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土日记》把这些凌乱的杂感,献给在讽刺中生活的可怜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这些凌乱的杂感,献给在讽刺中生活的可怜人
---------------------《鬼土日记》杂谈
摘要:张天翼是我们所熟知的讽刺小说家,但是有的认为他的作品是单纯的围了讽刺而讽刺。

但其实,我们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充满悲悯情怀的热血之人,并没有聪明的俯视社会,把自己置之度外。

选择直面世界的丑陋,而不是用自己的智慧巧妙避开。

这样直面社会问题的作家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而他因为研习绘画而擅长的漫画式的夸张和幽默,又是他另一种智慧的结晶。

这样张天翼就可以用一种智慧的眼光,既在社会中摸索,又能独立于世界,看得透彻。

关键词:张天翼鬼土日记讽刺怜悯真情
‚把这些凌乱的杂感,恭而又敬,献给:我们聪明,机警装满着权威与金银的,如今的社会主人。


这是一部小说的开头,恭而又敬,严肃而又深沉,冷静而又讽刺。

这样的文字给人一种混淆感,混淆了时代,混淆了对象。

的确,好的文学作品是要接受时间的考验的。

而《鬼土日记》经受住了考验,直到今天,或者可以设想在日后,也一定会震撼着阅读它的人。

仅仅开篇寥寥数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张天翼扎实的讽刺功底,看似奉承实则讽刺的话,在他那里用的收放自如。

但是他又是严肃的,让人觉得,要先听听他下面说的是什么,而不是纠结于他字里行间的讽刺意味。

这就是这位小说家的高明之处。

夏志清曾说“张天翼是这是年中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虽然《鬼土日记》是一本长篇小说,但是也卓越的体现出张天翼的创作才华,他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都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习惯性的,给张天翼的作品戴上了一顶“讽刺小说”的帽子。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但是,就是这种“俯视”的视角,让很多人认为,张天翼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聪明”姿态。

“冷漠”的看着世人,只顾讽刺与挖苦,少了对人的怜悯和宽慰。

早在三、四十年代,就有读者担心他“由讽刺而转流于滑稽”,这正和鲁迅最初的看法相同;另一位批评家则说他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对生活的开掘还不够深入”;更有一些人不约而同地抱怨说,他的描写有时候太过火了。

有一种印象,似乎张天翼总是能十分清晰地理解自己小说中的人物。

他的描写是那样明快,把人物的心理脉络梳理得那样分明,你常常就找不到一丝模糊或者矛盾的迹象,更不要说感染到一丝怀疑或者困惑的情绪。

这也许并不奇怪,张天翼从小就很自信。

既然在读中学时,无论老师同学,他都忍不住要去撩逗几下,他对外部世界就自然不会再有多少疑惧,相反,他一定是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对付它。

既然从小就喜爱摹仿,他那种一下子抓住别人特点的能力也就会特别发展起来,他能够一次次博得哄堂大笑,就说明他确实准确地再现了摹仿对象的言行特征。

既然他轻而易举就学会了那些看上去非常麻烦的事情——譬如写空心字和复过小说故事,他当然也不会怯于去掌握更为复杂的人情世态,他十六岁就开始创作滑稽和侦探小说,不正说明他已经越过了单纯认知的阶段,兴致勃勃地开始要虚构和安排世界了吗?惟其早慧,他就特别容易相信,自己能够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1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感觉,正因为他聪明,他就看不起那些没有“觉悟”的人,就彻底的“俯视”那些底层的人民,只是讽刺和挖苦他们的无知与不幸。

“张天翼眼中的那些可笑事物,它们太原始,.太简单,并且因为这原始和简单而愈显丑恶,张天翼立刻就会陷入一种坚决去否定它们的强烈冲动,以至无心去细加玩味,探查它们的复杂背景,更不要说进一步挖掘物我之间的深层联系了。

”这种评价似乎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比如在《鬼土日记》中,
‚遮掩鼻子是什么用意呢?‛
‚说不清,‛他说,‚这由来已久了。

‘上处’的遮掩,只有你这种新来的人觉得惊异。

在我们是已经作为标准道德,我们认为不遮掩‘上处’的是不完全的人类,因为据说这种遮掩是人类的道德本能。


这样赤裸裸的讽刺,被认为是单纯的“嘲讽”似乎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但是事实上,张天翼的作品绝对不是为了“讽刺”而讽刺。

透露出一些人性丑陋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揭短”,而是希望看到人们幡然悔改。

也没有要嘲笑底层人民无知的意思,而是希望这样的描写可以引起更多人重视社会问题,转而帮助底层人民脱离困境,他本人也毫不吝啬的表达对劳苦大众的怜悯之情。

‚为通告事:查本校社会系同学○○○,本学期未缴学费,据调查委员会报告,该同学○爷确系无力缴费。

据此,则该同学必系下流人混人者。

经本会第五十二次临时大会议决,1王晓明:《潜流与漩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决请学校当局令其退学,以免全体同学因一人而倾向下流之危险,除已呈请外,相应通告,即希全体同学查照为荷。


这是张天翼在《鬼土日记》中提到的,关于教育的文字,这是“鬼土”的教育依据--------钱或者是身份、地位。

那么“阳世”的教育呢?我们可以在张天翼的另外一篇作品《包氏父子》里面看得到。

门房老包为了供儿子包国维上学,费尽心思,借了钱,欠了债。

但是《包氏父子》中就没写的那么明确,虽然最后包国维是因为违反校纪被开除的,但是很明显,是因为他家地位不高,就是没钱。

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张天翼要写“鬼土”的事的原因。

‚不过形式不同些,我们这里比你们的干脆,如此而已。


这是“鬼土”中的人口中之语,塞得韩世谦无话可说,也塞得读者无话可说。

在教育公平这个问题,和一些很多其他的问题上,无论是“阳世”还是“鬼土”,都拿钱来衡量,就算是当今社会也是如此。

张天翼同情穷人,同情底层人民,他们受不到教育,就没法成为“上层人”或者说只有所谓的“上层人”才得以受教育。

而《包氏父子》这是说明,一个“下层人”误闯进“上层社会”,希望受教育。

结果,不但教育失败,还弄得倾家荡产。

能说这是绝对的讽刺么?张天翼的小说,对所谓的“上流社会”的腐败和堕落嘲弄不假,这是他一贯的落脚点。

但是对底层人民,他是同情且怜惜的,而不是像有些评论者评论的那样冷漠与“自恃聪明”的俯视。

“至于有些作品——仅写出了歹角,……你不能因此就说这位作者根本没有同情,如果他真的那么冷酷的话,他连憎都没有了”2
这是张天翼自己的“辩解”,其实无所谓辩解,明眼人一看就看的出来,他若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没有一颗爱着祖国,同情人民疾苦的心,他又怎么会痛恨那些“上流社会”的人呢?张天翼的讽刺形象来自现实,与时代斗争息息相关,所以是尖利的,真实的。

他的社会讽刺的生命,便有了真情。

他“把人们嘴里说得出的话写到纸上”3这也说明,他是关心人民的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的。

在谈到张天翼的作品《一件寻常事》的时候,有人指出“这一个短篇是一个大悲剧,闪烁着悲壮而伟大的人性爱”4这真是张天翼充满人性充满爱的体现。

在读《鬼土日记》的时候,我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从头至尾。

可能因为从作者几次申明这是个严肃而沉重的东西,我也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

觉得心一直被震颤着,是一种怎样的真实与赤裸,直白的表达着现实,是的,表达的就是褪去虚伪外衣的真实社会。

这让我不2张天翼《谈人物描写》作家书屋1947
3张天翼《创作的经验》上海天马书店1933
4常风《彷徨中的冷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03
寒而栗,这个人将社会看的太透彻,这让我既敬佩又害怕,敬佩他的才智,害怕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不能将这个世界看透。

而读《包氏父子》的时候我断断续续的看,没能一口气看完,因为太真实,还是因为太真实。

真实的我觉得刺痛的感觉太显眼了,所以没有办法冷静的意识到这是文学作品。

读者读起来都心痛的文章,作者写的时候的流多少血泪?怎样的一种慈悲的情怀,才能忍着如此剧痛写出来?我不由得生佩,为这个聪明且不躲避的作家。

综上所述,张天翼是张天翼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

他用极度夸张、漫画式的“张氏讽刺”警醒着世人。

但是讽刺并没不是冷嘲热讽,一位挂念着人民疾苦的作家用他的笔勾勒世间的丑陋,同时心里满是怜悯和同情。

同情被压迫的人,同情被他人压迫的人,同情被时代愚弄的人。

参考文献:王晓明:《潜流与漩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张天翼《谈人物描写》作家书屋1947
张天翼《创作的经验》上海天马书店1933
常风《彷徨中的冷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03
吴福辉《走向自讽和寓意》
吴福辉《锋利新鲜夸张》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