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导学案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九九高级中学学生导学提纲LSTG--必修1 .3 编制人:吴威2017.09.06课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学习目标1、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
二、重点: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日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的演进关系。
难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基础知识感知与探究知识点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1.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及表现。
2.其影响是什么?知识点二·君权与相权1.说一说君权与相权为什么有矛盾?2.历代王朝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了哪些措施?3.从相权演变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4.怎样评价君权与相权的斗争?知识点三·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简单概括各个王朝的监察机构及其职能。
2.监察体制的建立产生了哪些影响?知识点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的特点是什么?其主要实行在哪些历史时期?2.什么是“察举制”?说出其演变过程及评价。
3.“科举制”的特点是什么?怎样评价“科举制”?4.总结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
知识点五·行省的设置1.简单列举秦汉至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2.归纳元代设置的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行省与中央的关系,概括其历史意义。
四、课堂训练1、秦朝修建咸阳城,把渭河比作银河,各宫殿为星座,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理念蕴含的思想是()A.“大一统”B.“皇权至上”C.“天人合一”D.“神仙方术”2、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权3、“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
图一唐朝三省六部制图二
图三图四元行省
请分别说出当时皇帝制定这些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步骤二:图片一,目的:分散相权,为了加强皇权。
作用: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作用:加强了皇权。
图片二,目的:监察百官。
作用:加强皇权。
图片三:目的:八股取士,将读书人便成了皇的奴才。
作用:加强了君主统治。
图片四:目的:有效对地方进行治理。
作用: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全国)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第三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二课时)一、课程标准了解汉至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主体(一)结构化预习:①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二)教学主体1.法令出一(1)创立:(2)表现(3)弊端(4)特点(5)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2.君权和相权(1)汉至宋代发展演变①汉代—汉武帝时期内外朝制②唐代—三省六部制③宋代—两府三司(2)演变总趋势(3)调整原因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发展演变①秦:②西汉③以后历朝监察机构:(2)评价①积极:②消极: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发展演变(2)察举制①含义:②演变:。
③评价:(3)九品中正制(4)科举制①定义:②特点③评价:。
5.行省的设置(1)秦至宋地方行政机构设置(2)元代地方最高常设行政机构(3)在十大行省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4)职权:。
(4)中央对行省官员的管理。
(5)影响:(三)随堂检测1.以下不能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的趋势是( C )A.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汉朝设刺史制度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北宋设置通判2.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B )A.皇权高度加强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三、课堂练习——合作探究、释疑解难问题1、完成汉、唐、宋、元、明削弱相劝的措施表,从中可以看出君权与相劝演进的趋势如何?实质是什么?实质: 君主专制的强化问题2、整理完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选举标准呈现 :血缘——德行——势力——才能,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裁决权力呈现:地方——中央——皇权,越来越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四、阅读材料探究解决问题材料一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高一历史 LS-2013-01-00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编写人:蔡逊烈审核人:胡宏涛编写时间2013-9-3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②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
③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②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
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④师生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今社会政治发展的借鉴作用。
⑤引导学生分析图示、引文等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政治上之精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②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它也是黑暗和腐败滋生的沃土。
【重点与难点】重点: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日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难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1.创立: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为历代继承。
2.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至高无上。
3.影响: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和的特点,往往影响着着政治决策。
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成为一个人的政治。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脉络与特点【考纲要求】1、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2、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叙写】1、知道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2、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根据预习案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并完成知识梳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10分钟)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案中疑难问题并解决探究案。
(20分钟)3、教师总结探究案中重点知识,(5分钟)4、学生讨论并完成训练案,整理笔记。
(10分钟)【预习案】(10分钟)知识点一、君权与相权(一)君权与相权矛盾产生的原因1.在,帝相之间难免产生矛盾。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君权)2.君主采取限制的方式以独揽大权。
(二)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变1、汉武帝削弱相权⑴原因: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②汉武帝加强皇权需要。
⑵措施:①频繁更换丞相;②提拔亲信近臣,参与机要决策,形成与、为首构成的官僚机构“”(决策机构)相对应的“” 。
(执行机构)⑶作用:中央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 唐朝:三省六部制⑴确立:隋朝在南北朝三省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革,逐步形成,唐朝加以完善。
⑵内容①三省:、、。
②六部:尚书省设、、、、、。
三省最高长官都是,还设有。
⑶职权①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诏令;②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③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下设六部,具体分工。
⑷作用:①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三省六部既分工又合作,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图解】三省六部分工示意图提交诏令↗ ↓ 同意后交由审核封驳→审核通过(草拟诏令)(审核诏令)(执行诏令)↓【例题 1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C.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了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3. 宋初:皇权进一步加强⑴措施①二府:设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分割宰相行政权);设,管,长官为,最高军政机构。
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导学案
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一、课表要求,有的放矢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预习自学,探究问题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主宰政治而无制约。
3、弊端:皇权具有性和性,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4、影响:(1)历代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2)君臣关系,实质上是“”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1、斗争原因: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相”既是皇帝的助手,又是君权的分割者。
)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1)西汉:①背景:汉初继承,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②措施:频繁更换,使相权受到打击;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与“外朝”相对应。
“中朝”又称“”,由构成,具有决策权;“外朝”由以、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构成,具有执行权。
(2)唐代:三省六部制①主要措施:唐代中央设、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门下省设,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②评价:(3)宋代:①措施:a.设置,其长官简称“”,职务相当于宰相。
b.增设“”作为副宰相以分散相权。
c.设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②斗争结果(演变趋势):不断削弱,不断加强。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设立及演变(1)秦代:中央——;地方——监御史。
(已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西汉:中央: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地方—。
(更为严密)(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导学案
级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编号: 编制时间: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一课时)【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要求】理解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重要历史概念。
【学习目标】(课前展示,课上5分钟左右导解) 1、 理解并识记汉至元朝加强君权中重要历史概念。
(重点) 2、 正确认识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重点)3、 了解汉至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难点) 【使用说明】1、课前利用20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学习,完成预习案的知识结构整理。
(认真阅读教材,用双色笔划出关键词句。
)2、课堂上用10分钟左右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案中的两个重难点问题;用15分种左右展示点评。
3、训练案利用15分钟左右当堂完成。
【预习案】(课前20分钟左右自主学习完成)一、君权与相权1、 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你说一说君权与相权为什么有矛盾?2、请结合史实说一说作为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二、行省制度1、 简单列举秦汉至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2、 简单叙述一下元代设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我的疑惑】【探究案】(课上10分钟左右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左右展示点评) 1、 请概括并解释秦朝至元朝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
2、用史实说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存在的两对主要矛盾,并指出矛盾发展的趋势。
2014级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编号:01.01.03 编制时间:2015.01.10 编制人:2号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训练案】(学生自主完成A 、B 级练习,互助完成C 级练习。
15分钟左右) 1.(A 级)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专题一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案
拓展 提升
教师反思评价:
4
一、 法令出一 1、 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 特点(皇帝制度的特征) :①天下独尊②皇权至上(高度集权,皇权随意性、专断 性)③皇位世袭④君臣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准 备 阶 段 3、 弊端:①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特征,往往影响着国家着封建国家的政治决策。 ②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发现 问题 4、 演变: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的变化都是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 臣关系,实质“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问题】 :阅读教材 12 页左上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答案】 : 二、 君权和相权 1、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都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相之 间难免产生矛盾,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独揽大权。 2、 历代采取限制相权的措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题) 第 1
课时
【导学目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的特点。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元王朝政治制度演 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这一阶段的演进脉络与特点,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 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收集相关 资料和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鲜活的历史信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 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和分析 问题,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的生活中的影响进行辨证的思考和总结。 【导学重点】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形态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 进的关系。 【导学难点】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环节 习旧 引新 学生回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 导学内容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专题1: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四川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知道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选官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秦、汉、唐、宋、元朝的监察体制,说明古代监察体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使学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从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预习案【预习培训】用2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5分钟时间依托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
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
【教材助读】一、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专制主义的加强(一)权力的分化和集中——君权和相权斗争的演变I.矛盾(1)丞相作为帝王的政治助手,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采取限制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斗争(1)西汉①.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汉初,丞相掌握行政实权,汉武帝频繁更换。
②汉武帝时期,“中朝”制度形成。
“中朝”又称“”,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
“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
(2)唐代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②尚书省设吏、户、礼、、刑、工六部。
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的其他官员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
(3)宋代①设中书门下,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②为分散相权,增设“”,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设三司以总理。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学生)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学习情境: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请大家思考:秦始皇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后,皇帝制度贯穿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整个封建社会。
在上面的《好了歌》里我们可以知道皇帝有哪些烦恼?他们有是通过怎样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哪?三、学习任务:(一)一级任务:自主完成《点金训练》第9页的“课前预习,知识梳理”中的填空。
(独学)。
(二)二级任务:阅读教材,根据以下知识要点,结合《点金训练》中9——10页的“知识整合,能力聚焦”将知识要点标注在教材相应位置。
(学生独学、对学、群学)。
1“法令出一”,由于前一节的“皇帝制度”中已经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这里只需要同学结合前课内容进行复习即可。
2.君权和相权(1)帝相斗争的原因:(对学)(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汉代:措施:(独学)唐代:主要措施:(独学)评价:(群学)宋代:措施:(独学)评价:(群学)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见教材第17页)(3)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目的:(独学)(4)斗争结果(演变趋势):不断削弱,直到被废除,不断加强。
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设立及演变(独学)秦代:西汉:唐代:宋代:元朝:(2)、评价:(群学)积极:消极: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过了“”、“”、“”三个阶段。
(独学)(2)、历史变化:(对学)1、如何全面评价科举制?(群学)积极:消极:5、行省制度(1)郡县制的演变:(秦汉)郡县两级(唐)道、、县三级(宋代)路、州、县三级。
(独学)(2)行省的设置:(独学)创建时间:行省制度的内容:与中央的关系:重大意义:总结归纳中国古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专题一34节学案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②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③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了解科举制的实行。
2、能力目标: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和腐败。
;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自主预习】一、君主专制政体:法令出一1、皇帝制度: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3、表现(1)皇帝有的地位,集行、和于一身。
(2)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
(3)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4、影响:A.君主的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
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5、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二、从汉到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方进: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
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
因此,历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相权:(1)西汉:汉武帝时期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换;同进破格选用人才,设立“”(“内朝”),对抗“外朝”,“中朝”具有决策权。
(拓展: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官组成的官僚机构。
)(2)唐代:在中央设置、、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
2014级《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历朝历代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皇帝”制度1、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表现:(1)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官僚体制的变化以维护君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3、评价:(1)积极性: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②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反抗外来侵略。
(2)消极性:①在封建社会后期造成了极端腐朽的封建专制;②加强了对农民的残酷剥削;③桎梏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二君权和相权1.历代政府强皇权,弱相权的措施汉朝(巩固)——中外朝制度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1)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2)内容:①唐朝设中书省掌草拟、颁发皇帝诏令;②设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③设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④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3)作用:①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北宋(加强)——二府三司制(二府:政事堂+枢密院,三司:度支,户部,盐铁)①设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元代——中书一省制。
①设中书省代替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②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明朝:(强化)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清朝:(顶峰)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没有实权。
2.演变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导学案
2014级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编号:1。
1。
3 编制时间:2015.1.18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一课时【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列举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考纲要求】了解历代专制主义王权不断集中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变的史实。
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学习目标叙写】识记中国古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脉络与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根据预习案勾画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并完成知识网络,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2、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示出来以备课上重点突破。
3、 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案】一、君权和相权(预计时间15分钟)1、斗争原因: 与相权的矛盾(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学生自学)2、限制相权措施:(学生自学) (1)汉代: ① 频繁更换丞相。
② 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让他们能够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
③ 设立“ ”对抗“ ” 。
(2)唐代:①实行 ,相权一分为三。
② 评价:(3)宋代:①设 ,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②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 ”。
③设 ,管理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 。
3 、限制相权的目的:防范 擅权;力求加强统治,提高 ;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 、斗争结果(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小组合作,教师点拨)你的感悟:二、行省制度(预计时间12分钟)1、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学生自学)2、行省制(学生自学) ⑴时间:元代⑵内容:①全国分设是个行省。
② 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 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习目标】1.列举汉、唐、元三朝中央机构变化的史实。
2.了解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
3.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4.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基础知识梳理】一、君主专制的演进1. 汉、唐、元三朝限制相权的措施(1)西汉武帝:①②破格选用人才。
③设立“”对抗“”。
(2)唐代:在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①主要内容:中央设立、、三省,分别负责诏令的草拟、审核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②意义: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宋代:设,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增设“”分割行政权;设分割军权;设分割财政权。
(4)元朝:设中书省,代替三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演变特点:不断加强,不断削弱。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郡国并行制(P10)(1)概况:(2)结果:(3)影响:2.行省制度(1)目的:加强对辽阔区域的管辖(2)内容:(3)意义:3.演变特点:不断加强,不断削弱。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史料探究】一、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明]宋濂《元史》卷八五《百官志》材料三李世民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材料四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第一目一、课标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皇帝制的确立中央官制的演变史实三、学习难点:中央官制的演变趋势四、课前预习:“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1.创立:___确立了“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___至高无上。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3.弊端:①皇权带有_____ 、_____,往往影响封建国家重要的政治决策;②国家变成一个人的________,政治成为一个人的___________。
4.影响:①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都以__和___为基本原则。
②君臣关系实质上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关系君权与相权——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1.背景:__与相权的矛盾难免发生,历代帝王往往限制相权以独揽大权2.限制相权的措施(1)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位高权重西汉武帝:①__频繁更换丞相。
②破格选用人才③设立“___”对抗“___”(实行内外朝制度)。
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2)唐代:实行_____________,将相权一分为三。
①源流:三省六部制由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②主要内容:A.三省:中央设立、、三省,分别负责草拟、审核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六部: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③影响:▲对当时:A .三省分权,又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 .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对后世: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宋代:设________,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增设“_______”分割行政权;设______分割军权;设______分割财政权 (4)元朝:设中书省,代替三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学习目标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从汉代到元朝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及特点。
难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法令出一
1.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便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
(1)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2)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3)秦朝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群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与相权
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中朝”与“外朝”。
3.唐朝分散相权: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相权有所分散。
4.宋朝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参加政事”(副丞相)。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古代监察体制
(1)监察机构的设置,在秦代已经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在中央和地方(郡),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创刺史制度,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2.古代监察体制的局限:完备的监察制度,加强了皇权。
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
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2.察举制的演变和实质
(1)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
6年之后,再次下诏策试贤良,并且在这一年,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的人数。
(2)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员,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3)察举制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3.科举制及其实质
(1)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2)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明清时代八股取士,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行省制度的设置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
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宋代为路、州、县三级;
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域依次为路、府、州、县;
明代有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府、县三级;
清代有省、道、府、县四级。
【合作探究】
1.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曾在《国史新论》中对唐代三省六部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下的“宰相委员制”在当时有哪些影响?
提示:思考时,需要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历史背景、主要职能和运作机制,联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状况,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
(1)三省长官虽然都是宰相,但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分工明确,使封建官僚机制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从而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三省的分工使秦汉以来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基本为以后历朝所沿袭。
但是,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恶性发展和朝政的腐败,权力往往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2.自汉至元,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想一想: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一现象?
提示:“趋势”应结合我国古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历程,从中央行政制度、官员监察制度、选官用人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方面进行思考;“认识”可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1)发展趋势:中央行政制度日趋严密,以分权方式为手段,以加强皇权为核心;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善,职责和机构日益充实,与皇权的日益加强相一致;选官用人制度摒弃门第出身,更加注重士人的真才实学,促使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完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认识:适应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需要,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反映了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有利于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从而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但导致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和中央集权的日趋加强,使各级政府行政机构缺乏相应的自主权,从而将国家的命运系于皇帝一人之手,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
四、同步练习
1.汉武帝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此举属于下列哪一选官制度()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解析: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材料符合B项。
答案:B
2.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
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能力。
行省制度的设立是在元朝。
答案:C
五、自我测评
1.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可见汉代的丞相()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皇帝与丞相之间的关系。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
由“股肱”“共
承宗庙”等能够归纳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
答案:B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从中得到的信息是()
A.君主专制政体逐步强化
B.监察体制的逐步完善
C.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D.行省制度的设置
解析:刺史和监察御史都是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因此选B项。
答案:B
六、小结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过程。
这一制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加强了对人民的封建奴役和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