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发整治城市野郊性公园的研究——以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指导规划实践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

添加项标题
城市规划: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城市规划中,提高城市居住 环境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添加项标题
乡村发展: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乡村发展中,推动乡村经济 的转型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添加项标题
绿色建筑: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 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添加项标题
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理论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 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人居环境理论 的发展历程
人居环境理论 的研究重点
人居环境理论 的研究方法
人居环境理论 的应用实践
人居环境理论 的未来展望
PART ONE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背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 施
理论来源:国外人居环境 理论
PART THREE
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 实验、观察等方 法收集数据,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以验证或推
翻假设。
添加标题
实证研究在人居环 境理论研究中的应 用:对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环境监 测等领域进行实证 研究,以了解人居 环境的质量和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
添加标题
实证研究的优点: 能够提供客观、
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理论中的应用实践需要注重创新和多元化,以满足不同人群 的需求,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和适应性。
城市环境治理:改 善城市居住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农村环境治理: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 复工作,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污染治理:加 大环境污染治理力 度,改善环境质量

新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

新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5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一篇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

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

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

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

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

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

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

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

基于绿地八类感知属性的城市公园场所依恋影响机制

基于绿地八类感知属性的城市公园场所依恋影响机制
dependenceꎬ while the culture perception has the greatest impactꎬ followed by social perceptionꎻ
2) Culture and serene perceptions can have a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place identityꎻ 3) Cultureꎬ socialꎬ
Lu Yiwei Liu Zhicheng
(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ꎬ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ꎬ Beijing 100083ꎬ China)
Abstract: As China puts greater emphasi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rban space stockꎬ creating place
DOI: 10.12169 / zgcsly.2023.10.29.0001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Place Attachment to Urban Park Based on
Eight Perceived Sensory Dimensions in Green Spaces
姆斯和约瑟夫罗根巴克 [14] 于 1989 年提出ꎬ 其
上ꎬ 瑞典学者 Grahn 和 Stigsdotter 通过实地调查研
种情感联结关系 [10] ꎮ 该理论最早由丹尼尔威廉
( Perceived Sensory Dimensionsꎬ PSDs) : 1) 自 然
经典二维结构包括场所认同和场所依赖两个维度ꎮ
等社会维度的因

城市建筑上自然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城市建筑上自然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城市建筑上自然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在现今社会,城市化是每个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从1949年仅10.6%的城市化率,到现今75%的城市化率,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被成为了中国迅速发展的象征。

迅速发展的背后众多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资源的过渡消耗,工业废物的日益积累,城市热岛效应等等,也让环境问题不得不被人们所重视。

这时,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怎样合理的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怎样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怎样让人们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能随时找到一处处可供休闲的绿色场所,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者眼中的必备内容。

而作为垂直绿化的城市建筑上的花园正是今年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宝。

建筑物上的花园是指在城市各类建筑物的顶端、天台、露台、阳台之上,所种植的各类植物或各种造园小品的统称。

它不仅把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也丰富了城市的垂直绿化结构,改善了之前单一的水平绿化。

而同时,建筑物上花园也具有地面绿化所能提供的休闲、改善环境的所有优点,所以,建筑物上花园可以说是在当今社会,最能适应城市发展的替代品。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自然科学概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1kcszsfkc195)作者简介:倪奎(1980-),男,安徽桐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工程研究。

1.目前我国建筑物上花园的发展现状国内对于建筑物上花园的应用从上世纪60年代就陆续出现,最早是在建筑物上种植蔬果,以节省占地,同时达到增加生态绿化面积的目的,后逐渐演变为以观赏性,休闲性为主的建筑物上花园。

在沿海发达城市,如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建筑物上花园的应用较为突出。

但是由于生态绿化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人们思想的保守传统等原因,中国的建筑物上花园一直在较为缓慢的发展,直到现在仍处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并没有被很好的推广开来。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

重点难点:道氏学说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

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1.2 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 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4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板书设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1)探索缘由与过程(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3)方法论(4)规划与设计论(5)教育——教学(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小结:“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

作业: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40 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孙宏生;苏钠【摘要】城市公共空间,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宜人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人的使用价值及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通过公共空间内活力要素的运用,发挥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与启示作用,塑造与活动、交往等行为呼应的城市公共空间.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环境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结合实例阐述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剖析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特征,探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构筑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活品质的特质.【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作者】孙宏生;苏钠【作者单位】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设计院;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51 环境行为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行为研究是对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科学。

它通过将环境设计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分析,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空间环境的反应,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目标是强调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过程,寻找并通过空间营造,构建环境设计理论系统。

丹麦学者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提出城市空间的五要素,即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他认为,“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通过城市中意向要素,提高环境设计质量和识别过程,使空间感更清晰。

图1 环城公园南门—朱雀门段区位图2 环城公园南门—朱雀门段图3 一般日公共活动意愿调查图图5 公共空间活动模式分析图图4 节假日公共活动意愿调查图城市公共空间是人居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趋强烈,更强调生活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了人们利用频率最高的环境空间之一,文化休闲广场、滨江景观带、琳琅满目的步行街等等城市公共空间越发成为城市重要的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研究【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研究【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研究摘要: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相对缺乏。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且对于村庄环境整治提出了新要求。

文章基于安徽省村庄建设的实际状况,以阜南县曹集镇东郢村为例,在产业经济、生态保护、村庄特色、设施配套等方面,探索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蓄洪区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居环境;行蓄洪区;整治规划;村庄特色十九大报告中首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发生了改变,对于村庄整治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涵盖了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蒙洼是新中国治理淮河的最前沿,是“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国家、省、市领导人多次视察蒙洼地区,2017年末,阜南县落实“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蒙洼及广大农村地区的三大革命,从各个层面促进农村“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五大工程。

科学的综合整治,是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效途径。

将人居环境科学作为指导理论基础,对蓄洪区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探索编制蓄洪区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思路和方法,以阜南县曹集镇东郢村为例,对村庄产业经济、生态保护、村庄特色、设施配套及生活环境等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多角度、多视角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1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1]的建立是吴良镛先生在借鉴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城乡建设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形成的理论体系。

涵盖了农村、集镇、城市等内容,将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既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能够赖以生存的基地,也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

国内外郊野公园研究综述

国内外郊野公园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0)12-0028-06国内外郊野公园研究综述齐 童 曾 瑶 张 凡摘 要 基于近期在中国大陆兴起的郊野公园建设的需要,通过广泛查阅文献,概述了郊野公园的概念和功能,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成果及趋势,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对今后郊野公园的建设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郊野公园;理论体系;绿地规划;综述 中图分类号 TU 986.5 文献标识码 B作者简介 齐 童(1961!),男,汉族,北京市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曾 瑶(1988!),女,汉族,江西抚州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管理;张 凡(198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管理。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10224010017)!!!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游憩地研究。

收稿日期 2010-07-15 修回日期 2010-09-11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城市里的钢筋水泥之间的人工绿地,而是渴望近自然的绿地和游憩场所。

郊野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亲近自然、低成本和可达性较强等优势,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园林研究的热点。

我国对郊野公园的建设和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郊野公园相关的研究进行分类汇总,并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希望能对我国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起到引导作用。

一 概念界定郊野公园译自∀country par k #,英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于1968年建立了最早的郊野公园。

在英国,郊野公园是指定为人们提供参观和游憩的郊外区域。

它有两个目标,保护自然和供人游憩,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韦伯斯特字典%将郊野公园定义如下:权属于政府,区域内主要进行风景资源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及人文资源保护的区域;∃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中译本)的定义是:在城市边缘区,土地比较便宜和容易获得的地区[1]。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曾洋婷来源:《商情》2019年第34期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理论分析在《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文件中指出,“公园城市”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以人民利益与幸福为中心的全新城市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人、城、境、业高度结合与统一的新型大美城市,以提升生活环境质量,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居住需求。

公园城市建设理论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始终坚持将“城市核心是人”作为建设工作整体价值取向,强调对城市中的山、水、林、田、湖泊的合理配置与统筹优化,建立城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统一关系,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型产业的发展,最终切实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

故,深入分析公园城市建设理论,并立足于此探讨如何才能更好的建设公园城市是当前相关部门、相关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措施分析(一)做好城市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要完成建立成都公园城市这一目标,首要任务暨做好城市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建设公园城市打好坚实基础。

首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宣传,借助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平台或微博、微信等多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理念,让城市居民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其次,将以往笼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详细划分成细项,分别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治理策略,明确社会中存在的多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行为,做好市民行为监督工作,针对环境破坏行为实施人以相应处罚,切实将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落实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立足成都生态格局,初步构建城市公园体系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地势平坦、河网纵达、物产丰富,具有独特且优渥的区域资源,而公园城市建设工作便是要将这些资源合理整合,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然资源的重要应用价值。

故,建设公园城市,需明确城市现有生态格局,综合考虑各区域资源特点与功能特色,并合理串联起各个要点,初步构建城市公园体系,迈出打造“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的第一步。

滨海公园生态问题研究报告

滨海公园生态问题研究报告

滨海公园生态问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滨海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其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滨海公园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生态问题,如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质量恶化、水资源污染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滨海公园生态现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为我国滨海公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基于以下背景:一方面,滨海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对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滨海公园面临着独特的生态压力。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围绕以下研究目的展开:一是评估滨海公园生态问题的现状及程度;二是分析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

研究假设为:滨海公园生态问题的产生主要与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以及管理不善有关,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与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滨海公园的生态环境。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某典型滨海城市的公园,以期为同类型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借鉴。

然而,由于研究时间、人力、物力等限制,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

本报告将从滨海公园生态现状、问题分析、修复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我国滨海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在滨海公园生态问题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研究者主要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探讨滨海公园生态问题的成因、演变及影响。

早期研究侧重于单一因素的探讨,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对滨海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转向多因素综合分析,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对生态问题的影响。

在主要发现方面,研究表明滨海公园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质量恶化、水资源污染等。

同时,研究者发现这些问题与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存在密切关系。

论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强化途径

论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强化途径

论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强化途径[摘要]21世纪,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消费支出水平逐步提升。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历史久远的娱乐休闲场所,满足了城市居民文化休闲、运动娱乐的众多需求。

本文章在分析城市公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休闲娱乐和开发保护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公园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城市休闲的功能,促进城市公园和城市休闲文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园;休闲功能;游憩空间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绿化休闲场所与游憩空间,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城市旅游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园的位置、管理、交通、环境状况对发挥其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影响很大。

城市公园的建设不仅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城市人居环境及其城市功能的完善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休闲地带和绿地生态建设越来越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个人所重视。

2004年我国城市公园的数量达6427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平方米。

1城市游憩空间与城市公园1.1城市游憩空间现代都市空间结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两方面的演化。

量的方面表现为:都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职能和设施的完善,即都市的现代化;质的方面则表现为:人类生活方式改善、都市文化和价值观的确立,即人的现代化。

现代都市空间结构演化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强调都市环境的改善和都市文化的建设。

具体的讲就是在现代都市规划中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生产用地的比重开始下降,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比重逐渐上升。

规划师越来越重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游憩场所和娱乐设施如公园、广场主题园、风景区、商业街、博物馆、文化馆和体育场馆娱乐中心等,使人们拥有更广阔的休闲空间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需要。

1.2城市公园1.2.1城市公园的定义与分类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专门提供市民或社区民众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或获取信息的场所,是城市中常见的休闲娱乐场所,任何一座现代化的都市都有数量规模不等的公园体系。

城市公园服务水平评价【范本模板】

城市公园服务水平评价【范本模板】

分类号TU密级U D C编号10486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服务水平评价-—以武汉市为例错误!:曾桂林学号: 2009202090071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詹庆明教授肖映辉副教授学科、专业名称,:城市规划与设计错误!:城市信息系统二〇一一年九月The service level evaluation of urban parks —-a case study in WuhanSeptember。

2011郑重声明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曾桂林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公园绿地的主要功能有生态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和防灾避难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公园绿地对居民的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活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个重要参考.本文以武汉市三环以内的城市建成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以GIS为主要技术手段,对武汉市现状和规划公园绿地服务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影响武汉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对武汉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议。

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回顾国内外有关公园绿地研究的文献,阐述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

还对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收集情况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在文献阅读、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理论、可达性理论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构建基于GIS的可达性评价框架和服务效率评价指标,对公园绿地进行等级划分和服务半径确定,详细阐述可达性评价参数和步骤、服务效率评价指标.第三部分:按照构建的分析方法框架,对武汉市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运用缓冲区分析法、行进成本法、网络分析法对武汉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本文对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进行概念的介绍和阐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概念进行介绍和界定;结合当今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历程及当今概况,包括大雁塔广场,书院门街区等实例来阐述其营造方法与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联系;最后,提出在人居环境科学观指导下,我们如何进行建筑学科的设计和研究。

0导言随着人们环境科学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众人瞩目。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工作和休息之余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的客厅,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展现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地方。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对于建筑学及规划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方面有哪些意义?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思想和方法原则去处理这一问题?1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起源希腊建筑师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

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

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杜克塞迪斯按规模大小把人类聚居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住宅组团、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

这15级单位上下互相联系构成人类聚居系统,要想解决各层次中的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

2当今城市空间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一方面由于社会模式的变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减少,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因此在建筑学科上,比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人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的探索实践

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的探索实践

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的探索实践朱祥明;张荣平【摘要】2012年在上海郊区选址了21个郊野公园,并在2013年先期启动5个公园作为实践试点.本文以其中的闵行浦江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浦江郊野公园在政策落地、设计施工和后期管理中的实践探索.浦江郊野公园作为近郊开放的郊野空间,其用地属性多元化,设计通过林地管护设施和设施农用地的途径,解决了公园必需的日常配套服务设施的落地问题.浦江郊野公园原先为苗圃林的生态基地,现作为郊野公园后,将大面积\"苗圃林\"转化为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效益和游憩功能的\"林苑\",旨在探索公园在后期如何自我完善和持续升级的途径和模式,以期完成浦江郊野公园的初步研究和实践,对今后上海郊野公园的建设有所助益.【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风景园林;郊野公园;生态;游憩【作者】朱祥明;张荣平【作者单位】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1;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六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1 上海郊野公园的涵义国内外目前对郊野公园尚无统一和公认的定义,从现有概念来看,其典型性与特色性方面的体现还有所欠缺,客观反映出在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对郊野公园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1-2]。

本文涉及的上海郊野公园主要指以上海市城郊农村地区的耕地、水系、绿地、自然村落、历史风貌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为基础,通过实施土地、环境综合整治并建设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可供市民休闲游憩的开放式生态郊野空间。

由于郊野公园土地的属性不完全是城市绿地,所以“郊野公园的建设”严格的定义应为“郊野空间的土地整治”更合适[3]。

2 上海郊野公园的建设要点与国外郊野公园不同,上海郊野公园是农村土地整理的核心。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巩固和完善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传承当地人文脉络和历史风貌,适当配设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

有机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优化发展研究

有机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优化发展研究

212023.07 / Urban-Rural Spatial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城乡空间更新与优化recreation with different social attributes as the service objects, it emphasizes distribution, refinement and humanization, and shapes urban green spaces that can be enjoyed and experienc ed.Key words organic renewal; park city; urban repair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creation experience; landscape architectu re1城市公园游憩环境与空间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上海在2010年世博会前对80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老公园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反响,也在全国掀起了老公园改造的热潮。

而城市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有的建成环境和游憩空间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游憩空间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

城市公园自身也对其空间环境进行了更新改造,但传统公园的更新改造停留在物质空间的改造上,缺少对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深入渗透[1]。

有的更新改造表现为缺乏对城市公园整体和局部的把握,只是“小打小闹”,缺乏长远的更新规划,仅是“应急性更新”“表层性更新”,有的更新改造尽管注重了时代特性的变化,但丧失个性特色,丧失了公园原有的良好的自然基底和历史积淀,导致“盲目跟风”“万园一面”[2]。

同时,城市公园自身由于数量和分布的不均衡、不公平,或游憩环境空间品质参差不齐,不少城市公园受政府意志的影响,存在政府、公园管理者、规划设计者主观意志领导下的更新改造现象,往往出现“大”公园,过分重视景观形象,对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考虑不足,改造后的公园并没有切实满足居民的游憩需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0绪论(选择、填空)人物、重要观点、理论、事件美国社会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央公园麦克哈格较早提出系统地运用生态手法进行规划,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运用叠加法分析和评价环境状况。

1.公园体系p12-2019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北美洲掀起了“公园运动”( park movement),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早出现的城市绿地规划意识。

在公园运动时期,各国均认同城市公园具有五个方面的价值,即保障公众健康、滋养道徳精神、体现浪漫主义(社会思潮)、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促使城市地价增值等。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的集中绿地,还只是在密集建筑群包围下的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

1840-1850年间,唐宁首次提出了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肺”的观点,他呼吁建设城市“开放空间”——公共绿地。

1864年马什在《人与自然》(Man and nature)一书中,阐明了人与动植物生存之间的相互关系,呼吁人要与自然相协调,以一种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方式去利用土地资源。

他的观点在美国得到广泛重视,许多城市开展了建设公园系统的运动。

美国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主张利用城市公园系统改善城市环境。

1870年,他在《公园与城市扩建》一书中提出,城市要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要为后人考虑。

1880年,在波士顿公园体系设计实践中,奥姆斯特德等人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利用200~1500英尺(60~450m)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波士顿公园体系。

波士顿公园体系的成功,对城市绿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1883年的双子城( Minneapolis,H. Cleveland)公园体系规划(见图0-4)、1900年的华盛顿城市规划、1903年的西雅图城市规划等。

此后,该规划思想在美国发展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项主要原则,如堪萨斯市(见图0-5)、辛辛那提(见图0-6)等。

2.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的,其基本构思立足干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常州市郊野公园规划研究

常州市郊野公园规划研究

2024年第7期现代园艺表1郊野公园与其他类型公园的比较城市内部较小人工景观改善环境、日常休闲、科普教育城镇居民建设用地郊野公园类型地理位置公园规模资源类型服务用途服务对象用地情况国家公园建设用地周边及各地游客、科研人员资源保护、科教娱乐、考察研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大城市远郊农田、湖泊、湿地、林地、园地、村庄等市民、游客自然保护、休闲游憩、繁荣地方经济、度假疗养、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控制城市扩张自然景观、乡村景观、人文景观比城市公园大城郊结合部城市公园常州市郊野公园规划研究钱婵英,李继光(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常州213000)摘要:郊野公园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同时为市民提供休闲生活的新尝试。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景观特征、功能承载能力和服务设施,郊野公园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

本研究评估了常州郊野公园发展的需求和机遇,分析其建设管理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郊野公园;;规划策略;可持续发展园、科普性的专题公园和皇宫离宫别苑。

香港郊野公园是为了保护城市外围的绿地,并且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场所,作为康乐及保育用途的公园。

有学者认为郊野公园位于城市的郊区,具有特殊的生态价值,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环境。

2.1.2郊野公园与相关绿地的比较。

郊野公园在城市中的区位、服务的功能、服务对象等内容,与城市其他公园都有所不同,详见表1。

1绪论1.1选题缘由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常州市郊区与我国大部分城市一样都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景观生态问题,即外围自然绿地与主要城市公园绿地之间缺乏良好的连续性,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区域景观并没有成为网络的有机要素,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绿色空间之间的连接比较差,自然景观生态没有得到良好的尊重。

在城市化建设问题日益重要的今天,郊野公园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保护生态绿地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

因此,在对常州市城郊结合部的现有资源进行调研分析、评估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常州市建设郊野公园的可行性、规划目标、空间区划,建设类型和建设要求。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改造韧性评价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改造韧性评价

2023年12月第14卷第24期通过对系统韧性的进一步细化研究,明确了鲁棒性、冗余性、智慧性、快速性4个系统韧性属性特征,通过技术韧性、组织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4个维度来衡量社区的韧性程度[8]。

因为,快速性常被用于系统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飓风等)时的韧性测度,反映系统及时控制损失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的能力。

但对于城市湿地公园来说,极小概率会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冲击,所以笔者选择舍弃快速性,在确定城市湿地公园韧性因素时只从鲁棒性、冗余性、智慧性3个方面考虑。

1.1鲁棒性鲁棒性是代表韧性的特征,即空间系统面对外界扰动和冲击时的抗压能力,确保系统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且不会出现功能衰退或崩溃的现象[9]。

城市湿地公园中鲁棒性特征反映空间的延续性和空间资源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生态空间稳定、生态环境稳定、空间功能维持、空间布局延续性4个方面。

1.2冗余性冗余性是增强韧性的特征,即空间系统具备多元化功能,当受到外界扰动和冲击时,可以通过功能之间的替换来保障空间的基本功能,并及时进行自我修复,促使空间系统尽快恢复或实现新的生态平衡[9]。

城市湿地公园中冗余性特征反映空间资源的完善度和空间系统的利用能力,具体表现为生态资源多样性、空间功能复合度、绿色海绵系统、应急避险系统4个方面。

1.3智慧性智慧性是增强韧性的特征,即空间系统在受到冲击破坏时,通过调动、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等重新组合,实现更新迭代,使空间系统实现新的生态平衡[9]。

城市湿地公园中智慧性特征反映空间资源的补给性和空间系统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组织管理能力、生态科普教育、智慧系统应用3个方面。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上所述,通过对相关规范标准和大量文献[7,9-17]的整理,依据科学合理、评价高效的原则,从鲁棒性、冗余性、智慧性3个维度出发,最终建立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城市湿地公园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构建评估模型3.1确定指标权重目前,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