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野望

合集下载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版)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版)

13 唐诗五首★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 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荆门外(jì)C. 驱犊(dú)日暮(mù)萧关(xiāo)带禽归(qíng)D. 采薇(wēi)征蓬(pēng)崔颢(hào)没马蹄(mò)【答案】D【解析】A项载zǎi;B项荆jīng;C项禽qín;故选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B.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D.单车欲问边(慰问)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答案】D【解析】 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C项“长河”是“黄河”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牧人/驱犊/返 B.日暮乡/关何处/是C.月下/飞天/镜 D.最/爱湖/东行不足【答案】A【解析】B项朗读节奏应为“日暮乡关/何处/是”;C项朗读节奏应为“月下/飞/天镜”;D项朗读节奏应为“最爱/湖东/行不足”。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A【解析】A项化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的典故。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

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B.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C. “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2.《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答案解析】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1、首联描述了仙人骑鹤的传说,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

虚实相生,神秘感十足。

2、颔联中的“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出晴川草树和满洲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

是以荣景显伤情。

4、尾联展示了黄鹤楼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烟波与愁绪交融,使诗歌回到开头的渺茫境界。

主旨】本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通过对黄鹤楼及周围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情。

1、《渡荆门送别》描绘了诗人离开故乡,远行他乡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和追求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通过对江山美景的描绘,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情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诗中的“飞天镜”和“海楼”是比喻诗人眼前的月亮和远方的云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江山秀丽的景色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XXX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诗中的“渡荆门”是指XXX离开故乡的地方,也是诗中表达离别之情的关键词汇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XXX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明确了出发地和目的地:离开远离荆门,前往楚国游玩。

2.XXX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广阔开阔的景象。

3.XXX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句诗句表达了他奇思妙想的特点。

4.XXX在《渡荆门送别》中,借用故乡的水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他说“我仍然珍爱故乡的水,即使在万里之外也会想念它。

”5.XXX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春日西湖美景,他用“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XXX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这句诗句来描绘美景。

理解性默写:1.诗人通过描述早春的XXX活动来传达春天的消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他写道:“几处早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名师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名师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名师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及蕴含的哲理,朗读并背诵。

2.品味诗句,学习使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悟诗人远大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爱国热情【学习重难点】1.梳理学习品析诗句,掌握诗歌常见写作方法。

2.领悟诗歌的韵律美,感悟诗人远大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野望》1.知识链接:①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一般说来,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

(3)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

还讲究平仄。

②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③写作背景:隋末大乱,王绩回乡隐居。

唐朝高祖时他被征辟(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出来待诏门下省,当时朝廷每天供给三升好酒。

他发牢骚说“俸禄太低很寂寞,只有三升好酒令人留恋。

”侍中陈叔达听到后特地把三升加到一斗,自此人称“斗酒学士”。

贞观初,他又称病罢归,躬耕东皋。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2.自主学习(一)规范字音皋()徙倚()犊()(二)自由朗读,然后与同桌对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通诗句。

(三)整体感知1.读懂诗意2.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合作学习1.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实战演练(1) 《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二、《黄鹤楼》1.知识链接:①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部编版-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部编版-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徘徊,
的地方。 落山的时候
彷徨。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一作“ 春色”
落日的 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 指牛群
鸟兽这里 指猎物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视; 互看。
代指 隐居生活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 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 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 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
▲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太守》 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城下沧江水,江边 黄鹤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
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等诗

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

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 长得茂盛喜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 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野 王望

野望 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 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出 身官宦[huàn]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 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 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 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 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 《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 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 《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 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 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 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 中。

1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附课文朗读)-八年级语文

1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附课文朗读)-八年级语文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意愁 境而 高不 远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第三课时 03
使至塞上
王维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诗词音韵美。
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03
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美;培养学生
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 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边塞诗、山水 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苏轼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据说李白游黄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 赞叹。
点它开始朗读
黄鹤楼
崔 颢 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 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研读诗句——赏悟语言之精
晴川历历汉阳树, 颈联(转):转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 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
芳草萋萋鹦鹉洲。
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 的状貌。
总结主旨——体会诗人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 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 写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深入探究——学习写法之巧
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钱塘湖春行》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钱塘湖春行》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岗。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
面春水刚与堤坝齐平,白云低垂,
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
孤几山处寺早北莺贾争亭暖西树,,水谁面家初新平燕云啄脚春低泥。。木巢, 。谁家新飞出的燕子忙着衔泥筑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纷纭的花朵慢慢开放,使人眼花缭 最爱湖东行不马蹄。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失意之时, 所见之景,所抒之志,却依不同人的心 志而各有不同。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 最终弃官隐居于东皋村。写下《野望》。
白居易,于822年上书论军事不被采用, 自请到外地任职,当年7月被任命为杭州 刺史。次年作《钱塘湖春行》。
我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一条 白堤穿过杨柳成排的绿荫中。
比读两诗,完成表格
何时
何地
何事
《野望》
秋 薄暮
东皋
望 徙倚
孤山寺北贾
《钱塘湖春行》

亭西(钱塘

湖畔)
No 静 远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烘托 目之所及,尽是 萧索 ,
内心 孤独、寂寞

Image 动 近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反衬 村中众人,傍晚归家; 反观自身,徘徊无依 。内心愁闷、孤单。
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
野望 王绩
No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余晖。
Image 树牧树人驱皆犊秋返色,,猎山马山带唯禽落归晖。。牧人人带驱着赶猎着物牛驰群过返我回的家身园旁,。猎

第13课《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联读教案

第13课《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联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诗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写景抒情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写景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深度。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诗的用词和结构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写景抒情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诗练习。学生将尝试仿写诗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手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野望》《钱塘湖春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自然景色所感动,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写景抒情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然之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野望》和《钱塘湖春行》,掌握古诗文中的写景抒情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创作灵感。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 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 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 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带着问题读课文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 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 景?
意象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些意 象?意象与感情之间有何 关系?
关键词: 思乡
借景抒情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读 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课文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注释: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译文: 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注释: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第13课《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画外人画中人——《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歌联读【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已经不陌生,小学以及七年级,学生学习了背诵了不少诗歌,在语感、朗读、阅读方法等方面有了一些积累。

但是,学生对于律诗还没有系统的了解,而格律音韵又是十分复杂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在讲解时可以暂不求太深入了解。

其次,写景抒情诗歌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所以我想在情景关系上面给学生拓展,提升他们的阅读写景抒情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 描绘画面,感受意境,积累优美诗句;3. 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4. 学习写景角度,了解情景关系,提升诗歌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描绘画面,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难点:了解律严密的格律限制。

一、导入新课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世间人物、景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下面我们走进两首诗来看看各是什么关联。

二、诗作初读1.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皋"gāo、没mò、堤dī2.圈读,圈出两处你认为同桌不会的地方让他解答。

(重点突出,解释疑难。

“薄”迫近,“相顾"相看,“长歌”长啸高歌,“几处" 几只,“乱花”:纷繁的花。

“渐欲"将要“迷人眼”让人眼花缭乱)3.诵读,用你的声音传达情感。

三、再读求同,我们把这两首诗歌放在一节课中学,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吗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然后批注在书本上。

1. 形式上,读懂律诗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平仄①律诗特点,参考课本补白限字(每句七言或五言)限句(每首八句四联,首、颔、颈、尾联,长律不受限制) 限韵(偶句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压,压可不限平声韵) 平仄(每句中平仄相间,上下句中平仄相对)知识补充: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 13 课的唐诗五首分别是《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一、《野望》——王绩1.原文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解析1.内容: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心情彷徨,不知归依何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接着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树树都染上了秋色,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然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相识之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长歌以抒发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主题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在隋末唐初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黄鹤楼》——崔颢1.原文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解析1.内容:首联和颔联围绕黄鹤楼的传说展开,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则转换视角,描绘了眼前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在日暮时分,诗人望着江上的烟波,不禁兴起思乡之愁,不知道故乡在何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又抒发了对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而最主要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王维1.原文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13课《野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共36页)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野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共36页)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觉得游览不够, 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用“最爱”表达出内心的喜悦之 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这早春的 西湖美景之中了。
湖东点明诗人的行踪,与首联形成呼应。
绿杨阴、白沙堤是湖东的景致,画面色彩鲜明。
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 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 借“采薇”的典,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惆怅和孤寂之情。
诗人为何而落寞孤寂?
王绩 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官宦世家。家世显赫,
诗书传家,家族多人文坛史书留名。其兄王通,是隋末大儒,另有 兄弟王度、王凝,亦是博学多才之人。他的侄孙(王通的孙子)就 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这首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
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
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
的愉悦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0.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使至塞上
王维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王维(约公元701年—公元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因官 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 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诗人“望”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8年级上学期 《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精品课件)

8年级上学期 《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精品课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烽烟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 (我)轻车简从去慰问边疆的将士,途中经
过居延。像蓬草飘飞一样出了汉朝的边关,像归 去的大雁飞入北方的天空。沙漠浩瀚无边,一股 烽烟笔直升起,黄河岸边,徐徐下沉的太阳又圆 又大。在萧关偶遇骑马的侦察兵,得知我军统帅 正在边防前线(镇守)。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 徘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比喻隐居不仕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 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 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 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 真想隐居在山冈。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叙事——时间、地点
树、山——静态
野 写景

牧人、猎马——动态
抒情——孤独、寂寞、惆怅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 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慰问,实 际是被排挤出朝迁。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 军情。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慰问边关守军
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借指诗人的使者身份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
《野望》、《钱塘湖春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相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古诗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律诗知识点
1、律诗发源于南宋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2、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3、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

超过八句,即十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4、通常以八句完整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4、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感知
1、正确、流畅地朗读这两首诗。

2、说说这两首诗里的“诗眼”分别是什么?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两个季节的景色?各
自有着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理解
3、联系两位诗人写作的背景,说说你对这两首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品读诗歌
1、《野望》一诗中,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赏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3、《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
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4、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目标检测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按要求默写。

(1)《野望》一诗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2)《野望》抒发诗人孤独百无聊赖的诗句是:
(3)《野望》引用典故吗,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的诗句是:。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3、背诵《钱塘湖春行》,完成1——4小题。

1. 这首诗以()为线索,紧扣()的特点,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2.诗人选取了最能代表春天的哪两种鸟?抓住了初春的景物特点,选取了极富典型性的景物是什么?
3.诗人写了三处地方,分别是()()()最吸引作者是()
4,诗人采用()的表现手法,随着作者的脚步,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
二、三(略)
四(1)首联点明了诗人躬耕隐居的身份,化用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苦闷心情。

尾联引用典故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与伯夷叔齐这样的人交朋友。

(2)这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的表现手法。

颔联写诗人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萧瑟。

颈联表现浓郁的田园气息,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话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适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3)如“争”生动的反应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了春光带来的自然活力。

“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少,新燕不多,准确的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乱”字客观地再现了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

(4)“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目标检测
I、略
2、(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1)(春行、早春、喜悦)
(2)(莺、燕)(乱花、浅草)
(3)(孤山寺、贾亭西、白沙堤)(白沙堤)
(4)(移步换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