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历史)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段考第一次联考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6.清史专家赵尔巽认为:“(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下列选项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A.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
B.逆贼洪秀全…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寸草不留
C.太平革命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血腥的‘十字军’
D.洪秀全揭橥拜上帝教大旗后,就开始毁灭道观、寺庙……
7.“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痛心
B.对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的不满
C.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D.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歌颂
8.我国古代史学家在研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模糊结论。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率先打破这一懵懂历史观的是()
A.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
B.李鸿章、张之洞等的洋务思想
C.李大钊、陈独秀等的社会主义思想
D.严复、粱启超等的维新思想
9.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足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
A.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失败
B.中困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C.资产阶级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
D.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0.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计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在于()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1.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幅对联中,哪一幅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A.“学生含冤,定卜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围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2.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周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3.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到: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字,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长征战事频繁,异常艰苦 B.长征是被迫的战略转移
C.长征为革命前进奠定基础 D.长征增强党和军队凝聚力
14.《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耶就只能晚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舰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D.当年幸存苦的控诉材料
15.“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毛泽东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是() A.重庆谈判的失败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C.解放战争的结束
D.蒋介石攻打西北,毛泽东率军主动撤退
16.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