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 生活杂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六大题型及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
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d、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诗句有三种类型:1xxx的写景方法,描绘了xx的优美景致等;景致优美,让人心怡;2情重,景散,意明;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公式】同上
抒
情
方
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一、题目简析在开始鉴赏古诗之前,我们需要对题目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古诗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
二、背景介绍在此部分,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有关古诗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诗人、诗词创作背景,以及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创作动机和意义。
三、鉴赏要点1. 诗歌结构与体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古诗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属的诗体。
这包括诗的格律、词数、用字等方面的特点。
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体裁对于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表达手法非常重要。
2. 感情表达与意象描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关注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意象来描绘情感。
我们可以分析诗中的具体描述、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3. 文化内涵与寓意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寓意。
古诗常常充满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隐喻,通过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我们能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深层意义。
4. 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古诗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这包括对诗中句式、用词、句法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理解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5. 主题词与意境解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主题词和意境,通过解读主题词和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意义和艺术形象。
四、个人感悟与评价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对古诗进行个人的感悟和评价。
我们可以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赏析以及与其他古诗的比较等方面的内容。
五、参考答案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我们在此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
这个答案将综合前面的鉴赏要点,并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展示出古诗的鉴赏思路和重点。
六、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指导,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提高古诗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每首诗都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
诗词茫茫,情感戚戚,把握诗词的情感,是读懂诗词的关键。
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例】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
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
初中语文诗词赏析题的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诗词赏析题的答题模板一、诗歌中对字、词的鉴赏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我们要重点体味不同词语的特点。
如: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
如“夹岸桃花蘸水开”很传神。
蘸,是沾着水面。
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下垂,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
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
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
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
2.表示修饰的形容词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写出了春天来临,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诗人悲苦的秋思。
3.数词或量词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上都不是确数。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和“谁家”用的极其精妙。
如“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中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因为是远景,“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4.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从视觉角度看,红绿映衬,色彩鲜明,春意盎然。
往往包含下面几个要素:①对特殊字含义或手法的解释(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
抒
情
方
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修
辞
手
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中考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中考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古诗词鉴赏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道题型,本文整理了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供参考!古诗词鉴赏评价万能模板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归纳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1、比喻: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对事物的描写更加细致传神;比喻鉴赏题答题模式:……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事物)比喻为……(喻体事物),对……(本体事物)进行……(生动、细致、传神等)的描写,显示了……,表达了诗人……(情感特点)。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指代所要表现的事物。
可以使语言简练、使描写对象具体实在,情感表达更为含蓄。
3、夸张: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烘托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4、比拟:生动形象地表现所要描写的事物。
5、对比:把不同事物相近或相反的了两个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
答题模式:通过……与……相比较(比照),突出……的……(特点),寄托(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6、通感:把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串通起来表现事物的修辞手法。
能够勾勒事物的立体形象,把人对事物的感受和主观情感协调统一。
7、互文:上下句文意互相照应补充。
让诗歌的语言更为简洁,在抒情上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8、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抒情含蓄。
9、顶真:使诗歌的语言更富节奏感,让全诗的描写对象浑为一体。
10、列锦:将名词与名词性短语罗列在一起(《天净沙·秋思》)。
烘托气氛,勾勒画面,营造意境,丰腴情感。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对事件进行有序叙述。
(交代事情缘由和人物的经历和遭遇。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事物、景物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具体内容见下面归纳)。
3、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喜恨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予、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常情况下,均以美景写乐情,以恶景写哀情,但也有用“乐景写哀情”的,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思想感情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
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
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象赏]析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初一至初三都适用,语文学习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学习,坚持不懈。
01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02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03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二)(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4、实际,发挥常识。在解题时,可以实际,用常识来推断答案。
二、综合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综合题的关键词通常包括地理特征、地理现象等, 要注意这些关键词,因为它们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2、构建思路,组织答案。在答题前,要先构建思路,将问题的要点和自己的 知识储备起来,组织出完整的答案。
谢谢观看
4、注意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在读地图时,要注意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这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5、注意地图中的细节。在读地图时,要注意地图中的细节,比如地图中的符 号、颜色等,这些细节可能会隐藏重要信息。
以上是高考地理答题的一些常见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在备考 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同时也 要注意心态调整和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备考策略,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地图题答题技巧
1、仔细读图,找出信息。在地图题中,地图是重要的信息源,要认真读图, 找出地图中的信息,比如地形、河流、城市等。
2、分析地图中的关联性。地图中的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 地形和气候之间的关系等。要认真分析这些关联性,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断。在分析地图时,可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推 断,比如根据气候类型推断地形等。
2、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 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寓 情于事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对比; 白描;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情等。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大量使用, 它可使诗歌语言更准确、生动、形象、鲜明。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反复等。
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古诗鉴赏答题模板古诗鉴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古诗鉴赏,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古诗鉴赏答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赏析古诗,正确回答问题。
下面就是古诗鉴赏答题的模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诗基本信息。
1. 诗名,(填写古诗的名称)。
2. 作者,(填写古诗的作者)。
3. 朝代,(填写古诗所属的历史时期)。
4. 内容概要,(简要概括古诗的内容)。
二、古诗鉴赏。
1. 题材主题,(分析古诗的题材和主题是什么)。
2. 感情表达,(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修辞手法,(分析古诗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4. 艺术特色,(古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如音韵、意境、形象等)。
三、古诗赏析。
1. 个人理解,(对古诗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2. 名句赏析,(选取古诗中的名句进行赏析)。
3. 现实意义,(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启示)。
四、答题技巧。
1. 仔细审题,(在答题前要仔细审题,理解问题要求)。
2. 结合诗文,(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古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 逻辑清晰,(回答问题时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4. 语言规范,(答题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言规范)。
五、古诗鉴赏答题范例。
(在这里可以给出一到两道古诗鉴赏的答题范例,包括古诗基本信息、鉴赏分析和赏析内容)。
六、总结。
通过古诗鉴赏答题模板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多利用这些方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在鉴赏古诗词时,通常需要考虑诗词的语言、意象、情感、主题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可以帮助你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一首诗词:
1. 语言分析:
描述诗词的语言风格(如:简练、华丽、质朴等)。
指出诗词中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分析诗词中的用词特点,如:形容词、动词、副词的选择和运用。
2. 意象理解:
解释诗词中使用的典型意象(如:花、月、酒等)。
分析这些意象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探讨这些意象是如何帮助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的。
3. 情感体验:
描述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这些情感的。
理解这些情感是如何影响读者的感受的。
4. 主题解析:
概括诗词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这个主题的。
探讨这个主题在当时的社会或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5. 艺术手法评价:
分析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寓言寓意等。
评价这些艺术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效果。
探讨这些艺术手法对诗词整体美感的影响。
6. 个人观点与感受:
分享你对这首诗词的个人观点和感受。
分析这首诗词对你的启发或影响。
探讨这首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全面的鉴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希望这个模板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的6大题型及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的6大题型及答题模板本文总结了中考语文诗词鉴赏6大题型及解题攻略,包括:炼字品析、内容理解、描绘画面、情感体味、主旨领悟、形象感知,快来一起学习吧。
01 炼字品析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例1.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2.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策略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
如例1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2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
如例1,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2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
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如例1,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
古诗语言特色答题技巧

古诗语言特色答题技巧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模板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如(杜康、松柏、梧桐等意象)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含习题)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含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含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含习题)的全部内容。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考了什么•体裁——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宋词元曲•题材—-写景思乡咏怀咏史送别登临咏物•内容——主旨判断、情感把握、意境、意象、语言品味、•形式——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直抒胸臆、情景交融、诗眼、章法、风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可以从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想象和联想等入手;亦可以从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手法及典故等入手。
直接抒情如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如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等。
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 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明褒实贬、寓褒于贬等。
2.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3.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
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5、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婉约等。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精编文档).doc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字
词
推
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生活杂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生活杂感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例】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
【例】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不仅体现了辛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例】
琵琶行
白居易
(全诗略)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怀念贯穿到赏月中
去,想象瑰丽而又不忘现实生活,是作者的代表作。
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例】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
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
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
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
【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例】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
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五篇汇总
课外知识、综合知识文言知识、文学知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