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乘车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加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乘客?”通过加法计算2+3+2,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研究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和录音,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通过小棒或画圆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可以用不同的列式解决问题。
三、拓展应用
出示更多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乘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乘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三章《有趣的图形》展开。
具体包括对简单图形的认识、分类和组合,以及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基本图形,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难点则是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对称和旋转的动画演示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自己的学具,如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和识别各种基本图形。
2. 基础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基本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例如,剪出两个相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的对称和旋转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些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用学具创作出具有对称和旋转特点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基本图形的名称、对称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观察它的对称和旋转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这是基于我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
我发现,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物品,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同时,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基础知识讲解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基本图形的特征。
这是因为我深知,一年级的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帮助他们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基本图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车》|北师大版(2023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交通工具:区分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交车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
举例: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认识车票:学会读取车票上的基本信息,如车次、座位号、票价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读取车票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车辆和座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认识交通工具和读取车票信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较车辆大小和数量统计,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在讨论乘车规则的实际应用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表明,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2.注重个别差异,对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车相关的问题,如乘车规则、如何数车上的乘客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乘车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乘车规则和进行数量统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拟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增强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各种交通工具,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在数车上的乘客和比较车辆大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乘车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等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及意义。
2. 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及意义,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
2. 教学难点: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乘法表、乘法口诀表、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自备乘法口诀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日常生活中乘车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乘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乘法的概念、意义及应用,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乘车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 板书内容:(1)乘法的概念及意义(2)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3)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乘车相关的数学题目,巩固乘法知识。
2. 提高作业:研究其他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尝试运用乘法解决。
3. 拓展作业:收集身边的乘法现象,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乘法教学的看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乘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乘车》(教案)
教案设计
学科:授课人: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请你们把提出的问题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解决。
学生汇报
汇报要求:需要说出你们解决的题目,以及你们是如何想的。
【小结】我们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图中提取的信息方式不同,那么你的计算过程有可能不同,但是结果一定相同。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请你说一说你的想法
补充:请你说一说,这个算式你会怎样计算?和你的同桌进行讨论。
不论是几个数字的连加连减法,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
四、归纳总结
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课时《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课时《乘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车》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比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计算解决。
2.准备一些算式卡片,让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小明有3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10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计算答案。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
在呈现问题时,可以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比如涉及到多个数的加减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计算一些算式卡片上的算式。
每个算式计算完成后,可以让其他小组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化的环节,比如计时计算,看谁算得最快最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比如涉及到多个条件的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乘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乘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位置与方向》,具体是第二节《乘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以及通过实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巩固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一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一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方面,我准备了一个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以及一些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上车”和“下车”的字样。
学具方面,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画出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个公共交通工具的上下车位置在哪里呢?”学生们通过观察模型,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3. 练习:接着,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扮演乘客和司机,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4. 应用: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白纸和笔,画出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写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公共交通工具上下车位置: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画出你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写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能够应用这一概念。
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上下车位置和方向还不够清晰,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身边的公共交通工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也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案《乘车》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课时《乘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课时《乘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车》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运算,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课时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之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乘法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对于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故事卡片、游戏道具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乘法的概念。
故事中,小熊乘火车去旅行,每节车厢可以坐4个人,一共坐了5节车厢,问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答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的算式和意义,讲解乘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算式中的规律,如1×4=4,2×4=8,3×4=12等。
《乘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乘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理解“分摊”的意思。
2.能根据题目写出对应的乘法式。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分摊”的概念。
2.能够写出正确的乘法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乘法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准备1.柿子、香蕉等小食物模型。
2.乘车的实物示例(可采用学生议定出的车票、出租车费用)3.班级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均配备1名学生志愿者,担当小组活动中的领袖。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引入1.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的和重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小食物模型和实物示例,向学生展示乘车中的分摊概念,让学生理解乘车的实际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分摊的费用”,并启发学生关于“分摊”和“乘法”之间的相关性思考。
第二阶段:讲解1.讲解乘车的乘法式的概念和合理性2.讲解如何通过乘车的实际情况,写出计算分摊费用的乘法式。
第三阶段:实践1.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车票和出租车费用,计算分摊费用,处理完形成录音笔记。
2.学生间进行相互分享,不足之处实时地进行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1.小组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2.通过活动总结所学乘法的知识点,并复评校正、讨论必要措施。
教学反思1.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也会出现组员分工不均、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分析,采取合适措施。
2.教学中在讲解乘法式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晰,符号标准明确等细节,以避免学生在计算时出现混淆或使用错误的乘法式等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课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乘车过程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原理;2、能够根据题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乘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2、新课讲解: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基本原理,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实践活动:设计一个乘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列出方程并求解,培养实际应用能力;4、课堂小结:对本课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强化记忆;5、作业布置: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检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五、教学难点及应对措施难点: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应对措施: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乘法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实际例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详细规划1、导入:通过一个乘车问题的场景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2、新课讲解: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乘法的意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实践活动:设计一个乘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列出方程并求解,培养实际应用能力;4、课堂小结:通过对本课知识点的系统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公交车停靠站点,乘客上下车的视频片段。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公交车在站点的情况,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车上和车下的人数是怎么变化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公交车乘客上下车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容易引起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数的变化,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铺垫。
2. 请几位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人数变化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点评并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1. 理解乘车情境中的数量变化(1)教师展示一幅公交车乘车情境图(车上有 3 人,车下有 2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图中的人数情况。
设计意图:情境图能更清晰地呈现乘车场景中的人数,让学生准确说出人数情况是后续理解数量变化和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
(2)教师接着说:“如果车下的 2 个人都上车了,那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简单的人数变化问题,引出加法运算,让学生初步理解在乘车情境中人数增加可以用加法计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示意图,用圆圈代表乘客,演示车上人数的变化过程,同时列出算式“3 + 2 = 5”,并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3 表示车上原有人数,2 表示上车的人数,5 表示现在车上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和算式解释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在乘车情境中的应用,以及算式中数字与实际人数的对应关系。
2. 连加运算一站下去 1 人,第二站上来 3 人,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同时解释运算顺序和每一步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5. 小组合作探究(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乘车情境卡片(卡片上有不同的乘车人数变化情况,如车上有 3 人,第一站上来 2 人,下去 1 人,第二站又上来 3 人,下去 2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课时《乘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课时《乘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车》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乘车的基本知识,包括车的认识、乘车的方法以及乘车的礼貌。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具体形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于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车的概念,掌握乘车的方法,知道乘车时的礼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乘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车的概念,掌握乘车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乘车问题,并知道乘车时的礼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入车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车的特点。
2.讲解:讲解乘车的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乘车的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游戏:设计一个乘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车时的礼貌。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车的认识乘车的方法乘车的礼貌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游戏,评价学生在乘车方面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以及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礼貌行为。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
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乘车 - 北师大版_一年级数学教案
乘车 - 北师大版_一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示例乘车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乘车二、活动二:乘车(一)教学主题图11.出示图片:乘车图1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2.教师提问.(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小组讨论.4.集体反馈.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二)教学主题图21.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2.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4.集体反馈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三)教学主题图31.出示图片:乘车图4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6-3-3=0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三、活动三:动手摆(一)摆圆片列式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四、活动四:日常生活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六、板书设计乘车2+1+4=7 7-3+2=6 6-3-3=0教案点评: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0乘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0乘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0乘车北师大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3章的10节,即“乘车”。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表、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乘车场景,引发他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乘法的意义。
2. 讲解:我通过乘法表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们讲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3. 练习:我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计算器进行练习,巩固他们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4. 应用:我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乘法进行解决,从而加深他们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些乘法表和运算规律的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乘法的运算过程和规律。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乘法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巩固练习。
题目如下:1. 2乘以3等于多少?2. 3乘以4等于多少?3. 4乘以5等于多少?答案如下:1. 2乘以3等于6。
2. 3乘以4等于12。
3. 4乘以5等于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不错,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乘车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三单元乘车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乘车二、活动二:乘车(一)教学主题图11.出示图片:乘车图1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2.教师提问.(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小组讨论.4.集体反馈.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二)教学主题图21.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2.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4.集体反馈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三)教学主题图31.出示图片:乘车图4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6-3-3=0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三、活动三:动手摆(一)摆圆片列式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四、活动四:日常生活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板书设计:乘车2+1+4=7 7-3+2=6 6-3-3=0课后小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创新教案】:10 乘车【新版】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45~47页)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算式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课件,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时,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1. 连加。
师:看!汽车到了“三家店”站,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生1:车上有2人。
生2:有3人从前门上车。
生3:有2人从后门上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或摆图形。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了,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思考,如果学生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
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
(板书讲解)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
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 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生:车上还剩多少人?师:问得很好,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_北师大版
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课型新授课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_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情境,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含义。
2、让学生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体验。
3、通过对车内人数变化观看,培养学生观看发觉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教具预备学具小棒教学活动设计修订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乘车去郊外玩?今天,有几个小朋友乘车去玩,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他们乘车的情形?二、探究新知学生观看图画自主、合作探究,列出连加和加减混合算式1、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观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汇报交流3、要求“车内有几人?”那个问题你是如何样想?如何样列式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4、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运算顺序的指导。
5、出示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认真观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又发觉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6、那现在车内有几人呢?应该如何样列式?引导学生讨论,说明自己的方法,列出算式。
那么那个问题应该如何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再动手摆一摆。
7、引导反馈,教师小结。
三、探究运算顺序出示“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
“5+2-3=?”那个算式应该按如何样的顺序运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其余的三道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并进行小组评判,对的在评判表中打“√”。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第1题的三幅图,你发觉了什么?应如何样列式?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第2小题请同学们在书上做一做。
第3小题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做一做。
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3+2=7 7-3+2=6 7-2-3=2 作业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0 乘车-北师大版
第10课时乘车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45~46页)二、教学目标1.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体会计算的变化,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2=5+4=5-1=4-2=3+6=9-4=8-4=4+3=7-5=8-2=10-4=6-3=2.填空。
3+4=2+7-1=3+10-2=+0 9-6=8-3.一共有多少个?师:上图如何列式计算?如果再有两个呢?这时候该如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乘车)二、学习新课1.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及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上面的情境图)师:说一说这幅情境图的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师: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呢?(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3+2”“2+2+3”或“3+2+2”,揭示这时的加法算式中有3个加数,是连加算式。
师:说一说“2+3+2”中,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先算2+3=5,表示从前门上车3人后,车上有5人;再算5+2=7,表示从后门上车2人后,车上有7人。
读作:2加3再加2等于7。
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相加,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2.理解连减算式的意义及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中间的两幅情境图)师:说一说情境图的意思。
(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师:要求现在车上有几人,你认为应该怎么想?(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原来车上有8人,到站后从前门下去了1人,又从后门下去了4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45~47页)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算式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课件,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时,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1. 连加。
师:看!汽车到了“三家店”站,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
生1:车上有2人。
生2:有3人从前门上车。
生3:有2人从后门上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或摆图形。
)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了,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
学生思考,如果学生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
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
(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
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 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
(8-1-4=3)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减。
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即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再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 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有哪些同学愿意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
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
生1: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来1人就要加1,所以先算加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5=5,所以车上还剩5人。
生2: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上来1人,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不过顺序不同罢了。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称为加减混合运算。
计算时,先算前面的加(或减)法,再算后面的加(或减)法,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
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2+3+2=7
8-1-4=3
9+1-5=5
9-5+1=5
A类
看图列式计算。
(考查知识点:理解连加、连减的不同含义;能力要求:能正确解答有关连加、连减的实际问题。
)
B类
把横行、竖行上的数分别相加。
(考查知识点:10以内加法的计算及连加;能力要求:能运用加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3+2+4=9 9-5-3=1
B类:
教材习题
教材第46页“练一练”:
1.
(1)2+3+4=9
(2)3+3+3=9
2. 8-2-3=3
3. 水中原来有8条金鱼,游走了3条,又游过来2条,现在有几条金鱼?8-3+2=7
4. 有几个人藏在房子后面?10-3-1=6
5.
6. 7 0 7
10 10 2
7. 10 1。