴(腹部中线肚脐处旁开三指),它是大肠经的募穴,也就是气血汇集之地是人体升清降浊的要穴。
此穴相当于一个中转站或者说是“清与浊”的分水岭,营养物质在此将被吸收,糟粕之物就会通过大肠或膀胱排出。
在瑜伽功法中也会涉及到这个穴位,按摩或爱就“天枢穴”不仅能治疗胃炎和腹泻,对治疗便秘也有很好的疗效。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约在肚脐水平线上)以下。
多见子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腹壁松驰、腹肌薄弱的人。
产生的原由,主要是由于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使胃整个位置降低、胃蠕动减弱。
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最容易得这种病。
轻度胃下垂患者一般无不适感觉,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都不适、饱胀重坠感,每次在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容易造成胃下垂,空腹或吃的太多,都是发病的因素。
“巨厥”穴(人体正中线肚脐上6寸:八横指,),这个穴位大家好像不太熟悉,胃下垂的原因也是心脏给胃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就如同面部供血不足皮肤就会松弛一样,胃缺少了血液的支持后就会下垂。
增强了心脏的功能,供应胃部的气血足了,胃自然就会回复上来,胃下垂才能根治。
“巨者,巨大也;厥者,门户、关道也”,人体最重要的关口就是心脏,而“巨厥穴” 虽属任脉却是心经的募穴,常按摩或艾灸此穴对心脏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两眉头间连线与人体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是经外奇穴,它不属于督脉却压在督脉上面,它对治疗呃逆有很好的效果。
可从印堂穴向两边眉棱骨用手指做旋转式按压,按压的同时小腹鼓气,并屏住呼吸反复做2到3次,坚持40秒左右呃逆就会停止。
按压“印堂穴”到眉棱骨这段主要是为了刺激框上神经,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使隔肌及胃部神经处于松驰状态;下腹部有意鼓气能充分扩充胃部利用气体压力作用于隔肌,从而达到制止呃逆的目的。
“百会”穴(头部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人体最高的穴位,离大脑最近,具有醒脑开窍之功效能提升人体的阳气,胃下垂和脱肛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常揉揉“百会穴”就能治疗这些“下垂症”;同时对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有必要别忘在后背的“胃俞”穴(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离腰部较近)拔一罐,“胃者,胃腑也;俞者,输也。
”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可将胃部的寒热湿气迅速通过拔罐表于皮下,对减缓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治疗肠胃慢性病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上病下治”。
晚上用热水泡脚(水里加点盐)后,在足底肠胃反射区按摩,临睡前再敲敲带脉,保持第二天的大便通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您就会体会出“足疗”给您带来的功效了。
另外,对于胃寒的患者早晨空腹喝一碗姜汤水,一天您的胃口都会很好,但是晚上就不要喝了,俗话说“早晨的姜汤暖胃肠,晚上的姜汤赛砒霜”!晚上吃饭时应该喝碗萝卜汤以顺肠胃之气,所谓“上炕的萝卜,下炕的姜”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胃肠病治疗口诀》的解释就说到这里了,记住口诀后应该灵活运用,那时您会感觉到其实治病并不是很难,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